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修訂本)
滿額折

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修訂本)

定  價:NT$ 600 元
優惠價:9054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9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個研究解惑之學的人,在不惑之年,遇上生死的大惑,寫一本解惑的書。

這是作者的遺作,寫於跟末期癌病共處的兩個年頭。書中總結了作者二十多年來的哲學思考,並可視為一位年青學者的生命回顧。人生的困惑有解嗎?面對生關死劫,作者仍深深相信是有的。生命可以不外如是,也可以不可思議,就在乎個人的抉擇。所謂「顯魅」,是指展現生命中神聖的導向;所謂「和樂」,就是以和為樂。

本書嘗試糅合西方的邏輯思辯和中國的陰陽思維,討論各種人生和社會問題,包括幸福、愛情、死亡、人倫、修養、價值和公義等,處理深入淺出,並帶有一般哲學著作所罕見的文藝筆觸和情味。期望讀者能因着閱讀本書而對生命有更深入的思考,並因而活得更好。

本書問世後,獲社會廣泛好評,現對初版內容作了全面校正,並誠邀楊鍾基教授與李翰林教授分別撰寫序文。

作者簡介

楊國榮(1967-2010),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任教科目包括「社會倫理」、「生與死」、「世界問題與人類責任」和「批判思考」等。著有《批判思考》(合著)(2005)、《青紅皂白──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2006)、《通識中國哲學》(合著)(2007)和《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2010);編有《卓越的追求──大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合編)(1990)、《進一步海闊天空——大學生的世界》(合編)(2005)、《人間天道——陳特先生文集》(2008)、New Essays in Applied Ethics(合編)(2008)和《中國文明與自主之道》(合編)(2008)。曾領導編寫香港教育統籌局中四至中五「綜合人文學科」中「個人發展課程單元」教材套。哲學論壇「愚公沙龍」發起人。

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確診患上末期腎癌,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於香港浸信會醫院辭世,享年四十三歲。

目次

序一/楊鍾基

序二/李翰林

自序:當哲學人遇上死神/楊國榮

 

第一章 人算甚麼:二本四合的人性觀

一 探問人性

二 價值的存有

三 文化的存有

四 秩序合無序

五 感性合理性

六 群性合個性

七 靈性合物性

八 人性之善惡與柔韌

 

第二章 幸不辱命:剛健和樂的幸福觀

一 父親的哀傷

二 苦從何來

三 苦罪之謎

四 福善勝苦罪

五 人性需求

六 價值、德樂、足樂

七 自由之善

八 以虛馭實

九 平衡與和諧

 

第三章 方死方生:靈魂續存的死亡觀

一 為甚麼放眼身後

二 肉體、靈魂和科學

三 唯物論、唯心論和二元論

四 死後生命的故事

五 遙計他生

 

第四章 談情說愛:感動繫志的愛情觀

一 情書

二 問愛

三 迷戀愛情幼稚園

四 愛情學苑

五 解迷愛情小學

六 發現愛情中學

七 承擔愛情大學

八 顛覆吧,愛情大學

九 必也正名乎

十 愛情藝廊

十一 準備好沒有

 

第五章 情深義重:別義親正的人倫觀

一 制度化的情感

二 男女有別

三 文質彬彬,然後夫妻

四 夫婦有義,然後父子有親

五 家庭

六 倫常

七 不學禮無以立

 

第六章 人生何價:盡生顯魅的人生觀

一 人生的蒼涼

二 人生的荒謬

三 人生的目的

四 盡生顯魅

 

第七章 是非曲直:仁禮共成的價值觀

一 各行其是

二 價值總綱:仁禮和

三 禮:道德生活的支點

四 禮之功能

五 禮意

六 禮治和禮教

七 現代禮治芻議

八 存情化欲

 

第八章 義不容辭:禮施均遍的公義觀

一 各安其分,各得其宜

二 分甚麼產

三 怎樣分產

四 共殊兼顧

五 自由、權利、中立

六 多元、寬容、平權

七 德與義

八 無序的訴求與歷史之擺盪

 

第九章 怪力亂神:神造人參的宇宙觀

一 我與太陽對坐

二 石頭記

三 苦罪懸謎

四 大善勝惡

五 演化巨輪

六 首因論證

七 設計論證

八 倫理論證

九 復活論證

十 宗教經驗論證

十一 信仰與理性

 

附錄

附錄一 小白的樂樂棒

附錄二 文化與讀書

附錄三 論同性戀與同性婚姻

附錄四 異性婚制霸權對談

 

跋:新生/何杏楓

 

參考書目

英文部分

中文部分

本書關鍵詞

書摘/試閱

第八章 義不容辭:禮施均遍的公義觀

七 德與義

另一個比忽略殊性更根本的問題,就是忽略道德。不論是個體自由主義還是多元平權主義,骨子裏要做的,就是要在取消道德的條件下尋找社會公義。但這怎麼可能呢?公義就是正當的價值,而正當的價值就是道德,要在取消了道德的世界裏變出一個道德來,就像要把水變成酒,需要的是一個神跡。我們不是神,這樣,他們的計劃就自始注定是一場虛妄。

由於沒有了比公義更根本的道德,你會發現,不論是個體自由主義者,抑或是多元平權主義者,都無法和他們的反對者進行任何理性討論(此問題在多元平權主義尤其嚴重)。要就道德的問題進行理性討論,必先是有了根本的道德價值,在此基礎上處理枝節的問題。根本的道德價值沒有了,討論也就無從進行。

