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臺南喪葬禮俗研究
滿額折

臺南喪葬禮俗研究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8540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死亡」不僅僅代表一個生命的謝幕,它的背後更具有多重文化意涵,它所衍生出的喪葬禮俗更是豐富多元,值得最終皆須面對「死亡」的我們去探索與研究,並認識其中的奧義與真諦。

臺灣的喪葬禮俗,其本質源自儒家的「大傳統」禮學精神,並以閩、粵原鄉固有的儀節制度為基礎,再配合臺地的時空條件,最後才逐步發展出隸屬於臺灣的「小傳統」喪葬禮俗。臺南的喪葬禮俗更是從這個小傳統之臺灣文化脈絡下,衍生而來的在地化「小小傳統」,且受到過去行政區劃、自然地貌分隔、神職人員不同等因素影響遂形成多個特殊的文化區,彼此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互有相似,也互有區別,饒富特色。

喪葬禮俗是遺族們的「孝心」展現,由於孝眷與亡者之間有「親情」關係的維繫,使得他們願意盡一切努力,目的只希望亡者的後事能順利圓滿,了無遺憾,而喪葬禮俗正是立足在這樣的基礎上,方能得以活躍於民間,成為伴隨臺灣人走完人生最後旅程的重要關鍵。

作者簡介

楊士賢
臺中人,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序 感謝有您,才能順利

還記得民國106 年5 月17 日上午,突然接到忘年老友黃文博校長的電話,提及《大臺南文化叢書》第七輯的子題之一為「臺南喪葬禮俗研究」,他代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徵詢我是否願意承接這個研究案?由於黃校長來電之際,我正在參加學校的會議,實在沒有時間和他細談,又礙於自己不是臺南人,生活圈與工作地點也與臺南頗有距離,故當下並無立即答應,而是請黃校長容許我審慎思考後再回覆。臺灣人常云:「聽某嘴,大富貴」,迨會議一結束,我就先打電話與內人討論,同時徵詢其高見。原本以為她可能會考量到我教職繁忙而勸我回絕,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在聽聞此事後,反而建議我應該勇敢接下,畢竟這樣我才有機會「名正言順」到從來不曾深入拜訪過的臺南,好好仔細研究當地的喪葬禮俗。所以就在內人的鼓勵下,我這個客居嘉義的臺中人,遂「不自量力」接下此項必須跑遍臺南市轄域內三十七個行政區,且執行時間只有短短一年的「浩大工程」。坦白說,接下研究案之後才是煩惱的開始,因為過去我到臺南都只是當個觀光客,到處走馬看花,到處吃喝玩樂,對於這片土地的喪葬禮俗所知極為有限。正在不知如何跨出第一步時,所幸有好友合元道士壇(合元禮儀公司)康蒼賢先生、施月琪小姐賢伉儷伸出援手,他們的道士壇和禮儀公司雖然設在嘉義縣義竹鄉,可是因地緣關係,使得他們夫妻與臺南溪北地區的神職人員、禮儀業者都相當熟識。因此透過他們努力牽線,我方能開始進行訪問工作,並在他們的熱心幫忙下,才得以讓本研究之相關田野調查從點延伸成線,然後再逐步擴展到面。這本《臺南喪葬禮俗研究》能夠順利完成,他們賢伉儷可說是最大功臣,我在此獻上萬分謝意,並且要說聲:「蒼賢、月琪辛苦了,有你們真好!」

另外,我要利用自序的篇幅,感謝曾接受我訪問之臺南市各區禮儀業者、神職人員或熟稔當地喪葬禮俗的耆老、仕紳、文史工作者,因為有各位的鼎力相助與熱情配合,我才能在短短一年的執行時間內,完成地毯式的深度訪談工作。

 

目次

局長序 留下生命禮俗的運作軌跡
作者序 感謝有您,才能順利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相關研究文獻評述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四節 文本架構

第二章 臨終到斷氣、治喪
第一節 臨終到斷氣
拼廳 / 遮神 / 搬舖 / 易枕、蓋水被 /冷喪不入庄
燒魂轎 /腳尾香、腳尾燈、腳尾飯、腳尾錢
舉哀、哭路頭 /變服

第二節 治喪
製魂帛、神主 / 製魂旛 / 乞米 / 豎靈 /
捧飯 / 報白、報外家 / 接外家 / 門口示喪 /
孝聯 / 為鄰舍掛紅 / 喪服 / 草鞋、孝杖 /
擇日、擇地 / 發訃告 / 買板 / 放板、接板 /
買水 / 沐浴 / 張穿 / 辭生 / 放手尾錢、收病痛 /
入殮 / 封釘 / 打桶 / 孝燈 / 墓地破土 / 楮敬、答紙 /
做七、做旬 / 拜湯圓

