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全彩圖解三字經
滿額折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全彩圖解三字經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最佳啟蒙心智的國學讀物
《三字經》是中國流傳最廣的蒙學讀物之一。書中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倫、教育和哲學等諸多領域。原為宋朝王應麟所著,在流傳過程中,經過後人的不斷增補,逐漸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完整版本。
《三字經》的影響已經流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其英譯和法譯本早已廣為流傳。更在西元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譯本有幸被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成為兒童必備的啟蒙讀物。
《三字經》是非常淺顯的啟蒙讀物,但對於現代的讀者而言,理解起來仍有困難,因此本書不僅對原文做了詳細的注釋,還配以白話譯文,以及「細說活解」單元中,搭配相關的故事,讓讀者能藉此充分理解文意,了解中國傳統蒙學的魅力。

目次

《三字經》作者考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三字經》的版本變化
《三字經》的內容結構
《三字經》的地位和價值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王,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
蒞中國,兼戎狄。九十載,國祚廢。
明太祖,久親師。傳建文,方四祀。
遷北京,永樂嗣。迨崇禎,煤山逝。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經》的國際影響
如何教幼兒學習《三字經》

書摘/試閱

【導讀】
《三字經》開篇,便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人的本性都很相近,若想成為有利於社會的人才,必須受到良好的教育。後天的教育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剛出生時,人與人之間是沒有差別的,都擁有善良的本性。隨著年齡增長,生活環境不斷改變,每個人的行為習慣變得大不相同。有的人品德良好,彬彬有禮,受到人們的尊重;有的人則道德敗壞,粗魯野蠻,甚至為非作歹,為人所唾棄。說明環境對品性和性格具有著重大的影響。
【注釋】
①人之初:人在剛剛生下來的時候。初,開始。
②性:天性,人天生具有的性情和氣質。本:原來、原本。善:善良。
③相近:相似。
④習:積習、習染,這裡包括主動接受知識和被動受到影響兩種情況。相遠:互相遠離,差別越來越大。
【譯文】
每個人在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純潔的。可以說,大家的天性十分相似。但由於後天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每個人的性格和行為習慣便出現了差別。隨著年齡的增長,最開始相似的本性越來越不同,使每個人逐漸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因此才有了善與惡、好與壞的分別。
【細說活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有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每個人都有體恤和憐憫別人的心情,因為人心向善,人性本善。
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孟子曾舉了每個人都想將落水孩童救起來的例子。如果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裡,必然會產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想和這孩子的父母攀關係,不是因為想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
【原文】
苟不教①,性乃遷②。教之道③,貴以專④。
【導讀】
環境對人的影響很深遠,如果不接受教育,而任由環境影響,性格便會向未知的方向發展。所以只有依靠教育,教人積極向上的做人道理和正確的做事方法,才有足夠的判斷能力,排除不良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成為一個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用的人。
教育的道理講究「專」,即精力專一,不分散。學習做事時要精神集中,不一心二用。生活中要持之以恆,不半途而廢。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做到專心致志,不三心二意,才能夠習得真知識,掌握真學問。
【注釋】
①苟:如果、假如。教:教育、教導。
②乃:於是,就。遷:改變、轉變。
③道:規律、法則。
④貴以專:以「專心致志」最為重要。貴,寶貴、重要,值得重視。專,專一、專心致志、一心一意。
【譯文】
一個人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恰當的引導,那麼他生來就具有的純潔善良的本性,就會為外界的各種不良誘惑,導致最後迷失本性。教育的根本法則就是「專心致志」,全心全意地教誨,一心一意地學習,可以讓人真誠善良。
【細說活解】
學習之道,貴在專心
學習講求專心致志,講究持之以恆,切勿三心二意、半途而廢,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若學習都抱以淺嘗輒止、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態度,是不可能獲得真知識的,最終只會一事無成。
弈秋是中國戰國時期知名的下棋高手。有兩個年輕人在他門下,跟著弈秋學下棋。弈秋曾教導這兩個年輕人,學習下棋講求心神專一,不能胡思亂想。
弈秋授課的時候,其中一個年輕人遵從弈秋的教誨,聚精會神地聽著弈秋講解棋藝,下課後還認真鑽研弈秋講過的內容。他在思考棋藝的時候,無論發生多麼熱鬧有趣的事情,都不會被打擾,只專心致志學習琢磨。另外一個年輕人則把弈秋的話當作耳邊風。弈秋授課的時候,這個年輕人雖然耳朵上聽著弈秋講課,但是心裡卻在想著其他的事情,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學了一段時間,弈秋讓兩人對弈,驗收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是否有所長進。兩人擺了棋盤開始下棋,素來認真的年輕人全神貫注地研究棋局,另外一個人則看著窗外的天鵝,心裡想著如何將牠射下來,做一頓美味大餐。
