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秦始皇套書:從戰國到一統天下(暢銷經典版)〈共二冊〉
滿額折

秦始皇套書:從戰國到一統天下(暢銷經典版)〈共二冊〉

定  價:NT$ 840 元
優惠價:7159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百家講壇」史記新詮第一人王立群教授,重新解讀美國《時代雜誌》歷史上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秦始皇!
他為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確太過驕傲,但是讓帝國一夕之間退出歷史浪潮的,何止一個原因。
秦帝國的生命雖然短暫,但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修築萬里長城,
為歷代中國的文化、經濟發展,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
然而,成就了如此輝煌歷史的秦始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史上最有名的暴君?

人們傳說他下令焚書、坑殺天下儒生;孟姜女為了尋找萬杞良而哭倒長城;他不顧民力已疲,執意修建華麗的阿房宮與陵墓,使得民不聊生。
這些傳說太過真實,掩蓋了秦始皇其他建設的光芒,帝國的短暫,成為他洗不掉的污點。
但是讓帝國一夕之間退出歷史浪潮,何止一個原因,透過王立群教授詳盡地解讀這個龐大帝國的開始與結束,理清這些傳說的真實樣貌,
一段最完整的秦國發展史,將浮現在眼前。

作者簡介

王立群
山東新泰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二○○六年於「百家講壇」專欄講述項羽、呂后、秦始皇、劉邦等秦末漢初風雲人物,廣受好評。他善於以說故事的方式解讀歷史,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因而成為「百家講壇」裡,最受觀眾歡迎的講者之一。並與閻崇年、易中天並稱「百家講壇」三大梁柱。
除了著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學術著作外,同時著有《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女性掌權第一人呂后》等書。

相關著作:《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上)》《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袓(上部)》《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袓(下部)》《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上部)》《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部)》《女性掌權第一人呂后》《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上部)》《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下部)》

書摘/試閱

秦王政二十年(西元前二二七年)的一天,咸陽宮中格外喜慶。秦王嬴政換上了正裝,喜氣洋洋,用最隆重的九賓禮(由九位迎賓贊禮的官員延引上殿)迎接即將到來的兩位使者,他們即將帶來秦王嬴政夢寐以求的覲見大禮。但是,喜慶十足的場面最後竟然大煞風景,瞬間定格為中國歷史上一齣著名的悲劇。那麼,是哪國的使者來訪讓秦王如此高興呢?他們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覲見大禮?為什麼這場喜慶大典最終演變成一齣悲劇呢?又是誰導演了這齣悲劇?

督亢圖窮匕首見 秦王繞殿呼且逃

原來,這一天在秦國宮殿中即將舉行燕國的受降儀式,燕國派來了兩位使者。這兩位使者到了秦國都城咸陽,先用重金疏通了秦王嬴政寵信的中庶子(國君的侍從)蒙嘉,由蒙嘉向秦王嬴政報告:燕王被大王的威風嚇得心驚膽顫,「願舉國為內臣」。聞風喪膽的燕王,不敢親自來秦,特派使者送來了一顆人頭與一卷地圖。使者出發時,燕王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拜送儀式。

這顆人頭可不是一般的人頭,他是秦王最痛恨的叛將樊於期的人頭。這卷地圖也不是普通的地圖,它是秦王目前最想得到的燕國的督亢(今河北固安、涿州一帶)地圖。這大大出乎秦王意料之外,他焉能不興奮?因此,這天他穿上正裝,用最隆重的禮節迎接兩位特使。

樊於期原是秦國大將,因為攻趙兵敗,懼怕秦王嬴政的軍法嚴懲,逃到了燕國,投奔於燕國太子丹門下。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時與樊於期私交甚好,因此收留了他。秦王嬴政獲悉此訊,怒不可遏,殺了樊於期的全家,仍未能解心頭之恨,他恨不得立馬將其置於死地而後快。

