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天下強者都是我朋友的劉備零成本公關術
滿額折

天下強者都是我朋友的劉備零成本公關術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最具網絡影響力的CCTV欄目」第一名《百家講壇》節目主講人趙玉平力作!
★結合心理學與管理學,全面借鏡劉備樹立品牌形象、處理公關危機、贏得加盟贊助的究極之術。

沒有硬底子,全靠軟實力!
三國公關大師劉備首度開班授課――
口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國史上他實力最弱、戰績最低、亡國最早,
但當代強者都找他當朋友,說他形象好;
後世文人對他評價高,稱其聖君、仁者、義兄。
究竟劉備下了什麼迷藥,讓古人今人交口稱讚?

說起三國名人,劉備絕對榜上有名!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青梅煮酒,
是多少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雖說這與《三國演義》暢銷古今中外不無關係,但明明中原霸主是曹操、笑到最後是孫權,為何羅貫中偏偏選了劉備當主角?

關鍵或許就是兩個字:形象!

劉備堪稱全民公關鼻祖、三國時代「零負評」大叔。孔融北海被圍獨獨請他來救;陶謙命在旦夕非要他來接位。劉備一介平民(貧民),空有漢室十三代遠親的名號,卻無人力,也無財力,連個地盤也沒有,如何讓天下英雄給讚、給錢、給馬、給力又給地?他跟呂布聯手打袁術,又和曹操聯手打呂布,然後和孫權聯手打曹操。劉備走跳三國、建立蜀漢,除了漢中之戰,幾乎全靠天下強者加盟贊助。

本書爬梳劉備從漢室宗親成為漢室中興的漫漫長路,歸結出46個無論集團、個人都適用的零成本公關祕技。

【劉備零成本公關術】
 要想不被狼欺負,就得站到大象的背上去。
 「助人者人亦助之,助眾人者天亦助之」如果你想獲得別人幫助,請你盡心盡力、認認真真地帶著一顆火熱的心,去幫助周圍的人。
 獲得認可有一個基本過程,就是先有情感上的信任,再有實力的認可。否則所有實力的展示都會帶來懷疑和擔憂。
 借力使力的基礎在於,善於把自己的困難變成共同的困難;把自己的目的變成雙方的目的。
 優勢會成為我們的負擔,資源會成為我們的盲點。因為有優勢、有資源,就會忽略風險。
 藉由展現依賴能獲得更多的感情支持與信任。
 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經過幾回合談判。如果一見面就簡單直接拍板定案,會降低人的滿足感,甚至產生吃虧被騙的疑慮。
 領導者是要用形象說話的。形象是號召力,也是吸引力。
 想要成功的生活,基本的想法是縮小自己,放大別人。
 資源是土地和種子,形象和聲譽就好比春天。土地和種子可以借,春天是借不來的,那些不重視形象,不維護聲譽的人,永遠等不到自己的春天。
 借助與自己有一致性的人或事件來貼標籤,是最基本的累積名聲和信譽的方法。
 風險可以讓人聯合,利益可以讓人分道揚鑣。面對風險的時候,盟友是可靠的,追求利益的時候就不一定了。
 勇敢就是只要對手比你更害怕,你就不用害怕。良好的合作建立在有足夠威脅的基礎上,簽合同一定要有懲罰條款。
 人有三個基本需求:關心、尊重、認可。而互惠策略恰恰能滿足這三個基本需求,所以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作者簡介

趙玉平
趙玉平,河北豐寧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主講人,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上、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領導理論、人力資源和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中國教育電視臺《師說》節目和山東教育電視臺《名家論壇》節目的主講人,獲選為2009年媒體評價的十大國學講師。同時為世界500強企業提供諮詢和培訓,受邀在全國各地舉辦近千場傳統文化、團隊管理等主題的講座,迴響熱烈。
著有《比強者更強》、《梁山政治》(該書入選財經類十大暢銷書排行榜)、《青梅煮酒論領導》等。分別於2011年在《百家講壇》開講《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開闢了運用管理學和心理學解讀傳統經典的新領域。

目次

第一講 草根男孩成長路
【故事】我的志願
分析規律:把握關鍵期,不怕輸在起跑點
實際運用:年輕人的職業生涯規劃
 事件一:拜師學習換平臺
 事件二:結交強者獲支持
 事件三:桃園結義搭班底

