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一本書讀懂中醫
滿額折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一本書讀懂中醫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就是中醫!
本書融醫、藥、文、史於一爐,集學術性、藝術性、知識性、實用性、資料性、趣味性於一體,分為醫藥史話、本草典故、藥物探源、醫家軼事、奇法治病、醫德醫鑑、醫苑拾趣等章節,所有篇章均為讀者所喜聞樂見,或考證有據,或口耳相傳,或見之於典籍,或流傳於坊間,一卷於手,品味咀嚼,饒有趣味,不僅是初窺中醫奧秘者登堂入室的叩門之作,更是一般讀者瞭解中醫文化的讀本。
■ 中醫――從毫釐無差的經絡學,到延年益壽的養生術!
從神農嘗百草和伏羲製九針到見微知著的望聞問切,從溫熱寒涼的百草藥性到各具特色的民間醫藥,從神秘的經絡到延年益壽的養生之術,都充分地展示中醫中藥文化的無窮魅力。中醫中藥在以其獨特的功效救死扶傷和祛病延年的同時,也為世人留下許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既有對中醫中藥起源的考證,又有古今名人與中醫藥的軼事珍聞,還有關於中草藥的動人傳說,以及中醫中藥與文學藝術的不解之緣。
■ 中醫――內容最豐富、最有條理、最有效的科學!
編者遍覽中醫諸書,上至中醫典籍名著,下及中醫報章雜誌,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不憚其煩斟酌篩選,擷其中醫文化知識精華,輯其中醫典故碎片,談藥論醫,文藥結緣,寓樂於文,引人入勝,使艱難晦澀的中醫變得通俗易懂而妙趣橫生。本書還配有內容豐富的知識連結,這些知識集錦濃縮中醫學理論的基本特點和中醫文化的精髓,充分地展現中醫藥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同時也展示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作者簡介

劉榮奇,自幼酷愛文學和醫學,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與寫作,代表作品:《一本書讀懂中醫》。

目次

序言
 
第一章:醫藥史話
 
醫藥的創建
巫與醫藥的關係
長生不老的迷夢
醫療系統的建立
中國古代醫院
仵作與古代的法醫
古代的行醫招牌
中藥店為何供獐獅?
關於藥鍋的風俗
倒藥渣的由來
大夫與郎中的由來
懸壺濟世的來歷
坐堂醫與遊方醫
儒醫的由來
榜方通衢的由來
牽線切脈
反畏之中藏玄機
中藥一詞的由來
中藥為何稱為本草?
最早的病歷
最早的醫學校
最早的醫學協會
最早的醫學雜誌
中國第一部外來藥學專著
中國最早的藥匠
現存第一部中藥學專書
中國最早的官辦藥店
菸草致病的最早記載
國寶針灸銅人
御醫史上的慘案
預防天花的重大發明
金元四大醫家
與瘟疫的鬥爭
中醫百年浩劫
近代中醫對抗傳染病
中西匯通覓新路
第二章:本草典故
 
鶴血染蒼朮
丁香除口臭
因禍得福的太守
一味紫菀揚美名
除瘴明珠薏苡
被迫改名換姓的藥
遠志:藥中隱者
華佗試茵陳
冰糖葫蘆話山楂
殺蟲療疳使君子
吳茱萸的來歷
檳榔:中國式口香糖
十方九當歸
牛黃:牛的膽囊結石
延年益壽話茯苓
將軍命名車前草
補腎之果話栗子
王勃與豆豉
祛風良藥烏梢蛇
逐客的王不留行
黃芩趣話
杏仁醫話
降氣定喘萊菔子
妙用生薑
多子多福話石榴
冰片治怪病
藜蘆的故事
朱砂治癲狂
巴豆建奇功
半夏趣談
蒲黃擦舌治怪病
安神良藥酸棗仁
青娥丸與大唐相國
單方蛤殼就名醫
二至丸藥話
曲煥章與雲南白藥
王老吉涼茶
史可法與史國公酒
第三章:藥物探源
 
淫羊藿的來歷
豁痰醒神說菖蒲
精製品青黛
養身補腎肉蓯蓉
木瓜趣聞
苦冠天下的黃連
功宜婦女益母草
護膚美容的珍珠
艾,祛病又避邪
明目話決明
陽虛畏寒有蟲草
香冠天下的麝香
益精壯陽話鹿茸
皂莢的考證
藥食兩用的山藥
神奇的麥飯石
止汗妙品話桑葉
逐水通便的牽牛子
清熱解毒蒲公英
附子殺人也救逆
石膏妙用醫案
峻猛將軍說大黃
靈丹妙藥話白芷
黃芪醫案
桂枝誤用也殺人
威靈仙治痺痛
甘草救御醫
人參補人亦誤人
苦參利與弊
神草靈芝
久負盛名的阿膠
雌雄鳴唱稱蛤蚧
水蛭療法
祛風扶陽話烏頭
槐的藥話
化州名藥化橘紅
護身靈藥話紅花
西洋參的發現
第四章:醫家軼事
 