督亢屬於燕國的領土,土地肥沃,是燕國最富庶的地區。秦王嬴政對督亢之地垂涎已久,怎奈,秦國始終未能拿到督亢地圖。在冷兵器時代1,地圖對作戰來說,意義極大。此時的秦軍已經滅了韓國、趙國,陳兵易水,兵臨燕國。但是,因為燕國地處偏遠,秦國對燕國的地理形勢所知甚少。因此,督亢地圖對秦王嬴政來說,關係甚大。而且這次是燕國特使來秦廷拱手奉送督亢地圖,對燕國來說即意味著向秦國投降。如果真是這樣,則表示秦王嬴政在統一中國的大路上又向前邁出了至關重要且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一步,秦王嬴政能不心花怒放嗎?

一切準備就緒,儀式開始。

兩位燕國使者來到秦宮中。正使荊軻手捧盛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副使秦舞陽拿著督亢地圖,跟隨著九位迎賓贊禮的導引,走進了威嚴富麗的秦宮。到了秦廷臺階之下,燕國副使秦舞陽突然面如土色,渾身哆嗦,秦國的大臣們好生納悶,不知道這位燕使是犯病了,還是出現了意外。2原來,這個十三歲就在燕國殺過人、別人都不敢和他對視的燕國副使秦舞陽,在燕國耀武揚威,然而身置異地,見秦廷上上下下武士成林,戒備森嚴,內心積聚的勇氣頃刻間土崩瓦解,突然感到了極度的恐懼。

荊軻回頭看了看嚇得戰慄不止的秦舞陽,笑著對秦王嬴政說:北方偏遠蠻夷之地的粗人,從來沒有親身感受大王的威風,沒有經歷過這樣威嚴壯觀的場面,所以怯場了。希望大王寬容他,讓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此次出使的任務。

聽了荊軻的解釋,嬴政看了看鎮定自若的荊軻,又看了看渾身哆嗦不止的秦舞陽,若有所思地說:荊軻!你拿著秦舞陽手中的督亢地圖上殿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中接過督亢地圖,步履沉穩地走上了秦廷,在與秦王零距離接觸時緩緩展開了督亢地圖。這幅地圖是一幅卷軸,需要一點一點地展開。當完全展開地圖之時,藏在卷軸中心的匕首突然露了出來。

正興致勃勃地看地圖的秦王見到匕首大吃一驚,但是,此時的荊軻左手已經緊緊地抓住了秦王右邊的袖子,右手也一下子握住了劇毒的匕首,向著秦王的胸膛直刺過去。

荊軻手持的徐夫人匕首是當時最知名的「品牌」,是太子丹花重金所買,鍛造時被放在劇毒的藥水中多次淬火,因此,毒性已滲入匕首,只要用它劃破秦王嬴政的皮膚,即可見血封喉,置其於死地。

慌亂之中的秦王嬴政本能地拚命掙脫,結果用力過猛,被荊軻左手緊緊攥住的衣袖竟然從肩部撕扯開來。袖子撕開之時,也就是秦王掙脫之際。掙脫了荊軻的秦王立即拔腿就跑。荊軻一看秦王袖子斷了,人跑了,馬上追上前去。一場刺客與秦王之間的百米競賽竟然在偌大的秦廷上開演了。

惶恐之中的秦王一邊繞著大殿的柱子轉圈兒,以躲避荊軻;一邊想拔出腰間的長劍,以對付荊軻。但是,劍身太長,秦王從腰間抽劍的空間短於劍身,因此,秦王怎麼也拔不出劍來。據唐人注釋,秦王的佩劍,長約七尺。秦代一尺相當於今天的二十三點一公分,故七尺長劍當為今天的一點六二公尺,所以,慌亂中的秦王怎麼也拔不出劍來。

