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滿額折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如何閱讀一首詩詞:五種詩詞的最佳讀法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當你無意間遇見
一首怦然心動的詞,或是
一首傳誦千古的詩,
要如何得到更豐富的感動?

如果你喜歡詩詞,有興趣、有熱情去讀,那麽,讀到什麽程度可以說「讀懂」了呢?
本書作者馬大勇教授,以深厚的學養、旁徵博引的風格,提出五種解讀詩詞的最佳路徑,讓讀者一窺詩詞動人的奧祕。

作者將這些路徑稱為五種「融通」方式。第一個是針對「背景」和「本事」的「內外融通」;第二個是針對「流變」的「古今融通」;第三個是針對審美寬度的「雅俗融通」;第四個是針對最高層次的「情理融通」;最後一個是針對詩詞寫作的「知行融通」。

【一、內外融通】
要把詩詞放到產生的社會環境和歷史空間當中,才能掌握一首詩的精髓。這就是孟子所謂「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例如,當了解寫作背景之後,才知道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主旨並不是講春天的風光!

或是一個在清朝商人的別墅中,寄寓多年的文人過世之後,朋友悼念時寫「沉憂早結離鄉恨,弱質難回辟穀春」,這個離鄉恨,竟然是牽涉到「康雍乾盛世」的一系列大型案獄。

【二、古今融通】
找出這首詩詞所繼承的傳統,才能理解詩詞的前世今生。這不是為了「厚古薄今」,後人寫的詩詞,也可能比前人更能打動人心。

早一點的例子如北宋晏幾道寫「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後兩句被評為「千古不可無一,不能有二」的佳句,但這兩句其實取自早前五代翁宏的詩,卻能點鐵成金。

或是近代人戴望舒寫「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來源是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你比較喜歡誰的詩?

【三、雅俗融通】
美感偏好人人不同,有偏好是正常的,但是切忌「偏狹」。「雅」、「俗」並不是截然對立的概念,「大俗」可以變成「大雅」,一味「求雅」也是一種「媚俗」。

例如文人認為低俗趣味的文字遊戲「詩鐘」,可以用「人面不知何處去」來形容落腮鬍,用「對影聞聲已可憐」來詠近視眼,你認為這是雅還是俗?

甚至「有才你在幹啥呢?」也可能是一首絕妙好詩裡不可或缺的一句詩!

【四、情理融通】
有一種讀法是超越技術、超越學問,直指心靈和人生的,能讀出詩詞中蘊涵的美感與情感,體味到其中的感悟與哲思,我們就穿越時空,恍惚之間坐在了古人的對面,與他們遨遊歌嘯、促膝長談。

例如乾隆年間的早逝文學天才黃景仁,在京城寫「全家都在風聲裡,九月衣裳未剪裁」、「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是不是足以讓所有懷才不遇的人落淚?

【五、知行融通】
當我們的心靈去和古人強力對撞的時候,我們也不一定只是「感動」,說不定還會產生一點創作的「衝動」。如果能夠在「知」――也就是掌握了閱讀、鑑賞、進行學術研究的基本法門――的同時,還能夠「行」――也就是捉起筆來進行創作,那麽,這是更有深度的生命方式,更有魅力的活法。

作者簡介

馬大勇
吉林省農安縣人,1972年生,文學博士。現為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版《晚清民國詞史稿》、《二十世紀詩詞史論》等著作多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詞學》等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多首詩詞作品刊布於《中華教授詩詞選》、《詩詞日曆》等。

