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孟浩然詩集箋注(典藏版)(簡體書)
滿額折

孟浩然詩集箋注(典藏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48 元
定  價:NT$ 888 元
優惠價:8777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孟浩然詩集箋注》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之一,繁體,豎排,標專名線,此次推出典藏版。佟培基先生的《孟浩然詩集箋注》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黃丕烈藏宋本《孟浩然詩集》為底本,並校以五種明刻本《孟浩然集》以及各種宋元明刻別集、選集、總集20餘種,精校詳注,又搜集宋本集外詩凡60首,除作箋注之外,還一一辨其真偽。附錄又有“序跋志傳題識之屬、酬贈哀祭之屬”兩種。孟浩然受《文選》及六朝詩人影響至深,故佟培基先生的箋注引《文選》及六朝詩人別集多,以辨其源流。佟培基先生對孟浩然那種出仕歸隱之間矛盾的心情,把握的很準,所以對孟浩然詩解析得非常到位。佟培基先生的箋注尤其長於職官、地理及對孟浩然行蹤、交往的考證,讀者細讀此書,定會有鮮明的印象。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遊,後又赴長安謀求官職,但終無果,只好還歸故園,隱居鹿門山終老。現有《孟浩然集》傳世。佟培基,1944年生,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教授。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工*一黨支部書記、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書畫院院長等職。主要著作有《全唐詩重出誤收考》、《孟浩然詩集箋注》、《辛棄疾選集》等。

名人/編輯推薦

《孟浩然詩集箋注》,自從2000年問世以來就深受讀者喜愛,在2001年獲第三屆全國古籍整理圖書獎二等獎。2013年又推出修訂本。入選首屆向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目錄。2016年值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60周年之際,《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典藏版首批推出四種足以代表中國古典文學*峰成就和古籍整理*高水準的李白、杜甫詩和蘇軾、辛棄疾詞,向社慶獻禮。典藏版甫一推出,就受到好評,故我們又選取《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中有代表性的幾家,陸續推出典藏版以饗讀者。