這種危急的場面秦朝的大臣從來沒有遇見過,慌亂之中均不知所措。按照秦法,大臣上殿不得攜帶任何兵器,臺階下的武士沒有命令也不能持兵器上殿,這就造成秦王在前拼命逃跑、荊軻在後死追不捨的緊張場面。

大臣們只能徒手阻攔荊軻,這對手持劇毒匕首的荊軻並沒有什麼威脅。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身背藥囊上朝的御醫夏無且,突然解下身上的藥囊,衝著荊軻用力砸了過去。荊軻遠遠看見一件東西向他飛了過來,也不知道是什麼,但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為避開這不明之物放緩了腳步,這給了秦王數秒鐘的喘息機會。

愣在一旁的大臣這時也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齊聲大呼:「王負劍!王負劍!」這種眾人齊呼的場景,真像百米跑道兩邊的啦啦隊一樣,整齊有力。所謂「王負劍」,就是讓秦王把長劍推到背後去。這樣,劍柄向下,劍鋒向上,秦王就可以從下部朝上向前抽劍,便會有足夠的空間讓秦王順利拔出長劍。

一旦秦王拔出長劍,手持短小匕首的荊軻就完全處於劣勢了。因此,荊軻尚未接近秦王,秦王的長劍就砍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一下子癱倒在地。受傷的荊軻孤注一擲,奮力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沒有擊中,只擊中了他旁邊的柱子。又怒又驚的秦王上前連刺荊軻八劍。荊軻此時知道大勢已去,倚著柱子,放聲大笑;用最能侮辱人的方式,叉開雙腿(由於古代中國衣服的形制,叉開雙腿,即意味著「走光」,對對方是最大的侮辱),大罵秦王:「今天之所以讓你小子保全小命,完全是因為我想劫持個活人,逼你立個契約,以回報太子。」

秦王左右的人此時也一擁而上,殺死了已經身受重傷的荊軻。

有心為報懷權略 可在於期與地圖

每讀至此,我都不禁在想,如果秦舞陽能夠上來幫助荊軻會怎麼樣呢?如果陪同荊軻前來的不是秦舞陽,而是荊軻最知己的那位朋友又會怎麼樣呢?如果荊軻的劍術再精到一些呢?如果荊軻投擲匕首的技藝像小李飛刀一樣呢?如果秦王的動作再慢零點幾秒呢?如果荊軻的動作再快零點幾秒呢?如果秦王的衣袖扯不掉呢?如果御醫夏無且想不起來用藥囊砸荊軻呢?如果,我猜想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出現了,歷史將會如何呢?

按照《史記》的這段記載,荊軻與秦舞陽應該是同時上殿,既然捧著督亢地圖的是秦舞陽,負責展開地圖的也應當是秦舞陽,而且秦舞陽有十三歲就殺人的英勇歷史,照此推斷,擔任刺殺任務的應當是秦舞陽。但是,秦舞陽一進秦廷就在關鍵時刻突然掉鏈子,讓秦王嬴政多了個心眼,只准荊軻奉圖上殿,秦舞陽不能上殿。

雖然荊軻替秦舞陽做了解釋,但是,秦舞陽在關鍵時刻的意外表現還是讓整個計畫大打折扣,功虧一簣。為什麼呢?

第一,秦舞陽因為形跡可疑不能上殿,這使得千斤重擔只能由荊軻一人承擔了。如果兩人能一塊行動,成功的機率肯定遠遠高於一人行動的機率。
第二,從整個行動來看,秦舞陽負責持凶劫持秦王,荊軻的任務只是忽悠秦王。現在秦舞陽根本上不了殿,忽悠秦王與劫持秦王的雙重任務必須由荊軻一人來完成,這就叫「雙肩挑」,二人分工協作,尚無把握一定能成功,何況現在是由荊軻一人來完成呢?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荊軻表面上非常豪放不羈,曾在市集上與人一會兒高歌,一會兒大哭,好像很粗枝大葉,其實他做事十分精細。在刺殺秦王一事上,他重點考慮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才能靠近秦王,二是助手。所以,他向太子丹索要樊於期的人頭與督亢地圖,因為樊於期的人頭是一張進入秦宮的通行證,督亢地圖則是燕國投降的標誌。荊軻還考慮了助手。他在太子丹為他準備了匕首和助手秦舞陽之後,還遲遲不出發。那麼他在等什麼?等朋友。這位朋友史書沒有記載,但是,一定是荊軻非常信任、比秦舞陽更為可靠的殺手!

