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大夏書系 ‧科學與藝術:沈致隆美育演講精選錄(簡體書)
滿額折

大夏書系 ‧科學與藝術:沈致隆美育演講精選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  價:NT$ 299 元
優惠價:87260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作者在國內高校、中小學、幼兒園的講演稿,下編是在美國哈佛大學的講演稿,內容包含多元智能與中國教育改革、中小學美育思考與實踐、多元智能在中國的發展等。
作者認為科學和藝術都是人類的精神家園;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或培養複合型人才,發揮自身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同等重要。
本書以學術普及為旨歸,既重視傳播思想,也注重表達形式,力求深入淺出,適合廣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閱讀。

作者簡介

沈致隆,物理化學教授,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化學系主任,教育部第四屆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專家講學團成員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昌大學等校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訪問學者。現任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人文講壇客座教授、北京理工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兼職教授。專著和譯著有《親歷哈佛》《音樂文化與音樂人生》《多元智能》《智能的結構》《重塑真善美》等。

名人/編輯推薦

*作者與“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加德納為友,被加德納稱為“中國的化學家兼藝術教育家”。身為物理化學教授,十分熱愛藝術,多年來在國內外學校作美育講座,深受歡迎。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美育演講的精選錄,涉及音樂、美術、文學、物理化學、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等多學科知識,內容豐富有趣,深入淺出,可讀性強。加之版式精緻,配圖精美,圖文輝映,賞心悅目。
*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對美育的普及傳播,為學校開闢了美育新路。科學知識+文化藝術,為孩子的一生指出一條全面發展的道路。

