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滿額折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圖解心經【暢銷經典版】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帶你真正讀懂《心經》的經典作品
特別追加全新序文:讓讀者更快進入《心經》智慧的五個關鍵心要!

260字的《心經》是佛教大乘典籍中,文字最短少,卻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本書以近兩百幅圖解與表格,介紹《心經》的義趣和佛學核心義理!

◎最新收錄:作者解析讀懂《心經》的五個關鍵心要
◎讀懂《心經》的四大關鍵。
◎十個中英《心經》版本逐字交叉比對,還原心經的完整面貌。
◎達賴喇嘛精彩解釋《心經》最後咒語所隱含的修行次第。
◎日本的空海大師、中國的東初老人精闢分析《心經》是密教經典。

這部簡短的經廣受世人喜愛,在佛教道場裡,從日常課誦到大小佛事,無不念誦此經。然而,誦念者雖多,但是能真正了解義趣的人卻很有限。關鍵原因在於這是一部經過萃取濃縮度極高的經,但卻能精確而完整地闡述五蘊、四諦、十二因緣等皆空的佛教核心義理,並清楚告訴人們獲得真正解脫智慧的修學次第。

對於這部濃縮度極高的經典,「圖解」正好是最好的表達與詮釋工具。本書作者張宏實先生透過對十個《心經》版本逐字逐句的交叉比對與相互補充,整理出近兩百幅圖解與表格,讓讀者用圖解讀《心經》,不僅能準確地閱讀到《心經》的關鍵要點,並能啟發更多的思考與討論,可以說是閱讀《心經》的新方法新體驗。

◎進入《心經》智慧的五個關鍵心要
1.首先必須弄懂心經的「是」。
2.跳下智慧之海,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
3.啟動直覺意識,照見五蘊皆空。
4.正確領略「無」的意思,意思包含「超越」!
5.更多的超越!「無智亦無得」。

◎讀懂《心經》的四個關鍵
1.關鍵佛法詞彙的學習
2.掌握關鍵詞彙的梵語原義
3.讀《心經》略本,也要讀廣本
4.掌握《心經》的修學次第: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精彩單元】
◎先睹為快!基礎19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該怎麼唸?
玄奘大師為何不將「般若」直接翻譯成「智慧」就好?
「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
《心經》起源於何時?
《心經》是經還是咒?
為何人人都愛讀《心經》?

◎逐字解經:詳解53句經文

◎追根究柢!進階15問
《心經》的文字是擷取自《大般若經》的哪些部分?
《心經》咒語的原始出處在哪裡?
西方學者孔茲將般若思想的發展分為哪四個階段?
要到達佛陀境界可透過哪三種般若?
小乘聖者與大乘菩薩獲得的智慧有何不同?

作者簡介

張宏實
藏傳佛教、唐卡藝術研究者。
擅長運用電腦工具以及各種圖解、圖表解析法,探討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曾多次參與國際性藏傳佛教藝術展覽的作品翻譯與解說工作,包括:「慈悲與智慧:藏傳佛教藝術大展」(1998)、「清宮祕藏:承德避暑山莊藏傳佛教文物展 」(1999)、「祕境寶藏:達賴喇嘛珍藏文物展」(2002)、「美的沉思:中國佛雕藝術」(2002)等等。

個人著作包括:
幸福10小咒:下載諸佛菩薩的願力與功德,遠離災難與困境(2012)
咒語:下載宇宙能量的通關密碼(2012)
開始讀懂百字明:藏傳佛教第一咒(圖解版)(2010)
圖解無上瑜伽:金剛乘最高密法.脫離輪迴的關鍵途徑(2009)
圖解金剛經(2008)
圖解西藏生死書(2005)
探索西藏唐卡:揭開藏傳佛教即身成佛的祕密(2004)
藏珠之樂2:古代神秘的眼珠與護身符(2000)
藏珠之樂1(1999)
探索唐卡.佛部與菩薩部(1998)
璀璨琉璃.戰國古珠(1997)
古域瑰寶.聖眼傳奇(1996)
西藏神域.辟邪瑰寶(1995)
滄海遺玉.細說琥珀(1994)
法相莊嚴.管窺天珠(1993)

