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家用中藥大補帖:老中醫50年私藏藥方,教你迅速搞定常見疾病、輕鬆調養好體質
滿額折

家用中藥大補帖:老中醫50年私藏藥方,教你迅速搞定常見疾病、輕鬆調養好體質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教授 張永勳
審定/推薦

讓最實用的家用中藥速查寶典解答你所有疑惑!

誰說中藥材一定要水煎口服或外用?
泡茶煮粥和燉湯一樣有療效!
 生薑溫肺止咳治感冒
 黑芝麻補益肝腎還能解便秘
 麥芽消食健胃改善消化不良

23種家庭常見用法完整收錄
29種家庭常見症狀一次解析
從此不必常往醫院跑
自己的身體自己調!

特別附錄:注音速查表、家庭常見用法速查
讓你依據索引快速找到你的需要。

【本書特色】
從醫50年老中醫運用其豐富臨床經驗,根據家庭常見中藥講解簡單用法與中藥解析,並於書末附錄中藥索引,供讀者隨查即用,在家就能調養好體質。

作者簡介

谢英彪 醫師

作者為東晉宰相謝安第61代嫡孫、中國著名中醫專家、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養生學」學術帶頭人、全國首屆百名中醫健康信使、南京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從醫50餘年,秉承老中醫懸壺濟世的真諦,推崇養治結合。在他看來,中藥並不是老中醫藥櫃裡的秘密,而是尋常百姓人人可以學會的治病良方。
他創作的《一藥一方補全家》、《補好腎人不老》等400餘部優秀的醫學類科普書籍,讓晦澀難懂的中醫理論變成了老百姓手中的養生寶典,被授予「全國中醫藥科學普及金話筒獎」、「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藥科普專家」等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仿間,大部份中藥的書籍大都以動植物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藥用部位分類(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中藥成分分類(生物鹼、皂苷、黃酮類、強心配醣體、木質素、鞣質、蒽菎類、萜類、揮發油等),對一般民眾都顯得太深奧。也有用中醫藥性分類,如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寒藥、解毒藥、理氣藥、理血藥、活血化瘀等,所用之中醫專有名詞,也非一般民眾所能輕易了解。
家用中藥大補帖一書,作者謝英彪中醫師,為著名中醫藥專家,也為中國中醫養生學學術帶頭人,以50年行醫之經驗,針對常見29種疾病以一般通俗的病名名稱,如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助消化、便秘、止瀉、膽結石、哮喘、痔瘡、貧血、月經失調、冠心病、性保健、失眠、感冒、胃痛、風濕、抗菌發炎、眩暈、咽喉腫痛、化痰、產後少乳、利尿、止汗、止血、中風後遺症、皮膚過敏等,就書中收載117味常見中藥材,那些藥材適用於上述29種常見疾病及症狀,做完整圖表解說。每味藥材列出其性味、歸經、毒性、使用禁忌、別名、用法、用量、功效延伸及家庭簡單用法,並附上彩色藥材及植物圖片供辨識,也搭配51則中藥小故事及10則用量秘訣,一看即懂,非常適合對中醫藥有興趣的民眾參考閱讀。
第二章「會用中藥才見效」,詳細介紹了中藥之用法,包括中藥材的選用、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煎藥方法(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服用方法(飯前、飯後、睡前)、忌口、劑量等,也介紹中醫處方君、臣、佐、使之原則,也介紹湯劑及丸、散、膏、丹、酒劑、茶劑等不同劑型之用法,附錄中附上書中中藥材注音索引,便於讀者查詢。文未附錄也提供家庭簡單用法速查表,分泡茶、煮粥、燉湯、水煎、製丸、泡酒、隔水煮、調糊、沖服、調拌、外用、調羹、火烤、飲品、涼拌、調服、生嚼、蒸糕、蒸煮、搗汁、蒸茶、點心、煮飯等不同使用方式,便於讀者查閱使用。
綜觀全書,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內容非常實用,非常適合對中醫藥有興趣之民眾閱讀參考。欣聞本書即將付梓,樂於寫序推薦,與大家分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教授
附設醫院中藥局 顧問
張永勳

