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滿額折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陪伴每位想要穿上旗袍的人,
綻放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美麗!

旗袍--華人女性的優雅學

旗袍隨著時代更迭,不斷變化著姿態,
悄悄承載了各個時代華人女性的穿衣記憶,
而其中不變的,便是它所呈現出來的優雅樣貌--

踏入旗袍世界

一窺旗袍演變至今的歷史,
認識美麗又神祕的旗袍元素--開襟、立領、盤扣與開衩??
從挑選成衣旗袍開始,到剖析旗袍的訂做流程,
在相熟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自己喜愛的旗袍,

每個人都能發揮創意,盡情搭配出獨一無二的旗袍風格。

與旗袍相遇的故事

透過專訪,用柔軟的筆觸寫下各行各業女性與旗袍邂逅的故事、
記錄下那些珍重且難以忘懷的記憶。

「我們終會在生活的修行以及人生各種的試煉裡,
逐漸活出那份屬於自己怡然自得的恬靜,
如同做工精細的旗袍一樣,內外兼具、表裡如一。」

本書特色
◎從旗袍介紹到挑選、訂做、穿搭與照顧旗袍,輕易入門旗袍世界
◎精美插畫,帶你認識旗袍各式各樣的開襟與立領
◎旗袍店家資訊不藏私,一次分享給你知道
◎各行各業女性與旗袍邂逅的故事

首刷限量附贈
1.大稻埕旗袍地圖
2.貳零年華旗袍出租店百元折價券

作者簡介

企劃/林靜端
東吳大學政治系,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曾擔任:企管顧問,社區規畫師,商圈規劃師;目前創辦:靜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經營品牌:「貳零年華」,在迪化商圈以旗袍租售,觀光攝影為主要服務項目。
專長為藝術創作,寫作、繪畫、音樂、攝影、花道、茶道、書道、都時有創作發表,以策展為終身志業。

撰文/馬于文
實踐大學商業設計系及義大利Domus Academy設計系畢業,現為輔大文創學程講師,從事品牌設計與行銷工作超過二十年。於2015年臉書FB創立「台北旗袍同好會」,主張旗袍「時尚化」、「年輕化」和「便服化」目前會員已經超過四千人,持續推廣旗袍復興文化,保存傳統工藝。

台北旗袍同好會臉書社團:www.facebook.com/groups/chicpowclub/

撰文/陳昱伶
畢業於英國倫敦時尚學院時尚新聞研究所及日本早稻田大學別科。最初以海外特派員身份,每月為知名時尚雜誌國際中文版提供專欄。爾後,成了空中飛人商務客,與跨產業、跨國籍的業務團隊共事。2015年年底,有感「僱員身份」不應是人生的唯一選項,開始斜槓起自身不同的專長,積極與各路菁英跨界合作,實踐共享經濟的生活與工作模式。
插畫/劉穎潔

