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滿額折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7939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台南五府千歲王爺傳說、鹿港婦幼守護神夫人媽,
安龍送虎除煞祈福、祝燈延壽福壽綿長,
南管北管,沉韻悠揚、神將開臉,身若神駕,
走進廟宇與陣頭,一窺台灣民俗信仰繽紛神秘的面紗。

神祇信仰是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守護家庭、鄉里的重要心理慰藉來源。在台灣更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本書分成「神祇信仰」、「儀式活動」、「曲藝陣頭」三部分。首篇收錄了台南王爺信仰的神蹟與傳說、鹿港的夫人媽、本命花園的花公公婆等。接續圍繞著神祇信仰的主軸,伴隨而來的宗教儀式與民俗活動,如東港迎王祭典的陣頭繞境除祟,以及正一道派的解結赦罪、祝燈延壽等道教科儀。最後介紹了台灣的南管、北管軒社的曲藝陣頭、音樂守護神,以及幾位重要民族藝師的生命史採訪記錄。
透過神祇信仰的研究與探討,讓這些看似艱澀難懂的道教儀式中,法師為信眾祈福除煞消災解厄的慈悲心與祝禱的意涵,以及在台灣流傳的傳統信仰文化,能有進一步的認識。

本書特色

★從貼近大眾日常生活的財神爺、月下老人信仰,到較鮮為人知的牽水車藏、安龍送虎儀式,看見台灣傳統信仰文化的多元、豐富樣貌!

★收錄鹿港大雅齋耆老陳天賞、南管樂府民族藝師尤奇芬、南管藝師蔡添木、南管奇才陳美娥等,多位重要民族藝師的生命史採訪記錄!

★作者長期踏查與研究民間信仰,以鉅細靡遺的文字、影像記錄神祇信仰、儀式活動的來龍去脈,以及隨社會變遷廟會禮俗、藝陣演變的過程。

推薦人

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謝宗榮
──專序推薦!

作者簡介

李秀娥

◎台灣省雲林縣人,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現職民俗文化研究者,從事台灣漢人曲藝文化、民間信仰文化、歲時節慶、生命禮俗等研究多年。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灣民俗節慶》、《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圖解台灣民俗節慶》、《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等專書。

名人/編輯推薦

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謝宗榮
──專序推薦!

推薦序

台灣社會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自由民主風氣興盛的影響之下,民間的宗教信仰也隨之蓬勃發展,一些在昔日較不被重視的神祇信仰,在「市場」的需求之下而有水漲船高之勢,尤其是各類型的廟會活動,在興盛的趨勢之下也呈現出多元化的面向,從核心的神祇信仰、祭典儀式到外圍的曲藝、陣頭等,都構成台灣民間信仰不可或缺的內涵,也是台灣社會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
李秀娥女士早年畢業於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習文化人類學以田野調查、訪談為主的文化研究。離開學院之後,也跟隨師長從事曲藝、陣頭、神祇信仰等相關研究計畫,而彼時也正是20世紀90年後,民間信仰文化開始百花綻放的年代。晚近又從事道教、佛教、民間信仰等相關儀式的觀察,並陸續累積了一些成果。收在本書的三個系列文章,正是李女士近30年來,除了學術性的論文與主題性的專書之外,先後發表在期刊上短文的集結成果。
李秀娥女士收錄在本書的31篇短文,雖然沒有她像過去所出版的論文集一般具有學術論文般嚴謹、學術性的考據,也沒有像她過去所出版的專書諸如《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圖解台灣民俗節慶》、《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等,具有相當明確的主題與完整的結構。但在本書三個系列的各篇短文中,每篇都輔以可供對照文字的圖片,對於既想要管窺台灣民間信仰文化,又想輕鬆閱覽的一般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可作為輕閱讀的案頭書。雖然本書中多數短文的原始刊載的年代已有時日,部分神祇信仰、祭典儀式、曲藝陣頭的當代面貌已不復往昔,不過如此一來也正可以為昔日的文化風貌留存時代「凍結」的痕跡,見證台灣社會在「後解嚴」時期之後的民間信仰文化軌跡。
在這個網路快速發展的E世代中,文字的閱讀對於一般人來說已呈現出陌生的趨勢,甚至連以大量圖片配合文字的圖文書,也在出版市場中日漸衰退,更何況是這類以民間信仰文化為主的書面出版品。就這方面來說,吾等以耕耘文化研究為主的「筆者」,能在日益萎縮的出版市場中爭得些微的生存空間,著實不易。在同樣的氛圍之下,有意願出版這類書籍,當然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氣」。
筆者與李秀娥女士結髮已超過30年,近30年來也經常合作從事民間信仰文化的調查,因此在本書中不免也留下筆者田野記錄的許多「痕跡」。2018年內子李秀娥嘗試將過去所發表過的、非學術性的短文作一個結集,有幸得到帕斯頓出版支持,甚感欣慰!
《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即將付梓,基於「內舉不避親」的精神之下,筆者樂於向讀者推薦這本由短文附圖所集結而成的著作。由於筆者夫婦膝下空虛,內子李秀娥也將她歷年所出版的專書視為一名「子女」,尤其是在年屆耳順之齡的生命歷程下,能再有一名「新子女」的誕生,除了在生命即將進入晚年期所獲得的一份小小慰藉之外,也是這個對生養我們的社會所做的一點微薄回饋。

