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滿額折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新常態改變中國3:全球企業領袖看中國大趨勢

定  價:NT$ 490 元
優惠價:90441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9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財新傳媒專訪摩根士丹利、瑞銀、Facebook、微軟、沃爾瑪、強生等世界企業領袖,涵蓋金融、製造、能源、互聯網、文化、食品、醫藥等各個行業,解讀世界和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胡舒立:財新傳媒總編輯,《時代週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世界百名思想者”。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中國的確是有信貸泡沫,尤其是2008年後公司信貸過度擴張,地方政府債務間接擴張。這種狀況從來沒有被糾正過來,而且信貸還在過快增長。每個信貸泡沫最後都會破裂,問題是最後的損失由誰來承擔。--花旗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威廉姆˙布亦特

二級市場的股價受新股上市數量的影響。我們應該小心關注,這個標準對於A、B、紅籌股所有中國股票都適用,也包括香港股市。--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 馬克˙麥樸思

中國的經濟增速在放緩,出口下降,同時因為消費增長的緣故,進口在攀升。我希望低油價能夠幫助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以更健康的方式提高GDP,提高增長的質量。--沙特阿美CEO 哈立德˙法利赫

廣告模式在全球範圍內都有效,因為有很多人花大量的時間上Facebook,大家都想互聯互通,不僅和朋友,也包括正在使用的產品和服務。--Facebook首席運營官 謝麗爾˙桑德伯格

新婚飾品及首次消費人群佔了大多數,美國、香港等成熟市場則會有一定比例的第二次或第三次購買者,這直接影響飾品的設計。--永恆印記首席執行官 斯蒂芬˙盧希爾


推廣重點:
 1. 財新傳媒專訪摩根士丹利、瑞銀、Facebook、微軟、強生等世界企業領袖,對中國未來發展作系統全面解讀。
2. 涵蓋金融、製造、能源、IT互聯網、文化、食品、醫藥等各個行業。
3. 剖析深層次變革,把握機遇,領先一步。

目次

目錄 

第一篇.財富新視野
蓋茨這樣做慈善
微軟公司創辦人和董事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
特派記者:胡舒立
記者:李昕、劉虹橋、藍方
資本之王的財富觀
黑石集團的共同創始人、全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
記者:胡舒立、王爍
華爾街債券教父的投資箴言
貝萊德公司創始人和CEO:勞倫斯.芬克(Laurence Fink)
記者:胡舒立、王爍
上海自貿區可為法治試驗田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歐高敦(Gordon Orr)
記者:王力為
自貿區可成更廣泛改革試驗場
羅兹全球諮詢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花旗集團高級顧問:威廉.羅兹(William Rhodes)
記者:王力為
中國可推動世界再思考城市
霍尼韋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德威(David Cote)
記者:王玲
邁向工業4.0,中國向德國學甚麼?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全球主席:博克納(Hans-Paul Bürkner)
記者:王力為

第二篇.危機下的投行之變
危機重塑華爾街
摩根士丹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聞(James Gorman)
記者:胡舒立
每家銀行的DNA都不同
瑞銀CEO:安思傑(Sergio Ermotti)
記者:王玲
中國應維持低增速
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
記者:李小曉
抓住各國股市的輪動
高盛資產管理國際業務(GSAM)首席執行官:希拉.帕特爾(Sheila Patel)
記者:李小曉
美股仍被低估
高盛高級投資策略師、高盛全球市場研究院(GMI)主席:艾比.科恩(Abby Cohen)
記者:王力為
透過新興市場看中國
高盛成長型市場首席策略分析師兼高盛亞太組合策略聯席負責人:歐陽漢(Chris Eoyang)
記者:王力為
房地產泡沫遲早會破
花旗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布亦特(Willem Buiter)
記者:李增新、丁鋒
改革過於謹慎有時也有代價
野村控股董事會高級常任顧問:氏家純一(Junichi Ujiie)
記者:王力為

