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成語裡的中國通史(全3冊)(簡體書)
滿額折

成語裡的中國通史(全3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58 元
定  價:NT$ 948 元
優惠價:8782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成語作為語言的精華、文明的積澱、歷史的縮影、智能的結晶,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把一則則成語串連起來,就是一部豐富詳實而充滿著現場感的中國通史。

作者通曉歷史,在浩若煙海的成語世界裡,採擷能代表各個歷史時期的成語近千則,每則成語撰寫約800字,闡述歷史精要,用成語綴集成一部別樣的中國通史。他們開創了一種新的寫史筆法,即以成語為線索敘述了自中華文明起源到清朝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發生、發展過程,揭示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


作者簡介

郭志坤,著名出版家,歷史學家,首屆上海出版人金獎、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獲得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策劃、主持《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中國斷代史系列”等多套叢書,與李學勤共同主編《細講中國歷史叢書》,著有《秦始皇大傳》《隋煬帝大傳》《荀況傳》《中國宣傳史》(先秦卷)等。

陳雪良,歷史學家,副編審,著有《司馬遷人格論》《中國遠古文明之謎》《讀<三國演義>》《中華傳統美德》等,與郭志坤合著《中華一萬年》《提問諸子叢書》。


名人/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史愛好者

本書是一部以成語串聯起來的中國通史。

本書有以下一些顯著的特點:一是所徵引的成語涵蓋了習慣意義上所說的成語、典故、掌故、諺語和俗話等,泛指歷史留存下來的、民眾在社會生活中“長期慣用”的“固定片語”;二是采入的成語皆與中國歷史發展脈絡密切相關者,敘其歷史原貌,述其歷史過程,可稱之為“歷史成語”;三是打破了傳統通史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模式化編排體例,採用按每個歷史時期(或一個王朝)的主要特色來編排體例,成語的編排順序,大致體現了歷史進程的時間順序,即把這些成語串起來,避免了成語應用上的碎片化,讓讀者比較清晰、完整地從中瞭解歷史發展的脈絡和大勢;四是每則成語前,簡明扼要地敘說襯托成語出現的景象,增強歷史現場感,以便讀者瞭解成語產生的深刻背景和含義。

本書完全不同於時下風行的“戲說”之類的作品,所有成語都備有原始引文,並注明文獻出處,便於讀者查閱。為避免艱澀難懂,對引文做了白話釋義處理。

作者深諳歷史,又熟稔古文,博古通今,全書不僅僅是對成語進行闡釋,還結合當今加入了對歷史的解讀。因此,本書可以邊學語文、邊學歷史,學文以增強寫作、會話的能力,學史則能瞭解博大精深和妙趣橫生的中華傳統歷史文化。總之,本書深入淺出、生動有趣,非常適合一般讀者閱讀,具有文、史普及化功能。


自序

我們都是有著強烈歷史癖的人,兩人間的學術文化合作長達半個多世紀。當年大學學的是歷史,畢業後工作的崗位儘管不同,但仍堅守在史學這一行當範圍內,同時興趣相似,在踏上社會那麼長時間裡,最鍾情、最放不下的還是中國史學,閱讀和寫作得最多的也是這一老本行。

一面是讀著前人和別人的作品,一面又是寫著自己的課題,讀多了和寫多了,就會想到怎麼寫和寫什麼的問題。

這是個積壓了幾千年的老問題。粗粗推算一下的話,由古及今的史著至少經歷了這樣三個大的階段:一是百體雜陳的時期。最古的時候,“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凡是史官記下的,都算史,體例也隨意得很。後來有了《尚書》,有了《春秋》,體例和側重不同,但都稱為史。《禮》是記典制的,也是史。《詩》是文藝,但在我國也算是史,美其名為史詩。孔子的《論語》中引述最多的是《詩經》。除此之外,筆記、雜錄、隨筆也被歸入史類。二是所謂“全史體”時期。太史公作《史記》,使中國的史學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形成了本紀、列傳、世家、書、表綜合的史書形式,劉知幾在《史通》中說:“《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有人稱太史公的這種史學體為“全史體”,之後的所謂“二十四史”都是仿作,當然都沒太史公寫得好。三是近世以來的“中國通史”體。當年章炳麟、梁啟超都籌畫過寫作中國通史,但未如願,我們現在看到的最早通史是夏曾佑的《中國通史教科書》,大約是著於1902年的,首次把中國歷史分為“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爾後,郭沫若的《中國通史》分章、節、目而編排之,這種體例一直沿用到現今。

