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傳染病的文化史(簡體書)
滿額折

傳染病的文化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部從傳染病入手的社會文化史著作,共九章,分別論述了“傳染病與歷史:概述”“瘴氣、傳染和疾病的細菌理論”“微生物學、現代手術及治療基礎”“病毒和病毒性疾病”“衛生革命、公共衛生、清潔運動與流行病防治”“傳染病防控的藝術與科學”“新發傳染病”“生化武器與生物恐怖主義”“傳染媒介與新觀念:從慢性病到微生物群”等方面的內容,對傳染病與微生物學,作了文化史方面的介紹。

作者簡介

洛伊斯·N.瑪格納

 

印第安那州拉斐埃特市普渡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諸多報刊、圖書評論和書籍的作者和合著者,其作品被翻譯為中文的有《生命科學史》《醫學史》。譯者劉學禮,復旦大學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生命科學史。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生動回顧了傳染病和微生物世界的整個歷史,將疾病的發展納入整個社會歷史中考察,儘管以學術的方式表達,但仍能吸引對此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選擇》雜誌(Choice)

序言:歡迎來到微生物世界

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不再生活在瘟疫的長久威脅之下,而我們祖先曾經對此非常害怕,因為那些瘟疫致命但又不可預測。這種轉變的發生主要歸功於那些建立疾病細菌學說的科學家們,他們證明了微生物能夠引起特定的可傳染的流行性疾病。不同於毒素、毒藥和化學試劑,即使是微小的量,它們也可能是致命的,引起傳染病的各種各樣的病原體也能在病人身上繁殖,並從一個人身上傳播到另一個人身上。正如我們將看到在傳染病和微生物世界之間關係的探索,致病性的病原體包括寄生蟲、原生動物、真菌、細菌、病毒、朊粒和類病毒。

在19世紀的後20年裡,科學的細菌理論使醫學思想和外科藝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然而,對病原體(致病微生物)和傳染病之間的關係的了解並沒有導致治療迅速改善。在20世紀上半葉,醫學微生物學促進了藥物、抗毒素、抗生素和疫苗的發展,這使得治療或預防許多重大傳染病成為可能。這些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以至於許多專家甚至預測我們將攻克傳染病。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新的傳染病又開始流行了。以前一些不明的疾病侵襲了新的地區,致命的病原體開始對一度強大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傳染病學家一致認為,新出現的傳染病和耐藥病原體已成為全世界的主要威脅。

根據現代疾病細菌學說,傳染病是由微生物在宿主體內生長和繁殖時侵入和破壞宿主身體造成的。傳染病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一個生物體傳染到另一個生物體。有些疾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這意味著病人可以把疾病傳染給許多新的受害者。而其他疾病,即使病人可能咳嗽嘔吐,也不會把疾病傳染給別人。有些疾病是以帶菌狀態存在,在這種狀態下,個體看似健康,但仍有將疾病傳播給他人的能力。因此,微生物學的一個主要目標是識別特定微生物侵入人體並傳播到新宿主的機制。

了解各種病原體的性質和特點是了解特定傳染病發展、傳播和治療的關鍵。致病微生物已經進化出複雜的策略逃避宿主的防禦機制。如果微生物成功地逃避了免疫反應,它將會導致持續感染和慢性疾病。了解微生物是如何逃避正常的宿主防禦機制以及這種機制是如何在規避策略中應用的,這將為治療和預防疾病的醫療方案提供一種更為深入的解釋。微生物引起各種動植物和人類的疾病,但是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可能會在特定的宿主中引起疾病​​。例如,原生動物幾乎不存在於植物體中,但這一群體的成員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中會引起瘧疾和其他主要疾病。真菌能引起絕大多數植物疾病,而細菌則引起許多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疾病。

微生物世界包括地球上最古老和最普遍的生命形式。儘管我們對微生物的興趣主要在於攻克傳染病,現代微生物理論為我們提供著對那個在顯微鏡發明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著不可見、難以想像和未探索的微生物世界一種更為深入的認知。新技術主要是來自分子生物學,這使人們有可能重新評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它們存在於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在我們接觸的每一個表面上。有數百種不同種類的細菌在人體內繁殖,特別是皮膚、口腔和胃腸道這些地方。那些安靜地生活在人類體表或體內的正常無害的微生物具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們似乎也具有抑制有害細菌生長的作用。因此,除了了解微生物作為病原體的角色外,更重要的是,要從微生物和人體之間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和無害的相互作用的角度來思考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學

