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分享經濟的華麗騙局:用科技收租的網路新地主,正如何危害人類社會?
滿額折

分享經濟的華麗騙局:用科技收租的網路新地主,正如何危害人類社會?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他們毫不臉紅地說,演算法比舊規則更懂得管好兩個陌生人間的交換。
他們大舉募資擴張、快速做了再說,然後對市場監管者咆哮:
「我們才是未來,請解決問題。」
他們仲介了你我的信任,卻不想對交易秩序負責。
──那個名叫「分享」的烏托邦,怎麼變成他們才是贏家?


你今天「分享經濟」了嗎?
這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但這些真的可靠嗎?背後又有哪些隱憂?
「分享經濟」是打倒舊世界資源掌權者至分配新社會秩序的好答案嗎?

不管你是對如優步(Uber)這類廠商表示支持或者反對,都應該深究這種公司的商業利益考量。本書作者透過豐富的論證及研究探討分享經濟不為人知的秘密,幫助讀者更全面的了解分享經濟的利與弊。

對Uber(優步)及其他類似產物服務抱有疑慮的人來說,本書講述的內容理由和研究都相當充分、正當而且容易閱讀。這本書與反思經濟的鉅作《債的歷史》作者大衛‧格雷伯及《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托瑪.皮凱提相同,又或者應該說這本書旨在勇於反對過去二十年來,肆無忌憚、到處掠奪的資本主義──無疑的,這本書的論點將引發論戰。

近年來新興科技公司將網路科技觸角擴展,深入到每人每天生活與工作的各個面向中。這不但打亂了原有產業的基本運作秩序,也挑戰了各國政府對市場的法律規範。

本書也是市面上第一本甘冒大不諱,批評分享經濟趨勢的書,作者呼籲人們起身還擊資助藏在「分享經濟」背後的風險資本家。他認為,「分享經濟」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美好,反而是對經濟發展的破壞,人們應該抵抗它,而不是歡迎它。

這個扭曲的網路時代產物,透過最粗糙的自由市場作法,將它的觸角深入過去我們生活中的禁區,這種方式會榨乾社會,並逼迫弱勢的人擔下他們無法承擔的風險,卻讓少數人獨享了賺錢的機會。

對於近年火熱的兩家「以分享經濟之名」大幅成長、並且吸引科技與新興經濟目光的公司優步及Airbnb,本書特別以專章陳述了他們在主要市場引起的各類糾紛、不當的影響,以及這類公司面對問題的心態與說詞。

本書作者事實上在軟體科技業任職多年,也是從所謂的「網路1.0」時代的烏托邦理想觀察至當前的新創企業熱潮;在深入了解與研究這類分享經濟業者後,他痛陳此類企業藉由創投大資本挹注,再以創新及「我們只是服務媒合平台」的名目規避傳統商務提供者必須擔負的成本或賦稅,並不斷壓低在其平台上的實質勞動者報酬(如優步的司機)、誇大自身的演算法能耐、還有推薦或評分系統的神奇力量。當這些公司對監管單位/行業傳統經營模式(如大型連鎖飯店業者、傳統計程車行、市政府)總是以矽谷的思維不假辭色時,這本書將不斷提出一個根本的問題與矛盾:

分享經濟不是解決長期社會問題的簡單答案,但這些公司卻不斷這樣對大眾行銷他們的故事,我們必須有所警覺──這些分享經濟公司,事實上正以藉助網路的型態進行新的壟斷,他們的獨占地位,甚至要比以往的行業大型企業更為獨裁與全面。他們並沒有增長「分享」這件事中人類社會最需要的「陌生人互信」,事實上,還可能在危害這種信任。

作者簡介

湯姆.史利(Tom Slee)
科技、政治和經濟評論家,近兩年主要評論的領域為「分享經濟」。史利是理論化學博士,並曾在軟體產業工作多年,之前的著作是《沒有人逼你去沃爾瑪買東西》(No One Makes You Shop at Wal-Mart),該書中透過遊戲理論研究消費者的選擇行為,而這個理論也經常使用於經濟學、哲學和社會學的大學課堂中。他目前定居於加拿大,欲知更多作者撰寫本書動機,請參考作者網站:www.tomslee.net

