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珍珠港:1941,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簡體書)
滿額折

珍珠港:1941,現代美國命運的轉折(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美國不是創立於1776年7月4日,而是1941年12月7日。那一天,由航空母艦、驅逐艦和小型潛艇支援的354架日本戰機突然猛烈襲擊美國珍珠港,造成2 403人死亡,重創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戰爭的開場,迫使美國結束長期以來的孤立主義政策,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徹底改變了二戰的走向和國際政治的格局。


克萊格•尼爾森為寫作本書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近5年的研究工作。本書展示出戰爭中美日雙方恐怖、混亂、暴力、悲劇和英雄主義攻擊的異常豐富的細節。我們會看到水手、飛行員、軍官、外交官、將軍、天皇、總統,不同立場與角色的人,在世界歷史上這個令人震驚的戲劇性時刻如何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也會看到當日軍飛行員飛臨夏威夷時,被旖旎風光打動而拍照留念;當日軍轟炸機群呼嘯而過時,“內華達號”的軍樂隊仍渾然不覺地吹奏著國歌;當“奧克拉荷馬號”被魚雷擊中時,巨大的震動觸發一台留聲機播放起流行的爵士樂;當轟炸機俯衝投下致命炸彈時,日軍飛行員卻對地面的美國士兵露出微笑;當被毀的“亞利桑那號”開始下沉時,年輕的水兵必須立即選擇是與軍艦一起沉沒還是跳入燃燒著柴油的水域……


在大量原始資料的基礎上,作者追蹤1941年之前數十年的草蛇灰線,從美日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分析導致珍珠港事件爆發的必然和偶然因素。從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的“黑船”打開日本國門,到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海軍,到五國海軍會議,再到二二六兵變,以及二戰爆發後美國和日本的微妙關係。最後,本書得出了重要的結論,即悲劇的不可預見性以及該事件延續至今的影響。

 

作者簡介

克萊格•尼爾森是一位職業歷史作家,曾著有《火箭人:登月第一人的史詩》、《第一批英雄:空襲東京――美國在二戰中的首場勝利》、《托馬斯•潘恩:啟蒙、革命和現代民族的誕生》(2007年亨利•亞當斯獎)、《一起沉醉》(W. H. 史密斯年度最佳書目)、《輻射年代:原子能時代的史詩性興起與戲劇性衰落》。他的文章發表在《名利場》《沙龍》《新英格蘭評論》《讀者文摘》《紐約觀察家報》《大眾科學》等許多出版物上,並一直在為《出版人週刊》《超時》《訪談》等雜誌撰稿,還曾擔任哈珀與羅出版公司和蘭登書屋的副總裁和執行編輯,策劃了20本《紐約時報》暢銷書的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1. 1941年,深陷中國戰場的日軍資源難以為繼,轉而向東南亞的英美利益範圍開戰,珍珠港事件爆發。而美國的加入改變了二戰的走向,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二戰的一部分,太平洋戰爭的結果也奠定了時至今日的亞太政治格局。

 

 

2. 本書基於大量原始史料,作者的研究小組彙集整理了近100萬頁的文檔,同時從日美雙方的視角進行考察,使本書具有超強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3. 探尋歷史事件背後的複雜脈絡,回溯至20世紀初,通過日美兩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探討日本如何一步步走向戰爭,美國的孤立政策如何走向結束,日美之間以及與蘇、英、法、中等國的利益關係,日美之間的文化誤解等問題,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原因。

 

 

4. 通過梳理大量史料,還原戰爭細節,不僅翔實描寫各部隊和戰艦的作戰情況,更展現出個體在戰爭中的真實處境,促使人們反思戰爭、政治與人性。作者是多次獲得重要獎項的非

虛構作家,使本書具備了更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序 言

無畏艦和磨石


1940年2月13日,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中學的橄欖球運動員詹姆斯•勞森(James Lawson)志願加入美國海軍,那時離他的18歲生日還有13天。與當時處在戰爭部基層的其他人一樣,他有一份很不錯的薪水,每個月能掙21美元,此時美國剛從大蕭條中復蘇,能得到一日三餐和一張床,是個還不錯的起步。美軍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擴充到頂峰,此時已經急劇瘦身,老百姓一般都看不起水兵,視之為遊手好閒的無用之人,稱他們為“烏賊”。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經嘲諷水兵——“世界上最乾淨的軀體和最骯髒的腦子”,而諾福克(Norfolk)、佛吉尼亞等地曾經在其城市公園中豎起牌子:水兵和狗不得進草坪。

