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每日遇見杜拉克:世紀管理大師366篇智慧精選
滿額折

每日遇見杜拉克:世紀管理大師366篇智慧精選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9045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直接取材自杜拉克三十餘本著作,將博大深刻的思想化為366篇精闢雋永的短文,讓讀者可以每日咀嚼大師的智慧之語。
.《追求卓越》作者畢德士:「在杜拉克之前,並無真正管理學的存在。」
如果要當代幾位重要的管理大師指出影響他們一生的管理導師是誰,他們一致的答案一定是:「杜拉克!」
杜拉克,被尊為是管理學之父,他定義了管理學。他提出「經理人是最有力量改變人類社會的一群」,
這句話點醒並鼓舞了所有的管理者。他在四十年前所提出的前瞻觀點「知識工作者在未來會成為職場的主流工作形態」,已在現今社會應驗。
閱讀杜拉克的著作,在現今詭譎多變的商業時代,往往可以開啟另一扇解決問題的窗。然而,很多人也一定會問:「杜拉克的書那麼多,我應該讀哪一本?」本書便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本書直接取材自杜拉克三十餘本著作,透過杜拉克的老友馬齊里洛教授之手,將杜拉克博大深刻的思想化為366篇精闢雋永的短文,讓讀者可以每日咀嚼大師的智慧之語。
本書不僅呈現杜氏思想精華,也誠如杜拉克所言:「這是一本『行動書』。」在每頁的篇章末了,作者都提出一個實踐點,引導讀者默想,進而親身實踐杜拉克的教導。
|齊聲推薦|
「美國企業管理的桂冠哲人。」 ──《華爾街日報》
「對於管理實務和社會中的經濟組織(他)最為持續不輟的評論者。」──《商業週刊》
「在杜拉克之前,並無真正管理學的存在。」──畢德士(《追求卓越》作者)
「如果要列出一些管理思想家的名字,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管理大師』,杜拉克必定高居首位。」──韓第(《大象與跳蚤》作者)
「杜拉克的見解,是促進企業營運順暢、協助國家發展的關鍵;杜拉克的智慧,能讓我們避免並解決困擾全球的諸多難題。」──羅莎貝絲‧肯特(前《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
「在制定每項決策時,我都把杜拉克的話放在心上。」──雷富禮(P&G董事長)
「杜拉克關於公司為何陷入危機的話:『組織成立與經營的基本假設,已不再符合現實。』不時提醒我:所有決策,都必須符合不斷變動的外在環境。」──張瑞敏(海爾集團執行長)
「閱讀杜拉克的論著,便人感受到的是他種凌空的眼光,鞭辟入裡的剖析力,特別是一種宏觀動態的歷史感。」──許士軍(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作者
當代頂尖的管理思想泰斗,有「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之譽。
1909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從小興趣廣泛,喜歡接觸新事物,擁有法蘭克福大學國際公法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報社記者、證券分析員、經濟分析師。
杜拉克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全球經濟大恐慌,親身見證德、日兩國戰後的復甦、共產國家的興起與瓦解。動盪時代帶給杜拉克的刺激,對他日後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7年移居美國後,曾任教於紐約大學商學研究所,專攻企業策略及政策研究。
在杜拉克幾乎橫跨整個二十世紀的九十五年人生中,思考、探討、撰寫有關人、組織和管理的課題,啟發一代又一代的組織管理者。
無論在管理、組織、策略、領導發展、激勵員工等方面,杜拉克皆洞察犀利,不斷提出擲地有聲的觀點;而他對未來潮流及趨勢發展的預見更是精準,宛如為世人劃下「明日的地標」。他曾提出「分權」、「知識工作者」、「目標管理」、「利潤中心」以及「不連續」等觀念,如今已在真實世界中得到印證,並成為主宰世界的潮流。
杜拉克終身撰述不輟,在他長達60餘年的寫作生涯,出版近四十本著作,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發行全世界,是當代影響力最深遠的管理學權威。2005年11月11日,杜拉克於洛杉磯以東的克萊蒙特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5歲。

約瑟夫.馬齊里洛Joseph A. Maciariello/編者
紐約大學經濟學博士,是杜拉克長年的同僚,也是多年的好友。目前於彼得杜拉克及伊藤正俊管理學院任霍頓講座教授。