神醫扁鵲
拿著藥囊上朝的秦代御醫
醫聖張仲景
神醫華佗
郭玉診脈驚皇帝
皇甫謐浪子回頭
煉丹濟世話葛洪
山中宰相陶弘景
藥王孫思邈
武則天頂禮謝醫
兒科醫生錢乙
名醫輩出的世家
斷案如神的法醫宋慈
巧成本草業的唐慎微
王貺針刺救奇舌
妙道真人
無名醫生治名醫
治病有功,不忘謝扁鵲
既治病,又治國
善用攻法的張從正
朱丹溪焚經學醫
傳奇御醫盛寅
有操守的李東垣
王肯堂親驗資生丸
戴思恭的御醫生涯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溫補宗師張景岳
敏而好學的葉天士
治溫有功的吳瑭
二進宮的徐大椿
還俗成名醫
王堉醫事
投詩求醫
溫病大家王孟英
程鍾齡出家
飽受磨難的御醫
謝映廬妙手回春
陳伯壇用桂枝
名醫范文甫
惲鐵樵經方救兒
淡然處世的張簡齋
蕭龍友軼事
名醫孔伯華
施今墨巧用藥
虛心反躬重拜師
陸士諤登廣告
第五章:奇法治病
 
華子健忘心理療法
樓英用藥引
巧治狂笑稱神醫
親近水土治幼兒
醫幼兒妙術高招
杯弓蛇影說心理
鋸末治久病
一藥巧治二症
井底汙泥診病因
暗度陳倉治腹脹
隋煬帝望冰止渴
螃蟹敷身,消腫發痘
拜佛治病趣案
音樂治病趣味多
第六章:醫德醫鑑
 
金玉良言蒲輔周
張子剛起死活人
良醫抗旨救活人
陳光遠金牌警示
萬全救治冤家兒
診病先貧後富
名醫風範
郎中知錯必改
陳道隆濟貧
丁濟萬治危疾
活人為急
陳復正救危兒
曹大夫受辱名衰
施幼聲死於巫卜
草藥不可妄加採用
剛愎自用誤殺人
出言輕率遭窘境
御醫貪官王繼先
女御醫施毒手加害皇后
第七章:醫苑拾趣
 
伉儷寄藥
王維藥帖求偶
聯對交友
藥方戲昏官
妙聯對名醫
馮夢龍的藥名情書
方藥名聯諧趣
辛棄疾與藥名詞
祝允明的藥名詩謎
姜維借藥傳真情
蘇軾醫事
鄭板橋醫事
名人題匾送名醫
秦觀觀畫療疾
柳宗元醫名留柳州
胡適題文頌國醫
湯顯祖與《牡丹亭》
于右任看中醫
袁枚與醫家
胡雪巖辦藥店

 

