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滿額折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巴黎時尚百年典藏:流金歲月的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定  價:NT$ 2000 元
優惠價:90180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9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時尚流行來自歷史的奠基,版畫工藝給你設計的靈感☆
★第一本中文版古典時尚版畫珍藏圖錄★

 時尚,呈現的是一種社會現象。每個時期的流行時尚皆有不同的轉變,其中,最能明顯觀察的便是服裝樣式。從早期的宮廷時尚、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世界大戰造成的影響,到女性解放主義的保羅‧波烈(Paul Poiret)、形塑「時髦女郎」的尚‧帕圖(Jean Patou),與設計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 1883~1971)掀起的世界時尚革命,這一整個時裝流行的歷史跨越了19世紀的歐洲,至今仍一波接著一波,華麗地上演著。而法國位居其中樞紐,更是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現今流行時尚的傳遞方式多元,有現場展示的服裝伸展台、透過照片影象傳達的各種媒體。而早期的服裝沒有這些科技產品時,流行則是依賴時尚版畫(Fashion plate)的視覺傳達。歐洲版畫發展至今已有約六百年歷史,雖與人類歷史上其他文化建構相比尚不夠悠久,但在傳播與藝術普及的功能上,卻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

 最古老的版畫形制為凸版,後來又發展出做工較為繁複的凹版技法,這是西洋版畫的獨特發明。與現代的機器印刷技術相比,傳統版畫的製作須經由人工直接操作,因此同一張畫面,會因上色的差異、壓印力度、版面磨損與紙質,產生不同的韻味。在歐洲版畫發展的過程中,甚至有許多藝術家共同參與製作,這些作品體現出的成果已不僅是單純的畫面複製,更是一種工藝結晶與具有價值的藝術品。

 19世紀到20世紀初,非常盛行使用一張張時尚版畫夾帶在服裝樣本和雜誌中,來傳遞時下的流行風格。在還沒有彩色印刷之前,請畫家一筆一筆塗上顏色;除此之外,精細的畫工會畫上背景,顯示當時的生活環境。由於細緻的刻板技術,加上繽紛的色彩,當初的時尚版畫相當具有欣賞與收藏的價值,現今常被復刻印刷作為藝術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徐宗懋,《中國時報》二十年新聞工作經歷,主要採訪國際和大陸新聞。2000年成立台灣文史工作室「徐宗懋圖文館」,專門收藏和編輯歷史圖片,出版歷史影像書籍,以及舉辦相關展覽,致力於中華歷史文化傳播教育工作。由於認識到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並倡議新的歷史影像的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蒐集,呈現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

目次

〈序〉美術與知識兼具的時尚探索
流金歲月的迷戀
工業革命造就時尚變革(1870~1880年)
臀墊魅力的審美概念(1881~1890年)
新藝術風格—自然曲線年代(1891~1910年)
戰前社會的女權崛起(1910~1914年)
來自東方的神祕渲染(1910~1914年)
個性解放與流金歲月的迷戀(1920~1930年)
帽飾特輯(1910~1914年)

書摘/試閱

摘文

流金歲月的迷戀:巴黎古典女性時尚版畫精選
林昀萱、繆育芬、呂怡萱、陳永忻
前言

時尚是一種社會現象的體現,受到社會變革、經濟興衰、文化水準、政治因素等影響,展現出時代的精神。其定義範圍不僅限於衣服,更包含了鞋子、髮型、化妝、配件等等。每個時期的流行時尚皆有不同的轉變,其中,最能明顯觀察的便是服裝樣式。

在任何一個文化裡,服裝尤能突顯個人身分地位。放眼專制王權的時代,不難發現,上位者的日常穿著往往引領時尚潮流。綜觀過去歷史,19世紀被稱為「流行的世紀」,主因是西方服裝在此時期產生重大變化,這與當時工業革命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從早期的宮廷時尚、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世界大戰造成的影響,到女性解放主義與設計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 1883~1971)掀起的世界時尚革命,這一整個時裝流行的歷史跨越了19世紀的歐洲,至今仍一波接著一波,華麗地上演著。而法國位居其中樞紐,更是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不論是現場展示的服裝伸展台、透過照片影象傳達的各種媒體,可見現今流行時尚的傳遞方式多元。而早期的服裝沒有這些科技產品時,流行則是依賴時尚版畫(Fashion plate)的視覺傳達。歐洲版畫發展至今已有約六百年歷史,雖與人類歷史上其他文化建構相比尚不夠悠久,但在傳播與藝術普及的功能上,卻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

