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滿額折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刪注(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的兩部著作,其前身均為熊十力在北京大學任教時的自撰講義。 《唯識學概論》系熊先生講授唯識學的第一部講義,1923年由北大印製。本書忠實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內學院所學,以玄奘、窺基之學為旨歸,簡明扼要地概述唯識學的思想體系,適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為唯識學的入門書,亦可作為研究《新唯識論》的參考。

《因明大疏刪注》亦為熊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授因明學的講義。其淵源有自:古印度著名論師陳那改造舊因明學,號稱新因明之祖,所著《因明正理門論》(簡稱《門論》)乃因明學奠基之作,其弟子天主(音譯商羯羅主)為便後學,刪述簡括該書而成《因明入正理論》(簡稱《入論》);玄奘東還,相繼譯出二論,其弟子窺基又為《入論》作疏,成為後世研治因明的權威讀本,故尊稱為《大疏》。熊先生此書,乃是為適應現代學者的需要,刪注窺基《因明入正理論疏》而成,刪削疏文,疏通大義,增設新注,闡發奧蘊,允為治因明之津梁,研唯識之預科。

作者簡介

熊十力(1885-1968)

原名繼智,字子真,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黃岡人。
青年時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義後任都督府參議,並參預護法運動。
三十四歲後慨然脫離政界,專心學問。
曾入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治佛學,後應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學。
抗戰期間入蜀,先後應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講學於複性書院、勉仁書院。
1949年以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4年後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會通中西,融攝儒釋,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識論》《十力語要》《佛教名相通釋》《讀經示要》《體用論》《乾坤衍》等書。其學說影響深遠,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複觀等皆為熊門弟子,熊十力亦被尊為現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

名人/編輯推薦

1920年,經梁漱溟推薦,熊十力入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問學,這是熊先生學問和人生的一個轉折點。1922年應蔡元培之邀赴北大擔任唯識學特約講師,並撰《唯識學概論》,其間對唯識學產生疑問,遂改本更張,另寫出一部《新唯識論》,融通儒佛,並對唯識學提出批評。
《唯識學概論》系熊先生講授唯識學的第一部講義,1923年由北大印製。以《新唯識論》與《唯識學概論》相比較,可見熊十力學術之淵源和轉變。對於欲瞭解唯識學的讀者,《唯識學概論》結構謹嚴,清晰明辨,亦為合適的入門書。
《因明大疏刪注》亦為熊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授因明學的講義。1926年由北大印成講義,並于同年7月經熊先生稍加修訂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據商務印書館本點校。