前言
聽說過很多中藥的功效,可是不知道怎麼吃才能治病?
怎樣才能避免在五花八門的藥材中買到劣質藥?
不知道中藥有什麼使用禁忌,萬一搭配錯了,豈不是適得其反?
打開書,你就不會再為這些問題而煩惱。這是一本能讓你迅速瞭解中藥功效,在家就能自診自療的中藥養生書。本書作者是從醫50年的老中醫,有著豐富的中藥養生保健經驗。他針對「三高」、冠心病、失眠、感冒等家中常見病,開出117味對症中藥,能夠滿足全家人的養生需求。每味藥都清楚地標注了使用禁忌,告訴你合理的用法用量,拓展中藥的延伸功效,並且提供了明確的對症藥方,給你簡單的家庭用法,一看就懂,拿來即用,不用常往醫院跑,在家就能用對藥。
家中備上這樣一本書,每天多瞭解一點常用中藥的功效,做全家人的健康衛士,拒絕疾病打擾。

 

目次

前言 
目錄 
117味中藥對症速查
降血糖 
葛根 降糖醒脾清熱 
山茱萸 降糖補腎固脫
西洋參 降糖補氣清火
山藥 降糖補脾生津 
何首烏 降糖補血解毒
降血壓 
杜仲 降壓補腎安胎 
菊花 降壓清熱平肝 
枸杞子 降压补肾明目
桑寄生 降壓安胎祛風濕
决明子 降压清肝通便
降血脂 
绞股蓝 降脂健脾养心
荷葉 清熱解暑降血脂
玉竹 降脂滋陰養胃
沙苑子 降脂補腎養肝
薏苡仁 降脂清熱健脾
靈芝 降脂益氣安神
冠心病
赤芍 活絡清熱止痛
紅花 活血祛瘀通經
性保健 
仙茅 助陽補腎強筋骨
淫羊藿 壯陽除濕強筋骨
肉蓯蓉 壯陽潤腸益精
鎖陽 壯陽潤腸固
鹿茸 壯陽溫腎健脾
失眠 
酸棗仁 安神養心益肝
遠志 安神益智祛痰濕
感冒 
生薑 止咳止嘔抗感冒
薄荷 散熱利咽抗感冒
藿香 和胃祛濕抗感冒
紫蘇 潤腸止咳抗感冒
桑葉 養肝益胃抗感冒
枇杷葉 止咳清肺生津液
苦杏仁 止咳平喘潤腸
桑白皮 止咳瀉肺消腫
甘草 止咳止痛健心脾
胃痛 
陈皮 和中开胃清热
佛手 和胃疏肝潤肺
砂仁 健脾胃消積食
木香 和胃行氣止痛
小茴香 散寒止痛和脾胃 助消化 
山楂 消食化積益脾胃
白術 健脾胃助消化 
枳實 消積行氣止痛 
麥芽 消食回乳疏肝 
萊菔子 消食降氣化痰 
便祕 
蜂蜜 潤腸滋陰養顏 
黑芝麻 潤腸養肝補腎 
桑葚 通便滋陰潤肺 
核桃仁 通便補腎固精 
止瀉 
蓮子 止瀉補脾安心神
肉豆蔻 止瀉行氣消食 
訶子 止瀉澀腸利咽 
芡實 除濕止瀉固腎精 
膽結石 
雞內金 消石健胃止遺
金錢草 消石通淋解毒
海金沙 排石利尿抗菌
風濕 
續斷 抗風濕補腎安胎
秦艽 祛風濕退虛熱
木瓜 祛濕除痹活絡
威靈仙 祛風利濕止痛
狗脊 祛濕補腎強筋骨
抗菌消炎 
蒲公英 抗菌消炎利尿
馬齒莧 抗菌清熱利水 
板藍根 抗菌消炎治感冒
金銀花 消炎清熱祛濕 
黃連 抗菌消炎解毒 
穿心蓮 消炎清熱燥濕 
梔子 消炎清熱解毒 
連翹 消炎散熱消腫 
茵陈 消炎健脾利湿 
白頭翁 抗菌解毒止痢 
眩暈 
天麻 清利頭目平肝陽 
鉤藤 止暈清熱平肝 
牡蠣 安神強志平肝陽 
羅布麻 止暈利尿去水腫 
咽喉腫痛 
膨大海 利咽解毒去暑熱
桔梗 利咽宣肺化痰
化痰
貝母 祛痰止咳潤肺 
海藻 化痰軟堅利水 
瓜蔞 祛痰清熱潤腸 
半夏 化痰燥濕止嘔吐 哮喘 
冬蟲夏草 止喘化痰益肺腎
蛤蚧 定喘補腎壯陽
白果 平喘斂肺健脾
海馬 平喘補腎活血
痔瘡 
槐花 涼血活血瀉肝火
魚腥草 去痔解毒消炎
貧血 
龍眼肉 補血安神健脾
黨參 養血益氣補虛
阿膠 養血滋陰潤肺燥
黃芪 補氣血健脾胃
月經不調 
當歸 調經補血潤腸
熟地黃 調經養血補虛
白芍 調經健脾平肝陽
大棗 調經補血安神
產後少乳 
赤小豆 下乳利水消腫
通草 通乳利尿散腫
王不留行 下乳活血通經
絲瓜絡 通乳活血止痛
利尿 
車前子 利尿清熱明目
茯苓 利尿健脾安神
玉米须 利尿祛暑排毒
澤瀉 利尿滲濕促代謝
止汗 
五味子 斂汗補腎生津
女貞子 止汗補腎明目
止血 
三七 止血活血化瘀
艾葉 止血溫經安胎
大薊 止血散瘀消癰
地榆 止血解毒斂瘡
茜草 止血通經化瘀
中風後遺症 
丹參 活血化瘀擴血管
川芎 活血行氣止疼痛
乳腺增生
香附 疏肝調經理氣
青皮 疏肝破氣消積
玫瑰花 疏肝活血止痛
柴胡 疏肝解鬱調經
皮膚過敏 
蟬蛻 抗過敏止癢利咽
防風 止癢止痛防感冒

