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85 21165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三俠五義》是敘述包公斷案、安邦保民及眾多俠士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故事。它結合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特點,藉由流暢的口語文字,生動刻劃每個人物的性格,情節則回回環環相扣,跌宕起伏,達到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本書以光緒五年北京聚珍堂活字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版本更正了原文訛誤錯漏之處,同時做了一些注釋和考證。欲知包公如何明察秋毫、俠士如何鏟奸除惡,決不能錯過此書。

作者簡介

石玉崑

字振之,自號問竹主人,清朝人,生卒年不詳。久居北京賣唱,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說書人」。

引言

三俠五義是敘述宋代包公斷案、安邦保民和俠士們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故事。其書是根據石玉崑演唱的包公案(又稱龍圖公案、龍圖耳錄)實錄改編後的出版物,多冠以「石玉崑著」。石玉崑說唱包公案時,是沒有底本的。據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記載:聚珍堂「所印之包公案(即三俠五義)最有名,因此書無底本,當年故舊數友(原注:有祥樂亭、文冶庵),每日聽評書,歸而彼此互記,因湊成此書。其中人物,各有贊語(原注:今本無),多趣語,諧而雅。此道光間石玉崑所傳也。」祥樂亭生平不詳,而文冶庵即文良,是兒女英雄傳作者文康的兄弟。他對小說有濃厚的興趣,故參與記錄、整理龍圖耳錄是很自然的事。石玉崑演唱包公案時,是有說有唱的,龍圖耳錄將唱詞全部刪去,後又經刪改而成三俠五義,這就是其最早的版本聚珍堂版本。這些在光緒己卯新秋退思主人序中敘述得比較清楚,他寫道:「戊寅冬,於友人入迷道人處得是書之寫本,知為友人問竹主人互相參合刪定,匯而成卷,攜歸卒讀,愛不釋手,緣商兩友就付聚珍版,以供同好云爾。」在同年入迷道人的序中寫道:「乙亥司榷淮安,公餘時從新校閱,另錄成編,訂為四函,年餘始獲告成。」據今人于盛庭先生考證,淮安府志卷十二所載,光緒元年司榷淮安者為文琳。又據今人侯忠義先生在三俠五義系列小說一書中認定:文琳即入迷道人。由此可見,為書作序的入迷道人文琳,是三俠五義改編定稿的主要人物。另一說,胡適先生則認為問竹主人就是石玉崑。

與三俠五義流傳至今的還有七俠五義。七俠五義是近代學者俞樾(曲園,一八二一一九○六)見三俠五義後,興趣極大,但又感到不足,他認為第一回寫「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殊屬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一回。並將三俠改為四俠,又增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等三俠,計七俠;原五鼠仍為五義士,更名為七俠五義。七俠五義刊行後,在中國南方,風靡一時,大有擠跨三俠五義之勢。然而,三俠五義以其固有的生命力,經歷時間考驗,仍然廣泛地流傳在民眾之中。正如胡適先生說的那樣:「其實三俠五義原本確有勝過曲園先生改本之處,就是曲園先生最不滿意的第一回也遠勝於改本。」

關於三俠五義和七俠五義,還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趣話。俞樾改三俠五義為七俠五義,而其曾孫俞平伯,在二十年代卻為亞東圖書館排印的三俠五義標點。這不僅是俞氏家族的一件趣聞,也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三俠五義問世後,曾引起社會上的巨大轟動。因此,續書蜂起,令人矚目。就其內容而言,或續寫三俠(七俠)五義本人的曲折經歷,如續俠義傳(此書因版本稀少,鮮為人知);或續寫他們後代建功立業的事蹟,如小五義,又名忠烈小五義傳,一名續忠烈俠義傳;續小五義,又名忠烈續小五義傳,一名三續忠烈俠義傳,這些續書的內容正是讀者極為關心和很願意知道的,因此續書也就應運而生。這也是這種現象在中國文學史屢見不鮮的道理所在。

三俠五義中包拯審案斷獄,安邦保民,俠義之士幫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俠仗義之行為都是為了「不負朝廷」或「致君澤民」的共同目的,相互為用。