《唯識學概論》緒言

唯識學者,昔人以為即法相學,於內學佛教、佛學諸名詞,不如內學為諦。內學者,內證之學也。諸宗最為晚出。宜黃歐陽先生作《瑜伽師地論序》,始別出此學於法相之中。余杭章氏謂其識足以獨步千祀,見所作《內學院緣起》。可謂知言。在昔釋迦崛興天竺,興感夫生死,吾友梁漱溟先生所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引《佛本行經》云云,可資參考。而歸趣於菩提。覺義。既豁然澈悟,以其悲願,化導群倫,遂為內學開山。此學與世間宗教及哲學特異之處,吾他日別為詳論,此姑不述。跡厥聲教,本無殊趣,由佛本願,欲令眾生皆得證大菩提,故其為教,未有殊趣。聞者機感不齊,斯有大小乘異。如《阿含》等唯被小機,《般若》等唯被大機。小乘之學,發展先於大乘。言其流別,則自大天判為二: 一大眾部,二上座部。大天之世約當佛滅後百餘年間。大眾部複分為九,上座部析為十一,合二十部。諸部繁衍,約當佛滅後四百年間。參考《異部宗輪論》。其間持論雖紛,而通執法有。有者,有其遍計所執。後龍猛或譯龍樹。菩薩興于南天竺,約當佛滅後六百年頃。造《大智度》等論,宣說法空,空者,空其遍計所執。是為大乘。其弟子提婆菩薩造《百論》等,宏闡旨要,然末流沉空,將資矯正。北天竺有無著菩薩者,當佛滅後九百年間出世。旁治小教,《瑜伽·本地分》詳小乘義。董理大乘。以其對治空見,世遂目其學為有宗,即法相宗,而區龍猛提婆之學為空宗,即法性宗。自是大乘乃分為二。附識一。無著弟世親或譯天親。有部出家,廣造小論。聞《十地經》,悔小悟大,涕泣謝過。無著因造《攝大乘》授之。《攝大乘》者,于法相中獨提一品以談,即唯識學也。世親既為作釋,更造《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三十頌》乃世親晚年所作,釋文未竟而卒。十大論師繼起,法海波瀾,至為壯闊。十師者,親勝、火辨、難佗、德慧、安慧、淨月、護法、勝友、勝子、智月是也。親勝、火辨當佛滅後九百年間,蓋與世親同時。余八論師,約當佛滅千一百年後。其間護法、南印度達羅毗茶國王之子。安慧,南印度羅羅國人,護法同時先德。學窮大小,妙解因明。聲德尤振。安慧原本空宗,樹義多偏。安慧于空宗撰述,有《大乘中觀釋論》等。其治唯識,說相見二分為遍計所執,猶著空見。護法吸納眾流,護法之思想于安慧諸師既有取捨,于空宗清辨尤多借鑒。折衷至允。校其名實,則護法宜稱今學,安慧厥號古師。《述記》于安慧往往被以古師之名,可證。逮我玄奘大師西度,研治此學,獨宗護法,護法釋《唯識頌》成,以授玄鑒居士曰:“我滅之後凡有來觀即取金一兩,脫逢神穎當可傳通。”及奘師西度,居士遂以授之。授意弟子窺基錯綜群言,譯成《成唯識論》。基序雲:“斯本彙聚,十釋群分,今總詳譯,揉為一部。商榷華梵,征詮輕重,陶甄諸義之差,有葉一師之制。”奘師尚有“真唯識量”、《會宗論》《制惡見論》等,多不傳。基師更輔以《述記》,網羅宏富。自是此學東被,蔚為大觀。奘門諸賢既逝,亦鮮有從事者焉。