二等水兵勞森從聖地牙哥新兵訓練營出來後,乘上一艘補給船,穿過太平洋,於1940年5月來到福特島(Ford Island)的瓦胡島(Oahu)的 F-8號(Fox 8)碼頭。他永遠無法忘記第一次沿著木板登上“亞利桑那號”(USS Arizona)戰列艦時的情景。當時他看到這個龐大的3萬噸無畏艦時,都忘記敬禮了:“我真被它的身軀征服了,新水兵都是這樣。我們受訓時學習過要請求登艦許可,向船尾的旗幟敬禮,但是新入伍的二等水兵第一次走上那個跳板時,就立馬把這些給忘掉了。”

勞森最初的任務是體力活——剷除油漆,擦亮銅器,擦洗和拋光甲板,後者是最可怕的工作。這艘戰列艦的甲板是用柚木板製成的,美國海軍設計出來的拋光甲板的技術非常耗費體力,它要求水兵使用一塊中間有洞的砂岩磚——這些磚最初來自教堂廢墟,因此被稱為聖石(holystone) ——洞中插著一把掃帚,用它仔細拋光甲板。上艦第一年,勞森睡的是掛在距甲板6英尺 1空中的一張吊床,所以“人們能從下面走過”,另一位水兵加倫•巴拉德(Galen Ballard)對此還有印象:“它晃著很舒服,讓你進入夢鄉,但它很容易翻……睡得高摔得響。”

勞森先被提拔為炊事兵——削土豆總比擦甲板強——幾個月後又晉升為第4甲板區的三級槍炮士官。他在船尾住,在後甲板的4號炮塔和2號彈射器工作,後者能把偵察機彈射上天:“(水上)飛機用支架裝在彈射器上,用一條長纜沿著彈射器的軌道牽引,把偵察機射向空中。飛機一般到港口那邊降落。當船轉向迎風行駛時,我們得到發射的命令。我們要按下發射鍵,就像開槍一樣。彈射機構會擊發5英寸 2的彈藥筒,當火藥爆炸,就把飛機彈射出去,飛機在支架的牽引下一直滑到彈射器終端,達到起飛速度。我們受訓旋轉彈射器,當飛機離船起飛時,要迎著風向,這是飛機的起飛姿態。當飛機要返回降落時,船隻必須來回搖擺平息海浪。這艘巨艦採取這樣或那樣的姿態,以讓海浪平靜到能讓飛機降落的程度。飛機滑行靠近船隻,帆纜士官操作起重機,將飛機吊回來,再安放到彈射器上。”

在那個無畏艦剛剛問世的時代,戰列艦的偵察機將目標的座標發給其控制室,勞森作為一名高低瞄準手,操控那個巨大的4號炮塔的俯仰角度,水準瞄準手則負責炮塔的水準角度。他們那座179 614磅重的加農炮能夠將1400磅重的破甲彈沿15°角發射到20英里之外……因而能夠打擊地平線外超視距的敵人:“這真刺激:扣動扳機,並且知道它會將2500 ~ 3000磅高爆炸藥發射到地平線外打擊某個人……每次我按下那座炮塔的開火鍵,聽到巨大的炮彈‘咻——’地飛向20英里之外的水域時,我就想,‘這是送給東條的又一發炮彈’——那時候我們最高的頭兒就是這樣叫日本人的。我們料想,我們有著優異的軍隊、優異的戰艦、優異的火炮,我們能幹掉他們。”

這艘戰列艦太大了,以至於無法讓它非個性化——勞森由於叫不出幾個人的名字,就把每個人都稱為“大炮”——不過海軍知道如何塑造團隊精神,“北卡羅來納號”(North Carolina)上的約翰•拉姆普利(John Rampley)曾經解釋道:“一個人的名字由高級士官介紹給整個艦炮組,只要有成員不喜歡這個人,或者(認為)他不適合在這個崗位工作,那麼他就不能進來。因此你要是真的加入進來了,你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優秀團隊的一分子。”克林特•韋斯特布魯克(Clint West brook)起初來自布朗克斯(Bronx),與勞森一道在4號炮塔工作,擔任火藥兵,他利用起重機將36磅重的發射藥包和彈殼從戰列艦底部的彈箱中取出,迅速穿過防火舷窗,送上炮塔。韋斯特布魯克覺得戰爭就要到來了……但它會在大西洋打響,而不是在太平洋。“我簽了一個6年的服役合同。”他說。

勞森最終取得舵手資格,與頭兒佛蘭克林•範•瓦爾肯伯格(Franklin Van Valkenburgh)上校輪流守舵值班,並用這艘船的三種操舵方法工作——電力、蒸汽、輔助動力——確保它處在戰備狀態。輔助動力依靠人的蠻勁,船員結隊使用全部體重與巨大的曲柄相抗衡:“你必須跑過長長的走廊,抓住其中一個大大的舵輪把柄,將活塞壓下去。某個人必須站在你身後,把接下來的那個壓下去。這是一項持續性工作,人們輪流幹。”不過除了那種動力方法和可怕的拋光甲板工作,勞森還是很喜愛海上生活的,特別是在戰列艦上服役:“在那個時代,我們是海軍的支柱,我們瞧不起驅逐艦船員。在戰列艦上就像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城市裏。”