目次

【前言】「讀」與「解」
千手千眼的「讀」╱笑中有淚的《鹿鼎記》╱詩無達詁╱四個層次與五個融通

第一章 【內外融通】
【第一】讀其書,想其人
「吃雞蛋不必認識母雞論」╱〈春日〉並不寫春天╱生態與心態╱「名教罪人」與「維民所止」╱「定了風波越坎坷」
【第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關雎〉的翻譯╱酷吏解詩法╱證據鏈條與無罪推定╱可以隨意「變性」嗎?
【第三】我未成名君未嫁
「挾妓縱酒」與「風流韻事」╱青樓文化與中國文學╱古代選美靠文化
【第四】眉公的眉毛
「則徐兄」還是「少穆兄」╱誰為毛澤東補字「潤之」╱「號」?乾坤大
【第五】人人都愛蘇東坡
「天王巨星」╱能人背後有人弄╱殺不殺蘇東坡╱舌尖上的黃州╱羊蠍子火鍋發明者╱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第二章 【古今融通】
【第一】一樁被點贊的剽竊案
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一切好詩到唐都已做完?╱胡夜雨與沈鷓鴣╱不種黃葵仰面花╱ 我詞非古亦非今
【第二】詩是人間笑忘書
哀莫大於心不死╱為「死跑龍套的」作傳╱啟功的「笑」哲學
【第三】「溪流洗亮星辰」的網路詩詞
寫給三歲女孩的挽歌╱一局斯諾克╱李子的「風入松時代」╱夕陽紅上腮幫╱一段青春蝴蝶結
【第四】相逢一笑泯恩仇:新詩與舊詩
戴望舒的古典靈感╱「聽雨」的「鄉愁」╱先鋒的古典,古典的先鋒╱美人與迷香╱「新詩」必會成「古詩」

第三章 【雅俗融通】
【第一】文學史上最囧公關
偏好與偏狹╱流行歌曲惹的禍╱晏殊「反三俗」╱「俗」成大師
【第二】有才你在幹啥呢?
向陽屯題壁詩╱千年王八回沙灘╱心靈的秘密對話
【第三】武林絕學:集句與詩鐘
鬼斧神工說集句╱詩鐘聖手張伯駒

第四章 【情理融通】
【第一】假如詩人住對門
早逝文學天才排行榜╱價值千金兩句詩╱夜笛橫吹的孤獨歌手╱名篇名句何以「名」
【第二】當文人遇上皇帝
妄想型迫害狂╱自古聰明上海人╱將裝瘋進行到底╱中國古代最長壽詩人
【第三】如懷明月夜中行
友情詩「准」絕唱╱薙發令與科場案╱順治的帝王心術╱心理素質沒過關╱東北文化的三處穴道
【第四】絕塞生還吳季子
家庭教師顧貞觀╱和血和淚的「以詞代書」╱太息梅村今宿草╱讀詩:一種活法

第五章 【知行融通】
【第一】我之格律觀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百年下性靈弟子╱袁枚、楊潮觀的「誹謗官司」╱偽名儒不如真名妓╱情所寄,有歡笑,有悲愁╱詩在骨而不在格也
【第二】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輕寒輕暖總相關╱詩歌是一碗青春飯╱調侃:中年情味
【第三】我和我追逐的夢
一笑吳門竟有緣╱戒酒.祭詞.財迷╱與先生訣別╱夢原是,心頭想╱有些鳥的羽翼
【第四】含情欲說人間事
再寫「財迷詞」╱歲月凋零小伙伴╱世道人心滋味長╱詞牌「新寵」〈鷓鴣天〉╱謝先生、奇文枕邊書╱梨花驛路,五馬長槍

【幾句結語】
【臺灣版後記】

書摘/試閱

【四個層次與五個融通】
我覺得「解」可以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也是最基本的層次,把詩詞的字句、典故等基礎知識讀懂,掃清閱讀障礙,這沒必要多說。

第二個層次,詩歌與別的文體相比自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種具有音樂美和建築美的文體,所以,要體察到其中的音樂美、建築美,領會詩歌的平仄、押韻、對仗等技術環節的功能與美感。讀懂平仄,最重要的是解決入聲字的問題。要通過長時間的閱讀或者對入聲字表的機械記憶弄準哪些字是入聲字。

押韻的問題比較複雜。由於古今音的變化,古代韻部和現代官方共同語的韻部已經差異很大。用哪一個合適呢?是《平水韻》、《詞林正韻》,還是《中華新韻》?這一直是爭議很大的問題,沒有絕對一致的標準。關於這個問題,言人人殊,我在第五個「融通」裡再詳細說。

