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滿額折

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定  價:NT$ 550 元
優惠價:9049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第一本從西方觀點精闢探討華人世界「歷史創傷」的重要專著。

他人所經歷的暴行如何能成為自己的經驗?
殖民史上的殘暴時刻如何被轉換為國族創傷?

這本書主要論述小說、電影、攝影作品、大眾媒體等如何再現歷史暴行。
創作者受到痛苦和苦難的啟發,從廢墟和灰燼中將暴力事件建構起來並以藝術形式呈現,集體撰寫他們所知的故事,從而產生一種新形式的「歷史」敘事。這種鮮活的敘事以一種傳統史料無可言喻的方式清晰表達人類的經驗。

本書是美國加州大學漢學家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歷經多年思索,針對華人世界從1930到1997將近七十年期間,發生在中國、台灣、香港的重要歷史事件所帶來的「歷史創傷」研究。這些重大歷史事件依照時間先後順序為:霧社事件(1930)、南京大屠殺(1937-1938)、二二八事件(1947)、文化大革命(1966-1976)、天安門事件(1989)、香港回歸(1997)。

這些事件各自代表了華人暴力與暴行的重大意涵,作者從相關的文學、電影、攝影作品、流行文化入手,分析探討在這些作品中,暴力如何被想像、轉變和進化。從這些挑選出來的暴力事件中進一步研究、反思人類的野蠻和殘暴以及它所產生的影響。

歷史的創傷研究,以及探討人們對於創傷的各種反應,已是現代中國文學和文化研究的中心主題。本書特別關注──這些大規模暴力的文化描繪對於人們理解國家現代化有何貢獻?這些經常和暴力交織在一起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如何影響人們的記憶,讓人們重新揣摩暴力行為?國家規模的歷史暴行與個別受害者所經歷的痛苦之間的關係為何?做為歷史見證的電影和文學產生何種影響?諸多媒體如何以傳統歷史學者無法辦到的方式,讓人們接近這些實為「歷史」的幻象?

本書透過當代作家、電影導演和其他藝術家的雙眼,觀看在一個世紀的進展中,人們所承受的創傷、痛苦和暴力的旅程。雖然大部分受害者(有時候是加害者)都被認為是華人,但他們的經驗、遭受的苦難和想像放諸世人皆同,值得關注與深思。

作者簡介

姓名:白睿文Michael Berry
1974年於美國芝加哥出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博士。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亞洲語言文化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華語文學、電影、流行文化和翻譯學。
著作包括Speaking in Images: 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makers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5),《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麥田,200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A History of Pain: Trauma in Modern Chinese Fiction and Film(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8),《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麥田,2016),Jia Zhangke’s Hometown Trilogy(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9),《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等書。編著包括《重返現代》(麥田,2016;學林,2017)、Divided Lenses (夏威夷大學出版社,2016)。

中英譯作包括王安憶《長恨歌》、葉兆言《一九三七年的愛情》(2003)、余華《活著》(2004)、張大春《我妹妹》與《野孩子》(2000),以及舞鶴《餘生》(2017)。2009年獲得現代語言協會(MLA)最佳翻譯獎的榮譽提名,曾擔任2010年金馬電影節、2012年紅樓夢獎評審和2013年香港「鮮浪潮」國際短片展評審。也為《新京報》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撰寫專欄。

個人網站:http://www.alc.ucla.edu/person/michael-berry/
豆瓣小站:site.douban.com/108600/
新浪微博:www.weibo.com/bairuiwen

目次

'感謝辭
麥田新版序

導言:歷史災難的想像與虛構
文學史與歷史小說
空間中的時間
探討暴行

序曲:痛史
吳趼人的《痛史》
魯迅的〈《吶喊》自序〉與中國現代文學的暴力系譜
陳界仁的《凌遲考》和歷史剖析

第一部:向心創傷

一,霧社 1930
 探討出草行動
以敍述占用霧社:中國和台灣的介入
《遍地紅》:張深切失落的電影影像
 霧社事件和民族主義書寫
傷痛的痕跡:舞鶴與陳界仁
 簡化歷史?流行文化中的霧社事件
 重金屬搖滾的出草行動?閃靈與殖民統治之歷史記憶

二,南京 1937
 南京概貌
 南京1937的光影三部曲:羅冠群、牟敦芾、吳子牛
《黑太陽:南京大屠殺》:暴力紀實片的兩面性
《南京1937》:走向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文藝片
文學創作視域下的南京大屠殺:阿壠和葉兆言
新文化和新生活間的暴行書寫:阿壠的《南京》
羅曼史下的暴行:葉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愛情》
 真實和虛構:從《棲霞寺1937》到《五月八月》
 攝擊敵人:《血色玫瑰》從見證到報仇的離奇轉型
《黃石的孩子》:照片的眷戀
《血色玫瑰》中的歷史再造

三 ,台北 1947
 遺忘的記憶
 書寫二二八:二月起義的虛構遺產
「預寫」二二八:呂赫若、丘平田和伯子的早期文學敍述
沉默的哭聲:吳濁流、陳映真與歷史的重擔
十字架上的無辜者:李喬、林雙不與政治小說的重生
重新建構歷史:綜觀後戒嚴時期的二二八小說
拍攝二二八:從《悲情城市》到《天馬茶房》
在一個「無法言喻」的悲情城市訴說痛苦
在二月悲傷陰影下的幸福進行曲
 重寫二二八:舊時鬼魅和現世調查
再探暴行:舊迷惑新轉向
拆寫二二八:舞鶴的調查、敍述和反駁


第二部:離心創傷

四 , 雲南 1968
暴力中的教育
王小波的文革黃金時代
文化折射:從小說到電影的阿城
《棋王》和兩個中國的故事
連續劇的回歸:回到上海,走向「海外」
雙重旅程:《孽債》
黃金時段的肥皂劇:後創傷敍事:閱讀《午夜陽光》

五 , 北京 1989
想像中的歷史災難
性欲天安門:虹影和北京同志
在身體政治與身體詩學之間:虹影《裸舞代》
視覺性愛與隱形政治:北京同志的《藍宇》
飛逝的影像:鏡頭上(下)的天安門
記錄六四:從《沒有太陽的日子》到《天安門上太陽升》
消失的六四:記得忘卻
《藍宇》:承認暴力
《動詞變位》:暴行的語法
從北京到柏林:《頤和園》中影像地圖及政治消音
《生死抉擇》:天安門,黃金時間,取代移位
遲來的悲劇和跨國際的想像:陳泰倫與顧兆森
重新想像一位無名英雄:陳泰倫《天之子》
英雄隕滅、心魄渙散:顧肇森〈素月〉

尾曲:香港 1997
預想的創傷
結論

參考書目及影片目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9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