張元䕒/譯者
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碩士,曾翻譯許多重要財經企管著作,譯作曾榮獲經濟部金書獎。

張玉文/譯者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新聞碩士。1989年開始投入新聞工作,主跑科技、財經路線,曾擔任《天下》雜誌記者、《聯合報》記者,《遠見》雜誌副總編輯、天下文化特約資深撰述。2002年離開新聞工作崗位,現專事翻譯。

胡瑋珊/譯者
中興大學經濟學系畢業,曾任英商路透社財經新聞編譯、記者,目前為專業口筆譯人員。譯作四度榮獲經濟部金書獎。譯作散見財經、企管、科技、勵志等各領域。

名人/編輯推薦

導論
約瑟夫.馬齊里洛
在彙整《每日遇見杜拉克》的時候,我試著從杜拉克長年編織(至今仍努力不墜)的「織錦毯」中擷取精華,並進行拼合。我將這些精華歸為三百六十六篇文章,每篇都有一個主題,一年裡的每一天都有一篇,包括二月二十九日。每篇文章各有一個標題,並以「杜拉克格言」掌握該篇文章的精髓。這些格言、睿智話語和引言,以易於記憶的方式突顯出該篇主題。接下來的內容都是直接取材自杜拉克的作品。然後是「思考與實踐」,請讀者親身實踐該篇課題,應用於自身和所屬組織。
每篇文章最後都會注明文章的出處。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書後的「各篇出處索引」所列載的參考文獻都是指最新的版本。每本經引用的著作,其出版狀態都會在書末的「參考文獻」裡頭注明。杜拉克大多數的著作都還在出版,特別是經常引用的著作。所以,讀者可以藉此深入某個主題。

重在實踐的「杜拉克傳統」
在此建議讀者,留心「已經發生的未來」。如果你已經注意到逐漸興起的趨勢,並對其回應,你便可以進一步實踐所謂的「杜拉克傳統」(Drucker Tradition)。
我曾多次聆聽杜拉克對經營者發表演說,也有幾次觀察他從事顧問工作的情形。不論是教學還是提供諮詢服務,我最佩服杜拉克的是,他所採取方法的一貫性和成效。首先,他會百分之百確定問題癥結何在。接著,就像編織錦毯般,他會運用本身豐富的知識解決問題,一針一線地織出完整或部分的解決方案。在鎖定問題並且找出解決方案之後,他便會訂定解決問題應該採取的行動。最後,他會告訴聽眾:「不要告訴我這場演講很精采。我要知道的是,你們禮拜一早上會採取什麼樣的新做法。」
杜拉克處理問題的方法雖然一貫,他的著作或文章卻風貌多變。杜拉克多年來著述無數,對社會、管理等重大議題已形成系統化的精闢論述。如果我們研究杜拉克過去六十五年來所完成的著作,你會發現,我所說的「社會與管理的杜氏論述織錦毯」就會躍然紙上。
我從一九六二年大學畢業以來,就一直研究、運用杜拉克的著作。即便如此,在粹取、重整他的著作,並為各個主題提供適當的「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中,卻讓我對他的論述有了全新的體會。我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也會有同感。

前言
彼得.杜拉克
「杜拉克的書,我應該讀哪一本?」「您的著作裡,哪一本對於人事任命的闡述最為精闢?」我每個禮拜都會聽到五六個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在六十五年當中出了三十四本書,這些問題連我自己也覺得難以回答。
這本《每日遇見杜拉克》便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而問世。本書的呈現方式有條有理(而且直接摘錄自我的著作):先引述我的話,做為關鍵句,然後以幾段文字(也是來自我的作品)論述或說明;其所涵蓋的主題包括管理、企業、世界經濟、社會變遷、創新以及創業精神、決策、人力的轉變和非營利機構與其管理等等。
不過,本書最重要的部分是頁扉下方的空白處。這是留給讀者發揮的空間。讀者可以在此記下自己的心得、行動、決策以及這些決策的結果。因為,這是一本「行動書」。
本書的誕生,全都多虧我的長年好友兼同事馬齊里洛教授。他提議將我的作品精華彙整成書,而且親自從我的著作、文稿和文章當中挑選適當的引言和論述。關於提升經營成效,本書的確是一本詳盡周延的指南書。為此,本書讀者以及我本人都要向馬齊里洛教授深深致謝。

