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宜靜默 宜從容(簡體書)
滿額折

宜靜默 宜從容(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  價:NT$ 354 元
優惠價:87308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
宜靜默,宜從容

最高明的做人、做事態度——讀馮友蘭,提高心智,厚植人生
用哲學指導人生,你的生命會更有高度;用哲學指導事業,你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
《宜靜默宜從容》是馮友蘭人生感悟的集大成之作,是馮友蘭感悟人生、體味人生的散文精華。
無論是《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人生成功之因素》《對於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論命運》,還是《關於真善美》《性善與性惡》《境界》等文章,馮友蘭對於人生問題的理解,充實而穩重,渾厚而洞明。對於事物有瞭解者,能寬容;對於人生有瞭解者,能從容。
馮友蘭的一生,是與哲學和文學緊密相連的一生,他對人生的理解,是“極高明而道中庸”,是宜靜默宜從容,是看盡、看穿、看透之後的自在和圓融。
願每個讀過馮友蘭的人,極高明也中庸,有得道之心境,可靜默,亦能從容。

作者簡介

馮友蘭

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他畢生的著述可以概括為“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他以《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和《貞元六書》等著作,成為中國近代以來能夠建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之一。他是在中國學術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傑出學者,也是對20世紀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哲人。
代表作《中國哲學簡史》是世界各國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通用教材。
哲學散文代表作《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人生成功之因素》《對於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論命運》等,為無數人指明了人生道路。

名人/編輯推薦

☆ 全球1000萬+級暢銷書《中國哲學簡史》作者馮友蘭作品。

☆ 馮友蘭32條生活哲學——厚植你的人生。

☆ 陳寅恪、資中筠、宗璞、李澤厚、季羨林、李慎之、任繼愈、楊振寧、余敦康、牟鐘鑒、蒙培元、李中華、陳來、方克立、何炳棣;騰訊儒學、十點讀書、樊登讀書會、瞭望、中華讀書報等推薦。

☆ 馮友蘭+宗璞,父女套裝版本=人生美學+生活美學。
《宜靜默 宜從容》+《小圃花開,領取而今現在》,馮友蘭帶你探討人生,宗璞陪你領略生活。

☆ 隨時的閱讀,隨時的經典,隨時的修養,隨時的享受。
生活味、文化味、美感兼具的封面;
32開便攜鎖線精裝;
進口輕型紙印刷;
精美,精緻,精巧;小開本、易攜帶;
“中國最美的書”獲得者、超級暢銷書設計師熊瓊設計。

名人推薦
今日之談中國古代哲學者,大抵即談其今日自身之哲學者也。所著之中國哲學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學史者也。其言論愈有條理統系,則去古人學說之真相愈遠......
——陳寅恪

芝生先生以他那奇特的樂觀精神和適應能力,不斷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誠於自己的學術事業,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終於走完了人生長途。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我們可以說他是晚節善終,大節不虧。他走了一條中國老知識分子應該走的道路。在他身上,我們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的。
——季羨林

我覺得他不但會做學問,而且會做事和處世。他有做實際工作的能力,不是書呆子。給我印象更深的是,他為人處世非常厚道和寬容。知識分子常常也是有比較刻薄的時候,教授中間互相批評起來往往引經據典,頭頭是道,比常人還要刁鑽刻薄。可在馮先生那裡從來聽不到刻薄的話。
——資中筠

融貫東西,通釋古今
——李慎之

馮友蘭的眼光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其真正的使命則落在了哲學的創造上。
——蒙培元

馮友蘭先生的話

人對外部世界首先應當盡力而為,只有在竭盡所能之後,才沉靜接受人力所無法改變的部分。

我的讀書經驗: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人生有三件事:立言,立功,立德。立言靠天賦,立功靠機緣,立德靠一生看似平淡的堅持。

如一個人想教他的事業或學問繼續發展進步,他須常有戒慎恐懼之心。人若常存戒慎恐懼的心,則是常存一近乎是志得意滿的反面的心。所以他的事業,無論如何成功,如何進展,都不是其極。所以他的事業,可以繼續發展進步。

一個謹慎的人應當溫和、謙虛、知足。溫和就能保持自己力量強大。謙虛就能使人不斷進步。凡事知足,使人處任何事情,不致過分。

行事為人,無所用心,就是說,一切順其自然。

人只要澄心凝思,一無滯著,這時,以平常心做平常事,自然便是修持……正如人最後忘記了他需要忘記。

什麼是“良知”?它就是人內心的亮光。

精神修養的方法:“率性而活,率性而行”。

陶冶感情的方法:聖人“有情而無累”。

哲學的任務不是為了人對客觀實際增加正面的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智。

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才能夠歸入潛默。

目次

馮友蘭先生的話

第一部分:人生術
我的讀書經驗
對於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
人生術
哲學與人生之關係
論命運
人生成功之因素
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

