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佛界百佛
滿額折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佛界百佛

定  價:NT$ 440 元
優惠價:9039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考證歷代民俗信仰 打開仙佛神鬼的眾妙之門
2.仙、佛、神、鬼等民間信仰與崇拜文化的系統性研究代表作;
3.追溯民間信仰的起源、演變、版本差異、相關遺址與祭祀活動;
4.晚清著名史學者徐徹代表作。

「中國民間崇拜文化叢書」是著名歷史學者徐徹先生關於佛仙鬼神的代表作之一,包括《佛界百佛》《道界百仙》《冥界百鬼》《民間百神》4冊。作者通過對史料筆記及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的深入研究,將民間信仰的一百種佛、仙、鬼、神的形象來源、演變歷程、不同版本、現存遺址和祭祀活動等進行發掘和整理,是當下少有的關於民間宗教信仰和崇拜文化的系統性研究作品。
本冊《佛界百佛》由徐徹與李焱共同編著,列舉了佛陀、菩薩、羅漢、高僧等共一百位佛教相關形象,配有經典插圖,有助於增進讀者對佛教文化的了解。

作者簡介

徐徹
1939年生。中國晚清史學者,中國現代史學者,吉林大學歷史系畢業,歷史學碩士。遼寧古籍出版社前社長兼總編輯,編審,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吉林大學、遼寧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任遼寧省老教授協會人文社科委員會名譽會長。撰寫的著作有:《徐徹晚清史論》、《慈禧大傳》、《張作霖傳》、《努爾哈赤》、《皇太極》、《張學良》、《中國百神仙》、《中國俗神》、《趣談中國神仙》、《趣談中國銅墨盒》等43部。

李焱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研究生畢業。歷史學碩士。遼寧省傳記文學學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遼寧省民俗學會會員、遼寧省張三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出版著作《對聯漫話》《燈謎趣事》等。

目次

第一章:佛陀部
01 如來佛 002
02 彌勒佛 012
03 阿彌陀佛 015
04 歡喜佛 017
05 毗盧遮那佛 020
06 藥師佛 024
07 燃燈佛 026
08 阿閦佛 028
09 寶生佛 030
10 不空成就佛 031

第二章:菩薩部
11 觀音菩薩 034
12 文殊菩薩 038
13 普賢菩薩 040
14 地藏菩薩 043
15 大勢至菩薩 045
16 藥王菩薩 048
17 虛空藏菩薩 050
18 維摩詰菩薩 053
19 十二圓覺菩薩 056

第三章:觀音部
20 聖觀音 062
21 千手千眼觀音 064
22 十一面觀音 068
23 不空羂索觀音 070
24 馬頭觀音 072
25 如意輪觀音 074
26 准胝觀音 075
27 數珠手觀音 077
28 水月觀音 078
29 馬郎婦觀音 081
30 楊枝觀音 083
31 白衣觀音 086
32 善財 088
33 龍女 090

第四章:諸天部
34 二十諸天 094
35 四大天王 096
36 大梵天王 100
37 帝釋尊天 102
38 密跡金剛 104
39 大自在天 106
40 散脂大將 109
41 大辯才天 112
42 大功德天 115
43 韋馱天神 118
44 堅牢地神 121
45 菩提樹神 124
46 鬼子母神 127
47 摩利支天 129
48 日宮天子 131
49 月宮天子 132
50 娑竭龍王 134
51 閻摩羅王 136
52 天龍八部 140
53 哼哈二將 145

第五章:明王部
54 孔雀明王 150
55 馬頭明王 152
56 不動明王 154
57 降三世明王 157
58 軍荼利明王 158
59 大威德明王 160
60 金剛夜叉明王 162
61 無能勝明王 164

第六章:羅漢部
62 十大弟子 168
63 十八羅漢 173
64 五百羅漢 177
65 賓度羅跋羅度闍尊者 181
66 迦諾迦伐蹉尊者 184
67 迦諾迦跋釐墮闍尊者 185
68 蘇頻陀尊者 186
69 諾矩羅尊者 187
70 跋陀羅尊者 188
71 迦理迦尊者 189
72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 190
73 戍博迦尊者 191
74 半托迦尊者 192
75 羅睺羅尊者 193
76 那伽犀那尊者 194
77 因揭陀尊者 195
78 伐那婆斯尊者 196
79 阿氏多尊者 197
80 注荼半托迦尊者 200
81 慶友尊者 201
82 彌勒尊者 202

第七章:高僧部
83 攝摩騰 206
84 竺法蘭 209
85 安世高 211
86 朱士行 213
87 佛圖澄 214
88 道安 217
89 鳩摩羅什 219
90 法顯 222
91 達摩 224
92 慧遠 230
93 玄奘 233
94 道宣 239
95 善無畏 241
96 金剛智 243
97 不空 245
98 一行 248
99 鑒真 253
100 濟公 255