荊軻對自己的劍術當然非常清楚,他知道自己尚未達到化境的劍術可能會在關鍵時刻出問題,所以,他堅持要等自己親自挑選的朋友;但是,這位朋友因為路遠失期。太子丹又一再催逼,甚至於懷疑荊軻不敢去了,這才激怒了荊軻。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中,在素衣白馬的目送下,他匆匆帶著秦舞陽,頭也不回地上路了。

荊軻什麼都考慮到了,唯獨沒有考慮到太子丹為自己裝配的幫手秦舞陽外強中乾,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真是百密一疏啊!

荊軻被當場殺死了,但是,秦王嬴政看著殿上荊軻的橫屍,呆坐了很久很久沒有出聲,心中的驚嚇伴隨著他,恐懼纏繞著他。這場虛驚可能使秦王嬴政第一次領教了什麼是死亡,第一次懂得什麼叫做一隻腳踏進鬼門關。

事後,秦王論功行賞,御醫夏無且理所當然地被賞了黃金二百鎰。他當著所有朝臣的面說:「無且愛我,才會想起來用藥囊砸荊軻。」

後來,夏無且把這事告訴了他的好友公孫季公與董生,他倆又詳細地給司馬談講述,這件事就被寫進《史記‧刺客列傳》(根據刺秦時間和司馬遷存世時間推測,《史記‧刺客列傳》應為其父司馬談所寫)。於是,「荊軻刺秦王」成了中國歷史上萬人注目、千年流傳的歷史故事。直至今日,各種影視、文學作品還在不斷演繹著這段歷史。

荊卿成塵漸離死 異日還逢博浪沙

我們究竟應該怎麼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件事呢?

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千古偉業,但嬴政滅六國統一中國,遭遇到六國反秦勢力的頑強抵抗,原因非常簡單,滅六國雖然客觀上符合歷史前進的潮流,主觀上卻是他想當天下的霸主,因此,他成為六國的公敵。既成天下的公敵,想殺他的豈止是一個荊軻。荊軻只是當時眾多想行刺秦王嬴政且最終幾乎得逞的一人,他不自覺地代表了六國的反秦力量。秦始皇一生遇刺多次,荊軻刺秦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而就在荊軻刺殺秦王後不到十年,嬴政又經歷了至少兩次暗殺。

其中一次可以視為荊軻刺秦王的後續。荊軻死後,秦王嬴政追殺荊軻餘黨時,荊軻密友高漸離逃亡。後來,高漸離在為人打工時,對其所服務的這家主人的一位客人的擊筑7水準多次進行點評,點評之事傳到了主人那裡,於是主人讓高漸離擊筑。他高超絕倫的擊筑技藝讓聽眾無一不刮目相看。於是,高漸離重新擊筑,再次走入公眾的視野,聲名大噪。此時的秦國已經統一了中國,秦始皇嬴政也非常喜歡流行音樂,聽說了此人的高超技藝,便下詔召見高漸離。嬴政不但喜歡擊甕叩缶、彈箏搏髀等本土音樂,更喜歡鄭、衛之地的異國之音。一個人的偏執與愛好有時是要付出高昂代價,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高漸離入宮後不久就被秦始皇身邊的人認出。秦始皇酷愛高漸離的技藝,捨不得殺他(可見掌握一門技藝是多麼重要),便燻瞎了他的雙眼,讓他為自己繼續演奏。日子慢慢過去,高漸離逐漸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一日,他用藏鉛的筑擲向秦始皇,企圖砸死他。高漸離是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行刺的,自然命中率很低,沒有成功。8這一次秦始皇殺了高漸離,從此不敢再接近六國之人。