前言

首先說本書的起因。
2016年8月16日週二上午,我應邀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三水分校為姜堰區中小學400多名校級幹部培訓班作講座,因此認識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朱永通老師和郭雪麗老師。2016年9月24日週六上午,我在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為該區400多名中小學音樂老師作講座時,再次見面的朱老師就邀請我出版美育演講集,也就是今天讀者看到的這本書。
朱老師的提議,開啟了我對自己美育講座歷史的回憶閘門。
雖然我自1973年起,就曾多次在輔導高校學生樂隊時為成員舉辦過樂理和音樂史的講座,但都是非正式的,是我和樂隊同學私下商定的。1994年秋季,由於聽我講授物理化學課程的化工類各專業學生的要求,我作過題為《法國美術史上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講座,同樣是非正式的。而我在高校正式舉辦有組織的美育講座,則從1995年春天開始。記得受李嵐清同志在大學普及交響樂倡議的感召,我當時作為北京輕工業學院物理化學教研室主任,第一次在該校舉辦講座的題目是《歐洲古典音樂欣賞》,屬￿系列講座,每週一次,連續五周,由學院的學生處主辦。第二次講座是1995年10月在北京商學院,同樣由該院學生處主辦,題為《交響樂欣賞》,也是系列講座,一共五講。
從那時起,到2016年9月27日晚我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講《科學與藝術的聯繫和交融》時止,我作過美育講座的高校一共132所。至於具體的場數,則難以統計,因為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廣西科技大學、山西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我都講過2次及以上,而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我都講過5次及以上。
雖然這132所高校只占2015年國內2845所高校的4.6%,但其中綜合性大學、理工院校、醫農院校、財經院校、師範院校、外語院校、藝術院校、公安院校、外交院校、高職高專、民辦高校等門類一應俱全。
這132所高校中我作過講座的“985”高校分別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共18所,占全國39所“985”高校的46.2%。
這132所高校中我作過講座的“211”高校有44所。除以上列出的18所“985”高校也是“211”高校外,其餘的26所“211”高校分別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連海事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武漢理工大學、安徽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大學、西南大學、雲南大學、南昌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西安)、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東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以上兩項合計占全國112所“211”高校的39.3%。
除以上高校外,我還於2014年11月25日下午在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以網絡直播的形式作過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聯繫和交融》的公益講座。據該培訓中心老師何莘統計,當時全國高校有300多個終端組織青年教師收看。
除高校外,我還曾在中小學和幼兒園面對教師,或者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校長、園長培訓班上作過講座。我也曾在外企和國有銀行的高管、醫院院長等的培訓機構和中國科學院所屬的研究所或高校作講座。以上講座則多以《科學與藝術的聯繫和交融》為題,或者以《與美育和藝術教育關係密切的發展心理學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及其應用》為題。
以上講座的組織者分別為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北京)、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京)、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長春)、湖北省教育廳、雲南省教育廳、江西省教育廳、宜昌市教育局、吉林市教育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培訓部、北京大學培訓中心、北京大學老教授協會基礎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國際教育培訓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培訓部。
我作過美育講座的醫院分別是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304醫院(北京)、貴州省人民醫院、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河南省
腫瘤醫院等。
我作過美育講座的中國科學院所屬單位分別是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我還曾分別為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和黑龍江省黑河市科學技術協會作過講座《科學與藝術的聯繫和交融》。
在國內聽我講座年齡最大的,是北京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的原主任醫師溫澄璧大夫,時年82歲。年齡最小的是北京市崇文區的三位小學生,時年10歲。以上年齡相差72歲的四位聽眾,同時出現在我2012年2月25日下午在北京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座現場。2012年3月15日晚我在上海盧灣區向明初級中學為教師和家長作講座後,該校預科8班“蹭聽”的小學生李時雨給我寫來了感謝信。
聽我講座級別最高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1962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包曼國立技術大學,曾任國防部七院707所總工程師、副所長、科技委主任等職的汪順亭教授。2004年3月31日週三下午,我在北京理工大學逸夫樓二層報告廳為該校教職工作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座,他作為北京理工大學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聽完講座後還請我在《親歷哈佛――美國藝術教育考察紀行》一書上簽名留念。
此外,我分別在1997年和2006年兩次訪問美國,其間演講或講學六場,其中四場分別由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零點項目”、國際辦公室和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辦,一場由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單獨主辦,另一場由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藝術教育系主辦。
本書的“上篇”是我在國內的演講錄,“下篇”是我在美國的演講錄。其中《音樂與人生》在哈佛大學講過一次,但在國內講過多次,所以收入“上篇”中。
講稿原來各自獨立,每一講的內容自成系統,分別在不同學校講過,但為避免本書內容尤其是文字的重複,在全書整理定稿時,我採取的做法是凡在某一講中詳細介紹過的理論、作品、人物生平及其事蹟或論述,在其他講中一般不再出現。如果必須提及,則儘量簡單,或者注明“詳見第××講”。如第三講《科學與藝術的交融和“錢學森之問”》提到的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就注明“詳見本書第十講《科學與藝術相聯的例證》”。
本書的文字附錄是《科技日報》、《北京日報》、《中國高等教育》關於我講座的報道或報道的摘錄,還有少量我在國內外美育講座的邀請函、海報和照片。附錄《中國日報》(China Daily)對我在國內和哈佛講座長篇報道的標題和照片說明,原為英文,由我本人翻譯為中文。
我曾收到過數百封大中小學生聽講座後談感謝和體會的來信,他們對高雅藝術的熱情和嚮往深深感動和鼓舞了我,本書選錄了北京商學院會計系1994級碩士研究生王威的來信作為代表。
我從1995年開始作美育講座時,內容主要是交響樂欣賞方面,後來擴展到美育的多方面,題目也增加到20多個。但因為本書以文字為主,不適合編入邊講邊聽的音樂欣賞類講座,因此只收錄了比較受歡迎且更適合文字表達的12講。
我曾在國內講過的《科學之美與藝術之美》、《文化創新與校園文化建設》和1997年5月14日在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講過的《秦始皇兵馬俑與中國古代文明》(Terracotta Army at The Tomb of The First Chinese Emperor Qin and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of China)這三講,雖然也很受歡迎,但因為需要展示大量圖片說明,本書不得不捨棄,特此說明。
沈致隆
2016年12月26日於北京