上面這些主要回答的是怎麼寫的問題,還有個問題是寫什麼?綜觀浩如煙海的歷代史著,基本的傾向是“述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就是寫帝王公卿這些人的“祖世”,也就是祖宗八代。這樣,一部民族史縮水成了王者的家族史。在這點上,太史公是有突破的。他當然也十分重視“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的記述,在家天下的歷史時期,不寫帝王將相是不行的,不寫這些整部歷史就會散了架。但他除了寫這些外,太史公他“論術學,則崇黃老而薄《五經》;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窮;道遊俠,則賤守節而貴俗功”。(《後漢書·班彪列傳》)他是被稱為“是非繆於聖人”的中國史學之祖。在他的筆下,大量的遊俠、勇士、農夫、商賈,甚至於鄙人牧長、窮鄉寡婦、山野烈女,都站到了歷史的前臺,從而“禮抗萬乘,名揚天下”。在他看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勸其業,樂其事”,在這點上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他說:“農末俱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太史公的這些突破,怕是讓後世的諸多史學大家為之汗顏的吧!

關於成語,有權威學者作了這樣的界定:“成語是長期慣用、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片語。”從詞義學的維度看,這是正確的。在這裡,我們是想進一步從歷史學維度對成語進行再界定:

成語是民間的歷史記憶。儘管三言兩語,可內容豐富,是濃縮的歷史精華片斷。“三請諸葛亮”、“三顧茅廬”這些成語記述的是三國時代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通過民眾閱讀《三國演義》等小說漸次世俗化,經過民眾“添油加醋”式的加工整理,點化成了不一定與歷史真實完全相符的歷史記憶。又比如“說到曹操,曹操就到”這一成語,你去查正史《三國志》,沒有這種說法。你去查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沒有這種說法。它的出典何在?就是民眾憑歷史記憶進行的再創作,它最初一定是流行於民眾口頭的口頭文學,後來才被小說家寫進《孽海花》第二十九回中去的。“無巧不成書”,“說到曹操,曹操就到”之類大量的成語都出於這樣的民間歷史記憶。

成語是百姓的憎愛情感。現在我們常使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成語,表達對那些愛做小動作、自作聰明、實則蠢笨的傢伙的蔑視和忿恨情結。這句成語中的“路人”就是指百姓。有些人好耍小花招,可是,這些小花招連“路人”都騙不了,也瞞不過,你還想怎樣?不要看“路人”地位低微,但他們有智能,能識破自以為聰明人的“司馬昭之心”。成語中寄寓著民眾的憎愛情感。

成語是大眾的借鑒標尺。“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很多成語,就是一面鏡子,足以引以為鏡。“殷鑒不遠,在夏後氏之世”,說的就是殷要以夏亡為鏡,周要以殷亡為鏡。成語讓更多的人拿起歷史這面鏡子,照一照“古往”,也照一照“今來”;照一照自我,也照一照他人和整個社會。中國成語不僅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還傳承了中華優良質量,成了我們中華民族艱苦奮鬥、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勵志名言,如“厚德載物”“克己奉公”“臨危不懼”“臥薪嚐膽”“鞠躬盡瘁”“破釜沉舟”“愚公移山”“禮尚往來”“臨池學書”“不恥下問”“聞雞起舞”“赤子之心”“精忠報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振興中華”等等。

成語中既然有歷史記憶、憎愛情感、借鑒標尺,那麼如果我們把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成語編排和串聯起來,那豈不就是一部鮮活而富於民眾氣息的“中國通史”嗎?

