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讀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滿額折

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讀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探索人與自我關係的巨著
回答人類「我們是誰」的終極追問

了解自己是現代人最有興趣的主題。
有趣的是,我們以為的「自己」往往只是我們要往身上貼的標籤,
這就意味著真實的自己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更殘酷的是,對自己的任何理解,都恰好證明我們不是那樣的人。

佛洛伊德向我們揭櫫一件事,人的自我是一個戰場。
而夢正是通往這個戰場重要的曲徑。

楊照導讀思想大師經典:讀什麼?為何讀?怎麼讀?
<十九世紀三部曲之③>

為「人」定座標
三大終極追問: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我們是誰?
三大思想巨人:達爾文、馬克思、佛洛伊德
三大經典巨著:《物種起源》、《資本論》、《夢的解析》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與《資本論》改變了人與社會的關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改變了人與自身的關係。

佛洛伊德用夢作為媒介,還原自己諸多原始的慾望,藉此向我們暗示:
不要抗拒自己的夢所透露的訊息,儘管我們夢中的自己有許多黑暗面,
但一旦願意正視,才有機會真正了解自己。
如此一來,才有機會從壓抑的日常生活中脫身,
做一個比較真實,更接近自己原本面貌的人。

在繁忙的現代社會,如過江之鯽的專家學者分析你是怎樣的人,
或告訴你該做個什麼樣的人時,或許回到每天日常的夢境,
從中得以找到更貼近自己的答案。

你做的夢,揭示出你真正的慾望與自我認知

《夢的解析》出版時距離今天約一百多年,當時沒什麼人了解佛洛伊德在講什麼。在這本書中,佛洛伊德一開始都用自己的夢做例子。在那個封閉而許多事情難以啟齒的年代,他用夢作為媒介,還原自己諸多原始的慾望。讓讀者知道,不要抗拒自己的夢所透露的訊息,儘管你夢中的自己往往不會是一個高貴高尚的人。但一旦接受這個前提,才能進一步理解潛藏在內心冰山一角重要的訊息,也才有機會真正了解自己。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

佛洛伊德說,人的記憶是一座非常嚴格,但又極其混亂的倉庫。混亂是因為有太多的資訊要湧進去,所以得有嚴格的把門人負責篩選。而當人們做了一個夢後,試著問自己夢中的人事物讓自己聯想到什麼,其意義、過程與象徵又是甚麼?聯想、述說、詮釋……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架構了許多方法與示範,讓每個人都能夠解析自己的夢,心平氣和了解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也因此才有機會從壓抑的日常生活中脫身,做一個比較真實,更接近自己原本面貌的人。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並在「98新聞台」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

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

現代經典細讀──
《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以及《在地球物種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合為<十九世紀三部曲>。

 

【自序】閱讀佛洛伊德的方法

第一次讀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是高中時,從圖書館借出來厚厚的志文版中譯本,囫圇吞棗匆匆讀過,坦白說,沒有記得什麼內容。但就像所有聽過這本書書名,或隨便瀏覽過的人一樣,被提醒了「夢」這件事的神祕與奇特之處,開始注意到自己的夢,用自己的想像,而非佛洛伊德的方法,開始「解析」自己的夢。

第二次讀《夢的解析》,已經在美國唸研究所了。修習了一門「西方現代思想史」、一門「啟蒙主義與德國思想」,兩門課都開了《夢的解析》作為必讀功課。讀的是史崔奇(James Strachey)的「標準版」英譯本,同時拿了借來的德文本在桌邊對照。「啟蒙主義與德國思想」是討論課,每個研究生都要輪到做一次閱讀報告,老師特別指定必須是「立場報告」(position paper),跟助教登記報告日程時,助教特別抬頭看了我一眼,提醒說:「那一週的主題是《夢的解析》喔!」