儘管在17世紀,先驅們已經利用顯微鏡首次描述了密佈著肉眼不可見實體的新世界,但直到19世紀,微生物學才成為一門科學學科。雖然微生物是一個廣義的術語,包括不斷增加的分支學科:細菌學、真菌學、原生動物學、藻類學和病毒學,但歷史學家以及自然主義者還是經常替換使用“細菌學”和“微生物學”這兩個術語。因此,除了被19世紀的科學家們所熟知的微小生物的研究,微生物學現在還包括微觀實體的研究,雖然在傳統意義上它們能夠繁殖、變異並導致疾病,但那些並不是真正的細胞或有機體,這些非細胞的病原體包括病毒和新發現的具有傳染性的類病毒和朊粒等(見第4章)。

細菌被認為是原核生物,即沒有一個清晰的膜包圍的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儘管表面上細菌很簡單,但細菌在大小、形狀、營養需求和運動能力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多樣性。細菌已經適應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包括一些惡劣的極端生存環境。許多細菌可能仍然未被發現,因為它們不能在現有的實驗室培養技術下生長。近來,微生物學家對一種被稱為古細菌的原核生物很感興趣,這是最初被發現於極端環境中的居民。這些微生物被稱為極端微生物是由於其能夠在極熱或極冷,酸性或鹼性的環境中生活。對原核生物進行分類一直是一個困難且經常引起爭議的工作,因為在顯微鏡下看起來非常相似的微生物在基因序列和生理特性方面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在20世紀70年代,卡爾·沃斯(Carl R.Woese)提出,原核生物應分為兩個不同的組:細菌和古細菌,利用它們的遺傳物質中核酸分子序列可以推斷出它們的譜系關係。這種方法得出的系譜圖,通常被稱為分子系統發生學,這與基於形態學的傳統分類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沃斯認為,所有的生命應該分為三個領域:真核生物、細菌和古細菌。總的來說,雖然古細菌與細菌在顯微鏡下形態是相似的,但它們在基因序列和生化特性這些方面差異顯著。古細菌最初在極端環境中被發現,如深海熱井、溫泉、鹼性或酸性的水域,特別是鹽度極高的水域、地下石油礦床和各種動物的消化道中,大到牛的體內,小到白蟻體內。科學家們還發現微生物也生活在距離地球表面許多英里的雲層塵埃里。新的極端微生物的發現持續挑戰著以前那些關於生命能夠在怎樣的環境中進化、生存和繁衍的假說。

通過識別微生物的遺傳特徵來改進檢測方法後,發現古細菌生活在多種多樣的環境中,甚至是一些相對舒適的環境中,特別是在海洋中。近期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微生物世界的遺傳多樣性被大大低估了,並且在海洋環境和森林土壤中還可能存在著許多未被培養出來的古細菌。許多古細菌在實驗室是很難或不可能被培養的,但其在極端環境中茁壯成長的能力是很有趣的,這不光與地球上生命的進化有關,也和在其他行星的極端環境中發現與古細菌相似的有機體的可能性有關。

與細菌相反,真菌、藻類和原生動物有一個清晰的膜包裹著細胞核,因此被稱為真核生物。所有真核生物的細胞,無論它們是單細胞微生物還是多細胞植物和動物,都含有膜包裹的細胞核和細胞器,例如葉綠體和線粒體等。真核細胞的起源目前還不清楚,儘管不同原核祖細胞之間的寄生或共生可能與第一個真核生物的進化有關。的確,亞細胞器現在是植物和動物細胞的基本成分,如線粒體、葉綠體和細胞核,但它們可能是古細菌的後代,它們“殖民”到真核祖細胞中,成為永久“居民”。

儘管了解微生物與傳染病的關係是微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病原菌,即致病微生物在微生物世界中其實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微生物在生物圈化學元素的循環利用和植物對大氣中氮的利用中起著關鍵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微生物降解有機物是污水處理的基礎。早在微生物被發現之前,人類就依靠微生物發酵生產啤酒、葡萄酒、麵包、奶酪、酸奶和其他食物。隨著科學家們開始學習利用微生物的特性時,微生物發酵被用於生產抗生素、維生素、酶和各種醫藥產品。對微生物改變環境能力的認識催生了許多實際的工業應用。微生物已被用作具有高選擇性的生物農藥以及作為傳統化學方法難以或不能進行的反應的催化劑,或者作為從低品位礦床和礦山尾礦中提取銅和金的催化劑。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已用於外科手術針、縫合線和傷口敷料;作為緩釋片、藥物、殺蟲劑或肥料的組成部分以及用作乳化劑和血漿替代品。微生物已被用來進行有毒物質的加速分解,如廢棄物,殺蟲劑,溢油和其他污染物,即我們所熟知的生物修復過程。由極端微生物生產出的酶類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它們具有很好的穩定性,不管是在復雜的實驗過程中,還是在非常普通的家用產品例如洗滌劑中。