<譯者簡介>

李婉瑜
輔仁大學英文系,英國Caledonian University 時尚行銷碩士。從事廣告文案行銷工作10年,曾任職於廣告公司、國際精品品牌、房地產代銷。

名人/編輯推薦

【強力推薦‧科技經濟時代省思必讀】

透過這本清楚易懂且分析縝密的書,作者掀開了「分享經濟」的膚淺面紗,揭露如Uber和Airbnb公司不為人知且充滿問題的真象。本書是了解網路企業運作方式的入門教材。
──尼可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暢銷書《玻璃牢籠》(The Shallows and The Glass Cage)作者

在眾聲追捧科技烏托邦和大量販售著軟體愉悅的領域裡,湯姆.史利站了出來,他對流行的新創公司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社會提出犀利的洞見,也是這場分享經濟熱潮裡的最佳解方。每個關心科技與經濟正義議題的人都該閱讀這本書。
阿斯特拉。泰勒(Astra Taylor),《人民平台》(The People’s Platform)作者

秉持他一貫的分析評論方式,湯姆‧史利解釋了為什麼分享經濟公司試圖用令人感覺良好的話術來掩蓋非自由和不負責任的經濟模式。
──克里斯‧胡夫纳格(Chris Jay Hoofnagle),柏克萊科技法律中心主任

「分享經濟」通常被人視為是「盧德分子」(Luddites)、官僚和尋租者。但本書作者可不這麼認為,作為一個深思的科技專家,他在書中對於分享經濟公司提出詳細的研究,包括這些公司如何建立了廣大的市場價值、將消費具體化、並以迴避規定的設計來保護消費者。本書除了提出清晰的洞見,也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蘇‧加德納(Sue Gardner),維基媒體基金會前執行總監

湯姆‧史利的重點新書指出「分享經濟」其實跟分享沒有太大關係。他透過機智、清晰和事實分析來打破矽谷企業家的迷思,並指出Uber、亞馬遜的「體貼客戶服務」其實是出於狡詐的商業利益考量。
──亨利‧法雷爾(Henry Farrell),社會科學研究學會數位文化計畫共同主持人,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

目次

1. 一開始,故事是這樣寫的
支持者們有時形容分享經濟是一種新的商業形式,有時又說它是一種社會運動。
在數位世界,這種純商業和理想事業的結合是常見的。矽谷給人的感覺是,世上最有錢的人都在那兒了,但矽谷本身總認為自己不光只是一身銅臭味而已:同時它也是個建造美好未來的城市。

2. 分享經濟簡史
很弔詭地,利他主意和慷慨大方,這兩個用語時常被用來形容分享經濟,然而分享經濟卻一面倒由商業組織所構成,而不是非營利組織。

3. Airbnb的住宿經濟夢
Airbnb強調許多他們的民宿主人是有藝術性格,但不富有的人……網站和廣告也都圍繞在人際聯繫上而建立:友好的民宿主人、一起用餐、奠立友誼。似乎只有最自私自利、看什麼都很厭煩的人,才會覺得Airbnb的成功哪是什麼好事一樁。

4.跟著優步移動吧
對許多經濟學家來說,這個故事很簡單,而且壞人很清楚:就是那些擁有「制度俘虜」、從計程車系統吸錢卻又不創造產值的計程車大獎章擁有者。

5. 當分享經濟走入巷弄間
就跟分享經濟中的其他案例一樣,被TaskRabbit提倡了幾年的「鄰里互助」概念,很快地就消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市場的殘酷世界。

