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周易簡釋(簡體書)
滿額折

周易簡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  價:NT$ 588 元
優惠價:87512
領券後再享89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周易簡釋》是餘秋雨先生闡釋古代經典的全新力作,也是寫給當代人的《周易》普及讀本。《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文化的思維起點,儒家、道家共尊的元典。《周易》開創的天道思維、辯證思維等,不僅塑造了中國人的認知模式,而且早已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周易簡釋》以簡疏自由的敘述,引領讀者巡覽《周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文辭,以現代觀念對《周易》的認知方法、思維方式、憂患意識、人格期許等進行闡釋、提煉。《周易》的主旨究竟是什麼?卦爻辭中隱藏著怎樣的認知方法與生存哲學?對《周易》具有提綱挈領意義的系辭應該如何解讀?歷代聖哲孔子、朱熹、王夫之等人如何理解《周易》?餘秋雨以散文、書法為杖,帶你攀援《周易》這座遙遠神秘的高山,領略不一樣的古典風景。

餘秋雨先生近年來集中精力攻堅中國傳統文化中艱深的古代文本,如《道德經》《周易》《金剛經》等,一方面進行學術層面的鉆研,一方面致力於將古代元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當代讀者,這讓他的著述成為意義重大的文化基礎工程。


作者簡介

餘秋雨,作家、學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內地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出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J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自本世紀初年開始,他赴美國國會圖書館、聯合國總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處演講中國文化,反響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秋雨大師工作室”,中國藝術研究院設立“秋雨書院”。現任上海圖書館理事長。

名人/編輯推薦

★ 必讀: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思維起點,儒家道家共尊的唯壹元典。中國的天人合一源於此,儒家的人本精神源於此,道家的辯證思維源於此。


★ 有用:認知世界、把握人生、應對變化的“答案之書”。

《周易》起源於古人對不確定未來的憂患意識,意在把握變化之道,它不是告訴我們未來是吉是兇,而是告訴我們特定的處境之下怎麼做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


★ 好讀:簡單易懂,適合零基礎讀者。

體量適宜,慎重選擇之後,只解讀代表性內容。主題通俗,側重認知思維、人格修養方面,沒有專業基礎也可以讀懂。行文平易,延續廣受讀者喜愛的餘式散文,讓閱讀成為享受。


★ 特別:典雅精裝+燙金,特別附贈餘秋雨書寫的《周易錄行書》(書法與正文同冊裝訂)。


前論



我歷來不應酬、不開會、不上網,連手機也從來沒有用過,只與妻子一起關門過著最平靜、最古典的日子,已經幾十年了。偶爾,也會開窗,看看遠處的道路,猜想世間種種忙碌。

己亥年冬到庚子年春,全民居家防疫,窗外的道路天天闃靜無人。這讓我在古典的日子中,遙想到了更古典的年月。

其實,人類的時空經常會發生倒錯和穿越,即使想從當代過回到先秦時期的一些日子,也不太難。至少,這是心靈的權利。

古典中的更古典,應該把心靈安頓在哪裡?我在學理上已頻頻出入先秦的叢林,就連非常艱深的老子、孔子、莊子、屈原都進行了譯釋,那麼,還有哪一座先秦的山崗有待於再度攀援呢?

答案是《周易》。它一直被人們稱為“群經之首”,是一座名分極高的神秘山崗。

攀援這一座山崗,要非常安靜,而且,是長時間不受騷擾的安靜。全民居家防疫,提供了這種機會。

我的這次攀援,態度極為虔誠。因此,首先以毛筆為杖。

書法的點、橫、撇、捺,是一種最有體溫的引領。以我的經驗,由書法來貼近典籍,常常比注釋、翻譯、論述都更加親切,更關及生命。

我用書法寫《周易》,名之為《周易錄》。一連選寫了好幾款,收於本書的後半部分。

這部《周易錄》的書法,用的是行草,這是有原因的。

《周易》在內容上,不像後代很多典籍那樣細密謹實,因此我也就不用楷書了,讓“易”返“易”,回到一種簡疏自由的狀態。但是,《周易》又是一種規範,不適合個人發揮,因此在書法上就不能采用狂草。顧及這兩端,我選擇了行草,在筆畫上近草,在格局上近行。但在實際書寫時對筆下書體的選擇,完全看我對具體字句的感覺了。因此這裡的筆墨,直捷地體現了實時的學術判斷。這與我在其他場合純粹地展示書法之美,很不一樣。