第二講 臨危不亂有良策
【故事】詐死逃生
分析規律:優勢放大理論
實際運用:做足準備,超水準發揮 
 案例一:鞭打督郵露豪氣
 案例二:感化刺客講義氣
 案例三:解圍孔融漲名氣

第三講 尋求支持有辦法 
【故事】陶謙託孤
分析規律:助人者人亦助之
實際運用:爭取支援三部曲
 策略一:差異致勝,在比較中提升滿意 
 策略二:謙讓示弱,在觀望中尋找支援
 策略三:以退為進,造勢充分之後再取利

第四講 能屈能伸有姿態 
【故事】引狼入室收呂布
分析規律:稱謂露心機
實際運用:風險防範的智慧
 事件一:有局無勢丟徐州
 事件二:委曲求全降呂布
 事件三:放下包袱尋出路

第五講 擺脫控制謀發展 
【故事】白門樓呂布被殺
分析規律:性格就是命運
實際運用:知己知彼才有發展 
 事件一:青梅煮酒論英雄,沒有威脅就沒有危險
 事件二:順手牽羊除袁術,有空白就有空間
 事件三:放虎歸山占徐州,有部下才有天下

第六講 以退為進有出路 
【故事】戰白馬斬顏良
分析規律:推拉結合,激發團隊忠誠度
實際運用:內建團隊,外拉聯盟
 事件一:迎接挑戰有退路
 事件二:混亂局面拚出路

第七講 成功來自調心態 
【故事】馬跳檀溪
分析規律:忍讓是一種境界
實際運用:對外示弱,對內放權
 事件一:放低姿態,獲得更大空間 
 事件二:緩解焦慮,等待時機 
 事件三:承認不足,減少控制權

第八講 製造回合藏玄機
【故事】二請諸葛亮
分析規律:重要的交易一定要談判 
實際運用:展現態度吸引人才 
 策略一:借助權威管道獲取訊息
 策略二:運用形象展示政策
 策略三:放下架子,善於傾聽 

第九講 信念引導獲支持
【故事】劉表託孤
分析規律:貼標籤現象
實際運用:得人心者得天下
 策略一:用關鍵事件占領人心 
 策略二:與關鍵人物恰當交往 
 策略三:在關鍵時刻甘當配角 

第十講 變換角度掌大局
【故事】劉備招親
分析規律:理解與示弱
實際運用:換個角度出思路
 策略一:站在對手角度看待風險
 策略二:站在工作角度評估能力
 策略三:站在旁人角度考慮出路

第十一講 籠絡人心善造勢
【故事】張松見曹操
分析規律:失衡的自尊心
實際運用:關心、尊重、認可 
 策略一:運用互惠獲取支持
 策略二:基於比較建立滿意
 策略三:心懷大局堅持底線

第十二講 順風順水抓大局
【故事】張松之死
分析規律:從小處示範,收大局之效
實際運用:拐大彎的智慧
 事件一:保持形象,得意時不失態 
 事件二:善拐大彎,順利時不急於求成 
 事件三:多樣化用人,勝利後寬容對手 

第十三講 轉變思維能成事
【故事】劉備濫賞
分析規律:炫富心理
實際運用:領導者轉型的三個思路 
 思路一:事業壯大後,從感情建設轉向制度建設
 思路二:在掌握優勢的情況下,懂得主動
 思路三:把握親疏尺度,善於調整人際關係的距離

第十四講 逃離情緒遠陷阱
【故事】黃忠刀斬夏侯淵
分析規律:否定過去的成功
實際運用:鍛鍊心境,懷抱勝利的景象 
 策略一:克服情緒失控,避免急躁冒進 
 策略二:宣傳以往的勝利,展示必勝的未來 

第十五講 樹立權威講策略
【故事】劉備稱王
分析規律:儀式與權力符號
實際運用:從制度面強化領導權威 
 事件一:打破常規樹立新標準 
 事件二:合理引導調和衝突
 事件三:嚴格要求有特殊資源的人 

第十六講 防範風險託後事
【故事】火燒連營
分析規律:激動的時候缺乏判斷
實際運用:一文一武一根線
 策略一:適度分權,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 策略二:用承諾一致鎖定核心骨幹 
 策略三:提前搭班子應對未來 

