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陪孩子畫唐詩03:用塗鴉培養孩子的詩心
滿額折

陪孩子畫唐詩03:用塗鴉培養孩子的詩心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6618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0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莫讓孩子成為死背唐詩的鸚鵡
唐詩最新式學習法
創意化、現代化、本土化
在竹林裡只能彈古琴嗎?彈平台臺鋼琴不是更新潮?〈竹裡館〉
和寵物一起在地上欣賞月光不是更有趣?《靜夜思〉
誰在貓纜上吟誦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遊原〉
誰在夢中走上天梯去私會牛郎?《秋夕〉
誰是飛奔月球與月兔共舞的芭蕾仙子?〈嫦娥〉
就讓長頸鹿媽媽代替老爺爺來摘荔枝吧!〈種荔枝〉

為鸛雀樓寫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也可以套用在台北101大樓,或上海東方之珠?
為寒山寺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不也可以用來描述日月潭、或西湖的夜景?
當孩子發現:自己也可以成為唐詩中的主角時,唐詩就不再和他們相隔千年之遙了!

2015年簡體版榮獲三項大獎
2016上海好童書
2016中國桂冠童書〈歷史文化〉
2018中國家庭教育影響力圖書TOP

兩岸文化人聯袂推薦
管管 台灣知名詩畫家
凌拂 台灣知名散文家
徐蓉 上海資深媒體人
聶焱 清華附小美術教師
吳丹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園長
滕桓 天津電視台大型直播節目主持人

作者簡介

劉雨菡Lotus Liu
自幼即展現繪畫天份,小學、中學階段年年於校內、校外獲得繪畫比賽首獎。畢業於東海大學歷史系,因個人興趣,特別著重於中西藝術史、美學史、文化史的研究。畢業後一度轉行從事室內設計及藝術經紀,並書寫與生活美學相關的散文。
近年來因教育幼女的經驗啟發,及佛學的薰陶、沐化,轉而關注對人生富啟益性的教養課題及心靈課題,同時編寫貫通中國大歷史的成語教材、文化史教材。
現專職寫作,繼續以親子育養、心靈美學、人文歷史等為題材,熱衷做一名傳播真、善、美品味的筆耕者。