對於《周易錄》的行草,我自己比較滿意,可認定為平生書法的代表作之一。



以毛筆為杖,一步步探路,同時還要為身後的大量讀者做一些清理,鋪一些臺階,那就是闡釋。《周易》全文,有較多重疊、回旋,因此我的書法和闡釋,並沒有包羅全部,而是用現代觀念進行了選擇。為什麼要這樣選擇?那就需要從頭說說自己對《周易》的整體看法。因此,有了這篇“前論”。


首先要明白一個簡單的事實:《周易》起自於占卜。上古時代的祖先在艱難生存中相信,世事的兇吉禍福,是由上天安排的,因此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向上天探問。他們的慣用方法,是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在龜甲和獸骨上鉆孔,再用火燒,從燒出的裂紋中來判斷答案。有時,也會在一把蓍草中抽捏轉換,來尋找答案。這一些做法,就叫占卜。

初一看,這種方法很原始,甚至很盲目。但是,占卜的資料積累越多,漸漸看出了某種規律。很像現代的概率論和大數據,在沒有邏輯的一大堆行為因果的組合中,出現了大邏輯,發現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神奇秘密。原因還沒有找到,理由還沒有呈現,事實卻神秘地重復了。重復概率愈高,愈引起人們重視,相比之下,“原因”和“理由”反而不重要了。如果硬要找“原因”和“理由”,那也應該面對大數據慢慢捉摸,構建起一整套特殊的學理模式。

古人遠比我們更貼近自然界。他們從日月星辰、四季輪回中強烈感受到規律的存在,又以天、地、雷、風、水、火、山、澤認知自然的不同品性。於是,他們從占卜資料中構建起了一套模式,能夠廣而大之,聯通天道、人道、地道。這正如《系辭》所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說到底,就是試圖通過一套模式來尋找“道”。

這一來,比較原始的占卜資料也就獲得了提升,進入了高等級的排列、組合、旋轉、定位,這就是我所說的“特殊的學理模式”。


整個路子的起點,是把世界分成一個龐大的陰陽對立體,即以陰陽為道。正如莊子所說,“《易》以道陰陽”。

以陰陽對立來看世界,這是一個偉大的思維成果。簡潔,明了,卻又概括了世界上最難概括的兩大素質,兩大風範,兩大格局,而且時間已經證明,無法用另外一對概念來全然替代陰陽的區分。因此這個思維成果即便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也受到國際科學界、哲學界的高度贊揚。


分了陰陽,聰明的古人還把它變成一個多塊面的動態結構,分出了八卦,又從八卦衍生出了六十四卦。於是,一套模式形成了。

這個動態模式用符號來表達,於是我們看到了表示陰陽的符號單元“爻”,即“陽爻(⚊)”和“陰爻(⚋)”。八卦中的“卦”也是由此延伸的符號,復雜一點,由“爻”的疊加組成。

疊加組成的八卦,對應著各種兇吉禍福,因此借取自然圖像來象征,那就是以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來象征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八卦。每一卦又有一種基本意指,那就是:以乾卦的天,意指著“健”;以坤卦的地,意指著“順”;以震卦的雷,意指著“動”;以巽卦的風,意指著“入”;以坎卦的水,意指著“陷”;以離卦的火,意指著“麗”;以艮卦的山,意指著“止”;以兌卦的澤,意指著“說”。

以此為基礎,又伸發出了六十四卦。那在古人看來,幾乎就把大千世界的各種狀態都包羅進去了。


那些卦和爻,都有說明兇吉的文字跟隨,那也就是“卦辭”和“爻辭”。後來,又有了解釋的文字,即“傳文”。把這些卦辭、爻辭、傳文合在一起,這就讓大量占卜資料上升為精神文本,占卜之書也就有了理義之書的成分。

這一來,《周易》也就成了《周易》。




我把《周易》形成的過程說得很簡單,但請注意,我們面對的,是在人類文明的奠基時代,黃河流域一代又一代的精神價值創造者們相繼努力的成果。而且,與其他文明相比,是極為獨特、無可重復的成果。

不錯,起點只是占卜,然而我們沒有理由看輕那種在龜甲、獸骨、蓍草邊的專注操作。種種既鴻蒙又抽象的圖像在翻滾、隱約,大量既確實又漂移的數字在定位、錯位。自然的盛衰與人類的命運,與這些象、數發生著詭異的對應,宇宙的秘密或許已經有部分被古代哲人秘藏其間。


