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周易譯注(簡體書)
滿額折

周易譯注(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冠居"群經"之首的《周易》,是我國古代現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學專著。本書將《周易》全文譯成易讀的現代漢語,並加以詳細的注釋、解說,對《周易》的歷史、讀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辭內在含義等向讀者作了深入而又淺近明白的介紹。

作者簡介

黃壽祺,字之六,號六庵,一度自號巢孫,霞浦縣鹽田人。民國元年生於清末秀才家庭。曾任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著名易學專家。著有《漢易條例》、《六庵易話》、《六庵讀禮錄》、《歷代易學目錄考》等。

張善文,福建長樂人,1949年生。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典文獻學博士點帶頭人。兼任國家《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特約編委、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已出版《周易譯註》、《周易辭典》、《像數與義理》、《周易與文學》、《周易入門》、《易經初階》、《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潔淨精微之玄思》等著作。

 

冠居“群經”之首的《周易》,是我國古代現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學專著。這部奇書的思想光華,是通過神秘的“占筮”外衣,煥發出恍惚窈冥的象徵色彩: 它那蘊蓄豐富的變化哲理出現之際,人們對之既嚮往又“陌生”,乃至“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繫辭上傳》);隨著歷史的推進,自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之後,學人對《周易》的認識逐代加深,《易》學著述層出不窮,然而,同時產生的種種撲朔迷離的猜測、附會之說卻也多得令人眼花繚亂,遂使本屬“玄學”的《周易》思想被塗上一重又一重“幻想和奇想”的“附加色”。尚秉和先生有感於這一情狀,慨而歎曰:“最多者《易》解,……最難者《易》解,……苟非真知灼見之士,為揚榷其是非,釐訂其得失,後學將胡所適從哉?”〔1〕

處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有必要在辨析舊說的基礎上,科學地發掘這部古老的哲學著作的真正價值,品評、確立其在中國哲學史、世界文化史上應有的地位。當然,進行這項工作的首要步驟,是先須正確地理解《易》學研究中一系列不可迴避的問題,如《周易》的創作過程、時代背景、命名之義、經傳大旨,以及歷代《易》學的源流派別、今天應當採用的研究方法等。這些問題雖有種種成說,卻多數未臻一致。筆者固不敢輒論前賢是非,謹就見識所及,採摭可取的說法,在簡述《周易》經傳基本內容的同時,結合上述問題略作分析,以期有助於讀《易》、研《易》者探索打開《易》學大門的最初途徑。

一、 《周易》“經”部分的創作過程經曆三大階段:

陰陽概念的產生、八卦創立、重卦並撰成卦

爻辭,三者均是遵循“觀物取像”的創作原則翻開《周易》,首先看到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符號,以及與這些符號緊密關聯的卦辭、爻辭。這就是《周易》的“經”文。

《周易》“經”部分的創作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陰陽概念的產生,八卦創立,重卦並撰成卦爻辭。

十分明顯,無論是後來的八卦或六十四卦,都是由陰陽兩爻(、—)組合成的,所以,敘及《周易》的創作,我們不得不從這兩種基本符號談起。“陰”、“陽”概念的形成,是古代人們通過對宇宙萬物矛盾現象的直接觀察得出的。“盈乎天地之間無非一陰一陽之理”(《朱子大全·易綱領》),在古人心目中,天地、男女、晝夜、炎涼、上下、勝負……幾乎生活環境中的一切現象都體現著普遍的、相互對立的矛盾。根據這種直感的、樸素的觀察,前人把宇宙間變化萬端、紛紜複雜的事物分為陰、陽兩大類,用兩種符號表示: 陰物為“”,陽物為“—”。為什麼用這兩種符號(而不是別的符號)來象徵陰陽呢?人們曾作過各種猜測,或以為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徵,或以為是龜卜兆紋所演化,或以為是古代用於占筮的兩種竹節的象形,或以為是取用上古“結繩”時代“有結”、“無結”的形態等等〔2〕,見仁見智,皆可並存。但有一點是人所公認的: 陰陽爻象的形成,本於古人對自然萬物的直接觀察,象徵著廣泛的相互對立的種種事物、現象。

