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聖經大智慧
滿額折

聖經大智慧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9024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日本有一部《英文引用句辭典》,全書共八五一頁,介紹了一六八種作家或作品被後人引用的情況。根據這部辭書,被引用最多的是《聖經》,介紹的篇幅達三九九頁;其次是莎士比亞,篇幅是二一七頁;其餘還有一六六種,篇幅總共二三五頁。另有一部《當代英文成語詞典》,收有一系列源於《聖經》的英文成語,數目多達四七五條。
這些材料表明,《聖經》的詞句和語匯,早已滲入一些民族的語言和日常生活中,成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聖經》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筆者認為,原因在於它不僅是基督教的經典,還是一部內涵豐富、意蘊精深的百科全書式巨著。基督教新教的《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由《舊約》和《新約》連綴而成,共六六卷;天主教的《聖經》另加《後典》(即《次經》)十五卷,共計八十一卷。
它們陸續產生於西元前十世紀至西元二世紀,多方面記載了古代巴勒斯坦地區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思想狀況,收錄了宗教、法律、倫理、文學、史學、哲學、民俗、音樂、美術、天文、地理、生物等大量材料,並載有精闢繁詳的箴言警句—它們被一代又一代人自覺地引為指導言論和行為的規範。
近兩千年來,在遍及全球的基督教世界,無數讀者受《聖經》的哺育而成長為不同凡響的卓越人物。

美國第六任總統亞當斯說—―
《聖經》是知識與德行的無價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另一位美國總統林肯認為—―
沒有《聖經》,我們就不能明辨是非。
歷史學家H‧G‧威爾斯說—―
《聖經》是把西方文明的結構合攏在一起的書,……如果沒有《聖經》,我們的文明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維繫下去。
醫學家W‧麥瑤稱—―
無論境遇如何—―或患病或健康—世人總能從《聖經》中得到安慰和有益規勸。
教育家T‧德韋特說—―
在這個狹隘的世界裡,《聖經》正如一道窗,透過它,人們可以看見永恆。
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認為—―
沒有《聖經》,就不可能教育孩童。
藝術家W‧柯普爾感歎道—―
《聖經》的每一頁……都莊嚴得像永恆的太陽,它的光照耀著每一世代,只賜予人類而從不索取。


然而,由於《聖經》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晚,由於基督教文化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影響不大,還由於其他種種原因,大多數中國讀者對這部世界文化史上少有的巨著還缺乏深入的了解。編寫本書就是為了疏通一條管道,使我國讀者對《聖經》(乃至深受《聖經》影響的西方文化)有較多的瞭解和較全面的認識,並進而從中獲得某些有益的借鑒:或以《聖經》成語豐富我們的文學創作,或以《聖經》格言啟迪我們的言行舉止。
當然,由於《聖經》不可避免地留有歷史的局限性,閱讀時務必持冷靜分析的態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是自不待言的。
本書由「語典」和「格言」兩部分構成。「語典」收入流傳較廣的成語典故五輯,共二七四條,大致依其在《聖經》中出現的先後次序排列。每條先介紹某成語的經文背景,再說明其本義、引申義或比喻義。「語典」不同於「事典」,一般得自某一語詞(如「福音」、「復活」、「背起十字架」),而不來自某段故事(如「該隱殺弟」、「最後的晚餐」)。本書未收「事典」。「格言」分為七篇―—「智慧篇」、「善惡篇」、「言行篇」、「修養篇」、「家庭篇」、「交往篇」、「傳道篇」和「百議篇」,共九○四條。
它們貫注著歷代《聖經》作者對宇宙、人生和社會的深湛思考,飽含著猶太教和基督教哲人為人處世的豐富經驗,處處閃射出希伯來式智慧的理性之光。

目次

〈上編〉 語 典
第1輯(源自《創世記》至《以斯帖記》)
第2輯(源自《約伯記》至《瑪拉基書》)
第3輯(源自《馬太福音》)
第4輯(源自《馬可福音》至《約翰福音》)
第5輯(源自《使徒行傳》至《啟示錄》)
〈下編〉 格 言
智慧篇
善惡篇
言行篇
修養篇
家庭篇
交往篇
傳道篇
百議篇
˙語典筆畫索引

 

