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兩晉:紛爭的亂世(簡體書)
滿額折

兩晉:紛爭的亂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晉朝,中國歷史上僅存154年的王朝,在它短暫的生命裡分為西晉和東晉。它沒有漢唐的繁盛,也沒有宋明的喧囂,卻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動蕩、血腥和分裂是它展示給眾人的一面,名士、風流、雅韻是它展示的另一面。它是多個民族的斗爭舞臺,也是門閥士族的權力秀場。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是這個獨特王朝的特征。

自從司馬懿父子從曹魏王朝手中竊取統治權,建立晉朝以來,它就注定走上了一條崩壞的道路。得權不正使它必須依賴士族和皇族的支持;少數民族內遷使王朝內部矛盾加劇,社會秩序始終處於不安定之中。一系列政治問題最終造成西晉滅亡,宗室逃亡到南方。

在南方建立的東晉王朝是個先天不足的流亡政權。它在士族和流民武裝的支持下建立,自身的政治和軍事權力孱弱。王朝內部矛盾錯綜復雜,只能在一次次內訌中錯失北伐良機,為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提供了發展機遇。在一些優秀人物的領導下,北方展現出民族大融合的別樣風采。

秩序重建讓晉朝最終走向消亡,但它深刻地改變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格局:少數民族內遷,改變了中華文明的民族結構;衣冠南渡,拓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空間;陶淵明采菊東籬,給中華文明帶來一股清流;梁祝的凄美愛情故事,為中華文明增添了一筆浪漫。

來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探尋這個不尋常王朝的歷史,感受中華文明蛻變的魅力吧!


作者簡介

茅廬小生,本名洪雷,浙江衢州人,畢業於浙江農林大學廣告系,現居杭州。新銳歷史作者,豆瓣閱讀明星簽約作者,曾獲“小雅獎”,作品點擊量累計達百萬。擅長從人性角度還原歷史人物,挖掘歷史長河中重大事件的潛在關聯性。


名人/編輯推薦

重現那段動蕩而逍遙的歲月

★ 兩晉是中國歷史最動蕩、最狂亂的時期之一,是思想最解放、個性最張揚的美學高峰期,是一個能人輩出的偉大的英雄時代。

★ 一書展現兩晉時代帝王將相、英雄豪杰的成與敗。

★ 以廣闊、深邃的視野闡述兩晉歷史發展全進程。

★ 文風活潑,故事好看,令人讀來欲罷不能。

★ 引用資料均有權威出處,作者的推理和論點均來自對歷史的真實思考和觀感。


目次

第一部 狼顧

1. 風疾

2. 政變

3. 復仇

4. 壽春

5. 玉碎

6. 蜀道

7. 爭功

8. 一統

第二部 永嘉

1. 盛世

2. 愚帝

3. 惡狗

4. 兄弟

5. 奴隸

6. 洛陽

7. 長安

8. 攤牌

第三部 南渡

1. 江左

2. 楚囚

3. 背叛

4. 污塵

5. 魔王

6. 天命

7. 風雪

第四部 淝水

1. 父仇

2. 賭局

3. 書聖

4. 官軍

5. 九錫

6. 神童

7. 仁君

8. 北府

9. 瓦解

第五部 采菊

1. 勇士

2. 民變

3. 叛亂

4. 復辟

5. 北伐

6. 金戈

7. 鐵馬

8. 氣吞

9. 萬裡

10. 如虎

11. 歸去


書摘/試閱

第一部 狼顧

1. 風疾

公元234年,曹魏青龍二年。

秦嶺北麓的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南),枯黃的草木在秋風中瑟瑟發抖,漫天的繁星在凄清的夜空中寂靜地懸掛著,仿佛在張望著平原上密布的軍營。

魏蜀兩國軍隊已經在這裡對峙了近半年的時間。魏軍主帥司馬懿此時正安靜地站在營中的空地上仰望著星空,他雖然神情看起來十分輕松,但內心卻十分地焦灼。對面的蜀軍在丞相諸葛亮的指揮下,連續六年北伐,長期襲擾魏國,殺傷了眾多魏國將士,還擄走不少魏國的糧食和百姓。魏國在東線要應對吳國的進攻,在西線還要防御蜀國,壓力甚大。