第三章 做功德
第一節 淺談做功德
釋名 / 主持者 / 舉行時機和目的

第二節 靈寶派
臺南的靈寶派道壇 / 臺南道教地做功德之規模
道教地午夜的壇場、儀節安排 / 發表 / 啟白、詣靈
開通冥路 / 度人經、慈悲懺 / 獻供 / 放赦 / 打城
祭藥 / 沐浴 / 解結 / 填庫 / 過橋、謝壇

第三節 釋教
釋教概說 / 臺南的釋教壇 / 臺南釋教地做功德之規模
釋教地午夜的壇場、儀節安排 / 發關 / 請佛 / 引魂、沐浴
開路關 / 解結 / 十王懺 / 金剛對卷 / 藥懺 / 普度 / 轉西方
放赦 / 挑經 / 還庫 / 過橋、謝壇 / 弄鐃

第四章 奠禮、出殯、葬禮至除喪
第一節 奠禮
奠禮會場 / 牲禮 / 移柩 / 壓棺位 / 家奠
公奠 / 銘旌 / 旋棺、摃棺 / 制三喪 / 絞棺、棺罩、發引

第二節 出殯
出殯行列 / 放路紙、孝燈、弄路鐃 / 開路鼓亭、八音
電子琴花車 / 孝女、孝男 / 西樂隊、國樂團 / 牽亡歌陣
白獅陣 / 白龍陣 / 高蹺陣 / 孫臏弔喪 / 八仙度靈 / 靈車
辭客、送葬禁忌

第三節 葬禮至除喪
放風 / 進壙、掩土 / 立墓碑 / 祀后土、祭墓
點主 / 呼龍 / 撒五穀、旋墓 / 返主 / 安靈 / 鬧廳、行圓
洗淨、散筵 / 巡山、完墳 / 做百日、百日娶 / 做對年、做三年
培墓、掛紙 / 撿骨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沐浴

依據臺灣傳統,亡者在穿著壽衣前要先行「沐浴」,此所謂之沐浴雖意指為屍體淨身,但並非如同常人生活中的真正清洗,而是只有擦拭特定部位。按照民間習俗,亡者為男性,則沐浴之禮須由孝男、長孫行之,且進行沐浴時,女性孝眷要全數迴避。反之,亡者若為女性,那麼就委由孝女、媳婦負責,同樣地在沐浴過程中,男性孝眷不可入內觀看,以示尊重亡者之隱私。在臺南,除了釋教地和道教地的大內、玉井兩區少數仍堅持乞水的喪家,為亡者沐浴時是採用孝眷至溪流、圳溝乞得之水,其餘各區沒有乞水的喪家,均不限定用何處之水為亡者沐浴,只需水質乾淨無汙染即可,現今則大多以自來水為主。往昔的沐浴,是由孝眷用白布沾取潔淨之水後擰乾,再以該布依序擦拭亡者的頭部、身體、四肢,且擦拭時必須遵守只能順拭而不能逆拭的規定,藉此祈求治喪過程一切順遂。後來改聘土公或婆仔代勞,其中男性亡者由土公負責,女性亡者請婆仔處理,又晚近多數重病或年老者早在彌留之際就預先穿妥壽衣,使得沐浴更簡化成只用沾濕的白布在屍體身上凌空比畫,以象徵性的動作來聊表心意。近年來,國內喪葬用品一直推陳出新,有些禮儀業者自日本引進專為亡者設計的SPA 技術和機具,標榜以體貼、細緻的淨身步驟來清潔屍體,甚至加入護膚、修指甲、精油按摩等服務,不過因屬高單價之消費,故罕有喪家願意耗資安排。