李懷殊Una Lee
本書《童心童話〉及內頁插畫作者,現年12歲,遺傳母親的繪畫及語文天份,以優等的術科成績考上私立崇光女中美術班,現就讀一年级。
曾於2014年獲得日本花王國際公司舉辦之國際環保繪畫比賽,榮獲全球第三名、台灣第一名的殊榮,從8千4百多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文
唐詩中的孩子
文學與美術天生就親近,在這個繁雜的時代,讀書與畫畫或許是一種最簡便的學習方式了。捧起一本書閱讀,你就能走近他人的世界;提起筆來勾畫,你就能走近自己的世界。一本好書,一定是綜合的,定是能惹人思緒的;一張好畫,一定是包容的,定是能承載想像的。一位媽媽陪著孩子讀書畫畫,本已是很美的畫面,不想,有情懷的雨菡陪著有天分的懷殊畫唐詩,更是詩意美妙至極。童心童畫,親子關係,情懷天分都被唐詩襯托的那麼妥帖暖心,唐詩作為一個永久不衰的文化命題,本身就十分具有綜合性、包容性的。我很是高興為本書作序,臺灣的一對母女就在唐詩裡想像暢談著:從李白的月光談到了梵古所畫的卧室;從王維綺窗前談到畢卡索的立體派;從《遊子吟〉談到了縫紉機的歷史;從〈詠荔枝〉談到了荔枝核可入藥及楊貴妃的歷史故事……這本書傳統而現代,人文兼科學,中西文化勾連,涉及諸多方面,可讀性極強,又一次拉近了唐詩與我們的距離,我突然發現唐詩是一個多麼好的想像載體,千年的文化符號饋贈至今,我們都是受益者!我儼然在童畫中,在唐詩中見著了一個鮮活的孩子,見著了悠閒的童趣雅趣,瞧!「一對快樂的母女在唐詩中漫步,邊走邊聊,向我們輕鬆走來。
唐詩在懷殊的筆下也煥發著新的意味。柔柔的筆法,交織的色彩穿梭在唐詩的韻律之中,頗有驚豔之感,如同懷殊把自己畫成了在月球上的芭蕾舞者,自主而自信,似一個孩子在唐詩童畫中找到了自己一般。一個孩子這麼早就曉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蘊是多麼的可貴呀!我由此想到了唐詩〈小兒垂釣〉中描繪的童趣:「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孩子才不管世俗外界,他們只在乎這種細微敏感的體認,這種對待生命的專注與精純。即使我在教育這個行當已有些年份,可每當面對孩子的作品,我就很感慨:我該怎樣去引導孩子作畫,我該怎樣面對這鮮活又敏感的生命?有時成人的引導真的會限制孩子自我的表達!成年人,即使是相當有經驗的老師,皆容易陷入教育的誤解中,總認為孩子處於弱勢,不會畫,苛求孩子畫出一幅我們成人滿意的作品。正當我們有所困惑之時,唐詩似乎在給著某種啟示。
正如此書所談到的,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寫千古傳誦的〈鵝〉之時,不過七歲;大詩人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書中提及讓我有了聯想:王勃十四歲就應舉及第,黃庭堅七歲寫〈牧童詩〉,曾鞏十二歲寫〈六論〉,晏殊十四歲以神童入試,王羲之七歲善書,顧愷之更是年少得名,在中國的藝術史上,還有很多少年成名的例子,這些很容易讓我感受到當時的教育氛圍,傳統教育是關注孩子的,是信任自己的下一代的。所謂教育的真義從來就不是為了去改造孩子,而是通過平等的交流,分享美好的經驗與感受,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從藝術教育的角度而言,孩子畫出的模樣即是他心中的模樣,我們要與孩子們平等而真誠地交流,與他們一道探索童畫獨特的經驗與感受,書中的懷殊不就是有著這般敏感的體驗嗎!媽媽雨菡在給她講〈相思〉之時,懷殊就質疑了:為什麼是紅豆最相思,為何不能是他物呢?從而勾起了雨菡無限的話題,媽媽也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孩子這般獨特而敏感的思維是多麼值得去呵護呀!
是呀,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作為鮮活的生命個體,他本身就完備自足,我們要學會呵護童心,尊重童心,讓問題從孩子那來,也從他手中解決。孩子能不能畫出一幅令人滿意的作品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視野與思維。毫無疑問,唐詩提供了文化的視野與思辨的思維。全唐詩五萬多首,其實大部分都是詩人在講別離家鄉、親人的情緒。詩人離開了現實的家鄉,由衷地希冀自己在詩歌裡找回精神上的家鄉,當時代隱去,其人性的感念還會在唐詩中溫存,讓後人感同身受,這無疑給了藝術創作的靈感。撕開教育的種種表層意象,教育存著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孩子越早離開你,他就越能早點獨立,早些發現自己。孩子不能永遠被教育著,而是要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成全。
台灣的劉雨菡女士,做過主編、電視節目製作人、作家、室內設計師、藝術經紀人等工作,這般豐富的工作閱歷必定影響著自己的視野與思維,才能有陪著孩子畫唐詩的創意。以豐富帶動著豐富,從這一對母女談唐詩畫唐詩的狀態,我就能感受到台灣整體文化教育的氛圍。儘管我沒有去過台灣,可早就聽得友人旅遊歸來的感慨,覺得台灣人有禮貌,懂生活,很有以往中國人的氣象,我信以為真,因為我知道那裡有吳宗憲、蔡康永的娛樂節目,那裡可以誕生周杰倫的中國風,那裡還有我喜歡的李敖與蔣勳,那裡還有雲門舞集,那裡還有紙風車兒童劇團,就在近期,我還聽得劇團團長任建誠的發言,他們能堅持把戲劇的夢想傳遞到台灣各個角落及邊遠村落,我甚為動容。
我是真的很高興推薦這本書,似乎動筆為文就與台灣有了些許情緣,也再一次感謝出版社沈嵐女士的邀約,讓我與雨菡與懷殊相遇,讓我對唐詩有了新的思考,觀教育有了新的角度。我也多麼渴望,咱們的教育皆如這般親子關係自在輕鬆,很自然地就把唐詩融到了心中,這般教育關係惹人惦念。其實中國的詩歌也惦念著孩子,我心中好喜歡這一句寫孩子的詩:「兒童急走追黄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哪裡是「無處尋」,分明是黃蝶引著孩子入到了一個浪漫的, 超越現實的,不可言說的美好意境中來。教育的意義著實是要人擺脫現實的奴役的,唐詩之所以流傳,就是因為那裡沒有現實的蕪雜與瑣碎,永遠存著孩子般的專注與精純,望我們通過文學與美術到達一個融通的世界。
教育有時需要不期而遇,需要一種意外。雨菡說懷殊是個「意外」,我為書寫推薦文也是「意外」呀,多麼美好的意外!
聶焱
北京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美術教師