書摘/試閱

貝多芬與莫紮特在哈佛

美國雖然是文化多元化的國家,但在音樂方面古典音樂還是佔據統治地位,至少在哈佛大學校園裡是如此。
哈佛大學的學生樂隊眾多,除了爵士樂隊、搖滾樂隊、銅管樂隊、木管樂隊、流行樂隊(POP Orchestra)外,單是古典音樂的交響樂隊就有四個,分別是巴赫協會交響樂隊、莫紮特協會交響樂隊、哈佛–拉德克利夫交響樂隊和哈佛文理研究生院交響樂隊。其中前三個基本是本科生的樂隊,而前兩個各自專門演出巴赫或者莫紮特的作品,因此規模較小,也沒有小號、長號、大號和定音鼓。第三個交響樂隊人數近百,是哈佛規模最大的樂隊,絃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鋼琴甚至木琴,一樣不少,是最能代表該校學生古典音樂演奏水平的樂隊,成員多數是本科生,主要演出維也納古典樂派和浪漫主義時期的大型交響曲,如貝多芬、德沃夏克等人的經典交響曲。第四個規模比前兩個大,比第三個小,成員複雜,有教師也有社區居民,白髮蒼蒼者也不乏其人。
我用“貝多芬與莫紮特在哈佛”作這一部分的小標題,來源於在哈佛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場音樂會以及哈佛–拉德克利夫交響樂隊錄製的四盤CD。
一場是2006年3月3日我在哈佛紀念堂內的桑德斯劇院(Sanders Theatre)觀看的哈佛–拉德克利夫交響樂隊的演出,給我印象最深的節目是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Op.92),首次公演於1813年12月8日。這部交響曲雖然是無標題作品,在中國遠不如貝多芬有標題的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交響曲知名度高,也不如它們演出場次頻繁,但在貝多芬沒有標題的交響曲中卻是最受人歡迎的。它擁有貝多芬交響曲中最著名的慢板樂章和最著名的快板樂章,人們通常喜歡稱之為“舞蹈性交響曲”和“舞蹈的頌歌”。
貝多芬1808年完成第六交響曲《田園》後,時隔四年才寫第七交響曲,原因是1808年之後失戀的痛苦、朋友的離去、生活的窮困加上疾病的折磨,使貝多芬的創作進入低谷。但從1812年開始,貝多芬的創作開始復蘇,其標誌則正是他的第七交響曲!這部樂曲的主題獨特,與他過去的第三到第六交響曲不同,不是用戲劇性的衝突和激烈的鬥爭表現英雄的形象,而是用充滿活力的、帶有舞蹈特性的旋律和節奏節拍,描寫人民的凱旋和歡樂,被瓦格納稱為是對“舞蹈的頌贊”,其基本主題被說成是“英雄與人民”,可見作曲家已經戰勝了環境對他身心的折磨和困擾,再次將自己融入時代與人民之中,顯示出這個“音樂英雄”的驚人毅力和偉大人格。
哈佛–拉德克利夫交響樂隊這次演出的陣容非凡,超過了一般交響樂隊的規模,我仔細數了數,第一、第二小提琴加起來有35把,大提琴13把,加上中提琴8把和倍大提琴6把,絃樂隊規模就達62人之多。據此推算,加上五管制的管樂器規模,整個樂隊估計不下百人。樂隊首席是韓國女生,我在演出後臺採訪了她,知道她5歲開始學小提琴,當時正讀大三,主修生物學。我從她口中知道哈佛大學沒有學習音樂表演的學生和專業,近百人的樂隊成員,沒有一個在哈佛學習樂器演奏。我提出她的技巧完全可以在世界著名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坐一把交椅,就問她為何不報考音樂學院的問題。她回答說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本科階段主修生物學為的是畢業後報考哈佛醫學院的研究生。