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如何修證佛法
79折
如何修證佛法
如何修證佛法
如何修證佛法
如何修證佛法
如何修證佛法

如何修證佛法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79379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9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釋迦牟尼親明星而悟道,悟了什麼?
修證的法門有多少?
禪宗的,密宗的,淨土宗的,道家的,儒家的……如何修持才能悟道?
您知道學佛修行須依持那三個綱要?
大乘必須以小乘作基礎,小乘的修法如何修呢?
那個法門最易成就呢?
修持只為得定嗎?定是什麼?如何得定呢?
修行中會有那些情況與歧路呢?
楞嚴經所講的五十種陰魔境界裏,卻蘊藏著修行解脫程序的大秘密?

本書為一九七八年南老師廿八講的授課記錄。這是南懷瑾先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發現的秘密,以《楞嚴經》、《法華經》等重大經典為核心,融合其他修持方法,見地、修證、行願,循序漸進、完整呈現。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03/18~2012/09/29)

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赴台灣後,曾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1984年後旅居美國、香港;2004年起寓居中國,至2012年於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辭世。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

南懷瑾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素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至晚年仍講學著作不輟,可謂為文化事、為生民事,摩頂放踵,鞠躬盡瘁矣。曾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南懷瑾學院。其門生博士,自出鉅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研究師生等舉。要之:其人一生行蹟奇特,常情莫測,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近年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攷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不辭勞瘁,不避譏嫌云云。

目次

出版說明
再版前言
編者的話

第一講
本講緣起
釋迦悟了什麼
參考經典
解脫和悟道
倒因為果
見地修證及行願
四加行

第二講
偽經之辨
楞嚴經的密因
心與緣
七處徵心
八還辨見
五十陰魔
色陰

第三講
走火入魔
受陰
想陰
行陰
識陰

第四講
水老鶴
識陰
五陰及邊際
妄想本空
四大解脫
佛說法華經
拈花微笑

第五講
法華和莊子的寓言
五千比丘離席
分段及變易生死
彈指八萬四千劫
序品──東方現瑞
比喻品──火宅三車
信解品
藥草喻品
化城喻品

第六講
法華與寒山
衣中寶
少欲及無欲
佛法與皇帝
永恆不變存在的真理
大醫王
多寶如來和張商英
龍女成佛

第七講
十念法門
安般、止觀、煉氣
安般品第十七
正意、正身、正言
出息入息
氣與兩腿
羅雲念安般

第八講
修持證果
初禪到四禪
結使和大阿羅漢
念身與白骨觀
念佛與淨土宗
念法與學理實踐
念僧念聖賢僧
念戒守戒
念施念捨
念天及天堂

第九講
孟子的浩然之氣
見思惑和結使
楞嚴經中的十種仙
六欲天道
斷欲及煉氣調息
瑜珈及密宗的修法

第十講
聽息數息的問題
精氣神樂明無念與三界
空假中三止三觀
密宗及修氣
修脈
生命和宇宙法則

第十一講
達摩的理入行入
二祖安心
四祖與各宗派
五祖的時代
六祖的時代
即心是佛的流弊
小釋迦仰山
臨濟四料簡

第十二講
參話頭
觀心法門
三際托空
再說臨濟四料簡
永嘉說三身
禪與指月錄
生死問題
溈仰的對答
夾山悟道

第十三講
思想念頭的流動
三際托空與現在心
四料簡與火候
軍事藝術和禪
夾山度洛浦
宗鏡錄悟道十問
洛浦三關
說臨濟
說曹洞

第十四講
不二法門與自然外道
真空頑空
真有假有
一切唯心和身心
說洞山
易卦和五位君臣
三種滲漏
說曹山
如來禪與祖師禪
五代的人才

第十五講
如何去身見
鳥飛式
再說修氣
睦州的草鞋
說雲門
三平偈
法身兩般病
陳尚書宴雲門

第十六講
顧鑒咦
法眼宗
見桃花悟道
圍起來打
四禪四大和三大劫
身心健康的修道
性相二宗
五徧行及五陰
意識和餘力

第十七講
說圓悟勤
聞思修是什麼
信之難
說定
昏沉定世間定
修定
修空與枯禪
修有與緊張
調整色身

第十八講
水火風三劫
三界天人
宇宙的災難
人類自身的災難
心法與色法
人體的三界
無住無著無願
心體及其作用
心、意、識
變化氣質

第十九講
第一障礙──身見
色身轉變
不是絕對的時間
三災與修持
四大種與色法
相續心
四禪八定和精氣神
善人的凡夫禪
輕安、定、非定

第二十講
什麼不是定境
專一作意
世間定及非世間定
有心地無心地
生起和圓滿
六位無心地
有餘依及無餘依涅槃

第廿一講
佛法在世間
禪宗直指──大事因緣
雪巖欽公案
高峯妙公案
修定的善巧

第廿二講
明心見性與三身
呂純陽與黃龍南
重要的資糧
不能得定與出定
定境中的退位
現觀與聖教量

第廿三講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聲聞乘的四加行
獨覺乘的四加行
八萬四千對治
習氣次第斷過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槃
把握行蘊