細菌學

現代細菌的祖先可能是地球上的第一種生命形式,大約在35億年前就出現了。這些最初生物體的證據已在疊層石中被檢測出,那些疊層石在古沉積岩中被發現。研究人員對來自南極洲的至少10萬年前的冰樣本進行了檢測,發現了能夠在有利條件下恢復生長和繁殖的細菌。這些發現表明,如果南極的冰由於全球變暖而融化,長期休眠的細菌可能成為海洋微生物種群的一部分。將古代微生物引入現代種群,以及已經隔離數千年的基因的混合,可能會以不可預知的方式改變所謂的海洋基因組。

因為細菌在現代微生物學的創建工作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值得特別的關注。“細菌學”這一術語早在19世紀80年代早期就被提出來了,當時它主要是指新醫學致力於致病菌的研究。顯微鏡在疾病的致病原研究中一直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細菌”這一術語是從希臘語“小桿”中來的,意為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許多小實體的形狀。細菌學對於疾病的細菌理論的發展至關重要,這個統一的理論,使得醫學、外科學和公共衛生政策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就是說,細菌的研究使了解傳染病和術後感染成為可能。鑑定細菌的時候,科學家和醫學專家們仍然依賴於19世紀建立的標準​​:形態、染色特性、生理學及血清學特徵。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於1884年發明的革蘭氏染色法將大多數原核生物分為兩類: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在細胞壁結構和化學組分方面是不同的,這往往決定了它們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儘管細菌學的歷史與醫學史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19世紀的科學家們研究細菌卻有許多不同的原因。從一個非常實際的觀點出發,了解細菌在發酵過程中的作用能夠改進和規範葡萄酒、啤酒、醋和奶酪等生產。細菌在自然發生和生命起源的爭論以及圍繞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進化論的爭論中引起了人們的興趣。農業和土壤科學家對細菌的固氮作用和分解有機物來增長土壤肥力的過程很感興趣,博物學家則是對分類鑑定這些繽紛複雜的微生物很感興趣。

對了解地球上生命形式多樣性感興趣的科學家指出,可能存在成百上千甚至數百萬種不同種類的細菌。細菌學家發現並描述了的只是現存細菌的一小部分,甚至還沒有完全探索清楚已知物種的全部特性。最初科學家分類細菌是通過它們的形態和染色表型,但現代的分類系統一般都是基於分子生物學,而不是形態學。也就是說,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將細菌的核酸序列信息作為一種新分類體系的基本根據。1995年,流感嗜血桿菌的全基因組序列被首次發表。10年後,至少有150個細菌基因組的測序已經完成,還有超過250個正在研究之中。儘管收集和統計來自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序列數據的技術日趨成熟和高效,但微生物的分類仍然是一個複雜、混亂和充滿爭議的領域。

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和其他微生物學先驅們致力於培養單克隆的微生物,以證明特定疾病是由特定細菌引起的。醫學微生物學家仍然依靠分離、純化和特性描述細菌單個種群的手段來闡明病原體與疾病的關係。細菌在疾病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微生物學關注的一個主要焦點,但科學家們越來越關心細菌的一些本質特點,例如生理、代謝、遺傳、進化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基本問題。一般來說,微生物學家仍舊致力於微生物的純化培養,但他們也漸漸對更接近自然條件下的微生物行為開始感興趣。例如,細菌在純實驗室培養中的生長速度與在自然環境和種群中的生長速度有很大不同。在最佳實驗室條件下,大腸桿菌大約在20分鐘內可增加一倍,但在腸道中一般12小時左右才可以增加一倍。

因為自然環境與實驗室培養環境是截然不同的,細菌可能與其他微生物發生相互作用、交流和交換遺傳物質。微生物不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而是可以在液體培養基中泳動或被撥亂,進而形成大型、複雜的群落,也就是細菌生物黏膜。這種生物黏膜能夠黏著到固體表面,比如​​牙齒、手術器械和醫療植入材料,就像藤壺黏著在橋墩、碼頭和船底,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細菌生物黏膜可能會使病原體免受殺菌劑和抗生素的傷害。

在試圖探索微生物群落如何控製或協調它們對彼此、環境和可用的資源的反應時,一個令人驚喜的關於細菌之間交流的過程被發現了,這個過程被稱為群體感應。細菌似乎是利用化學信號與同一物種的成員以及其他物種的成員進行交流,主要是為了響應種群密度的變化。我們所知道的化學物質,例如毒素或抗生素,可能已經逐漸變成了微生物交流中所使用的信號。了解微生物之間的交流可能會產生新的治療方法,這些方法也許可以阻止致命微生物毒素的釋放或者抑制傳染病的進程。