導論
約瑟夫.馬齊里洛
在彙整《每日遇見杜拉克》的時候,我試著從杜拉克長年編織(至今仍努力不墜)的「織錦毯」中擷取精華,並進行拼合。我將這些精華歸為三百六十六篇文章,每篇都有一個主題,一年裡的每一天都有一篇,包括二月二十九日。每篇文章各有一個標題,並以「杜拉克格言」掌握該篇文章的精髓。這些格言、睿智話語和引言,以易於記憶的方式突顯出該篇主題。接下來的內容都是直接取材自杜拉克的作品。然後是「思考與實踐」,請讀者親身實踐該篇課題,應用於自身和所屬組織。
每篇文章最後都會注明文章的出處。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書後的「各篇出處索引」所列載的參考文獻都是指最新的版本。每本經引用的著作,其出版狀態都會在書末的「參考文獻」裡頭注明。杜拉克大多數的著作都還在出版,特別是經常引用的著作。所以,讀者可以藉此深入某個主題。

重在實踐的「杜拉克傳統」
在此建議讀者,留心「已經發生的未來」。如果你已經注意到逐漸興起的趨勢,並對其回應,你便可以進一步實踐所謂的「杜拉克傳統」(Drucker Tradition)。
我曾多次聆聽杜拉克對經營者發表演說,也有幾次觀察他從事顧問工作的情形。不論是教學還是提供諮詢服務,我最佩服杜拉克的是,他所採取方法的一貫性和成效。首先,他會百分之百確定問題癥結何在。接著,就像編織錦毯般,他會運用本身豐富的知識解決問題,一針一線地織出完整或部分的解決方案。在鎖定問題並且找出解決方案之後,他便會訂定解決問題應該採取的行動。最後,他會告訴聽眾:「不要告訴我這場演講很精采。我要知道的是,你們禮拜一早上會採取什麼樣的新做法。」
杜拉克處理問題的方法雖然一貫,他的著作或文章卻風貌多變。杜拉克多年來著述無數,對社會、管理等重大議題已形成系統化的精闢論述。如果我們研究杜拉克過去六十五年來所完成的著作,你會發現,我所說的「社會與管理的杜氏論述織錦毯」就會躍然紙上。
我從一九六二年大學畢業以來,就一直研究、運用杜拉克的著作。即便如此,在粹取、重整他的著作,並為各個主題提供適當的「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中,卻讓我對他的論述有了全新的體會。我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也會有同感。

序 追求完美,力臻卓越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我開著租來的車,在杜拉克的住屋前停下來。我再三核對地址,因為眼前這棟房子看起來實在不夠大。這在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Colleges)附近的社區裡頭,算是不錯的房子,四周緊鄰類似的郊區房舍,車道上停了兩輛小型的豐田汽車。這應該是很適合當地大學教授的房子,不過我要找的可不是一般當地大學的教授,而是杜拉克。他可是奠定管理學基石的大師,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富影響力的思想家,也是杜拉克管理研究所(Peter F. Drucker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創辦人。
不過,是這個地址,沒錯。我緩步走到前門按了門鈴,卻沒有人應門。於是,我再按了一遍。「好了、好了、我來了!我的手腳不像以前那麼快了!」屋子裡傳出這樣的聲音。這個聲音聽起來有點不耐煩,我想來開門的人脾氣大概不好。不過,門打開後,迎接我的卻是一張誠摯的笑臉,讓我覺得這位主人真的很開心見到我,即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柯林斯先生,很高興見到你,」杜拉克一邊和我握手,一邊熱忱地說道:「請進。」
我們在客廳坐下來,杜拉克坐在他最喜歡的藤椅上問我問題,時而探索,時而敦促,或是質疑。我當時只有三十六歲,沒有顯赫的名聲,正面臨事業生涯的關鍵時期;杜拉克慷慨無私地分享他的智慧,他只想幫助我的發展,一點也不要求回報。這樣的胸懷說明了杜拉克影響力廣被的原因。我想起他的作品《有效的經營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協志工業),以及「追求貢獻,而不是追求成功」的訓示。重要的不是「怎樣才能成功?」而是「我能貢獻什麼?」
深邃而精準的洞見
杜拉克的重要貢獻並非某個單一理念,而是他所有的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偉大的優點,那就是:其中的論述基本上幾乎都是正確的。杜拉克對社會發展具備神奇的洞察力,而且他的看法後來都得到歷史的驗證。他在一九三九年發表的第一本著作《經濟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寶鼎),探討極權主義的根源。一九四○年,法國淪陷之後,邱吉爾將這本書列為英國預官學校畢業生必讀的教材。他在一九四六年的作品《企業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天下遠見),以通用汽車為題,深入分析技術官僚企業。《企業的概念》一書中對於公司國家(corporate state)未來的挑戰,描述極為正確,這本書在通用高層引發一陣騷動,後來史隆執掌通用汽車時,這本書在通用內部基本上甚至成為禁書。杜拉克在一九六四年的作品,闡述企業策略應該遵守的原則,其內容遠遠超越時代的腳步;由於「策略」(strategy)一詞對當時而言實在太過新奇,出版商好不容易才說服杜拉克把書名從《企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ies)改成《成效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天下遠見)。