孟浩然,或曰名浩,字浩然,以字行。生於武則天永昌元年(六八九),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在南郭外薄有田園。幼年苦學,‘家世重儒風’(書懷貽京邑故人)。並崇尚佛道,‘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還山貽湛法師),且‘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新唐書本傳)。青年時慕漢龐德公高風,與張子容同隱襄陽縣東南鹿門山,兼有儒釋道俠隱等思想。唐玄宗開元五年(七一七),遊洞庭,作岳陽樓詩獻張說。開元十四年(七二六)前,曾漫遊於襄陽、揚州、宣城間,結識李白。十五年(七二七)冬,赴京師長安,第二年應進士舉,不第,滯留京洛。十七年(七二九)秋,自洛陽經汴水往遊吳越,登天臺山,宿桐柏觀,泛鏡湖,探禹穴,遊若耶溪,上雲門寺,禮拜剡縣石城寺;至杭州觀錢塘江潮,浮海,於十九年(七三一)除夕,在樂城與張子容相會,第二年北歸襄陽。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再上長安求仕,未果返鄉,有歲晚歸南山詩。二十五年(七三七),尚書右丞相張九齡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辟置孟浩然於幕府,署為從事。陪張九齡獵於南紀城,泊舟渚宮,登當陽城樓,祠紫蓋山。二十七年(七三九)夏,孟浩然背疽初發,歸襄陽臥疾。二十八年(七四)王昌齡至襄陽,浩然與之宴飲甚歡,食鮮疾動,疽發而卒,終年五十二歲。(孟浩然之死與王昌齡有關,而其生平中兩次赴長安,亦與王昌齡應舉之事巧合。開元十五年王昌齡進士及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就在此年冬,孟浩然毅然辭鄉北上,顯然是王昌齡的高第激勵了他,當時主持貢舉的是考功員外郎嚴挺之。顧況為儲光羲詩集所作序中曾說:‘開元十四年,嚴黃門知考功,以魯國儲公進士高第,與崔國輔員外、綦毋潛著作同時;其明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龍標昌齡,此數人皆當時之秀。’(文苑英華卷七三監察禦史儲公集序)儲光羲、崔國輔、綦毋潛、王昌齡都是孟浩然的好友,就是這幾人的接連登第,促使孟浩然的出世之心。開元十六年初到京師後即寫下長安早春詩:‘咸歌太平日,共樂建寅春。……何當遂榮擢,歸及柳條新。’他當時是充滿信心的,可惜最終落第。美國學者斯蒂芬?歐文在其所著盛唐詩一書中,曾認為:‘孟浩然似乎從未達到嚴格的正規文體所要求的程度。他在這種正規文體方面的修養極差,而他在進士考試和尋求援引方面的失敗,說明了在個人詩歌才能和對於純熟技巧的功利賞識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就是說孟浩然的文筆,缺乏應試時正規文體的程式,這或許正是他落第的直接原因。王士源為孟集所作序中說,孟浩然至京師後曾閑遊秘省,與諸英聯句賦詩。秘省即秘書省,而王昌齡登第後即任秘書省校書郎,領孟浩然入秘省的人也應是王昌齡,時在開元十六年秋。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登博學宏辭科,孟浩然此年再上長安,求仕未果,出京時,首先想起的人又是王昌齡,有初出關懷王大校書詩:‘永憶蓬閣友,寂寞滯揚雲。’以東漢時校書揚雄來比喻,時王昌齡滯任校書郎已七年而不得升遷。((在盛唐人眼中,孟浩然是‘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李白贈孟浩然),全然一副高臥雲山的隱士面貌。其實,縱觀他的詩篇,可以感覺到,他的一生都夾在出仕與退隱的矛盾痛苦中。早年苦學,秉承儒教,‘詩禮襲遺訓,趨庭霑未躬。晝夜恒自強,詞翰頗亦工’(書懷貽京邑同好),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積極用世的思想,‘吾與二三子,平生交結深。俱懷鴻鵠志,共有鶺鴒心’(洗然弟竹亭)。但是‘三十猶未遇,書劍時將晚……衝天羨鴻鵠,爭食嗟鷄鶩。望斷金馬門,勞歌採樵路。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田園作)。中年應舉落第,以後雖再入長安求仕‘忠欲事明主’(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舊遊),因無得力的引薦,徹底破滅了用世的盼望,只得歸老田廬:‘北闕休上書,南山歸弊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歲晚歸南山)晚年入張九齡幕,車騎遊獵,冠蓋祠山,又激起他濟蒼生的一綫希望,但張九齡乃從相位被貶出朝,失意於廟堂,故孟浩然亦哀嘆道:‘謝公還欲臥,誰與濟蒼生。’(陪張丞相祠紫蓋山述經玉泉寺)孟浩然的一生大多是在隱居和漫遊中度過的,所以田園山水就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內容。盛唐間詩人受南朝詩風的影響很大,尤其熟讀文選,以‘詩是吾家事’自命的杜甫,曾說過要‘熟精文選理’(杜甫宗武生日)。孟浩然對文選中的齊梁詩更是爛熟,特別是謝靈運、謝朓的遊覽、贈答、行旅類篇章,不時化用或襲用其詩意或詩句,而二謝那清新秀逸描寫自然景物的藝術風格,對孟浩然山水詩的影響更大,孟詩是在直接繼承齊梁體裁格調的基礎上,稍用近體詩律而成篇。明代詩論家胡應麟曾說:‘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詩藪內編卷二)同時又說其詩‘清而曠’(詩藪外編卷四)。孟浩然的山水田園之作,灑脫幽遠,清淡自然,同時含有釋道禪機玄理中的超俗清逸曠達之氣,如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閉關久沉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儒道雖異門,雲林頗同調。’劉須溪評此詩雲:‘高懷靜致’,‘懷抱如洗’。又如宿業師山房待丁公不至:‘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此詩景物幽遠浮動,一派塵外清淡靜寂氣象,故有人說:‘清秀徹骨,是襄陽獨得處。’(清張文蓀唐賢清雅集)孟詩純出於率然天真,是心境深處的自然流露,非刻意造境雕琢者所能到。