6. 讓陌生人互信的魔法
聲譽系統不是法規的替代品,卻變成是一間公司管理結構的替代品,而且還是個差勁的替代品。

7. 「開放性」的許諾與失落
網路2.0平台承諾創造一個更為平等的世界,一個藝術家能夠直接與全球視聽者連結的世界,但結果卻是帶給我們更多暢銷商品。

8. 當科技主張模糊了界限
…我們希望人們關心一下鄰居(免費的)、幫助處於人生困境的人(不收錢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並且具有社群思維。我們希望人們分享他們的時間和個人物品。
但在危急時強調貨幣刺激會排擠掉社群動機。如果我鄰居和我一起免費幫你把車子從雪堆中推出來,我們就是在做一件好事,但如果我鄰居得到報酬而我不收錢,那麼我就是一個傻瓜。

9. 你的就是我的
人們大量談論民主化和網絡,但卻分隔了風險和報酬(風險散布於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之中),報酬為平台擁有者所獲得。

注釋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一開始,故事是這樣說的(摘錄)

「分享經濟」是一股新商業潮流,利用網路媒合顧客和服務提供者,從事現實世界中的交易行為,舉凡短期公寓租賃、車輛乘載、或家事服務。引領這波浪潮的是優步(Uber)和Airbnb,這兩家公司分別展現出令人瞠目的成長率,支持著他們企圖打破傳統運輸業和旅遊業的使命聲明。繼這兩家公司之後,成群企業競相投入分享經濟的世界中。
支持者們有時形容分享經濟是一種新的商業形式,有時又說它是一種社會運動。

在數位世界,這種純商業和理想事業的結合是常見的。矽谷給人的感覺是,世上最有錢的人都在那兒了,但矽谷本身總認為自己不光只是一身銅臭味而已,同時也是個建造美好未來的城市。網路藉由提供人們更精良的裝置和更多的資訊,以及透過從頭徹尾的社會重塑而使得世界更美好。纏擾人類數世紀的問題,今日我們擁有科技得以解決,汰除老舊制度和規範,並以計算數值替代之。
分享經濟的話題幾年前就開始了,但真正開始進入主流是在二○一三和二○一四年。分享經濟的希望前景吸引了許多人;這些當然也吸引到我。它始於非正式的交易行為──提供朋友一段乘載或出借電鑽,或是替鄰居做些差事──並利用網路的連結力量將這些行為數擴大,因此我們每個個體能更信賴彼此,減少依靠千篇一律、遙不可及的大型企業。每項交易行為是為了幫助某人賺點小錢,以及幫助某人省些時間:何樂而不為?透過參與分享經濟,而非做個消極的唯物主義消費者,協助打造我們的社會,幫助開創一個開放率真的新時代,於此所到之處,可見歡迎與救援之手。
分享經濟承諾協助弱勢個體對自身生活更有掌控權,透過成為「微型創業家」,人們可以有自導性,自由浸濡在這個有彈性的新型工作模式,在分享經濟的網頁上建立屬於自己的事業;可以成為Airbnb的民宿主人、Lyft公司的駕駛、Handy公司的雜務幫手、或是在「借貸俱樂部」(Lending Club)出資給人貸款的利他投資方。這個運動似乎威脅到那些勢力龐大的人,像是大型連鎖旅館、速食連鎖店、和銀行。此運動的願景是人人平等,建立在「對等交換」(peer-to-peer exchange)上,而非與有階級制企業的交易,並藉由網路力量將人們凝聚在一起而發生:分享經濟希望「讓美國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彼此互信。」
分享經濟同時可望成為主流商業的永續方案,協助更有效利用低使用度的資源--當我們可以分享時,為何每個人還需要放台電鑽在地下室層架上?我們能買得更少以減輕對地球的影響──或許利用優步移動而不必買車?我們可以選擇跳脫「擁有權」的途徑,擺脫大多數人自覺困陷其中的消費主義。我們可以不那麼物質享樂,關注「經驗」而非「擁有」,讓生活更有意義。
不過,以上只是希望。