三俠五義的出現,表明了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進程中,兩個獨立的小說流派俠義派和公案派的合流。這種合流,從內容到形式均符合中國讀者的心理需求,也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同時它也是平民思想的產物。所以,三俠五義是「俠義公案派」成功合流的代表作。三俠五義的成功,不僅給中國文學史增添了一筆,同時對晚清新武俠小說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三俠五義全書一百二十回,六十萬字左右,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審案斷獄,一是除暴安良。整個內容圍繞包公斷案和眾俠義之士協助包公與龐太師父子、襄陽王趙鈺鬥爭的兩大情節,組成了眾多的小故事。三俠五義中包公斷案的故事,雖取材於以往小說、戲曲、傳說中的故事,但都重新改創,其內涵幾乎全不相同。這些故事既不是戲曲中一案一劇,也不是龍圖公案中獨立成篇,不相連屬,而是數案相聯,案中有案的新組合,從而使三俠五義的整個故事跌宕起伏,懸念疊生,貫通一氣,構成一部完整的洋洋巨製。

現將全書重要案例,列目如下:

1.狸貓換太子案(第一回,第十五回至十九回)

2.吳良圖財殺死僧人案(第五回)

3.皮熊、畢氏通奸殺人案(第五回)

4.張別古烏盆案(第五回)

5.陳應杰、劉氏通奸殺人案(第七回至九回)

6.鍘龐昱案(第九回至十五回)

7.鄭屠殺死妓女案(第十回、十一回)

8.白熊謀殺李克明案(第十回、十一回)

9.葉阡盜竊案(第十回、十一回)

10.劉四訛詐被殺案(第十一回)

11.白安與白熊妾通奸案(第十一回)

12.楊氏女婚姻爭訟案(第二十回至二十二回)

13.龐吉用魘魔法謀害包公案(第二十回至二十二回)

14.葛登雲強搶白氏殺人案(第二十三回至二十七回)

15.李保貪財殺死屈申案(第二十四回至二十七回)

16.馮君衡圖奸詐騙殺人案(第三十五回至三十九回)

17.假包三公子詐騙案(第四十六回至四十八回)

18.花花太歲強搶民女被誤殺案(第四十四回)

19.林春、倪氏通奸案(第四十九回、五十回)

20.宋升訛詐方善案(第五十一回至五十三回)

21.進寶、碧蟾通奸殺人案(第六十九回、七十回)

22.馬強謀殺地方官案(第七十二回至八十四回)

23.吳玉圖財害命案(第九十六回、九十七回)

24.襄陽王謀反案(第一百回至一百二十回)

這些案件,可謂是集包公公案之大成。三俠五義正是通過這些案件的審斷,將包公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完整、豐滿、傳奇。包公在宋史裏只有一篇短傳,說他「剛毅」、「敦厚」、斷案精明。在北宋時就為人們稱道,南宋有傳,到了元代已成為雜劇的創作題材。據曲海總目記載,依據包公斷案故事創作的劇本,有十四本(其中有四本已經失傳)。這些劇本的故事已經大大超越了包公傳,將歷代疑難奇案的案例、傳說中有關故事都集中到包公名下,民眾再根據自己的心願去塑造包公、神化包公,以表達他們期望有包公這樣的清官來安邦保民。時至明清之際,包公的形象在前人藝術加工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添枝加葉」演成話本、章回小說。因此,三俠五義中的包公形象可謂是五六百年來,民眾和編撰者共同創出來的藝術結晶,為中國乃至於世界古典藝術人物形象畫廊增添了新的色彩,這個功勞應該記在三俠五義的名下。

三俠五義中的包公是個剛正不阿,足智多謀,明判善斷,不畏權勢,懲惡揚善的古今天下第一清官。

在二十多起案件中,被審對象從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到細民百姓,包公斷案時無一不是明察秋毫,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的。如審太師龐吉之子龐昱,不因自己與龐太師有「師生之誼」而循私。就是自己的親姪兒也一視同仁,照樣執法不誤。「狸貓換太子」一案直接關係到朝廷的權力之爭,包公毫不畏懼,鐵面無私,不管其權勢如何,都使其一一落入法網。而「吳良圖財殺死僧人案」是最典型的代表包公注重調查,認真取證,嚴密推理,量刑適當的審案風格。此案起因是沈清在伽藍殿殺死一僧人。包公提審沈清時,見此人不過三十,戰戰兢兢,匍匐在地,一副本分樣子,不像行凶的。沈清自稱雨夜進伽藍殿存身,天未明出廟,背後沾了血跡,殺人的事,實在是不知曉。包公一想:他既然殺人,為什麼只有背後留下血跡,為什麼沒有凶器?包公帶著這個疑問,隨即至伽藍殿實地調查,不料在殿下拾得一墨斗(木工工具),又在伽藍神身背後發現六指的血印。包公遂斷定凶手是個六指的木匠。捉拿凶手、審判的過程,寫得妙極,錄之共賞:

