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滿額折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免疫與疾病的科學: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新型治療方法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當新冠疫情席捲全世界,
如何增強免疫力,同時杜絕體內的「沉默殺手」侵害你我的身體?
一本讀懂慢性發炎預防訣竅與相關疾病的新型治療法

西元2019年末,新冠肺炎病毒悄悄地散布至全世界,直至2020年初,疫情倏地引爆,以人們未能想像的速度在各個國家蔓延開來,成為當今人們心中最大的恐懼。
其中,人們最為關注的議題是,罹患新冠肺炎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以外,是否又會奪取我們的生命?答案是,會的。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致死率約為2.5%,台灣則高達4.5%左右!此外,相關研究指出,本身罹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或有肥胖問題的確診者更是重症高風險群,死神就在他們身後伺機而動。

本書將從發炎的成因開始,帶領讀者一步步剖析患病的成因與風險,同時詳盡地解說免疫力之於人體的作用,以及各種導因於慢性發炎的疾病與最新治療方法。
■ 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體發炎呢?
■ 慢性發炎會造成哪些健康隱憂?
■ 有哪些治療法呢?
■ 平時該如何保健身體呢?
免疫,是身體遭受疾病侵害時啟動的反應機制,其中就包含了「發炎反應」。例如我們在生病感冒時會發燒,發燒就是身體為了增強抵抗外敵產生的自然反應。然而,暫時性的發炎反應若長期存在身體裡,就會演變成可怕的「慢性發炎」……
免疫學最新研究發現,「慢性發炎」的持續性惡化,將會成為癌症、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源頭;更甚者,這些導因於慢性發炎的疾病,如同未爆彈一般,讓患者時時活在重症高風險恐懼當中。因此,發炎反應的預防與治療,是增進免疫力、使病毒與細菌不易入侵的關鍵,也是讓現代人邁向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

本書特色

1.專攻免疫學的醫學博士,為你揭開免疫系統與慢性發炎的面紗。「增強免疫力」等廣告台詞不絕於耳,但人們不免想問:「什麼是免疫力呢?」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脈絡清晰的行文風格,帶領讀者解開免疫、慢性發炎與各種疾病之間的多角關係
2.本書網羅各種常見疾病的成因與新型治療法。你一定很好奇,免疫力降低導致人體慢性發炎可能會引發哪些疾病?答案是──癌症、肥胖、糖尿病、心肌梗塞、腦梗塞、肝炎、肝硬化、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阿茲海默症等各種令人想拒於千里之外的可怕疾病。一起深入了解疾病成因與慢性發炎的關係,同時了解最新型治療法吧!
3.插圖輔助,理解人體機制好輕鬆!本書搭配大量圖表,將抽象理論轉為實際圖表,幫助讀者更快速讀懂人體內作動的機制,提升你的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宮坂昌之
大阪大學研究所特任教授。1947年出生於長野縣。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任職於金澤醫科大學血液免疫內科、瑞士巴塞爾免疫學研究所、東京都臨床醫學綜合研究所等單位,後來受聘為大阪大學醫學部教授、同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科教授。2007~2008年擔任日本免疫學會會長。醫學博士PhD。著有《分子生物學.免疫學關鍵字辭典》(醫學書院、合編著)、《標準免疫學》(醫學書院、合著)等。

定岡惠
1978年出生於澳洲坎培拉。畢業於神戶大學理學部生物學科,於大阪大學研究所生命機能研究科取得博士學位。生命機能學博士。曾經擔任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醫藥基礎研究所感染控制專案研究員,目前在理化學研究所生命機能科學研究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並在神戶大學擔任兼任講師。