書摘/試閱

第三講 尋求支持有辦法

【故事】陶謙託孤

劉備屬於胸懷大志的人,古人云,志大者心苦也。意思就是胸懷大志的人,在過平凡日子的時候,心裡沒有甜,只有苦。他苦惱啊,這麼丁點大的平臺怎麼發展啊?他得找一個更大的平臺。而劉備在平原縣這段安樂的日子,屬於海中龍過著池中蝦的日子,他當然不甘心。他一直在尋找機會,尋找更大的發展平臺。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徐州牧陶謙邀請劉備協助他守衛徐州,一起對抗曹操的大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命運再次給了劉備機會,把他推上了新的高度。這個時候的徐州,可不是一個安樂窩,而是一個龍潭虎穴,政治勢力錯綜複雜,軍事鬥爭你死我活。不過,要想成大事,就得冒風險。就如同金融理財的一個規律: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零風險的事情永遠是零收益。劉備覺得這個風險值得一冒,所以就帶著關羽和張飛,整頓了軍馬,前往徐州。
在政治鬥爭錯綜複雜、軍事對抗你死我活的徐州,劉備能不能站穩腳跟,他又是怎樣憑藉一人之力,在很短的時間裡,獲得了更多的支持呢?
西元一九四年,東漢中平元年十二月,六十三歲的徐州牧陶謙病勢嚴重,生命垂危,臨終前他派人緊急召見徐州別駕糜竺,所謂「別駕」,就是徐州牧的副手。糜竺接到消息,連衣服都來不及換就趕來了,病榻上的陶謙眼窩深陷,氣息微弱,他拉著糜竺的手,攢了半天力氣,才吐出一句話:「我死之後,曹孟德必來攻打,徐州危矣。」
糜竺和陶謙一起出生入死、打過惡仗,他想起上一次曹操血洗徐州的慘劇,曹軍所到之處,雞犬不留,光老百姓就死了好幾萬,河裡全是屍體,泗水為之斷流,很慘烈。糜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他問陶謙:「陶使君,那該如何是好?」
此刻面對陶謙,糜竺有三個絕望:
第一個絕望,老長官、主心骨,他要走了;
第二個絕望,殺人魔王曹操,他要來了;
第三個絕望,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
陶謙眼睛裡閃過一點微光,他用盡生命最後一絲力氣,一字一頓地說道:「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糜竺終於明白了,陶謙緊急把自己招來,是要把迎劉備入主徐州這件大事託付給自己。糜竺緊握著陶謙的手,搖了一下說:「使君放心,糜竺粉身碎骨定不負重託。」陶謙勉強點點頭,隨後頭一歪,長吁了一口氣,便撒手離開了人世。
此時此刻,劉備正在駐地小沛(今江蘇省沛縣)日夜練兵,對陶謙病逝的消息一無所知。前文說過,劉備在公孫瓚的幫助下,組成了一支團隊,並且有了自己的地盤平原縣。放著平原縣令不當,他怎麼會到徐州小沛呢?這其中的來龍去脈,要從曹操當上兗州牧說起。
曹操占據兗州,自領兗州牧之後,要把在泰山郡避亂的父親曹嵩及全家人都接到兗州來,結果曹嵩這一大家子在半路上被人截殺,雞犬不留,財產也被洗劫一空。截殺曹嵩的人,是陶謙手下的將軍張凱。曹操得到消息後眼睛都紅了,出動大兵來討伐陶謙,號稱要血洗徐州,為父報仇。《三國志.武帝紀》記載:
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琊,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世語曰:嵩在泰山華縣。太祖令泰山太守應劭送家詣兗州,劭兵未至,陶謙密遣數千騎掩捕。嵩家以為劭迎,不設備。謙兵至,殺太祖弟德於門中。嵩懼,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嵩逃於廁,與妾俱被害,闔門皆死。劭懼,棄官赴袁紹。後太祖定冀州,劭時已死。韋曜吳書曰:太祖迎嵩,輜重百餘兩。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衛送,闓於泰山華、費間殺嵩,取財物,因奔淮南。太祖歸咎於陶謙,故伐之。
雙方在初平四年(西元一九三年)的秋天發生激戰。曹操引兵連克十餘座城池,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打敗陶謙,陶謙退保郯城(今山東省郯城縣),曹操軍隊一路燒殺,「坑殺男口於泗水,水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應、睢陵、夏丘,皆暑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資治通鑑.漢紀》)
雙方在郯城僵持了一段時間,曹操糧草耗盡,引兵退去。但是第二年夏天又捲土重來。這一次兵精糧足,志在必得。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便聯合劉備整頓精兵來救援陶謙。劉備就是這樣從平原縣來到了徐州。陶謙在人員和糧草上都給了劉備很大的支持,讓劉備的實力進一步壯大。《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飢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陽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
「略(掠)得」二字,一方面說明劉備心情急迫,急於壯大實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劉備的部隊構成複雜,臨時拼揍,戰鬥力比較弱。不過劉備的原則很明顯,沒有能力有態度,沒有實力有場面。你求我來幫你,我來了,而且帶了很多人,轟轟烈烈,熱熱鬧鬧。
陶謙很高興,立刻行使了封疆大吏的人事推薦權,推薦劉備做豫州刺史,確實沒有虧待劉備。刺史的職位是當時天下英雄都趨之若鶩的,因為一旦有了這個頭銜,就能名正言順地占領一塊根據地,發展自己的實力了。劉備感激之餘也沒有辜負陶謙。在徐州對曹操的作戰當中,劉備非常努力。《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了當時的戰鬥情況,「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二次攻打徐州,曹操志在必得,一路風捲殘雲般,連下五城,一直打到海邊。當時劉備和陶謙的大將曹豹駐軍在郯城以東,他們和曹軍發生了激戰。史書上的記載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什麼叫「要太祖」?就是在曹操必經的路上,主動攔擊,與曹操開戰。以當時的戰局和實力對比來說,一般人躲避還來不及,劉備帶著一萬人左右的雜牌軍,就敢主動攔截曹操的大部隊主力,這種戰鬥的勇氣和決心十分讓人佩服。