《因明大疏刪注》揭旨

簡端揭旨,略有二事。一者,吾刪注窺基大師《因明大疏》甫脫稿,頗有要義,格於體制,書中未暢,須於篇首揭之。二者,此之刪注,既自為例,而訂文詧義,所曆甘苦亦有可言者,當舉其旨明告學人。
竊窺要義,總略談三: 一曰現量但約五識,二曰比量三術,三曰二喻即因。
……
上來已說要義略盡。次及刪注,擇二而談: 一者,何為取《大疏》耶?二者,何為亦刪亦注耶?
將明《大疏》重要,不可不知《因明入正理論》,是所依故。《因明入正理論》者,以後簡稱《入論》。本繼陳那《因明正理門論》以後簡稱《正理》,或《理門》,或《門論》。而作。案《大疏》雲:“陳那所造四十餘部,其中要最,《正理》為先。”又雲:“陳那以外道等等者謂內宗古師。妄說浮翳,遂申趣解之由,名為《門論》。天主一作商羯羅主。以旨微詞奧,恐後學難窮,乃綜括紀綱,以為此論。即《入論》。作因明之階漸,為正理之源由,稱之為入。”基師敘《入論》緣起蓋如此。推跡奘師翻譯因明書籍,獨取陳那師弟大小二論,《理門》亦名大論,《入論》亦名小論。其間抉擇,諒有權衡。誠以古今學派紐于陳那,大乘因明學分今古,陳那以前為古學,陳那師弟為今學開山。陳那精要匯歸《正理》。《入論》者,則又《正理》之要刪,簡明博大,肯綮總攬。基師稱其纂二悟之妙,鳩群籍之玄,奧義鹹殫,深機並控,匪唯提綜周備,實亦易葉成功。此蓋親承奘旨,當未過譽。唯是義繁文約,孤譯無疏,行將霾秘終古,難以鑽研。唐賢疏述,雖累十家,獨有基文,世稱《大疏》,夫豈無故?略抉其長: 提控紀綱,妙得《論》旨,徵文選義,雖有繁蕪,經緯堪尋,仍殊濫漫,其善一。義實異古,《論》但直申,先無別破,如古說能立有八,或四,或三,《入論》唯以因喻為能立。然但直申自義,不會環列古義而別破之。諸如此例,在《論》中屢見不一見也。殊使讀者探稽未廣,莫測源流。《大疏》則詳征古義,環列洋灑,今古沿革,略可推原,其善二。《理門》奧旨,抉擇無遺,《理門》廢譬喻、聖教等量,唯立現比,又以喻攝於因,此其根本義,《大疏》無不采摭。然世俗徒頌美陳那廢教量,不知譬喻量尤當廢。法戶樞機,舍此莫屬,其善三。綜是三者,《大疏》重要,何待致論。陳那、天主、玄奘、窺基,薪火無間,遺文足征,勝範鴻徽,於焉傾取。
更談刪注,亦有由來。吾嘗以為治法相典籍,當理大端,捐其苛節。苛節者,謂懸空或瑣碎之推析。蓋有宗末流往往鋪陳名相,辯析繁瑣,將令學者浮虛破碎,莫究其原。自非神勇睿智,闊斧大刀,縱橫破陣,便當陷沒,出拔無期。吾嘗言,讀相宗一本十支,正如披沙揀金,披沙愈多愈深,而得金愈樂愈妙。讀世間哲學或宗教典籍,只可披沙得沙耳。然或者以為佛書字字皆金,則是謗佛,必未曾得金者也。《大疏》雖備三善,然舛詞碎義時複錯見,學者病焉。若豁神思,必應刪削。唯是臨筆,輒求語意貫穿易曉,遂有改易原文,頗屬創例。吾友閩侯林宰平(志鈞)以為事異存真,且慢古德,非董理故籍所宜。其說信善,吾無以難。然刪訂者,為利始學計,義當從權。且刪本原本並行,夫何憂失真矣。嘗謂基師譯筆宏整,如《成唯識論》等。韻語沉雄,如《唯識述記序》等。獨為疏記乃多淩亂無序,不易解了。意者百部,但取材纂類,未及刊定也歟?基師卒年才逾五十,而疏號百部,必未經詳定可知。即如《大疏》終卷,解能破似破,義例不具,明是未成之作。吾友丹陽呂秋逸《因明講要》,於能似破搜討頗詳,讀者自宜參看。又在刪本,科文可略,內典有科判名句章段者,此名科文,其法至精至密。今此仍存者,則以決判精嚴,垂範始學,特為揭出。思唯方法精密者,文法亦自精密。印度因明、聲明二學俱時發達,此土如清代諸儒治學特重方法,而文法之學亦自此成立。凡斯刪定,備有權衡。乃若注釋,複嘗難阻。觸及例證,義涉各宗。徵引繁博,固嫌支蔓;訓釋過簡,又懼奄昧。綜練顯了,其事已難。疏文質直,絕少虛字,屬辭比事,複務周納,體制違俗,以故難了。援筆為注,詞義斟酌,幾經往返,恒難暢意。間遇險澀,不過數字,一發全身,竟日短趣。注之為事,不便馳驟,此複乾枯,因明偏詳論辯之術,多陳法式,頗少沖旨,非若唯識等屬在內明,廣大深妙。又且增苦。是則刪非得已,注亦愈艱。千載而下,《大疏》可讀。方魯勝之訂《墨辯》,意實同符;擬稷若之讀《儀禮》,敢為導窾。
此書創始,特緣北京大學授課而作。隨講隨書,自秋涉冬,以畢其事。覽之,仍多未愜,異時有暇,容當審理。

中華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黃岡熊十力識於北京十刹海東梅廠廣大堅固瑜伽精舍

目次

唯識學概論
題記 / 2
緒言 / 3
部甲 / 6
境論 / 6
識相篇 / 6

唯識章 / 6

諸識章 / 10

能變章 / 13

四分章 / 19

功能章 / 27

四緣章 / 51

境識章 / 82

轉識章 / 107

 