在中國現代,曾經有一些投身“新文化運動”的優秀學人因為《周易》有占卜的起點而予以輕視。他們的這種輕視,出於他們約略知道的國際學術觀念,卻讓高層級的國際學術界大吃一驚。

我多年前曾在《君子之道》一書的“前論”中講到一件往事。中國現代最有代表性的著名學者胡適,對國學和西學都有研究,有一次專程去訪問了當時名震國際的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其實當時的榮格已經不僅僅是心理學家,而且成了剛剛興起的文化人類學的翹楚。他比胡適大十六歲,無論在年齡輩分還是學術輩分上,都要高出好幾級臺階。胡適拜訪榮格,很想聽他講講文化人類學,當然也想知道他對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看法。但是,出乎意料,榮格主要講《周易》。

榮格問胡適,中國現代學者如何評價《周易》。胡適說,自己並不太相信《周易》,因為那是一種魔術和符咒。

榮格聽後非常驚訝,著急地追問胡適,是否嘗試運用過《周易》,《周易》的答案難道不真實,《周易》對胡適自己有沒有幫助。

這一連串的問題,使胡適很難受,一場談話變得尷尬。

其實心裡更難受的是榮格,他發現中國現代學者在走向西方科學的時候,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懷疑。


顯然胡適對《周易》知之不多,他不知道,今天坐在他眼前的這位歐洲學者,倒是對《周易》深有研究。他曾為衛禮賢(RichardWilhelm,1873—1930)的《周易》譯本寫引言,寫了長長的十七頁,實在稱得上一個《周易》專家。

榮格寫道,《周易》展現的只是“統計方式”,而西方現代強調的是“因果規則”。初一看,“因果規則”很有邏輯,而“統計方式”只是一種不講因果邏輯的數字排列。但是,榮格認為,恰恰是在西方倡導的因果邏輯中,加入了太多的主觀意圖,真實被“異化”了。因此,不如那種平實的“統計方式”,更符合真實。

榮格的這一論述,對於當代運用大數據進行概率統計的年輕人來說,反倒更容易理解。一比,真正落後的倒是胡適這一批“新文化人”。

例如,現在大家都看到了,西方國家對新興國家的懷疑和敵視,幾乎全都出自他們的意識形態“邏輯”,而不是統計數據。只要尊重統計數據,就會得出相反的、更合乎真實的結論。


榮格還說,與《周易》關係密切的道家,提出過“物極必反”的基本法則,這就遠遠超越了西方人的思想。他說,西方人常常被“自我中心”的魔鬼引導,沿著所謂“高貴”的路去爭取種種碩果,豈不知,這條路的盡頭,便是“物極必反”的基本法則,誰也逃不了。如果能夠知道逃不了,西方人就會結束互相衝突的“痛苦內戰”。


這實在讓我眼睛一亮了。一位西方的文化人類學家,居然那麼早就從《周易》和道家學說,對比出了西方文明在“邏輯自欺”、“自我中心”、“單向思維”、“互相衝突”等方向上的致命弊病,真是讓人欽佩。榮格的一系列論述,也促使我們從更高的方位上來認知中國文化的起始性輝煌。

可惜的是,這樣的思想家,目前在西方已經很難找到了。而被榮格指出的那些西方弊病,卻日益彰顯,並越演越烈。



胡適對於《周易》的誤解和漠視,讓榮格感到著急,但對胡適這樣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化改革者而言,卻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切身感受到中國這麼一個龐大的文明實體早已渾身精疲力竭,處處受人欺侮,原因很多,其中一條,顯然是因為肩上壓了太沉重、太龐雜、太腐朽的文化重擔。作為文化人,他們希望輕身減荷、革故鼎新,因此對於傳統文化,整體上采取一種冷冷的批判態度。相比之下,胡適還算是比較平靜溫和的。但是,我不能不指出,他們對文化改革的思考,在根子上流於膚淺和武斷了。


首先,他們拿來作為坐標來比較的那些發達國家,都缺少像中國文化這樣的悠久而宏大的歷史通道,因此只具有局部而不是整體的可比性。中國文化的新路,在總體上、主幹上,要由自己思考。


