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浪子回頭:一個歸家的故事
滿額折

浪子回頭:一個歸家的故事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二十年來,本書華文版不斷再刷,說明我們老是四處遊蕩,
說明許多人正在尋找一個可以回去的家。」
──吳鯤生(資深文字工作者)

兩千年前,耶穌用了一則「一父二子」的比喻,回覆法利賽人和文士對「領受恩典」的匱乏。萬萬沒想到這個故事,看似簡短又平凡,卻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持續發出嶄新力量及雋永洪聲,呼喚著每個人活出自身的召命。

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林布蘭,歷經豐衣足食、意氣風發的人生頂峰,卻在接二連三的打擊,心靈經歷無數回的死亡,於晚年透過畫筆重新理解、詮釋這則比喻,因而誕生出藝術史上永垂不朽的〈浪子回頭〉經典畫作。二十世紀多產的神父作家盧雲,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在世界一流高等學府任職多年後,因緣際會看見林布蘭的畫作,受之震懾。〈浪子回頭〉這幅畫,不僅陪伴盧雲進到「黎明之家」,服事一群心智障礙者,更在他生命的最終階段,引導他進入一種父與子、神與人、憐恤與痛苦的愛中,展開一趟歸家之旅。

本書是一趟歸家之旅的邀請,二十多年來,已經成為眾多基督徒心目中的靈性經典。如今重版出來,期待新一代的讀者,透過耶穌的精巧比喻、林布蘭的自剖畫作,或是盧雲的真摯文字,都仍能感受我們內在的浪子,何等渴望回頭;愛者天父上帝,無盡等待,恆久於家門前,何等歡迎我們歸家。

作者簡介

盧雲(Henri J. M. Nouwen) 1932.1.24-1996.9.21
儘管已於一九九六年過世,至今依舊是影響全球的靈修作家。他曾任教於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以及加拿大安省神學院。因著范尼雲的邀請,一九八六年起,加入加拿大多倫多「黎明之家」,服事心智障礙者,開展了一段錐心刺骨的靈性旅程。他在那群渺小軟弱的群體中,深刻體會上主的膀臂,總是伸向一切願意前來棲息者的肩頭上;亦在一個最小的弟兄亞當身上,看見永活基督的形象。其作品已翻譯成二十二種語言,中譯本包括《向下的移動》、《最大的禮物》、《與歲月和好》、《愛勝過恐懼》、《回家的渴望》(以上為校園出版),《心靈愛語》、《負傷的治療者》、《建立生命的職事》、《亞當》、《尋找回家路》等四十餘本著作。

《浪子回頭》二十週年序

耶穌是小說家?出色的短篇小說家?
半世紀前,英文教授梁實秋編了一本英文版的《短篇小說三十篇》,〈浪子回頭〉名列其中。
梁教授評選文章應該有他客觀的標準和依據。有沒有主觀的愛憎與偏好?——外人不得而知。
〈浪子回頭〉入選文集,因此可認定它躋身世界著名小說之林?也許是,也許不是。
奇特的是,這篇完全沒有引用典故,幾乎百分之百原創的短篇故事,毫不生澀。販夫走卒,人人輕易聽懂、看懂、讀懂。
更奇特的是,中外傳道人以浪子的故事為題的講章並不多見。似乎它已然自足、已然完整,不需傳道者費心料理。
而美學大師林布蘭竟不懼艱難,以繪畫詮釋故事的精髓。而靈修學作家盧雲竟越過「一篇」講稿的篇幅,以專書重述這篇六百字不到的小說。
慶幸這篇耶穌口述的比喻,出現在《路加福音》(路加醫師的文采出眾)。慶幸林布蘭彩繪了如此佳構。
慶幸盧雲神父並未壓抑胸中滿溢的「浪子」意識;沉澱,再沉澱之後,盧雲下筆書寫。
 而我們因此有了英文版的《浪子回頭》,也翻譯成中文出版。
 二十年來,中文版一印再印,說明我們都是浪子,說明人人都在尋找一個可以回去的家。
吳鯤生

目次

二十週年再版序
自序:與一幅畫的因緣際會
前言:大兒子、小兒子、父親
第一部 小兒子
Chapter 1 林布蘭與小兒子 Chapter 2 小兒子離家 Chapter 3 小兒子歸家

第二部 大兒子
Chapter 4 林布蘭與大兒子
Chapter 5 大兒子離家
Chapter 6 大兒子回轉
第三部 父親
Chapter 7 林布蘭與父親 Chapter 8 父親的迎接
Chapter 9 父親召開歡宴
結語:成為父親
尾聲:活出畫作精意