總之,平仄、押韻為基礎構成「韻律」,最能體現詩詞的音樂美。我講宋詞的時候,開宗明義,先給出宋詞兩大特性:第一,宋詞是音樂文學;第二,宋詞是通俗文學。這兩大特性結合起來,我們就能得出結論: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我們現在流行歌曲裡有的,宋詞裡都有。比如說,現在流行歌曲愛情題材最多,宋詞也是這樣;現在流行歌曲裡有單相思、暗戀、第三者插足、婚外戀,宋詞裡一樣不少;現在我們唱「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麽愛你都不嫌多」,宋詞裡也都有,只不過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

詩詞的建築美體現在它的整齊對稱或參差錯落,這裡最重要的修辭手段是對仗。對仗是古代文人的基本功,可以說,無對仗即無詩詞。對仗工夫我們可以不大具備,但不能不懂,不能不關注。這是第二個層次的讀懂。

這兩個層次都是就文本而言的,達到了這兩個層次,可以說,文本內部就沒有什麽問題了。但我們不能只就文本來談文本,還需要瞭解文本的外部環境。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背景、本事。背景、本事性質略同,也有區別。時代的、歷史的、文化的、學術的「大元素」謂之背景;促發作品產生的具體事件、場景之類「小元素」謂之本事。

另一個方面是流變。我們擁有三千年的詩歌長河,每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的上游和下游。它的出現受到了誰的影響?它出現後又影響了誰?這些來龍去脈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只具有「文學史意識」還不夠,還需要進步到「文體史」意識。諸如詩史、詞史、散曲史、戲劇史、賦史、小說史、散文史……乃至更邊緣化的對聯史、詩鐘史、集句史、回文史等等,只有到了這個層面來觀察思考,我們才能劃定每一篇詩詞作品的準確座標,從而真正看清它的「三生三世」,欣賞它的「十里桃花」,那麽,這就做到了第三層次的「解」。

至此,文本內部、外部都搞清楚了,是不是就算完全讀懂了呢?是,也不是。在這個層次之上,還應該有一種跟技術、跟學理無關的「讀懂」。我始終認為,讀詩是一個審美的過程,也是心靈對撞、強烈激蕩的過程。我們讀詩不應該只讀到技術、學問,還要能夠讀到其中的情感和美感,體察到其中的感悟和道理,從而與古人穿越時空,神交冥漠,並且滋養你的人生、有助益於你的人生,這才是最高層次的「讀懂」。到了這個境界,讀詩就不再是讀詩,而是上升成為一種生命方式,一種活法。

依據這樣的認識,我來講五個「融通」。所謂「融通」,就是融通、通貫,有五對範疇要把它聯繫起來,結合起來。第一個是針對「背景」和「本事」的「內外融通」;第二個是針對「流變」的「古今融通」;第三個是針對審美寬度的「雅俗融通」;第四個是針對最高層次的「情理融通」;最後一個是針對詩詞寫作的「知行融通」。

開場白說罷,現在我們「書歸正傳」,且聽我細細道來。

(內文二)
古今融通第四:相逢一笑泯恩仇:新詩與舊詩(節錄)

新詩的發生是以一九一七~一九一八年胡適、沈尹默、劉半農等人的創作為標志的,到現在整整一百年。很多權威評論都指出,新詩是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受西方文化影響,特別是受惠特曼、艾略特等人影響而産生發展的。有些激進的舊體詩人甚至批評新詩是「舶來品」、「殖民文化產物」,企圖完全否認新詩的成就。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偏頗之處,事實上,百年新詩從發生到發展,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古典詩歌三千年長河裡漫流的豐富營養。

一九二○年,胡適出版第一本新詩集《嘗試集》,他就很老實地交待:「我的新詩很多不過是洗刷過的舊詩。」我們現在看《嘗試集》,不少新詩都是與詞牌〈好事近〉、〈生查子〉非常接近的,其他還有〈西江月〉、〈虞美人〉等,也常用。從此開始的半個多世紀時間裡,朱自清、何其芳、廢名、葉公超、卞之琳、余光中、洛夫、鄭敏等詩人、詩論家一直在發出著清醒反思的聲音,他們的認識可以歸結到一點:「現代詩的氣根,必須觸向西方,觸向世界;現代詩的主根,卻必須紮進傳統,紮在中國的泥土。」