名人/編輯推薦

期許旗袍能有更光亮之伸展舞台
/輔仁大學應美系副教授 王麗卿

這本旗袍書籍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從零開始認識旗袍」,從旗袍歷史談起,也談到如何購買、訂製旗袍、包含旗袍價錢與訂製旗袍的師傅介紹、旗袍應該怎樣穿且有配件搭配的建議、旗袍的清洗與保養等,如配件搭配也提到耳環、帽子、頭飾、圍巾、絲巾、披肩、繡花鞋、髮型與妝容等等的內容,可以幫助喜愛旗袍新手輕易入門。第二部分則為各行各業女性的旗袍故事,書中提到的女性都是高學歷之女知青,對於旗袍喜愛或收藏之諸多故事。作者馬于文(Yogi Ma)擁有義大利Domus Academy設計碩士學位,專長領域為品牌設計、行銷與管理,現任輔仁大學文創學程畢業專題講師及台北旗袍同好會創辦人暨會長,對於設計管理與行銷及旗袍有相當之研究。
旗袍英文為「Cheongsam」,中文為「長衫」,旗袍的起源有三種說法,其一是清末民初女性男女平權意識高漲,於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後加溫,前衛的女知識青年在校園中男袍女穿蔚為風潮。其二為從漢人傳統的袍服中改良演變而來的。其三是晚清滿人袍服與馬甲結合為一後的改良服裝。而旗袍的特點可以從上海《民國日報》一九二〇年三月三十日刊登之朱榮泉先生寫的「好著長衫的好處」中得知旗袍有便利、衛生、美觀及省錢等四項功用。旗袍是前衛形象,以女知青的形象出現,也作為新中國女性的時尚代表。
就旗袍歷史而言,從一九二〇年開始到一九六〇年是發展高峰期,而從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沒落。從一九二〇年代以女知青的現代新女性形象來穿袍服開始慢慢演變到貼緊身材曲線與開高叉樣式刻意展現美腿形象深植女性心中。張愛玲在《更衣記》中寫到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長袍是發源於滿洲的旗裝,女子蓄意模仿男子穿著的結果,初興的旗袍樣式是嚴冷方正且具有清教徒風格的造型。一九二九年的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制定『服裝條例』時將旗袍視為「國民禮服」。國民政府在一九三四至一九四九年倡導的「新生活運動」中,還讓三位當時的旗袍名女人宋藹齡、宋慶齡和宋美齡,宋氏三姊妹攜手一同在街上穿旗袍走秀,倡導國人穿旗袍。當時可謂萬人空巷,也造就旗袍開始普及輝煌的黃金年代。但到了一九三〇至一九四〇年代,相較於一九二〇年代的旗袍,更貼近身材原來曲線一點,由原來直線寬鬆的袍服,開始距離原來身形十公分內的距離。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台灣香港旗袍全盛時期,曲線畢露的經典旗袍。一九七〇到一九八〇年代旗袍式微,淪為特殊行業、身分與場合使用。作者提到一九八〇年代之後,旗袍繼續昇華結合西式設計,在地時裝品牌改良設計後量產,像台灣有夏姿和龍笛繼續改良旗袍的設計,香港有「上海灘」(SHANGHAI TANG)再現傳統東方之美,並且加以改良之,進一步登上國際舞台,也期許旗袍在未來能有更光亮之伸展舞台。

輔仁大學應美系副教授 王麗卿 2019年5月2日

——————


思念一個人最美的方式
/作家 張維中

一件女人的旗袍,究竟是如何與一個男人發生連結的關係呢?當我閱讀著《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這本書時,一邊沈浸於兩位女性寫作者娓娓道來旗袍的相關事,身為男性的我,不免也一邊爬梳起自身的往事。
對旗袍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應當是青春期從文學讀本和影視作品而來的。高中後期開始閱讀張愛玲,無論是在她的小說、散文,或甚至在《對照記》中自身公開的照片集裡,旗袍,總是一個搶眼的符號。旗袍指涉著她,一個女人,對於親情、青春與愛戀的投影。張愛玲愛旗袍,穿起旗袍來也是美的。但於我而言,那種美,並不是婀娜多姿的艷冠群芳,而是透過旗袍,散放出了一種獨有的氣勢。在看似緊緊包裹身體,低調的穿著中,卻撐起一股氣場十足的架勢。旗袍穿在身上,明明看來是含蓄婉約的,但從睥睨的眼神與自信的身姿中,卻彷彿又向世人暗示,女人,可不是你所看到表面的溫柔而已,骨子裡也充滿著堅毅的信念。後來,在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裡,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一身旗袍經典裝扮,那股氣勢也帶給我同樣的感覺。
旗袍蘊藏著反差的力量,讓一個女人擁有又柔又剛的形象。這或許就是身為男人的我,最初對一個穿著旗袍的女人,留下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
多年後,我沒有想到讓我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與旗袍有所連結的是我的好友陳昱伶。第一次見到昱伶,是旅居到東京的第一年。當年的她,給我的形象是很洋派的,難與旗袍聯想在一起。幾年過去的某一天,昱伶忽然在聊天室線上傳來一張她穿著旗袍的照片,告訴我,她參與旗袍派對的事。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穿上旗袍的模樣,很驚艷也覺得神奇。為什麼那個始終洋派的她,忽然在旗袍裡,能夠變成另外一個盈滿著東方情調,風姿綽約的女子呢?又柔又剛,又內斂又外放,昱伶讓我見證了旗袍的神秘力量。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早在多年前,當昱伶在倫敦留學的二十歲世代,就已經與旗袍有所牽繫。在碩士課程的一門指定課業中,當班上的洋人都千篇一律以二〇年代的西方服飾作為研究標靶時,她突發奇想,決定研究同年代的東方旗袍,成果令全班師生大開眼界。
這樣的昱伶,懂得旗袍蘊藏著反差力量的她,來為《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書寫人物訪談,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這本書前半部讓人學習到旗袍的典故與知識,讀到後半部壓軸的人物特寫時,那些旗袍忽地有了溫度,立體鮮明起來。我想,那是因為透過細膩的訪談,我們得以在昱伶的筆下窺見受訪者,那些人與旗袍之間的故事。
昱伶常在訪談尾聲的反思,更擴展出旗袍儷人們的自我價值。作為男人的我,彷彿間接地經由旗袍,更認識了女人一些。
我很喜歡昱伶在訪談何安蒔,描述受訪者穿起奶奶留下的旗袍時,寫著「再也沒有比這樣思念一個人更美的方式」。因為在敘說故事之際,旗袍早已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了。旗袍有生命,從衣櫃裡活出一場場的家族史。
從外表到內在,從思念到展望。這些人那些事,叨叨絮語著成長與愛,如同旗袍的細緻工法,一片美好的交織。

