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四鎮三關志校注(簡體書)
滿額折

四鎮三關志校注(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6 元
定  價:NT$ 1776 元
優惠價:87154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明代劉效祖撰《四鎮三關志》是明代流傳至今一部 zui 重要的北部邊關志書之一,詳細記述了明代薊州、昌平、真保、遼東四鎮和居庸關、紫荊關和山海關三關的地理形勢、歷史沿革、建置制度以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尤其是輯錄的上百通正德至萬歷年間相關的詔令、敕書、題奏和集議,對研究明中后期軍事史、長城史和民族關系史,具有重大的價值。此次整理完成完整、精良的校注文本,以體現該領域海內外 zui gao 的水平,為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提供可靠參考。

目次

總目錄

《四鎮三關志》及其價值

校注說明

序一

序二

纂修邊志檄文

修志姓氏

凡例

四鎮三關志目錄

四鎮三關志卷之一 建置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二 形勝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三 軍旅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四 糧餉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五 騎乘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六 經略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七 制疏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八 職官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九 才賢考

四鎮三關志卷之十 夷部考

校注征引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四鎮三關志》及其價值 《四鎮三關志》,十卷,明人劉效祖撰,劉應節、楊兆、王之弼等修。本書完成于萬歷二年(1574),于萬歷四年刊刻、萬歷六年增修。“四鎮”指薊州鎮、昌平鎮、真保鎮和遼東鎮,“三關”指居庸關、紫荊關和山海關,這里是在嘉靖“庚戌之變”之后,明朝北邊防御最緊要的地區,集中了明朝數量最大、最精銳的武裝力量。本書屬地方志類中的專志,是明朝人編修並流傳至今的最為重要的邊關志書之一,被研究明代制度、軍事、政治和民族等史事者廣為征引,可惜目前尚無專文對此進行專門研究。故擬對本書作者、編纂過程、內容及其價值予以簡要介紹,以利于了解這部珍稀文獻。 一、志書的編纂 《四鎮三關志》署明人劉效祖撰。它的編修共同發起者,是時任總督薊、遼、保定的劉應節和巡撫順天的楊兆,由密云兵備道王之弼負責落實修撰事體事宜,故此書流傳本又署有劉應節、楊兆、王之弼等人修、撰、纂。由于此志屬邊關專志,事涉軍政、錢糧、兵馬、職官以及詔令、奏議等內容,又非當時普通文人所能全面掌握;所以,先由劉應節和楊兆憑借其職掌收集、整理了相關資料,“摭譜牒、收遺事”,並聘請熟悉四鎮三關形勢,且曾擔任過兵備副使的劉效祖主持編撰。從萬歷二年(1574)到萬歷四年(1576),劉效祖在披覽舊志、當時所存檔案文書以及親赴實地調研的基礎之上,且以官方的服務團隊為保障,“略溯殷周,迄于勝國,存其大者。詳自庚戌以來,諸談兵家,撮其要,刪著于篇”,最終完成了全書。 1.