謝宗榮
歲次己亥年處暑之節
 寫於台北內湖耕研居

神恩護佑研究得以成書

這本《迎神台灣:圖解信仰儀式與曲藝陣頭》收錄了我自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生時期所撰寫的相關文章,一直到累積數十年從事台灣地區的田野調查,所發表的信仰、儀式、曲藝陣頭等相關短篇文章,共計31章。依照文章性質,分為三大類:(一)神祇信仰篇,共6章、(二)儀式活動篇,共13章、(三)曲藝陣頭篇,共12章。
記得年輕時,看著中研院院士李亦園老師可以由允晨文化公司幫他出版《文化圖像》(上、下)兩冊,和其他短篇文章的結集成冊,都覺得畢生從事文化人類學研究的李亦園老師實在貢獻良多,也心生景仰,加上以前學生時期也曾受過李亦園老師、唐美君老師和尹建中老師等的授課或研究計畫案的教導,他們授課內容豐富充實,這對我的文化人類學訓練都是一種很好的幫助。
幸蒙上天眷顧,我在台大人類學碩士畢業後數年,也隨著因緣際會而逐漸走向自由的民俗文化研究者之途,並與外子謝宗榮老師一起長期的合作,成為許多民俗田野的合作伙伴。而他受過科班藝術課程的訓練,善於拍照,構圖的美感自然不在話下。所以我的宗教與民俗研究文章書中,有許多是外子謝老師所幫忙拍攝的。我的攝影工具與攝影技巧,後來也都是謝老師幫我採買與指導,所以謝老師不只是我感情上很深的依繫者,他也是我研究工作上很棒的輔助者與請教者,感謝上蒼賜我這樣亦師亦友的好伴侶。
2017年這本書初稿結集約44~48篇時,原本我曾詢問另一家長年合作的出版社意願,無奈社長認為主題有點分散,所以那時無緣出版。幸虧2018年10月30日透過外子謝老師參加「2018年台灣省城隍廟學術文化論壇」的因緣,而結識布蘭登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張云喬總編輯,而我在2018年11月2日才想到可以試著詢問云喬總編輯的意願,幸蒙云喬總編的賞識,很快應允幫我出版這本拙著。但因全書文稿過長,最後刪減篇數以31篇定稿。
而且玄妙的是,我在2016年9月12日中秋節前與2018年9月20日就這本書的結集整理與出版可能性,請教於我們台北內湖住家附近的「文湖福德宮」(後更名「文湖福德堂」)土地公,其實這兩回都是土地公要主動賜我籤詩指示,讓我額頭突然有點怪怪的,而且巧合的是,兩年就同一件事都是抽到同一張籤詩第十二首乙亥籤:「第十二首,乙亥籤,屬火利在夏天宜其南方,智遠戰瓜精。長江風浪漸漸靜,于今得進可安寧。必有貴人相扶助,凶事脫出見太平。(作事:二次成 人引成。)」
巧合的是,真的是第一次試問常合作的出版社時不成功,還得第二次試問另一家出版社才成功,而且真的如籤詩所言:「二次成,人引成」。加上2018年11月2日我在家中向文王、鬼谷先師、靈龜卜問龜卦時是吉卦,也獲得會有女貴人相助的卦示。果然遇到云喬總編輯是比我們年輕些的女性,而且她目前是公司的負責人,所以她說願意幫我出版,那就不成問題了。真感謝上蒼和眾神佛、天使們的暗中幫忙,促成這本書得以出版,讓我很開心,這等於集我畢生在台灣這塊土地流傳的神祇信仰、儀式活動與南北管等陣頭的短文研究成果呢!
感謝張云喬總編輯的賞識、李冠慶編輯的熱心幫忙與調整建議,還有美編ivy_design精美的內頁、封面設計,才使這本書得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面世,感謝外子謝宗榮老師在忙碌之餘,為本書撰寫推薦序。也感謝研究撰寫文章的相關題材時,接受採訪的所有報導人。若沒有他們耐心細細為我解說、提供研究素材,還有許多前輩的研究成果的提供基礎研究資料,幫助我早日進入狀況,而後才有這些文章的整理成形。也感謝曾經向我邀稿的各機關與文化單位,以及我主動投稿的雜誌社,願意接納拙文,這些助緣都是我日後得以結集成冊的善因緣呢!也希望有興趣的讀者會喜歡我這本拙著的內容。祝福大家百福駢臻、千祥雲集!