所以我說:只要你在用漢語寫作,不管你寫成什麽樣的新詩,你的詩歌就至少有一隻腳是踩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土壤上的。尤其一些古典修養很深厚的現當代詩人,如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余光中等,他們與古典詩歌的淵源尤其值得注意。

我們舉戴望舒為例。戴望舒是新詩成熟期的代表性詩人,他的第一名作我們也都很熟悉,那就是〈雨巷〉。〈雨巷〉全篇都美,哪一部分最美?毫無疑問,是第一節:

撐著油紙傘,獨自
仿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一個
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一節哪個意象最美,毫無疑問,是「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意象從哪兒來的呢?顯然不是學習西方現代詩歌的結果,而是古典詩歌遺產的影響。

我們可以首先追溯到李商隱的絕句〈代贈〉,其中兩句是「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我們看到了四個關鍵字:「丁香」、「結」、「愁」。對比一下,很清楚吧?再到南唐中主李璟的〈攤破浣溪沙〉的名句:「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在「丁香」、「結」、「愁」這四個字之外,又添出來一個「雨」字,那就更明白顯示了戴望舒的名句的淵源。

戴望舒還有一首名氣不大,但同樣很美的作品,這首小詩叫〈煩憂〉: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不難看出這首小詩的奧妙所在:說是八句詩,其實是四句詩,第二節只是把第一節倒轉而成,但是不僅形成了回環往復、纏綿悱惻的美感,音律也非常和諧流動。

這樣的新詩可能受西方詩歌影響嗎?我不相信英文、法文、德文詩歌裡有這樣的作品,很顯然,他的創作靈感應該來源於中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回文體」。我們的漢字是二維平面構型的表意文字,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意義單位,倒讀正讀,皆能成文,於是我們就有很多回文對聯、回文詩詞。比如說「畫上荷花和尚畫;書臨漢帖翰林書」,這是比較著名的一個回文對。還有個著名的回文對:據說乾隆和紀曉嵐去一家飯莊「天然居」吃飯,乾隆來了靈感,出了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應聲答道:「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大佛寺就是北京西郊香山的臥佛寺,民間俗稱叫大佛寺。即興對到這個程度,很了不起了,但也應該看到,嚴格一點要求的話,這個下聯並不達標。因為乾隆的上聯意境還是不錯的,有一點兒詩意,下聯的意境要弱得多了,不太搭配。後來有人對了另一個下聯:「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那就好多了。

我認為,戴望舒的這首〈煩憂〉正是從回文體創作獲得靈感,只不過古代的「回文體」是以字為單位回文,而戴望舒是以句子為單位回文的。

再來看一個例子,余光中的生平第一名作〈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啊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首詩眾口傳頌,其遊子之吟,確乎令人動容。從章法上講,這首詩有一個突出特點:用四個表示時間的辭彙,「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把漫長的一生濃縮在「鄉愁」主題之中。這種結構方式在新詩中有一定的創新性,但在古典詩歌中則是相當常見的。我們找一首相似性最高的作品,南宋末年著名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是《竹山詞》中名作,大概僅次於他那首最負盛名的〈一剪梅.舟過吳江〉而已。同一「聽雨」,蔣捷用了「少年」、「壯年」、「而今」三個表示時間的語彙,把不同的心境和狀態串連起來,形成了一條連綿的「人生綫」。〈鄉愁〉的思路與蔣捷可謂如出一轍,兩者的相似度是非常高的。

上面幾個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瞭我的觀點,但還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戴望舒、徐志摩、聞一多都是民國詩人,余光中是臺灣詩人,他們的古典詩歌修養深厚一些是可以理解的。那麽,自「朦朧詩」以來四十年左右的當代詩歌寫作是不是與古典詩歌漸行漸遠了呢?在我看來,古典詩歌傳統的影響可能是變得更隱性、沉澱得更深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