因明大疏刪注
題記 / 176
揭旨 / 179
凡例 / 187


附讀法二則 / 187

因明大疏刪注 / 189

書摘/試閱

因明論者,源唯佛說。文廣義散,備在眾經。故《地持》雲:“菩薩求法,當於何求?當於一切五明處求。”五明者,一內明,二因明,三聲明,四醫方明,五工巧明。詳見《大論》三十八。求因明者,為破邪論,安立正道。劫初足目,創標真似,佛家因明學,雖就自宗推源佛說,然跡其本始,仍屬外宗。佛氏蓋因外宗而別詳之。足目學派即外宗也。爰暨世親,咸陳軌式。雖綱紀已列,而幽致未分,故使賓主對揚,猶疑立破之則。有陳那菩薩者,是稱命世,賢劫之一佛也。匿跡岩藪,棲慮等持,等持者,定也。觀述作之利害,審文義之繁約,於是覃思研精,作《因明正理門論》。其弟子商羯羅主,善窮三量,妙盡二因,生了二因。啟以八門,謂八義。通以兩益,自悟,他悟。考核前哲,規模後穎,總括綱紀,為《因明入正理論》雲。
梵雲醯都、費陀、那耶、缽羅吠奢、奢薩怛羅。醯都,言因。費陀,雲明。那耶,稱正理。缽羅吠奢,翻入。奢薩怛羅,論也。唐雲,因明正理入論。今順此方言,稱《因明入正理論》。依此標名,合為五釋。
一雲: 明者,五明之通名;五明見上。因者,一明之別稱;入正理者,此論之別目。因體有二,所謂生了,廣如下釋。今明此因義,故曰因明。入者,達解。正理者,諸法本真。諸法自性差別,法爾如是,名為本真。法爾,猶言自然也。自性者,體義。如直斥色法之體而名之,是為自性。差別者,即此色法體上所有無常及無我等義是也。由明此二因,入解諸法之正理。
二雲: 因明者,一明之都名;入正理者,此軸之別目。因謂立論者言,建本宗之鴻緒;明謂敵證者智,照義言之嘉由。非言無以顯宗,含智義而標因稱;非智無以洞妙,苞言義而舉明名。立破幽致,稱為正理;智解融貫,名之為入。由立論者,立因等言;敵證智起,解立破義。明家因故,名曰因明。依主釋也。
三雲: 因者言生因,明者智了因。由言生故,未生之智得生;由智了故,未曉之義今曉。所曉宗稱正理,所生智名為入。因與明異,俱是因名;正理入殊,鹹為果稱。由言生因故,敵者入解所宗;由智了明故,立者正理方顯。應雲正理之入,亦入正理之因明。並依主釋也。
四雲: 因明者,本佛經之名;正理者,陳那論之稱;入論者,天主教之號。教者言教,非今俗名宗教之謂。因謂智了,照解所宗。明謂明顯,因即是明,持業釋也。正理簡邪,即諸法本真。陳那以外道等妄說浮翳,遂申趣解之由,名為《門論》。天主以旨微詞奧,恐後學難窮,乃綜括紀綱,以為此論。作因明之階漸,為正理之源由,稱之為入,故依梵語曰《因明正理入論》。依主釋也。
五雲: 因明正理,俱陳那本論之名,入論者,方是此論之稱,由達此論,故能入因明正理也。或因明者,即入論名,正理者,陳那教稱,由此因明論,能入彼正理故。
論者,量也、議也。量定真似;議詳立破;決擇性相,教誡學徒,名之為論。欲令隨論,生因之明,而入正理,故說此論。或此辨說因明正理之能入,立此論名。或依能入正理因明,而說此論。
商羯羅主菩薩,梵雲商羯羅,塞縛彌,菩提薩埵。商羯羅者,此雲骨瑣。塞縛彌者,此雲主。菩提薩埵,義如常釋。唐音應雲骨瑣主菩薩。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間化導二十四相,匡利既畢,自在歸天。事者傾戀,遂立其像。像其苦行,疲
焠饑羸,骨節相連,形狀如瑣,故標此像,名骨瑣天。菩薩之親,少無子息,因從像乞,便誕異靈。用天為尊,因自立號,以天為主,名骨瑣主。亦稱天主。即是《因明入正理論》之作者也。
頌: 能立與能破,及似唯悟他;現量與比量,及似唯自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