前言
美國德州大學的詹姆士.艾利森教授與京都大學的本庶佑特別教授憑藉著「發現抑制免疫反應的蛋白質」以及「以前項為基礎開發了劃時代的抗癌藥物」,在2018年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想必各位對此事還記憶猶新吧。
那麼,免疫究竟是什麼呢?抑制免疫反應又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說明何謂免疫。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免疫就是「免除疫病威脅」,也就是「不會生病」。我們對免疫反應最常見的認知是,身體為了避免生病所產生的反應。但事實上,免疫反應不僅對我們的身體發揮正面的影響,也可能造成危害,過敏即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對花粉和粉塵過敏,是身體的免疫反應之一,一旦反應過度,有些人就會飽受淚水和鼻水齊流、打噴嚏等惱人的過敏症狀所苦。另外,說到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便為其中之一。患者的身體對自己的組織產生免疫反應,導致發燒、各個部位感到疼痛等症狀出現。總而言之,免疫反應大多有助於身體,但也有產生危害的時候。
當病原體等異物入侵體內,刺激了免疫系統時,體內負責防禦的白血球,在被入侵的部位受到刺激後,會製造出各種物質。接著,這些物質會促進防禦機制作用,白血球之一的樹突狀細胞和淋巴球等特殊細胞開始活化,不斷擴大免疫反應,讓消滅病原體的抗體和細胞在全身循環、執行任務。如果病原體被順利擊退,免疫反應會逐漸減退,於是,乍看下身體是痊癒了;但是,大多數的情況是,體內會留下免疫記憶,等到同樣的病原體再次入侵時,能夠立刻將之擊退。疫苗也是利用這個原理開發。接種疫苗以及因病原體入侵體內所引起的免疫活化並不能永久持續,一段時間後便會陷入沉靜狀態,原因是我們的體內已存在著負責「踩剎車」的分子和細胞,使免疫反應停止。
20世紀初期,身體對異物做出的反應被當作單純的「發炎反應」,而白血球(吞噬細胞)則被視為媒介。但是隨著研究不斷進展,我們對白血球也有更多的認識,白血球種類繁多,包括負責吞噬並殺死細菌的嗜中性球和單核球,而嗜酸性球、嗜鹼性球和肥大細胞的工作則是攻擊寄生蟲。另外還有樹突狀細胞將病原體分解後,將碎片呈現給淋巴球,使淋巴球得以活化。換句話說,每一種類型的白血球各司其職,而身體產生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發炎反應,也是因為每一種細胞接受的刺激各有不同。除此之外,目前也證實了發炎反應是免疫反應的第一步。
不僅如此,透過近年來最重要的兩大發現,我們已經知道身體發炎時,不單是白血球,而是全身的細胞都會作動,進一步演變成發炎反應。再者,不僅是病原體這類從體外入侵的異物,膽固醇和尿酸結晶等滯留於體內、來自生物體的成分也會引起發炎。在發炎的過程中,因造成發炎的物質種類和分量,導致理應為暫時性的發炎反應久久不癒,再加上體內的防禦機制出現破綻,引發骨牌倒塌般的連鎖反應,最終演變成「慢性發炎」的狀態。
所謂「慢性發炎」的狀態,尚未被一般民眾所知悉,但它已成為全球科學家們熱切關注、並奮身投入的熱門研究對象。理由是根據最近的研究,已經證實「慢性發炎」和所有的疾病都脫不了關係。「慢性發炎」本身屬於較為輕微的症狀,所以不容易發覺,但隨著症狀的惡化,卻會成為糖尿病、癌症、動脈硬化、阿茲海默症等各種可怕疾病的元兇,使病程每況愈下。因此歐美把「慢性發炎」稱為沉默的殺手。所以,釐清「慢性發炎」的真相,防止其弊害繼續發生,對現代人而言,是邁向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
有鑑於此,本書利用前半段的篇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發炎的症狀和免疫的機制,接著解說「慢性發炎」的機制。後半段則針對讓現代人飽受其苦的各式疾病與慢性發炎的關係進行說明,包括癌症、肥胖、糖尿病、血脂質異常、心肌梗塞、腦梗塞、肝炎.肝硬化、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化.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憂鬱症、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等;且針對各項疾病,介紹以最新的醫學研究為基礎所開發的新型治療法。另外,本書在尾聲也會著墨於「慢性發炎」的預防對策。
本書不單適用於對免疫學有興趣的學生和社會人士,也很值得推薦給每一位期望能活得健康、延年益壽的朋友。不過,免疫與發炎的機制相當複雜,涉及的對象非常廣泛。為了彙整眾多知識與資訊,本書使用了大量的插圖與表格,如果藉由這些輔助資料還是覺得艱澀難懂,請各位不必對過度拘泥於病理、發病機制等,只要掌握大概內容即可。另外,本書除了介紹「慢性發炎」的機制,也針對「慢性發炎」所引起的各種疾病,一一詳述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和具體的藥品名稱等實用資訊,對深受其害的患者本人與其家人,興許能發揮些許參考價值。相對地,本書資訊對於沒有罹患這些惱人疾病的讀者而言,或許沒有派上用場的餘地,可以略過第5章治療法的部分不讀也無妨。此外,比起「慢性發炎」的脈絡,更關心如何預防的朋友,我建議把重點放在第6章〈有辦法預防慢性發炎嗎?〉就可以了。
如同上述的建議,本書有各種讀法,只要讀者能夠理解,不論怎麼讀,能大致掌握「慢性發炎」這個沉默殺手的真面目與其會對身體造成何種危害,還有如何預防與遏止慢性發炎的方法,將是身為作者的我最大的榮幸。
接下來就請各位跟著我一起航向浩瀚的「免疫之海」,一探「慢性發炎」的究竟吧。或許就能從中找到健康長壽的秘訣呢。