李秀娥
寫於台北內湖耕研居
2019年己亥•處暑

目次

推薦序/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謝宗榮

作者序/神恩護佑研究得以成書

神祇信仰篇
◆中國人對月神的傳說與崇拜
◆台南地區王爺的神蹟與傳說
◆鹿港小鎮慈悲的婦幼守護神――夫人媽
◆千里姻緣一線牽――月下老人
◆本命花園的照護者――花公花婆
◆輝耀照群生――太陽星君

儀式活動篇
◆燒香求財運‧公道在神明――財神的種類與祭祀習俗
◆新春求財迎財神的習俗
◆鑼鼓喧騰鬧不休‧祖師廟前賽豬公
◆中元普度醮儀的傳統與變遷─台北縣第四屆宗教藝術節主普廟昭安宮
◆慶讚中元――台灣的民俗藝術饗宴
◆東港陣頭迎王繞境除祟祈安
◆金湖港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牽水車藏的儀式與緣起
◆松山慈惠堂35週年建醮「安龍送虎」除煞祈福
◆解結赦罪釋冤仇
◆祝燈延壽福壽綿長
◆鹿港海埔厝的道教血湖科儀
◆坂其宅‧水歸其壑:國人敬神祀鬼的信仰文化意涵
◆台南市開隆宮的成年禮俗

曲藝陣頭篇
◆歲時祭儀中的民間音樂團體
◆簫聲樂韻動心弦‧鹿港大雅齋耆老陳天賞的南管因緣
◆鑼鼓喧天氣氛歡娛之表象下‧民間樂團蘊含傳統文化深義
◆響遏行雲橫碧落‧餘音嘹亮尚飄空──東山再起的鹿港遏雲齋
◆南管音樂的樂神──孟府郎君
◆南管樂府繼薪傳──民族藝師尤奇芬專訪
◆南管藝師蔡添木
◆南管奇才陳美娥
◆福路派戲曲祖師爺――西秦王爺
◆台灣傳統民間藝能的發展與困境
◆台北迎城隍的藝陣與八大軒社
◆從社會變遷看台灣藝陣發展