第二部分:生活境界
新對話(一)
談兒女
論形象
論風流
調情理
勵勤儉
守沖謙

第三部分:關於真善美
關於真善美
性善與性惡
理智之地位
死及不死
中和及通
評藝文
致中和
存誠敬
境界

第四部分:生平師親友
祭母文
先妣吳太夫人行狀
回憶吾弟景蘭的一幅中國畫
北大懷舊記
懷念朱佩弦先生與聞一多先生
懷念金岳霖先生
懷念陳寅恪先生

第五部分:走自己的路,走到底
自傳
路要自己走,走到底

書摘/試閱

我的讀書經驗

我今年八十七歲了,從七歲上學起就讀書,一直讀了八十年,其間基本上沒有間斷,不能說對於讀書沒有一點經驗。我所讀的書,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別是哲。我的經驗總結起來有四點:(一)精其選,(二)解其言,(三)知其意,(四)明其理。
先說第一點。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多極了,真是浩如煙海。但是,書雖多,有永久價值的還是少數。可以把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只供翻閱的。所謂精讀,是說要認真地讀,扎扎實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所謂泛讀,是說可以粗枝大葉地讀,只要知道它大概說的是什麼就行了。所謂翻閱,是說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不要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也不要一頁一頁地讀。就像看報紙一樣,隨手一翻,看看大字標題,覺得有興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沒有興趣的地方就隨手翻過。聽說在中國初有報紙的時候,有些人捧著報紙,就像念“五經”“四書”一樣,一字一字地高聲朗誦。照這個辦法,一天的報紙,念一年也念不完。大多數的書,其實就像報紙上的新聞一樣,有些可能轟動一時,但是曇花一現,不久就過去了。所以,書雖多,真正值得精讀的並不多。下面所說的就指值得精讀的書而言。
怎樣知道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對於這個問題不必發愁。自古以來,已經有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有許多推薦者向它推薦好書。這個評選家就是時間,這些推薦者就是群眾。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時間照著他們的推薦,對於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從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書,都是經過歷來群眾的推薦,經過時間的選擇,流傳了下來。我們看見古代流傳下來的書,大部分都是有價值的,我們心裡覺得奇怪,怎麼古人寫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其實這沒有什麼奇怪,他們所作的東西,也有許多沒有價值的,不過這些沒有價值的東西,沒有為歷代群眾所推薦,在時間的考驗上,落了選,被刷下去了。現在我們所稱為“經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書都是經過時間考驗,流傳下來的。這一類的書都是應該精讀的書。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展,這些書之中還要有些被刷下去,不過直到現在為止,它們都是榜上有名的,我們只能看現在的榜。
我們心裡先有了這個數,就可隨著自己的專業選定一些須要精讀的書。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讀,所以在一個時間內只能讀一本書,一本書讀完了才能讀第二本。在讀的時候,先要解其言。這就是說,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語言。語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別。就中國的漢語籠統地說,有現代漢語,有古代漢語,古代漢語統稱為古文。詳細地說,古文之中又有時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兩漢的古文,有魏晉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國漢族的古書,都是用這些不同的古文寫的。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漢字寫的,但是僅只認識漢字還不行。我們看不懂古人用古文寫的書,古人也不會看懂我們現在的《人民日報》。這叫語言文字關。攻不破這道關,就看不見這道關裡邊是什麼情況,不知道關裡邊是些什麼東西,只好在關外指手畫腳,那是不行的。我所說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這一道語言文字關。當然,要攻這道關的時候,要先作許多準備,用許多工具,如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之類。這是當然的事,這裡就不多談了。
中國有句老話說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意思是說,一部書上所寫的總要比寫那部書的人的話少,他所說的話總比他的意思少。一部書上所寫的總要簡單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說的話那樣囉唆。這個缺點倒有辦法可以克服,只要他不怕囉唆就可以了。好在筆墨紙張都很便宜,文章寫得囉唆一點無非是多費一點筆墨紙張,那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可是言不盡意那種困難,就沒有法子克服了。因為語言總離不了概念,概念對於具體事物來說,總不會完全合適,不過是一個大概輪廓而已。比如一個人說,他牙痛。牙是一個概念,痛是一個概念,牙痛又是一個概念。其實他不僅止於牙痛而已。那個痛,有一種特別的痛法,有一定的大小範圍,有一定的深度。這都是很複雜的情況,不是僅僅牙痛兩個字所能說清楚的,無論怎樣囉唆他也說不出來的,言不盡意的困難就在於此。所以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書中的字都認得了,話全懂了,還未必能知道作書的人的意思。從前人說,讀書要注意字裡行間,又說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這就是知其意。司馬遷說過:“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如果僅只局限於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死讀書的人就是書呆子。語言文字是幫助瞭解書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以後,最好扔了拐棍。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
上面所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外,還可再加一句“意不盡理”。理是客觀的道理,意是著書的人的主觀的認識和判斷,也就是客觀的道理在他的主觀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觀客觀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總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觀上的反映、體會和判斷,和客觀的道理總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錯誤。所以讀書僅至得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至於為前人的意所誤。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當然也是主觀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觀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意。這個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處理事務,解決問題。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裡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能活學活用,把書讀活了。會讀書的人能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能把活書讀死。把死書讀活,就能把書為我所用,把活書讀死,就是把我為書所用。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
從前有人說過:“六經注我,我注六經。”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觀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為參考,這就是“六經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觀的道理,甚而至於沒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語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經”。只有達到“六經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經”。