第廿四講
往生兜率天
第一義
四正斷
未生令不生的不善
菩薩道的加行
鈍根菩薩
四十六種魔
六度菩薩行
四種魔境

第廿五講
李長者的合論
妄念和情
性與情
濟顛和林酒仙
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第廿六講
困在感覺境界
變成習慣的思
再說行陰
心不相應行法
說識陰
融通妄想與顛倒妄想
心行五陰解脫
打坐的前三秒

第廿七講
一知與色身
一知與思
修持的初步
作意、假觀、所緣
假想產生的魔境
守著靈明清淨
不守靈明清淨

任脈的變化

第廿八講
只有行願
三千善行,數千功德
打開心結
情的慈悲與智的慈悲
動搖心行
如何轉變氣質
四重恩三塗苦
檢查再檢查
行行重行行

圖表
三界天人表
見思惑與三界九地、斷惑證真之關聯

書摘/試閱

第一講

這一次我們講這一門課,有一個因緣,在此先報告一下。諸位學佛、學禪、學打坐,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盤盤腿,會有很大的好處,不講有沒有工夫,先把兩條腿練熟再說。現在繼續剛才的話,談到開講這個課程的因緣。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話:「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最後抬頭覩明星而悟道,他悟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如果是別人問,倒沒有什麼重要;但蕭先生研究佛學多年,他提出了這個問題,卻是不比尋常。

根據經典與傳記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剛生下來,便具有與眾不同的稟賦。因為過去多生累劫的修持,才有這一生出生時的各種瑞相。他拋棄了王位,又出家求道十二年。大家要注意這「十二年」,因為很容易輕輕把它忽略過去。

現在我們把重點放在釋迦牟尼佛修持的十二年來講。當時印度的宗教,有各宗各派的修持方法,這些修法,在釋迦牟尼佛以前,就已經存在了。當時釋迦牟尼佛學了各種苦行,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修煉。他不像我們現在人學佛,三心兩意的,東面去拜個老師,西面去拜個老師,這邊去套幾句話,那邊去套幾句話。而釋迦牟尼佛每一次都是誠誠懇懇去學,該下的工夫,他都做到了,然後他認為那些都不是道,不是究竟。於是自己又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經過六年,認為苦行也不是道,只好又離開了。後來在恆河邊菩提樹下打坐,發誓非成無上正等正覺不可,否則便死在那裡,最後終於覩明星而悟道。

其實這一段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再講一遍的原因,是要提起大家的注意,也就是要大家知道,釋迦牟尼佛在這十二年中,做了些什麼,又是如何修持的。我們看了他的傳記,只看到他學無想定三年,最後「知非即捨」,往往忽略了他在這十二年當中,認真修持的一面。

我們先來說一說,什麼是「無想定」?這是印度的古法,中國及世界各地都有,也就是修道人想學到的那個「莫妄想」──沒有妄想。

比如我們大家打坐,能不能做到盤起腿來沒有思想?絕對做不到。我常說笑話,只有兩種人可以做到,一種是還沒有出生的人,一種是已經死了的人。除了這兩種人以外,幾乎沒有人能夠做得到。剛剛有位比利時的同學,也與我討論到這個想與不想的問題;我們也談到釋迦牟尼佛,在學無想定三年以後,發現那不是道而丟掉,並不是他沒有修成,而是修成後丟掉了它。因為那不是道。由於佛經文字簡單,我們容易看過去而忽略了。

佛學的「非想非非想定」,這個名辭很美。「非想」,不是我們普通慣性的思想境界;但是「非非想」,不是思想,勉強就說它是一種靈感吧!是一種超越思想的靈感。現在有一種「超越冥想」,其實,也還不是這個「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定」與「無想定」的這個「定」,完全不同。無想定是把思想完全滅除掉,而這個非想是「絕對沒有思想」,可是又不像無想定般什麼都不知道。它不是沒有知覺,沒有靈感的一種工夫,這是當時所標榜的最高修煉方法。釋迦牟尼佛以三年的時間,達到了這個境界,但發現它不是道,所以又丟掉不要了。大體上,佛經傳記所講的佛的修煉經過,這是很重要的兩點。

為什麼不提其他的修煉呢?原因是這兩種修持的工夫、實驗,已經涵蓋了世界上很多修持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其他的修學,都可以不必再細述了。例如,佛在學道前,對於數學、武功、文學,都達到了最高明的境界。出家後,又學成了這兩種最高的法門,但是認為還不是道。其實,假如你真能做得到,天天在那裡一動都不動,即使你沒有道,別人也認為你有道,皈依弟子也都來了。(眾笑)