真菌學:真菌的研究

真菌學是研究真菌、真核微生物的一個科學分支。真核微生物與植物的相似之處是都有堅硬的細胞壁,不同之處是真核微生物缺乏葉綠素。據真菌學家估計,可能有超過100萬種的真菌存在,包括黴菌和酵母菌。這些真菌很難被分類,因為它們可以呈現許多不同的形態。黴菌通常生活在稱為菌絲的複雜絲狀網絡中。相比之下,酵母菌則是以獨立的、單細胞的狀態存在。一些真菌能夠在黴菌和酵母菌的形態之間交替存在,這主要取決於環境狀況。真菌網絡通常能夠穿透和利用固體基質,而細菌則透不過這些固體基質。在流行用法和醫學文獻中,真菌和黴菌這兩個術語可以互換使用。真菌主要被發現生活在腐爛的有機物中,而不是乾旱沙漠或熱帶森林的環境中。真菌在有機物的分解和循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植物殘渣中的纖維素和木質素以及動物遺骸中的幾丁質和角蛋白。

真菌通常是無害的,但有些可以產生致幻劑和致命的毒素,甚至有些還可以在植物、動物和人類中造成嚴重的疾病。真菌造成的植物病害導致農作物在收穫前和收穫後數十億美元的損失。美國榆樹和美國栗樹就曾因真菌病原體瀕臨滅絕。荷蘭榆樹病早在20世紀初就出現在歐洲,在20世紀20年代被帶入美國。最初榆樹樹皮甲蟲是疾病的載體,但是後來真菌感染也可從樹根傳到鄰近的榆樹根。板栗疫病是由可在空氣中傳播的真菌引起的,這種真菌是來自從中國引進的板栗樹,但中國板栗樹對該真菌有很強的抵抗力。

在某些情況下,通常無害的真菌及其孢子也會引起呼吸道疾病、過敏、皮膚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系統性感染。事實上,疾病細菌理論的一些早期證據已經涉及了黴菌和人類皮膚病之間的關係。真菌(皮膚癬菌)會引起尋常的皮膚感染麻煩,例如腳氣,但當真菌從開放的傷口進入人體時會產生嚴重的病情。當肺部受到真菌感染或吸入孢子時可能發生嚴重的系統性疾病。組織胞漿菌病是由鳥糞中常見的真菌造成的,可以從無症狀到危及生命。粗球孢子菌可以造成球孢子菌病,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是美國西南地區特有的。副球孢子菌病通常發現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它引起的疾病症狀類似於結核病。奔馬性赭粉菌是一種可以感染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真菌,是從溫泉中分離出來的。當患者免疫系統受損時會發生機會性感染,造成系統性真菌病。卡氏肺囊蟲是眾所周知的造成一種罕見肺炎的原因,對它的研究導致人們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認識到艾滋病毒和艾滋病。

黴菌及其孢子通常由於廣為人知的各種病態建築綜合徵而備受指責。那些把疾病歸咎於家中或工作場所的黴菌的人認為,黴菌的侵擾使得他們記憶喪失、腦癲癇發作、呼吸困難、劇烈的咳嗽、胃痛、腹瀉。在20世紀90年代,一個產毒素的黴菌——紙葡萄穗黴,因在被它污染的房屋內有數人死亡而被指責。但是在許多情況下,黴菌和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是模糊的。儘管如此,關於黴菌導致嚴重疾病的報導卻被大眾媒體廣泛傳播,這導致業主對建築承包商提起了訴訟,聲稱水漬和黴菌的侵擾導致了嚴重的疾病。針對大眾對黴菌及其毒素造成的公共健康威脅的普遍擔憂,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官員要求醫學研究所召集一個由流行病學家、毒理學家和醫生組成的小組來研究這個問題。在2004年,醫學研究所發表了一項名為《潮濕室內空間與健康》的研究成果。該項研究成果表明,產毒黴菌引起健康問題的傳聞已經被大量媒體關注,但很少有相對可靠和科學的證據表明黴菌侵擾與病態建築綜合徵之間有聯繫。鑑於人們對室內黴菌毒性的普遍擔心,小組建議對室內黴菌的影響進行更嚴格的研究。