她告訴我,小提琴的練習、排練和演出,與她的學業和事業無關,是她愉快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演出結束後,我在現場購買了哈佛–拉德克利夫交響樂隊錄製的四張CD,全都是貝多芬的作品。第一張是《A大調第七交響曲》和《第四鋼琴協奏曲》,第二張是《愛格蒙特序曲》和《F大調第六交響曲》,第三張是《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第四張是《D小調第九交響曲》。這四張唱片整體出售,商品名就叫作“貝多芬生活在哈佛”(Beethoven Lives at Harvard)。
另一場演出在2006年2月24日星期五晚上。為紀念莫紮特誕辰250周年,哈佛學生莫紮特協會交響樂隊那天推出了一場音樂會,地點在洛威爾講堂(Lowell Lecture Hall),我花8美元買了門票入場(學生票價6美元)。演出的曲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莫紮特1779年創作的《降E大調小提琴中提琴交響協奏曲》。原因一是我本人學過小提琴,當然習慣較多地關注任何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二是創作此曲時,莫紮特正處於人生的困難時刻,即在美好初戀無果、事業雄心受挫、慈母病逝他鄉後,他從巴黎傷心回歸薩爾斯堡的時刻。而我2006年在哈佛初聽此曲時,恰好也正面臨著困難和考驗,所以容易產生共鳴。三是因為此曲第二慢板樂章的第一主題先由弦樂演奏,然後由獨奏小提琴重複。猛一聽第一主題的起始動機,似乎與舒伯特《小夜曲》第一樂句的旋律相似。而那首《小夜曲》,則是我在北大讀書時經常哼唱的“流行歌曲”,這首協奏曲使我回憶起自己當年的大學生活。不過《降E大調小提琴中提琴交響協奏曲》慢板樂章與那首《小夜曲》的差異,不僅僅是速度慢得多,而且開頭之後的旋律和情緒也完全不同,具有十分傷感的情緒甚至悲劇的意味,這使我聯想到莫紮特的人生,也回憶起第一次聽到這首樂曲時自己的處境。四是我第一次聽到它的地點是在美國的哈佛大學,演奏者都是該校非藝術專業的學生,使我聯想起自己當年在中學和北京大學交響樂隊時與他們類似的經歷。自己所學和終生從事的專業是化學,卻有數十年的音樂生涯,想到此處感慨良多,對這首樂曲的印象更加深刻,難以忘懷。
我在哈佛時還注意到,1997年4月6日至8日三天校園安排的5場音樂演出分別為:巴赫、柴科夫斯基的室內樂作品音樂會;舒伯特、舒曼、巴赫、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作品音樂會;舒伯特藝術歌曲演唱會;布魯斯音樂會;門德爾松、莫紮特的絃樂四重奏音樂會。5場音樂會均免費。有沒有收費的音樂會呢?有,但只占少數。只有那些沒有贊助的演出收費。同一期哈佛校報上預告的12場音樂會中有4場收費。最便宜的一場是4月4日由學生演出的音樂劇,入場券每人5美元,相當於學生一頓午餐,需要訂票。最貴的是3月28日在桑德斯劇院演出的一場《海頓、貝多芬、勃拉姆斯鋼琴作品音樂會》,演奏者擁有“波士頓音樂會藝術家”頭銜,票價15美元,65歲以上的公民和學生10美元。
免費並不意味著藝術水準低,也並非音樂家的知名度越高,收費越高。2006年4月6日在哈佛最考究的專業音樂廳潘恩音樂廳(Paine Concert Hall)由著名亞裔鋼琴家蘇珊·施恩演出的《舒伯特、舒曼、巴赫、普羅科菲耶夫鋼琴作品音樂會》,就因為由某一劇院音樂協會主辦而免費。
我1997年4月8日中午在哈佛大學多德裡劇場(Dudley House)聽到的莫紮特《降E大調絃樂四重奏》(K.428),雖然是一場免費午間音樂會的節目,聽眾自由入場,但令我感到吃驚的是,他們的演奏水平超過了我在國內見過的最好的絃樂四重奏組。仔細看節目單,才知表演者是每年都要來哈佛獻藝的著名的門德爾松絃樂四重奏團。