我們讀著、寫著、想著,產生了一種感悟:民眾口口相傳的中國成語是語言的精華、智能的結晶,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把一則則成語典故串聯起來,就是一部豐富翔實而充滿現場感的中國通史。於是,我們兩人多年前就醞釀並撰寫了一部《成語裡的中國通史》,篇幅當在近百萬言上下,以表達“民為邦本”的中華傳統思想觀念。

在具體編寫過程中,我們注意了如下數點:

其一,不去打破王朝體系。王朝體系是一種客觀存在,可以說,它是歷史的一種時空框架,把王朝體系打破了,歷史的時空概念就模糊了,整部歷史就會亂成一鍋粥。我們是用王朝體系去框成語,從而使成語更富有時空感。

其二,以一個朝代(或歷史時期)為一單元。在每個單元的開頭部分寫上數百字的概述,以讓讀者對某一歷史階段有一大致的瞭解。比如“夏代”,我們概述了起始的時間是西元前21世紀,也就是距今約四千年前,指出了夏的歷史地位在於實現了它前所未有的偉大轉折:原始公有制的“大同社會”走完了它的漫漫數百萬年的長程,大踏步地邁進了家天下的“小康社會”,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私有制王國。這是個中華文明的開局王朝。這樣一個王朝一個王朝地寫下去,其中相關成語便串聯起了五千年文明發展史。

其三,注重成語的語源發掘及該成語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的介紹。比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一成語,那是武王克殷後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來的,打了那麼多年的仗,當時的確需要和平,所以我們由此引出了“和平建國之路”這個大課題。由中國歷史上一再提“和平”,自然而然地得出我們民族歷來是愛和平的民族的結論。為了還原某一成語的歷史背景,我們注重歷史的真實性。每引一句成語,或考之於典籍,或引之於神話,或征之於考古,決不隨意虛構,這是歷史的嚴肅性要求於我們的。

其四,將同一歷史階段的同類成語加以歸併,從而告訴讀者這個王朝的特色或特質。比如周代有這樣一些成語:“鬱鬱乎文哉,吾從周”、“禮尚往來”、“禮賢下士”、“禮讓為國”、“禮不下庶人”,等等。把這些編排在一節中,目的是還原周代這樣一種歷史現場:周代是我國歷史上最注重“以禮治國”的時期。我們希望每個歷史時期都用成語繪畫出有特色的歷史拼圖來。

我們心中久久回蕩著的是這樣一句言辭:讓歷史回歸民眾,民眾才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民眾口口相傳下來的中國成語,精準地描繪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通史。

郭志坤 陳雪良


目次

凡例/1

自序/1


一 遠古神話傳說的歲月/1

1 中華先人的創世說3

天地渾沌/3開天闢地/4化生萬物/5黃土摶人/6

女媧補天/7

2 中華先人的維艱創業9

穴處巢居/9茹毛飲血/10鑽木取火/11庖食天下/13

演繹八卦/14自強不息/15厚德載物/16蒙以養正/17

謙謙君子/18夸父追日/18桃符辟邪/20嫦娥奔月/21

精衛填海/22愚公移山/24赤縣神州/26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28樹挪死,人挪活/29


二 五千年前的人文初祖黃帝/31

1 萬國時代及其終結33

以戈守土/33星羅棋佈/34萬國林立/35諸侯侵伐/37

三皇五帝/38文不雅馴/39銅頭鐵額/41無畏戰神/42

魑魅魍魎/43指南神器/44同胞兄弟/45兄弟鬩牆/47

男耕女織/48

2 人文初祖——黃帝50

中央大帝/50寶鼎神策/51修德振兵/52符契圭瑞/53

憂勞聖人/54人文初祖/56雷厲風行/57奮力牧民/58

常為天下先/59鴻鵠大志/61倉頡造字/62黃帝四面/64

黃帝三百年/65

3 五帝一脈67

帝王統緒/67絕地天通/68乘龍飛天/70龍馬精神/70

允執厥中/71富而不驕/73敬授民時/74唐虞禪讓/76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77天下第一孝/79