“亞利桑那號”的龍骨是於1914年3月16日在紐約市的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中鋪設的,那時候它只被稱為第39號。龍骨是一艘船的殼體的脊椎,是結構性基礎,是船隻的中樞。“鋪設龍骨”就是把那個脊椎布在支架上,船隻將圍繞著它建造,那是一艘船正式誕生的時刻。據《紐約時報》報導說,由於第39號與其姐妹艦“賓夕法尼亞號”

(Pennsylvania)將會是“所有海軍中已建造或正在建造中的最大的戰列艦,龍骨鋪設儀式……一直被推遲到昨天上午11點,目的是讓(穿著大衣、戴著禮帽和夾鼻金絲眼鏡的)助理海軍部長羅斯福有可能出席……超無畏艦‘北達科他號’(North Dakota)上的水兵鳴槍17響致敬,宣告他的到來,(然後)這艘即將成形的戰列艦的支架上巨大的塔吊開始移動。它將巨大的鋼板搬過來,放到造船者設定的位置。羅斯福先生走上前來,克利夫斯(Cleaves)上校遞給他一條鍍銀螺栓,羅斯福先生迅速將它釘進位置,同時樂隊奏響國歌,觀眾脫帽致意”。

助理海軍部長佛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通過母親薩拉與航海結緣,他的外祖父沃倫•德拉諾(Warren Delano)因與中國的茶葉和鴉片貿易而致富。佛蘭克林十多歲時,就學會在哈得孫河上駕駛家族的那艘6英尺長的縱帆船“半月號”(Half Moon)航行,他父親因為經營鐵路和煤炭而獲利甚豐,他5歲時就陪同有影響力的父親去白宮,格羅弗•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總統告訴這個男孩:“我的小傢伙,我對你有一個奇怪的希望,那就是你可能永遠不會當美國總統。”

作為紐約州參議員,佛蘭克林公開支持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Wilson)反對他的第五位堂兄泰迪。當威爾遜贏得選舉後,於1913年任命羅斯福擔任助理海軍部長,當美國在1917年4月6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羅斯福正在任上。他懇求海軍部長約瑟夫斯•丹尼爾斯(Josephus Daniels),要他將監督採購和運送的任務交給自己,但是丹尼爾斯認為羅斯福的行政職責更為重要,因此沒有同意。

羅斯福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熱情,對美國海軍懷著永恆的愛。他在擔任總統期間,親自挑選海軍的將官,每年提高其預算,並稱海軍為“我們”,陸軍為“他們”,直到喬治•馬歇爾將軍堅持要他改正,他才停止這樣說。在白宮的早餐會上,這位美國最高行政官員經常坐在床上,身上披著海軍藍斗篷,斗篷上佈滿了他收集的郵戳和海軍紀念品。

“珍珠港事件”後負責海軍行動的歐尼斯特•金海軍上將記得1939年2月28日下午參觀“休士頓號”(Houston)巡洋艦的一次活動,當時羅斯福“興致很高,因為他熱愛海軍,在海上時明顯一直心情舒暢。當這位海軍上將向他致意時,他會跟將軍說一些愉快和半開玩笑的私人話題”。

羅斯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助理海軍部長時,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是大不列顛海軍的最高首腦,羅斯福認為他們兩人的職業道路有些類似。最終他在1939年給邱吉爾寫信說,你“應該親自與我保持聯繫,把一切你想讓我知道的東西都告訴我”。

當駐英大使約瑟夫•甘迺迪問及他們的關係時,羅斯福說:“自我在1918年去英國時,我就一直不喜歡他。他的舉止就像宴會上的討厭鬼,對著我們逞威風……我現在關注到他,原因是他有極大可能出任首相,我想現在就跟他建立關係。”內閣成員法蘭西斯•帕金斯(FrancesPerkins)把羅斯福稱為“我所認識的最為複雜的人物”。