《夢的解析》就《夢的解析》嘛!報告中我開宗明義表明了立場:《夢的解析》的行文七零八落,邏輯漏洞百出,更重要的,暴露了佛洛伊德種種算計與野心,因而閱讀《夢的解析》,首先必須選擇靠邊站:是要對他說理不清、甚至自我矛盾的地方進行檢驗、批判,還是要予以辯護,試圖為他自圓其說。

那堂課,同學發言踴躍,討論、爭辯格外熱烈,是的,大家都選邊站了,有批判派,也有辯護派。下課前,老師先是稱讚了我的報告「有立場」(在他們的印象裡。東方學生通常不敢也不會採取立場,都只會做摘要),然後對著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佛洛伊德真是如我形容的那樣一個拙劣寫作者,那,《夢的解析》為什麼會變成一本重要的經典著作?為什麼發揮了那麼大的影響力?」

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然而心中認知:這的確是個重要的問題,也是對我報告中採取的立場,致命的挑戰。我立意要好好思考,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光靠閱讀《夢的解析》。我先讀了幾本佛洛伊德的其他相關著作,整理《夢的解析》成書年代的歐洲歷史,打算接著進攻佛洛伊德的傳記資料,形成初步的想法。不過研究生生活中各種不同的功課,加上在台灣報刊寫文章的工作打擾,這個計畫不久就被遺落在書桌的角落了。

不過,我沒有真正忘掉這個題目。

第三次讀《夢的解析》,是回到台灣之後,楊澤興致勃勃發起一個非正式的小型讀書會,要研究精神分析的陳傳興帶幾位好友讀點佛洛伊德。讀書會在紫藤廬一共進行了兩三次,因為大家都忙,時間不好約,陳傳興給的文本又不算簡單,就無以為繼了。

然而,那短暫的閱讀與討論,我卻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細密地討論了「精神經濟學」的概念,讓我自覺弄懂了佛洛伊德整套理論的根源,也提示我該如何去追索佛洛伊德與十九世紀思想及學術典範之間的關係。不能用後來發展的學科分類與學科概念套在佛洛伊德身上,十九世紀當紅的「經濟學」與「動力學」對理解佛洛伊德的幫助,可能還勝過「心理學」或「精神醫學」;倒過來看,運用這些當紅學科的語言及邏輯來討論精神現象,陳述他對個體與集體精神問題的分析,或許也多少幫助了佛洛伊德的理論,在那個時代贏得更多注意與支持?

讀書會停了,我對佛洛伊德重新燃起的好奇興趣卻沒有停。花了一點時間,我讀了彼得.蓋伊(Peter Gay)的《佛洛伊德傳》及其他傳記資料,回到過去所受的思想史訓練基本信條──「讀其書,須知其人並論其世」。佛洛伊德的世界,是十九世紀歐洲輝煌文明的尾聲,是樂觀進步態度逐漸被「世紀末」頹廢不安所取代的氣氛,他的思考,以及他表達精神分析的方式,顯然和這樣的時代條件,有密切關係。

那是一九九五、九六年間,我對佛洛伊德形成了一點基本意見。那就是佛洛伊德所建構的,從來就不是一套嚴謹、統一,經得起「前提-推論-結論」邏輯考驗的理論,從最早的歇斯底里症研究,經過《夢的解析》與擴大的性壓抑說,一直到對於猶太教的討論,佛洛伊德東說西說,而且常常因應現實或辯論需要,東修西補,內中必定有許多互相矛盾的部分。不過,察覺其諸多明顯的矛盾,卻不必然可以讓我們直截宣告:根本不存在「佛洛伊德理論」。不,藏在矛盾之下,有一條頑固的論理路線,曲折穿透種種矛盾,不絕如縷,從來沒有從佛洛伊德龐雜的作品中消失過。讀佛洛伊德,要找矛盾、放大矛盾容易,然而專注找出那麼多矛盾之後能幹嘛?頂多就是告訴自己、告訴別人:佛洛伊德是不值得相信的,甚至是不值得讀的,所以同時否定了自己努力爬梳其作品的意義。這樣幹嘛!