但是,即使秦始皇不接近六國之人,仍然免不了被刺。後來成為劉邦手下重要謀士的張良在秦消滅韓國、統一天下之後,變賣家產,收買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也未能成功。由此可知,秦始皇在滅六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曾經遭遇不止一次的行刺。

統一中國是秦始皇一生最大的貢獻,是一項千秋偉業,如果秦始皇不統一六國,讓戰國紛爭的局面繼續下去,對中華民族來說,無疑失去了一次歷史發展機遇。

易水年年流不盡 荊卿代代名不消


從古至今,對荊軻的解讀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俠義英雄。從戰國末年直至司馬遷寫作《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始終被視為一位俠義英雄、千古義士。看看歷代詠歎荊軻的詩篇就可明白。「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詠荊軻‧陶淵明》,「易水悲歌歇,秦庭俠骨香」《荊軻‧白雲上人英》,這些詩句都高度讚頌了荊軻的俠義精神。

荊軻曾經漫遊邯鄲,與一個叫魯句踐的交遊,發生爭執。魯句踐發怒,大聲喝斥他,荊軻默無聲息地逃走了,之後不再見面。荊軻刺殺秦王的消息後來傳至魯句踐那裡,魯句踐深感後悔。這件小事,說明荊軻不好衝動,而是辦事沉著冷靜的人。他不是憤青,也不是殉國志士,是一位俠義英雄,所以,他刺秦王絕非一時衝動。因此,中國歷史上對荊軻的評價較多地是從道德角度肯定了荊軻的俠義精神。

第二種觀點:愚蠢之人,匹夫一個。這一觀點最先提出者是漢人揚雄,發揮其觀點者是司馬光:「荊軻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揚雄認為荊軻不能算是一名義士,以君子的眼光來看,不過是個強盜罷了。司馬光進一步認為,荊軻就為了報答太子丹一個人的豢養之恩(「豢養」二字讓人黯然神傷),不顧家族無數條性命,企圖用一把小刀使秦國衰落、燕國強盛,明擺著就是一個傻瓜。朱熹也認為荊軻只不過是一介匹夫,其勇、其事何足掛齒,不值一談。

所以,荊軻之舉絕不是「義」士,而是一位愚蠢之輩。

第三種觀點:雇傭者。這是今人提出的。荊軻刺秦王並不是為了天下蒼生,他只是受雇傭者,因為他欠太子丹太多,太子丹通過各種手段拉攏、收買荊軻,最後荊軻以命相還,充當了職業雇傭殺手。

第四種觀點:反動派。中國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秦始皇是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其作為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名副其實的時勢英雄。因此,荊軻刺秦王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等於自不量力的螳臂擋車。他之所以享有盛名是因為其刺殺對象是秦始皇,是秦始皇成就了荊軻的盛名,這是荊軻的幸運。他是最幸運的刺客,但並不是最偉大的刺客。刺客以為殺掉某個人就可以改變歷史走向或改變兩個集團軍力量的對比,這是不可能的。刺殺最多能做到的是延緩六國的覆滅,但絕不可能改變歷史走向。

元人郝經〈詠荊軻〉詩說:「縱使殺一秦,寧無一秦生。」講得非常有道理。因為,即使荊軻刺殺了秦王嬴政,秦國還是會推舉出一位新的繼位者,新國君憑藉秦國的優勢照樣可以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這一派認為,「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不可取。這個信條的唯一標準就是有恩於己或信任自己,但是,這種犧牲是否值得,是否是正義之舉,刺客們對此都缺乏理性分析。

所以,荊軻代表了一股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死硬派,只能垂死掙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1 59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