司馬懿在三年前被任命為都督,全權負責對蜀軍的防御。數年來,他與諸葛亮交手數回,深知蜀軍人數雖少,但卻是極為棘手的敵人。諸葛亮善於使用弓弩和陣法,喜歡設置埋伏,魏軍與之野戰勝少敗多,就連大將張郃都被蜀軍弓弩射死。這令司馬懿十分頭疼。

久而久之,司馬懿終於摸清了蜀軍的弱點:蜀軍因為蜀道艱險,糧草後勤極其不便,且連續作戰一兩個月,往往就糧草不濟,不得不放棄戰果撤退;而且蜀軍人少,只擅長野戰,不敢進行攻堅作戰。至於諸葛亮這個人,司馬懿也頗為了解,這位蜀漢丞相多顧慮而少決斷,為人謹慎,不敢冒險。

司馬懿根據諸葛亮和蜀軍的弱點改變了策略,據點固守,只進行跟蹤監視,不貿然出擊。每到一地,魏軍必須掘營自守,加強工事,不讓諸葛亮找到破綻。等到蜀軍糧盡,諸葛亮自然會撤退,屆時魏軍再出兵追擊。

司馬懿保守的戰法受到了魏國一些將領嘲笑,被認為“畏蜀如畏虎”,但司馬懿不以為意。魏明帝曹叡則對司馬懿報以十分的信任,全力支持他的策略。

為了增加糧草,司馬懿在都督關中的任上仍不忘興修水利,挖通了成國渠,使關中一帶糧食充足,甚至有餘糧供應都城洛陽。魏軍在兵力和糧草數量上早已壓倒蜀軍,諸葛亮已然無計可施。

公元234年,諸葛亮領十萬蜀軍出斜谷(今陜西寶雞眉縣西南),再次入侵魏國。司馬懿擔心諸葛亮會沿渭河東進襲擊長安,便在長安按兵不動。但謹慎的諸葛亮不敢孤軍深入,生怕被魏軍前後夾擊,因而他選擇了最保險的路線,西上五丈原,準備攻取隴東一帶,並奪取糧草。

得知情報的司馬懿長舒了一口氣,說道:“諸軍無事矣!”

他隨即率領大軍奔赴五丈原,堵住了蜀軍的去路。並且,他按照以往的戰術,深壁固壘,堅守不戰,與蜀軍展開對峙。

司馬懿的固守令諸葛亮無可奈何,身體衰病、自感時日無多的諸葛亮迫切需要與魏軍決一勝負,盡可能為蜀國清除司馬懿這個強敵。於是,諸葛亮破天荒地命人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裳以示羞辱,希望能激怒司馬懿出戰。

收到衣服的司馬懿果然大怒,不過數十年的政治經驗讓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對此不以為意。但魏軍中的其他將領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紛紛請求出戰。為了平息軍中的憤怒情緒,司馬懿故意上表魏明帝曹叡請求出戰,暗中卻又指使在朝中的親信向曹叡陳明利害。曹叡便下旨拒絕了司馬懿出戰的請求,並派人手持符節到軍中嚴禁出戰。魏軍的騷動漸漸平息了下來。

諸葛亮求戰不得,只好做長遠打算,命蜀軍在占領區屯田務農,緩解糧草問題。蜀軍遲遲不退,再次讓司馬懿的神經緊繃起來。如果戰事曠日持久、久拖不決,自己難免會被魏國君臣猜疑和斥責;但如果貿然出擊,又會正中諸葛亮的下懷。

正好,諸葛亮再次派來使者向司馬懿下達挑戰書。司馬懿命令款待使者,並向他詢問諸葛亮飲食、睡眠和工作的情況。使者回答:“諸葛公夙興夜寐,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責罰都親自審核,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

司馬懿便說:“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還能活多久呢!”

司馬懿覺得諸葛亮已經病入膏肓,應該沒有多少時間了,所以,他決定還是繼續忍耐下去。再堅持堅持,諸葛亮或許就會病死,屆時蜀軍必定生變。

司馬懿的這場“等待”居然足足持續了半年之久,從春天等到了秋天,然而蜀軍依舊毫無動靜。司馬懿忍受著內心的焦躁,經受著朝廷和軍中的不滿言論,每個晚上都輾轉難眠。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司馬懿望著五丈原凄清的星空,忽然間看見一顆巨大的彗星從天而降,一直往蜀軍兵營的方向墜落而去。熟解天象的司馬懿感覺到,蜀軍中有大事發生了,說不定諸葛亮已死。但是為了保險起見,司馬懿沒有出兵。

