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國際傳播(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國際傳播(第二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日益全球化的當代,國際傳播(信息的跨國界傳播)業已成為人類信息傳播的一種基本形態,同時也發展為傳播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由此孕育出國際傳播學。
本書從國際傳播學的研究物件和內容、學科內涵及發展歷程的學科概述出發,對國際傳播的理論研究範式、歷史沿革、傳播主體、傳播控制、傳播管道、傳播內容、傳播受眾及傳播效果和效應進行了全方位的透視和深入系統的闡釋,在勘定學科知識版圖的基礎上確立了國際傳播學的學科自主性和完備性。
第二版在原有框架和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現實和學術層面的新發展做了進一步充實和修改,其中包括:對人工智能、大資料時代跨國信息傳播狀況做了敘述,對相關理論如發展傳播學的*進展做了跟進,對某些資料做了更新和增添,新增一些圖表。
本書內容豐富、觀點獨到、邏輯清晰、體例新穎,是一部時新的國際傳播學教材,適合新聞傳播學、跨文化傳播學和國際關係學等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參考之用。

作者簡介

李智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為國際傳播,出版有《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思潮》《文化外交》《國際政治傳播》《全球傳播學引論》和《中國國家形象》等著作。

目次

第一章 國際傳播的學科概說
第一節 國際傳播的學科界定
一、國際傳播學的研究物件和內容
二、國際傳播學的學科內涵和外延
第二節 國際傳播學的發展歷程
一、從古代到現代的國際傳播研究
二、國際傳播學的誕生和發展
三、中國(大陸)國際傳播研究
第二章 國際傳播的理論範式
第一節 國際傳播的理論範式概述
一、從理論範式到國際傳播的理論範式
二、國際傳播理論範式的適用度
第二節 技術主義範式
一、傳播技術決定論
二、發展傳播理論
第三節 政治經濟學範式
一、信息自由流通理論
二、傳媒依附理論
三、媒介/文化帝國主義理論
四、傳播世界化理論
五、數字/網絡神話理論
六、跨國公共領域理論
第四節 文化研究範式
一、文化研究理論:文化的再定義
二、從文本研究理論到受眾研究理論
三、文化研究範式:對全球文化傳播的解讀
第三章 國際傳播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古代國際傳播
一、國際傳播的發生
二、國際傳播的早期發展
第二節 近現代國際傳播(上)
一、書籍出現後的國際傳播
二、報刊出現後的國際傳播
三、印刷媒介時代國際傳播體系的萌發
第三節 近現代國際傳播(中)
一、電報、電話出現後的國際傳播
二、廣播出現後的國際傳播
三、電子媒介時代前期國際傳播體系的形成
第四節 近現代國際傳播(下)
一、電視出現後的國際傳播
二、電子媒介時代後期國際傳播體系的拓展
第五節 當代國際傳播
一、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出現後的國際傳播
二、新媒體時代國際傳播體系的擴散
第四章 國際傳播的主體
第一節 國際傳播主體的概說
一、國際傳播主體的界定
二、國際傳播主體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國家
一、國家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職能
二、國家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特點
三、國家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差異和變化
第三節 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跨國公司
一、跨國公司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發展歷程
二、跨國公司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特點
三、跨國公司參與國際傳播的形式
四、跨國傳媒公司
第四節 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國際組織
一、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二、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國際非政府組織
第五節 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個人
一、個人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產生與發展
二、個人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特點
第五章 國際傳播的控制
第一節 國家對國際傳播的控制
一、國家對越境信息控制的手段
二、國家對越境信息控制的模式
三、國家對越境信息控制的趨勢
第二節 國際組織對國際傳播的控制
一、作為國際傳播控制主體的國際組織
二、國際組織對國際傳播控制的手段
三、國際組織對國際傳播控制的實施及其效果
第六章 國際傳播的管道
第一節 語言媒介的轉換
一、語言媒介轉換的國際傳播意義
二、語言媒介轉換的文化對接實質
第二節 技術媒介的融合
一、傳播媒介的技術融合
二、傳播媒介的產業融合
第七章 國際傳播的內容
第一節 國際傳播信息的種類
一、新聞類信息
二、廣告類信息
三、娛樂類信息
四、知識類信息
第二節 國際傳播信息的性質
一、各種信息形態的糅合
二、本土性內容與異域性內容的混雜
第八章 國際傳播的受眾
第一節 一般意義上的國際傳播受眾
一、國際傳播受眾的特點
二、國際傳播受眾的分類
第二節 新媒體時代國際傳播的受眾
一、國際受眾地位的主體化
二、國際受眾身份的多重化
第九章 國際傳播的效果
第一節 一般意義上的國際傳播效果
一、國際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
二、國際傳播效果的測評方法
