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憨山德清:佛祖之標榜
滿額折

憨山德清:佛祖之標榜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為保護寺產官司纏身、籌錢還債以修復寺院;
蒙冤入獄、杖刑拷問、被迫還俗、流放充軍……
一般百姓會遇到之屈辱橫逆,他都嘗遍、嘗盡。
戮力賑災、舉辦法會、重整寺院、中興曹溪祖庭;
禪定甚深、說法不輟、著作等身、肉身不壞。
出家僧侶度化眾生之事,他皆盡力做好、做滿……
這就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
「煩惱轉菩提」、「烈火化紅蓮」的高僧風範!

作者簡介

徐瑾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傳佛教思想,亦對中西方哲學、宗教學有長期研究。
縱觀世界上各種宗教及民間信仰,經深入比較,發現當今世界,漢傳佛教可說是相當具有人文與理性性格的宗教。其修行的主張(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持守的佛教戒律,以及漢傳佛教特有的吃素傳統和叢林特色,還有富有中國特色的大乘佛教宗派體系,崇尚慈悲與智慧,對於世界和諧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讓更多的人接觸佛法、理解佛法,是我輩學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推薦序】
「播撒禪法之種,廣施甘露之霖」的一代大師
◎釋印宗
憨山德清大師與蕅益、紫柏、蓮池三位大師,於教內通宗通教,行解相應,弘宗演教,備受敬仰;於教外四書五經、老莊玄學、叵有研習,著書立說,僧俗蒙恩。因其弘化行跡皆為明末清初之時,相距甚近,故教內後人尊推為明末四大高僧。
憨山大師(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法名德清,號憨山,金陵(今南京)蔡氏子。其母洪氏素有佛教信仰,特奉觀音大士名號,虔誠故於夜夢中感「觀音送子手牽回家」而有孕,實乃奇異之靈兆,必有超凡之造化。終至於曹溪寶林,焚香沐浴,無疾端坐而脫,享年七十有八。
大師一生為法而來,為法而去。幼具宿慧,與眾不同,常起疑情,問而思之,「生前何為,此後何往」。由是生前死後大事未明,於心不安。少時有疾難愈,其母佛前發心,若能無恙,願舍子出家,後有好轉,即易乳名為「和尚」。
大師年十二,於金陵報恩寺禮西林和尚剃發出家。隨寺眾啟蒙法華、華嚴大教,又聽習四書五經,廣攝諸子百家,文辭詩賦,更有習後背誦,實乃天才之賦!
大師因「報恩厄難」後,離寺參方,廣結法緣,聽教參禪,隨緣講習。一生匯通四教五教、般若唯識後,宣導禪教淨律相融,雖遍攝融通諸宗體系,然末後惟囑弟子「一心念佛」為歸。
大師一生著作等身,早年聽習《華嚴》、《法華》即解,於四教五教系統研習,著有《華嚴經綱要》、《法華擊節》、《楞嚴筆記》三大部;常躬身法座,高臺教化,演般若之聖教,傳智慧之法水。隨演講訖,結集《金剛經決疑》、《般若心經直解》、《圓覺經直解》、《大乘起信論直解》等。惟難能可貴者親于匡廬,為其弟子口授《八識規矩頌》、《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著有《性相通說》,旨在圓融性相,和合聖教,其悲心可鑒,智慧可嘉。
大師一生勤於筆耕,猶於抄寫經典,上結般若聖教之緣,下酬父母及一切有情之深恩。感人至深者,當屬於五台聖地刺血書寫整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師所書之經,一文一字一佛號,可謂至極虔誠;書經之時,遇人來問事即問即答,凡人難解其一心幾用也。
大師一生鍾情於佛法,然以《華嚴》用心至甚,虔誠讀誦《華嚴》,聽教參學《華嚴》,刺血書寫《華嚴》,登座講解《華嚴》,感得坐下萬人聽講,心生敬信。提出「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之名句,於教類內流傳千古,膾炙人口,廣為傳頌,對後世學人研習《華嚴》,影響巨大。
大師一生功績重在中興禪法,於禪宗寶典《楞伽經》一注再注,存有《觀楞伽經論》、《楞伽補遺》。窺其行化大事因緣不難發現,大師早年初入禪定,既證色空,徹悟心性,找回本來,可見大師上根靈智,參而能悟,於教內少見。
大師悟後起修,濟困厄於東海牢山,蒙冤辱而為法含垢;乃至流放雷州,充軍南蠻,隨緣教化,無怨無悔。以逆境磨礪道心矢志不退,於紅塵長養聖胎靈苗增秀!
大師宿緣所追至曹溪南華,圓成中興禪法,大開法筵教化眾生之願。一時於嶺南荒蕪之地,播撒禪法之種,生機盎然;廣施甘露之霖,普潤群機!
觀大師一生,參禪有悟,悟後起修,重在弘揚禪法,而禪宗旨意「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大師又是如何能登臺說法、如瓶瀉水,著作等身、弘宗演教的呢?
竊以為,大師於《六祖壇經》,有省於慧能大師之言「宗通與說通,如日處虛空」。「說通」即為法義理論,「宗通」則是修行證悟;大師跳出了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巢窠,成為既是注重理論法義之大觀者,又是修行證悟之大行者。如此學修並重、教觀雙美,實乃後世學人之楷模。
大師一生,有夢觀音送子而來,無疾曹溪坐脫而歸,實乃神奇罕見。至今留肉身千古不壞於南華供養,普為天下未信者令信,已信者念念增長,是為大慈大悲。然大師一生,行腳參方艱辛備至,牢山困厄飽嘗冷暖,蒙冤充軍忍辱負重,建寺安僧身心勞頓,般般艱辛般般淚,更有般般磨難般般苦;然而大師一口全體吞卻,嘗盡有漏皆苦、真實不虛。至此大師於娑婆絲毫無戀,末後對弟子們之問自是一言不囑。如此瀟脫,不拖泥帶水,即為禪者風骨!
今有徐瑾教授於武昌佛學院授課,感教授學養深厚,嚴謹篤行,遊心法海,身體力行,甚為欣慕!捧讀大作,先睹為快,受命作序,心有惶恐,不吝揣陋,聊記感想心得如上,權作首位讀者感言。願與有緣人,借此親入大師靈山,親蒙大師垂護,得其法益,何幸之至!
◎印宗法師
中國湖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武昌佛學院副院長、武昌蓮溪禪寺方丈。(蓮溪禪寺為武漢四大叢林之一)