【12週年暨平裝版紀念序】
讀懂《心經》的五個關鍵心要

2006年寫了《圖解心經》,至今已經超過30刷了。應出版社邀約寫新序,主要是推出新的平裝版本取代原本的精裝版,目的是讓書本能更親民更加普及。在《圖解心經》發行後的十幾年,陸陸續續進行好幾場演講。演講過程中總是會遇見聽眾突然眼睛一亮或是猛點頭的時候,通常那是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瞬間領悟。當然也會看到聽眾露出迷惘的表情,這時候就必須仔細地重複說明,當場解決聽眾心中的疑問。

而我最喜愛看到的是閃亮的眼睛與一抹微笑的神情,因為知道聽眾此刻已經達到心領神會的境態。再加上幾年來出版社轉來讀者的信件,提出書中值得深入討論的要點。於是,這個新序就以過往演講與讀者來函的互動,精簡整理出五個關鍵心要,讓讀者能更快進入《心經》美好的智慧空間。

◎第一個分享,首先必須弄懂心經的「是」
玄奘大師《心經》的版本「是」一字總共出現九次。「是」字在先秦的用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正式文章的「此」(類似英語中的this),或是口語的「是」(類似英語is)的意思。簡單的說,「是」在正式文章與生活口語的用法是不一樣的。

由於《心經》是正式文言文章,經中的「是」應該翻譯為「此」(this)。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確意思是「色即此空,空即此色」。還有「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應翻譯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此大神咒,此大明咒,此無上咒,此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接著讓我們一起跳下智慧之海吧!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
《心經》是充滿宇宙智慧的佛教經典,可以引領人們進入美好的心靈層面。其實,它是一本游泳的指導手冊,指導如何渡至彼岸。雖然只有短短260個字,卻能夠完整告訴人們如何由此岸游到彼岸,也就是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什麼是有的世界呢?簡單來說,有的世界是由人類的「感官意識」(眼耳鼻舌身)與「邏輯意識」(意)所創造出來的。眼耳鼻舌身加上意就是人類的六根,透由它們的運作創造物質存在「有的世界」。在佛教的概念之下,這一切「有的世界」都是虛幻的,非永恆實存。也就是金剛經裡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那空的世界又是什麼呢?空的世界就是超越「感官意識」與「邏輯意識」的心智境態所體悟的奇妙世界。這是什麼樣的心智狀態呢?它是一種神聖的意識狀態,在玄奘的《心經》譯本稱為「智」。「智」的梵語是jnanam,德國語言天才家孔茲(Edward Conze, 1904∼1979)精準譯成cognition。中文將cognition 翻譯成「認識、認知」,但中文意思不夠精確。在牛津辭典裡,cognition 的解釋是除了人類原始的感官意識(perception)、經過教育學習的邏輯思考(reasoning),再擴展到無法透由言語表達的「直覺意識」(intuition)的認識、認知。請注意,啟動直覺意識是《心經》中的一個大突破、大躍進。

◎啟動直覺意識,照見五蘊皆空
《心經》一開始提及觀自在菩薩進入「照見五蘊皆空」的禪定狀態。照見五蘊皆空的「照見」並不是大腦神經的功能作用。它既不是用感官意識的肉眼觀看,也不同於以邏輯意識進行「分別觀想」,而是集中心力不透由任何媒介的「直接觀照」,接近上述具備直覺意識的認識、認知(cognition)。這種觀被稱為「直觀」,與觀自在菩薩的「觀」意思是相近的。弄清楚感官意識(眼、耳、鼻、舌、身)、邏輯意識(意)與直覺意識(智),是安穩進入心經學習的第二步。

◎正確領略「無」的意思,意思包含「超越」!
《心經》全經最多的字就是無,共有21 個。像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的無。這裡的無不是單純的沒有,更重要的含有「超越」的意思。當超越之後就沒有了,沒有的境態是種更優美的空性智慧領略,是「無」的境界。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超越感官意識與邏輯意識。這是心靈智慧走在觀見真理的道路上,在一種直接且沒有任何媒介之下去領悟空性。而「直接且沒有任何媒介」(the direct and unmediated realizationof emptiness)的意思是說不透由文字、語言、邏輯判斷,也不透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是觸覺來觀照空性世界,而是完全沒有媒介的方式來認識空性。