張穿

「張穿」即古人所謂之「小殮」,是指為亡者穿著壽衣,按傳統習俗要在入殮前著畢,因臺南道教地盛行於亡者過世一日內立即入殮,所以重病或年老者在彌留之際,身體狀況若是還禁得起移動,那麼孝眷就會馬上為其張穿,否則過世後屍體會逐漸僵硬,恐將不利於張穿之進行。而釋教地因現今大多租借移動式冰櫃冰存屍體,故張穿的時間可視亡者的實際狀況來安排,彌留時或過世後皆可,並無硬性規定。至於壽衣的形制,早期本地居民慣採古裝,男性穿長袍馬褂,頭戴瓜皮帽;女性著斜襟長衫,頭繫黑色髮罩。後來西風東漸,連帶影響到壽衣的款式,以致今日亦有亡者身穿西服、洋裝,或頭戴紳士帽,甚至用亡者生前喜著的服飾來張穿。目前臺南境內普遍的作法是年老之亡者穿古裝,年輕的亡者則是男著西服,女著鳳仙裝,不過亡者生前如有特別交代或孝眷有所堅持,則另當別論。又壽衣的重(層)數多寡必須視亡者壽命、輩分來決定,亡者若超過60 歲且上無尊長,當曾祖父(或曾祖母)者五件七重,當祖父(或祖母)者三件五重;亡者雖超過60 歲卻仍有尊長,一律只穿三件五重;亡者在60 歲以下,當祖父(或祖母)者三件五重,其餘都是三件三重。重數是指壽衣布料的層數,其計算方式僅採計上半身的衣服,著於下半身的褲、裙均不予計算,凡一層布即計一重,若衣服襯有內裏者以兩重計之。臺南人對於壽衣的重數只許用奇而忌用偶,係因喪事極忌成雙之壞徵兆,而奇數中又忌用九,主要是閩南語的「九」與「狗」字同音,怕對亡者造成不敬,本地的壽衣重數最多只到七重。

辭生

「辭生」是亡者入殮前的奠拜儀式,亦為孝眷向亡者屍體餞別的最後一餐,因為入殮蓋棺後,亡者屍體將永不復見,孝眷會把握這僅存的機會,齊聚於屍體旁參與辭生,以盡為人子孫之孝道。臺南的辭生悉請土公或婆仔負責,但進行的方式分為兩種:一是孝眷先備辦一碗飯和數道菜餚,而菜餚的數量可自由安排,但以六、十、十二等吉數最常見,種類也不拘,有的全為葷食,也有全為素食,亦有半葷半素,端視亡者生前的飲食習慣決定。辭生時由土公或婆仔用筷子逐一挾起各道菜餚,再於屍體口邊凌空比畫,象徵亡者接受孝眷之餞別,欣然享用這頓豐盛饗宴。為求得吉兆,使喪家能否極泰來,所以土公或婆仔在獻呈每道菜餚時,還會按菜餚名稱尾字的諧音配上吉祥話,例如:「呷土豆,乎你子孫攏會呷到老老老」、「呷雞頭,乎你子孫攏會大出頭」、「呷豆干,乎你子孫攏會做大官」、「呷菜頭,乎你子孫攏會好彩頭」、「呷魚丸,乎你子孫日後做議員甲立法委員」、「呷韮菜,乎你子孫做公擱做太」,目前這款辭生在臺南最為常見,各地區絕大多數的喪家皆採用此一方式。二是孝眷不備辦飯菜,只準備一副雞、肉、魚均橫切成兩段的三牲,辭生時要用這副三牲奠拜亡者,土公或婆仔並在一旁高喊:「亡者你得頭,有孝的子孫得尾」,隨後將三牲的前段丟棄,後段則由孝眷分食,藉此祈求日後凡事好頭好尾,往昔這種辭生方式盛行於山上、玉井、南化、左鎮、龍崎等區,不過現今只有熟稔傳統習俗的喪家才會堅持如此辦理。

放手尾錢、收病痛

辭生完妥還須進行「放手尾錢」的儀式,方可將亡者入殮,臺灣人慣將亡者遺留給子孫的動產、不動產,全部統稱為「手尾」,而「手尾錢」則是專指亡者在辭生時特別遺留給孝眷的金錢,其餘亡者所留下的現金、存款仍然只稱為「手尾」,切莫混為一談。臺南的放手尾錢流程與臺灣其他各地作法一致,都是在辭生後由土公或婆仔將紙鈔、硬幣事先置於亡者手中,再請孝男捧斗跪在屍體旁,接著讓紙鈔、硬幣順勢落在斗中,如此就完成整個儀式。手尾錢是讓所有孝眷均分,意謂亡者留下財富給子孫,人人領沾遺澤,孝眷日後亦可把手尾錢當作「錢母」來善加運用,藉此祈求在亡者的保佑下財運亨通。另外,臺灣北部地區常見孝眷將部分手尾錢用布條結於手腕,以示守孝及表達哀思,此舉在中部地區也偶爾可見,但臺南境內則無這樣的習俗。又按照本地傳統習俗,放手尾錢後還有一項「收病痛」的儀式,其目的是央請亡者將生者之病痛帶走,至於作法則大致分成三種:一是牽著亡者的手觸摸生者病痛處;二是拉亡者壽衣的衣角擦拭生者病痛處;三是生者先用銀紙擦拭病痛處,再把銀紙放入亡者棺木內。雖然臺南各地區皆流傳以上三種作法,可是收病痛實屬毫無根據的迷信行為,且對亡者也相當不敬,在民智大開的今日,這項習俗已不被年輕一輩認同,只有遇到少數老人家提出要求才會安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40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