結語
◆信仰繁茂‧淵遠流傳

書摘/試閱

東港陣頭迎王繞境除祟祈安

在台灣民間廟會的活動中,業餘性陣頭的組織和參與,往往是由當地信眾或子弟配合地方上信仰中心神祇的神誕、出巡、進香、刈香等廟會慶典活動,在娛人娛神的宗旨下,同時為了增壯神祇的神威與聲勢,以及協助神祇執行搜捕邪祟,用以維續地方百姓的居家安全,促使地方信仰境域的潔淨,達成「合境平安」的期許而來。東港迎王陣頭的組成,是為了參與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的迎王慶典活動所組成的,陣頭參與數日的繞境活動,便是配合每三年一科奉玉旨前來東港執行代天巡狩的大千歲與其他四位千歲的出巡任務,共同「巡察『境』內的一切事務:包括惡人與鬼祟之類,因此就具有道德教化與消除不祥的雙重意義,形成一種週期性的宗教潔淨行為,從個人內在的道德修為到集體賴以生活的大環境。」 「東港祭典所設定的祭祀空間,從歷史人文意義言,表現出一群不同祖籍者同在一塊土地上開發、生存,成為一種生活的也是命運共同體,大家共同凝聚在一起,抵禦外在的生存環境,而共同創造出宜於人居的生活空間。因此『境』的大小常會隨著客觀環境而衍變。」
隨著信眾期許「合境平安」的宗教性需求下,亦可看出東港各地居民、各廟宇鸞堂及附屬陣頭等,配合參與迎王活動的情感與凝聚力的變化,以及各個廟堂如何運用人力、物力等實際的組織來訓練其陣頭成員,而在迎王期間如何展現陣頭裝飾與陣法的特色,以期在眾多陣頭中脫穎而出,陣頭便在這種「輸人不輸陣」的競技心態下,協助地方信仰神祇共同完成宗教信仰上神聖性的掃除與地域潔淨之宗教性任務。

迎王陣頭,訓練縝密

東港的陣頭為了配合參加迎王的慶典活動,往往是在接近迎王期前的數月前才陸續展開為期數月的密集訓練;到更加接近迎王期的數週,才舉行奉請相關神祇入館安座的「安館」儀式,並將成員所扮的神祇之相關神位與兵器、法器、服飾等一一安置館內,早晚膜拜;或是要求成員夜宿公館內(或廟內),特別是神將團的成員,如此則是祈使成員開始進入一段所扮演神將的神靈,能夠降身賜教的神祕性感通階段,而這些調練過程,對於扮演的神將角色之揣摩,具有相當決定性的影響。東港的各種陣頭,都相當重視訓練與安館、以及相關禁忌所遵守的傳統,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既有的禁忌,也在實際的操練過程中產生了部分轉化,這在陣頭的組織與訓練中是相當自然的轉變。
對於實際參與陣頭表演的成員本身而言,他們(她們)根據個人學習的興趣與因緣,而選擇參與不同陣頭的類型,有的青少年是因為父母、長輩屬於該廟堂的虔誠鸞生或信眾乃加以鼓勵而後加入,有的則是受到同儕的引介而加入,有的則是祈求神明庇佑許願應允後而加入的。
這些參與陣頭活動的指導教練和青少年,也因參與陣頭的性質不同,以及個別的資質和有無學習過的經驗,要訓練到可以正式表演所需的時間也各不相同,因而分別投注不同的訓練時間與心力。像東福殿城隍廟的二十四司,因為並無特殊或複雜的腳步與身段動作,所以只要迎王前幾天稍微指導一下動作就好;至於其他類型的陣頭,則
往往需要至少一、二個月的訓練期,有的陣頭因為擔心陣法和動作太複雜,年輕的成員在迎王期表演的動作不夠熟練,甚至提前於半年前便已開始集訓,例如豐隆堂的十三金甲戰帥便是如此。然而由於迎王期的訓練都會碰到陰曆七月的鬼月,在傳統習俗上多認定鬼月諸事不宜,所以許多東港的陣頭往往會在迎王科年的陰曆八月以後,才逐漸展開陣頭的訓練;但位於興漁里的共心堂什家將則於陰曆六月便已開始訓練,陰曆七月時仍照常訓練,但有特別稟報該廟神明勅清水給成員喝,並請神明於暗中護佑訓練期間能夠平安無事。
這些陣頭在訓練時,大多利用晚上八點多到十點多的時間,因為白天大家各有事業、工作或課業,所以僅能利用晚上閒暇時間來練習。除了正式的指導教練外,往往還有多位老一輩的成員,在一旁協助指導或糾正新學習的成員之動作,而東港宋江陣的練習傳統,則多由父傳子的方式,看父親學什麼兵器,他便再將此項兵器傳給其子,至於團體布陣的陣法或拳架的學習,則再由專門的武術教練來指導。
陣頭最初成立時,往往會聘請東港當地或外地懂得指導腳步與陣法的師父前來教導,等到該館的成員學會後,便會由老一輩的繼續指導年輕的一輩,因而能夠代代相傳。也有的陣頭在創館之初,或是某些陣法,是由神明附身於鸞生或乩童的方式所傳授的,例如鎮靈宮的十三太保陣、朝隆聖堂天上聖母駕前護衛聖將所學的五龍陣、心德堂的十三太保陣、豐隆堂的十三金甲戰帥陣、聖德宮十二家司等皆是。由此可知本地的陣頭訓練,大多各有其歷史淵源,也各自形成其訓練方式及技藝風格,因而構成東港迎王陣頭的本地特色。