在這基礎上,古人以陰、陽符號為“爻”,每三爻疊成一卦,出現了“八卦”(《周禮》稱為“經卦”)。八卦各有不同的名稱、形式,分別是: 乾(

?瘙椸)、坤(

?瘙椺)、震(

?瘙椻)、巽(

?瘙椼)、坎(

?瘙椾)、離(

?瘙楀)、艮(

?瘙楁)、兌(

?瘙楃)。八卦的取像,已經從陰陽二爻對事物的廣泛象徵,發展到對自然界八種基本物質的具體像徵;這八種基本物質是: 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在後來的《易》理演繹和《易》筮運用的過程中,八卦的卦象又不斷擴展增益,可以分別像徵八種類型的諸多物象,《說卦傳》所舉象例,即可見其概略。以八卦與陰陽二爻相比較,兩者的創立有一個共同點: 均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物象所得,然後又作為喻示種種物情、事理的象徵符號。《繫辭下傳》對此作了較為明白的說明: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像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是闡述古人從觀察萬物到製成八卦的整個思維過程,即“觀物取像”的創作特徵。其中所“觀”之“物”,乃是自然、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所“取”之“象”,則是模擬這些事物成為有像徵意義的卦象。如乾為天、坤為地等即是。此後,八卦兩兩相重,出現了六十四卦(《周禮》稱為“別卦”),並產生了解說這些卦形所寓哲理的卦爻辭。此時,《周易》“經”文全部創成,其獨具體系的哲學思想已趨成熟。

就卦形看,六十四卦及每卦中的六爻,也同樣都是作《易》者遵循“觀物取像”思維形式的產物。例如,

?瘙椔為《晉》卦(“晉”意為“進長”),卦形是坤下離上(地在下,火在上),擬取太陽從東方大地升起這一物象,說明事物處於上進、成長之時的發展規律;與之相對的,

?瘙椕為《明夷》卦(“明夷”意為“光明殞滅”),卦形是離下坤上(火在下,地在上),擬取太陽從西方大地落下這一物象,說明事物處於光明轉向黑暗之時的變化情狀。很明顯,它們都以擬取物象來喻示事理。至於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爻,也各具其像。如

?瘙棤為《乾》卦,卦形是由完全相同的六個陽爻“—”組成,但每爻各自象徵著不同的義理。以上下兩爻為例: 下爻(初九)“—”,爻辭曰“潛龍勿用”,喻示此爻猶如一條潛伏水底、養精蓄銳的“龍”的形象,說明事物以剛健氣勢崛起之初,必須積蓄力量,創造條件,不可輕易盲動;上爻(上九)“—”,爻辭曰“亢龍有悔”,喻示此爻猶如一條激昂飛騰而飛得太高太猛的“龍”的形象,說明事物剛健過甚、發展超過一定限度,必將走向反面,出現挫折。顯然,這些“爻”都是某種特定的象徵,暗示著各不相同的哲理意義。

就卦爻辭看,六十四卦的卦辭及每爻的爻辭,均是配合卦形闡明象旨。卦爻辭的出現有兩大意義: (一) 使《周易》成為卦形符號與語言文字有機結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學著作;(二) 使“《易》象”從隱晦的符號暗示發展為用文字表述的帶有一定文學性的形象。卦爻辭的表現形式是“假象喻意”,即擬取人們生活中習見常聞的物象,通過文字的具體表述,使卦形、爻形內涵的象徵旨趣更為鮮明、生動。如上文所引《乾》卦的兩爻,由於“潛龍勿用”、“亢龍有悔”這些具體文辭的形象表達,使這兩爻的象徵意義突出地顯示出來了。而每卦的卦辭與六則爻辭,在相互聯繫中,披露了該卦所蘊涵的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哲理;六十四卦相承相受,從六十四種角度分別展示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事理特徵及變化規律——《周易》哲學於是形成了獨特的系統,並深刻地影響著後世的文化、思想而流傳不衰。

二、 《易傳》七種十篇,又稱《十翼》,

漢以後被合入經文並行宋人林光世《水村易鏡·自序》雲:古之君子,天地、日月、星辰、陰陽造化、鳥獸草木無所不知,不必讀卦辭、爻辭,眼前皆自然之《易》也。世道衰微,《易》象幾廢,孔聖懼焉,於是作《大象》、《小象》,又作《繫辭》,……令天下後世皆知此象自仰觀俯察而得也〔3〕。水村所謂“古之君子”,殆即指當時的卜筮者或學者們,其言不免流於浮誇;但其指出《易傳》作者欲令人知《易》象均從仰觀俯察而得,遂撰諸篇以明《易》旨,似不違情實。