書摘/試閱

第一章 117味中藥對症速查
117味中藥對症速查,讓你第一時間找對藥。本章不但對家庭常見117味中藥進行了全面細緻的介紹,還根據每一味藥的主治功效,按照「三高」、感冒、咳嗽、胃痛、便秘等常見病症進行分類,介紹對症中藥的使用禁忌、選購儲存以及性味功效,並精選對症簡方和藥膳,教你輕輕鬆鬆吃出健康。

降血糖
葛根 降糖醒脾清熱
葛根含有洗胰清糖素,可以將血液中淤積的「毒糖」分解成微粒子,使其滲入到細胞內部轉換成能量。同時雙向調節血糖,恢復自身化糖本能。

中藥屬性(表格)
性 涼
味 甘、辛
歸經 脾、胃
毒性 無

使用禁忌
一般禁忌:葛根性涼,胃寒、脾虛泄瀉者慎用;夏日虛汗多者忌用。
服用禁忌:多服損傷胃氣。

 別名
粉葛根、甘葛、鹿豆、粉乾葛等。
 道地藥材
主產於四川、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地。
 挑選儲存
主要藥用部位為根,以色白、粉性強、纖維少者為佳。放在通風乾燥處,防潮、防黴、防蟲蛀。
 用法用量
煎服:一般用量為9~15克。
外用:適量,搗敷。
 本草成分
葛根含有大豆素-4、大豆苷、葛根素-7-木糖苷、葛根素等成分,有解痙、降血糖、降血脂、解熱、益智、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傳世名方
【主治】鼻衄(鼻出血)終日不止,心神煩悶。
【配方】生葛根適量。
【制法】搗取汁。
【用法】每服一小盞。
— 出自《太平聖惠方》

葛花解酒最有效
葛花性涼味甘,歸胃經,為未開放的花蕾,有解酒毒、醒脾和胃之功,主要用於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症。《滇南本草》記載其「治頭暈、憎寒、壯熱,解酒醒脾,飲食不思,胸膈飽脹,嘔吐酸痰,酒毒傷胃,吐血,嘔血,消熱」。常用量為3~15克。酒後飲用葛花茶可促使酒精快速分解和排泄,從而迅速醒酒,減輕肝臟壓力。