否定佛洛伊德,比肯定佛洛伊德容易。可是否定佛洛伊德,卻無法否認關鍵的歷史事實,無法回答當年老師下課前丟給我的問題:那佛洛伊德的影響力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對他的理論、他的思考趨之若鶩,為什麼那麼多二十世紀的新藝術、新文學,標舉著他的名字,以其名行世?

尋找出那條隱伏在矛盾之下的論理路線,很難,然而更值得做,因為透過這樣的尋索,我們才能接近佛洛伊德,才能接近那些前仆後繼拜倒在佛洛伊德理論下的人的幽微心靈。

第四次讀《夢的解析》,是二○○五年在「誠品講堂」談這本書時。從一九九五年到二○○五年這十年間,西方知識界攻擊、批判佛洛伊德更加流行,簡直蔚為顯學。而且攻擊、批判的炮火,從針對佛洛伊德的理論著作,擴大到針對他的為人處世。各種傳記資料被挖掘出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佛洛伊德都不是個好人。對家人不好,對朋友不好,對學生不好,對病人不好,對猶太人不好,對女性更是不好。只對自己好,只在意自己的成就與名聲。

看這些新鮮的分析指控,說老實話,還蠻令人沮喪的,甚至會懷疑是否該以「經典」的態度來對待佛洛伊德和《夢的解析》。不過還好,一翻開《夢的解析》,那百年前寫下的內容,依舊充滿爭議與刺點,依舊讓人無法移開注意眼光,也依舊提醒了我真正的問題所在。

《夢的解析》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又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流傳?買了第一版書的區區幾百人,是用什麼心情態度在看這本書的?為什麼沒有多久後,原本滯銷的書突然大流行,跨越國界吸引了眾多熱情需索的讀者?我們如何透過這本書摸索佛洛伊德曲折的理論路線,又如何藉由整理出的波動理論路線,挖掘《夢的解析》文句間的訊息?

這些問題,是重要且富於挑戰的問題;藉由這些問題來理解佛洛伊德,有助於我們增加對於人間事務的觀察掌握,我深深相信。

談《夢的解析》之前,我在「誠品講堂」先討論過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馬克思的《資本論》。我清楚地察知,解釋佛洛伊德,必須用和解釋達爾文、馬克思相反的態度。達爾文與馬克思都有著極度清晰的論理架構,在作品內部解釋得明明白白,不幸的,達爾文有衍生的「達爾文主義」,馬克思有衍生的更龐雜的「馬克思主義」,這些後起、旁枝的「主義」,往往就混淆了他們兩人的本意。因而閱讀達爾文與馬克思的起點,當然就是一份「還原」的努力,去除、撥開「主義」所敷陳的刻板印象,釐清兩人真正的、嚴謹的論理核心,藉歷史資料來指認文本的原始意義,排除掉亂七八糟的道聽塗說。

佛洛伊德不是這樣。佛洛伊德的混亂,來自他著作本身的,多過來自後人的解釋。備課中第四次讀《夢的解析》,我手邊有了英文本和中文本的《精神分析辭彙》可供查考,反覆查照,就可以明瞭,如果說後人對於佛洛伊德的解說,也可以援例稱為「佛洛伊德主義」的話,那麼「佛洛伊德主義」其實比佛洛伊德原本更清晰、更集中、更有條理些。例如說,透過拉岡認識的佛洛伊德,會比現實的佛洛伊德更深刻、更一致些。

因而解讀佛洛伊德,該做的不是還原其混亂,而是提供有限的線索,標示佛洛伊德文章中真正石破天驚,言前人之所未言的部分,讓讀者不至於陷入看似無厘頭的迷宮中,同時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佛洛伊德特殊的敘述方式,進而補充歷史資料,解釋這樣的敘述方式,為什麼會從「世紀末」到「世紀初」引起了八方震動。

終究的目標,一方面是使得閱讀《夢的解析》在我們這個時代,仍然是件有趣且可以不斷刺激思考的事,另一方面藉由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暗示或明示出種種看待自我、看待藝術、看待文學,乃至於看待社會的多元可能性。