從現存《易傳》的內容看,共有《文言》、《彖傳》上下、《像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七種,凡十篇。這十篇的創作宗旨均在解釋《周易》“經”文大義,猶如“經”之“羽翼”,故又稱《十翼》(見《周易乾鑿度》)。

《易傳》解“經”各有一定的側重點或特定的角度,茲分敘如下。

《文言》,分前後兩節,分別解說《乾》、《坤》兩卦的象徵意旨,故前節稱《乾文言》,後節稱《坤文言》。“文言”兩字之義,即謂“文飾《乾》、《坤》兩卦之言”。孔穎達引莊氏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飾以為《文言》。”(《周易正義》)李鼎祚又引姚信曰:“《乾》、《坤》為門戶,文說《乾》、《坤》,六十二卦皆放焉。”(《周易集解》)這兩說似已點明《文言》的名義所在。

《彖傳》,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共六十四節,分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及一卦大旨。“彖”字之義,李鼎祚引劉曰:“彖者,斷也。”(《集解》)孔穎達引褚氏、莊氏曰:“彖,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正義》)但作為經傳之名,其義有二: (一) 指卦辭,即《釋文》引馬融所謂“彖辭,卦辭也”,《左傳》襄公九年孔疏從之,稱“《周易》卦下之辭謂為《彖》”;(二) 指《易傳》中的《彖傳》,即王弼《周易略例》所謂“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旨也”,《正義》亦曰:“夫子所作《彖辭》,統論一卦之義。”《彖傳》闡釋卦名、卦辭、卦義的體例,往往取卦象、爻象為說,多能指明每卦中的為主之爻,而以簡約明了的文字論斷該卦主旨。

《像傳》,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闡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其中釋卦象者六十四則,稱《大像傳》;釋爻象者三百八十六則〔4〕,稱《小像傳》。“象”字之義,猶言“形象”、“象徵”,即《繫辭下傳》所謂:“像也者,像此者也。”但作為經傳之名,則有兩義: (一) 指《周易》的卦形和卦爻辭,《繫辭下傳》:“《易》者,像也。”《左傳》昭公二年敘韓宣子適魯“見《易象》”即指此;(二) 指《易傳》中的《像傳》,旨在分析卦、爻的象徵意義。《大像傳》的體例,是先釋每卦上下象相重之旨,然後從重卦的卦像中推衍出切近人事的象徵意義,文辭多取“君子”的言行、道德為喻。如《乾》卦《大像傳》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即表明該卦上下象均為“天”,君子當效法“天”的健行氣質,奮發圖強;又如《損》卦《大像傳》稱:“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惡窒慾”,即表明該卦上“山”下“澤”,有損下益上之象,君子當效法此象,時時自損不善。其他諸卦的義例,無不如此。《小像傳》的體例,是根據每爻的性質、處位特點,分析爻義吉凶利弊之所以然。如《乾》卦初九爻的《小像傳》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指明此爻微陽初萌,不可急於施用;又如《明夷》卦六二爻《小像傳》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指明此爻柔順中正,不違法則,故獲吉祥。其他諸爻亦均類此。《像傳》以言簡意明的文辭,逐卦逐爻地解說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立像所在,使《周易》經文的象徵意趣有了比較整齊劃一的闡說。

《繫辭傳》,因其篇幅較長,分為上下兩篇。“繫辭”二字的名義,有兩方面: (一) 指卦爻辭,即《正義》所謂“聖人係屬此辭於爻卦之下”,“上下二篇經辭是也”;(二) 指《易傳》中的《繫辭傳》,亦即《正義》所云“夫子本作《十翼》,申說上下二篇經文繫辭,條貫義理,別自為卷,總曰《繫辭》”。《繫辭傳》可視為早期的《易》義通論,文中對《周易》“經”文的各方面內容作了較為全面、可取的辨析、闡發,有助於後人理解八卦、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的大義。其中有對《周易》作者、成書年代的推測,有對《周易》“觀物取像”創作方法的追述;或辨陰陽之理,或釋八卦之象,或疏解乾坤要旨,或展示《易》筮略例;並穿插解說了十九則爻辭的象徵意旨(集中見於《繫辭上傳》者七則,集中見於《繫辭下傳》者十一則,散見於《繫辭上傳》者一則,共十九則,詳見黃壽祺所撰《從易傳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載《齊魯學刊》1984年第6期)。當然,《繫辭傳》在通說《易》義的過程中,也充分地表露了作者的哲學觀點;但就其創作宗旨分析,這些哲學觀點又無不歸趨於《易》理範疇。簡言之,《繫辭傳》的要領,在於發《易》義之深微,示讀《易》之範例。