【編撰者序】
重振曹溪祖庭──憨山大師
◎徐瑾
就當今世界現存的所有宗教而言,漢傳佛教是唯一理性的宗教,是中華文明奉獻給世界的文化瑰寶。對漢傳佛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近代西方大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一七二四至一八○四)在《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Religion within the bounds of Bare Reason)中認為:一切(付諸奇跡、神跡的)歷史性啟示宗教都應當走向純粹理性的宗教;信仰以理性為前提,宗教以道德為基礎。康德的宗教思想,對近代以來宗教的世俗化、理性化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本人經過多年研究,將佛教與世界上現存的各種宗教及民間信仰加以深入對比後認為,以康德宗教思想而論,漢傳佛教實可歸於理性的宗教之列;因為,佛教可說是一崇尚理性、彰顯自由意志的宗教。
古印度時期,釋迦牟尼佛創立了佛教並廣為傳播。自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土後,中土漢地便成為佛教的重要傳播地;十三世紀左右,佛教在印度消亡之後,中土漢地更是成為佛教的主要傳播地。
漢傳佛教是對古印度釋迦牟尼佛所創立佛教的傳承,其修行主張「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其持守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以及漢傳佛教特有的「吃素」傳統、叢林特色,還有富有中國特色的大乘佛教宗派體系,都令崇尚慈悲與智慧的漢傳佛教具有其獨特性及包容性。
漢傳漢傳佛教十三宗,其旨歸都是彰顯我們本具的般若智慧,去理解宇宙與人生的真相,而不是讓人愚昧地相信或服從。漢傳佛教鼓勵懷疑,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之說;這一點,就高舉信仰的諸多宗教而言是相當獨特的。我以為,如果信仰某種宗教的前提是泯滅我們的理性、消滅我們的反思能力,那麼便無疑近乎迷信;如果信仰某種宗教的結果是不僅泯滅我們的理性,而且泯滅我們的道德良心,則無疑就是邪門歪道。
漢傳佛教悲智雙運、理事圓融,從教理上看不帶有任何迷信色彩。佛教強調依法不依人,即依持經典、正法而修行,而不盲目依持於個人形式的崇拜;依義不依語,即依文字的義理而修行,而非文字的表現形相;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即依持直指本真的了義經典、方法而修行,不依持方便說法的不了義經典、方法而修行;依智不依識,即依無分別的智慧質直自心修行,而不依持於有分別的世間聰辨而修行。這些都是非常理性的主張。還有,「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體現的就是對美德與理性的強調。
儘管佛教也談到了地獄、餓鬼等看似不可思議的表像內容,但也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等解釋現象的透徹道理。事理究竟,圓融無礙。佛教主張佛性本具,強調命運的自我把握。不似其他信仰,「佛」從來都不是萬能的,「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只有自己通過對佛法真理的把握才能拯救自己,這是對每個人所具有的自由意志的高揚。
從漢傳佛教的社會作用來看,在當代建設和諧世界的過程中,漢傳佛教能夠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佛教提倡眾生平等,呼籲慈悲濟世,以法雨甘露熄滅人們心中的瞋恨之火、貪婪之火、無明之火,為人類社會的和諧共處提供了不朽精神資源。
佛教傳入中土後與本土文化交流融合,形成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穩定格局,對傳統社會的穩定和諧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當今世界,充分發揮佛教教義中的平等、中道、緣起、和諧等理念,以及「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的修行方式,「眾生無邊誓願度」、「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奉獻精神,這些都能對世界的和諧穩定形成非常重要的影響。
漢傳佛教中具有典型中土色彩的是禪宗。禪宗又名佛心宗,該宗所依經典先是《楞伽經》,後為《金剛經》,《六祖壇經》是其代表作。有一說法為,禪宗因第六代祖師以前每代只單傳一人,類似上古堯舜禹之禪讓,故名禪宗。