降糖用法
葛根有「江南人參」之稱,所含的葛根素有明顯的降糖作用。在食療、藥膳運用中,若單味應用,藥量可稍大,日用量宜在15~30克。
 葛根30克,天花粉、麥冬各15克,烏梅10克。將烏梅砸碎,與洗淨切碎的葛根、天花粉、麥冬同入砂鍋,加足量水,中火煎煮20分鐘,過濾去渣,取汁約2000毫升。當茶,每日2次,每次1000毫升,頻頻飲用。當日飲完。可以治療中老年糖尿病。

功效延伸
緩解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等 葛根茶可有效緩解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及腰酸腿痛等症狀,其製作方法十分簡單,將葛根洗淨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後當茶飲用,也常與山楂、菊花、決明子搭配使用。
清心醒脾、促進智力 平時煮飯時,拌入適量葛根粉,有清心醒脾、促進智力的作用,適用於心神恍惚、言語失常、記憶力衰退等病症。
降脂延壽 葛根與丹參、何首烏、桑寄生、黃精、甘草一同泡茶,可起到降脂通脈、活血化瘀、滋陰益氣的作用,是一道很好的降脂延壽茶。葛根與茵陳、澤瀉同用,也有降血脂作用,還可清熱利濕,適用於高脂血症、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病症。
清熱解毒、舒氣散瘀 用於高脂血的輔助食療,葛根還可與山楂、茯苓、小米同煮粥,加適量紅糖調味,有清熱解毒、舒氣散瘀、降脂降壓的作用,對中老年人肝腎陰虛、脾虛濕盛型高脂血症尤為適宜。
治療胃熱濕阻型肥胖 葛根粉、何首烏粉各15克,核桃仁末100克,炒黑芝麻末30克,蜂蜜適量。鍋內加水,武火煮沸,加冷水調和核桃仁末、炒黑芝麻末、葛根粉、何首烏粉。拌勻後改文火邊煮邊調。煮成糊時停火,稍涼,加蜂蜜調味即可。
養顏、調節內分泌 葛根粉10克,葡萄乾20粒。葡萄乾洗淨後,放入碗內,加入適量水,再將葛根粉放入,調成糊狀,用沸水沖開即可。

家庭簡單用法
泡茶
燥熱傷肺型糖尿病:葛根20克,麥冬、五味子、天花粉各10克。共研成粗末,一分為二,裝入綿紙袋中,掛線封口,備用。沖茶飲,每日2次,每次1袋,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後即成,頻飲。一般每袋可連續沖泡3~5次,當日飲完,有生津止渴降血糖之效。

煮粥
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熱病煩渴:葛根30克,粳米100克。葛根洗淨,切片,粳米淘淨,一起放鍋內,加水適量,燒沸後改用文火煮至粳米爛熟。如想喝稀粥,可適量多加水。如喜甜食,可加入少量白糖或紅糖。
糖尿病、高血壓、神志不安:葛根25克,小麥仁100克。葛根洗淨,切片,先放入鍋內燒煮20分鐘,撈出葛根片。再把小麥仁洗淨,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燒沸後,改用文火煮至小麥仁爛熟即可。

燉湯
熱積型習慣性便秘、酒精性脂肪肝:葛根粉30克,白糖適量。將葛根粉加水適量,調糊,放入鍋中,用文火煮成稠糊狀,趁熱調入白糖,待糖溶化即成。當點心,隨意食用,當日吃完。

(圖)

搗爛外敷,治療外傷出血。

山茱萸 降糖補腎固脫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山茱萸中含有的熊果酸是降糖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山茱萸常配伍黃精、枸杞子、天花粉等滋補肝腎、清熱生津中藥,能有效治療肝腎陰虛,內熱消渴。

中藥屬性
性 微溫
味 酸、澀
歸經 肝、腎
毒性 無

使用禁忌
一般禁忌:肝陽上亢,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禁服。

 別名
山萸肉、藥棗、實棗兒、棗皮、肉棗等。
 道地藥材
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陝西、山西等地。
 挑選儲存
以無核、皮肉肥厚、色紅油潤者為佳。宜放置在陰暗乾燥處,以防黴蛀變質。
 用法用量
煎服:單味或者配伍其他藥味一同煎服,一般用量為5~10克,急救固脫用量20~30克。
泡酒:本品浸入適量優質白酒中,浸泡數周後飲酒。
 本草成分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苷、酒石酸、沒食子酸、蘋果酸、樹脂、鞣質和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具有降糖、抗血小板聚集、增強免疫功能、消炎、抗菌、抗疲勞、增強心臟收縮能力等作用。