第二節 國際傳播的宏觀效果
一、傳播態勢不均衡化的表現
二、傳播態勢不均衡化的成因
三、傳播態勢不均衡化的前景
第十章 國際傳播的效應
第一節 民族國家主權的弱化
一、國際傳播衝擊國家主權的地緣邏輯
二、國際傳播瓦解國家主權的合法性建構
第二節 全球公民社會的形成
一、全球公民社會的建構
二、全球治理和全球民主政治的實現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二版前言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信息全球化進程,國際傳播研究在全球範圍內蔚然成風。在中國,國際傳播學日益成為一門顯學,為傳媒學界、業界、政界等各界人士及廣大公眾所廣泛關注、學習和援用。
知識的生成、累積和擴散既有其內在的學理依據,同時又受到現實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和文化及技術等諸多經驗因素的影響。國際傳播學之所以在中國蓬勃興起,除了學科自身衍生、拓展的內在邏輯,更為重要的是,在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和平崛起的當代中國(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身就為國際傳播學的知識增長和學科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富而獨特的傳播實踐資源。
從學科建制上講,國際傳播學源於西方世界,或者更準確地說,源起於美國。但國際傳播學一經引入中國,便開啟了學科本土化即中國化的征程。迄今為止,在國內出版的國際傳播學著述(包括教材),一方面不能不持續不斷地引用和參照西方的理論,另一方面又幾乎無一例外地對當代中國的涉外媒體活動、國際新聞實踐和對外交流行為給予特別的觀照,從而使國際傳播研究程度不一地帶有了某種中國特色——“中國視角”或“中國立場”。
當然,如果把學科本土化確立為中國國際傳播研究的學術旨趣,那麼,國際傳播學的中國本土化歷程遠未完成。因為,要把西方的、異域的國際傳播研究理論、方法及物件轉換為中國的、本土的國際傳播研究理論、方法和物件,或者說,要以“自我”為本位,調整和改變“他者”既定的國際傳播研究視角、取向,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其中關鍵在於在不斷擴展國際學術視野的同時,始終保持知識生產和思想發明的中國主體性或自主性學術立場。這是一個從在中國的國際傳播學到中國的國際傳播學的知識轉化過程。
在國際傳播的學術研究上,除了民族國家主體性(自主性)要求,還有一個學科自身的主體性(自主性)問題。在知識滲透、交叉和融合趨勢不斷加強,傳播學“泛化”現象日益凸顯的學術生態環境下,國際傳播學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哪裡?其學術的相對獨立性何以體現?如果國際傳播學缺乏某種特定的基本理論預設和一套獨有(“獨我”“本己”)的概念、範疇體系,那麼,它就只能作為一個“知識版圖”勘界不清的傳播學分支研究領域而存在。這樣,它就喪失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質量與資格,也就沒法實現從國際傳播研究到國際傳播學的學科化提升。
顯然,從事國際傳播研究所要解決的“元問題”不只這兩個,但它們確實是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在國際傳播研究中,只有持守這種基本的學術自覺即“元”問題意識,並確立起相應的學術目標,才能建構起完備的國際傳播學知識體系。自身有了完備的知識體系,國際傳播學才能參與到社會科學知識的討論中,貢獻出自己的學術資源,同時又為民族國家在世界體系中的符號競爭和信息博弈提供理論參照和學理支援。
國際傳播研究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學術應用即實踐價值,是因為傳播的實質是關係——在信息傳播日益國際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區和民族國家間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法律、倫理等關係因跨國界信息傳播而不斷更改和重新界定。如果把關係(調整)看作權力的實現方式,而信息傳播的本質是對現實社會關係的建構,進而實現對權力的生產、驅動和配置,那麼,國際傳播就在於國際關係即國際體系中權力關係的構建,它形塑著各種各樣的國際等級秩序,決定著不同實力和身份的民族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相應的節點位置。於是,通過國際傳播的象徵力量來建構國家的國際主體性身份(即國家形象)成為每一個國家必然的國際戰略選擇,對國際傳播的研究自然也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當務之急。
《國際傳播》一書力求秉持學術學科和民族國家主體性(自主性)原則。它在全景式地呈現國際傳播學知識版圖和譜系的基礎上,其知識表達更多地觀照到當今世界尤其是當代中國的國際傳播實踐,從而凸顯出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國際傳播學的雙重品性——科學性(理性執守、客觀中立)與公共性(公共關懷、道義擔當)。
為便於知識的傳授和普及,本書基本上遵循教材的編寫體例,把知識取向和層次定位於新聞傳播學、國際關係學等學科的本科高年級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學生。
自2013年推出《國際傳播》第一版以來,伴隨著信息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國際傳播領域也出現了高度媒介化、社會化和人本化與物本化雙重變奏等發展趨勢。順應時勢,本書修訂後再版。這次再版,主要是在原來的框架和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現實和學術層面的新發展做了進一步充實和修改,其中包括:對人工智能、大資料時代跨國信息傳播狀況的敘述,對相關理論如發展傳播學的最新進展的跟進,對某些資料的更新等;同時,增添了某些圖表和資料;此外,還修正了第一版中的某些知識性錯誤。希望本書的再版能更好地滿足新聞傳播學、國際關係學及相關學科學生學習參考之需求。
李智
2019年10月於京東定福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