第三篇.環球經貿投資
危機後各國並未真正去槓桿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
記者:王力為
重回主動投資
Thomas Balk 富達總裁、全球運營委員會主席:柏克堂(Thomas Balk)
記者:王力為
達沃斯看甚麼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李瑞麒(Richard Lesser)
記者:王力為
國際資金仍會回流新興市場
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馬克.麥樸思(Mark Mobius)
特派香港記者:王端、戴甜
金磚銀行事件看出西方對新興國家偏見
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邁克爾.丁曼戰略和全球化主席:古普塔(Anil K. Gupta)
記者:王玲
為甚麼仍要看好中國
普華永道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林怡仲(Frank Lyn)
記者:李增新
企業跨境併購要注意甚麼
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全球石油天然氣業務聯席主席兼合伙人:張清彥(David Blumental)
記者:王申璐
撬動外資實現結構轉型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CEO:德米特里夫(Kirill Dmitriev)
記者:李增新
實習記者:駱雅潔
我們一定會申請清算牌照
萬事達卡中國區總裁:常青(Chang Qing)
記者:李小曉
Visa中國支付市場應變
Visa北亞太區創新支付業務副總裁:鄭道永(Paul Jung)
記者:張宇哲

第四篇.能源大博弈
石油說話
沙特阿美CEO:哈立德.法利赫(Khalid Al-Falih)
記者:胡舒立、王爍、王宇倩、黃凱茜
徵收全球統一的碳稅
愛爾蘭新能源企業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 首席執行官:埃迪.奧康納(Eddie O’Connor)
記者:王力為
未來將繼續擴產
必和必拓CEO:安德魯.麥安哲(Andrew Mackenzie)
記者:王少傑
中國領導人應相信低碳發展之路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艾瑞克.海茨(Eric Heitz)
記者:崔箏
能源不是零和遊戲
IHS國際諮詢公司副主席、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主席:丹尼爾.耶金(Daniel Yergin)
記者:倪偉峰
新興市場崛起重塑能源世界
劍橋能源諮詢公司創始人:丹尼爾.耶金(Daniel Yergin)
記者:王小聰
礦業超級週期尚未結束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大宗商品研究策略部主管:科林.芬頓(Colin Fenton)
記者:蒲俊
中國的未來能源格局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經濟發展項目部主任:克雷恩(Keith Crane)
記者:田林
致力於中國非常規氣發展
殼牌首席執行官:彼得.傅賽(Peter Voser)
記者:王小聰

第五篇.IT與互聯網+
向前一步
Facebook 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記者:胡舒立
微軟仍在創新
微軟常務副總裁和總法律顧問、微軟公司董事會秘書長: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
記者:覃敏
中國仍是戴爾第二大市場
戴爾亞太及日本地區總裁、全球新興市場董事長:閔毅達(Amit Midha)
記者:覃敏
體育賽事的數字化挑戰
全英草地網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商業主管:米克.戴斯蒙德(Mick Desmond)
記者:趙劍飛
中國已經成為SAP的第二故鄉
SAP 亞太及日本區總裁:華棣文(Stephen Watts)
記者:王姍姍

第六篇.食品醫藥生活
對話孟山都
孟山都董事長、首席執行官:休.格蘭特(Hugh Grant)
記者:崔箏
實習記者:楊潔、張霞
希望中國業務大到足夠影響達能
達能全球CEO:范易謀(Emmanuel Faber)
記者:張伯玲、田園
中國牛肉進口價格將逐漸與國際市場持平
泰豐資本董事:弗蓋里.利米(Fergal Leamy)
記者:王姍姍
把更多新藥引進中國
拜耳醫藥保健中國總裁:康洛克(Alok Kanti)
記者:李妍
希望中國藥物審批能更有效率
楊森製藥全球研發負責人:比爾.海特(Bill Hait)
記者:薛健聰
實習記者:余翔
產品創新的“中國導向”
強生公司中國區主席:吳人偉
強生亞太創新中心總裁:吳冬
記者:蔣飛
我在沃爾瑪30年
沃爾瑪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
記者:胡舒立
沃爾瑪中國未來要實現兩大目標
沃爾瑪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柯俊賢 (Sean Clarke)
記者:李雪娜
多元化是有選擇的專注
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旭德(Peter Loscher)
記者:李增新
中國鑽石市場增速放緩
永恆印記首席執行官:斯蒂芬.盧希爾 (Stephen Lussier)
特派香港記者:戴甜