1921年8月10日,羅斯福攜家人在坎波貝洛(Campobello)度假,他的父親在新不倫瑞克(New Brunswick)海岸附近的島上擁有別墅。羅斯福帶著兒子們乘船出海時,看到森林裏有火光,於是將船靠岸,幫忙撲滅大火。那天晚上吃飯時,羅斯福感覺不適,提早上了床;第二天早上,羅斯福發現自己幾乎無法走路。當夜他的背部和雙腿疼痛不已,體溫升到38攝氏度以上,最終被確診為脊髓灰質炎,腰部以下癱瘓。如今他上下樓只能依靠隨從幫忙;一輛福特折篷汽車為他做了改造,只用手就能駕駛;1928年當選紐約州長和1932年當選美國總統後,他與媒體(特別是攝影師)訂立了一個君子協定,不曝光他癱瘓的形象。他訓練自己在公眾面前做出行走自如的樣子,技巧極為熟練:一隻手拄著手杖,另一隻手扶著助手或兒子,交替傾斜移動沒有知覺的腿(腿上套著堅固的支架),宛如雙杠上的雜技演員一般慢慢向前移動,完全借助胳膊和肩膀的力量。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表演,以至於美國人極少知道他們這位總統自腰部以下是完全癱瘓的。這種病帶來的痛苦也喚醒了他對被忽視的、貧困的和底層的美國社會的同情——他對美國第一位女性內閣成員法蘭西斯•帕金斯說,“我們正在建設一個不拋棄任何人的社會”——他創建了“一角募捐步行基金會”(March of Dimes),它催生了脊髓灰質炎疫苗,將很快消滅這種疾病。

羅斯福下半身癱瘓,意味著他每天要把一切需要的東西都放在身邊,這使他的生活變得極為混亂。他不是在橢圓形辦公室裏領導美國,而是在“橢圓形書房”(Oval Study)裏工作,那是一間緊鄰白宮二樓總統臥室的小房間,裏面都是“五月花號”帆船的模型和傢俱。房間一角被一架管風琴佔據,書架上擺放的是150冊羅斯福的集郵本,牆上掛著他母親、妻子和有歷史意義的航船的一些畫像。羅斯福在這3間相鄰的臥室、浴室和書房生活和工作,不需要額外幫助。這3個房間是如此重要,萬一出現電力供應中斷的情況,備用發電機會接力保持供電。橢圓形辦公室就沒有這樣的待遇。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上佈設了4個炮塔,每個炮塔上有3門14英寸大炮,這是它的標誌性火力(14英寸/45倍指炮管內徑14英寸,長度為口徑的45倍),此外它還設有22門5英寸/51倍火炮、3門3英寸/50倍防空炮、39門點45機槍和兩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與其偉大的歷史先驅“無畏號”(HMS Dreadnought)一樣,“亞利桑那號”在4個傳動軸的驅動下,最高速度可達21節,每個傳動軸由1台帕森(Parson)渦輪機提供動力,每台渦輪機有3個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Babcockand Wilcox)鍋爐,但與英國的“無畏號”不一樣,它使用的是燃油,而不是煤。

“亞利桑那號”上的船員親切地稱她為“趕緊動身船”(At’emMaru)——這是把“趕緊動身”(up and at’em)這個俗語和日語的“船”結合在一起而成——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曾經乘坐它到加勒比地區進行總統巡遊。在聖地牙哥駐紮了9年之後,它自1940年6月起與另外幾艘美國艦艇一起進駐珍珠港。

“亞利桑那號”和“賓夕法尼亞號”作為夏威夷艦隊的兩顆明星,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戰列艦,也是一場軍事革命的結果,全世界海軍都相信海戰今後將會那樣演變。在此前的3個世紀的“風帆時代”(Age of Sail)中,各國建造的風帆戰列艦在兩個舷側的一層層甲板上設置成排的槍炮。不過由於它們的火力和速度受到風速和風向的限制,打擊距離不過數百碼。1850年,法國率先在“拿破崙號”

(Napoléon)戰列艦上使用了蒸汽動力;1859年,“光榮號”(Gloire)戰列艦開始使用鐵甲;1876年,“敬畏號”(Redoubtable)開創性地使用鋼鐵製造。這些創新引發了英國和德國的軍備競賽,並在1906年發展到頂峰,英國造出了傲視群雄的軍艦:“無畏號”戰列艦。這艘軍艦使用蒸汽動力,速度達到驚人的21節,裝甲帶厚達11英寸,艦上的5個炮塔中聳立著10門12英寸加農炮,極具革命性,極其強大,如其名稱所顯示的一樣,無懼任何挑戰;它在各國衍生出來的戰艦都被稱作無畏級,其後代是超無畏級。

 

目次

序 言 無畏級戰列艦和磨石
第一部分 通往戰爭之路
第一章 未雨綢繆
第二章 邪惡的風
第三章 1941年秋
第四章 11月
第五章 12月6日
第二部分 突襲 !
第六章 從天而降
第七章 珍珠港
第八章 描述不可言說之痛
第九章 恥辱
第十章 復興
第三部分 勝 利
第十一章 復仇
第十二章 勝利
第十三章 遺產
附錄 1 判決和爭議
附錄 2 榮譽勳章
致 謝
注 釋
關於作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