包公問道:「咱們縣中可有木匠麼?」胡成應道:「有。」包公道:「你去多叫幾名來,我有緊要活計要做的,明早務要俱各傳到。」……

到了次日……只見進來了九個人,俱各跪倒,口稱:「老爺在上,小的叩頭。」包公道:「如今我要做各樣的花盆架子,務要新奇式樣。你們每人畫他一個,老爺揀好的用,並有重賞。」說罷,吩咐拿矮桌筆硯來。兩旁答應一聲,登時齊備。……不多時,俱各畫完,挨次呈遞。老爺接一張,看一張;看到其中一張,便問道:「你叫什麼名字?」那人道:「小的叫吳良。」包公便向眾木匠道:「你們散去。將吳良帶至公堂。」左右答應一聲,立刻點鼓升堂。

包公入座,將驚堂木一拍,叫道:「吳良,你為何殺死僧人?從實招來!免得皮肉受苦。」吳良聽說,喫驚不小,回道:「小人以木匠做活為生,是極安分的,如何敢殺人呢?望乞老爺詳察。」老爺道:「諒你這廝決不肯招。左右,爾等立刻到伽藍殿將伽藍神好好抬來。」左右答應一聲,立刻去了。不多時,將伽藍神抬至公堂。百姓們見把伽藍神泥胎抬到縣衙聽審,誰不要看看新奇的事,都來。只見包公離了公座,迎將下來,向伽藍神似有問答之狀。左右觀看,不覺好笑。連包興也暗說道:「我們老爺這是裝什麼腔兒呢?」只見包公從新入座,叫道:「吳良,適才神聖言道,你那日行凶之時,已在神聖背後留下暗記。下去比來。」左右將吳良帶下去。只見那神聖背後肩膀以下果有左手六指兒的手印;……吳良嚇的魂飛膽裂,左右的人無不吐舌,說:「這位太爺真是神仙,如何就知是木匠吳良呢?」……(第五回)

包公雖然被神化,但他畢竟是個凡人,不是所有案件,都能「白日斷陽,夜間斷陰」那樣神斷無誤的。如「斷烏盆將人犯刑斃身死」,丟了定遠縣令的烏紗。此一節,還有另一層意思,即包公這個形象,有一個自身不斷發展、成長和完善的過程。

三俠五義中的包公不僅是位斷案的神手,而且還是一位識仁知士的「伯樂」。如包公最忠誠的保鏢和「護衛」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曾是土龍崗的山大王,經規勸而歸投其門下。又如公孫策,本是一位「久困場屋,屢落孫山」的落魄儒生,經包公目測交談,感到公孫策是個「舉止端詳」、「學問淵博」的才子。遂委以微服私訪之重任,後來他成為包公出謀劃策的智囊。包公對三俠五義「更是優禮相加」。儘管他們之中有人觸犯了刑律,他都能出自愛護、重用人才的角度來考慮,不究既往,而加以重用。由此可見,包公在用人方面,不僅有卓識遠見,而且能寬宏大量。

胡適先生說:「包公的部分是因襲的居多,俠義的部分是創作的居多」。三俠五義大概情況確實如此。但細細讀來,包公形象的藝術境界超越以往任何一部寫包公的作品。這也是三俠五義值得稱道的原因。