19世紀到20世紀初,非常盛行使用一張張時尚版畫夾帶在服裝樣本和雜誌中,來傳遞時下的流行風格。在還沒有彩色印刷之前,請畫家一筆一筆塗上顏色;除此之外,精細的畫工會畫上背景,顯示當時的生活環境。由於細緻的刻板技術,加上繽紛的色彩,當初的時尚版畫相當具有欣賞與收藏的價值,現今常被復刻印刷作為藝術相關商品。


解析版畫

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為了解決複製的問題,發明了版畫。從字面上看,即為「用版製作出來的畫」,英文稱之為「print」、法文是「estampe」,德文則是「Druckgraphil」。最古老的版畫形制為凸版,古埃及即以凸版方式印製衣料花紋,而中國古代也使用印璽,這樣的技術相當普遍。

在材料方面,木頭的刻鑿不僅取材方便也最為省力,因此木刻就成為最早的版畫技法。以簡單的凸版為基礎,人們發展出做工較為繁複的凹版技法。凹版技法是西洋版畫的獨特發明,其技法表現豐富,有直刻、蝕刻、針刻、磨刻、粉末腐蝕法、照相蝕刻等,並且可以互相結合運用,再加上不同的鑿刻工具與化學手法,造成多變的效果。

18世紀末發明了石版技法,利用油墨與水相互排斥的原理,讓畫面部分沒有水分停留,接著上色,使畫面部分的顏料在壓印版面時轉印到載體上。與現代的機器印刷技術相比,傳統版畫的製作須經由人工直接操作,因此同一張畫面,會因上色的差異、壓印力度、版面磨損與紙質,產生不同的韻味。在歐洲版畫發展的過程中,甚至有許多藝術家共同參與製作,這些作品體現出的成果已不僅是單純的畫面複製,更是一種工藝結晶與具有價值的藝術品。

19世紀法國版畫的傳播藝術

法國地區在19世紀曾一度流行蝕刻版畫技法。而後,藝術家們發現,石版技法更能有效還原繪畫作品的豐富色調,在藝術思潮的帶動下,石版技法逐漸脫離量化製造的思惟,漸漸受到藝術家的青睞。而彩色石版印製帶來了穩定的效果、成品的色澤流暢自然,也因此鞏固了石版版畫在藝術上的地位,使得石版印製開始被廣泛使用於報章雜誌、書籍插圖的製作。由於石版的面積較大,更能用來印製大面積的海報來吸引群眾注意,謝暉(Jules Cheret, 1836-1932)結合毛筆與油性蠟筆,以此技法印製彩色石版海報,被當代稱作「海報之父」,也就此決定了新藝術時期的海報風格。

19世紀末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誕生與盛行,知名藝術家慕夏(Alphonse Mucha, 1860-1939)依循謝暉等人建立起的媒體藝術風格,以雋永的線條和精緻豐富的色彩,開創海報藝術的新巔峰時代。雖然在此時期,古老的木刻技法也出現了新式的彩色木刻,但藝術版畫在19世紀最後十年間的發展趨於成熟,並且由石版技法一路引領成為20世紀現代版畫的主導角色。


法國時尚史簡述:從波旁王朝到戰間期
路易十四的宮廷時尚

法國堪稱世界時尚中心,光鮮外表下擁有的文化底蘊,是累積了歷史經驗造就而成的。這遠追溯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 1638-1715)為鞏固權力所引領的奢華宮廷文化,從內在意識型態到外在的皇家服飾,儼然成為貴族崇拜追隨的範本,進而培養出世人高貴的審美觀與精緻的時尚感。

過去法國的權力掌握在封建貴族和紅衣主教之下,而在長期的內外戰爭背景下,惶恐無助的人民只渴望安穩和平的生活。為了削弱貴族的勢力、重掌皇室政權,路易十四將路易十三打獵的行宮改造成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舉辦宴會、舞會、音樂會……等各種活動,邀請貴族們前往參與,而同時在氣派的排場與陣容包圍下,為自己塑造高於一等的華麗高貴形象。法國啟蒙時代的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提及:「為了突出朝臣,國王設計了一種繡著金銀花紋的藍色上衣。對受虛榮心驅使的人說來,獲准穿這種衣服乃是極大的恩寵。人們幾乎像追求聖騎士團的金鍊一樣希望穿上這種衣服。」