這就是當年五堂課,現在這樣一本書,試圖要扮演的角色。談《夢的解析》的五堂課,當時是和談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五堂課同歸在一期課程中,因而有不少將尼采與佛洛伊德相比較的地方,因為牽涉到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思潮的脈絡變化,所以還是保留在整理後的書稿中,順便交代一下。

這樣一本解析《夢的解析》的書,絕對無意要取代《夢的解析》,而是應該作為閱讀《夢的解析》的陪伴讀物,我陪大家讀《夢的解析》,希望因而有一天佛洛伊德會進入大家的生命,陪你去讀出自我內在最深奧最豐富的底層流蕩。

目次

作者序

第一章 世紀末的佛洛伊德
十九世紀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帝國瓦解,民族國家興起/維多利亞時代以降的壓抑氣氛/歇斯底里症是佛洛伊德核心的研究專科

第二章 夢的特殊性質
透過「夢」來了解自己/夢中折射的自己不會是高貴榮耀的一面/人應該回到經驗,應該處理經驗

第三章 「壓抑」的演化理由
來自達爾文的影響/文明來自性慾的壓抑/爸爸是幼兒眼中最大的敵人/和性慾有關的東西陸續被壓進地牢

第四章 人的黑暗面比光明面更值得探究
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黑暗面/夢裡出現的訊息都經過偽裝/以科學之名打破社會的禁忌與壓抑

第五章 夢在記憶這座倉庫中扮演的角色
人為什麼會遺忘,又為什麼記得?/男孩被閹割的焦慮/女性先天就被媽媽閹割了/戀母情結與唐璜情節/意識是條不停淌流進行著的「流」/夢一定是變形的

第六章 佛洛伊德對二十世紀以降的影響
夢中任何事只要和童年有關,都是重要的/本我與自我不斷辯證的主僕關係/用科學態度理解複雜多樣的個人/病人跟非病人之間的差別模糊了

第七章 佛洛伊德的養成背景
猶太人身分對佛洛伊德的影響/催眠做為精神醫學治療的工具/說話與自由聯想/夢是人被壓抑的願望的變形實現

第八章 重新認識自己內在的黑暗
佛洛伊德理論的擴散/將自己當作陌生人來看待/所謂的真愛只是替代品/為什麼你記不得自己做的夢?/佛洛伊德的解析建立在嚴密的因果關係上

第九章 《夢的解析》開發出來的敘事革命
尼采與佛洛伊德的特殊敘事風格/十九世紀小說的五大原則/「在森林裡迷路了要找路」的敘事風格/說的過程變成文學作品真正的核心

第十章 讓佛洛伊德成為陪伴者
戰爭是不是在集體層次的原慾解放?/對佛洛依德的批評來自於泛性論/戴上精神分析的眼鏡觀察世界/放掉挑剔,體會佛洛伊德可能帶來的幫助

書摘/試閱

第二章 以夢為題材來思考人(節錄)
透過「夢」來了解自己

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剛好站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的交界。這本書是一八九九年十一月正式出版的,而第一版的版權頁卻印上了一九○○年。一腳踩在十九世紀,另一腳跨進了二十世紀,假裝跨進了二十世紀。更重要的,佛洛伊德以夢作為題材,擺脫了過去研究的歇斯底里症。這中間有巨大的差別。歇斯底里是異常現象,作為一個醫生來研究歇斯底里,就跟研究肺結核沒有兩樣。出發點都是在解釋異常如何產生。為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好好的,沒有染上肺結核,卻有一些人會得肺結核?得了肺結核之後他應該要怎麼樣治療?同樣的邏輯,大家都是人,爲什麼就是有一些人會得歇斯底里症?歇斯底里症來自於哪裡?這是本來的問法。