這個四重奏團成立於1979年,足跡已遍佈北美和歐洲的荷蘭、英國、意大利、瑞士。他們不僅擅長演奏古典四重奏,而且曾經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地演出過20世紀表現主義音樂大師阿諾德·勳伯格的全部四重奏。由於當天演出的這首四重奏是莫紮特獻給被他稱作最真誠的朋友和父親海頓的,演奏第一小提琴的音樂家在演出前,詩朗誦般地讀了莫紮特寫給海頓充滿敬佩和感情的信,將聽眾一下子就帶入了音樂的意境之中。除演奏技巧無可挑剔以外,給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我覺得與國內音樂會差距最大的,就是這些音樂家們在演奏中十分投入,激情洋溢,卻又沒有國內某些人在演奏樂器時故意作不倫不類搖頭擺尾狀,使人掃興。當然他們更不會像有些人一樣,演出中國民族樂曲時在舞臺上亂蹦亂跳,甚至袒胸露背,穿短裙、露大腿。門德爾松絃樂四重奏團的四位音樂家一律身穿燕尾服,僅靠演奏技巧和對海頓、莫紮特、門德爾松音樂或人生的理解和敬仰,而不是靠噱頭和顏值演繹樂曲。
樂曲表達得完整、準確,使我覺得他們就是海頓、莫紮特的同時代人和朋友。如果不是意識到周圍還有身著現代服裝的聽眾,連我都有穿越時間隧道,來到當年薩爾斯堡的幻覺。演奏中和樂章之間的停頓全場鴉雀無聲,聽眾沉浸在美妙的音樂和維也納古典樂派這兩位音樂大師的友情之中。全曲結束後,聽眾起立,我看表統計,發現掌聲持續了整整4分鐘。從門德爾松絃樂四重奏團的演出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哈佛師生的藝術修養和音樂家們對藝術教育的真誠。
使我感到自豪的是,如此優秀的演出團體,也知道中國的音樂天才。
演出結束後,我與擔任第一小提琴演奏的音樂家交談,除了音樂本身,自然聊起各自的文化背景。當這位中年小提琴家知道我是中國人後,立即表示對中國小提琴家的欽佩,說出好幾個在美取得成就的中國小提琴家的名字,問我是否認識。他說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頗有以此和我這個中國人“套近乎”的意思。我雖然除呂思清以外並沒聽說過其他人的名字,也只得裝作聽說過或認識。作為一個中國學者,不知道連美國人都熟知的中國音樂家,是很沒面子的事。
美國有不少社會人士出資,在高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項目。上述門德爾松四重奏團的午間音樂會,就是哈佛大學名為“布洛基特大學藝術活動項目”中的一項。該項目由布洛基特夫婦捐助,到1997年已有18年的歷史。門德爾松絃樂四重奏團已經是第5次應邀到哈佛參加這項活動。通過這一項目,哈佛每年都邀請一些優秀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客座講學四周。在此期間,他們舉辦音樂會、研討會、講座,指導學生作曲,演奏一年一度的布洛基特作曲比賽獲獎者的作品,供學生欣賞。
1997年哈佛的“大學藝術活動項目”中,還有4月11日的《布洛基特室內音樂會》,仍然由門德爾松絃樂四重奏團演出,但中提琴和大提琴由客座音樂家擔任。這場音樂會比上述午間音樂會要正規得多,不僅在晚上演出,而且曲目更廣泛。除莫紮特《降E大調絃樂四重奏》外,還有勃拉姆斯的《G大調第二弦樂六重奏》(Op.36)。這場音樂會雖然要票,但不要錢,提前10天可去訂票辦公室免費取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