 

用塗鴉培養孩子的詩心
劉雨菡/著
雖然「本土化」已成為今日文化教育的指標,但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台灣家長們,果真願意讓孩子們放棄學習唐詩、宋詞等優美的古典文學?
有沒有想過:未來,台灣學子的最強勁競爭對手,正是急起勤學唐詩等傳統文化的大陸學童。
唐詩所描寫的景點及人情世故,與台灣人的生活時空或許差距遙遠,但猶如「古今同一月」的道理, 創作及欣賞的心、情,也是不分古今與地域的。而學習唐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培養「詩心」與「詩情」。
然而長久以來,孩子們學習唐詩的最大誤區,卻是競相成為一隻只會背誦學語的「鸚鵡」,只重視熟背的數量,忘了學詩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應學做一名同樣能夠運用美好的文字,來抒懷生活心得的詩人。
「譬如熟背唐詩的孩子,上床睡覺前,如果剛好看到窗外出現皎潔的月亮,能不能適時朗誦出李白的〈靜夜思〉以為呼應?或看到夕陽西下,會不會想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再想想看,如果到了中晚唐、宋代,甚至到了明清時期,古代文人們也都認為只要學會背誦盛唐時期王維、李白、杜甫的作品就夠了,不必繼續創作唐詩,那麼往後還會出現元稹、白居易等中晚唐的大詩人,及他們寫下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或「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等感人肺腑的詩句嗎?
同樣的,宋代的王安石、三蘇父子也可以不寫詩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會成為絕響,明清時代也不會再出現以唐詩格律寫作的詩人,那麼中國的文學世界乃至整個歷史文化,將顯得多麼貧乏無味?
現代人不寫唐詩或古詞,主要是因為民初推行白話文運動,所以「現代詩」取代了唐詩、宋詞。然而寫詩的形式、格律或許不同,寫詩的情懷卻是一樣的。
家長們難道不希望孩子也學到和詩人一樣的能力?例如看到風生水起,或面對離別傷逝,美妙的詩句就能流暢地行之於筆下。難道只滿足於拾人牙慧,能熟背古人寫的唐詩就夠了?
所以我認為讓孩子學習唐詩,主要的目的並非背誦而已,而是在學習欣賞、仿效詩人們的情懷,進而培養一顆追求真、善、美的「詩心」。而且擁有這份詩心的人,也才能夠為自己打造美好的生活品味。
不過,中文屬於較難學的語文,一般人能夠經由反覆的習誦,體會到一首詩的意境已經不容易,想培養孩子成為一名詩人,自然更難。
那麼,如果當詩人不容易,讓孩子把詩意畫出來較容易吧?因為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塗鴉高手,圖畫本來就是遠古先民互相溝通的媒介,也是人類最初的文字。
經由三年多指導女兒畫唐詩的經驗,我歸納出三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熟背詩文,還能有效運用在生活上,具體產生共鳴的效果。
一、創意化,以唐詩作為繪畫題材
唐詩所以能夠流傳至今而不衰的原因,就是因為不少詩作中,總有幾句足以流傳千古的佳句,其意境和情懷是超越時空的,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碧海青天夜夜心」……等。因此我也建議不必要求孩子死背整首唐詩,只需熟記已經廣泛流傳、並能融入任一時空的佳句即可。且單純地讓孩子背誦唐詩,並不能檢驗出熟背之餘,能得到什麼收穫。但當孩子能夠把一首詩的意境透過畫筆畫出來,他們的認知力,已在對詩句進行轉譯及消化。能把一首詩畫出來,自然能深入理解該詩的涵義,熟背,就更不用說了。
另外,結合文學、藝術、歷史三門學科的唐詩,也是提供繪畫創作的絕佳題材,且現在拜網路之賜,唐詩中提到的的景點、各種風物如動植物的生態、樣貌,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說明及畫面,如此一來,孩子們為了畫一首詩,不但可以同時學到多元的知識,還能獲得美感的薰陶,可謂一舉數得。在本書中,每一幅畫都呈現這樣的學習效果。
二、現代化,讓孩子成為詩中的主角
同樣的,在陪孩子畫唐詩時,也必須引導他們找到可以讓自己融入唐詩的角色,例如我引導女兒畫出自己在竹林裡彈平臺鋼琴的〈竹里館〉;畫出自己在睡前趴在地上欣賞月暉的〈靜夜思〉、畫出自己就是划著小船偷採白蓮的小女孩;自己就是在夢中走上天梯去私會牛郎的織女;自己就是飛奔月球與月兔共舞的現代嫦娥(芭蕾仙子)……。
當孩子發現來自己也可以成為唐詩中的主角時,唐詩就不再和他們相隔千年之遙了!
三、本土化,在生活中發掘與唐詩呼應的景物
由於不少唐詩清楚描述了某個特定的景物,例如鸛雀樓、寒山寺、烏衣巷等等,未到過這些景點的孩子,自然不易產生親切感和共鳴。但為鸛雀樓寫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也可以套用在台北的「101大樓」或上海的「東方之珠」?為寒山寺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不也可以用來描述西湖畔某一處的冬夜,或台灣日月潭的夜景?
因此,將唐詩的詩句配合所處的環境及場景予以「本土的轉化」之後,孩子將更容易體會到詩文所傳達的涵義。而這些流傳千年而不衰的佳句,就是因為為能夠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侷限,才會如此雋永感人!
所以女兒在搭台北的「貓纜」時體會到「夕陽無限好」的意境,夜遊日月潭時,終於想像出「楓橋夜泊」的畫面。
這套書,其實是特別為台灣孩子創作的詩畫作品,因為沒有一首唐詩的故事或地點,發生在台灣。故唯有透過創意化、現代化及本土化的轉譯,台灣的孩子才能真正融入唐詩的世界,具體感受到詩文曠古爍今的生命力。
如果您的孩子仍處於中、低年級幼稚園階段,那麼請先閱讀其中的散文故事後,再講給孩子聽。故事描述的是我陪女兒畫唐詩的過程中,母女倆一起享受「教學相長」的樂趣和體驗。
本書也極適合長期保存、經驗傳承,等孩子們也長大成為人父人母之後,再傳授給下一代。