《說卦傳》,是闡說八卦象例的專論。全文先追述作《易》者用“蓍”衍卦的歷史;再申言八卦的兩種方位(宋人稱為“先天”、“後天”方位);然後集中說明八卦的取像特點,並廣引眾多像例,是今天理解、探討《易》象的產生及推展的重要資料。其中言及八卦的最基本像例: 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為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八種大體不變的象徵意義: 乾健,坤順,震動,巽入,坎陷,離麗,艮止,兌說(悅)——這在《周易》六十四卦象徵義理中幾乎是每卦必用的象喻條例,對於明確《周易》卦形符號的構成原理尤有不可忽視的參考價值。

《序卦傳》,旨在解說《周易》六十四卦的編排次序,揭示諸卦相承的意義。全文分兩段: 前段敘上經《乾》至《離》三十卦次序,後段敘下經《咸》至《未濟》三十四卦次序。這種卦序,當是相沿已久的〔5〕;而文中所明各卦依次相承的意義,含有事物向正面發展或向反面轉化的樸素辯證觀點。可以說,《序卦傳》是一篇頗具哲理深度的六十四卦推衍綱要。

《雜卦傳》,其取名為“雜”之義,韓康伯雲“雜糅眾卦,錯綜其義”(《韓注》),即打散《序卦傳》所揭明的卦序,把六十四卦重新分成三十二組兩兩對舉,以精要的語言概括卦旨。文中對舉的兩卦之間,其卦形或“錯”(亦稱“旁通”,六爻相互交變)或“綜”(亦稱“反對”,卦體相互倒置),其卦義多成相反。這種“錯”、“綜”現象,是六十四卦符號形式的重要特徵,從中可以窺探出作者對卦形結構的認識,其哲學意義在於表明事物的發展往往在正反相對的因素中體現其變化規律。

綜上所述,我們在大體揭明了《易傳》七種的內容要點的同時,可以得出這樣一種論斷: 《易傳》的創作,儘管其抒論角度各不相同,或敘述重點各有所主,但其基本宗旨無不就《周易》經文而發。那麼,作為《周易》經文出現之後而產生的,並成為自古以來眾所公認、無與倫匹的解經專著的《易傳》,不但是今天研究《周易》經文的最重要的“津梁”,而且其本身的哲學內涵也值得深入探討。

 

......

 

那麼,今天我們必須採用怎樣的方法研究《周易》呢?筆者以為,應當把握以下幾個方面要點。

第一,從源溯流。《易》學研究的根本對像是《周易》經傳,故研究者首須熟習經傳本文,考明《左傳》、《國語》所載古筮例;其次,研讀漢魏古注(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存最多);再次,觀六朝、隋、唐諸家義疏(孔穎達《周易正義》多本六朝義疏);最後,參考宋、元以來各家之經說(宋、元人經說多存於《通志堂經解》中,清儒經說以《清經解》、《續清經解》中所收的為最多)。不從古注入手者,是為迷不知本源。

第二,強幹弱枝。《周易》源本像數,發為義理,故當以像數、義理為主幹;外此而旁及者,如涉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乃至現當代科學之說,皆其枝附。不由主乾而尋枝附,是為渾不辨主客。

第三,在明確經傳既相區別、又相聯繫的基礎上,應當以《易傳》為解經的首要依據。經、傳的創作時代不同,故兩者反映的思想也互有差異。但《易傳》的創作宗旨本在闡經,又屬現存最早的論《易》專著,則不可不視為今天探討《周易》經義的最重要參考資料。《重定周易費氏學》引秦澍澧曰:“以經解畫,以傳解經;合則是,而離則非。”此說可取。