路易十四亦制定了複雜繁瑣的宮廷禮儀,作為社會統治的工具。為了確保自己舉足輕重的地位,貴族大臣們無不在宮裡爭奇鬥豔,努力打扮自己,讓外在足以匹配國王,舉止合乎宮廷禮儀,避免當眾出醜。漸漸地,貴族們身上展示的不僅只是高級訂製服,更是財富的炫耀與地位的象徵。宮廷的內部競爭也無形當中促成了法國時尚的形成與發展。

工業革命的誕生

18世紀的工業革命,最早從英國開始。當時英國紡織業發達,為歐洲各國的主要供應商,然而棉紗供不應求,手搖紡紗機只能紡一根紗,龜速的生產速度無法應付織布的市場需求,因此人們開始著手紡織機器改良或發明,希望能提高生產量。

一名紡織工人詹姆士‧哈格里斯(James Hargreaves)一天回家,因家人不小心碰翻了手搖紡紗機,而觸發了直立紗錠的靈感,於是和妻子開始研究。經過了不停地嘗試,最後發明了當時名為「珍妮紡紗機(Jenny Spinning)」的第一台紡紗機。一開始可紡八根紗,到最後改良可紡紗到一百根,為手搖紡紗機的生產力的一百倍,成為紡紗機第一次重要的改革。另一方面,1769年英國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 1736-1819)改良蒸汽機,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以機器取代手中勞動、動力取代人力的生產技術,將世界推入現代化的重要時刻。

工業革命對時尚的影響

18世紀末,鄰近英國的法國,雖然工業化程度遠不及英國與德國,但其奢侈品或講求精細手工製作之商品,則為歐洲翹楚。早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法國就引進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到40年代末,法國已有超過500家以上的棉紗紡織工廠法,年消耗棉花達6000萬公斤以上;交通建設上也完成了約3000公里的鐵路線,推動工業發展。

然而1789年引發的法國大革命,讓革命的腳步停了下來,直到19世紀中國內局勢穩定、資產階級取得權力,才又加快了工業發展的進程。這兩場重大變革──法國大革命與工業革命,讓法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貴族階級逐漸喪失優勢,資產階級漸漸取得重要地位,法國社會從「出身」決定階級,漸漸變成「財富」決定階級。

而此時的時尚產業,可以說跟著工業革命一起向前邁進。珍妮紡織機的發明,人們可以生產出大量的布料;鐵路的交通發達,讓這些布料可以更快速地往歐洲各地送達。工業革命後所引發的社會階級流動,中產階級的崛起、貴族的沒落,以往的社會階級逐漸瓦解,金錢在大城市中扮演著左右人們生活方式的決定者。財富的累積,讓人們可以開始享受、仿效以往貴族們過的生活,而光鮮亮麗的外表,便是最先吸引人以及贏得他人認同的焦點。人們生活注目的焦點,不再只是傳統社會中的貴族,名媛、演員、甚至交際花,都成為了時尚的焦點。

在重視外表的文化框架下,以及流行雜誌、攝影技術及插圖的推波助瀾,一種帶有藝術性的消費文化正席捲巴黎,不論在廣告、劇場、百貨業或化妝品業,以具藝術性風格營造誘人的氣氛、異國情調,情境式環境,刺激著人們的感官,鼓動著消費欲望。尤其在百貨公司裡更為明顯,如宮殿般的設計,貼切如僕人的員工,商品與奢華的聯想,創造了一如今日仍在時尚產業裡使用的行銷手法。

工業革命讓時尚產業有了一個新的變化,從上到下的服裝生產過程變快速,且成本變得低廉許多,穿著高雅美麗,不再只是宮廷貴族的特權,一般人也可以同樣將自己打扮得如貴族般體面優雅。特別是資產階級意識抬頭,不甘於只是次於貴族的二等公民,有了財富資產的他們,開始追求外在打扮,穿著舉止仿效貴族,漸漸地,服裝成為他們的財富與地位象徵。因此,工業革命對於時尚而言,它讓布料普及化,同時也讓時尚從宮廷貴族走向一般大眾。

動盪的19世紀

法國大革命讓法國的君王專制走到了盡頭,接下來的五十年,法國政治持續動盪不安,19世紀前半葉,法國便已歷經兩次共和、兩次帝國統治。1792年國民公會成立第一共和國,隨即1804年被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所推翻,成立法國第一帝國,制定《拿破崙法典》,強調個人主義思想和自由平等的觀念。「拿破崙以古羅馬皇帝作為他的仿效對象,在文化上提倡古典藝術的全盤再現,形成崇尚古典風,導致社會上的文藝復興風。」