舉個例說,前述藝人淫穢性圖片錄像外洩事件發生之後,警方指所有發放及展示相關圖片及錄像的行為俱屬違法,結果惹來網民遊行抗議;老實說,這個抗議的行為,實在令我大惑不解。發放及展示圖片侵犯了別人的私穩,這不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嗎?但是網民依然認為,這是他們的自由,也是基本的權利。我們要麼沒有資訊的自由,要麼就擁有絕對的資訊自由,包括侵犯他人私隱的自由。任何權力的制約,都是對我們的基本權利的踐踏;可笑的是,我們的特區政府面對這樣的言論,居然只有噤聲的份兒。在整個過程中,有甚麼討論沒有?沒有!不過就是比嗓門大而已。

在上述事件裏面,有一件事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我們這一代人,在自由社會裏長大,將遊行示威的權利視作理所當然。因此,我們也就沒有思考示威遊行的本質。我們都認為,給人示威的自由,是給人一個表達意見的權利;但事實上,示威活動的意義,卻遠遠超過單純的意見表達。單純的意見表達是無需聚眾上街的,任何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都足夠實現表達意見的目的。示威如其名稱所透露的,是「威」的展示,是權力的展示。也因此,示威是抗爭的手段,而非理性交流意見的途徑。

這樣看上述的遊行事件,我們就不得不作結論:遊行的普及說明了現代人缺乏理性討論的工具,也缺乏理性討論的能力、雅量和耐性,卻動輒用上角力的方式來解決爭議。角力解決的結果,落敗一方當然不會心服。誠如孟子所說:「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孟子.公孫丑上》)結果就是為社會積聚怨毒。上文提到多元平權主義者的抗爭活動,也可作如是觀。隨著個體自由主義者和多元平權主義者對傳統道德價值的不斷衝擊和不斷得勢,一些傳統價值的支持者,「覺得一些人在人權的口號下肆意蹂躪傳統道德,因而反對人權,變成『超保守主義』(paleoconservatism)者。」他們「對俗世社會的無奈已經轉化成為憤懣,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道德力量。」(馮可立,2009)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不論是反對傳統道德的人,抑或是支持傳統道德的人,都感覺到一肚子寃屈,並且都認為對方就是把自己推入絕境的罪魁。社會上對立的陣營,這樣的漸行漸遠,怨毒一天一天加深,能不令人擔心嗎?我們說,安寧的社會有一個懂得和解的文化,而我們的社會,自從儒家衰落以來,正正是明顯地缺乏了這文化資源。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渴想與要求。要達到這些要求,我們就必須調動世上的資源,使之為我們的目的服務。由於人與人的相依關係,在試圖達成目的的過程中,我們要調動的資源往往不是死物而是人。要調動別人來為配合我的計劃,不外幾個方法: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順之以禮、誘之以利、脅之以暴。現在,理沒有了,禮崩壞了,五個方法廢掉了兩個。由於不是很多人有足夠的財力誘人以利,於是對多數人來說,要達成個人的目的,不是動之以情,就是脅之以暴;所以,我們的社會暴力越來越多。一個團體要爭取他們的利益,第一件事是出來告訴大家他們很慘,很弱勢,受了很多壓逼。得到大家同情的話,故事就圓滿結局。得不到大家同情呢?馬上搞抗爭,上街遊行,堵塞交通,衝擊警察,放火燒雜物,在不引起全民公憤的範圍內使用最多的暴力,還要不停將暴力升級,試探公眾接受的底線。我們的社會對此毫無辦法。不幸擦槍走火,就找人做代罪羔羊了事。這個策略且已昂然進入議會,這能不令人擔憂嗎?

這就是一個無德無禮的社會裏的無邊淒涼。《禮記.禮運》說:「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脩十義,講信脩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著重點為筆者所加)我們這些瞧不起自己祖先的現代人,是不是應該重新思考一下,我們祖先所相信的道德和禮教,也許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野蠻和愚昧?

談到這裏,我想強調,我們不要以為非要去尋求一套較完整和周全的公義理論不可,彷彿要建設一個公義的社會,就是要尋找一套最合理的公義理論,然後套用在社會之上就完事了。殊不知,所謂的「社會」並不是一張白紙,任你繪上甚麼,它就變成甚麼。要是社會上有一個很爛的文化,那麼,你幾乎是繪上甚麼都不管用。

我們說人性善不錯。但是人也有許多劣根性,這些劣根性,多從無法充分認識自己的本質,或是從無法平衡自己四對綜合(秩序合無序、感性合理性、群性合個性、靈性合物性)而來。因為人的種種劣根性,道家注意到,任何價值都有「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的危險。(《老子.五十八》)(附帶說一句,多元平權論者的錯誤,主要就在他們只看見價值世界裏的奇和妖,沒有看穿背後的正和善)正時常會轉為邪,善時常會轉為惡。人的劣根性可多著了,我們在這裏只舉二例就夠了,一是自我中心,二是僵化。自我中心之成因,是個性與群性的失衡;僵化的成因,是秩序與無序的失衡,在此且不詳解。無論如何,因為自我中心和僵化的緣故,人就能扭曲天下任何最正當的道德價值。有了民主的價值,就有了操弄民意的人;有了溫柔敦厚的禮教,就有了吃人的假禮;有了敬節稱的禮意要求,有權力的人就會用他私意來規定敬節稱的界限,把一切不順眼的人殺光;有了自由的價值,人就會用私意來界定自由,把一切責任都推得一乾二淨;有了多元的價值,人就會用盡一切方法,把異見者趕出他主觀設想的多元世界之外。

所以儒家說得好,正心誠意是齊家治國的基礎,不能做到這一點,一切的理論,不論如何精彩,落到你手上最終都不外是奇妖而已。做得到的話,那怕你手上只有一套不至於殘破不全的理論,你能做出的壞事看來還相當有限。那麼,正心誠意又由哪裏做起呢?看官哪,不就是由你做起嗎?不然還有哪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