撰者生平及其著作 劉效祖,字仲修,別號念庵,祖籍山東濱州。永樂中,“徙其始祖自濱州,實都下”,占籍武驤左衛,徙居京師順天府。故文獻中劉效祖有京衛、順天或宛平(或大興)等不同的籍貫。 據王一鶚(1535—1591)所撰《陜西按察司副使劉公效祖墓志銘》,劉效祖生于嘉靖壬午年(元年,1522)七月,卒于萬歷己丑年(十七年,1589)二月,年六十有八。他于嘉靖庚戌年(二十九年,1550)科舉考試中三甲第九十二名,出任河南衛輝府推官,戊午年(三十七年,1558)升戶部廣西分司員外郎,旋升云南司郎中。后升陜西按察司副使,出任固原兵備道副使,這是他的最高任職。此后官場、文壇多徑稱其為“劉副使”或“劉憲使”。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計時被免官,回到北京。他“辟日涉園,日日陶情觴詠間,少醺,作樂府數闋,擊節歌之……”有突出的文學造詣。除《四鎮三關志》之外,據千頃堂書目及萬斯同《明史·藝文志》等書記載,其主要著作有數種。《千頃堂書目》卷二十三記劉效祖作品及其人如下:“劉效祖,《劉仲修先生詩稿》,又《文稿》,又《塞上言》一卷,又《盛世宣威》一卷,又《清時行樂》一卷,又《鐙市謠》一卷,又《長門詞》一卷,又《云林和詩》一卷。字仲修,濱州人,居順天,官固原兵備副使。以賦詩自豪,篇什流傳中禁,皆知其名,穆宗嘗遣中官索其詩,都人盛傳其事。”劉效祖的詞曲小令在當時頗有名,曾流傳宮中,散曲有《空中語》一卷、《閑中一笑》一卷、《裁冰剪雪》一卷、《都邑繁華》一卷、《蓮步新聲》一卷、《云林稿》六卷、《混俗陶情》、《良辰樂事》等八種。另有《短柱效顰》一卷、《春秋窗稿》二卷等。其中,不同典籍所載書名又有很多不同之處。由于這些文學作品部頭有限,不易保存,可惜當時就多已散佚。后由其從孫劉芳躅等在諸家選本中搜集殘存編為《詞臠》一卷,收錄他的小令一百一十二首,套數一套。 然《千頃堂書目》卷六《地理上》記:萬歷《密云縣志》系劉效祖在萬歷年間修,但王一鶚所撰墓志銘中並未提及。其詳情當是民國《河北通志稿》做出的解釋:“萬歷《密云縣志》二冊,明張世則修、祝文冕纂,見《康熙縣志》。張世則,山東諸城進士,萬歷三年知縣事。祝文冕,邑人,萬歷丙戌進士,官刑部主事。萬歷六年成書,有張世則自序。案:是志,當時督修志為督理密云糧餉事務戶部清吏司郎中戴耀,整飭密云提刑按察司副使、兵備道劉效祖。故《遼史拾遺》十四引《內閣書目》、《千頃堂書目》,均作劉效祖修。” 近年,隨著《四庫禁毀書叢刊》印行《四鎮三關志》,學術界對它的了解越來越多,但對劉效祖的生平及其論著的研究卻極其有限。僅有吳豐培先生整理此書時有過數百字簡短的介紹,這成為我們了解此人此書的主要依據:“纂者劉效祖,見附《明史》卷三百其子文炳傳,為明崇禎帝生母孝純皇后之弟,文炳之父,后封新樂伯,改新樂侯。《國朝獻征錄》記云……”在該文的最后,整理者云:“故友王庸先生撰有《中國地理圖籍叢考》,其中《明代北方邊防圖籍錄》著錄此書,並記成書始末,今部分引用,並對故友沈致緬懷之忱!” 可惜,這里把兩個劉效祖視為同一人了。很不幸,這段介紹恰恰是錯誤的。實際上,新樂侯劉效祖生活的年代要比作為兵備副使的劉效祖稍晚一些,“新樂侯劉效祖,莊烈帝母孝純太后弟,莊烈帝即位封。崇禎八年卒,九年贈侯,予三代誥。十三年九月,父應元追封瀛國公”。作為崇禎朝外戚的劉氏,其祖籍在海州(今屬江蘇連云港),他們也並不是同一地方的人。只不過,兩個劉效祖,到北京之后,一個是世襲的武官,一個是世襲的外戚。 2.《四鎮三關志》的成書背景 關于《四鎮三關志》的修纂背景,《纂修邊志檄文》交待得頗為清楚: 國家定鼎幽燕,切鄰虜穴,而薊、昌、遼、保四鎮,實惟心腹肘腋重地。自嘉靖庚戌而后,虜患益熾,議論彌繁。每遇軍國大計,如聚訟于庭,筑舍于道,意見各殊,紛然莫定,以案牘不存,文獻無征故爾。夫畿輔邊關,延袤萬里,錢谷甲兵不啻百萬。而事體紛然,卒莫有定,並去其籍而莫之考焉,非缺典與?今幸廟謨日宣,先后承事諸臣經略亦密,華夷漸至乂安,戰守頗收實效。一代章程,蓋浸浸備矣。茲欲纂集邊事,輯而成書,以便檢閱,似不可缺。 