三俠五義中眾俠義之士的形象,一個個都寫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其中南俠展昭、錦毛鼠白玉堂寫得最為出色。尤其是南俠展昭,他本是一位英偉灑脫、坦蕩無私的綠林高人,耀武樓試武充分展示其高超的武藝。包公對其評論是「若論展昭武藝,他有三絕:第一,劍法精奧;第二,袖箭百發百中;第三,他的縱躍法,真有飛簷走壁之能。」觀賞展昭試武的「合朝文武」,「無不暗暗喝采」,皇上隨傳旨,展昭當上了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並得「御貓」的雅號。他更難能可貴是忍讓謙和,這是一般那種「才高必狂,藝高必傲」的俠士所無法相比的。如他在杭州救周老的表現;不與丁兆蕙爭功,茉花村與丁小姐比劍定親,不爭勝負;特別是白玉堂與其「合氣」,無一不是表現他的謙讓品德。展昭形象塑造成功,正如侯忠義先生說的那樣:在「我國古代小說中,展昭是御用俠義人物中寫得最成功的一個典型。」

白玉堂在三俠五義中是個性格鮮明,寫得較為出色的人物。他武藝高強,豪爽任俠,疾惡如仇乃至有過分之處,如在苗家集用調虎離山計,竊取其不義之財,還削掉苗秀之妻的雙耳。這就顯示出在其疾惡如仇的性格之中,還含有幾分狠毒。他對展昭的「御貓」稱號極為不滿,到東京後,「何不到皇宮內走走。倘有機緣,略略施展施展,一來使當今知道我白玉堂;二來也顯顯我們陷空島的人物;三來我做的事,聖上知道,必交開封府。既交到開封府,再沒有不叫南俠出頭的。那時我再設個計策,將他誆入陷空島奚落他一場。是貓兒捕了耗子,還是耗子咬了貓?縱然罪犯天條,斧鉞加身,也不枉我白玉堂虛生一世。那怕從此傾生,也可以名傳天下。」作者通過這些情節,把白玉堂心高氣傲,好事逞強,剛愎狹窄的性格刻畫得活靈活現。他的豪俠行為在與顏查散訂交、相處之中,更是「閒中著色,精神百倍」,恕不引文證之。

三俠五義中對三俠五義寫得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口聲,這裏不作一一剖析。就是一些陪襯人物也寫得聲形皆佳,躍然紙外。如太監總管楊忠,奉旨帶包公去玉宸宮鎮邪。不可一世的楊忠一路稱老黑,又叫老包,還用褻瀆之語,奚落包公。進內宮他說:「想不到你七品前程如此造化!今日對了聖心,派你入宮,將來回家到鄉裏說古去罷。是不是?老黑呀!」待寇珠鬼魂附其身,他清醒過來時還在叫「老黑」,直到包公說:「我已將鬼審明,只好明日見了聖上,我奏我的,你說你的便了。」楊忠一聽不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將一個勢利之徒的嘴臉描繪得維妙維肖、無以復加的地步。請品賞以下文字:

噯呀!包……包先生,包……包老爺,我的親親的包……包大哥,你這不把我毀透了嗎?……可見你老人家就不疼人了。過後就真沒有用我們的地方了。瞧你老爺們這個勁兒,立刻給我個眼裏插棒槌,也要我們擱的住呀!好包先生你告訴我!我明日送你個小巴狗兒,這麼短的小嘴兒。(第六回)

三俠五義的藝術特色,在結構方面,書的前半部分以包公為中心人物,採用以線串珠的結構,將一個個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的案例貫串一氣。書的後部分以俠義之士為主,採用環環相扣的結構方式,但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如俠義之士的行蹤,在前半部裏都已伏線,到後半部分呼應起來寫,使來龍去脈一清二楚。這樣處理,將前後兩個部分緊密地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也突出了三俠五義的故事。

三俠五義的語言特色,正如魯迅先生評述此書時說的那樣:「繪聲狀物,甚有評話習氣。」口語化是該書最大的特色。首先,總覽全書,很難找到長句。比比皆是的是三、五字的句子。短句讀起來朗朗上口,生動流利。其二,書中保留了大量的說書人交代情節發展的插話,讀起來就像置身於書館,面對說書人一樣,字字明白,聲聲入耳。同時,還增強了作品幽默、詼諧的氛圍。其三,結合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的需要,運用歇後語、俚語、方言,使語言與人物的身分地位、場景環境交融為一體,使人物更具性格特色。