不幸地,某種更黑暗的、全然不同的情形正在發生:分享經濟正在擴展成一個嚴峻的、解除管制的自由市場,進入我們生活中之前所保護的場域。
如今有權有勢的領導企業們彼此相互合作,為了賺錢和維護品牌,在他們所擁護的交易行為中愈發採取侵略的角色。隨著分享經濟的蓬勃,城市反而沒有依照適居性的優點被重塑。分享經濟沒有帶來嶄新的開放性和人際互動間的信任,而是帶來了新的監控型態,服務作業員必須生活在被告密的恐懼之中,當公司執行長和藹地談論到他們的社群使用者時,實際上更堅固了集權控制的優勢。分享經濟的市場競爭造成與以往有別、甚至更多名目的消費形式。
「額外一點小錢」這類用語,其結果就會跟四十年前女性工作時的用語一樣,當女人的工作不被視為可以要求基本生活薪資的「真」工作時,那麼就不需要比照男性的工作一般同等對待,或是付一樣多的薪水。
許多分享經濟的公司並非讓個體自由能掌管自身生活,而是為他們的投資者和主管階層賺進大把鈔票,為他們的軟體工程師和行銷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並藉由解除數十年來人們才抗爭贏得的保障和保險,也藉由提供更具風險和朝不保夕的低薪工作形式,給那些真正實際為分享經濟工作的人。

***

「分享經濟」這個名稱中有個矛盾之處,我們視分享是一種非商業性、個人與個人間的社會互動。
此交易言下之意是說不涉及金錢,或至少出於慷慨、想要給予或幫忙的動機。「經濟」指的是市場買賣──出於利己的金錢交易以換取物品或服務。對於「分享經濟」是否做為形容此波新商業浪潮的正確名稱,一直以來有許多爭論,也出現一堆其他名稱──「協同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共享經濟」(the mesh economy)、「點對點平台」(peer-to-peer platforms)、「零工經濟」(the gig economy)、「尊榮服務」(concierge service)、或是愈來愈多人用的「隨選經濟」(或稱「按需經濟」,on-demand economy)」。
隨著分享經濟的成長和改變,毋庸置疑地「分享」一詞被不合理的沿用,但是當我們談論此現象時,我們仍然需要一個名稱。雖然「分享經濟」一詞可能過幾年後不復存在,在二○一六年的現在我們使用的仍是這個名稱,因此本書我會續用此名,不過為了避免不斷重複使用「據稱」一詞,或惱人地時常出現驚悚的引述,因此在本書中,接下來我會使用粗體字的分享經濟。
當談論到分享經濟這類不固定又快速變動的議題時,我們不會對其定義著墨太深,但仍須設下一些界限好讓我們能有條理地討論下去。