寄生蟲學

寄生蟲是生活在另一個有機體上的生物,以消耗宿主細胞來獲得生存。雖然致病微生物符合這個定義,但在建立了科學的細菌學說之後,寄生蟲這個術語很少用於與細菌、真菌或病毒相關的方面。19世紀的進化生物學家經常把寄生蟲描述為退化的生命形式,但寄生蟲通常有復雜的生命週期,而且通常無法在實驗室中用細菌培養的方法培養。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逐漸分道揚鑣,因為最受關注的富裕的工業化國家中的傳染病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然而,歐洲國家則對寄生蟲感興趣,因為它影響了他們控制的殖民地的人和動物。因此,寄生蟲主要與熱帶醫學、殖民地的醫生、獸醫和昆蟲學家們有關,它也變成了生物醫學科學的邊緣學科。在大部分西方國家中主要的寄生蟲疾病幾乎被人遺忘,但寄生蟲疾病仍廣泛存在,如恰加斯病,它能夠從它們特有的地區逃離出去。

到20世紀末期,科學家們開始認真思考是什麼顯著的適應性和特性使得致病寄生蟲能夠如此持續和成功地存活。從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中獲得的技術使得研究複雜寄生蟲生命週期的棘手問題成為可能,並探索新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寄生蟲引起的破壞性疾病。科學家們特別感興趣的是,有證據表明某些寄生蟲,特別是那些生命週期復雜、需要不同物種的宿主的寄生蟲,它們可以通過改變宿主的行為增加寄生蟲傳播到新宿主的可能性。

微生物生態學與微生物學的未來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微生物生態學領域的先驅們一直在探索自然生態系統中復雜的微生物種群。微生物學家現在知道致病菌只是複雜的微生物世界中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然而,他們猜測這些無形的、基本上不為人知的生物體的集體活動可能會對我們的環境和我們的健康和幸福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熟悉微生物世界對於理解全球疾病、貧窮、健康和繁榮的模式,以及最終尋求治愈社會的探索都是至關重要的。

目次

第一章傳染病與歷史 / 1

文明與疾病 / 5

西醫的起源 / 6

麻風病和鼠疫 / 8

歐洲疾病和美洲歷史 / 15

第二章瘴氣、傳染和疾病的細菌理論 / 17

吉羅拉摩·弗拉卡斯托羅:傳染病、梅毒、病菌 / 18

微生物和顯微鏡 / 23

活體傳染病 / 24

新的疾病細菌理論 / 25

醫學微生物學 / 27

路易·巴斯德 / 28

羅伯特·科赫 / 33

疾病細菌理論、衛生學與衛生改革 / 41

第三章微生物學、現代手術及治療基礎 / 43

傳染病和產褥熱 / 43

約瑟夫·李斯特和抗菌外科 / 47

血清療法、砷凡納明、磺胺類藥物和抗生素 / 50

青黴素和抗生素的黃金時代 / 56

現代醫學和醫院內感染 / 60

益生菌:好細菌和好健康 / 64

第四章病毒和病毒性疾病 / 66

不可見的微生物 / 66

細菌性病毒 / 70

分子生物學和噬菌體 / 76

癌症和病毒 / 78

亞病毒感染物:類病毒和朊粒 / 82

第五章衛生革命、公共衛生、清潔運動與流行病防治 / 88

衛生革命與清潔運動 / 88

水傳播疾病 / 91

傷寒症 / 96

第六章傳染病防控的藝術與科學 / 102

天花: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和根除 / 102

全球根除天花行動 / 106

試圖通過普遍免疫根除麻疹和小兒麻痹症 / 110

麻疹 / 111

脊髓灰質炎 / 112

反對接種者與疫苗抵抗者 / 119

癌症病毒和疫苗 / 123

昆蟲與節肢動物是疾病的帶菌者 / 125

黃熱病 / 126

瘧疾 / 128

以蚊子為載體疾病的復蘇 / 132

被忽視的疾病及其載體 / 134

全球健康:被忽視的熱帶疾病 / 136

全球變暖和公共衛生 / 139

第七章新發傳染病 / 141

微生物學和疾病模式的轉變 / 141

新發疾病 / 142

軍團桿菌病:軍團病和皮蒂亞克熱 / 143

新發疾病和全球細菌池 / 144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 / 146

愛滋病流行的出現 / 148

病毒性出血熱 / 159

國際旅遊和SARS / 165

流感:持續的大瘟疫 / 165

豬流感的困境 / 170

21世紀的禽流感 / 172

第八章生化武器與生物恐怖主義 / 174

第九章傳染媒介與新觀念:從慢性病到微生物群 / 184

微生物與慢性疾病 / 184

傳染源、慢性疾病與癌症 / 186

幽門螺桿菌與胃潰瘍 / 188

衛生假說 / 190

人類微生物組計畫 / 193譯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