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滿額折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  價:NT$ 594 元
優惠價:8751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岳麓書院國學文庫》系統地搜集了1976年以來國內外眾多學者關於孔子“克己復禮為仁”這一命題的論述文章,目的是集中展示四十年來學界對該命題及孔子相關思想再認識的成果。全書分為上下兩編,共選入內地出版的論著62篇(部)、港臺海外出版的論著15篇。

作者簡介

向世陵,1955年生,四川仁壽人,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期刊執行編委。兼任《中國哲學史》雜志副主編、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等職。主要從事中國儒家哲學和儒釋道關係研究。主要著作有《宋代經學哲學研究·基本理論卷》《理學與易學》《理氣性心之間——宋明理學的分系與四系》《中國學術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善惡之上——胡宏·性學·理學》《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變》《儒家的天論》等。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主編多部著作和教材,獲得國家部委、北京市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多項學術獎勵。

目次


上編 中國內地“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
第一章 典籍釋義與工具書
一、典型論著
1.趙紀彬:《論語新探》
2.楊伯峻:《論語譯注》
二、補充拓展
1.趙吉惠、郭厚安主編:《中國儒學辭典》
2.董乃強主編:《孔學知識詞典》
3.錢遜:《(論語)讀本》
4.夏乃儒主編:《孔子辭典》
5.孫欽善:《論語本解》
第二章 “克欲(約己)”與“能己”之辨
一、典型論著
1.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一)
2.方立天:《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上)
3.金景芳、呂紹綱:《釋“克己復禮為仁”》
4.郭齊勇編著:《中國哲學史》
二、補充拓展
1.孫叔平:《中國哲學史稿》
2.楊柳橋:《孔子仁學發微》
3.查昌國、吳海波:《“克己”重釋》
4.劉文英:《中國哲學史》(上卷)
5.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第l卷)
6.晏玉榮:《試論孔子以禮克己的思想》
第三章 “返回”、“符合”禮與“踐禮”之辨
一、典型論著
1.鄭昌淦:《“克己復禮”辨》
2.宋敏:《克己復禮另解——兼及春秋政體》
3.匡亞明:《孔子評傳》
4.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上卷)
二、補充拓展
1.王長華:《孔子仁學的內容及特點——兼談仁禮關係》
2.李波:《“克己復禮”再認識》
3.錢穆:《論語新解》
4.北京大學中國哲學教研室主編:中國哲學史
5.趙書妍、李振宏:《“克己復禮”的百年誤讀與思想真諦》
6.張自慧:《“克己復禮”的千年聚訟與當代價值》
7.樊浩:《論語》倫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學詮釋
第四章 “周禮”與“常禮”之辨
一、典型論著
1.汪國棟:《孔子仁學新探》
2.李耀仙:《孔子論禮的思想》
3.蔡尚思:《孔子思想體系》
4.趙光賢:《論孔子學說中“仁”與“禮”的關係》
二、補充拓展
1.範壽康:《中國哲學史通論》
2.丁原明:《“克己復禮為仁”的再評價》
3.劉祚昌:《論孑L子的政治思想—兼論孔子的教育活動與他的政治思想的關係》
4.王鈞林著:《中國儒學史》(先秦卷)
5.高恒天、陳迎年:《孔子對周禮的超越》
6.黃忠晶:《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孔子社會思想的核心》
7.熊燕軍:《百年誤讀還是千年爭論——也談“克己復禮”的釋義及其它》
第五章 “大(周)禮”與“小禮”之辨
一、典型論著
1.沈善洪:《中國哲學史概要》
2.陳玉屏:《孔子何以謂“克己復禮為仁”》
3.徐復觀:《中國學術精神》
4.張立文主編:《中國哲學史新編》
二、補充拓展
1.九所高等師範院校編:《中國哲學史稿》
2.楊憲邦主編:《中國哲學通史》(第1卷)
3.朱正倫:《對孑L子“克己復禮”的再認識》
4.詹石窗主編:《新編中國哲學史》
5.羅國杰:《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與政治統治》
6.向世陵主編:《中國哲學智能》
第六章 仁禮關係之辨
一、典型論著
1.肖蓮父、李錦全主編:《中國哲學史》(上卷)
2.趙儷生:《有關孔子思想中“仁”“禮”關係的一點辨析》
3.劉家和:《先秦儒家仁禮學說新探》
4.李澤厚:《論語今讀》
二、補充拓展
1.呂興光:《應該正確評價“克己復禮”》
2.孫景壇:《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證》
3.鄧思平:《“克己復禮”是為和諧》
4.白奚:《援仁人禮仁禮互動——對“克己復禮為仁”的再考察》
5.復旦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
6.陳泳賢:《仁:愛人與守禮的統一》

下編 海外港臺“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
第一章 兩方四家的爭鳴
1.杜維明:《人性與自我修養》
2.何炳棣:《“克己復禮”真詮——當代新儒家杜維明治學方法的初步探討》
3.勞榦:《勞榦院士來函》
4.勞榦:《與何炳棣院士論“仁”書》
5.杜維明:《從既驚訝又榮幸到迷惑而費解——寫在敬答何炳棣教授之前》
6.劉述先:《從方法論的角度論何炳棣教授對“克己復禮”的解釋》
7.何炳棣:《答劉述先教授——再論“克己復禮”的詮釋》
8.劉述先:《再談“克己復禮真詮”——答何炳棣教授》
9.何炳棣:《原禮》
10.孫國棟:《“克己復禮為仁”爭論平議》
11.何炳棣:《答孫國棟教授(“克己復禮為仁”爭論平議)》
12.孫國棟:《敬答何炳棣教授》
第二章 對相關爭鳴的平議
1.楊志剛:《禮學研究芻議》
2.鄭永健:“克己復禮”的爭論
3.鄭宗義:《“克己復禮”爭議的方法論省察》
4.陶也:《“文革”後“克己復禮為仁”思想研究》
5.林遠澤:《克己復禮為仁——論儒家實踐理性類型學的後習俗責任倫理學重構》
第三章 杜維明先生有關“克己復禮為仁”爭論的系統詮釋與響應
一、導言
二、討論仁與禮問題的背景
1.如何理解“仁”
2.如何理解“禮”
3.“仁”與“禮”的關係
4.如何解決“仁”與“禮”之間的張力
三、對“顏淵問仁”章 的詮釋
1.“克己復禮為仁”
2.“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3.“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請問其目”
四、響應何炳棣先生
1.學術思潮的反思
2.回顧何炳棣的批評
3.如何看待何炳棣的解釋
五、反思精神性的問題
1.關注精神性的必要性
2.“顏淵問仁”章 的精神性涵義
六、進一步討論修身哲學
1.修身與自我
2.修身與社會
3.修身與自然
4.修身與天道
附錄 有關“克己復禮為仁”的文獻資料
一、“克己復禮為仁”語句的由來
1.《左傳-昭公十二年》
2.《論語·顏淵》
二、傳統經學的解釋
1.何晏等編:《論語集解》
2.皇侃:《論語義疏》
3.邢咼:《論語注疏》
三、宋明理學的解釋
1.張栻:《癸巳論語解·顏淵篇》
2.朱熹:《論語集注·顏淵第十二》
3.蔡清:《四書蒙引》
4.劉宗周:《論語學案》
四、清代經學的解釋
1.毛奇齡:《論語稽求篇》
2.戴震:《孟子字義疏證》
3.阮元:《揅經室集》
4.劉寶楠:《論語正義》(下)
五、近代經學的解釋
1.程樹德:《論語集釋》
2.楊樹達:《論語疏證》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