五常之教/80分職定責/81斑竹一枝千滴淚/82


三 華夏人與中國龍/85

1 平水土的艱辛歷程87

洪水滔天/87怒觸不周/88負命毀族/90城防工程/91

傷父之誅/93呱呱而泣/94三過家門而不入/95孜孜不倦/97

克勤克儉/98沐雨櫛風/99禹步蹣跚/100一沐三捉發/101

相輔而成/103堵疏結合/104中流砥柱/105鯉魚跳龍門/107

2 我國歷史上首次大統一的實現109

禹域九州/109九州攸同/110貢金九牧/112肇我區夏/113

天下太平/114鼎定天下/115鼎新革故/116皇皇者華/118

華氏之國/119華夏民族/120社稷江山/121龍有九似/122

蛇吞象/124龍的傳人/126飛龍在天/128群龍無首/130


四 鐫刻在甲骨上的史詩/131

1 曲折的建國歷程133

玄鳥生子/133功著百姓/134勤其官事/135眾望所歸/136

網開三面/137滋味王道/138殷革夏命/140餘一人/141

自我犧牲/142攝政當國/144悔過自責/145妖不勝德/146

復興偉業/147

2 從盤庚遷殷到商紂之亡149

紹複大業/149洞若觀火/150器用惟新/151三年不言/152

商巖之士/154天下歸心/155保惠庶民/156稼穡艱難/157

酒池肉林/159靡靡之音/160殘義損善/161殷有三仁/163

淫戲自絕/164血流漂杵/166殷鑒不遠/167

3 商代的社會生活169

龍骨契文/169先鬼後禮/170日夕有食/171天幹地支/172

以人殉葬/173井井有條/175五穀豐登/176六畜興旺/177

有豬為家/178羊大為美/180象龜祥瑞/181庶群自酒/182

懸珠編貝/183負販朝歌/184王道平平/186


五 封邦建國詩書禮樂的世界/189

1 走和平發展之路191

農師後稷/191徹田為糧/192積德行義/194扶老攜幼/195

日不暇食/196白魚入舟/197牝雞司晨/199恭行天罰/200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01封邦建國/203授民封土/204

四海之內皆兄弟/205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206

不饑不寒/207守望相助/209

2 建設禮儀之邦211

敬而遠之/211制禮作樂/212尊卑有序/214近人而忠/215

中華五禮/217修身踐言/218禮尚往來/219禮賢下士/221

禮讓為國/223禮之用,和為貴/224禮不下庶人/226

3 周王朝的危機和覆亡228

懷德畏威/228瑤池玉液/230道路以目/231

防民之口,甚於防水/232共和行政/234

高岸為穀,深谷為陵/236烽火戲諸侯/237


六 大國爭霸與孔子的誕生/239

1 大國爭霸中的是是非非241

勤王救主/241秦族始國/242禮壞樂崩/243多行不義必自斃/244

祝聃射王/246親仁善鄰/247懷璧其罪/248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249尊王攘夷/251言歸於好/253

馬齒徒增/254唇亡齒寒/256五羖大夫/257

止如斬足,行如流水/258秦晉之好/259馬首是瞻/261

宋襄公之仁/262退避三舍/263一飯之報/265

三緘其口/266不鳴則已,一鳴驚人/267問鼎中原/268

報仇雪恥,十年未晚/269臥薪嚐膽/270

2 “軸心時代”的中華聖人273

繼往開來/273學術下移/274至聖先師/276學而時習之/277

有教無類/278因材施教/280循循善誘/281學而不厭/283

不恥下問/284舉一反三/285三人行,必有吾師/287

空空如也/288學者為己/289任重道遠/290棄璧負嬰/291

不言之教/293無為而治/294自勝者強/296上善若水/297

大器晚成/298千裡之行,始於足下/300治大國若烹小鮮/301

不戰而屈人之兵/303同舟共濟/306兼愛天下/308

赴湯蹈火,死不還踵/309

3 大夫專政和三家分晉311

季世之憂/311慶父不死,魯難不已/313是可忍,孰不可忍/314

三不朽/316禍起蕭牆/318結黨營私/319三折其肱/320

趙氏孤兒/321


七 百家爭鳴的大變革時代/323

1 一個充滿變革精神的大時代325

以法為治/325食勞祿功/326節財儉用/327舟中敵國/329

虛左以待/330損有餘,補不足/331飲馬黃河/333曲高和寡/334

獨斷獨行/335城北徐公/336門庭若市/338徙木取信/339

棄灰斬手/340車裂以殉/341胡服騎射/343

2 一個文化燦爛、百家爭鳴的大時代345

百家爭鳴/345持之有故,言之成理/346學富五車/348

民貴君輕/349得民心者得天下/351土芥寇仇/35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56