序 追求完美,力臻卓越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我開著租來的車,在杜拉克的住屋前停下來。我再三核對地址,因為眼前這棟房子看起來實在不夠大。這在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Colleges)附近的社區裡頭,算是不錯的房子,四周緊鄰類似的郊區房舍,車道上停了兩輛小型的豐田汽車。這應該是很適合當地大學教授的房子,不過我要找的可不是一般當地大學的教授,而是杜拉克。他可是奠定管理學基石的大師,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富影響力的思想家,也是杜拉克管理研究所(Peter F. Drucker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創辦人。
不過,是這個地址,沒錯。我緩步走到前門按了門鈴,卻沒有人應門。於是,我再按了一遍。「好了、好了、我來了!我的手腳不像以前那麼快了!」屋子裡傳出這樣的聲音。這個聲音聽起來有點不耐煩,我想來開門的人脾氣大概不好。不過,門打開後,迎接我的卻是一張誠摯的笑臉,讓我覺得這位主人真的很開心見到我,即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柯林斯先生,很高興見到你,」杜拉克一邊和我握手,一邊熱忱地說道:「請進。」
我們在客廳坐下來,杜拉克坐在他最喜歡的藤椅上問我問題,時而探索,時而敦促,或是質疑。我當時只有三十六歲,沒有顯赫的名聲,正面臨事業生涯的關鍵時期;杜拉克慷慨無私地分享他的智慧,他只想幫助我的發展,一點也不要求回報。這樣的胸懷說明了杜拉克影響力廣被的原因。我想起他的作品《有效的經營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協志工業),以及「追求貢獻,而不是追求成功」的訓示。重要的不是「怎樣才能成功?」而是「我能貢獻什麼?」
深邃而精準的洞見
杜拉克的重要貢獻並非某個單一理念,而是他所有的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偉大的優點,那就是:其中的論述基本上幾乎都是正確的。杜拉克對社會發展具備神奇的洞察力,而且他的看法後來都得到歷史的驗證。他在一九三九年發表的第一本著作《經濟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寶鼎),探討極權主義的根源。一九四○年,法國淪陷之後,邱吉爾將這本書列為英國預官學校畢業生必讀的教材。他在一九四六年的作品《企業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天下遠見),以通用汽車為題,深入分析技術官僚企業。《企業的概念》一書中對於公司國家(corporate state)未來的挑戰,描述極為正確,這本書在通用高層引發一陣騷動,後來史隆執掌通用汽車時,這本書在通用內部基本上甚至成為禁書。杜拉克在一九六四年的作品,闡述企業策略應該遵守的原則,其內容遠遠超越時代的腳步;由於「策略」(strategy)一詞對當時而言實在太過新奇,出版商好不容易才說服杜拉克把書名從《企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ies)改成《成效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天下遠見)。