◎更多的超越!「無智亦無得」!
讓我們以哲學角度再次說明直觀,因為太關鍵了,所以要連續強調三次。這種近似哲學中的直觀,是指既不靠邏輯推理或實體觀察,也不靠理性或經驗而可獲得知識的能力。人類認為它是原始的、獨立的知識來源,不同於一些經過學校學習的世間真理與基本道德原則的知識。直觀無關人類的智慧商數,也無關於社會的道德規範。當然也無關於文字語言,包含經文的範疇,也就是《心經》裡面說的無色、聲、香、味、觸、法的「法」。

無就是要超越!在超越眼耳鼻舌身意之後,還有更多的無,也意味著更多的超越。當來到「無智亦無得」已經是接近心經的尾端,那是超越「智」與「得」的心靈極致。所以《心經》的最終指導是告訴人們,超越感官意識與邏輯意識之後(無眼耳鼻舌身意),還要人們超越直覺意識(無智亦無得)。然後是「以無所得故」與「依般若波羅蜜多」,才能達到菩薩的圓滿完美的寂靜(究竟涅槃),與佛陀無法超越的、完全的、徹底的覺知境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譯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就是無法在其上,也就是佛陀的覺知狀態無法再超越了,是心經智慧的終點站。

無所得是全經最後的智慧分水嶺,跨過去就是菩提薩埵與佛陀的修行境態。認識《心經》的「是」,明白「無」的概念,再加上清晰理解「感官意識」、「邏輯意識」、「直覺意識」這五件事,你就可以安穩地進入《心經》中空的世界。祝福你在閱讀《心經》時也可以露出閃亮的眼睛與一抹微笑的神情。然後進入禪定實修,自在地啟動你的智(jnanam)。

張宏實(寫於2019 年)

目次

【目次】
【出版緣起】
【暢銷經典版序】讀懂《心經》的五個關鍵心要
【作者序】讀懂《心經》的四個關鍵
十個《心經》版本的特色比較

Part 1 先睹為快!基礎19問
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該怎麼唸?
‧透過般若智慧到達解脫彼岸
2 玄奘大師為何不將「般若」直接翻譯成「智慧」就好?
‧般若=妙智慧
3 「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
‧六波羅蜜多
4 《心經》起源於何時?
‧260字經文的來源初探
5 《心經》=《大般若經》?
‧萃取《大般若經》的精華
6 什麼是《大般若經》?
‧般若十六會
7 《心經》第一個漢譯本是由誰翻譯的?
‧四大譯經家
‧鳩摩羅什:西域最偉大的譯經家
8 流傳最廣的漢譯本是誰翻譯的?
‧為了《瑜伽師地論》而遠行印度
‧玄奘大師的西行足跡
9 《心經》到底有多少種譯本?
‧存留下來的七個漢譯本
10 「廣本」心經與「略本」有何不同?
‧廣本與略本的結構比較
‧《心經》廣本的完整結構
11 佛陀到底在不在《心經》的說法現場?
‧《心經》裡的三個主角
‧《心經》盛會的六幕場景
12 哪些人物參與了《心經》說法盛會?
‧《心經》人物表
13 佛陀和觀自在菩薩在哪裡開示《心經》?
‧印度靈鷲山
14 在佛教史上,王舍城為何那麼重要?
‧歷史古城王舍城
15 《心經》的核心思想是「空」?
‧空的三種層次
16 《心經》是為誰所說的?
‧三乘
17 《心經》是經還是咒?
‧《心經》的顯與密
18 密教的「般若佛母」與《心經》有什麼闢係?
‧般若佛母
19 為何人人都愛讀《心經》?