三俠五義在表達方法方面,力求一個「新」字。如寫白玉堂的出場,是三十二回至三十四回,他與顏查散的訂交,是全書寫得最下功夫的地方。三十二回裏白玉堂初次露面,三十三回「真名士初交白玉堂,美英雄三試顏查散」開始就突然出現一個金生,「見他頭戴一頂開花儒巾,身上穿一件零碎藍衫,足下穿一雙無根底破皂靴頭兒,滿臉塵土,實在不像念書之人,倒像個無賴。」這種表裏不一的描寫,似乎播下了無處不在的「且聽下回分解」。作者直到三十七回,顏查散入獄後才交代金生就是白玉堂,一個頂呱呱的俠義之士。這種突兀的表達方式,在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表述方法中是很少見的,只有在同時間問世的文康兒女英雄傳寫十三妹出場用此手法。此法的運用給出場的白玉堂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同時也為充分展示環境的複雜性和人物心理複雜性之間相互關係創造了條件,並由此製造曲折的情節,以便達到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三俠五義是一部集幾百年創作成果的著作,其非同一般的藝術成就,有賴於此,但同時也夾雜了一些缺陷和時代的局限性。如因果報應、鬼魂告狀、陰差陽錯等迷信思想。不過從全書的總體來看,其缺陷掩蔽不了三俠五義的藝術成就和影響。