【分析規律】助人者人亦助之

常見幫助別人的類型有三種:
第一種類型叫做「安心幫」。什麼叫「安心幫」?意思是你請我幫忙,我用我擅長的、我的優勢資源來幫助你。輕鬆自如,無負擔,這叫「安心幫」。
第二種類型叫做「隔人幫」。什麼意思呢?我幫你根本不用自己動手。你說,自行車可以借我騎一下嗎?我回頭跟同學說:「去樓下,把你那輛車推出來。」那學生去了,把車子、鑰匙給你,你騎上走了。你說,趙老師,你廚藝不錯,什麼時候炒個菜大家嘗嘗?我一揮手,說:「助教,你上樓炒一盤菜給大家吃。」他去了,我沒動手,這種叫「隔人幫」。隔人幫缺乏感情投入,所以有些事情還是要自己動手。例如父母躺在病床上,子女應該親自煎湯餵藥,你讓看護或護士去煎湯餵藥,那叫「隔人孝」。隔人孝的力度、感動程度和盡心程度是有問題的,所以能自己做,就盡量自己做。
第三種類型叫做「捨身幫」。什麼叫「捨身幫」?明明是我缺乏的、不擅長的,但只要你需要,我就拿出來。
劉備就屬於「捨身幫」,團隊是雜牌軍,戰鬥力極差,戰略上不占優勢,戰術上沒有資源,將也不多,兵也不廣,面對強敵,劉備敢逢敵亮劍,跟他打一仗,這種捨身的精神讓人特別感動,而最感動的就是徐州牧陶謙。想想看,一個河北青年,不遠千里來到徐州,像保衛自己的家鄉一樣,保衛別人的家鄉;像守護自己的事業一樣,守護別人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不把自己當外人」的精神。
劉備真的不把自己當外人,從平原縣出發的時候,他帶了部隊、家屬、鍋碗瓢盆,說是到徐州幫忙,但其實跟搬家差不多。好比你的一個同學說,聽說你買房了,到你家小住一下可以嗎?你說可以啊。結果同學帶著老婆孩子來了,拉著大包小包,帶著電鍋、臉盆、牙刷、牙膏,一進屋就插電做飯,你說這是小住嗎?這是長住吧。
劉備來徐州是另有打算的,他想在徐州長住,借助這個更大的平臺發展。也就是說,劉備是在幫陶謙,但是他自己也有所求。不過,問題來了,劉備要前途、要地盤、要團隊的要求,能不能跟陶謙直接提?基於人情世故,我們可以定義三個概念:
第一,沒貢獻就提要求,這叫貪。你什麼都沒做呢,就提要求,那不恰當。
第二,做了貢獻立刻提要求,這叫俗。你幫了我,立刻就要我幫你,這叫俗。
第三,光是貢獻不提要求,這叫傻。
而劉備現在的被動局面,就是付出那麼大的努力之後,有要求不能立刻提,但是又不能錯過時機,怎麼辦?劉備用了一個很棒的方法,就是上一講說過的:用幫人的方式去求人。
劉備這一輩子,幫公孫瓚之後得到了根據地平原;幫陶謙後也得到了徐州;幫劉表防守曹操,就有了荊州;幫劉璋防備張魯,最後得了益州。他每次都是認認真真地幫別人,然後喜出望外地成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真的想獲得別人的幫助,就請你盡心盡力、認認真真地帶著一顆火熱的心,去幫助周圍的人。這叫做「助人者人亦助之,助眾人者天亦助之」。