目次

前言

第1章 慢性發炎是萬病之源
1-1 何謂發炎?──身體排除異物的正常防禦反應嗎?
1-2 慢性發炎為何如此可怕?
1-3 為什麼有「慢性殺手」之稱呢?
1-4 慢性發炎的真面目
1-5 所謂與慢性發炎關係密切的各種疾病有哪些?

第2章 上演發炎大戲的要角們
2-1 掌管免疫的重要角色 :「白血球」
1. 嗜中性球
2. 嗜鹼性球、肥大細胞、嗜酸性
3. 單核球、巨噬細胞
4. 樹突狀細胞
5. NK(Natural Killer)細胞
6. 淋巴球
7. 先天性淋巴球
8. NKT細胞
2-2 不可忽略的配角們──白血球以外的細胞
2-3 構成組織的環境因子(棲息在人體的細菌等)

第3章 為什麼會慢性發炎?
3-1 掌握危險信號(Danger.Signal)的機制
1.先天性免疫系統究竟如何辨識異物呢?
2.何謂發炎的幕後黑手──發炎體?
3.發炎體與疾病
3-2 慢性發炎為何不會停止而持續進行呢?
1. 擔綱先天性免疫踩煞車的角色
2. 擔綱後天性免疫煞車的角色
3.煞車反應的缺陷與疾病

第4章 慢性發炎引起的各種疾病
4-1 癌症
4-2 肥胖、糖尿病
4-3 血脂異常、心肌梗塞、腦梗塞
4-4 肝炎、肝硬化
4-5 異位性皮膚炎
4-6 氣喘
4-7 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
4-8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
4-9 類風濕性關節炎
4-10 老化、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4-11 憂鬱症
4-12 多發性硬化症
4-13 克隆氏症
4-14 潰瘍性大腸炎

第5章 最近免疫研究告訴我們的有效治療法
5-1 慢性發炎有特效藥嗎?
5-2 慢性發炎的新治療法與其走向
1.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新治療法
2.氣喘的最新治療方法
3.異位性皮膚炎的最新治療法
4.乾癬的最新治療法
5.肺纖維化的最新治療法
6.肝硬化與其治療方法
7.克隆氏症與其治療法
8.潰瘍性大腸炎與其治療法
9.治療癌症的免疫檢查點療法與免疫療法

第6章 慢性發炎有辦法預防嗎?
6-1 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過猶不及
6-2 自己的家族有哪些疾病?
6-3 營養輔助食品和保健食品真的有效果嗎?
6-4 壓力是最大的敵人
6-5 如何活得很健康?
6-6 慢性發炎研究的將來與展望