但夢不是啊!夢是異常,夢是個病嗎?夢當然不是病,夢是個相當敏感的研究題材,我們其實應該驚訝,為什麼到這個時候,才有人、才有佛洛伊德,看出夢這個題材的巨大的潛力。第一,每個人都會做夢,夢不是病,這點夢和歇斯底里症不同;第二,沒有任何人,不管有再大的本事、再了不起的權力,可以控制自己做的夢。這點上,夢卻又很像歇斯底里症。佛洛伊德那個時代的理論,認為歇斯底里症是不自覺意識的爆發,如果你可以自覺:現在歇斯底里快要發作了,就可以不歇斯底里。「控制」是治療歇斯底里症的關鍵,key word。可是要如何控制?必須先回頭檢驗,究竟是碰觸到什麼元素、什麼刺激,會像是開關打開了,誘發出歇斯底里反應來。要去找到那個開關。那個開關往往藏在記憶裡,藏在過去的生命經驗裡,所以我們就要回到記憶裡,去到不愉快的記憶、經驗裡,尋找那個開關。一旦找到那個開關,自覺知道開關在哪裡,歇斯底里症就會減輕。

在「控制」或「不受控制」一事上,夢跟歇斯底里極度相似。誰能控制今晚要做什麼夢、不要做什麼夢、什麼時候要做夢、夢中應該要有一些什麼樣的內容嗎?沒有。我們都不知道夢怎麼樣來的,我們也不知道夢怎麼去。夢在過去的概念下不重要,因為它不會製造困擾。歇斯底里症一定造成困擾。今天這裡如果有一個人歇斯底里症發作了,我的課就不可能繼續講下去,你們也不可能繼續聽下去。然而若是換成有一個人睡著了,他做了一個荒謬的怪夢,夢到一隻老虎把他的頭咬掉了,他沒有頭繼續在講堂上漫遊,我們完全不會在意,我們也完全不會知道,他就在那裡睡,無干更無害。正因為夢無害,所以就算它明明不受控制,我們也不覺得可怕。

可是佛洛伊德卻要問:「嘿!真的可以這樣嗎?你真的不在意自己腦袋中有一些東西是你無法控制的嗎?」仔細想想,好像不能那麼不在乎。在夢中,虛假的經驗與真實經驗常常無法區分。我們都知道「莊周夢蝶」的故事,到底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如何確定是此而非彼呢?不只莊子,我們任何人都曾有過這種瞬間的恍惚吧!

夢在它自己的世界裡,可以取代經驗。如果夢可以在那段短暫時間中讓你恍惚難分,誤以為那就是真實經驗的話,那麼,更根本的問題:經驗到底是什麼?我們憑什麼證明、憑什麼有把握眼前當下所做所經歷的一切是真實的經驗?市面上有這麼多仿冒的LV包包,假設一百個仿冒品中,有九十五個你看得出來:「Come on,這是地攤買的。」可是還有另外五個,甚至只要有一個,是可以亂真,那就麻煩了。你要如何對別人證明你揹的不是那一個亂真的假貨?要用什麼方式去分辨真假?

佛洛伊德以夢為對象要求我們去思考的,遠比他原來在書裡面寫的更嚴重,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可以從《夢的解析》發展出龐大的一整套體系來。夢是每一個人都有,擺脫不了的,卻完全不在你的控制下,甚至也不在你的理解範圍內。我們不能說夢操縱我們、控制我們,可是每一天做的夢都會有些東西,明明是你內在的一部分,卻不為你所知,既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從何而去,根本不知那到底是什麼。你不覺得緊張?你不覺得害怕?至少你會覺得好奇吧?