書摘/試閱

本書前言:大兒子、小兒子、父親

初次看到「浪子回頭」那年之後,我的屬靈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藉此也建構了我的故事。
第一個階段是作小兒子的經歷。長年在大學執教,密切參與中南美時事,頗令自己迷惘。我投身各種運動,離家遙遠,遇見生活方式、理念形形色色的人。然而到頭來,覺得流離疲憊。看見畫中父親如此溫柔地觸摸小兒子的肩頭,擁他靠近心懷,深覺自己就是那個迷失的兒子,想要回家,像他一樣被擁入懷。長久以來,我以為自己是返家路上的小兒子,期待父親迎接的那一刻。
然而,我的觀點出其不意地轉變了。先前走投無路的感覺使我深深認同小兒子;自從在法國生活與去了聖彼得堡的隱士園美術館後,這種感覺已經退居意識的幕後。我決定加入多倫多的「黎明之家」,因此覺得比先前踏實些。
屬靈旅程的第二個階段,是由一位朋友引發的。英國來的巴爾特.葛維耿(Bart Gavigan)自去年起,成了知我甚深的摯友。有天晚上,與他談起林布蘭的畫。巴爾特若有所思地看著我說:「我覺得你更像大兒子。」就是這句話,為我內心開闢了一方新天地。
坦白說,我從沒有認為自己是大兒子;但是,經巴爾特當面挑明,無數念頭掠過我腦海。首先,我確實在家中排行老大;就憑此簡單事實,我覺悟到自己一直過著肩負責任的生活。從六歲起,我就想作神父,從未改變過心意。出生、堅信、洗禮、按立,都在同一間教會。我向來順從父母、老師、主教,還有我的上帝。我從沒有蹺家、浪費金錢和時間,或追求感官享受,也沒有迷失於「淫蕩醉酒」(路二十一34)。我一生都是負責、守成、顧家。即便如此,其實我跟小兒子一樣迷失。突然,我以嶄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看出自己的嫉妒、怒氣、多疑、固執、陰鬱,尤有甚者,不易察覺的自義。我發現自己多麼會抱怨,思想、感受中夾雜了這麼多憎恨。我一時百思不解:我怎麼會把自己比作小兒子。我確實是大兒子,雖然畢生「留在家」,卻與小兒子一樣迷失。
我在父親的農田辛勤工作,卻從未完全體會在家的喜樂;非但不為自己得到的好處感激,反而變得憤恨:嫉妒弟弟、妹妹出去瞎闖,卻被欣喜地迎接回來。在「黎明之家」頭一年半,巴爾特那句明察秋毫的話,不斷指引著我的內在生命。
然而,之後還有更多的經歷。慶祝自己按立神父三十週年後的幾個月,我逐漸落入極黑暗的內心世界,體驗了內心無邊的痛,甚至到了不堪留在所屬群體的地步。我只得離開,找別人幫助我度過這場掙扎,直截了當地醫治我的內心創傷。我只帶了幾本書,都是有關林布蘭與浪子回頭比喻的書。我住處偏僻,遠離友人、群體;讀到了這位荷蘭畫家一生坎坷地走過困苦歷程,終至完成這幅傑作,給我很大的安慰。
我花了不少時間看他在落魄、夢醒、悲傷時創作的精采畫作,也明白了那幾已失明的老人以全然饒恕、慈憐的手勢抱著兒子,是如何從林布蘭的畫筆下出現。人必得在生命旅程中死過無數回,流過無數淚水,方能畫出如此謙遜的上帝肖像。
也就是經歷無邊的內心痛苦之際,另有一位朋友道出我極需的一句話,開啟了屬靈歷程的第三個階段。蘇.默絲樂(Sue Mosteller)自七0年代即加入「黎明之家」,也多虧了她的出力我才加入,而且在我有困難的時候支援我、鼓勵我:只要能得到內心的自由,無論多大的苦都要捱過去。我「隱居」的時候,她來看我,談起「浪子回頭」,她說:「不管你是大兒子或小兒子,你受召是要成為父親。」
她的話有如晴天霹靂!幾年來與這幅畫朝夕共處,看老人擁抱兒子,我從未想到:父親的角色,才能完整地詮釋我終其一生的召命。
她不容我辯解,又說:「你一輩子在找朋友;從我認識你,你就不停地尋找人的關愛;你對一大堆事情有興趣;你四處找人注意、賞識、肯定你。該是發揮你真正召命的時候了——作父親;迎接子女回家,不質問他們任何問題,不求任何回報。看看畫裡的父親,就會知道你受召的位分是什麼。在『黎明之家』,我們以及你周遭的人,大多數不需要你作好朋友,甚至不需要你作友善的弟兄。我們需要你作父親,發揮真正憐愛的權柄。」
望著身穿紅袍的鬍鬚老人,很不甘心把自己想成那個模樣。我頗能認同花天酒地的小兒子與忿忿不平的大兒子;可是像那個老頭子,不怕失去什麼,因為已經失去了一切,只有付出,這念頭令我陷入恐懼。不過林布蘭六十三歲過世,我的年紀與他相近,而不是與那兩個兒子相近。林布蘭願意把自己擺在父親的位分,我又有什麼不能?
受到默絲樂激策,一年半過去了,我逐漸找到屬靈的父職。這是場緩慢、艱辛的過程,有時也想就一直作兒子,永不變老。然而,我已品嘗孩子回家,以饒恕、祝福的手勢欣喜若狂擁抱他們的喜樂。如今,我也略微知道,如何作個不質問、單單想要迎接孩子歸家的父親。
自從我第一次看林布蘭的海報,生活的林林總總不僅激起寫這本書的靈感,我也從其中得窺本書的結構。首先我要思考小兒子,然後大兒子,最後是父親;因我的確是小兒子,也是大兒子,也正要成為父親。若你也願意親自踏上這趟屬靈旅程,我以禱告衷心期盼,你也能在內心不僅發現自己是上帝的迷失兒女,也能尋見為父亦為母的上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