安館迎神,降身賜教

根據本地所傳承的習慣,陣頭往往會在參與迎王前數日到十多日前,舉行「安館」儀式,亦即設香案呼請與該陣頭活動有關的守護神,下來人間監察他們的訓練情形,並會將相關的服飾、頭盔、兵器、法器等,皆供奉於安館的室內;且會在公館內設置神桌和座椅數張,椅子上則放著一疊金紙,桌上加放數套茶具和煙桿,表示做為敬奉這些神將用的,廟方成員並會早晚上香供奉茶水等供品以敬神。
若該廟堂內無多餘的空間,可能會在廟旁空地上另外搭設一間臨時的棚子,做為該陣頭的「公館」或「行館」,並在公館門口旁掛上書寫著「某某駕前某某家將公館」的長木匾(如共善堂和共心堂皆設「福州白龍庵駕前什家將公館」),並會在此公館的入口處,以貼上靈符的兩支長板杯交叉於門前或神桌前,防止不相干的信眾冒犯這些神將使用的神聖器物,尤其是女性,如此是為了避免神聖器物受到不潔淨的邪祟或閒雜人等之侵犯而污染,同時廟方也會要求看廟者特別留意,避免閒雜人等任意接近安館之處。
原本傳統上自安館後,特別是屬於宗教性的陣頭類者,這些裝扮各式神將的成員皆被要求睡於廟內或公館內,以便讓相關的神明在睡夢中指導動作,目前仍有些廟宇所附屬的陣頭,保持這種睡在公館內的傳統,例如聖德宮的十二家司、碧靈堂的三叉五大神將、鎮靈宮的十三太保陣。
昔日有的陣頭還會要求成員於安館後至迎王期間或出軍日前後,開始吃素齋戒、並且換穿潔淨的新內衣、絕對不可接近女色、走入喪家、走過竹竿下、或是賭博等,包括身上所穿著衣物不可與女性的衣物混在一起洗等。而這些禁忌的規定皆是為了保持裝扮神將者身心內外的潔淨,避免受到不潔的污染,影響到所裝扮神將的神聖性,以及於出軍表演日時皆能精神奕奕地完成任務,而不會有臨時體力不支昏倒或軟腿的突發事項。而今對於出陣前後吃素齋戒這一點,廟方的主事者已不再硬性要求。