過去的人在看待夢時不會緊張、不會害怕、甚至也不會好奇,一個原因是人對於自己的內在與外在分隔得很清楚,只在意外在行為;另一個原因是看重集體行為遠超過個體行為。夢是最個人的事,藏在每個人內心不會表現出來,所以也就不那麼重要。然而,十九世紀時代精神的大轉向,愈來愈重視個人,強調真要好好過日子,先得知道自己是什麼、自己是什麼人。

在那個時代潮流之下,尼采站到最高點上,大叫:「要過自己個人的生活,要把生活當作目的,不要當作手段,不要讓任何人欺騙你,不要讓任何人作為你放棄生活、逃避生活的藉口。」佛洛伊德也在同樣的時代潮流裡,也同樣重視個人、重視生活,他從一個病理研究者,轉而研究每一個人生活裡面都有的共同經驗,試圖解決每一天在生活中真實碰到的問題。

佛洛伊德是浪漫主義時代精神的產物,沒有浪漫主義對於個人的重視、對於內在的重視、對於情緒的重視、對於慾望的重視,不會有佛洛伊德要處理的這些題材。可是換個角度看,他又是科學主義與科學時代的產物,因為他要將科學中的那套態度拿來研究過去不認為可以研究的對象──夢,以及人的個人主觀感受。他將原來的浪漫主義和科學主義結合在一起,成就了這樣一本奇特的著作。這本著作表面有許多科學的pretentions,裝得很科學,要求讀者基於對科學的信任來接受書中的結論;然而實質上《夢的解析》之所以成立,不是來自於一個科學家嚴謹的科學研究精神,而是來自一個天才分析家的天才想法。

夢中折射的自己不會是高貴榮耀的一面

佛洛伊德提每件事都要找出cause and effect,因果關聯,他認定每個夢都有意義,以雄辯的方式,又很有耐心地進行解釋。讀《夢的解析》,我們要將一個問題隨時放在心上:什麼是自我?佛洛伊德的推論中,自我是什麼,在這個「自我」中,有多少成分是自覺的、又有多少成分是不自覺的?自覺的自我與不自覺的自我,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個主題是理解佛洛伊德理論突破性的關鍵之處。

我們今天已經很習慣意識到自己是複雜的。內在有無意識、潛意識、顯意識等各種不同層次,還有各式各樣的慾望及其壓抑。可是回到一九○○年,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剛出版,第一版只賣了三百多本,說明了當時沒什麼人搞得懂他到底要研究什麼、要說什麼,絕大部分的人並沒有這種基礎,他們根本無法感覺到自己的內在有自覺的跟不自覺的成分,這兩樣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在那個時代,絕大部分的人想到的「自我」,就只有自覺的部分。閱讀中我們應當要去理解、去重建佛洛伊德如何在《夢的解析》書中,一步一步說服讀者去凝視、去正視我們自己不能自覺的部分。夢是一個重要的起點,夢正突顯了平常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不自覺的那個部分。

讀《夢的解析》開頭幾章,我們還可以注意剛剛講到的,佛洛伊德的雄辯。換做是你,要告訴人家說夢是有意義的,要來解釋夢,你會怎麼開始說起?佛洛伊德選擇的是:一開始全部都用自己的夢做例子。而且他利用自己的夢,將自己解釋得很不堪,從夢裡還原自己心底不堪,至少是當時社會認為不堪的、不應該被公公開的種種想法。

書中的第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如何藉著夢推卸責任。他去醫治一個病人,病人病情卻沒有好轉,然後有另一位醫生,是他的後輩來跟他說這件事,他隱約感到這醫生似乎對他有所指責,晚上他就做了一個夢,一個牽扯到好多東西的夢。牽出另外一位跟這位醫生有競爭情結的人,夢中佛洛伊德藉稱讚那個人來貶抑這位醫生。然後夢中又牽到這位醫生曾經因為建議使用古柯鹼而害死了一個病人,再牽到另一個沒有被醫好的病人……,一邊讀我們一邊想:原來做夢的這傢伙心術這麼壞,報復心這麼強;繼而想起來這是佛洛伊德在描述自己啊,我們又不得不歎:哇,他真的好誠實!