如晚泊潯陽望廬山:‘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全篇一片空靈,似絕不經意,是孟詩中最為典型的樸素高遠之作。清代施補華峴傭說詩曾舉此首與李白‘牛渚西江夜’、王維‘中歲頗好道’相並論,雲:‘五律有清空一氣不可以鍊句鍊字求者,最為高格。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這正如有人所說:‘孟詩以清勝,其入悟處,非學可及。’(清劉邦彥唐詩歸折衷)所以沈德潛也贊嘆此首:‘此天籟也’,‘悠然神遠’(唐詩別裁集卷一)。並評論浩然:‘孟詩勝人處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唐詩別裁集卷九)這些稱他清空、神遠、天籟、出人意表等語,正是孟浩然自己所說的:‘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以及‘平生慕真隱’,‘身世兩相棄’(尋香山湛上人)的心靈意境,是他崇尚佛道嚮往真如的必然結果,沒有此種心境的人,單靠詩歌創作技巧的錘鍊,是永遠也學不到的。最能體現他這種心境的是春晚絕句‘春眠不覺曉’一首,全詩自然流轉無跡可尋,一派靜氣,膾炙千古,而其過故人莊一首,任意真率,將田園詩推向極致,使盛唐在中國古代詩歌藝術史上高居頂峰,而孟浩然也是開元詩壇上燦爛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顆。((唐人詩集的結集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由詩人自己生前編録而成,如白居易;一是詩人卒後由其親友或後人輯集,孟浩然的詩集屬於後者。開元二十八年(七四)孟浩然病逝,至天寶四載(七四五),宜城王士源搜輯其詩,曾說:‘浩然凡所屬綴,就輒毀棄,無編録,常自嘆為文不逮意也。流落既多,篇章散逸,鄉裡搆採,不有其半,敷求四方,往往而獲。’可見當時已經散落不全。王士源將搜輯所得編為三卷,二百一十八首,但數年後至天寶九載(七五),集賢院修撰韋滔得到此本,已經是‘書寫不一,紙墨薄弱’,故又繕寫增其條目,整理後送上秘府收藏,希望其‘庶久不泯,傳芳無窮’。以後又經過歷代增補傳刻,使孟集流布甚廣,然其卷次、分類、詩題、詩數、字句等各本間差異較大。今天我們能見到的最早刊本是宋蜀刻孟浩然詩集(以下簡稱為宋本),上、中、下卷,收詩二百一十一首,附有張子容二首,王維一首,王迥一首,與王士源最初之輯集相近。宋本曾藏元代翰林國史院,清嘉慶辛酉(一八一)冬,黃丕烈購得於書肆間,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曾據之影印,今校勘即以此宋本為底本,並參校以下各本: (孟浩然詩集三卷補遺一卷,宋劉辰翁評點,明顧道洪參校,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簡稱為劉本。(孟浩然集三卷,明銅活字本,天一閣藏,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影印,簡稱為活字本。(孟浩然詩集二卷,宋劉辰翁、明李夢陽評,明淩濛初刻套印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簡稱為淩本。(孟浩然集四卷,明嘉靖十六年屠倬、陳鳳等刻王孟集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簡稱為嘉靖本。(孟浩然集四卷,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江南圖書館藏明刊本,四部叢刊初編集部收入,簡稱為叢刊本。(同時還參校了唐宋一些有關唐詩的選集、詩話、地志及敦煌殘卷等,有: (河岳英靈集,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簡稱為英靈。(國秀集,四部叢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簡稱為國秀。(又玄集,古典文學出版社影印日本江戶昌平阪學問所官板本,簡稱為又玄。(才調集,四部叢刊影印述古堂鈔本,簡稱為才調。(王荊公唐百家詩選,古逸叢書刊南宋刻本,簡稱為王選。(唐文粹,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校宋刊本,簡稱為文粹。(樂府詩集,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唐詩紀事,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乙巳洪楩本,簡稱為紀事。(萬首唐人絕句,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嘉靖本,簡稱為絕句。(麗澤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古今歲時雜詠,四庫全書文淵閣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縮印本,簡稱為雜詠。(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宛委別藏錄絳雲樓藏本,簡稱為歌詩。(文苑英華,中華書局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刊殘本及明刊本,簡稱為英華。(詩式,十萬卷樓叢書本。(咸淳臨安志,中華書局宋元方志叢刊影印本。(剡録,同右。(同時還參考了三部大型唐詩總集: (唐音統籤,明胡震亨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範希仁補鈔本,簡稱為統籤。(全唐詩稿本,清季振宜輯,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七九年影印本,簡稱為季稿。(全唐詩,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平裝排印本。(此次校注仍依宋本編次為上、中、下卷,宋本集外之詩及零章殘句,依據其餘諸本列入,並注出處於每首詩後,對重出疑偽之詩,皆加按語甄辨以明是非。(唐詩總集的整理編纂,貴在博大,而唐詩別集的校注,貴在精深。培基早年失學,中年濫竽河南大學唐詩研究室間,今應上海古籍出版社趙昌平總編輯、高克勤主任之邀,勉試其難,草成此書。研究生姜軒同志,曾赴國家圖書館幫我抄錄有關資料。值此出版之際,並致謝忱。