導言
七言詩的情境創作
劉雨菡/著
中國文字雖為單音獨字,但有時候一個「單字」,又可能包含數種用法及用意,因此以七言詩為例,每個句子均比五言詩多了兩個字,可以包羅的內容,就更加複雜深奧了,所以七言詩比較適合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來學習。不過基於出版的需求及機緣,殊兒在二年級暑假中,提前認讀及描繪了本冊收錄的八首七言詩。
「這八首詩中,只有第一首〈詠荔枝〉較易入門,其他選出的題材,只能儘量以童話故事去協助理解,或引導她透過生活經驗去模擬和想像,因此這一冊繪本,我也必須提供更直接的助力,以母女共同創作的方式來呈現,我借用女兒的筆,表現童趣的情態;鋪陳景物時,則直接代為修稿、潤飾,來彌補女兒力有未逮的部份,故在繪畫風格及創意上,也表現出我個人的加工特色。
「我不主張孩子太早使用水彩畫圖,因為水彩不易控制水份,水墨畫更難,也較不討喜。粉質蠟筆這種顏料,不但富有塗抹的趣味,也能調色、修改,極適合孩童使用。幼時,我也多半用蠟筆畫圖,色彩因調色後產生的彩度及明度的變化,也完全得自蠟筆畫的體驗。
做任何事,都只能靠一至三分的天份,並仰賴七至九分的學習與努力,才能成功,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需我代筆的機率愈來愈頻繁,殊兒自己也意識到「天份」已不夠用了。
「引導孩子畫唐詩,在這一冊中一樣試著擺脫照本宣科的模式,一樣力求推陳出新、標新立異,幾經琢磨與堅持,終於畫下令人欣慰的句點!

 

 

目次

02 作者序:用塗鴉培養孩子的詩心―劉雨菡
06 導言:七言詩的情境創作―劉雨菡
10 〈種荔枝〉白居易:長頸鹿採荔枝
22 〈嫦娥〉李商隱:月宮中的芭蕾仙子
34 〈清平調〉李白:公主的霓裳舞衣
46 〈秋夕〉杜牧:化身織女會牛郎
58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騎腳踏車賞花
70 〈漁歌子〉張志和:西塞山與鱖魚
82 〈烏衣巷〉劉禹錫:橙色的江南水鄉
94 〈楓橋夜泊〉張繼:夜泊日月潭
106 推薦文:唐詩中的孩子―聶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66 184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