神將開臉,身若神駕

陣頭到了要正式出陣表演之日,稱為「出軍」,若有彩繪臉譜習俗的陣頭,其成員於該日清晨約四點左右,便需陸續來到該陣頭所屬的廟堂內,準備接受畫師為其彩繪所屬的臉譜,稱之為「開臉」。開臉對於陣頭成員是相當重要的過程,可「讓原本的『我』成為「化妝了的我』,在打臉譜的『面具』之下,隱藏了的『我』,卻以模擬的形象重新出現。⋯⋯如此暫時性的角色互換,使之完全獲致了中介狀態的模糊、曖昧,連觀看者也受激於這一狂熱氣氛而融入其中,這是凡俗生活所未之能有的神聖性狀態。」
神將在清晨「開臉」前,會先由旁人捧著香煙繚繞的淨香(小型香爐),為該成員身上前前後後薰繞一下,以示「淨身」之意。而畫師在正式「開臉」前,也需將其畫筆放在該香爐上薰一下,也是「清淨」之意,此後才可開始為成員繪上其特屬的臉譜。這種「開臉」前為神將「淨身」的作用,便是明顯地區隔神將裝扮者,從「日常」、「俗世」的我即將轉化成「非常」、「神聖」的我之重要過程。
開臉時基本上是粗面的部分先打,細面的部分較晚打,而且是顏色較深的部分要先打上,否則淺的顏色壓不過去。以前開臉時,大塊的部分是由畫師以手指塗抹為主,細部則以毛筆繪上,後來有西洋水彩筆引進後,才再加上水彩筆的引用。至於使用的顏料多為戲劇用油彩,早期的顏料較為自然,後來因有外國進口的顏料引入,而改用品質較佳的西德進口油彩原料來塗繪。
當神將被彩繪時,臉譜範本多放在畫師身邊,至於所繪臉譜的由來,歷史較悠久的陣頭,則有由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手繪本,如林谷容先生手邊即保留有下頭角宋江陣的手繪臉譜本,有的是在前幾科彩繪好後,以拍照的方式保留照片提供下一次繪臉時的參考,例如共善堂即是。若屬成立歷史較晚的陣頭,其初次的臉譜則可能根據神將示現給神像雕刻師時的金身作為參考,後來再以拍照存檔的方式為參考,例如豐隆堂十三金甲戰帥便是。
由於東港丁丑科迎王(民國八十六年)十九個參加繞境活動的陣頭中,只有三團宋江陣和一團白鶴陣等四個陣頭沒有開臉的習俗,其餘十五個陣頭皆有開臉。因此所繪臉譜的特徵,依其所屬的性質而相當不同,其中十三太保、下頭角宋江陣部分成員、以及五位五毒大神、部分家司、神將等,屬於粉面打扮;其餘開路先鋒的小差、其他差爺、家將、聖將等,多數則為特殊而奇異的花臉裝扮。
臉譜彩繪的特徵上,有的會以其所扮演的神將之稱諱,或可以掌握表現其神格的特色以呈現其特徵,或是會在複雜的臉譜上加上一些特殊的符號,以示身分的辨識基礎。例如:碧靈堂的三叉五大神將中,因有青將、紅將、黑將、白將和黃將的稱諱,所以便在服飾顏色與臉部底色上,直接採取該色作為基本的臉譜底色。
至於以特殊符號為特色者,如朝隆聖堂天上聖母駕前護衛聖將則以額上有打十字紋者為蕭元帥,額頭打卍字紋者為張元帥,臉上有打五點金星者為謝元帥。而性質類似的神將可能也會繪有相同的符號特徵,這時還需加上不同底色做為辨識標準,例如金精(即桃將軍、千里眼、高明)和水精(即柳精、順風耳、高覺),他們的臉部同樣皆繪有五點金星和金眉的相同特徵,然其區別則在前者以綠臉綠衣為主,後者則以紅臉紅衣為主。
在各式各樣的花臉中,屬於家將式的花臉是較常見的,但因裝扮的身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臉部特徵,例如什家將或八家將中前四班的甘將,臉部特徵即屬陰陽臉,而柳將則屬歪嘴斜眼之特徵。採陰陽臉者表示可以上通天庭下通地府,而歪嘴者表示該神不善於語言的表達或有口吃。一般陰陽臉的繪法有二:或以鼻梁為中心作垂直線左右對稱式的異色區塊,例如左紅右黑,相當容易辨識;有的則以左眉眼穿越鼻梁到右嘴角作斜線之左右不對稱的繪法,例如彩繪顏色是以左臉黑底白眼區,右臉白底黑眼區。
有的會以該神將所屬或相關之動物性特徵而加以彩繪,例如前四班中身型高挑穿白衣的大爺,打白鶴拳,臉部就會繪上似鳥面的特徵,主要是以白底紅黑細紋等來表示;至於矮胖穿黑衣的二爺,打猴拳,臉部則採棕黑面紅嘴的猴臉或狒狒臉為主要特徵。而後四季中持錘的春神,亦屬鳥面的特徵;後四季的臉譜造型有說是孔雀、虎、龍化影、畫眉鳥的臉形的,也有說是龍、豹、虎、獅的。又如朝隆聖堂天上聖母駕前護衛聖將中的武差弼將軍,便是以黃色額頭上的紅色雉雞為其主要特徵。
在臉部的彩繪特徵上保留動物性象徵的,最明顯的便是神將嘴角邊所露出的一對大獠牙了,據說這便是原本即屬各種「非人形」的精怪,在修練成具人形的神將過程中,修行功力尚未完全達到人形神的階段,因而嘴角邊還掛著一對明顯的獠牙尚無法完全收斂起來,這也是修行功力深淺的一個明顯區別。以動物性彩繪臉部最具象的,要算是豐隆堂的十三金甲戰帥中吳大元帥,因其別稱為「大羅網五色蜘蛛」,所以便以紅臉為底色,以鼻梁中心畫上整隻黑色蜘蛛,再以鼻為中心點,將整個臉畫上佈滿放射狀的白色蜘蛛網,彩繪的臉部特徵相當容易辨識。豐隆堂十三金甲戰帥和聖德宮十二家司之奇異臉譜,也算是東港所有陣頭中,彩繪最為突出、最有特色的陣頭,臉譜變化非常豐富。
由於陣頭的成員在畫師為其完成開臉後,便需將正式要出陣的服飾與頭盔穿戴好,胸前則掛著所裝扮神將團的香火袋,並以雙手於香爐上淨一淨,拿幾張靈符淨香後折放於腰間,以備信眾祈取,如此便完成所裝扮神將的準備工作,在身分上也開始由凡人之軀轉換成神將之軀,故而言行舉止間也需加以自律性的約束,以免有損該神將的威靈。
在出陣前因為多數陣頭皆需開臉,所以協助開臉的畫師對陣頭成員或廟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畫師的由來,往往是找當地或外地有受過相關訓練的人,包括傳統彩繪匠、現代油漆匠、會美工的美術人員、畫家,或傳統戲劇演員、甚至是酒家女等;若屬畫粉面的,才會找女性的演員或酒家女來畫,因為她們較擅長畫粉面的,其餘花臉的神將團或宋江陣成員則多是由男性的畫師來彩繪。
由於畫師對陣頭的美學風格有相當貢獻,所以在迎王繞境的途中,若陣頭隊伍有行經其畫師宅前,該陣頭便會對畫師宅前所設的迎王香案上香,陣頭或神轎並以參拜方式表演致敬,這也是對畫師表達感謝之意,而畫師本人或家人則鳴放鞭炮或煙火以示恭送之意,由此可見陣頭技藝所形成的次文化現象。