期許旗袍能有更光亮之伸展舞台
/輔仁大學應美系副教授 王麗卿

這本旗袍書籍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從零開始認識旗袍」,從旗袍歷史談起,也談到如何購買、訂製旗袍、包含旗袍價錢與訂製旗袍的師傅介紹、旗袍應該怎樣穿且有配件搭配的建議、旗袍的清洗與保養等,如配件搭配也提到耳環、帽子、頭飾、圍巾、絲巾、披肩、繡花鞋、髮型與妝容等等的內容,可以幫助喜愛旗袍新手輕易入門。第二部分則為各行各業女性的旗袍故事,書中提到的女性都是高學歷之女知青,對於旗袍喜愛或收藏之諸多故事。作者馬于文(Yogi Ma)擁有義大利Domus Academy設計碩士學位,專長領域為品牌設計、行銷與管理,現任輔仁大學文創學程畢業專題講師及台北旗袍同好會創辦人暨會長,對於設計管理與行銷及旗袍有相當之研究。
旗袍英文為「Cheongsam」,中文為「長衫」,旗袍的起源有三種說法,其一是清末民初女性男女平權意識高漲,於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後加溫,前衛的女知識青年在校園中男袍女穿蔚為風潮。其二為從漢人傳統的袍服中改良演變而來的。其三是晚清滿人袍服與馬甲結合為一後的改良服裝。而旗袍的特點可以從上海《民國日報》一九二〇年三月三十日刊登之朱榮泉先生寫的「好著長衫的好處」中得知旗袍有便利、衛生、美觀及省錢等四項功用。旗袍是前衛形象,以女知青的形象出現,也作為新中國女性的時尚代表。
就旗袍歷史而言,從一九二〇年開始到一九六〇年是發展高峰期,而從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沒落。從一九二〇年代以女知青的現代新女性形象來穿袍服開始慢慢演變到貼緊身材曲線與開高叉樣式刻意展現美腿形象深植女性心中。張愛玲在《更衣記》中寫到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長袍是發源於滿洲的旗裝,女子蓄意模仿男子穿著的結果,初興的旗袍樣式是嚴冷方正且具有清教徒風格的造型。一九二九年的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制定『服裝條例』時將旗袍視為「國民禮服」。國民政府在一九三四至一九四九年倡導的「新生活運動」中,還讓三位當時的旗袍名女人宋藹齡、宋慶齡和宋美齡,宋氏三姊妹攜手一同在街上穿旗袍走秀,倡導國人穿旗袍。當時可謂萬人空巷,也造就旗袍開始普及輝煌的黃金年代。但到了一九三〇至一九四〇年代,相較於一九二〇年代的旗袍,更貼近身材原來曲線一點,由原來直線寬鬆的袍服,開始距離原來身形十公分內的距離。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台灣香港旗袍全盛時期,曲線畢露的經典旗袍。一九七〇到一九八〇年代旗袍式微,淪為特殊行業、身分與場合使用。作者提到一九八〇年代之後,旗袍繼續昇華結合西式設計,在地時裝品牌改良設計後量產,像台灣有夏姿和龍笛繼續改良旗袍的設計,香港有「上海灘」(SHANGHAI TANG)再現傳統東方之美,並且加以改良之,進一步登上國際舞台,也期許旗袍在未來能有更光亮之伸展舞台。