幾天之後,諸將來報,說蜀軍拆毀了營地,悄悄地往南撤退了。附近的百姓傳言,諸葛亮前幾日病死在了五丈原軍中。司馬懿大喜過望,立馬帶領騎兵追擊,很快就追上了蜀軍的殿後部隊。

指揮蜀軍的是諸葛亮的助手—蜀國長史楊儀。楊儀在諸葛亮去世後秘不發喪,全權負責蜀軍的行動。他深知司馬懿懼怕蜀軍的埋伏和野戰,便依舊樹立諸葛亮的旗號,並派兵鳴鼓布陣,做出伏擊魏軍的樣子。司馬懿不敢確定諸葛亮已死,見狀不妙,便立刻領兵撤退。

附近的百姓得知此事,嘲笑說:“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司馬懿聽後笑道:“這是因為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啊。”

回到五丈原,司馬懿特意親自來觀察蜀軍遺留的營地,看見蜀軍遺棄了許多糧草和文件。他翻閱了諸葛亮的文書和布陣安防圖,確定諸葛亮已死,但仍稱讚這位對手說:“真是天下奇才也!”

旁人不解,認為諸葛亮的生死還不能確定。司馬懿解釋道:“糧草、文件是兵家所看重的,蜀軍丟棄了這麼重要的東西,難道還能作戰嗎?”

司馬懿派兵追擊到蜀國境內,確定了諸葛亮已死的消息。在得知蜀國楊儀和魏延內訌後,他又上表請求討伐。但曹叡沒有同意。

失去靈魂人物的蜀國至此難有作為,司馬懿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兩年後,司馬懿進獻給曹叡一只稀世白鹿,以示祥瑞。曹叡嘉獎說:“從前周公旦輔佐周成王,曾進獻白雉。如今司馬懿管理山西(指崤山以西),進獻白鹿,這難道不是忠誠不二,共治邦國,使國家吉祥萬年的表現嗎?”

司馬懿笑了,曹魏的皇帝還是那麼一如既往地信任他,倚重他。身為曹魏的三朝元老,他的聲望已經如日中天,幾乎可以與曹魏的皇帝相提並論。

三十多年來,他的勤懇、忍耐和付出,終於沒有白費。

司馬懿覺得,時代的天平已經向他傾斜,他似乎看見了一條可以攫取天下的道路。

三十多年前,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年僅二十二歲的司馬懿還是河內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焦作溫縣)的一名士族子弟。父親司馬防曾擔任京兆尹,在地方上頗有聲望。年輕時的司馬懿器宇不凡,聰慧博學,為不少人看重。

當時的河內處於曹操的勢力範圍。曹操上一年在官渡(今河南鄭州中牟東北)擊敗了袁紹,當年又在汝南(今河南駐馬店上蔡西南)擊敗了劉備,勢頭正盛。他聽聞司馬懿的名聲,便派人征召他來任職。然而,史書上記載,司馬懿見漢朝國運衰微,不想屈節在閹宦之後曹操手下,便謊稱自己患了風痹,行動不便,拒絕了曹操的征辟。曹操不相信,過了幾天後派人在夜裡暗中刺探司馬懿的病情。司馬懿早就知道曹操會派人來,一動不動地在床上躺了好幾天。曹操的耳目看不出破綻,只好回去復命說司馬懿確實病了。

然而,奸雄曹操是沒有這麼容易被騙的,他不相信自己想請的人偏偏在這個時候生了大病,就讓人在司馬家附近長期監視,看看司馬懿這個小狐貍能裝病多久。

司馬懿也料到曹操不會善罷甘休,如果不把裝病的戲碼演到底,被拆穿了是沒好果子吃的。於是,他幹脆閉門宅家潛心看書,做出一副真的癱瘓在家的樣子,就連身邊的奴婢都瞞騙了過去。但是某一天,突然天降暴雨,司馬懿驚得從床上跳起來,連忙把曬在院子裡的書抱進屋內。這個情景被一位婢女看到了。司馬懿的夫人張春華唯恐婢女向外泄露司馬懿裝病一事,便悄悄地殺人滅口,並在窗邊親自為司馬懿做飯。夫唱婦隨之下,這場表演秀總算沒有穿幫。

司馬懿這一演,就是七年。

在這七年的時間裡,曹操消滅了袁氏子弟,占領了黃河以北,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他也榮升大漢丞相,登上了權力最高峰。

這個時候,又有人向曹操推薦了司馬懿。曹操這才想起,河內還有一個叫司馬懿的年輕人跟他玩了七年的裝病遊戲,之前軍務繁忙,都把這事兒給忘了。這次我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生病,抬也要給我抬過來上班!