第七篇.聚焦文化軟實力
中企需多研究海外市場
奧美集團全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名皓(Miles Young)
記者:王宇倩
以國際合作提升中國科研水平
愛思唯爾中國區總裁:黃有堃(Yukun Harsono)
記者:陳沁
如何選擇商學院
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 商學院院長:薩利.布朗特(Sally Blount)
記者:王力為
在綫教育升溫是積極信號
華爾街英語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保羅.布萊克斯頓(Paul Blackstone)
記者:聞靜
見習記者:南皓
在綫教育的市場空間
ALISON 網站創始人兼CEO:麥克.費瑞克(Mike Feerick)
記者:張嵐

書摘/試閱

內文

第一篇 財富新視野

蓋茨這樣做慈善
微軟公司創辦人和董事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
特派記者:胡舒立
記者:李昕、劉虹橋、藍方

墨西哥城內的查普爾特佩克公園,位於城區西南,擁有大片綠地,素有“城市之肺”之稱。公園又與著名的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相擁相鄰,從人頭攢動的墨西哥老城區來到此處,更覺神清氣爽。

2月12日,中國農曆大年初三的下午,我們從“城市之肺”南門穿過馬路,來到附近的四季酒店。剛剛抵達墨西哥城的比爾.蓋茨在此接受了財新的專訪。

(一)
58歲的蓋茨今天引人注目,不僅在於他身為微軟公司創辦人和董事長的身份,更重要的還是他在慈善業的宏大作為。從1995年到2007年,蓋茨連續13年是《福布斯》(Forbes)評選的世界首富,他捐資創辦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會之一。至2012年12月,基金會總資產已達362億美元。

恰如當年從哈佛大學輟學創辦發展微軟公司,蓋茨在慈善業的舉動同樣不同尋常:2006年6月,在將近51歲時,蓋茨宣佈將淡出微軟管理工作;2008年6月,他正式從微軟退休,全職從事慈善事業,並宣佈已立下遺囑,將把絕大多數個人財產遺贈基金會 ── 其時,蓋茨的個人財產總值約為555億美元。

蓋茨同時以成功企業家的財力和能力傾注慈善,深得大投資家巴菲特認可。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表示將把自己的慈善捐助注入蓋茨基金會。如今,巴菲特是蓋茨基金會的三名董事之一,其餘兩人是蓋茨夫婦。

蓋茨加巴菲特,成功的世界級富豪以其富可敵國的實力從事慈善業,且親力親為,將給慈善業帶來甚麼樣的新局面?這對中國正在悄然興起、亟待提升的慈善業,特別是私人慈善業有何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二)
蓋茨此次墨西哥之行,計劃與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一起,參加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中一個新研究中心的揭幕儀式。

CIMMYT是一家非營利機構,創始於1943年,在1966年拓展為國際機構。蓋茨與當今的世界首富斯利姆為其新研究中心聯合出資2500萬美元。新中心主要研究種子的基因特徵,旨在為CIMMYT的種子庫增加適應不同環境要求的良種供世界各國選用;而蓋茨基金會已有計劃,將改良的種子用於對非洲和南亞等地的農業扶貧。

蓋茨此行亦有聯手斯利姆,更多從事慈善之意。

蓋茨在籌劃基金會時,曾對美國最有影響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做過多次考察,與小洛克菲勒的會面就達七次之多。蓋茨基金會設定的關注領域,著眼與其他慈善基金會的配套、補充或加強,其在國際上重點是健康和消除貧困,在美國國內則是教育機會均等。

有針對性地推動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在蓋茨看來正可以幫助窮國的小農戶提升生產力。

到目前,蓋茨基金會運作的項目覆蓋100多個國家。其中,每年大約15%用於美國國內,60%用於海外醫療衛生事業,20%用於全球發展 ── 包括10%用於農業扶貧。

(三)
或因常有日光浴,蓋茨的膚色黝黑,略顯清瘦,神色中帶著剛下飛機的疲倦。他穿深灰色西服套裝,戴有小紅點的淺棕色領帶,很隨和地過來和我們握手,採訪結束時還一起合了影。我們並坐在長沙發上交談。他聽到提問反應很快,滔滔不絕,說話時則直視前方,配合語言有手勢和身體的動作,情緒飽滿。