目次

引 言 一―一○
三俠五義考證 一―三
忠烈俠義傳序 問竹主人 一―二
序 退思主人 一―一
序 入迷道人 一―一
回 目 一―八
正 文 一―八四七
上 冊
 第一回 設陰謀臨產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一
 第二回 奎星兆夢忠良降生 雷部宣威狐狸避難 一一
 第三回 金龍寺英雄初救難 隱逸村狐狸三報恩 二○
 第四回 除妖魅包文正聯姻 受皇恩定遠縣赴任 三一
 第五回 墨斗剖明皮熊犯案 烏盆訴苦別古鳴冤 四○
 第六回 罷官職逢義士高僧 應龍圖審冤魂怨鬼 五三
 第七回 得古今盆完婚淑女 收公孫策密訪奸人 六一
 第八回 救義僕除凶鐵仙觀 訪疑案得線七里村 六八
 第九回 斷奇冤奏參封學士 造御刑查賑赴陳州 七七
 第十回 買豬首書生遭橫禍 扮化子勇士獲賊人 八五
 第十一回 審葉阡兒包公斷案 遇楊婆子俠客揮金 九二
 第十二回 展義士巧換藏春酒 龐奸侯設計軟紅堂 一○○
 第十三回 安平鎮五鼠單行義 苗家集雙俠對分金 一○六
 第十四回 小包興偷試遊仙枕 勇熊飛助擒安樂侯 一一二
 第十五回 斬龐昱初試龍頭鍘 遇國母晚宿天齊廟 一一八
 第十六回 學士懷忠假言認母 夫人盡孝祈露醫睛 一二六
 第十七回 開封府總管參包相 南清宮太后認狄妃 一三二
 第十八回 奏沉疴仁宗認國母 宣密詔良相審郭槐 一四○
 第十九回 巧取供單郭槐受戮 明頒詔旨李后還宮 一四七
 第二十回 受魘魔忠良遭大難 殺妖道豪傑立奇功 一五四
 第二十一回 擲人頭南俠驚佞黨 除邪祟學士審虔婆 一六一
 第二十二回 金鑾殿包相參太師 耀武樓南俠封護衛 一六八
 第二十三回 洪義贈金夫妻遭變 白雄打虎甥舅相逢 一七五
 第二十四回 受亂棍范狀元瘋顛 貪多杯屈鬍子喪命 一八二
 第二十五回 白氏還魂陽差陰錯 屈申附體醉死夢生 一八九
 第二十六回 聆音察理賢愚立判 鑒貌辨色男女不分 一九六
 第二十七回 仙枕示夢古鏡還魂 仲禹掄元熊飛祭祖 二○三
 第二十八回 許約期湖亭欣慨助 探底細酒肆巧相逢 二一○
 第二十九回 丁兆蕙茶鋪偷鄭新 展熊飛湖亭會周老 二一七
 第三十回 濟弱扶傾資助周老 交友投分邀請南俠 二二四
 第三十一回 展熊飛比劍定良姻 鑽天鼠奪魚甘陪罪 二三一
 第三十二回 夜救老僕顏生赴考 晚逢寒士金客揚言 二三八
 第三十三回 真名士初交白玉堂 美英雄三試顏查散 二四五
 第三十四回 定蘭譜顏生識英雄 看魚書柳老嫌寒士 二五二
 第三十五回 柳老賴婚狼心難測 馮生聯句狗屁不通 二六○
 第三十六回 園內贈金丫鬟喪命 廳前盜尸惡僕忘恩 二六六
 第三十七回 小姐還魂牛兒遭報 幼童侍主俠士揮金 二七三
 第三十八回 替主鳴冤攔輿告狀 因朋涉險寄柬留刀 二八○
 第三十九回 鍘斬君衡書生開罪 石驚趙虎俠客爭鋒 二八七
 第四十回 思尋盟弟遣使三雄 欲盜贓金糾合五義 二九四
 第四十一回 忠烈題詩郭安喪命 開封奉旨趙虎喬妝 三○一
 第四十二回 以假為真誤拿要犯 將差就錯巧訊贓金 三○七
 第四十三回 翡翠瓶污羊脂玉穢 太師口臭美妾身亡 三一三
 第四十四回 花神廟英雄救難女 開封府眾義露真名 三二○
 第四十五回 義釋盧方史丹抵命 誤傷馬漢徐慶遭擒 三二八
 第四十六回 設謀誆藥氣走韓彰 遣興濟貧忻逢趙慶 三三四
 第四十七回 錯遞呈權奸施毒計 巧結案公子辨奇冤 三四○
 第四十八回 訪奸人假公子正法 貶佞黨真義士面君 三四九
 第四十九回 金殿試藝三鼠封官 佛門遞呈雙烏告狀 三五六
 第五十回 徹地鼠恩救二公差 白玉堂智偷三件寶 三六二
 第五十一回 尋猛虎雙雄陷深坑 獲凶徒三賊歸平縣 三六九
 第五十二回 感恩情許婚方老丈 投書信多虧甯婆娘 三七八
 第五十三回 蔣義士二上翠雲峰 展南俠初到陷空島 三八六
 第五十四回 通天窟南俠逢郭老 蘆花蕩北岸獲胡奇 三九三
 第五十五回 透消息遭困螺螄軒 設機謀夜投蚯蚓嶺 四○○
下 冊
 第五十六回 救妹夫巧離通天窟 獲三寶驚走白玉堂 四○七
 第五十七回 獨龍橋盟兄擒義弟 開封府包相保賢豪 四一五
 第五十八回 錦毛鼠龍樓封護衛 鄧九如飯店遇恩星 四二四
 第五十九回 倪生償銀包興進縣 金令贈馬九如來京 四三一
 第六十回 紫髯伯有意除馬剛 丁兆蘭無心遇莽漢 四三八