Part 2 逐字解經:詳解53 句經文
《心經》經文結構分析圖
1 觀自在菩薩(1)
‧「菩薩」和「菩提薩埵」
‧到底是「聖觀自在」?還是「聖觀世音」?
‧比較玄奘和鳩摩羅什的翻譯
2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2)
‧般若有深淺之分?
3 照見五蘊皆空(3)
‧五蘊
4 度一切苦厄(4)
‧八苦
‧八難
5 舍利子(5)
‧最有智慧的佛陀弟子
6 色不異空(6) 空不異色(7)
‧空與色的定義
‧空與色的五種特性
7 色即是空(6) 空即是色(7)
‧空與色的比喻
8 受想行識(10) 亦復如是(11)
‧五蘊的代數法則
9 舍利子(12) 是諸法空相(13)不生不滅(14) 不垢不淨(15) 不增不滅(16)
‧諸法皆空
‧六不的比喻
10 是故空中無色(17) 無受想行識(18)
‧小乘與菩薩乘追求的空性有何不同?
‧從人類觀到宇宙觀的空性概念
11 無眼耳鼻舌身意(19) 無色聲香味觸法(20)
‧十二處:人類認識活動的基礎(一)
‧六根與六塵: 主體與客體的對應
‧五蘊與十二處的關係
12 無眼界(21) 乃至無意識界(22)
‧十八界:人類認識活動的基礎(二)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關係
13 無無明(23) 亦無無明盡(24) 乃至無老死(25) 亦無老死盡(26)
‧十二因緣
‧如何終止十二因緣,出生死輪迴?
‧生命輪迴的大漩渦
‧生命的接力賽
14 無苦集滅道(27)
‧初轉法輪
‧四諦之間的因果關係
‧四諦中的「道」:滅苦的方法
‧從「四諦」到「四諦空」
‧「四諦空」和「無十二因緣」的修行比較
15 無智亦無得(28)
‧真正的「智」與「得」
‧比較凡常人、小乘聖者、大乘聖者的智慧
‧三獸渡河
16 以無所得故(29) 菩提薩埵(30)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31)心無罣礙(32)
‧菩薩要怎樣做才能「無所得」?
‧空性智慧的總複習
17 無罣礙故(33) 無有恐怖(34)
‧初學菩薩有五種恐懼
18 遠離顛倒夢想(35)
‧什麼是顛倒夢想?
‧八顛倒
19 究竟涅槃(36)
‧涅槃與究竟涅槃的不同
‧法相宗的四種涅槃
‧中觀派的涅槃城
20 三世諸佛(37)
‧諸佛的說法
21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38)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39)
‧解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薩埵與三世諸佛的境界有何不同?
‧阿羅漢、菩薩和佛的「覺」的境界有何不同?
‧《心經》正宗分總複習
22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40) 是大神咒(41)
‧咒語、真言、陀羅尼有何不同?
23 是大明咒(42) 是無上咒(43) 是無等等咒(44)
‧解讀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24 能除一切苦(45) 真實不虛(46)
‧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
25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47) 即說咒日(48)
‧分析咒語結構
26 揭諦(49) 揭諦(50)
‧去啊!去啊!
27 波羅揭諦(51)
‧前往究竟彼岸!
28 波羅僧揭諦(52)
‧一起前往究竟彼岸!
29 菩提薩婆訶(53)
‧成就了圓滿智慧!

Part 3 追根究柢!進階15問
1 《心經》的文字是擷取自《大般若經》的哪些部分?
‧《心經》文字的原始出處
2 《心經》流通分的結構有何特殊之處?
‧《心經》流通分的出處
3 《心經》咒語的原始出處在哪裡?
‧唐代大慈恩寺
‧《心經》咒語是般若菩薩的咒語
4 《大般若經》的四處十六會分別在哪裡舉行?
‧四處:《大般若經》的說法地點
‧四處十六會的分析總表
5 西方學者孔茲將般若思想的發展分為哪四個階段?
‧般若經的四個發展階段
6 要到達佛陀境界,可透過哪三種般若?
‧三種般若
7 小乘聖者與大乘菩薩獲得的智慧有何不同?
‧我執、我空、法執、法空
8 不同根器如何運用「三科」來修行?
‧三科與三門
9 《心經》裡的「是」字並非「是」的意思?
‧「是」這個字的用法
10 觀自在菩薩處於修觀狀態,可以說法嗎?
‧東初老人的三種論點
11 達賴喇嘛怎麼看《心經》咒語?
‧藏文版的《心經》咒語只有三種層級
‧一個修行者的成佛旅程
12 日本的空海大師怎麼看《心經》?
‧空海的〈般若心經秘鍵〉
‧保?玉泉的《心經》分析圖
13 東初老人為什麼認為《心經》是密教經典?
‧東初老人的《心經》研究
‧般若思想說法者的演變
‧《心經》密教化的證據
‧東初老人比對分析《心經》經文的出處
14 第一部《心經》英文譯本出現在何時?由何人所譯?
‧穆勒對《心經》的貢獻
‧穆勒譯本和玄奘譯本的比較
15 德國學者孔茲的《心經》英譯本為何那麼盛行?
‧孔茲英文譯經的獨到之處
‧孔茲譯本和玄奘譯本的比較
附錄
1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3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5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6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7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8 The Heart Sutra 穆勒譯
9 The Heart Sutra 孔茲譯
10 The Heart Sutra ╱Geshe Thupten Jinpa譯
11 七個漢譯本《心經》的比較