弈秋看到這兩個學生的表現,只搖搖頭嘆氣說:「今後你們兩個中,一定有一個大有成就,另一個則一事無成。」
這個故事通過對比弈秋的兩個弟子的學習態度,向我們說明了學習專心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專注持久、專心用功、專研刻苦這三「專」,將來才能有所作為。
【原文】
昔孟母①,擇鄰處②。子不學③,斷機杼④。
【導讀】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因此選擇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中周圍的人道德高尚,為人和善,那麼孩子也會跟著善良正直;如果身邊的人都品德不良,言行粗鄙,那麼孩子就會一樣惡行沾身,品行敗壞。
家長對於孩子的懲獎,應當講求正確的方法。做對了要給予表揚,做錯了要批評指正。選擇適當的獎懲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注釋】
①昔:過去、從前。孟母:孟子的母親。孟子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擇:選擇、挑選。鄰:鄰居。處:居住。
③子:孩子,這裡指孟子。
④斷:割斷、折斷。機杼:織布機的梭子。
【譯文】
從前,孟子的母親對選擇好的鄰居這一點十分重視,為了挑選適合孟子學習的居住環境,曾搬過很多次家。有一次,孟子因為貪玩不愛學習,有次他偷懶翹課回家,孟子的母親知道後非常痛心,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嚴厲地訓誡:「不能認真有恆心地學習,就像這梭子一樣,梭子斷了,就無法織布了,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這樣半途而廢是不可能成為有用的人。」
【細說活解】
孟母三遷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一生的老師。古時候的婦女大多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母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自幼喪父,由母親倪氏一人辛苦養大。全家生計靠倪氏日夜紡紗織布,維持生活,十分辛苦。倪氏是一個十分有見識的婦女,她知道環境會對小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為了給孟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前後搬家數次。
起初,孟子和倪氏住在荒郊野外的墓地旁,常有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一路吹吹打打地來往於孟子家門口。孟子年紀小,覺得好玩,就哭學各種各樣的喪儀。他看見人家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孟子便也模仿著他們的動作,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
孟母看在眼裡,心裡急了,就趕快搬家到市集旁。這次他家的鄰居是一個屠夫,每天要殺豬賣肉。孟子覺得好玩,就模仿起肉鋪夥計,天天也在那剁肉,跟人家討價還價,儼然變成了一個賣肉的小販子。孟母知道這樣下去是沒有好處的,當時的社會重農輕商,商人在古代社會的地位是非常低下。孟母便決定再次搬家。
這次搬到一所學校旁邊。學校裡每天弦歌不絕,書聲琅琅,一個花白鬍子的老頭成日裡搖頭晃腦,拖著長長的音調念書。孟子覺得十分新奇,就每天都跑到學校外面玩,偷偷看裡頭的孩子怎麼念書,怎麼學習規矩,回家之後也學著他們的樣子打躬作揖,彬彬有禮。
孟母是中國古代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務實,無私慈愛,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又十分地果敢決絕,因為她深知環境對一個處於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正是模仿時期的孩子的影響,才屢屢搬家,只為了孟子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就是古人所說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孟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十分講究方法,孟子雖然愛學習,但是小孩子都貪玩,有時候覺得學習太枯燥,就會翹課跑出去玩。孟母知道後很生氣,孟子回家後,孟母就把孟子叫到身邊,然後一句話也沒說就把織布機上的梭子給弄斷。梭子斷了就意味著不能繼續織布了,無數個日夜辛勞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孟子看在心裡很著急,就跪下來問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孟母告訴他:「讀書學習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先一小段一小段的最後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它才有用,才可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像這樣半途而廢又有什麼用呢?」孟子聽了母親的話,心裡真正受到衝擊。他認真思考許久,終於明白這個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最終成為一代亞聖,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
孟母看見孟子沒有好好學習,並沒有使用棍棒教育,而是用事實來教育孟子,讓孟子自己去思考事情的道理,這樣不僅培養了孟子獨自思考的能力,還避免了棍棒教育令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副作用。孟子最終成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孟母三遷、擇鄰而居是分不開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