接著,野心勃勃的拿破崙一世,帶領法國往外擴張版圖,對抗反法同盟,企圖在歐洲建立霸權,直到1815年滑鐵盧戰役戰敗被流放外島。1848年爆發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但不久又被拿破崙三世(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 1808-1873)推翻。他在1852年成立第二帝國,推行獨裁統治、實施高壓政策,加強對社會各階層的管制,並且在亞洲、非洲、大洋洲等均有殖民地占領,成為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對外採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不再與英國為敵。1860年英法簽訂自由貿易條約,取消了對英國紡織品的進口禁令,對時尚產業無疑是一大突破,設計師們有了更多樣的素材與靈感能夠做變化;對內重新規畫巴黎、拓寬街道,推動金融體系,加速實現工業化的進程。

另一方面,拿破崙三世之妻──尤金妮雅皇后(Eugénie de Montijo 1826-1920),以美貌與時髦著稱,被世人公認為歐洲最美的女人之一。這時期的女性除了對服飾注重之外,對髮型與容貌也是相當在意。為了保持象徵尊榮的白皙肌膚,仕女們足不出戶,以免曬傷肌膚,甚至在肌膚畫上細細的藍線,表示白皙到可見血管的程度。同時,女性開始使用蜜粉底妝與其他保養產品,面霜或抗老產品也相繼問世,奠定了保養品市場的根基。這一切「美」的推廣,都來自尤金妮雅皇后,她大力支持奢華產業的發展,成就了許多時尚名牌,為高級訂製服的幕後推手。

法國世界名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第一個皮箱,正是由尤金妮雅皇后欽點製作;知名香水品牌嬌蘭(Guerlain)被皇后欽點為皇家御用香水調配商,其經典的帝王香水(Eau de Cologne Impériale),正是當時特別為皇后所製作的生日賀禮,而香水瓶上法蘭西帝國徽章與蜜蜂浮雕的設計,至今仍保留。

英國服裝設計師查爾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 1825-1895)為皇后的御用設計師,善於運用華麗滾邊與豐富布料,設計出優雅又高貴的服裝,深得皇后喜愛,他為皇后設計所發明的克利諾琳裙(crinoline)引領歐洲風潮。有了皇室的加持,加上他源源不絕以「優雅、現代、奢華」為理念的創新設計,讓原本宮廷裁縫師的查爾斯,晉身為高級訂製服之父。

他是第一位將自己的設計貼上標籤的設計師。他曾這麼表示:「我的發明與創新,是我成功的祕訣。我不希望人民自己創新,因為這樣會讓我失去一半的市場。」除此之外,查爾斯亦是第一位以人著衣走秀展示設計,為現今時裝伸展台的開端。他的子孫傳承他的事業,積極推動了高級時裝展示會,演變為現今每年在巴黎舉辦兩次的時裝發表會。

美好年代

1870年因普法戰爭,巴黎人發動政變,推翻第二帝國,成立第三共和國,從此法國歷史上再也沒有任何國王或皇帝的出現,法國進入了歷史上受世人讚譽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那是個充斥著樂觀歡樂、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和平時代。此時,整個歐洲正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汽車、電話、電燈、電影放映機……等發明,讓科技突飛猛進;文學上,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達到巔峰;繪畫上有印象派、表現主義、野獸派、立體派等各種風格的出現。穩定的生活環境讓法國文學與藝壇得以百花齊放。隨後從英國傳來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在法國持續發酵,企圖打破過去的傳統樣式,創造新的藝術風格。
興起於19世紀末的新藝術運動,是對於工業化機械式商品的反動,強調中世紀手工藝的精神,並取法於哥德藝術與模仿自然之美,喜愛具流動感、生動活潑的曲線造型,流行於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S型輪廓服裝,便是受到新藝術運動影響而來的服裝款式。

1989年現代化的巴黎鐵塔應運而生,緊接著1900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盛況空前,為了展出典雅和華貴的女裝和男裝,博覽會在當時特別設立一個展廳,稱作典雅廳(the Pavilion of Elegance)。廳內展出的眾多服裝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以傳統緊身胸衣的設計形式,雖然與當時流行的S型服裝大相逕庭,但極盡奢華的細節裝飾,在展覽中引起人們的讚歎與羨慕,讓當時女性為之瘋狂。更有報紙讚揚這個展覽上展出的服裝顯示:「只有巴黎是世界服裝的中心。」巴黎造就了顧客、服裝設計師、時尚產業,而且形成了服裝的流行風氣,在環境氛圍、設計師的共同建構下,充滿創新的盛會將巴黎推向頂端,成為世界藝術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女裝風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1910年代,是法國時裝在風格上的過渡時期,受到政治、經濟、文藝思潮等諸多因素影響,極為敏銳地反映在各種女裝變化樣式上。