禪宗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傳說創始人為初祖菩提達摩,下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惠能被稱為六祖。惠能門下的著名弟子有南嶽懷讓、青原行思、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等。南嶽下數傳形成溈仰、臨濟兩宗。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世稱「五家」。臨濟宗在宋代衍生出黃龍、楊岐兩派。合稱「五家七宗」。
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風格,在唐宋時期曾一度風靡天下,幾乎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後來,隨著宋明理學與禪宗的相互論爭,以及禪宗自身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流弊等原因,使得禪宗逐漸走向衰微。
本書所講述的憨山大師,則是令漢傳佛教各派學說再度振興的禪宗祖師!當今末法時代,能夠接觸到佛法,甚難稀有;能夠拜讀大善知識開示,亦是甚難稀有。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就是傳播佛法的大善知識。
明代中葉,自宣宗至穆宗一百多年間,漢傳佛教各宗都現衰微之勢。但到神宗萬曆時期,名匠輩出,形成佛教的復興氣象。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人物,是雲棲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世稱「明末四大高僧」。憨山大師重振六祖曹溪祖庭,復興禪宗,被稱為曹溪中興之祖。
憨山大師的一生充滿傳奇。母親夢見觀音送子而孕,大師幼時即萌發出家的願望。出家後四處雲遊參訪諸善知識,大徹大悟。後因東海牢山的因緣,遠赴六祖曹溪祖庭,中興禪宗,廣傳佛法。之後遊歷四方,行菩薩道,普度有緣。常居廬山,講經說法。晚年再回曹溪,預知時至,含笑而逝,留下不壞金身供後人瞻仰。
大師一生著述甚多,對儒釋道三家經典都有極為精闢的言論,時至如今,仍然能夠對我們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
人離惡道,得為人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
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
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
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所謂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得人身,處中國,遇佛法就是當下最大的福報。所謂「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與佛法修行相比,世間一切享樂都不值得追求,因此憨山大師從小就嚮往佛法,拒絕定親婚約,放棄科舉之路,後矢志不渝地精進修行,終於大徹大悟,成為一代高僧,普度有緣眾生。
在數十年的傳法過程中,大師參禪悟道,中興禪宗,提倡禪淨雙修,主張禪教合一、性相一源,並以著述、開示、詩歌偈頌等方式留下了甚多精妙法語,對佛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
《佛說無量壽經》云: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對於當今世界上唯一理性的宗教而言,我們在當下能夠接觸到漢傳佛教的教義教理,實在是極大的福報。正如《佛說無量壽經》所說,我們很難遇到諸佛出世度眾之時,很難聽聞佛教經典,很難遇到善知識傳授善法。而憨山德清大師就是傳播佛教正法的人天導師,只要我們誠心拜讀大師遺留的諸多著述,大師的一言一行就一定能對我們產生深刻影響,使我們獲得不可思議的收益。
仰慕憨山大師的巍巍言行,我輩學人當認真學習,仿效實踐,以慈悲心懷待人接物,以生死之心矢志修行,爭取早日成就。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講述憨山大師的生平經歷,第二部分闡釋憨山大師的主要思想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本書所述之憨山大師生平,乃是根據《憨山老人自?年譜實錄》、《憨山大師年譜疏》、《憨山老人夢遊集》、《東遊集》編寫。《憨山老人自?年譜實錄》為憨山大師自己所寫,逝世之後事蹟由弟子福善續寫;《憨山大師年譜疏》乃是福善記錄、福徵述疏;《憨山老人夢遊集》由福善、通炯、劉起相整理;《東遊集》則為玄津、譚孟恂整理。
希望通過本書,能夠讓讀者瞭解憨山大師的崇高品德和深邃學識,激勵我們如琢如磨、篤志篤行,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竭誠奉獻!
限於學識,編撰者對於本書的編寫雖然已經竭盡心力,然而文字表達畢竟有限,難以展露憨山大師高風亮節之萬一。
願在此做抛磚引玉之舉,只為希冀讀者能有所裨益,進而引導讀者能親近憨山大師,親近佛法。若能實現這些,則編撰此書尚有些許功德,聊以自慰了。