書摘/試閱

彌勒佛
彌勒佛有兩位,一位是印度的洋彌勒,一位是中國的土彌勒。
洋彌勒,姓阿逸多。彌勒是他的名字,是梵文的譯音,意譯是慈氏。那時他是菩薩,還
沒有成佛。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的記載,彌勒佛生於印度南天竺婆羅門家,是一個貴族,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負有特殊的使命,先於釋迦牟尼佛離開人世,上生兜率天內院,接受上天的洗禮。兜率天即「妙足天」,是候補佛的基地。經過四千歲,即人間的五十六億七千萬歲,彌勒佛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樹下成佛。釋迦牟尼佛死後,他作為接班人,廣傳佛法,成為佛教領袖。因此,彌勒佛被稱為彌勒如來。相傳,彌勒佛活了八萬四千歲。
土彌勒,名叫契此。五代時後梁的和尚。浙江奉化人,號長汀子。這是一位充滿神秘色彩的怪和尚。他的長相很奇特,身材矮胖,肚腹滾圓。他用一根破木棍,挑着一個破布袋,布袋裡裝着他所有的家當。他居無定所,隨處而安,還經常說出一些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話,像個瘋和尚,人們給他起個外號叫布袋師。冬天,有時他躺在冰雪中,雪不沾衣。說人家吉凶禍福,屢試不爽。他腳着濕草鞋,天就要下雨;足履乾木屐,天就要大旱。他曾作歌道:「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萬物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他非常崇拜主觀的心,認為心是「十方世界最靈物」。他有時作偈以自娛抒情。偈,是佛經中的唱詞。曾偈道:「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觀人少,問路白雲頭。」表現了他的樂天達觀的性格。後梁真明三年(916)三月,布袋和尚來到奉化岳林寺東廊,端坐在一塊巨石上,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唱罷,布袋和尚安然而逝。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回想起布袋和尚生前種種奇特的表現,人們終於找到了答案。於是,人們把他的肉身埋葬在岳林寺西二里的山上,並起名彌勒庵。此後,人們按照布袋和尚的形象雕塑成彌勒佛,置放於天王殿正中,虔誠膜拜。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教典籍認為,從地域講,有三個世界,也有主宰三個世界的三尊佛。他們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婆娑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梵文,譯為無量壽。
相傳,西方有一個國家叫極樂。這是佛教宣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佛國淨土。為甚麼叫極樂呢?因為這個國家裡的百姓,沒有任何痛苦,盡情地享受着諸般快樂。這個國家,其國土鋪滿黃金。到處是七寶池水,池底佈滿金沙。所有的街道,都是金銀鋪就。亭台樓閣,是金銀琉璃製成。國中飛禽鳥雀,叫聲婉轉悅耳;國中樹木花草,芬芳沁人心脾。這個國家之所以如此美好,都是因為百姓篤信佛教。百姓供奉了十萬億尊佛像,念佛之聲不絕於耳。因此,阿彌陀佛關照此地,使之成為極樂世界。
芸芸眾生都希望來世能夠進入極樂世界。那麼,百姓怎樣才能升入極樂世界呢?佛書告訴信徒,方法很簡單,只要時時刻刻地誦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就會接引念佛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老百姓進入極樂世界的捷徑。因此,阿彌陀佛又被稱為接引佛。他在寺院的塑像,也多作接引眾生的姿勢,右手垂下,作與願印。左手當胸,掌中有金蓮台。據說,這金蓮台就是眾生往極樂世界的座位。
阿彌陀佛有十三個名號: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歡喜佛

歡喜佛是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種佛像,原為印度古代傳說中的神。這個神,梵文稱為俄那缽底,可譯為「無礙」「喜歡」,所以稱為「歡喜佛」。歡喜佛是藏傳佛教密宗的本尊神,是佛教中的「慾天」「愛神」。在喇嘛寺裡,幾乎都供奉此種佛像。
 歡喜佛的造型十分奇特,極富想像。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單體的,例如北京雍和宮密宗殿裡供奉的「大威德金剛」(大威德明王);一類是雙體的,例如西藏的很多寺廟供奉的「歡喜金剛」「勝樂金剛」等。這些佛像奇形怪狀,其含義不得索解。有的多個腦袋,有的多隻手臂;有的腰間掛人頭,有的腳下踩男女;有的雙抱交媾,有的單身裸立。相貌醜陋者有之,模樣俊俏者有之。
歡喜佛,無論是單體的還是雙體的,都是裸體的,一絲不掛,一塵不染,象徵脫離塵垢凡界。歡喜佛最常見的形象是男女裸體相抱交媾,男性代表方法(方便),女性代表智慧,即所謂方法與智慧相結合的意思。男女相合為一完人,圓滿俱足,修證所得,就是歡喜,就是快樂。但這個歡喜和快樂,是信念的象徵,而不是男女的淫樂。追蹤溯源,佛教密宗的這些神像的崇拜,是和印度教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的。佛教和印度教在形成過程中存在很大差異。佛教否認有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則主張萬物都是由無所不能的梵神創造的。佛教主張「中道」,反對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派別,有的主張自我折磨,有的主張放縱聲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佛教為了延續自己的發展,也相應地吸收了印度教的一些內涵,演變為密宗。佛教藝術吸收了印度教藝術的一些特色,引進了護法神,出現了多頭多臂的菩薩像,憤怒兇惡的神佛像,還有男女雙修的暴露形象。
歡喜佛的來歷,有個神話傳說。據說,觀世音菩薩悲憫天下眾生,運用慈善法力將自己變化成女人毗那夜迦的模樣,來到歡喜王的住地。毗那夜迦是象鼻財神,乃佛門護法。歡喜王看見毗那夜迦生得美麗,陡起淫心,想要擁抱對方,遭到拒絕,於是只得以禮相待。這時,女子娓娓說道,我雖是女子,但很早就篤信佛教,並得到袈裟衣缽。你實在要和我親近,可以隨我教,成為佛教信徒。等待來世,為佛護法,不做業障,不生惡心,這樣才能成為我的親友。歡喜王聽得這番話,非常高興,說道:「我按照緣分遇上你,從今以後,我定跟隨你們護法,做善事。」於是,毗那夜迦女含笑與他相抱。因此,人們以後看到的歡喜佛都是男女雙佛相抱的形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9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