書摘/試閱

讀懂《心經》的四個關鍵

【關鍵1】關鍵佛法詞彙的學習
【關鍵2】掌握關鍵詞彙的梵語原義
【關鍵3】讀《心經》略本,也要讀廣本
【關鍵4】掌握《心經》的修學次第: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全經只有260 個字,是佛教大乘典籍中,文字最短少,卻最深奧微妙的經典。這部簡短的經廣受世人喜愛,在佛教道場裡,從日常課誦到大小佛事,無不念誦此經。然而,誦念者雖多,但是能真正了解義趣的人卻很有限。關鍵原因在於這是一部經過萃取,濃縮度極高的經,它精簡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十八界等皆空的佛教核心義理,最後歸於無所得,且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厄,達到究竟涅槃與證得菩提的境界,清楚傳達給人們獲得真正解脫智慧的修學次第。

◎關鍵1 關鍵佛法詞彙的學習
要能真正地了解《心經》,關鍵佛法詞彙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認識,才能進一步探索《心經》的義理。因此,本書的首要目的是帶領讀者透由認識佛法最根本、最重要的名詞,去體會《心經》世界。特別是讀者若能回歸到這些詞彙原始梵文語義的認識,將會對《心經》有一番新的體認。更重要的是,有了這些佛學基礎知識之後,往後更容易閱讀其他的佛教經典。因此,在本書裡,對於《心經》所提及的關鍵佛法詞彙,特別開闢「梵語學習」的小欄目,提醒讀者了解原始字義。對初學者來說,整部《心經》所要認識的關鍵詞彙並不超過二十個。

◎關鍵2 掌握關鍵詞彙的梵語原義
‧玄奘譯本的優、缺點
玄奘的漢譯本是我們最熟悉的《心經》譯本,其文辭簡潔優美,容易朗誦記憶,常被選作入門的佛經。玄奘在此經裡,充分展現了中國文學的優美簡練和文字意境。這是許多古典經文的特色與優點,但比較可惜的是,某些梵語意思未被完整地表達出來。不過這並非玄奘譯得不好,而是不同語言經過轉譯,可能會遺失掉某些語義,這是常見的事。所以除了要有深厚的中文基礎,也必須有足夠的梵語知識,才能完整掌握經文的正確概念而不會有所遺漏。也因此,學習梵語成為了解經文原始意義的有效途徑之一。近百年來,無論東、西方的佛學研究專家,都紛紛投入梵語的學習,視了解梵語為掌握佛學的基礎。

‧孔茲譯本成功地呈現出梵語原義
既然學習梵語成為了解經文原始意義的有效途徑,無論你現在懂不懂梵文,筆者極力推薦孔茲(Edward Conze)的英譯本《心經》,這是由梵語《心經》直接譯成英文,很值得閱讀。該譯本請見本書第245 頁。為何孔茲的英譯本《心經》值得閱讀呢?因為他忠實地呈現梵語原意。特別是梵文裡的被動語態,和「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邏輯概念,這在中文是很難表達清楚的,但在孔茲的英文裡都完整保留、呈現。

例如:「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孔茲譯出的梵語原意是:「一切的諸法都具備了空的特性。它們沒有被生起,也沒被止滅。沒有被污染,也沒有不潔淨。沒有缺陷,也沒有完美(圓滿)。」很明顯的,「諸法」的相狀都是採用「被動式」來描述。如此關鍵且重要的概念沒有被中文譯版表達出來。

因此,提醒讀者,閱讀梵、英佛典時,一定要隨時警覺注意詞句中對於下列四個狀態的表達:
1.主動與被動語態
2.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3.進行式與完成式時態
4.單數或複數的名詞,甚至集合名詞