於是,在這樣的閱讀心情中我們就接受了,不自覺地接受了,這些夢應該是真的。這就是佛洛伊德要的效果。接著他講了第二個夢,中間還穿插講了他兒子女兒的夢,解釋什麼是wish fulfilling,滿足願望的夢,然後再講回自己的夢。夢中牽涉的又是一般人不會大剌剌公開講的事。學校在考慮給他professorship,正教授職,他很擔心自己拿不到,於是就做了夢,夢到了有兩個同事沒有得到正教授職,沒有表現出來的潛意識恐懼是:「這兩個人得不到,那我是不是也會得不到?」更深層的,這兩個人不是隨便夢到的,兩個人都和佛洛伊德一樣是猶太人,所以在夢中他就想辦法讓自己跟這兩個人劃清界線:「唉!這個傢伙,因為他曾經有法律訴訟案件,所以他升不上去」;另一個傢伙:「因為他是個單純的蠢蛋而升不上去」。換句話說,「他倆各有特定的理由升不上去,所以他們升不上去不是因為猶太血統的關係,所以也就不會影響到我,我就有機會可以升上去。」這些是藏在夢境深處的沉默旁白。

佛洛伊德以這種方式赤裸裸、無情地表露自己,老實說,這正是佛洛伊德最了不起的地方。無視於當時社會的虛矯,勇於將自己虛偽的一面呈露出來。或者該說,因為當時社會的虛矯,就故意將自己虛偽的一面呈露出來。利用讓自己的不堪展現在讀者眼前,先來說服讀者不要抗拒夢所透露出來的訊息。夢透露出的訊息不會是一個人高貴、榮耀的一面。設定了這個tone,才有辦法講什麼是distortion of dreams,夢的折射扭曲,也才有辦法分析夢扭曲現實的幾種不同機制。這樣的寫作是有策略、有計較的,《夢的解析》第一版雖然只賣了三百多本,那是因為社會還沒有準備好,不過等到人們開始有能力意識到佛洛伊德大概要講什麼時,這本書的影響力就排山倒海般席捲而來了。

這本書大膽而且細膩地告訴我們:你從來沒有真正認識你自己。這本書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可是佛洛伊德記錄的夢,對我們任何人來說,卻一點都不陌生。儘管一百多年來,外在的現實世界改變這麼多,我們不得不佩服佛洛伊德,他選擇記錄在這本書裡的夢,竟然都還讓我們覺得熟悉、親切。外在世界改變這麼大,人做夢的原理原則卻沒有相應的大變化嗎?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書,我們今天讀還是會產生直接的relevance,直接的切身性感受。

自由聯想與潛意識

為了要備課,昨天睡前我又把《夢的解析》拿出來翻一翻,東翻西翻,這裡讀一點,那裡讀一段,結果晚上就睡不好了。幾次醒來,一醒來就問自己說:「我怎麼會做這樣的夢?夢裡怎麼會有這種東西?」睡眠變成一件辛苦的事,因為通過佛洛伊德的提醒、示範,睡眠成了自我理解與自我分析的課題。讀《夢的解析》一定會有類似的這種效果,一邊讀一邊跟自己的夢搏鬥,經歷了之後,你會告訴自己說:「的確,我不了解我自己。的確,過去的自我認知、自我形象都是錯的。」只有你開始認知你的自我形象有問題,你才會變成稍微真實些的人,也才有多一點機會變成自己想要做的人。這是讀這本經典的附帶效果,你可能會因而失眠幾夜,但我相信那是值得的,你會從失眠中換得重要的自我理解工具。讀《夢的解析》,我們一邊了解這位偉大思想家在想什麼,另外我們也利用他的思想,進一步做自我訓練。