第四,應當掌握六十四卦表現哲理的特殊方式: 象徵。《易》之用雖在占筮,《易》的本質內蘊則為哲學。前人講像數不離義理,敘義理不廢像數,即可知兩者本不能截然割裂;而“象”與“理”的結合,正是《周易》卦形、卦爻辭“象徵”特色的體現。朱熹曰:“《易》難看,不比他書。《易》說一個物,非真是一個物,如說龍非真龍。”(《朱子語類》)此所謂“龍”,即《乾》卦六爻爻辭所取之象,正是用來象徵事物的“剛健”氣質。掌握了“象徵”規律,有利於熔“像數”、“義理”於一爐,較完整地挖掘《周易》的內在思想。

第五,應當掌握前人總結出來的切實可用的《易》學條例。如六爻居位特徵、承乘比應關係及卦時、卦主、中正等規律。明確了這些義例,有利於闡發卦形符號象徵中所包含的“時間”、“空間”觀念以及導致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等特點。

第六,應當結合考古學界發現的有關《周易》資料,細密辨析《周易》經傳的本來面目及《易》學史研究中的各方面問題。如近年出土的《帛書周易》、目前學術界正在討論的“數字卦”等,即是值得注意的材料。

第七,應當重視多學科、多課題相互貫通的比較研究。《周易》作為一部早期的哲學著作,其所旁及的內容至為豐富。如經傳的文學價值、史學價值、美學價值、文字音韻學價值,以及在古代科技史研究中的價值等,都有認真發掘的必要。至於《周易》與西方古代哲學的比較,也是頗有意義的一個研究方向。

第八,應當注意國外漢學者研究《周易》的成果,吸收其可取的因素,以增進中外文化學術的交流。本世紀以來,國外研究《周易》較有影響的學者不乏其人,如日本的鈴木由次郎、戶田豐三郎、高田真治,德國的衛禮賢(Richard Wilhelm)、衛德明(Hellmut Wilhelm) ,蘇聯的舒茨基(Ю.К.щуцкий)等人,其治《易》成就顯著,在漢學界享有盛名〔30〕,並值得我們取資參考。

歷史在前進,科學在發展。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研究方法的不斷更新、完善,《周易》研究必定能夠出現嶄新的面貌。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周易》一書不但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珍貴遺產,也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奇異的明珠——它的各方面價值,需要今天的學術界作出新的、科學的認識,以評定其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諸領域中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們相信,經過人們的深入研究、努力闡揚,《周易》豐富的思想內容必將在世界學術之林煥發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

 

目次

前言1譯註說明1卷一上經1

乾卦第一1

坤卦第二27

屯卦第三46

蒙卦第四58卷二69

需卦第五69

訟卦第六79

師卦第七89

比卦第八99

小畜卦第九109

履卦第十120

泰卦第十一130

否卦第十二141卷三151

同人卦第十三151

大有卦第十四160

謙卦第十五169

豫卦第十六178

隨卦第十七188

蠱卦第十八197

臨卦第十九206

觀卦第二十215

噬嗑卦第二十一225

賁卦第二十二235卷四245

剝卦第二十三245

复卦第二十四254

無妄卦第二十五264

大畜卦第二十六273

頤卦第二十七283

大過卦第二十八292

坎卦第二十九301

離卦第三十311卷五下經320

咸卦第三十一320

恆卦第三十二330

遯卦第三十三339

大壯卦第三十四348

晉卦第三十五357

明夷卦第三十六367

家人卦第三十七378

睽卦第三十八388卷六399

蹇卦第三十九399

解卦第四十409

損卦第四十一419

益卦第四十二430

夬卦第四十三442

姤卦第四十四452

萃卦第四十五463

升卦第四十六474卷七483

困卦第四十七483

井卦第四十八494

革卦第四十九505

鼎卦第五十515

震卦第五十一526

艮卦第五十二536

漸卦第五十三546

歸妹卦第五十四556卷八565

豐卦第五十五565

旅卦第五十六576

巽卦第五十七586

兌卦第五十八595

渙卦第五十九603

節卦第六十612

中孚卦第六十一621

小過卦第六十二631

既濟卦第六十三642

未濟卦第六十四652卷九662

繫辭上傳662

繫辭下傳702卷十743

說卦傳743

序卦傳775

雜卦傳785附錄792

一、 讀易要例792

二、 主要引用書目81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