 第六十一回 大夫居飲酒逢土棍 卞家疃偷銀驚惡徒 四四五
 第六十二回 遇拐帶松林救巧姐 尋奸淫鐵嶺戰花沖 四五一
 第六十三回 救莽漢暗刺吳道成 尋盟兄巧逢桑花鎮 四五八
 第六十四回 論前情感化徹地鼠 觀古蹟遊賞誅龍橋 四六五
 第六十五回 北俠探奇毫無情趣 花蝶隱跡別有心機 四七一
 第六十六回 盜珠燈花蝶遭擒獲 救惡賊張華竊負逃 四七七
 第六十七回 紫髯伯庭前敵鄧車 蔣澤長橋下擒花蝶 四八三
 第六十八回 花蝶正法展昭完姻 雙俠餞行靜修測字 四九○
 第六十九回 杜雍課讀侍妾調姦 秦昌陪罪丫鬟喪命 四九五
 第七十回 秦員外無辭甘認罪 金琴堂有計立明冤 五○一
 第七十一回 楊芳懷忠彼此見禮 繼祖盡孝母子相逢 五○九
 第七十二回 認明師學藝招賢館 查惡棍私訪霸王莊 五一六
 第七十三回 惡姚成識破舊夥計 美絳貞私放新黃堂 五二三
 第七十四回 淫方貂誤救朱烈女 貪賀豹狹逢紫髯伯 五三○
 第七十五回 倪太守途中重遇難 黑妖狐牢內暗殺奸 五三八
 第七十六回 割帳縧北俠擒惡霸 對蓮瓣太守定良緣 五四五
 第七十七回 倪太守解任赴京師 白護衛喬妝逢俠客 五五二
 第七十八回 紫髯伯藝高服五鼠 白玉堂氣短拜雙俠 五五九
 第七十九回 智公子定計盜珠冠 裴老僕改妝扮難叟 五六七
 第八十回 假作工御河挖泥土 認方向高樹捉猴猻 五七四
 第八十一回 盜御冠交託丁兆蕙 攔相轎出首馬朝賢 五八二
 第八十二回 試御刑小俠經初審 遵欽命內宦會五堂 五八九
 第八十三回 矢口不移心靈性巧 真贓實犯理短情屈 五九六
 第八十四回 復原職倪繼祖成親 觀水災白玉堂捉怪 六○二
 第八十五回 公孫策探水遇毛生 蔣澤長沿湖逢鄔寇 六○九
 第八十六回 按圖治水父子加封 好酒貪杯叔姪會面 六一七
 第八十七回 為知己三雄訪沙龍 因救人四義撇艾虎 六二三
 第八十八回 搶魚奪酒少弟拜兄 談文論詩老翁擇婿 六三○
 第八十九回 憨錦箋暗藏白玉釵 癡佳蕙遺失紫金墜 六三七
 第九十回 避嚴親牡丹投何令 充小姐佳蕙拜邵公 六四三
 第九十一回 死裏生千金認張立 苦中樂小俠服史雲 六五○
 第九十二回 小俠揮金貪杯大醉 老葛搶雉惹禍著傷 六五八
 第九十三回 辭綠鴨漁獵同合夥 歸臥虎姊妹共談心 六六四
 第九十四回 赤子居心尋師覓父 小人得志斷義絕情 六七○
 第九十五回 暗昧人偏遭暗昧害 豪俠客每動豪俠心 六七八
 第九十六回 連陞店差役拿書生 翠芳塘縣官驗醉鬼 六八四
 第九十七回 長沙府施俊遇丫鬟 黑狼山金輝逢盜寇 六九一
 第九十八回 沙龍遭困母女重逢 智化運籌弟兄奮勇 六九七
 第九十九回 見牡丹金輝深後悔 提艾虎焦赤踐前言 七○三
 第一百回 探形蹤王府遣刺客 趕道路酒樓問書僮 七一○
 第一百一回 兩個千金真假已辨 一雙刺客妍媸自分 七一七
 第一百二回 錦毛鼠初探沖霄樓 黑妖狐重到銅網陣 七二三
 第一百三回 巡按府氣走白玉堂 逆水泉搜求黃金印 七二九
 第一百四回 救村婦劉立保洩機 遇豪傑陳起望探信 七三六
 第一百五回 三探沖霄玉堂遭害 一封印信趙爵擔驚 七四二
 第一百六回 公孫先生假扮按院 神手大聖暗中計謀 七四八
 第一百七回 愣徐慶拜求展熊飛 病蔣平指引陳起望 七五五
 第一百八回 圖財害命旅店營生 相女配夫閨閣本分 七六二
 第一百九回 騙豪傑貪婪一萬兩 作媒妁認識二千金 七六九
 第一百十回 陷御貓削城入水面 救三鼠盜骨上峰頭 七七五
 第一百十一回 定日盜簪逢場作戲 先期祝壽改扮喬妝 七八二
 第一百十二回 招賢納士准其投誠 合意同心何妨結拜 七八九
 第一百十三回 鍾太保貽書招賢士 蔣澤長冒雨訪賓朋 七九六
 第一百十四回 忍饑挨餓進廟殺僧 少水無茶開門揖盜 八○二
 第一百十五回 隨意戲耍智服柳青 有心提防交結姜鎧 八○八
 第一百十六回 計出萬全極其容易 算失一著甚是為難 八一五
 第一百十七回 智公子負傷追兒女 武伯南逃難遇豺狼 八二二
 第一百十八回 除姦淫錯投大木場 救急困趕奔神樹崗 八二九
 第一百十九回 神樹崗小俠救幼子 陳起望眾義服英雄 八三五
 第一百二十回 安定軍山同歸大道 功成湖北別有收緣 八四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6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