書摘/試閱

上帝看著是好的
源自《創世記》第1章12、18、25節。據載,在創造天地的日子裡,上帝命令地上長出青草、蔬菜和樹木,地上就立即長出各種植物,於是「上帝看著是好的」;上帝讓天上出現兩個大光,天上果然有了太陽和月亮,因而「上帝看著是好的」;上帝讓地上生長牲畜、昆蟲和野獸,各類動物便馬上出現,因此「上帝看著是好的」。此語原指上帝對自己所造的一切都非常滿意,後來西方人對某件事大加讚賞時,也說該事「上帝看著是好的」。
照著上帝的形象造人
源自《創世記》第1章26、27節。據載,萬物初創的第六天,上帝造出牲畜、爬蟲和野獸,然後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叫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的爬蟲牲畜。」於是,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造了男人,也造了女人。按照此說,人類與上帝的形象完全一致。後人以「照著上帝的形象造人」喻指「形神兼具,惟妙惟肖」,並說明「人類具有上帝的德性」。
伊甸園
源自《創世記》第2、3章。創世之初,耶和華上帝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園中長有各種樹木,樹上結有可食的果子,四條河穿園而過,分別稱作比遜、基訓、希底結和伯拉河。園子當中有一棵生命樹,還有一棵智慧樹。耶和華把祂創造的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安置在園中,讓他們管理園子,但吩咐他們不可吃智慧樹上的果子。亞當、夏娃受到蛇的誘惑,違命偷吃了禁果,遭到上帝的詛咒和懲罰。上帝怕他們再偷吃生命樹上的果實而永遠活著,就把他們趕出伊甸園,又在園子東邊安設基路伯(一種天使)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把守通往生命樹的道路。後來「伊甸園」成為「樂園」的代稱。
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源自《創世記》第2章23節。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出第一個男人亞當,又在亞當沉睡時取下他的一根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夏娃。亞當見了夏娃,高興地說:「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後人用「骨中之骨,肉中之肉」表示「骨肉至親」。
成為一體
源自《創世記》第2章24節。上帝造出第一個男人亞當後。又用亞當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夏娃,做亞當的配偶。亞當稱夏娃是骨中之骨,肉中之肉,說:「人離開父母後要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成為一體」後成為描述夫妻關係的至理名言。耶穌講道時說:「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太19:6,7)保羅也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你們各人都應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應當敬重她的丈夫。」
(弗5:31,33)後世牧師為新郎新娘主持婚禮時,都說「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無花果樹的葉子
源自《創世記》第3章7節。亞當、夏娃在伊甸園生活時,最初赤身露體卻不知羞恥。後來,蛇引誘夏娃吃智慧樹上的果子,夏娃吃了,又給她丈夫吃。二人吃後「眼睛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的,便拿無花果樹上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後來,「無花果樹的葉子」轉喻「遮羞布」。
必須汗流滿面地做某事
源自《創世記》第3章19節。夏娃因偷吃智慧樹上的果子而觸怒上帝,遭到上帝的嚴厲詛咒;「你必須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你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後人從中引出「必須汗流滿面地做某事」,說明「為辦成某件事必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盡到最大的努力。」
比瑪土撒拉還要高壽
源自《創世記》第5章27節。據《聖經》載,大洪水之前的人類祖先都很高壽,瑪土撒拉九六九歲,雅列九六二歲,挪亞九五○歲,亞當九三○歲,塞特九一二歲,該南九一○歲,以挪士九○五歲,其中瑪土撒拉名居榜首,是首屈一指的老壽星。後世西方人以「比瑪土撒拉還要高壽」比喻「高齡長壽」,與我國成語「萬壽無疆」、「壽比南山」意近。
方舟
源自《創世記》第6至9章。上帝看到世人的罪惡越來越大,就心中憂傷,後悔當初不該造人。他決心發起洪水,毀滅這個世界。那時世上只有一個義人,名叫挪亞。上帝吩咐挪亞造一隻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的方舟,分上、中、下三層,側面留出門和窗戶。上帝讓挪亞帶著妻子、兒子和兒媳進入方舟,並將每種動物各一對帶進去。一切準備就緒後,天降大雨,地湧奔泉,洪水四處泛濫起來。田園、樹木、高山都被淹沒了,一切生物都被淹死,只有方舟在大水上飄蕩。一五○多天後,洪水逐漸消退,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又過四十天,挪亞先後放出烏鴉和鴿子探察水情,最後得知洪水已退。挪亞全家和各種活物爭相離開方舟,挪亞的後代在地上繁衍生長,世界又充滿勃勃生機。在後世西方語言中,「方舟」比喻「災難中的避難所」。
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
源自《創世記》第8章4節。上帝發起洪水毀滅世界,只讓義人挪亞造方舟躲避大洪水。挪亞帶著家人和各種活物的物種進入方舟,在大水上飄蕩一五○多天。後來水勢漸消,「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因洪水方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故事,「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也是盡人皆知的情節,後世西方人便用此語比喻「早已過了時的消息」、「老掉牙的新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4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