書摘/試閱

醫藥的創建
醫與藥,源於人類捍衛生命的需求。中國傳統醫學的特有形態,是在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與文明影響下形成的,展現中國人的智慧。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體系在學術繁榮的戰國和秦漢時期得到奠基,其理論主要來自於實踐,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
中華大地孕育中華文明,同樣也是醫藥萌生的根基。在原始的記憶中,人們將創立醫藥的偉大功績歸於聖人,而實際上,它是華夏先祖們在起居勞作中點點滴滴的智慧結晶。
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經歷數十萬年以上的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壽命大多數很短,很多原始人在青少年時期就因為各種原因死去。人類與生俱來有對生命和健康的追求,由此產生克服疾病與傷痛的願望,這是醫藥起源的基本條件之一。
有需求以後,醫藥知識從哪裡來?它並非一開始就誕生理論,而是由經驗累積開始,在生產勞動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原始人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某些食物引起腹瀉、嘔吐、昏迷、中毒,甚至死亡,另一些食物可以減輕或消除某些病症,在遍嘗植物根皮、花果、野草、動物以後,透過分類逐步確定許多動植物的性味、功能、主治、毒性。
以上就是中草藥藥物知識萌芽的實踐過程。在這些基礎上,華夏民族經過一代一代長期反覆的試驗和證明,確認某些自然界物質的藥物效果,逐漸學會運用原始的中藥。中藥醫術就是在長期實踐中探討、研究、歸納、總結、驗證,逐步形成發展而來。
針灸是中醫的特色療法,它所用的針來自於原始人的勞動工具——砭石。砭石就是打製的石器,它有銳利的尖端或鋒面,可以用來切開癰腫、排膿放血。從砭石經過植物尖刺、骨針等階段,然後才出現金屬針,依次經歷鐵針、銅針、銀針,直到現代的不銹鋼針。
在使用石器作為生產工具的過程中,發現人體某一部位受到刺傷以後反而可以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進而創造運用砭石、骨針治療的方法,這就是針刺的萌芽,並且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為針刺療法。此外,拔罐法亦起源於原始社會,初時是利用獸角做成的飲具,借用燃火的熱力,排除其中空氣,使其吸附在皮膚表面來治病,故古代稱之為「角法」。
灸法則與發明用火有關。學會用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象徵,同時也使衛生條件得以很大改善。它可以將生食變成熟食,將生水燒成開水,減少腸胃疾病。
古人知道用火以後,在烘火取暖的基礎上,當身體某一部位發生病痛時,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適或舒緩,進而用獸皮和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沙土進行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故認識到久熨可以用於治療,繼而從各種樹枝施灸發展為艾灸。
透過反覆實踐和改進,逐漸產生熱熨法和灸法。原始人當身體某處有痛楚時,除了祈禱鬼神以外,很自然地會用手去揉按和捶擊以減輕痛苦,這就是按摩法的雛形。
但是,中國針灸療法最大的特點並非所使用的工具,而是針與灸所依賴的經絡與穴位理論。經絡與穴位至今無法在人體解剖上找到對應的物質,卻又客觀存在,並且在臨床中有神奇的效果。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可以肯定的是,經絡穴位理論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中氣和陰陽等哲學觀念,是中國文明的特有產物。
相傳堯的時代,古人就已經知道跳舞可以強化體質,《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說明環境陰濕造成身心煩悶,筋骨活動不流利,可以藉由舞蹈導引氣血運行來維持健康,後來有些舞蹈就逐漸發展成導引療法。
在實踐中,古人們不斷總結出有利於健康的知識。例如,人們意識到疾病的產生與居住環境有密切關係,在殷商時代就注意室內外灑水,清掃和除蟲。
《詩經》記載滅鼠的活動,強調灑掃庭院,堵住鼠洞薰殺老鼠。《周易》則說:人們打完井水以後要加井蓋,防止因為飲汙水而染病,才會大吉。
西周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疾病與氣候有關,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多發病,《周禮》說:「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大意是說,春天容易感冒頭痛,夏天易生皮膚病,秋天容易感染瘧疾等冷熱交替的疾病,冬天天冷,老年人易發咳喘,這些認識在現在看來還是很準確的。
根據古書記載,早期人們是直接將藥放在嘴裡咀嚼,既不利於吸收,還會對口腔產生不良刺激。在夏商周時期,出現湯劑,不僅有利於藥效成分的析出,還方便吸收,因而成為中醫最常用的劑型。
真正的職業醫生出現於周代,《周禮》記載中國最早的醫事制度。據其記載,當時已經有專門為宮廷服務的職業醫生,由「醫師」統管,其手下的醫生分為四科:食醫、疾醫、獸醫、瘍醫,醫學的分科是醫學進步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思想文化高峰,為醫藥從經驗上升到系統理論提供必要的學術支援。同時,醫藥技術本身的發展,也已經具備系統化和理論化的可能。
《黃帝內經》和《難經》的出現,象徵中醫理論正式系統形成。實際上,依據《漢書》記載,與《黃帝內經》同時至少還有六種醫學經籍,合稱「醫經七家」,可惜除了前者以外,其他經籍均失傳。但僅存的《黃帝內經》一書,其豐富內涵足以令後世驚歎。
秦漢時期,人們對藥物應用的知識累積已經很豐富,中醫的第一本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對戰國至東漢時期的用藥經驗和藥物學知識做出系統而全面的總結。
關於《神農本草經》的成書年代,一直存在爭議,現在一般認為,《神農本草經》並非出於一人一時之手筆,應該是秦漢以來許多醫藥學家透過對藥物學資料的不斷收集整理,直到東漢才最後編撰成書。
《神農本草經》書名中,「神農」是紀念這位傳說中嘗百草的先聖,「本草」則是中藥的代稱,這是因為中藥以植物類藥物最多。除了記載藥物以外,書中提出的中藥基本理論十分重要,一直為後世醫家所遵循。
《神農本草經》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此書到唐初時,原本已經失傳,但由於它曾經廣為醫家引述,後人得以將被引用內容收集起來,編輯成複本,流傳至今。
醫藥理論的完善,為醫學家提供更好的指導。醫藥學的發展又是與時代緊密聯繫的,東漢末年的建安(漢獻帝年號)時期,政治腐敗,社會動盪,瘟疫橫行。醫學家在悉心救療的實踐中,又獲得重要的創造性成果。
張仲景,名機,東漢末年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被後世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前代醫籍理論,又結合個人臨床經驗,終於編成《傷寒雜病論》十六卷。
《傷寒雜病論》在漢末因為戰亂兵火而散失,後來由西晉太醫令王叔和收集整理,將原文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兩書共載方劑二六九首,用藥二一四種,這些方劑法度嚴謹,對後世醫家有重要啟發,《傷寒雜病論》因此被稱為「群方之祖」。
經過漫長的累積,在優秀的中華文明的哺育下,到漢末時,這些原始的醫療手法逐漸形成帶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並且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一套完整的中醫醫療體系,從此不斷發展,成為世界醫學中的一枝奇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