後記
詞彙表

書摘/試閱

第1章 慢性發炎是萬病之源

1-1 何謂發炎?──身體排除異物的正常防禦反應嗎?
倘若我們的出現傷口或長出膿包,組織就會紅腫、灼熱,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發炎。
發炎的英文是「inflammation」,其語源是拉丁文的「inflammare」點火之意。由此證實所謂的發炎,意即體內發生火災,或者是發生與火有關的事。事實上,發炎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紅、腫脹、灼熱、疼痛,從這些症狀也能充分感受到發炎就像被火燒的感覺。
其實,距今兩千年前的古羅馬醫學家凱爾蘇斯(西元前25~西元50年),便已在其著作《醫術》中,記載了發紅、腫脹、灼熱、疼痛等上述症狀。換言之,人類從很久以前就知道發炎的存在了。
發紅的拉丁文是「rubor」(也是紅寶石「ruby」的語源),腫脹的拉丁文是「tumor」(腫瘤的英文至今仍是「tumor」),灼熱感的拉丁文是「calor」(和熱量的單位calorie是共通的語源),而疼痛的則是「dolor」。
發紅、腫脹、灼熱、疼痛的語尾都是r,所以很好記。醫學系的學生都用 「凱爾蘇斯的四個徵狀」來背誦,如果四項徵狀同時出現,就是發炎的病症。換句話說,在發炎的初期,發紅、腫脹、灼熱、疼痛是最具特徵性的症狀。
我們現在對這些發炎症狀的認知是,它們都是生物體面對異物入侵或受損的細胞和組織所製造的產物時,產生的正常反應。舉例而言,醫學系學生的教科書出現過類似下列的說明:「異物進入體內時所造成的刺激,導致身體在局部製造出使血管擴張或血管容易滲漏的物質。所以,被異物入侵的部位,因為血管擴張造成血流增加,組織也因此發紅、灼熱。此外,血管變得容易滲漏,所以有部分的血液成分會漏出血管,並且產生了疼痛物質,造成組織腫脹、疼痛。」
換句話說,前述的四項徵兆都是生物體對異物產生的反應,具備下列的生物學意義。首先,如果血管擴張,通往局部的血流量增加,同時血管壁變得脆弱疏鬆,繼而出現滲漏,生物體防禦所需的細胞和物質,就會從血管內漏出,囤積在發炎局部,藉以排出異物。實際以顯微鏡觀察發炎的組織後,發現了大量從血液流進組織的白血球。
此現象名為發炎細胞浸潤。由此證實所謂的發炎細胞,其實就是流進組織的白血球。此外,腫脹和疼痛,除了發揮告知人體局部發生異常的警報功能,也有讓人暫停運動,好讓組織休息的用意。
總而言之,發炎意即當體內產生異常狀況時,身體所做出的正常反應=防禦反應。如果發炎能夠順利發揮作用,就能將異物排出體外,使受損的細胞得到修復,讓生物體恢復原狀。因此,發炎的情況通常是暫時性的。
但是,有時會發生例外。例如因動脈硬化導致動脈壁變得僵硬脆弱,發炎的情況便會一直持續。異位性皮膚炎的話是皮膚、氣喘就是氣管壁的發炎情況持續不斷的狀態。上述的發炎狀態,通常會持續好幾個星期,卻遲遲不見好轉。這種發炎稱為慢性發炎。一般而言,突然產生、只維持短暫時間的發炎稱為急性發炎,長期間持續的則稱為慢性發炎。至於要持續多久才能稱為慢性,定義上仍有些模糊,不過原則上大概是以星期至月為單位(有關這部分,後面還會說明)。
慢性發炎的異常之處在於,發作時不一定伴隨著前述的發紅、腫脹、灼熱、疼痛四項症狀。所以發炎的症狀有可能在當事者沒有發覺的情況下繼續惡化。最近已經得知,慢性發炎其實是萬病之源。
那麼,為什麼慢性發炎會如此可怕,甚至到了萬病之源的程度呢?