輔仁大學應美系副教授 王麗卿 2019年5月2日

——————


思念一個人最美的方式
/作家 張維中

一件女人的旗袍,究竟是如何與一個男人發生連結的關係呢?當我閱讀著《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這本書時,一邊沈浸於兩位女性寫作者娓娓道來旗袍的相關事,身為男性的我,不免也一邊爬梳起自身的往事。
對旗袍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應當是青春期從文學讀本和影視作品而來的。高中後期開始閱讀張愛玲,無論是在她的小說、散文,或甚至在《對照記》中自身公開的照片集裡,旗袍,總是一個搶眼的符號。旗袍指涉著她,一個女人,對於親情、青春與愛戀的投影。張愛玲愛旗袍,穿起旗袍來也是美的。但於我而言,那種美,並不是婀娜多姿的艷冠群芳,而是透過旗袍,散放出了一種獨有的氣勢。在看似緊緊包裹身體,低調的穿著中,卻撐起一股氣場十足的架勢。旗袍穿在身上,明明看來是含蓄婉約的,但從睥睨的眼神與自信的身姿中,卻彷彿又向世人暗示,女人,可不是你所看到表面的溫柔而已,骨子裡也充滿著堅毅的信念。後來,在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裡,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一身旗袍經典裝扮,那股氣勢也帶給我同樣的感覺。
旗袍蘊藏著反差的力量,讓一個女人擁有又柔又剛的形象。這或許就是身為男人的我,最初對一個穿著旗袍的女人,留下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
多年後,我沒有想到讓我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與旗袍有所連結的是我的好友陳昱伶。第一次見到昱伶,是旅居到東京的第一年。當年的她,給我的形象是很洋派的,難與旗袍聯想在一起。幾年過去的某一天,昱伶忽然在聊天室線上傳來一張她穿著旗袍的照片,告訴我,她參與旗袍派對的事。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穿上旗袍的模樣,很驚艷也覺得神奇。為什麼那個始終洋派的她,忽然在旗袍裡,能夠變成另外一個盈滿著東方情調,風姿綽約的女子呢?又柔又剛,又內斂又外放,昱伶讓我見證了旗袍的神秘力量。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早在多年前,當昱伶在倫敦留學的二十歲世代,就已經與旗袍有所牽繫。在碩士課程的一門指定課業中,當班上的洋人都千篇一律以二〇年代的西方服飾作為研究標靶時,她突發奇想,決定研究同年代的東方旗袍,成果令全班師生大開眼界。
這樣的昱伶,懂得旗袍蘊藏著反差力量的她,來為《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書寫人物訪談,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這本書前半部讓人學習到旗袍的典故與知識,讀到後半部壓軸的人物特寫時,那些旗袍忽地有了溫度,立體鮮明起來。我想,那是因為透過細膩的訪談,我們得以在昱伶的筆下窺見受訪者,那些人與旗袍之間的故事。
昱伶常在訪談尾聲的反思,更擴展出旗袍儷人們的自我價值。作為男人的我,彷彿間接地經由旗袍,更認識了女人一些。
我很喜歡昱伶在訪談何安蒔,描述受訪者穿起奶奶留下的旗袍時,寫著「再也沒有比這樣思念一個人更美的方式」。因為在敘說故事之際,旗袍早已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了。旗袍有生命,從衣櫃裡活出一場場的家族史。
從外表到內在,從思念到展望。這些人那些事,叨叨絮語著成長與愛,如同旗袍的細緻工法,一片美好的交織。

目次

推薦序
 王麗卿(輔仁大學應美系副教授)
 張哲生(懷舊達人)
 張維中(作家)
 樹姵蓉(中華旗袍協會副會長、蕾蒂時尚珠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零開始認識旗袍
 旗袍哪裡來?
 旗袍基本簡介
 走!一起去買旗袍!
 量身訂做旗袍
 旗袍該怎麼穿、怎麼搭配?
 附錄:照顧旗袍、學做旗袍

「她」與旗袍相遇的故事
 翻轉人生的起點
 -訪藝收納居家整理顧問、中華心希望空間整理顧問協會理事長?何安蒔
 人生最好的配置
 - 訪漢麟全科技執行長、璽悅產後護理之家董事?黃麟雅
 與母親獨有的回憶
 - 訪基督教台灣貴格會板城教會牧師娘、聖德基督學院鋼琴老師?奚文玲
 最美的自己
 - 訪貳零年華旗袍出租店負責人?林靜端