於是,曹操對招募的官員下令說:“他如果再找理由推辭,就把他收監入獄!”

這一次,曹操的使者走進司馬府中,居然發現司馬懿“奇跡般”地痊愈了。司馬懿接受了曹操的征召,來到了鄴城(今河北臨漳西)的丞相府。

然而,這段司馬懿年輕時拒絕出仕的記載並不合常理。司馬家族其實與曹操素有來往,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早年舉薦過曹操為洛陽北部尉,堪比曹操的伯樂,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也已經為曹操政權服務多年。從家族利益出發,他們是不太可能允許司馬懿如此“任性”的。而且,萬一曹操對司馬懿失去了興趣,司馬懿豈不是一輩子沒有工作?這絕對不是一個聰明人會做的事情。再者,司馬懿裝病七年之久,一直在床上躺著沒有運動,身體健康一定會出問題。

因此,這段歷史記載很有可能是晉朝史官的杜撰,目的是把司馬懿刻畫成一開始就並非真心追隨曹操,而是被迫出仕的英雄人物,為後來司馬家族篡魏提供合理性。

類似的記載還出現在司馬懿出仕之後。

《晉書》中記載,曹操認為司馬懿有豪杰之志,他聽聞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可以身子不動,正臉轉向後面,於是他特意去檢驗,在背後叫住司馬懿,發現司馬懿果然可以像狼一樣回頭看人。曹操又曾夢見三馬同槽而食,認為可能是司馬家族要篡奪曹氏政權的預兆。

曹操由此推測司馬懿有狼子野心,並告誡兒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將來必會敢於國家大事!”

這些史料記載實際上都含有夸張和迷信的成分,目的是渲染司馬懿和曹氏家族之間的對立,體現曹操的不信任和猜忌,為司馬懿後來篡權提供“迫於無奈”的道德借口。

所以,歷史的真實情況很有可能是司馬懿爽快地接受了征召,而曹操日理萬機,沒空關注這個年輕人上不上班的問題。司馬懿出仕不僅是因為家族與曹魏的關係,他本人也迫切希望一展才華。從其後面的一系列表現就可以看出,司馬懿絕對是一位渴望建立功業的人。

司馬懿出仕後,曹操任命給他的職務是文學掾,只是一個負責文化教育的低級官員。這挺合乎情理的,畢竟司馬懿還很年輕,資歷尚淺,那時能拿得出手的才能就是文化知識了。他負責“教育”的物件是曹丕。

那時曹操還沒有確立世子,而曹丕身為長子,卻在許多方面表現不如弟弟曹植和曹彰亮眼。曹操總是對曹植和曹彰大加贊揚,卻很少關注曹丕,這讓曹丕自卑到了極點,以為自己注定是與世子之位無緣了。

司馬懿的到來讓曹丕看到了希望。

司馬懿當時身為“講師”,主要的工作是陪曹丕讀書,長期的陪伴讓他看出曹丕內心因不受父親重視而產生的苦悶。敏銳的司馬懿立刻察覺到,曹丕奇貨可居,他如果能幫助曹丕取得世子之位,只要曹丕將來順利登極,他司馬懿就能憑借擁立之功獲得無可匹敵的地位。

所以,司馬懿把自己的前途全部押在了曹丕身上。他利用職務之便,指引曹丕積極結納朝中重臣和少壯派新人。根據史書記載,老臣荀彧、荀攸、鐘繇等人都在曹丕的拉攏之列,而新人陳群、吳質、朱鑠也被曹丕深自結納。這三個新人後來和司馬懿一起,被稱為“太子四友”。

關於司馬懿的作用,史書只留下了一句話:“每與大謀,輒有奇策。”即是說,曹丕即位前後的策略奇謀大多出自司馬懿。至於有哪些奇策,未見史書記載,說明都是“出我之口,入君之耳”,已然爛在了司馬懿和曹丕的肚子裡。