1-2 慢性發炎為何如此可怕?
如果發炎的情況一直持續,會造成什麼樣的困擾呢?首先,發炎的負面影響會逐漸擴及全身,而不是侷限在某些部位。這點和「慢性發炎是萬病之源」有著密切的關係。另外,發炎的組織不論是性狀和型態會逐漸產生變化,最後連該組織的機能都會減退。
原本僅侷限於某些部位的發炎狀態,若逐漸擴及到全身會怎麼樣呢?影響在於受到發炎的刺激後,細胞會在發炎組織分泌一種稱為促發炎細胞激素的數種蛋白質,並逐漸擴及全身。即使是相隔甚遠的細胞也會受到影響。細胞激素是一種細胞之間互相傳遞信號時所用的蛋白質,它們會與細胞釋放出、位於對方細胞膜上的感測器(受體蛋白)結合。舉例而言,它們會向其他細胞傳達「快點動起來」、「快點分裂」、「趕快分泌某種物質」等各種信號。打個比方來說,細胞激素就像鑰匙,而細胞激素受體就像鑰匙孔。細胞激素受體的下游還有所謂的信號通路(傳達信號的通路)。如果鑰匙和鑰匙孔的形狀吻合,信號通路就會得到活化,使通道保持暢通,讓信號順利送達細胞內部。這就是透過細胞釋出的細胞激素,讓信號傳達到其他細胞內部的機制。
細胞激素的種類有幾十種,其中,在發炎時產生的稱為促發炎細胞激素。其中又以TNF-α、介白質6(IL-6)、介白質1(IL-1)等廣為人知。另外,具備抗病毒作用的Ⅰ型干擾素(IFN-α、IFN-β)也會在發炎時產生。
一般而言,這些細胞激素在異物入侵身體時,都會發揮警報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它們幾乎不會產生,若有也僅是微量。不過,只要異物入侵,免疫系統就會開始分泌細胞激素,並且釋放到細胞外。在達到適量的時候,向鄰近的細胞發出警報,藉以提高細胞的感受性,好讓它們做好面對異物入侵的準備。
另一方面,發炎性刺激過強、持續時間過久時,會產生過量的促發炎細胞激素。它們的作用超出一般的警報機能,反而是火上加油。促發炎細胞激素起作用的部位是血管和白血球,它會提高血管的透過性(使白血球容易通過),此外,也會把白血球召喚至發炎病灶(發炎產生的部位),且還會促進促發炎細胞激素在鄰近細胞產生。如同上述,一旦製造了過量的促發炎細胞激素,其他部位也容易受到波及。換言之,局部發炎的影響力,也會擴及到其他部位。我想聰明的讀者已經了解,若要鎮定發炎症狀,只要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的作用就行了。
不過,如同前述,促發炎細胞激素有好幾種,如果只抑制單一種類的作用,鎮定發炎的效果可能有限,不是每次都能奏效。有關這點,我將在後面的章節進一步說明。
促發炎細胞激素還有其他功能。舉例而言,它們還會對鄰近的細胞發揮作用,讓負責促進葡萄糖轉為肝醣的胰島素的反應性降低(簡單來說,就是製造出讓胰島素的效用、作用力降低的狀態)。
有關這點,最近發現了以下的事實:肥胖時,脂肪細胞的大小和數量都會增加,脂肪組織也因此變大。不但如此,這時的脂肪組織還會輕微發炎,發炎的嚴重程度和肥胖程度成正比。如此一來,聚集在脂肪組織的巨噬細胞(白血球的一種。血液中的單核球通過血管轉移到組織後,會成為巨噬細胞)會繼續釋放促發炎細胞激素,例如TNF-α會與周圍和遠距細胞上的TNF-α受體結合,使胰島素對該細胞的作用力減退(正式的表現方式是「因TNF-α造成胰島素抗性之誘導」)。
胰島素的作用是促使細胞利用葡萄糖,藉以使血糖降低,換言之,如果胰島素的功能減退,細胞利用葡萄糖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結果造成血糖升高。這就是糖尿病初期。總結來說,肥胖會造成脂肪組織持續發炎,進而導致在這種情況下製造出來的促發炎細胞激素對其他細胞產生作用,誘導胰島素產生抗性,最後造成血糖值上升,引發糖尿病。
只要一產生促發炎細胞激素,就會導致胰島素的功能減退這點,或許具備某種生物學上的意義。舉例而言,因為胰島素的作用在發炎時降低,導致血糖升高,可能會出現為了避免當免疫細胞活化時,其細胞周圍能量不足的暫時性代償反應。不過,無論如何都會成為糖尿病的導火線,所以即便是代償反應,也具備一定的風險。
慢性發炎令人恐懼的另一項理由是,發炎情況若一直持續,組織的機能會跟著減退。注意到這一點的是希臘的醫生蓋倫(西元129~199年)。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醫生是自然的僕人」,並利用其銳利的眼光觀察各種疾病,藉此發現若發炎的情況一再持續,發炎組織的機能也會隨之減退。
說得仔細一點,意即如果發炎久久不癒,組織的細胞會開始死亡,造成組織的細部結構受損。周圍結締組織的纖維成分進入組織後,會使組織變硬,失去柔軟性。這就是所謂的纖維化。簡單來說,就是正常的細胞逐漸被纖維成分所取代,數量變得愈來愈少。如此一來,組織的機能會逐漸衰退,難以恢復原狀。如果發生在肝臟,就是肝硬化;若發生在肺泡(肺中的小袋子,血液和氣體交換的場所)的周圍,就是肺纖維化。如果症狀不斷惡化,不但會造成肺部機能低下,呼吸變得吃力,最後會演變成呼吸衰竭。腎臟若是長期發炎,負責過濾尿液的絲球體便會受損,而且其周圍的間質也會開始纖維化,造成腎臟病急速惡化,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腎臟衰竭。如同上述,腎臟發炎的情況若一再持續,器官的機能會開始降低,最後發展為重大疾病。
所謂的纖維化,其實是一種受損的組織在修復的過程中可見的生理現象。纖維化就是由纖維填補受損的組織之間,使傷口容易修復的過程之一。但是,一旦演變成慢性發炎,理應只是暫時性的纖維化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隨著纖維化的惡化,結果會造成組織失去柔軟性而變硬,機能也逐漸降低。這就是常見於慢性發炎的組織纖維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