大丈夫/357樂以天下,憂以天下/359捨生取義/360

天降大任/362人最為天下貴/363載舟覆舟/365開源節流/366

貴師重傅/367汪洋恣肆/369大鵬展翅/370竊國大盜/371

莫逆之交/373不治而議論/374學術薈萃/376

3 一個從長期分裂走向統一的大時代378

圍魏救趙/378減灶誘敵/380稱王稱霸/381蠶食天下/382

抱薪救火/384合縱連橫/385九死不悔/387負荊請罪/388

紙上談兵/389


八 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391

1 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的建立393


書摘/試閱

地球的歷史有幾十億年之久,而人類的歷史最多只有三四百萬年。在人類的童年,遠古人的頭腦中時時會浮現出如是的歷史性追問:“我”從哪裡來?在無“我”之前,天地是否存在?古人憑藉想像交出了這樣有趣的答案——

天地渾沌

神話是流行於上古時代的民間故事。上古時代的人們以為,在天地間還沒有出現人的時候,那時“元氣未分,渾沌為一”(王充《談天》)。也就是天地間濁氣和清氣混合在一起,模糊得簡直是一團糟。有的乾脆說,那時“天地渾沌,如雞子”(《藝文類聚》引《三五曆記》)。其意是說,那時的天地像一隻被堅硬的外殼包裹著的雞蛋(雞子),根本透不得一點光,通不得一點氣。

我們的古人是聰明的,他們想像中的天地也是在變化著的,不會永遠地“渾沌”下去。“萬八千年,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我們的古人承認這是個自然變化的過程。說是變了一萬八千年,才開始有了天地的初形。好像是時間夠長的了,其實從地球的形成到適宜於人類居住,何止於一萬八千年,實際的時間要長得多呢!但承認地球在變,就了不起。那清清的陽氣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那重濁的陰氣一點點下沉,變成了大地,這是早期人類的識見。

我們的古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不僅是承認大自然自身在變,更為了不起的是,認為這種天地之變,最終還是由一個叫盤古的“人”開闢出來的。


中華文化一開始就與西方文化不同,顯示其濃郁的人文色彩和人文魅力。西方把天、地、人的創造歸功於“上帝”,而中華先人則把創世之功歸之於盤古這樣一個有靈性的“人”,而且成就了如是偉業——

開天闢地

“開天闢地”這一成語在民間廣泛流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運用,表示的基本意思是前所未有,或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也指創建空前宏偉的事業。毛澤東在講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時,曾運用了“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的說法。

從語源學意義上講,“開天闢地”源於盤古創世的神話傳說。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認為,盤古與天地是共生的,“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於其中”,盤古與天地一起變化著,並從天地那裡吸取神聖之精氣,而人一旦成其為人,則又成為開天闢地的關鍵性力量。有神話故事說:“盤古氏將身一伸,天即漸高,地即墜下。而天地更有相連者,盤古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是而混茫開矣。”(明代周遊《開闢衍繹通俗志傳》)

這裡,盤古的形象活龍活現在人們的眼前了,他“左手執鑿,右手持斧”,不倦的奮鬥著。“鑿”是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斧”是用於砍削的工具。鑿和斧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工具。盤古就是使用這兩種簡單的省力的工具從事他的偉業,同時,這樣做並非一天兩天,而是久久為功,所謂“久而天地乃分”,這是多大的韌勁啊!把開天闢地與盤古這種巨人的作為聯繫在一起,這在世界神話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歷史在開局之時就凸顯了中華民族的奮鬥精神。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廣泛流傳於民間,並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和傳誦,那是不爭的事實。有學者自籌資金,歷時數年,行程萬裡,考察了全國各地,查閱、搜集、記錄了有關民族、民俗、考古、歷史、志書資料,證明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的確廣泛地紮根在中華民族各族普通民眾的心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2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