其次,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很多方面都有足夠的了解,卻未曾對中國文化的元典、神穴、魂魄有過仔細而恭敬的辨析。他們未曾思考,這種文化要在當代世界獲得新的生命,有哪幾個基座不可毀棄,有哪幾種精神可以弘揚。因此他們失去了底氣和背景,奮斗過一陣之後就不知落腳何處。例如,我們正在說的《周易》,就是中國文化再怎麼改革也不應該鄙棄的元典之一。


第三,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中國文化在現代國際環境中的衰敗狀態,卻沒有認真研究過中國文化在幾千年國際環境中唯一延續至今的一系列重大原因。這些原因,主要出於自身。在幾千年的歲月中,有多少智能的頭腦在梳理、灌溉、綰結著中國文化的主脈,這是現代改革者們很容易忽視卻萬不可以忽視的事實。五四新文化運動頗有成績卻未能像歐洲文藝復興那樣找到“我是誰”的答案,是一個沉重的教訓。


我很敬重以胡適為代表的一代文化改革者,但在研究了他們留下的沉重教訓之後,我就不主張在文化上“摧枯拉朽”,而更多著眼於發現和建設。因此,我大半輩子都在從事“兩度尋訪”,一是尋訪中國文化真正的基座;二是尋訪中國文化長壽的原因。從幾十年前毅然辭職投身“文化苦旅”,直到前些年在聯合國總部和美國各大名校演講中國文化的壽命,都屬於“兩度尋訪”的範疇。


說來也巧,我的“兩度尋訪”,都與《周易》有關。我在尋訪中國文化真正的基座時不能不推崇《周易》這一經典,這在前面已經講了;而在尋訪中國文化長壽原因時發現,《周易》正是長壽的“元素”之一。中國文化的整體長壽由很多長壽的元素組成,《周易》自漢代以來就有眾多學者耗盡心血守護著它,結果,以兩千年的力量聚積,造成了兩千年的生命延續。


這種守護,並不是“嚴防死守”,而是表現出一種“百家爭鳴”的討論狀態、爭議狀態。中國文化與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的一個重大差別,就是學派林立、高論迭出,並以此來維系長壽。這中間的一個杰出範例,就是《周易》研究中“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的歷代爭鳴。結果,對立的爭論總像是一左一右地相扶相持,既維系了《周易》的長壽,也維系了中國文化的長壽。



既然作為典範例證,提到了“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的長久對峙,我就想多說幾句。因為這在《周易》的歷史上比較重要,也是這篇“前論”中需要略做交代的。

簡單說來,漢代《周易》的“象數學派”,喜歡將六十四卦與季節、氣候、方位對應起來,借助於占卜的原動力,來推論天下的陰陽災變、人事兇吉。到了宋、明兩代,“象數學派”就把起點性的六十四卦的運用,提升為“象”和“數”的交錯。“象”,有了“太極圖”、“先天圖”、“後天圖”、“河圖”、“洛書”;“數”,也有了邵雍等人以奇偶之數推衍的歷史圖式。到清代,連我家鄉的大學者黃宗羲都寫了《易學象數論》,對一系列難題進行清理、總結和重新開啟。

與“象數學派”對立的“義理學派”也氣勢強健。先是那位我在幾本著作中都用哀痛筆調悼念過的只活了二十三歲的天才哲學家王弼,他的《周易注》要求人們從煩瑣的象數符號中解脫出來,以《周易》來理解萬物變化的整體條理。他的這種主張,直到唐代還頗受歡迎。後來,這一學派中又出現了程顥、朱熹這樣的大學者,不贊成在卜筮上花太多工夫,而主張由陰、陽兩氣來解釋宇宙本體。

這兩種學派,前者立足《周易》本原,後者遠及宇宙原始,看似對立卻構成互補。正如王夫之所說,兩者不可偏廢,歸於《周易》一理。

請看,僅僅《周易》一書,就在兩大學派的對立、互包中延續得熱熱鬧鬧、風風光光。中國文化的長壽奧秘,可見一斑。



我用行草來抄錄《周易》,當然無法呈現符號和象數部分,主要是對“卦辭”、“爻辭”和“傳文”做了精選。

擱置了卦爻的一個個特定數字而只取哲理文辭,乍一看很像是倒向了“義理學派”,其實,這種選擇是書法的需要,而不是對“象數學派”的冷落。我認為,比之於世界各國的古典哲學,《周易》的卦爻,象、數最有特色,最不可替代,反倒是義理部分有可能與其他古典哲學靠近。因此,要論中國哲學在未來學上的前程,還是以前者為勝。