後記
 林靜端/
 用旗袍來寫她們的生命故事--女性書寫的傳承
 馬于文/
 從「我不穿旗袍」,到「我很愛穿旗袍」--華人女性的必修優雅學
 陳昱伶/
 「貌美無病障,譽雅命久長」--身著旗袍的自我期許

書摘/試閱

二〇年代女知青打頭陣,現代新女性革命穿袍服
文/馬于文

為什麼現在普遍會有身材不好就不能穿旗袍的觀念呢?
我想那是源自於近代,大家常會看到貼緊身材曲線近乎到苛求的旗袍樣式,甚至也有超高衩的樣式,讓刻意展現美腿的形象深植在女性心中。
然而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旗袍在上一個世紀是一般女性的日常穿著,如果是日常穿著,一般女性士農工商、環肥燕瘦,各有千秋,何來身材好才能穿旗袍此一說呢?
當然,如果有人看看以前的老照片,應該也會發現以前的旗袍跟現在的旗袍略有不同。
就讓我們來簡單回顧旗袍發展的歷史,也許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形成這個觀念的蛛絲馬跡——瞭解不同時期的旗袍剪裁、設計的變化,和流行特色。
旗袍開始流行於一九二〇年代,直至一九六〇年代發展至高峰,在七〇年代後才逐漸沒落。
關於旗袍的起源眾說紛紜,一般有幾種說法——
一種是因為清末民初女性意識逐漸高昇,隨著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後加溫,在旗袍流行更之前的中國社會,漢人女性以上衫下裙或下褲為主要流行服飾,而男性則開始以長袍為日常穿著,因為女權意識漸漸萌芽,當時前衛的女知識青年為了爭取男女平權,因而男袍女穿,在學校開始成為一股風潮,可以想像當時男生袍子的樣子嗎?
看過民初連續劇,一定都知道是男生的長袍是直筒無腰身的,是的,當時的女學生一開始穿的就是如此的袍服!那大概就像現代女性把老公衣櫃裡的西裝拿來自己穿上街一樣的率性,是女性的一大解放,所以在當時旗袍是帶有青年革命意識的前衛穿著,如果當時家裡的爸媽看到自己女兒這樣穿,應該會追著女兒打,覺得不倫不類吧!
第二種說法是漢人傳統袍服改良演變而來,傳統漢人即有袍服,回想以前看的古裝劇,既使是清代,一般民間漢人還是多穿袍服,將先前的寬袖和寬身慢慢縮減後而成型。也有一說是漢人女性在晚清所著之女性大襟杉漸漸拉長之變形,但初期在袍裝之下仍有著褲。
台語怎麼說旗袍呢?是的,就叫「長衫」喔!意即「拉長的衫」,講廣東話的香港也是稱做「長衫」,所以多有華南地區移民至東南亞的華人也在方言中稱之為「長衫」,在英文字典中記載「Cheongsam」即為旗袍之意,也是來自廣東話的語音而成,所以可見得西方世界開始有「長衫」(旗袍)這個概念,是從華南或是香港傳播出去的。
第三種是晚清滿人袍服與馬甲結合為一後的改良,滿族女性一向都穿袍服,與漢人女性所穿的兩件式——上衫下裙或上衫下褲有所區別,故推敲女性是因為受到清末滿女影響而改穿袍服,但論細節變化其實有許多不同。
不論哪一種說法,都有眾多支持者,我聽過各樣不同研究和論述著作或演講支持著各派旗袍的「祖母」大有人在,我相信因為當時歷史背景因素,各種元素都相互交錯影響著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就像張愛玲在〈更衣記〉中說的:

「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長袍。發源於滿洲的旗裝自從旗人入關之後一直與中土的服裝並行著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婦女嫌她們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較嫵媚的襖褲,然而皇帝下詔,嚴厲禁止了。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在中國,自古以來女人的代名詞是「三綹梳頭,兩截穿衣」,一截穿衣與兩截穿衣是很細微的區別,似乎沒有什麼不公平之處,可是一九二○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薰陶,醉心于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實際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將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上海《民國日報》一九二〇年三月三十日刊登朱榮泉寫給楚倫先生的信《女子著長衫的好處》對旗袍的功用下了總結:一是便利(上衣下裳,太不便當;長衫一件便夠,省時省力);二是衛生(冬天上下都暖,夏天比裙涼);三是美觀(比衣裙好看);四是省錢(省布省錢)。還有一層,就是女子剪了髮,著了長衫,便與男子沒什麼分別,男子看不出是女子,就不起種種壞心思了。
學術界很多論調,支持旗袍不源自旗人之服大有所在,但至於最後為什麼仍舊叫做「旗袍」,是因為一般人認為其形制與滿清女袍類似,已經約定成俗至今,難以改變。所以後來很多人就因此武斷地認為「旗袍」是來自旗人之袍服演化而成,多年來爭議不斷,造成很多誤解,也導致部分極端人士認為它不能成為現今華(漢)人女性的代表服飾,實為可惜。
當然也有人提出修改為「祺袍」、「長衫」甚至「舒雅服」等其他名稱,但似乎「旗袍」仍舊是最通俗普遍認知的,所以為了避免誤解,就姑且讓我繼續稱之為「旗袍」吧!
綜合以上來看,起初旗袍其實是前衛的形象,並非許多人誤以為的女性化,甚至是男服女穿,並不會顯露明顯曲線,以女知青的形象出現,也作為新中國女性的時尚代表。並沒有現在許多人所說的「旗袍是身材好才能穿的專利」,更不是現在被污名成為女性物化的服飾。
我想,旗袍如果會說話,應該會想大聲吶喊「冤枉」吧。
那到底為什麼會演變出這種觀念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翻轉人生的起點(節錄)
—訪藝收納居家整理顧問、中華心希望整理顧問協會理事長・何安蒔
文/陳昱伶

何安蒔,人如其名,她真正的魅力並非來自安靜恬適的外貌,而是說起話來平仄有韻、我口說我心,如同香料蒔蘿般辛香有勁。
四月天的迪化街,人間好時節。依稀記得是清明連假的某個午後,天氣晴朗、不冷不熱,我漫步來到台北霞海城隍廟後方的「貳零年華」旗袍出租店赴約,那是第一次與安蒔的會面。一襲削肩義大利雪紡面料,印有類似Emilio Pucci招牌幾何圖形布花的現代手工旗袍,服服貼貼地包裹著安蒔玲瓏的身段,卻藏不住她鮮明的個人風格與堅韌的人生態度。「旗袍是我的封印」,這是旗袍帶給安蒔的神奇魔力。
穿旗袍的她並沒有失了率直的個性,卻像戴上護身符那樣安心,帶出更多溫柔婉約、內斂自持,愈發美好的自己。然而開始愛上旗袍、決定將其變成日常衣著的那一年,卻是安蒔人生中最失意、最低潮的時點。

二〇一五年是安蒔自十八歲國光藝校畢業以來進入職場的第十七個年頭,這一路自我探索的旅程,陸陸續續換過將近三十個工作。舉凡知名大型書店、五星級飯店、演藝圈都有她的足跡,不論是大公司、小公司,從一線服務人員到業務副理;雖然體驗了各種職位,卻對於多年來一直沒能找到全心全意投入的工作感到恐慌,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只要發現自己在所處的崗位上能量停止、沒有更多新的東西可學的時候,她就會跨界轉換跑道。
由於口齒清晰、容姿端麗,加上態度積極,面試一向如魚得水的安蒔,卻萬萬沒想到在三十五歲這一年離開當時的業務工作以後,老天爺竟然將她所有求職的大門關上。當四處碰壁,存款僅剩下五萬塊的時候,她遭遇此生前所未見的挫折,因為如同過去找工作、換工作的反覆已經解決不了根本核心的問題,只能抽絲剝繭更深層地問自己真正要什麼。
儘管很著急,但也被迫認清必須試著停下來才能讓焦急的心安靜,腳步放慢,重新探索、傾聽內在。
原來生命的禮物有時不一定按照我們喜歡的方式呈現,卻一定是上天的祝福。
因為一時找不到工作,所以有機會可以用心過生活,安蒔開始整理家裡,這是她很擅長、一點也不覺得辛苦的事情,因為有了較上班時更多的時間,完美性格的她便將自己整理的計畫,方法,思考,完整記錄在臉書上,意外地收到很多朋友的熱烈迴響並且希望請她到府協助。
她逐漸察覺,自己擅於發現問題並且直言不諱提出解決之道的特質,是過去在職場上不討人喜歡的缺點,卻是現在提供他人居家整理建議上不可或缺的天賦。就在不斷地居家整理心得分享中,她開始意識到在國內尚未盛行,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的「居家整理師」行業或許是自己的天命,雖然帶著不安但決心以此為目標的安蒔,就這樣為自己整理出一條實現天賦自由的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