整軍待發,開斧辭廟

當陣頭要正式出發(出軍)的前一晚,與出陣相關的所有事項皆需提前打點妥當,包括所使用的兵器或法器、服飾頭盔等,該重新製作、或清洗整理、或於相關的兵器或法器貼上新的靈符等,皆需一一完成,所貼的靈符多數會以該廟宇主祀神的靈符為主,少數則會事先到東隆宮祈求拿取溫府千歲的靈符來張貼。
到了出陣當日,陣頭成員已經開臉裝扮妥當,隨同的神轎也備妥後,當要正式出軍離開所隸屬廟宇時,行前得先由領隊指揮陣頭和神轎,以參拜廟宇的禮儀拜別該廟,於燒金、鳴砲、參拜、或稱「開斧」後,才可浩浩蕩蕩的離去。由於神將被視為具有除祟的功能,所以許多民家往往會提前邀請神將們駕臨家中為其淨宅祈福。
當陣頭的類型不同時,參拜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會先由領隊上香稟告神明該日出陣的用意與出發時間已到,而許多神將團皆配有一位刑具爺,所以在廟前燒金紙一堆後,由刑具爺抖動雙肩及雙手所持刑具,不斷發出金屬碰撞的響聲,並先對該廟神明擺出參拜的動作後,再轉身邀請該隊陣頭的神將來參拜。他們都會依其習慣可能採較簡單的統一參拜神明,或是集體敬禮,或是由持雙斧的神將代表所有成員面向主神舞弄雙斧以示拜別,稱為「開斧」後,整隊才在鞭炮聲中離去。
至於宋江陣和白鶴陣,因為所屬兵器的皆有雙斧,所以他們多由持雙斧者在「開斧」後,才會正式率隊離開本廟。一般宋江陣則是由宋江持頭旗的,接著再由持雙斧的李逵帶頭,所以當出陣的所有工作皆準備妥當且出發的時間已至時,所有成員持好各別的兵器,面向主廟依照順序圍成一圈,並於圈中燒一堆金紙,再由持雙斧者代表出來舞弄雙斧,即稱為「開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9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