正因為這樣,我在本書後半部分譯釋《系辭上傳》第九章時,對“象數學派”所關注的由占卜求卦中“數”的運用,做了簡略介紹,以求給讀者留下一個大致的印象。

既然說到了《系辭上傳》,那我還要說明,本書在《系辭》的譯釋上花費了很大的工夫,因為我非常看重這些“傳文”在《周易》中的地位。


目次

前論 001

一度選釋 015

乾卦

坤卦

屯卦

蒙卦

需卦

履卦

泰卦

同人卦

大有卦

謙卦

隨卦

蠱卦

賁卦

二度選釋 069

否卦

臨卦

大畜卦

大過卦

恒卦

睽卦

蹇卦

解卦

損卦

益卦

夬卦

兌卦

三度選釋 111

系辭選釋說明

系辭上傳之第一章

系辭上傳之第二章

系辭上傳之第四章

系辭上傳之第五章

系辭上傳之第六章

系辭上傳之第七章

系辭上傳之第八章

系辭上傳之第九章

系辭上傳之第十章

系辭上傳之第十一章

系辭上傳之第十二章

系辭下傳之第五章

周易原文 157

本書所選原文 207

系辭原文 219

名家論餘秋雨 236

餘秋雨文化大事記 238

周易錄行書(反向附冊)

周易初錄

周易二錄

周易三錄

周易續錄


書摘/試閱

乾卦的格局與進取精神

乾卦,象征著天,意指著“健”。《周易》把“天”作為首項命題推出,意味著整體格局的宏大、開闊、剛健。正是“天”,包容了春、夏、秋、冬,運行不息,變化無窮,構建起世間的勃勃生氣。《周易》以此開局,格局高暢,也可體現中國文化的初醒之氣。


乾卦四德

乾卦的中心含義,是“元、亨、利、貞”四字,被稱為“四德”。對這四字的解釋,歷來歧義紛呈。有的解釋成“春夏秋冬”、“木火金水”,有的解釋成“生養成終”、“仁義禮智”,朱熹則說“物生為元,長為亨,成而未全為利,成熟為貞”。我認為,這些解釋都有點“意會性偏離”。

我經過反復比對和長期思考,決定把“元、亨、利、貞”四字概括成四種高貴的特性:元——開創性;亨——通暢性;利——有益性;貞——可續性。

有此四性,也就有了我所理解的“天”,我所理解的“健”。世間萬物,很難辨識優劣,但《周易》一開頭就告訴我們,只要具有了開創性、通暢性、有益性、可續性,那就是生機所在,希望所在,前途所在。



天:人類最偉大的教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很明白:天道如此剛健,君子因此要自強不息。

這句話的重要性,似乎是“自強不息”這四個字,其實更重要的是點明了“自強不息”的依據,那就是天道。因此,這又成了體現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最早的文本之一。

我一直很重視這句話對於千百年來中國君子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君子也會消極、低迷、沮喪,但是,只要抬頭看看天宇,看看日月的運行、四季的輪轉,就會振作起來,因為天道以自己的剛健在映照、在呼喚。


怎樣才能成為謙謙君子呢?

下一段象辭提出了一個要求:“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這裡的重點是“卑以自牧”四字,大體是指“以謙卑的態度來審察自己、制約自己、修正自己”。

別看這個“牧”字簡單,裡邊確實包含著審察、制約、修正的意思。因此所謂“自牧”,也就是自己對自己動手來做這些事,自己對自己監牧。

從世事崇謙,到卑以自牧,這就從天下大道落實到了個人自身修養。《周易》總是讓天道來為人道提供理由,而且,是唯一理由。即便是人的風範,例如謙卑,也是天的律令,天的安排。


化成天下:中國人文的最高目標

“化成天下”,意為化育並成就天下。或者說,通過教化,使天下成為天下。

一看就知道,這一思路濃縮了中國古代智者對天文、人文的深刻感悟,其哲理等級即使放到世界坐標中,也巍然獨立。

因此,只要是中國文化人,至少應該記住:“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化成天下”,這是中國人文的最高目標。