大家注意,釋迦牟尼佛認為這個並不是道,當時他再也找不到明師,只好自己到雪山去修苦行了。他一天只吃一個乾果,當然餓扁了,餓得不成人形了。他這樣修,是要找出一個真理來,但是六年之後,他認為苦行也不是道,然後就下山去了。

釋迦牟尼佛到了恆河邊,牧羊女供養他很好的乳酪;因而擺脫了父親派來的五個緊跟著的年輕人。因為這五位認為佛放棄了修行志向,所以離開佛,這五個人後來就是佛在鹿野苑最先所度的大弟子。

這時一般人也都認為他「退道」──退票了。因為大家都認為,出家人修道應該苦行,於是那些跟他的人自然退會。可是有一點我們要注意!他因為得到了營養,恢復了體力,才覩明星而悟道。所以我經常提醒出家人,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與營養,因為沒有健康的身體,是無法修道與證道的,這是一個事實。有關身體的健康與營養,以及與修道的關係,我們都要一步一步提出來研究。

佛接受了營養,恢復了體能,才渡過恆河到菩提樹下。那時,他沒有辦法找到一個能夠指導他的明師,祇有靠自己,到菩提樹下打坐、發願。

這簡單的幾個字,很容易被忽略過去,看的時候,意思似乎懂了,可是沒有深入體會。佛當時的誓願,推開了宗教,推開了莊嚴的辭句,等於說發了誓、賭了咒──這一次如果我不成道,就在這裡死掉算了。不起此座,就是這句話,他求道就是那麼的專心。

根據《釋迦如來應化事跡》的記載,佛在六天之內,先得四禪八定,再得意生身,而後陸續一夜之間證得六神通。第七天的凌晨,抬頭一看,注意啊!釋迦牟尼佛打坐不像我們那麼呆板,頭也不敢抬,他大概也要休息休息,抬頭一看,看到天上的明星,而證悟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由這裡岔一句話,想到了陶淵明的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般人認為,這也算悟道了吧!(眾笑)

剛才嘮嘮叨叨的,說明釋迦牟尼佛悟道的經過,就是要說明我的老朋友蕭先生問的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覩明星而悟道,悟了個什麼?

你說這一下抬頭悟道,悟道了以後,前面那些修持都浪費掉了,那十二年的工夫都白作了嗎?換句話說,他悟道時不過三十歲左右,弘法時也不過三十一二歲,弟子們比他的年齡都大多了。他從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出家後,各種的修煉、修苦行,是不是白幹了?我當時回答我的老朋友蕭先生說:「他悟的就是那個緣起性空」。蕭先生說:「嗯,對了」,推開門就走了。

不曉得你們大家注意到沒有,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他走了以後,一個念頭來了,蕭先生研究佛學很多年了,別人問這個問題還沒有關係,他問這個問題就嚴重了。換句話說,他問這個問題非常有深度,依照道理,釋迦牟尼佛悟了「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這個道理很簡單,而在當時為什麼那麼難?難的是什麼?佛十九歲出家,修持了那麼多年,才懂得這個道理,而現在我們大家都懂,看一遍佛經的人都懂,對不對?這有什麼稀奇,如果悟到了這一點「緣起性空」,就一而貫之,一切通達了,那麼這是什麼道理?假定他悟的這個道理對,那前面工夫又怎麼說?又如何交代?

第二個問題,我們現在學佛,看到了佛法就曉得「自性本空,性空緣起」,雖然這個道理都明白,為什麼我們還是要修持那麼久?而且我們自己,不要說做不到菩薩,連初步的小乘羅漢都做不到。尤其令我感嘆的,在現在這個時代,連證到半個果位的人都沒有看見。

所以蕭先生一走,一個念頭使我心境不安,感嘆今天世界的文化,國內外搞宗教的,搞神祕學的,各類各式的花樣,都非常的發達,但社會也更亂了,文化的思想也更模糊了,越來越不對勁了。由去年年底到今春,同學們出國寫回來的信,所看到的資料,修道的也好,搞什麼的也好,到處一片混亂。唉!真是無一不亂,無人不亂,此所謂亂世也。

因此我心中非常不安,再加上蕭先生這一問,問題在哪裡?注意!我們大家學佛,有點顛倒因果。怎麼說呢?「倒果為因」,也就是說我們大家都在倒果為因。是的,我們都曉得自性本空,曉得都是因緣等等。但是,這些學理和道理,不是我們的,而是釋迦牟尼佛苦行那麼多年以後,對弟子們的回答;人家把這個回答記錄下來以後,我們看了才懂的。事實上,不是我們懂,那不過是佛經的增上緣,我們拿到佛的成果,加以接受而已。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答案是:我們也應該走修行的路子。要學釋迦牟尼佛一樣,走禪定的路子,向真正的修持路上去求證,自己去證到那個緣起性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79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