而司馬懿,其實也深知參與奪嫡之爭的兇險,萬一被人發覺,很容易被扣上離間曹操父子三人的罪名。因此,他在外人面前仍積極認真地處理好本職工作,就連養馬的小事都親自過問,把自己偽裝成胸無大志、只愛管小事的小人物。靠著這份勤懇敬業和為人低調,再加上曹丕一力保舉,他很快由文學掾轉為黃門侍郎,又升議郎、丞相府東曹屬,最後成為丞相府主簿。

隨著地位的上升,司馬懿開始有了向曹操進言、參謀軍國大事的權力。如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伐張魯、取漢中,隨軍的司馬懿就大膽提議拿下漢中後繼續進攻劉備。曹操則引用“得隴望蜀”的典故,並未聽其建議。又如孫權上表請求曹操稱帝,司馬懿也及時奉承說,孫權稱臣是順應天意的舉動。只不過那時的曹操並不看重司馬懿,大多沒有聽從。

不過,司馬懿在曹丕身上的努力最終沒有白費。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司馬懿也一舉高升,成為太子中庶子,相當於東宮的首席秘書。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時,司馬懿又以丞相府軍司馬的身份得到了主持喪事的殊榮。

曹丕稱帝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這期間的司馬懿主要活動於政治中樞尚書臺,歷任尚書、尚書右仆射、尚書左仆射、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諸職,負責魏國中央行政工作。

曹丕對司馬懿的信任是自始至終的。他親征吳國時,任命司馬懿留守國都,全權負責內政和後勤事務,他把司馬懿比作自己的蕭何,並說道:“曹參雖有戰功,但蕭何更為重要,能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的,只有你了!”曹丕臨終前還特意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與陳群、曹真一起輔佐太子曹叡,並交代曹叡說:“若有毀謗這三位大人的話,你千萬不要相信。”

但自有想法的曹叡並未謹遵父親的囑咐,他即位之後為了獨攬大權,將曹丕囑托的四位輔政大臣中除陳群之外全部授以方鎮之任,將他們調離洛陽。曹休出鎮對吳作戰前線的淮南,曹真出鎮對蜀漢作戰前線的關中,司馬懿則出鎮宛縣(今河南南陽),被全權委任荊州、豫州的軍事管轄權,應對吳蜀兩國的侵襲。

曹叡讓輔政大臣外任方鎮,反而給了司馬懿執掌兵權、鍛煉軍事謀略的契機。司馬懿上任不久,便完美處置了孟達的叛亂。三年之後,即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都督關中的曹真病重在洛陽去世,而諸葛亮北伐急迫,戰事緊張,司馬懿得以調任關中,並最終擊敗了諸葛亮這個強大的對手。

此時的司馬懿前有文功,後有戰功,已經站在了權勢的巔峰上。他俯視曹魏皇族和同僚,竟然發現已沒有一個人可以與他比肩了。

曹氏家族歷經三代發展,當年跟隨曹操征戰天下的功臣武將們基本上都去世了,個別在世的也是垂垂老矣、行將就木,難以對政事產生影響。而曹魏皇帝為了防止皇族、外戚和宦官幹權,對三者進行了嚴厲的限制。尤其是皇族成員幾乎與軟禁無異,他們雖然有封地,但沒有絲毫的權位,更不被允許結交朝臣,諸王只能在王府中生活,並且受到特派官員的監控。因此,大部分曹氏子弟碌碌無為,沒能留下可以記述的事跡。

唯一被寄予厚望的是曹氏的遠支宗親,如曹休和曹真,及夏侯氏家族。他們大多執掌兵權,為曹魏王朝南征北戰。尤其是曹真,與司馬懿同為曹丕遺命的輔政大臣,在司馬懿之前都督陜西,與張郃一同在街亭擊敗了諸葛亮。後來擔任大司馬,與司馬懿一起領兵伐蜀,卻因為大雨而無功而返。

曹真病逝後,曹魏宗親中再也找不到合適的大將人選了,不得不將都督一職授予司馬懿。司馬懿憑借多年負責對抗諸葛亮的軍功,逐漸成了曹魏王朝資歷最老、經驗最多的軍事將領。他還曾經錄尚書事,負責最高政治決策。如此文武雙全,儼然曹魏王朝裡首屈一指的風云人物。