除了原有流行的高級訂製時裝及低胸晚禮服外,歐洲也掀起一股「直線裝飾運動」(Secession)的藝術風潮。S曲線造型被瘦長外型取代,不過依舊緊束腰部[6];但即使如此,相較於S形時代而言,女性的腰部已經放開許多。這意味著過分強調腰部曲線的時代已經逐漸結束,新時代更注重的是具有活動便利性和舒適性的衣服。

在女權運動逐漸興盛的時代,女性服裝的設計除了樣式上的變化,在材質部分,設計師也開始將男裝布料運用於女裝上,製作出與以往柔軟女性風格不同的套裝,呈現出質感較硬、裁邊立挺的男式女裝。當時期的服裝樣式趨於簡潔,把服裝分為上、下裝是很時髦的事,這也是現代套裝造型的基礎。

由於女性意識逐漸抬頭,且游泳、騎馬等戶外運動相當盛行,女子開始流行參與各式戶外活動,並且視其為一種新的社交時尚活動,也因此設計師開始著手製作許多類型的運動服飾。而休閒、輕便的運動服誕生,也促進女裝開始邁入現代化。20世紀緊身胸衣的下部越來越長,上部越來越短,終於,用來整形的緊身胸衣從此上下分離,胸罩應運而生,最後成為現代化女性的內衣指標。

一次大戰對女性服裝的衝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除了衝擊西方社會之外,也造成女性服裝的強烈變革。戰爭使得男人奔赴前線,女人必須開始走出家庭,從事後勤補給等勞動生產、或者社會服務性質的工作,因此她們捨棄過去繁複累贅的服飾,脫下機能性差的束腹,開始穿上簡便的長褲與工作服。由於戰爭使女性地位變得重要,她們開始獲得選舉與發言的權力。大戰過後,女權意識抬頭,婦女紛紛湧入就業市場,「符合機能性、方便於活動」就成為服裝款式發展的重點。

隨著工業發展,生活水準提高,從事戶外活動,成為當時人們新興的休閒生活。西方女性熱衷於參與各類運動,如騎自行車、打高爾夫球、滑雪等,因此對於服裝設計的改革越來越強烈,應運而生的運動裝,也隨著體育活動不同,而有獨特專屬服裝,例如泳裝、網球裝及棒球裝等等。由於傳統女裝活動不便,加上服裝布料不透氣,女裝自此開始朝現代化方向改革。時尚設計師保羅‧波烈(Paul Poiret,1879-1944)率先將女性從緊身胸衣(corset)與束腹中解放出來,這樣的轉型,為現代女裝開拓出新的道路。

到了1920年代,貴族時尚已不復存在,貴婦人的服裝成為過氣的流行,民間出現許多標榜前衛創新的服裝設計師,以大膽顛覆的概念,證明不只有宮廷的御用裁縫師才能引領時尚風潮。

一戰至戰間期:回歸自然的新女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戰爭,改變了原有的世界局勢,也影響著服裝時尚的發展。在社會經濟方面,由於男性被政府徵召從軍,維持國家基本生計的生產力減弱,造成女性的生活型態也被迫發生改變,奢華享樂的風氣不再,女性走出原本的家庭生活,投入生產工作中。此時期有大量的女性勞動人口投入農場、工廠、醫院和商店等工作的生產線,由於工作講求效率和速度,原本流行的蹣跚裙(hobble skirt)樣式已不再適合勞動女性,逐漸發展出追求簡樸實用又好看的女裝服飾。

然而,經過了一戰期間自食其力的生活,女性主義觀念的抬頭已勢不可擋。女性不再只是一味迎合男性喜好,而是經濟獨立、自主的個體。過去束縛女性身材的緊身裙已不再受歡迎,取而代之的是寬鬆的服飾,以休閒、簡單為訴求。

此時的女裝風格劇變,女性裝扮開始出現男性化的趨勢。低腰的連衫襯裙和女裝背心十分流行,有些女性甚至會穿上讓胸部看起來更為平坦的內衣,試圖營造出垂直、單薄的線條;且裙襬的長度縮短,讓女性露出腳踝和小腿,活動空間更大,讓女性能夠外出旅行,甚至參與體育盛事。當時著名的設計師尚‧帕圖(Jean Patou)就曾為當時知名的網球選手蘇珊‧朗格倫(Suzanne Lenglen)設計衣服;而可可‧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則開創高級訂製服的巔峰之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80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