佟培基己卯春初於病榻


目次

前言一


孟浩然詩集卷上一

早發漁浦潭一

尋香山湛上人三

晚泊潯陽望廬山八

雲門蘭若與友人同遊一〇

宿天臺桐柏觀一四

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二〇

與諸子登峴山二六

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二九

陪盧明府泛舟迴作三三

楊子津望京口三七

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三九

峴山作四一

題大禹義公房四三

尋白鶴巖張子容顏處士四五

九日得新字四七

山潭四九

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樓作五一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五四

陪柏臺友共訪聰上人禪居五八

宿業師山房待丁公不至六一

初春漢中漾舟六二

耶溪泛舟六四

北澗浮舟六六

尋天臺山六七

彭蠡湖中望廬山七〇

題鹿門山七五

題明禪師西山蘭若七八

舟中晚望八二

登總持浮圖八三

聽鄭五愔彈琴八七

從張丞相遊紀南城獵戲贈裴迥

張參軍八九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九五

陪張丞相祠紫蓋山述經玉泉寺九七

尋陳逸人故居一〇三

遊精思觀迴王白雲在後一〇五

登望楚山最高頂一〇七

臘八日於郯縣石城寺禮拜一〇九

疾愈過龍泉精舍呈易業二公一一三

與黃侍禦北津泛舟一一六

春晚絕句一二〇

美人分香一二一

問舟子一二三

夜歸鹿門寺一二四

尋梅道士張逸人一二六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一二八

春晚題永上人南亭一三一

與崔二十一遊鏡湖寄包賀一三三

秋登張明府海亭一三六

題融公蘭若一三八

夏日浮舟過張逸人別業一四〇

與張折衝遊耆闍寺一四二

與白明府遊江一四五

檀溪尋故人一四七

梅道士水亭一四八

岳陽樓一五〇

答秦中苦雨思歸而袁左丞賀

侍郎一五二

秋日陪李侍禦渡松滋江一五七

九日於龍沙作寄劉一五九

湖中旅泊寄閻防一六一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一六五

大堤行寄黃七一六七

陪張丞相登荊城樓同寄荊州

張史君一六九

京還贈張淮一七二

愛州李少府見贈一七四

還山詒湛法師一七七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一八二

上巳日洛中寄黃九一八三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一八六

寄弟聲一八七

秋登萬山寄張五一八九

入峽寄舍弟一九二

醉後贈馬四一九六

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林寺以詩

寄之一九七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二〇〇

宿廬江寄廣陵舊遊二〇二

東陂遇雨率爾貽謝甫池二〇四

荊門上張丞相二〇六

題李十四莊兼贈綦毋校書二一〇

寄是正字二一二

行至汝墳寄盧徵君二一五

寄天臺道士二一六

和宋大使北樓新亭二一八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二二二

登江中孤嶼話白雲先生二二五

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

之什二二七

孟浩然詩集卷中二三一

宿楊子津寄潤洲長山劉隱士二三一

和張明府登鹿門山二三三

晚春臥病寄張八二三四

書懷貽京邑同好二三九

同張明府碧溪答二四五

贈蕭少府二四八

和張二自穰縣還途中遇雪二五一

同儲十二洛陽道二五三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二五四

贈王九二五七

遊雲門寺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二五八

上張吏部二六二

和張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

曹韓二六七

夜泊宣城界二七一

歲暮海上作二七三

宿武陽川二七六

永嘉上浦館送張子容二七七

溯江至武昌二七九

夕次蔡陽館二八二

他鄉七夕二八四

夜泊牛渚趁錢八不及二八六

晚入南山二八七

下贛石二八九

越中逢天臺太一子二九二

行出竹東山望漢川二九五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二九八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作三〇二