【實際運用】爭取支援三部曲

劉備這個模式發揮得很好。由於他盡心盡力幫助徐州百姓,幫助徐州政府,所以從政府到百姓,大家都非常認可劉備,劉備的氣候逐漸形成了。因此陶謙臨終的時候才會說,「非劉玄德不能安此州也」,他讓糜竺代表自己、代表政府,把徐州的管理權交給劉備。
這可是一份厚禮呀。劉備喜歡嗎?喜歡;想要嗎?想要。那麼面對這個喜出望外的厚禮,劉備又喜歡又想要,他伸手接了嗎?
他沒接。
劉備是一個有慧根的人,他對領導、對天下的認識,從一開始就比袁術、呂布這些人深刻得多。所以在徐州這件事情上,他採取了三個策略。

 策略一:差異致勝,在比較中提升滿意

說到讓徐州,首先要確認的是,原來的徐州牧陶謙是個什麼樣的領導者。
在《三國演義》中,陶謙是個忠厚長者,死求活求地要劉備統領徐州,所謂「三讓徐州」。但實際上,按照《三國志》的記載,陶謙這個人與《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有一點差別,他有三個特質:
第一,陶謙能打仗。陶謙是丹陽(今安徽當塗東北)人,曾經隨漢朝政府的車騎將軍大司馬張溫西征,討伐邊章、韓遂,在西征的過程中,陶謙立了很大的功績,沒有這些軍功,他也不可能當徐州牧。而且在當上徐州牧之後,陶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肅清地方。當時徐州的黃巾軍勢力很大,陶謙憑藉自己的軍事才能,將徐州黃巾軍殺得大敗,從此這些人再也不進犯徐州。徐州變得比較太平,所以陶謙有軍功。
第二,陶謙對中央政府還算忠誠。自從董卓專權,李傕、郭汜禍亂長安以來,中央政府的話基本上沒人聽了,但陶謙不一樣,陶謙對中央政府還是言聽計從。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那個亂世,陶謙會派自己手下的使者向中央政府納貢。這個史書上有記載,說陶謙派手下喬裝改扮,稱為「遣使間行」,因為會遇上割據勢力攔道,所以要喬裝改扮。然後帶著些值錢的東西向朝廷納貢。既然喬裝改扮,肯定帶不了大件的東西,都是一些又小又值錢的物品。中央政府正缺經費,而且最重要的是,缺地方勢力的支持,所以陶謙這樣做,讓中央政府很高興。中央政府還特地封陶謙為安東將軍溧陽侯,可見他與中央政府的關係比較緊密。
陶謙的第三個特質是他的缺點。按照《後漢書.陶謙傳》的記載,陶謙這個人作為領導者,有兩個不好:
第一個不好是為政昏亂、用人不當。什麼叫「為政昏亂」?「昏」就是指看人看事看不清,只能看個大概。什麼叫「亂」?就是沒有條理、不通暢。陶謙這人當領導者,看人看事看不清,沒有頭緒、沒有條理,很多事情都不順暢。
第二是他用人不當,這是更大的問題。《後漢書》中記載,陶謙這個人「信用非所,刑政不理」。他用的那些人根本不是有能力、有才華的人,他愛用一些喜歡說好聽話的人,即耍嘴皮子的奸佞小人。而那些有才華的正人君子,反而被他疏遠。所以徐州這個地方在陶謙的手裡,被搞得有點烏煙瘴氣。
《後漢書》對陶謙的評價有八個字:徐方殲耗,實謙為梗。「梗」就是從中作梗,意思是徐州這地方死了那麼多人,最後打得那麼慘,最主要的原因是陶謙阻斷了人才進步的道路,很多有才華、有能力的人無法發揮,沒有施展空間。因此陶謙作為武將是合格的,作為一方諸侯、一個地方的行政首腦,他是不合格的。