傳世名方
【主治】五種腰痛,腰腳無力。
【配方】牛膝(去苗)、山茱萸各三十克,桂心一克。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用法】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六克。
— 出自《太平聖惠方》

降糖用法
 山茱萸30克,蒼術、五味子、烏梅各20克。同入砂鍋,加水20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至100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劑。可滋陰固腎,治療糖尿病。

 功效延伸
補益肝腎 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耳聾耳鳴、腰膝酸軟等。山茱萸30克,白酒1000毫升。山茱萸放入乾淨容器內,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
收斂固脫 用於腎精虧虛所致的遺精、滑精、遺尿、小便頻數、虛汗、崩漏、帶下。山茱萸、肉蓯蓉、五味子、山藥各100克。共研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克,每日2次,空腹服。
治療腎虛腰痛、陽痿、遺精等症 山茱萸、補骨脂、菟絲子、金櫻子各12克,當歸9克。水煎,去渣,取汁,溫服。代茶飲,不拘時服。
治療乳糜尿(尿液混濁呈乳白色) 山茱萸10克,龍眼肉20克,粳米50克,鹽適量。粳米入砂鍋,加水適量煮粥,粥將熟時,放入龍眼肉、山茱萸同煮至粥爛,加鹽調味。當早餐食用。下午加泡龍眼肉20克當茶飲。忌油膩,連服1個月為1個療程。

鑒別用藥
山茱萸、吳茱萸
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歸肝、腎經。可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崩漏帶下,內熱消渴等。
吳茱萸性熱,味辛、苦,歸肝、胃、腎經,有小毒。可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二者切莫混淆。

聽故事記中藥
春秋時期,一位藥農向趙王進貢「山萸」,趙王以為藥農拿俗物進貢企圖蒙混自己,大怒。一位朱姓御醫勸阻道:「山萸是良藥,這位山民聽說大王有腰部疼痛的痼疾,才特意送來。」趙王不聽。後來趙王舊病復發,腰痛難忍。朱御醫忙用山萸煎湯給趙王服用,三日後竟痊癒。為表彰朱御醫的功績,趙王將山萸改名為「山朱萸」,後又寫成「山茱萸」。

家庭簡單用法
泡茶
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病情好轉後,劑量減為10~15克,煎湯或代茶泡服。有較好的療效,一般服藥4~5劑就開始見效。

水煎
體虛多汗:山茱萸、黨參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劑。對體虛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煮粥
頭暈目眩、耳聾耳鳴、腰膝酸軟:山茱萸10克,粳米50克,白糖或蜂蜜30克。山茱萸洗淨,去核,與粳米同入砂鍋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白糖或者蜂蜜稍煮即可。當早餐食用,每日1劑。可補益肝腎。

燉湯
頭暈目眩、耳聾耳鳴、腰膝酸軟:山茱萸10克,鴨肉200克,蔥、生薑、鹽各適量。將鴨肉洗淨,切成小塊。鍋內放入鴨肉、山茱萸、蔥、生薑,加入適量水,煮至鴨肉熟,加入鹽調味即可。佐餐食用,食肉飲湯。可補益肝腎。

(圖)

可暖胃燥濕,還可治霍亂。

西洋參 降糖補氣清火
西洋參有降低血糖、調節胰島素分泌、促進糖代謝和脂肪代謝的作用,適用人群廣泛,用西洋參配伍他藥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中藥屬性
性 寒
味 肝、微苦
歸經 肺、心、腎
毒性 無

使用禁忌
一般禁忌:濕熱鬱火、脾腎陽虛、寒濕內生者忌服。
服用禁忌:忌茶,因茶葉中含有多量的鞣酸,會破壞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必須在服用西洋參2~3日後才能喝茶。