從中可知,促成是志的修纂,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薊、昌、遼、保等四鎮三關地理位置重要;二是庚戌之變時,當地的防御形勢頗為嚴峻;三是所需史志的缺乏;四是具備修志的主觀條件。 修志的客觀要求是,四鎮三關地處明朝與敵對的蒙古部毗鄰之地,處于京城拱衛的核心地位。“庚戌之變”后,北邊防御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對此,楊兆的序言同樣開宗明義:“國家定鼎幽燕,北控大漠,蓋枕夷夏之交,示彈壓之勢,居重馭輕,為遠猷矣!”“庚戌往無論,其后烽風日棘,以厪天子征兵集餉,增陴繕垣,賢人深謀于廊廟,經略使者數出,日夜談干旄之事,畫制胡之策,焦神極慮,人言言殊,麗如繁星,燦乎牘中。” 修志的主觀條件此時也已具備。從《纂修邊志檄文》之欽差整飭密云等處兵備、山東布政司右參政兼按察司僉事王(之弼)《為纂修邊志以垂永久事》中可知,王之弼等人為保障劉效祖主持撰修《四鎮三關志》一事的順利進行,把相關具體事宜一一落實。比如在密云縣、石匣營給劉效祖提供住所各一處,既配有各類服侍的差役人等,也有禮聘生員作為助手;既將其個人生活用品和物資配備齊全,也準備了編修志書所需相應經費等。王之弼等官員要求“總計用費實數,分派各鎮道攤處解補”,“各鎮發校俱集,則供應必得專官”,可謂考慮周詳。今天,我們已無從知曉差役群體的構成,但參與的官員和士紳的名單出現在《修志姓氏》上,他們分別負責提調、經理、編校、監刻和供給等,共計十九人。 這是一部典型的動用官府的力量做保障,聘請名家主持修纂的優秀史志;這也是它的質量要高于一般單純由官府或私人主持修纂志書的重要原因。 3.本書的志書性質 《四鎮三關志》的撰寫性質定位很清楚,本書《凡例》開宗明義稱它是一部志書,“茲志總題曰志,其條目猶謂之考。若曰一方之書,搜括未精,遺軼不免,即有所述,亦備他日詔下,采以為故實耳”。地方史志的編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到了明代,編纂數量大幅度增加。地方史志書以一定區域為中心,記述某一地區自然、歷史、建置、沿革、政治、制度、地理、軍事、經濟、風土、人物、文獻、古跡等內容,故清代方志學大家章學誠說:“方志乃一方全史”,是說方志是一部地方史。地方志因其內容極豐富,編寫有較強的連續性與繼承性,是研究史事中時間、空間特征的重要參考文獻。 《凡例》亦稱它又是一部邊關鎮志:“茲志專為邊政,固地理事也。”明代的地方志種類繁多,根據方志記載的范圍不同,又分為全國性、省、府、州、縣、鄉、鎮,以及特殊的區劃,如都司衛所、邊關要隘、山水湖泊、寺廟道觀、名勝古跡等專志。《四鎮三關志》的編修內容限定在“四鎮”和“三關”所轄區域內,既書寫它們在歷史時期的建置沿革和相關史事,更注重當時邊關政務最緊要的事情。 “九邊”是明代北部以長城為依托的軍鎮的統稱,主要包括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山西(三關)、延綏(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軍鎮。為防御蒙古部的南下襲擾,明朝在二百余年里,在廣大的九邊地區駐扎軍隊,形成了以衛所為基礎、以長城為依托,行政與軍事體系相結合的軍鎮防御體系,軍鎮具有相對獨立的地理屬性,因此也出現一批“九邊”志書。舉其大要者有:魏煥《皇明九邊考》(又名《九邊圖考》)、許論《九邊圖論》、吳時來《江防考》、張雨《邊政考》、廖希顏《三關志》、王士翹《西關志》、盧承業《偏關志》、馮瑗《開原圖說》、嘉靖《兩鎮三關通志》、正德和嘉靖本《宣府鎮志》、萬歷和康熙本《延綏鎮志》、楊時寧《宣大山西三鎮圖說》等。在明代數十種邊鎮專志之中,劉效祖《四鎮三關志》毫無疑問是較為完善、詳盡的一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4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