蓋茨顯然總是在思考中。從企業而轉至慈善業,蓋茨基金會該做些甚麼,他總在想。

話題從農業開始,很快轉入中國,再轉入他對於慈善項目如何建立信用、提升效率的思考—就在1月間,蓋茨剛剛發表了他的年度公開信,其核心就是必須加強對慈善項目的結果考量,這一話題自然成了採訪的重點。

預定的採訪限時到了,記者搶問最後一個問題:你的高科技背景,還有你成功的企業家經歷,哪些對你今天直接從事慈善事業幫助最大?

他笑了。他告訴財新,他覺得對新科技的理解力,和組織能力相結合,對於他從事慈善業的確很有幫助。

高效慈善何來
❖ 記者述評 ❖
慈善業的效率總是引人關注。
自二十世紀初至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興起結社浪潮,全球慈善事業完成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往昔個人扶弱濟困的自發善舉,轉變為以組織化、公益化為標誌的現代慈善事業。慈善事業的非營利組織管理模式正在更新中,蓋茨基金會就做出了諸多嘗試。蓋茨本人曾反覆強調,要高效利用有限資源。而創新、企業化的管理,就是打開公益事業效率之門的鑰匙。

2009年起,蓋茨每年初都發表公開信,闡釋和分享在慈善公益方面的思考和規劃。2013年的年信中,蓋茨對其在2010年提出的結果考量管理手段做了全面闡釋。他指出,歷史上,外國援助總是以投資的金錢總額來衡量,而非以幫助人民的實際效果為標準。他擔心,“如果一項革新──無論是新疫苗還是改良的種子──不能觸及未來受益的人群,它就無法產生影響”。這一看法,引起了我們的興趣。

財新記者:你在年信中強調結果考量對慈善業的重要性。在你看來,慈善中的結果考量和商業的結果考量有何異同?

蓋茨:主要有兩大不同。第一,在商業領域對結果的考量是如何提高利潤,而政府和慈善組織並不將盈利作為主要目標。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提供醫療、教育等服務。

第二個不同是,企業能否吸引到人才和能否獲得投資,都取決於盈利能力。如果企業不成功,獲得的資源就少。而在慈善部門並沒有這種直接反饋。在商業世界,如果一個公司缺乏效率,很可能會消亡。但是在慈善業,即使效率不高也可能繼續運營下去。

要讓慈善組織高效,首先應當有明確的目標,還要有對達到目標各個步驟的實際效果的衡量標準。這方面慈善組織在逐漸提高中。例如在衛生領域,在統計死亡率、疫苗接種率等方面,我們採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力求能夠建立對結果的衡量。從效果而言,衛生項目的效率和認知度都提高了很多。舉例說,小兒麻痹症的根除就是因為我們在結果考量方面做得不錯,不斷尋找提高效率的方法。

財新記者:商界搞結果考量,有約束和激勵機制,最終是市場力量在起作用。在慈善業,靠甚麼樣的機制,能使人們更看重、從而更積極地進行結果考量?

蓋茨:政府和慈善組織面臨共同挑戰。他們都沒有類似企業的、基於盈利能力的直接反饋機制,來決定如何分配資源。

在政府項目方面,可以將一國的情況與別國相比,可與歷史情況比較,可以向私人領域學習並吸引人才。

當然,很多事情是慈善業能做而商業部門做不到的,甚至政府也做不到。商業部門不會重視貧困人群的需求,因為他們在市場中的聲音很弱,只有慈善業才會關注,並以創新的方法來幫助他們。在結果考量方面,我們只需要保證不比商業部門差很多就可以了。

財新記者:你既是成功的商業領袖,也是慈善組織的領導人。以你的感受,兩種身份之間的轉換會面臨甚麼挑戰?

蓋茨:我覺得,這兩種身份對個人能力的要求是相似的。科技的角色是對創新下注,慈善的角色得知道如何傳遞願景,如何獲得社會關注。兩個角色也有不一樣的目標,涉及一些不同的技術,但基本的管理方式和對結果的考量一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