目次

專訪杜拉克 大師心智,運轉不息 編輯部
序 大師的典範 司徒達賢
序 為什麼杜拉克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 許士軍
序 追求完美,力臻卓越 Jim Collins吉姆.柯林斯
前言 彼得.杜拉克
導論 約瑟夫.馬齊里洛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參考文獻
各篇出處索引
著作摘錄索引
主題閱讀索引

書摘/試閱

自我管理
知識工作者必須肩負起自我管理的責任。
知識工作者很可能比雇用他們的組織長壽。知識工作者的平均工作年限或許是五十年,但是一家成功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年。因此,知識工作者的壽命會超越任何雇主,而必須準備至少換一次工作,這種現象會愈來愈普遍。這意味著,多數知識工作者必須自我管理。他們得將自己放在能做出最大貢獻的地方,他們也必須學會發展自我。他們必須知道何時要換工作、如何換工作,以及工作的方法和時機。自我管理的關鍵在於瞭解我是誰?我有哪些優點?我要如何獲致成效?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歸屬何處?我不歸屬何處?最後,成功管理自我的關鍵就是反饋分析:紀錄你所做的每項關鍵行動或決策的預期成效,九個月或一年後,比較預期的成果與實際的結果。思考與實踐:瞭解個人優點、價值觀以及專長,藉以管理自我;接著,實行反饋分析。首先,記錄關鍵行動或決定的預期成果,九個月或一年後,比較預期的成果和實際的結果。
《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自我管理》(柯比迪亞線上課程)
以資訊為本的成功組織
系統之所以管用,是因為它旨在確保每位成員執行任務時,都擁有所需的資訊。
龐大、成功的資訊組織,它的最佳範例就是沒有中級管理階層的英國駐印度民政部門。從十八世紀中葉到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統治印度這塊次大陸長達兩百年。駐印度公務員從未超過千人,卻能管理這塊人口稠密而廣袤的次大陸。多數英國人都獨自住在孤立的殖民區,離最近的同胞也要一、兩天的路程,而英國統治印度的前一百年根本沒有電報或鐵路。這種組織架構徹底扁平化,每位地方官都直接向「營運長」,也就是省秘書長報告。由於印度當時有九個省,每位省秘書長轄下至少就達上百人。每個月,地方官都要花一整天,撰寫一份完整報告,呈給省秘書長。報告中逐一檢討每項主要任務,並詳細記錄原本對每項任務的預期,倘若出現任何落差,也會記載實際狀況,以及個中原因。接著,他會針對每項關鍵任務,寫出對下一個月的預期,以及如何處置,並對政策提問,繼而評述長期的機會、威脅與需求。相對地,省秘書長則會回覆一篇完整的評論給各地方官。思考與實踐:省思貴組織和英國駐印度民政部門間,是否有任何相似之處。
《生態願景》
資訊組織的「樂譜」
醫院裡的專才都有一份共同的「樂譜」:照護並治療病患。
我們對資訊組織的要求是什麼?數百名音樂家和他們的執行長(也就是指揮),之所以能共同演出,是因為大家有一份相同的樂譜。同理,醫院裡所有的專才都有一項共同的任務:照護並治療病患。診斷便是他們的「樂譜」,以指導X光室、營養師、物理治療師以及醫療團隊其他成員的特定行為。換句話說,資訊組織需要明確、簡單、共同的目標,以化為特定的行動。由於資訊組織內的「演奏者」是專才,因此你不可能告訴他們怎麼執行任務。或許鮮少有指揮家能吹法國號,更別說是示範,以指導法國號手怎麼吹奏了;不過,在音樂家聯合演奏時,指揮卻能留意號手的技巧與知識,而這份關注是資訊企業的領導人所必須具備的。資訊企業的架構必須以目標為核心,而目標要清楚說明管理階層期望企業、各個部門、各個專業人員所發揮的績效;同時,企業架構也要以反饋體系為中心,以對照實際成果與預期目標,這樣每個組織成員才能自我管理。思考與實踐:給貴組織一份共同的「樂譜」,清楚說明管理階層期望企業及每位專業人員所發揮的績效,並比較預期與成果。
《生態願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