孔茲是近代著名的「般若經」專家,通曉包括梵語、藏語、巴利語等十四種語言。平心而論,孔茲《心經》對於梵語語義表達的準確度肯定不輸玄奘,甚至超越他。但兩人的時空背景相差了一千三百年,孔茲擁有的知識量與交通便利度遠遠超越玄奘的年代,因此,拿兩人來比較並不公平。不過,我們所關心的是,孔茲所擁有的優勢,在現代有英語基礎的讀者也同樣擁有。沒有學過梵語的讀者,仍可透由現代英文精準的翻譯,來探索梵語原意。

今天,透過網路,能協助我們跨越梵、英、漢語等不同語言限制而讀經的便利工具至少有三種:
1.梵、漢、英電腦辭典:能協助我們間接學習梵語,直指經文的原始意義。例如:香光資訊網的佛教字辭典。
2.現代英文佛經譯本:認識現代英文精準的翻譯模式,如孔茲的梵、英佛經。例如:大乘佛典英譯資料庫。
3.漢語佛經資料庫:體驗古典經文的中文優美詞句。例如: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在此特別說明,梵語拼音系統有多種表現方式,涉及細微的發音差異,本書所採用的是讓沒有學過梵語的人能容易唸誦的拼音標示。

◎關鍵3 讀《心經》略本,也要讀廣本
‧廣本的重要意義
研讀《心經》時,若能將廣本配合略本來理解,如此能有更全面、正確地認識它。

什麼是略本與廣本呢?略本即是玄奘的譯本,為了方便流通,直接切入主題探討,而省略序分與流通分的部分文字。廣本即是包括序分、正宗分與流通分,完整敘述《心經》說法現場的來龍去脈。

許多人可能會以為經文中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只是觀自在菩薩本身的行境,與初學者的修學毫無關聯。這是因為在略本裡並無問答的緣起,所以才有這樣的誤解。若閱讀廣本《心經》,就會有清楚的面貌。關鍵答案就在序分裡的「釋尊入三昧定」,以及流通分裡的「釋尊出三昧定」,兩句話,透露出「禪定觀修」是整部《心經》實踐的關鍵,這已是超越「領悟心經義理概念」的層次。請讀者要慢慢體會。

‧不可忽略密教的觀點
該如何進一步體會呢?《心經》裡相關名相與義理的學習都是「文字般若」,如能透徹這些概念思想,是有機會體悟「世俗諦」(世間的真理)的。但若想要領悟「勝義諦」(宇宙究竟實相),必須對廣本所說的「三昧定」有具體實踐與心靈體悟,如此才可能更進一步到達「實相般若」的境界。這也就是說不可忽略從文字般若到達實相般若之間的「觀照般若」。

有關三昧定的禪定觀修,觸及《心經》的實踐層面,這點在密教裡有其獨特的表現,這部分請仔細閱讀本書第三部分「追根究柢」裡,達賴喇嘛、空海大師與東初老人三人,如何從顯義到密義層層剖析《心經》與《心經》咒語。這部分就是《心經》實踐的修學次第所在。

◎關鍵4 掌握《心經》的修學次第: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心經》的次第―即達到佛陀境界的方法―先是由「文字般若」開始。其過程是透過閱讀、唸誦和思惟的方式去領會經文的義理。本書提供了七個漢譯典籍的比較,也呈現近代重要的兩個英譯本―穆勒與孔茲的譯本。為了充分理解文字的知識,我們細心整理梵語詞彙的字根意譯,期盼讀者能藉此展開下一個全新的觀照層面。

在達到佛陀境界之前,一切法都不能離開「觀照」,其重要性不亞於閱讀經文,它是透過精神集中的方式達到很高的精神意識之下,進而追求「觀照般若」。在這個階段,認真地唸誦咒語是不可忽略的,透過咒語可以幫助禪修者進入意識集中與專注的狀態,難怪空海大師和達賴喇嘛都嚴肅看待《心經》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修行者隨著觀照功夫日漸深進,常住於三昧定的狀態,終將達到《心經》所謂的「照見五蘊皆空」。提醒讀者,「照見」並非大腦神經的視覺功能,而是集中心力不透由任何媒介直接觀照,如此持續安住在專注於一的直觀狀態之下。

無論是「文字般若」或「觀照般若」,我們都認真地為讀者整理,試圖成為一本重新閱讀《心經》最適切的工具書。閱讀與觀照是學佛成道的重要途徑,兩者是修持成就與明心見性的關鍵。期盼大家除了誦讀《心經》之外,也能有機會體認《心經》首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的「行深」二字的深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