愉悅,產生於生命的期待

愉悅,產生於生命的期待。期待什麼?期待高等級的異體生命的介入和潤澤。

高等級的異體生命,來自於不同的空間和時間。不同的空間在遠方,於是,“有朋自遠方來”,有了著落;不同的時間在典籍,於是“學而時習之”,也有了著落。

當以上這兩方面疊加在一起,自然就成了悅中之悅,樂中之樂。對此,孔子用了兩句感嘆來表述,而《周易》只用了四個字:“朋友講習”。


美的極致,乾坤相合

美的基礎標準是三個字:中、理、正,而美的極致標準是兩個短語:暢達於四肢,發達於事業。也就是說,美的基礎標準,是追求一種中正、理性的平靜,而美的極致標準,則會加入生命感和事業感,激揚起來了。

於是我們發現,美的基礎標準,比較傾向於坤道,而美的極致標準則已逼近乾道,或者說,已是乾坤相合。

在《周易》看來,萬象萬物的極致,都是乾坤相合,更何況這裡是在說美,而且是“美之至也”,一定不會是單相。天下大美、至美,都必定是乾坤相濟,天地相應、陰陽互補、剛柔互融。


陰柔者大有

“大有”,意為“大獲所有”、“大富有”。這顯然是人們的向往和追求。此卦對“大有”的闡釋:陰柔者獲得尊位,既高大又中和,上下呼應,就是大有。其德性是剛健而又文明,應乎天時而行,因此極為亨通。

這裡,把“大有”成果的獲得,更多地寄托在陰柔者身上,讓他們得尊、得大、得中,然後又得上下響應。如果起點不是陰柔者而是陽剛者,本來就自認為尊,自認為大,難以守中,結果就很難“上下應之”。因此陽剛者如果要達到“大有”,最好也能從學習陰柔開始,一步步爭取尊,爭取大,又始終守中,才會有一個好結局。


道義之門

“成性存存”的說法連用了兩個“存”字,有點特別,我采取了這樣一種解釋:“成萬物之性,定萬物之存。”

“存存”這兩個字的重疊,我覺得具有一種特別的深刻性,如果用現代哲學語言來表達,就變成了一個有點拗口的句子:“存在於各自的存在狀態。”

讓萬物既獲得了各自本性,又取得了存在權利,那就是“道義之門”。可見,這裡所說的“道義”是“大道義”,關及天地秩序中的安分守己。在天地秩序中,既找到了位置,又找到了自己,如果人人都能如此,那還不是“大道義”嗎?


君子慎言慎行

君子在家,發出善言,千裡之外都會響應,更何況近處的人。反之,如果在家發出不善之言,千裡之外都會反對,又何況近處的人。所以,一個人的言,雖然出於自身,卻會加於民眾。一個人的行,雖然發於近處,卻會顯於遠處。言行,實在是君子的樞機——戶樞和弩機。樞機發動可決定榮辱,君子言行可牽動天地,怎能不慎重?


周易風範

《周易》的格局形成,是出於實際需要。因為事理太艱深,所以有了“象”;因為世事太變動,所以有了“爻”。由此,概括出了《周易》的一種積極態度,那就是看見艱深而不厭惡,看見變動而不錯亂,而是認真應對,找出辦法,結果就把握住了艱深,也把握住了變動。

這一段對《周易》積極的學理態度的推崇,非常重要。在我看來,也是中國古代元典的共同態度,與世界上其他古文化很不一樣。

遇艱深而設象,遇變動而問卜,展現出一種務實、簡明、謙遜、誠懇的文化風範。這便是“周易風範”。


人際交往中如何避免互損

孔子雖然在《論語》中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話,但這是就“我”與同行者的互相學習關係而言的。

如果深察三人在友好關係背後的損益消長,那麼,《周易》認為,會有一人受損。因此,“我”盡可以在三人中問學求道,但如果把生命貼附於“三人”,那就有可能損了自己或另外兩人。如果讓自己的生命自立,不再貼附別人,或被別人貼附,反而會得到更剛健的朋友。

也就是說,一切從自身出發,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態、自己的交往,先一一安頓好了,再行動,再說話,再交往。

因此,君子回到自身,好像把世間縮小了,其實反倒是建立了自身與世間的良性關係,把生命擴大了。相反,有很多人成天拉幫扎堆,一群人好像親如兄弟,其實是一種互損關係,不僅什麼事也做不成,而且正如《周易》所說,有兇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