從城市到信任的變調

我們在第二章會探查分享經濟的樣貌:調查這類公司有哪些種類、他們源自何處、從事什麼活動、以及如何獲取資金。此章顯示出分享經濟至少有兩項願景:第一個是針對小規模的個人交易行為,社群主義式、共同擁有共同經營利益共享的願景。第二個是打破成規、跨界全球、有野心的公司,擁有大筆鈔票可以投擲,可以去挑戰全世界民主制定下的律法,追求規模而收購競爭對手,以及(優步案例)探索新科技使得勞動力汰舊換新。如果第一個願景可以稱為「我的就是你的」,那麼我認為第二個就是「你的就是我的」。
談到分享經濟不可能不研究大家公認的這兩個領導企業:優步和Airbnb。對很多人來說,這兩家公司就是分享經濟,他們同時帶動大批仿效者拿著自己的心血向創投公司毛遂自薦,想成為「優步第二」或「Airbnb第二」。在舊金山地區,兩家公司分別成立的第一年之內,便都開始呈現跨級距的成長,並將他們的商業模式帶到全世界各個城市中。優步市值超過全球最大的租車公司,Airbnb市值則相當於全球最大的飯店連鎖集團,即便這些產業看起來平凡無奇(計程車業、公寓出租業),如今每一個創辦人可都是億萬富翁。
這兩家公司的科技時常以類似的措辭被形容:兩者都是依靠軟體平台、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來處理一些程序,並對消費者和服務提供者進行媒合。軟體同時能處理付款動作,兩家公司也都提供聲譽系統,他們自稱該系統解決篩選的問題,因此陌生人之間也能互相信任。
不過,這兩家公司也有其相異之處。Airbnb是分享的典型代表:在其公開的公司宗旨和行銷內容中,積極推廣牧人式的「共享城市」,在這裡「在地私人家庭式的小商店再度繁榮……促進社會蓬勃,這兒沒有閒置的空間,空間與他人共享。」
「優步」則如同其名,對於像是經營與社區情感間柔性交流的事務一點興趣也沒有:它展現出成功人士的地位形象(「每個人的私家司機」),而該公司具爭議性的執行長卡蘭尼克 (Travis Kalanick)亦為人所知,是愛茵.蘭德(Ayn Rand,著名作家及哲學家,重要作品為《阿特拉斯聳聳肩》)及她作品中堅定個人主義意識形態的仰慕者。
這兩家公司在他們提供服務的許多城市中都引起爭議,與該城市的規範和法律相抵觸,但也都為了公司成長率而採取進攻手段,目的是向效率不彰和通常人力不足的市政機關們,呈現出一種既成事實的狀態。兩者皆認為他們的創新服務使得目前既存規定老舊過時,他們的科技技術能夠解決原本市政規範應該解決的問題,而且是用比較好又更輕鬆的方法。
第三章是關於Airbnb,本章說明該公司的真正業務內容與其營造出來的形象有何不同,以及該公司的成長如何使得營運城市的原有問題更加惡化,尤其是高人口密度的城市。
第四章則是關於優步:該公司對消費者導向社會的追求如何開創了一種任人擺佈的新型工作形式,以及關於該公司令人誤解的宣稱他們同時為旅者和高薪駕駛提供低價的乘載服務。
「跑腿打雜」和「清潔」這類乏味的工作,突然間變成創投公司投注資金的標的。這些在所謂「隨選」服務領域工作的人就是第五章的主軸,從早期先鋒TaskRabbit(「鄰里互助」),到那些早就對社會放棄任何想法,而現在在載客服務中經營賺錢生意的新成員。其餘分享經濟服務的案例則會不時穿插在這個章節中。
「信任」也一直是社群參與的限制之一。我們慷慨寬大的本性很願意讓想搭便車的旅人上車,但又擔心這麼做是不安全的──除非我們可以信任他們──因此現在人們四處遊歷的方式中,搭便車幾乎已經不復見。第六章則著眼於分享經濟中最主要的一項聲明之一:分享經濟運用網路,藉由讓人們在所謂的「聲譽系統」上相互給評價,解決陌生人彼此間的信任問題。亞馬遜和Netflix(網飛)用來提供購買建議的這些衍生性評價系統,在我們的數位經驗中變得很普遍,也因為其近乎魔法般引導我們找到想要物品的能力,使得此系統被大眾所接受。但是,這不是魔法,細看會發現,這個系統實際操做的過程中顯示出它們沒有達成自己所宣稱的目標,並且愈來愈多被用於建立相互監控的管理體制,甚至造成一股被評價成員間的恐懼感。

你仍可以是Airbnb上的民宿主人或房客;可以在優步上載人或被載;可以從Postmates上訂餐,或為它送餐。
但這本書對各公司以及廣大的分享經濟運動來說很重要,我的目的並非要讓你們覺得,對參與分享經濟的交易活動感到罪惡或懷有戒心。分享經濟的問題並不是每個尋找新奇假期或市區便捷乘載的個體參與者的責任,甚至消費主義下更大的問題也不是每個把汽車加滿油或買雙新鞋的人的責任。這些問題來自於企業本身,來自於金錢利益,利用企業推動廣泛撤銷管制規定的工作,以中飽私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