夜渡湘水三〇四

經七裡灘三〇六

自洛之越三一〇

濟江問舟人三一二

歸至郢中三一三

赴京途中遇雪三一五

戲題三一七

南歸阻雪三一八

久滯越中貽謝甫池會稽賀少府三二〇

途次三二三

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三二四

家園臥疾畢太祝曜見尋三二七

送丁大鳳進士舉三三一

送吳悅遊韶陽三三三

送張子容進士舉三三五

長安早春三三七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川覲省三三九

送張祥之房陵三四二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韓公父嘗為

襄州使三四四

東京留別諸公三四八

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少府三五〇

題長安主人壁三五一

送莫氏外生兼諸昆季從馬入

西軍三五四

峴山送張去非遊巴東三五七

送桓子之郢城禮三六一

永嘉別張子容三六三

留別王侍禦三六四

送袁太祝尉豫章三六六

都中送辛大三六八

送新安張少府歸秦中三七〇

送朱大入秦三七二

早春潤州送從弟還鄉三七三

送友人之京三七四

遊江西上留別富陽裴劉二少府三七五

送杜十四三七七

峴亭餞房璋崔宗之三七八

送袁十三南尋舍弟三八一

孟浩然詩集卷下三八五

送謝錄事之越三八五

江上別流人三八六

送王七尉松滋得陽臺雲三八八

洛下送奚三還揚州三九一

送辛大不及三九二

送元公之鄂渚尋觀主三九四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三九六

高陽池送朱二三九九

送昌齡王君之嶺南四〇三

送崔遏四〇六

送盧少府使入秦四〇八

盧明府九日宴袁使君張郎中

崔員外四一〇

夜登孔伯昭南樓時沈太清朱昇

在座四一五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探得

階字四一九

臨渙裴明府席遇張十一房六四二一

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明府席四二三

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園即事得

秋字四二五

宴包二融宅四二七

宴張記室宅四三〇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四三四

寒食張明府宅宴四三六

襄陽公宅飲四三七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生四四二

途中九日懷襄陽四四五

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四四六

初出關懷王大校書四四九

早寒江上有懷四五一

夏日南亭懷辛大四五三

除夜有懷四五五

秋宵月下有懷四五七

閑園懷蘇子四五九

傷峴山雲表觀主四六一

賦得盈盈樓上女四六三

春意四六五

憶張野人四六六

南山與蔔老圃種瓜四六八

田家元日四七一

裴司士員司戶見尋四七三

李少府與楊九再來四七四

樵采作四七六

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舊遊四七八

歲晚歸南山四八一

尋張五迴夜於園作四八三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

就張海園作四八四

送王吾昆季省覲四八七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四八八

過融上人蘭若四九〇

李氏園臥疾四九一

過故人莊四九二

同曹三禦史泛湖歸越四九四

西山尋辛諤四九五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四九七

晚春五〇〇

聞裴侍禦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以

投寄五〇一

登峴亭寄晉陵張少府五〇三

送王宣從軍五〇四

送從弟邕下第後尋會稽五〇六

與王昌齡宴王十一五〇八

白雲先生王迥見訪五一一

田園作五一三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

不至五一七

建德江宿五二一

宋本集外詩五二三

早梅五二三

示孟郊五二四

山中逢道士雲公五二六

送陳七赴西軍五三〇

同張明府清鏡歎五三二

庭橘五三三

遊景空寺蘭若五三五

武陵泛舟五三八

宿立公房五三九

姚開府山池五四一

夏日辨玉法師茅齋五四四

遊精思題觀主山房五四五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

諸友五四六

遊鳳林寺西嶺五四八

陪獨孤使君同與蕭員外登

萬山亭五四九

贈道士參廖五五一

洞庭湖寄閻九五五三

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五五四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五五六

途中晴五五七

送告八從軍五五九

送席大五六一

送賈昇主簿之荊府五六三

送王大校書五六五

廣陵別薛八五六六

同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亭五六七

崔明府宅夜觀妓五六九

宴榮山人亭五七一

和賈主簿弁九日登峴山五七三

宴張別駕新齋五七四

歲除夜有懷五七六

閨情五七八

寒夜五七九

張七及辛大見尋南亭醉作五八一

同獨孤使君東齋作五八二

登龍興寺閣五八四

本闍黎新亭作五八六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五八九

宴崔明府宅夜觀妓五九〇

登安陽城樓五九二

登萬歲樓五九四

春情五九六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五九七

初下浙江舟中口號五九九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六〇〇

同張將薊門看燈六〇一

張郎中梅園作六〇三

涼州詞六〇四

初秋六〇六

洗然弟竹亭六〇七

齒坐呈山南諸隱六〇八

送張郎中遷京六一〇

長樂宮六一一

渡楊子江六一二

題梧州陳司馬山齋六一四

雨六一五

詠青六一六

送張舍人往江東六一七

尋裴處士六一七

句六一八

附録六二一

一序跋志傳題識之屬六二一

二酬贈哀祭之屬六三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7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