《夢的解析》很好讀,排比了一連串夢的紀錄,然後又有一連串關於這些夢的道理。佛洛伊德不裝神弄鬼的,即使他的道理看來牽強,他都會想辦法要將牽強的道理盡量講得清楚明白。如果大家還有時間,不妨同時讀另外幾本佛洛伊德的著作,你就能更懂得佛洛伊德理論的現實關聯。例如他的另一本書《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學》中討論了自由聯想,也就是不經控制、也不受控制的種種聯想。日常生活裡有多少聯想、如何聯想,其實就透露了你是什麼樣的人。剛剛在講課過程中,我講的內容只有一個,但聽課的每一個人卻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聯想。我講約翰.拉斯金的故事,你聯想到什麼?我常常有衝動想查看一下你們課堂上低頭寫的筆記,如果我真的可以不顧你們的隱私將這些筆記全都收來,哇,那一定很精采、很有趣。如果先將我的講詞整理出來,後面放上一百個人針對這一講內容所做的私人筆記,那一定是本很有啟發、同時又很好看的書。一百個人做了一百種不同的筆記,這些筆記裡面呈現了一些不同的錯誤、不同的聯想,還有更不同的評語,那一定好玩得不得了。不過這種事不能事先安排,像你們這群人就做不來了,因為你們已經有了提防,你們就會自覺地寫這個不寫那個,會自覺地掩飾真實聯想的過程。

另外還有一本是佛洛伊德對於幽默、詼諧的分析,《詼諧與潛意識的關係》,你們有空的話也可以看一下。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潛意識如何影響了我們認為什麼事好笑、什麼事不好笑。在什麼樣的情況底下,什麼事會逗引我們發笑,佛洛伊德認為都牽涉到潛意識反應。看過那本書之後,你可以試試再去看電視的綜藝節目,或許很多本來覺得好笑的內容,你就不會再覺得好笑了。因為發笑之前,你會想起來:啊,依照佛洛伊德的分析,如果在這裡笑了,就代表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真的是這樣的人嗎?不會吧?你就再也笑不出來了,久而久之,你也就不想再看那種節目,把時間省下來了。

將這些書和《夢的解析》對照讀的話,所謂「生活精神分析學」的輪廓,就浮現出來了。這是佛洛伊德著作中的一支主軸。佛洛伊德的知識關懷,還有另一支主軸,環繞著《文明及其不滿》(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作為核心的,那是從精神醫學、精神分析學的角度來研究社會集體秩序及文明規範道理的。這支主軸是比較晚才發展的,和《夢的解析》也比較缺乏直接聯繫,課堂上無法細談,但請大家不要忽略了。

佛洛伊德六十八歲時,一本雜誌跟他邀稿,請他回顧他自己一生所做的事情,他寫了一篇自傳式的文章,說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做了什麼樣的事。裡面就提到了榮格,說他當年任命榮格去當「佛洛伊德基金會」的主席,是多大的錯誤!接著羅列了榮格和他之間的諸多差別,要知道榮格和佛洛伊德的差別,這是很重要也很有趣的一份參考文獻,應該讀讀。那篇文章裡也罵了另一位門生阿德勒,罵阿德勒荒謬到否定精神分析學最重要的核心是sexuality。阿德勒主張人的所有問題來自於權力,佛洛伊德大叫:「權力正就是一種repressed sexuality的表現!」離開他的門生都被他罵了一頓,然後接下來佛洛伊德說:「我怎麼會是一個難相處的人呢?」還有很多學生留著,跟他關係良好。他又一個一個寫這些人。離開他的,榮格、阿德勒等人都揚名立萬,留下來被他稱讚的,今天我們一個都不認識。

榮格跟佛洛伊德最大的差別,在於佛洛伊德徹頭徹尾保持科學姿態──雖然很多人嘲笑說佛洛伊德怎麼會是科學──榮格卻很早就放棄科學的姿態,轉而相信精神分析學的成立,應該建立在無法、也不受科學方法分析的幾個神祕力量上面,像是animus和anima,原始的陽性力量跟陰性力量。榮格還喜歡講archetype,原型,這些都是不受科學態度規範的神祕主義產物。榮格的精神分析後來沒有受到太多重視,相對地,反而是這些神祕主義部分,引來了許多信徒、追隨者。這些概念經過各式各樣的變形,又和東方哲學尤其是印度教結合,從克里希那穆提一路下來,接上了今天的New Age思潮。榮格絕對是個重要人物,尤其在藝術、美術上面,他的影響很大,直接影響了超現實主義等潮流,潛意識的觀念、分析會化為美術運動上的力量,很大一部分並不是透過佛洛伊德,而是透過榮格的影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