那麼劉備來徐州之後呢?劉備跟陶謙有一個重要的差異,就是禮賢下士、尊重人才。如同一個物理現象,人的手在冷水裡放一段時間,再放到溫水裡,會覺得很燙;人在陰暗的屋子裡坐一會兒,再出去晒晒太陽,就會覺得特別溫暖,這叫「對比強化」。徐州的精英和老百姓,在陶謙手下備受冷落和疏遠,一見到劉備感覺這麼溫暖,大家肯定很高興。
管理學有一個規律。什麼是滿意?老師要讓學生滿意,公務員要讓人民滿意,企業要讓消費者滿意,孩子要讓父母滿意。想一想,什麼叫滿意?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我們去一個蘋果園採摘,你坐著,我去摘蘋果。我第一次摘了八個,第二次摘了十個,蘋果都是一樣的。請問是八個讓你滿意,還是十個讓你滿意?很多人說,當然是十個。那可不一定。第一次你希望我摘六個,我摘了八個,你高興,比你預期的多了兩個。第二次你希望我摘二十個,我只摘了十個,你就不高興、不滿意了,因為比你預期的少了十個。所以滿意不滿意,跟一個人的期望有關,超出期望才滿意,低於期望就不滿意。
滿意除了跟期望有關之外,還跟另一件事有關:標準。
再舉個例子,我喜歡做飯,最近在學做餡餅。新鮮的羊肉配點胡蘿蔔,做羊肉餡餅。做好了,請同學趁熱吃。「哎呀,」同學一邊吃一邊誇我,「老師,你手藝真好,這餅真好吃,這餡調得真好。」我挺高興。同學吃完之後,我一個同事來吃,他咬了一口,一皺眉,跟我說:「老趙,你知道嗎?硬麵餃子軟麵餅,餃子要水煮,所以麵得和得硬,餅要乾烙,麵得和得軟,你這和的既不是餃子麵也不是餅麵,而且你這餡還包著什麼東西呢?口感真不好。」他吃一口就不吃了。
同樣一張餅,為什麼兩個人的滿意度如此不同?原因很簡單,同學每天吃學校餐廳,標準很低,所以我的餡餅超出了他的標準,他就滿意。但是我那個同事是美食達人,而且還自己鑽研,手藝非常高,是個北方人,會做麵食,我的餡餅達不到他的標準,結果就是不滿意。因此,滿意不滿意跟兩件事有關:第一,對方的期望。第二,對方的標準。超出期望,超出標準,他就會滿意。
徐州的官員百姓對於領導的標準是建立在陶謙的表現基礎之上,陶謙昏亂、用人不當,劉備的表現明顯超出陶謙,雖說他還不像三顧茅廬的時候那麼懂領導的藝術、用人策略,但已經初步有一點與眾不同了,他禮賢下士、保境安民,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特別是他面對權力和地盤並不貪婪,而是選擇成全別人、幫助別人。在那個年代,實在是大大超出眾人的心理預期。所以,徐州的官吏百姓對劉備高看一眼、格外器重也就不足為奇了。劉備在比較當中建立了自己的優勢。
劉備逐漸成了氣候,有民心,有人氣,因此陶謙才肯把徐州讓給他。那劉備要不要接受徐州呢?他做了一個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決定,他拒絕了。「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三國志.先主傳》)劉備為什麼拒絕呢?
因為只有民心、人氣是不行的,還得有當地豪強世族、社會精英的支援,沒有這個支援,那個位置是不能坐的,劉備還沒有看清形勢,所以謙讓了一下。這就是劉備的第二個策略,叫做主動謙讓,在觀望中找支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