目次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
「播撒禪法之種,廣施甘露之霖」的一代大師 釋印宗
編撰者序
重振曹溪祖庭──憨山大師

示現

第一章 觀音送子,矢志出家
無極大師講《華嚴玄談》,予即從受具戒。隨聽講至十玄門,海印森羅常住處,恍然了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
「大美」與「和尚」
生死觸動心頭
母親的嚴格教育
立出家修行之志
依止西林和尚出家
了悟法界圓融無盡之理

第二章 雲遊參學,徹悟心性
一日粥罷經行,忽立定,不見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現其中。及覺則朗然,自覓身心,了不可得。
宿業化疾
結識妙峰師
復興青原寺
第一次乞食
重逢妙峰師
五臺禪修
名士慧眼
鼻孔原來向下
萬象森羅從起滅
安睡治禪病

第三章 報父母恩,為法忘軀
佛為一眾生,不捨三途。今東海蔑戾車地,素不聞三寶名;今予教化十二年,三歲赤子皆知念佛,至若捨邪歸正者,比鄉比戶也。予願足矣,死復何憾!
書經夢彌勒
圓滿二法會
歸鄉省親
智退凶徒
再會紫柏
蒙難入獄
牢獄化為清涼地
南京會親友

第四章 嶺南傳法,中興曹溪
予平生以荷負法門為心,竟以此致譴。今在罪鄉,尤然念六祖法道之衰,乃誓匡持力救其傾頹。
慨嘆曹溪沉淪
助葬安人心
軍營折傲氣
「冠巾說法」
悲心平民變
智語息官擾
整頓曹溪祖庭

第五章 緬懷善友,法炬照世
憨山不歸,則我出世一大負;礦務不止,則我救世一大負;《傳燈》未續,則我慧命一大負。若釋此三負,當不復走王舍城矣。
鋼肩鐵膽一禪僧
海南大地震
孑然別曹溪

第六章 駐錫廬山,行菩薩道
如愛他,被他害,累贅多因費管帶;一朝打破琉璃瓶,大地山河都粉碎。我勸君,不要擔,髑髏有汗當下乾;分身散影百千億,從今不入生死關。
重披袈裟
送別摯友
莫做擔板漢
杭州弘法

第七章 自在坐脫,肉身不壞
師端坐而逝。是夜,毫光燭天,群鳥悲鳴,緇素哀慟,聲撼山谷。化去,端坐三日,面皙唇紅,手足綿軟,如入禪定。
建寺說法
重返曹溪
現疾辭世
會通三教、積極入世的高僧典範

影響

壹‧主要著述
廣大神通,自心全具;淨土天宮,逍遙任意。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熟處若生,生處自熟。二六時中,頭頭盡妙;觸處不迷,是名心要。
教內著作
教外著作
詩歌偈頌等

貳‧重要思想
捨人道無以立佛法,非佛法無以盡一心;是則佛法以人道為鎡基,人道以佛法為究竟。故曰:菩提所緣,緣苦眾生;若無眾生,則無菩提。
教內影響
一、對禪宗發展的影響
二、對淨土宗發展的影響
三、「教禪一致」、「性相一源」的主張
教外影響
一、中國儒道釋三教的關係
二、憨山大師關於儒釋道三教圓融的思想及影響

附錄
憨山大師年譜
參考資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