曹魏王朝自以為對政治制度的設計萬無一失,可確保江山千秋無虞。然而,他們完全沒有料到,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集團會成為王朝政治體系中難以彌補的漏洞。

士族這一歷史群體活躍於漢代到初唐時期,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士”階層,他們屬於貴族中的最下層,通常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長,例如文化、智謀和武藝來為政府和上層貴族服務,因而有“學士”“策士”和“武士”之稱。“士”階層後來演變為一定知識和技能之人的泛稱。

戰國以來,由於各國君主要壓制卿大夫的實力,集中王權應對戰爭,便大量提拔士人階層來組成官僚以統治整個國家。秦漢時期,隨著國家實現統一,政府規模的擴大使官僚機構愈來愈復雜而龐大,形成了官僚集團。為了拉攏官僚集團以保障帝國運轉,朝廷允許官員的子弟恩蔭仕官,一些家族因而世代為官,逐漸建立了族望,形成官僚世家。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成為王朝的治國思想,政府官員多以通曉儒家經典(即經學)起家。他們授徒講學,弟子門生往往成千上萬,形成一種社會力量;他們的子孫通常繼承家學,繼續被征召為官,從而形成文化世家。

而在地方鄉村,一些富人大量購置和兼並土地,成了大地主。他們擁有大片莊園和負責耕種的佃農和奴婢,並且豢養部曲(即私兵),控制了農村地區的經濟命脈和社會秩序,形成豪強世家。

這些鄉間豪強有經濟實力,可以供子弟讀書,子弟學習經書後有了文化,得以進入士人階層,接著進入官場。他們獲得的政治權勢反過來又加強了他們在鄉裡的勢力。東漢之後,官僚世家、文化世家和豪強世家互相轉化,逐漸合而為一,發展成貴族化的官僚家族,即所謂“士族”。相對應地,那些沒能形成貴族世家、不能順利入仕的中小地主則被稱為“庶族”或“寒族”。

士族當中勢力較大、名望較高的家族被稱作“門閥”或“世家大族”(簡稱“世族”),成為把持帝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強大力量,王朝的統治者不得不倚仗於他們。為了盡可能讓士族人才為己所用,曹丕采用陳群等人的建議,用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吏。具體辦法是,在朝廷選擇賢能與有識鑒的官員擔任其所在州、郡的中正官,負責查訪散居各地的同籍貫的人,依據其德行與才能評定優劣,定為九品,作為任命官員的標準。

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唯才是舉,不分門第高卑。但因為中正官多由世家大族的成員擔任,無法避免他們出於維護門閥利益的考慮,把那些出身高貴的世族子弟列為上品。制度實行久了,勢必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重要官職基本被門閥壟斷,世家大族的權勢愈發強大,這讓曹魏皇族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出於對世族的防備,曹魏依舊保留了察舉制,發掘和提拔寒族人才。對於重要的軍政大權,他們也把世族排除在外(只有司馬懿是例外),盡量倚重曹氏和夏侯氏宗親。世族在曹魏朝廷中只能擔任無關緊要的文官職務,這讓他們大失所望。

在曹魏的外部威脅基本都被消除後,曹氏家族和世族集團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公開化了,位高權重的司馬懿便成了這場風暴的中心。

司馬懿的“上司”魏明帝曹叡,行事機敏果斷,已經感覺到了司馬懿的權勢需要加以限制。所以,諸葛亮去世後,他立刻明升暗降,把司馬懿調回洛陽擔任太尉,剝奪了他直接接觸軍隊的權力。

但是很快,司馬懿重新出山的機會來了。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原本依附曹魏的遼東太守公孫淵叛亂,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儉前往討伐,但公孫淵據險固守,使得毌丘儉無功而返。

不得已,曹叡只好重新起用老將司馬懿,命他遠征遼東。司馬懿領兵後,用了一年的時間攻下了襄平(今遼寧遼陽),斬殺了叛亂的遼東太守公孫淵。入城之後,司馬懿為了嚴懲遼東人不服曹魏,一改往日寬厚的形象,下令屠城,將全城所有文武官員和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處死,並將尸體堆積成山丘。

一面殘酷屠城,司馬懿另一面仍不忘收買人心。他釋放了被公孫淵囚禁的叔叔、原遼東太守公孫恭,又派人給倫直和賈範修建墓園,表彰他們的後人,因為這兩人在公孫淵叛亂時曾苦勸阻攔而慘遭殺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