 別名
洋參、花旗參等。
 道地藥材
原產北美洲,主產於美國、加拿大及法國,我國亦有栽培。
 挑選儲存
以表面呈淡棕黃色或類白色、有密集細橫紋,主根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者為佳。保存於乾燥、密封的玻璃或搪瓷器皿中。
 用法用量
煎服:3~6克文火慢煎,或者加入其他藥汁中同服。
研末:將西洋參研成細粉狀,一般用量為5克。
 本草成分
西洋參主含三萜皂苷,還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解熱、益智、促進血液迴圈等作用。改善心肌功能、抗心律失常、抗動脈硬化、促進造血功能、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傳世名方
【主治】腸紅(大便出血)。
【配方】西洋參、龍眼各適量。
【制法】西洋參蒸龍眼。
【用法】直接服之。
— 出自《類聚要方》

降糖用法
新鮮毛豆用水漂洗淨(毛豆外的附著層勿棄),加水用豆漿機榨汁,調入西洋參粉,晾涼即製成西洋參毛豆漿。早晚分服,可生津潤燥,補虛降糖,主治糖尿病。
無皮西洋參放在飯鍋內蒸軟,然後用刀將參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瓶內,1次口含1片,每天用量2~4克,早飯前、晚飯後含於口中,細細咀嚼。可降火生津。

功效延伸
補氣養陰 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的少氣懶言、乾咳少痰、神疲乏力、自汗盜汗、口渴多飲等病症。西洋參片4克,龍眼肉30克,白糖適量。將龍眼肉去雜洗淨,與西洋參片一起放入碗內,加入白糖和適量水,置沸水鍋中蒸40分鐘,代茶飲,頻頻飲用,可沖泡3~5次。可補氣養血,滋陰寧心。
清火生津 用於陰虧火旺所致的咳喘痰血、虛熱煩倦、內熱消渴、口燥咽乾等病症。西洋參30克,置於淨器中,倒入米酒500毫升浸泡,密封7日後取用。每日2次,每次空腹飲20毫升。酒盡再添,味薄取參食之。可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補肺氣 用於因肺氣不足所致的短氣喘促、無力、咳嗽痰少、痰中帶血或咳聲嘶啞等。西洋參5克,銀耳3克,麥冬10克,大棗20枚。將銀耳用水泡發後,去雜質,麥冬洗淨切碎,大棗洗淨切開,全部放入大碗中,加水適量,放入蒸屜蒸1小時以上,加適量紅糖調味,分早、中、晚3 次服用。主治肺虛型咳嗽。
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西洋參4克,百合30克,鴨肉塊200克,蔥、生薑各適量。共入鍋加水煮熟,加鹽調味。每日或隔日1劑。此湯可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聽故事記中藥
1697年,一篇關於中國人參的報告在法國科學院被宣讀,引起了高度重視,西方人方知人參之珍貴。1914年,一位在華傳教士撰寫了《關於遠東植物人參》的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協會的刊物上。有人仔細研究其標本和圖形,並根據當地森林與遠東人參產地自然條件相近,歷時兩年尋找,終於找到了類似人參的植物,即西洋參。自清代吳儀洛的《本草從新》和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先後收載,中國醫藥界逐漸開始使用。據說光緒二十一年前後,慈禧有脾虛挾濕之患,太醫常將西洋參、黨參同用。

家庭簡單用法
泡茶
胃黏膜脫垂症:西洋參2克,三七1克。將西洋參、三七研成細粉,裝入棉紙袋中,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0分鐘即可飲用。代茶頻飲,一般每袋可沖泡3~5次。可補氣養陰,活血化瘀。

水煎
少氣懶言、乾咳少痰、神疲乏力、口渴多飲:西洋參、白朮、茯苓各10克。同入砂鍋,加水適量,先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取汁。每日1劑,早晚分服。可補氣養陰,健脾滲濕。

煮粥
乾咳少痰、自汗盜汗、內熱消渴、口燥咽乾:西洋參3克,粳米100克,冰糖5克。砂鍋加水煮沸,放入西洋參、淘淨的粳米,蓋上蓋子,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成稠粥,加入冰糖,攪勻即可。早晚分食。可益氣養陰。
心悸失眠、口乾微熱、五心煩熱、盜汗:西洋參10克,麥冬12克,粳米50克。加適量水,共煮粥。

燉湯
失眠:西洋參10克,烏骨雞1只(去毛和內臟),香菇6朵,陳皮5克,大棗3枚,鹽適量。洗淨後共同煲湯,1~2小時後加入鹽調味即可,喝湯食肉。常服可改善睡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