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菩薩地持經》與《菩薩善戒經》詞彙比較研究
滿額折

《菩薩地持經》與《菩薩善戒經》詞彙比較研究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9045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菩薩地持經》與《菩薩善戒經》為南北朝時期,分別譯出於北方與南方的兩部重要經典,內容同屬瑜伽行派〈菩薩地〉修行「菩薩道」之大乘戒法。故本書以之為研究對象,比較兩部佛經在翻譯詞彙使用上的異同,進而論述其與南北朝時期,南、北地域語言現象之間的關聯性。全書共有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書研究背景、目的、範疇及方法等。第二章將《菩薩地持經》與《菩薩善戒經》的材料性質、文獻資料、內容架構等,作一簡要的介紹。第三至五章分別就兩經的「音譯詞」、「意譯詞」與「AA式重疊構詞」等主題,進行比較與分析,探論曇無讖與求那跋摩譯經,在這三種形式的翻譯詞彙上,所呈顯出來的同與異。第六章結論,歸納兩經翻譯用語的特色,並綜合討論兩經詞彙差異所反映出來的南北異同現象。

作者簡介

曾昱夫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碩士班師從楊秀芳先生,研究先秦古音,論文題目為《戰國楚地簡帛音韻研究》。博士班師從竺家寧先生,研究佛經語言學,論文題目為《中古佛經完成動詞之研究》。先後於淡江大學、華梵大學、明志科技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兼課,並曾於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中心擔任為期一年的博士專案教師。目前服務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擔任專任助理教授,開設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及語言學概論等課程。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目的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語料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第二章 文獻簡介
第一節 《地持經》與《善戒經》的文獻資料
第二節 〈菩薩地〉的內容架構
第三節 品目對照
第四節 小 結
第三章 《地持經》與《善戒經》的音譯詞
第一節 相同的音譯詞
第二節 音節數相同而用字不同的音譯詞
第三節 音節數不同的音譯詞
第四節 只見於某一部經的音譯詞
第五節 半音譯半意譯
第六節 小 結
第四章 《地持經》與《善戒經》的意譯詞
第一節 《地持經》與《善戒經》的相異詞語
第二節 兩經中存在相應的詞語
第三節 無明確對應的詞語
第四節 兩經皆有而比例懸殊或義項有別
第五節 小 結
第五章 《地持經》與《善戒經》的AA 式重疊詞
第一節 名詞重疊
第二節 代詞重疊
第三節 形容詞重疊
第四節 副詞重疊
第五節 量詞重疊
第六節 小 結
第六章 結 論
第一節 曇無讖與求那跋摩譯經詞彙的異同
第二節 中古漢語的南北異同
第三節 未來展望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本書以「《菩薩地持經》與《菩薩善戒經》詞彙比較研究」為主題進行分析與探論,所運用的研究方法包含「比較法」、「歸納法」與「統計法」等。
首先,就「比較法」而言,依據「CBETA 電子佛典集成」資料庫,擷取並整理《地持經》與《善戒經》的經文,擇錄經文內容相對應的部分,依序排比、對照。這部分的工作,主要參考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的《菩薩地持善戒經會譯》一書對兩部佛經經文的整理,以及羽田野伯猷編集的《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磯田熙文、古坂紘一編著的《瑜伽師地論‧菩薩地‧隨法‧究竟‧次第瑜伽處》,同時對照《大正新脩大藏經》的經文,查核是否有用字相異的現象。
其次,具體比較兩部佛經的經文,分析兩位譯者翻譯詞語的差異。此一步驟,主要是在互相對應的經文基礎上,進行文句、字詞比對的工作,藉由兩部佛經相對應的經文比較,具體看出曇無讖與求那跋摩翻譯詞語的異同。
第三,針對比較的結果,歸納兩部佛經互相對應的詞彙,進行分類,並觀察它們在兩部佛經內部對比出現的頻率與整體使用情形。除此之外,還利用CBETA 資料庫,搜尋北涼曇無讖與劉宋求那跋摩所翻譯的所有佛經, 進一步觀察這類詞彙對比現象在兩位譯者所翻譯的其他佛經裡,是否呈現同樣的分布情況,以作為兩部佛經詞彙比較的參照依據。關於這部分詞語的統計,主要是就「表一」內所列曇無讖與求那跋摩的譯經作為搜尋的對象。不過,從譯經數量與所翻譯佛經中的字數多寡來說,曇無讖的譯經數量明顯高於求那跋摩許多,所呈現出來的語料量並不均勻。因此,統計所得到的數據,也許沒有辦法完全反映兩位譯者使用詞語的差別。但是,筆者認為經由數據的統計,仍然可以反映出一定的語言事實,使本書在討論及解釋詞彙現象時,能夠提供一個較為明確的詞語分布傾向,以增強論述內容的可信度。
另外,由於漢譯佛經的翻譯屬性,使得佛經當中所使用的詞語,往往受到來源語的影響,產生許多諸如音譯詞、仿譯詞等的外來詞,故兩經用詞的差異,也有可能是受到譯師不同義理詮釋下的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因此,除了上述三種研究方法之外,本書在許多詞語對比的討論中,也參照了羽田野伯猷編集的《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以及磯田熙文、古坂紘一編著的《瑜伽師地論‧菩薩地‧隨法‧究竟‧次第瑜伽處》二種資料,利用學者們所整理的梵文本經文,以「梵漢對勘」的方式,比較兩經翻譯詞語跟對譯梵文之間的關聯性。
上述「比較法」、「歸納法」與「統計法」等研究方法的分析,僅是初步處理兩部譯經語料的基本程序。所得到的結果,是兩部譯經詞彙差異的具體呈現,屬於語言現象的描寫。然而歷史語言的研究,除了語言現象的描寫,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探討現象背後所隱含的規律及原理。由於造成譯經詞彙差異的因素,可能有多種不同的來源,因此,如何提出合理的說明與解釋,才是語言研究的主要方向與目標。對此,筆者一方面透過「梵漢對勘」的方法,比對梵文原典與曇無讖譯本、求那跋摩譯本之間詞語的對應關係,藉由梵文詞義的掌握,解釋兩經中部分因認知不同所產生的用詞差異現象。另一方面,也以《漢語大詞典》收錄詞條所引書證作為參照,同時利用「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古漢語語料庫」進行檢索,觀察兩經中不同詞語的根源,從中比較兩位譯師用詞風格的差異。而在南北地域視角的討論上,為使論述過程能夠有一個較為合理、周延的解釋,筆者也把前人研究成果中,所發現的詞彙現象列為參照的依據。這方面,如汪維輝(2000)研究東漢至隋的常用詞演變情形,對我們判斷《地持經》與《善戒經》在詞語使用上有無存在著新、舊詞語的差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又如李麗(2011)討論《魏書》與《北史》異文語言比較的成果,也可幫助我們分析兩部譯經所呈現的詞彙差異,究竟是只存在於佛經語言當中,還是中土文獻與佛經文獻共同具有的現象。其他如本章第二節所述有關佛經同經異譯的諸多研究成果,與探討南北地域差別的相關論著,也都將是筆者進行詞語分析與論述時的主要基礎,及賴以比對的重要依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