人生術

人生術者,就是假定人生是為尋求幸福的,那麼怎樣才能得到幸福,就是“人生術”。
這個問題在學校裡是不常談的,現在學校裡所重視的是知識的輸入。中國從前的學者講這問題的卻很多,從前的道學家那種呆板處世,無非在尋求幸福。又《論語》中的孔子“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都是他們會講人生術。
人生術很多,今天只講一個,就是應付情感的方法。情感包括喜、怒、哀、樂,雖然幸福的整個問題不完全在情感上,可是喜、怒都于人生有大關係。如《三國》上的三氣周瑜,一下子給氣死了;《說岳》中的牛皋捉住了金兀術,把金兀術氣死,牛皋樂死了。這都是情感的作用。我們怎麼對付它,就是現在要講的。
情感的來源有兩派說法:
一、莊子說人之所以有情感,因為人的知識不夠,若有充分的認識,則不會有情感。譬如大風天氣使人出去不方便,在大人們並不覺得有什麼情感發生,可是小孩子們不能出去,就會很生氣,罵天是混蛋。這因為孩子們沒有大人知道的多,所以就較大人受的情感的痛苦多。西人Spinoza的Ethics說,情感是human bondage,若人有完全的知識,就可以把這bondage打破。《莊子•養生主》篇講此道非常之多,說老子死了,許多人非常悲哀,莊子說他們是“遁天倍情”“古者謂之遁天之刑”。他們對於人生性質沒有完全知識,他們不知道死就是生的結果,所以他們受了“遁天之刑”,即是悲哀。莊子是很懂這道理的,他的太太死了,他反鼓盆而歌,惠施曾因此責備他。莊子說,在起初他心亦莫不慨然,但後來想世界上原先壓根就沒有他的太太,後來忽然有了,有了又沒有了,還是和從前一樣。人之生死,正如春秋之順序一樣,沒有可悲的。莊子之如此,是他以理化情。
二、情感之生因累於物。王弼等主張人應“應物而無累於物”,說情感是自然的反映,所以不能免除,只要不累於物就夠了。《莊子•應帝王》亦講“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鏡之不傷,在其無累於物,但莊子只講以理化情,對此點未加發揮。宋儒卻有很重要的發揮。程明道的《定性書》說:“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勝萬事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宋儒解釋此理,常舉的例子是顏回“不貳過”“不遷怒”,能做到此地步,就是他能廓然大公,物來而順應。如某人和他的太太打仗了,一生氣連茶碗都摔了,就因為他未能廓然大公,物來順應。王陽明說:“七情不可有所著。”著即累,即七情不可有所累。講《大學》“心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他注重在“所”字,一有所憂患忿懥,即是有了對象的累於物了,即有所苦了。如我們看人打別人的嘴巴,我們當時或亦忿懥,但事一過就完了。若有人來打我一個嘴巴,那就不同,我不但現在恨他,甚至什麼時候想起來,什麼時候恨,就是因為我的心有所累,我不能廓然大公,有我的存在,不能以人打我就像人打他人的態度處置之。所以人之有所累於物否,完全在於有我與無我的存在。以現在話說,就是客觀的態度之有無。廓然大公,的確對於人生幸福有莫大關係,對於一個人的事業成功,亦很重要。人常說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不能廓然大公,有我之存在,總是戰戰兢兢,患得患失,結果也許很糟。譬如我們現在在這平地上走,我們什麼都不想,可是如果路的兩旁都是陰溝,就要戰驚起來,也許因為這一戰驚就糟了,如果還像走平地一樣的態度,本可以毫無問題地安然度過。所以大公無私,無我無己,若在道學家的旗牌約束下講起來,很無味,但實在它們是對人生幸福有關係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