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西方文明之初:古希臘城邦
滿額折

西方文明之初:古希臘城邦

定  價:NT$ 580 元
優惠價:95551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1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希臘城邦總是給人浪漫又神祕的印象,希臘神話故事也總是給人綺麗的幻想,
那麼古代希臘城邦的真實面貌會是如何呢?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大搖籃,我們所熟知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藝術、戲劇、西方哲學等都源自於古老的希臘文化。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從無到有,是如何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一座座城邦?中間幾經戰爭、分裂、建立與毀滅,逐漸開啟這文明大國。
城邦的特色是小國寡民,各自獨立自治,希臘最多有一千多個城邦,邦與邦之間多是平等的鄰邦關係,而城邦的重要任務是保衛國家的獨立和內部安全,以斯巴達和雅典為代表的希臘城邦,在西元前八世紀建立,從經濟發達各行業逐漸興起繁榮,人人安居樂業,到西元前四世紀起由於公民中貧富差距變大,公民權與土地的關係日趨鬆弛,公民集體內部矛盾增加,公民兵制開始瓦解而逐漸衰落。在這幾世紀間,古代希臘城邦在這條歷史長河中扮演了珍貴且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者簡介

劉增泉

學歷:法國巴黎大學(Sorbonne) 羅馬史博士、法國國家高等社會科學院文化史博士
現職:淡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專書:《古代中國與羅馬之關係》、《古羅馬的旅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起源》
翻譯:《簡明西洋中古史》、《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中歐西歐的羅馬行者》、《中歐西歐的羅馬行者與社會宗教》、《亙古未解世紀之謎》、《文藝復興藝術觀》、《歷史從蘇美人開始》、《簡明西洋上古史》、《羅馬與中世紀》、《歐洲文化史》、《帝俄與俄羅斯》、《簡明西洋近代史》、《中國與古羅馬東部地區的歷史淵源》
編著:《西洋中古史》、《西洋上古史》、《世界現代史》、《希臘史:歐洲文明的起源》、《希臘文化史》、《羅馬文化史》、《西洋文化史》、《法國史》

目次

第一章、黑暗時代之後的希臘
地理、氣候和希臘人的來源
古代大陸希臘和政治制度
東方的影響與泛希臘主義

第二章、伯羅奔尼撒早期的僭主政治
僭主及立法者
科林斯僭主政治
伯羅奔尼撒其他的僭主政治

第三章、早期的斯巴達歷史
斯巴達人
社會制度
西元前六世紀斯巴達的外交政策

第四章、雅典城邦
文學史料來源
阿提卡地區的統一
西元前七世紀雅典的危機

第五章、梭倫和庇西特拉圖的崛起
債務減免令與政治措施
世襲貴族和四百人會議
梭倫的改革

第六章 庇西特拉圖和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庇西特拉圖的對內政策
庇西特拉圖的對外政策
克里斯提的尼改革

第七章、波斯帝國
波斯和希臘的緊張關係
大流士的遠征希臘
馬拉松戰役

第八章、希臘同盟
斯巴達的政策
泛希臘聯盟
溫泉關戰役與薩拉米斯海戰

第九章、雅典帝國主義
民主改革
雅典和鄰邦的衝突
伯利克里斯的外交政策

第十章、十五年的和平
雅典的霸權
雅典和斯巴達的競爭
伯利克里斯和雅典民主制度的發展

第十一章、伯羅奔尼撒戰爭初期階段
阿希達穆斯戰爭
雅典的勝利
雅典的失敗和尼西阿斯和平

第十二章、伯羅奔尼撒戰爭第二階段
動盪與和平
西西里遠征
波斯參戰與寡頭派在雅典

第十三章、斯巴達的霸權
斯巴達制度的問題
斯巴達與波斯的戰爭
科林斯戰爭

第十四章、斯巴達的獨裁統治
斯巴達帝國的顛峰期
雅典和第二次海上同盟
推翻斯巴達

第十五章、群強的衰敗
底比斯的霸權地位
底比斯及雅典的衰敗
政治動盪的年代

第十六章、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的向外擴張
菲利與希臘城邦之間的戰爭
馬其頓和雅典的衝突

第十七章、馬其頓控制希臘各邦
外交鬥爭
菲利遇刺
西元前四世紀的希臘西部狀況

第十八章 亞歷山大征服波斯
亞歷山大在希臘確立統治地位
征服敘利亞和埃及
擊敗波斯

第十九章、亞歷山大東征
吞併東方諸國
入侵印度
亞歷山大的班師與豐功偉業

第二十章、馬其頓帝國的分裂
繼位者的第一次戰爭
拉密亞戰爭
對自由的不同見解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黑暗時代之後的希臘

地理、氣候和希臘人的來源

古希臘的歐洲部分位於巴爾幹山脈的南部,山脈一直延伸到海裡,有些山峰露出水面,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島嶼。希臘的大陸部分被海灣分成三部分。最南邊的那部份稱為「伯羅奔尼撒」半島。兩個緊靠著大陸橋的海灣,西邊的是柯林斯灣(Gulf of Corinth),東邊的則是薩倫尼灣(Gulf of Saronic)。從這兩個海灣向北,直到馬裏斯灣(Gulf of Malis)的這個部分稱為希臘中部,它的最東端就是阿提卡半島,雅典的控制區,希臘中部的東北海岸外有一個叫優卑亞(Euboea)的大島嶼,與大陸僅以一個優卑亞海峽相望。馬裏斯灣以北的地區是一片山脈環繞的大平原,稱為色薩利(Thessaly) 。
希臘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是一些不規則的高地,陸上的聯繫是很困難的,在那時,山脈是天然的屏障,因此這一地區很適合各自獨立的社會組織或者說城邦的發展 。從馬其頓向南到色薩利有多處的關口。穿過色薩利平原後,不久他就可以見到德摩比利峽穀(溫泉關)(Thermopylae)了,過了溫泉關以後,如果他能夠來到柯林斯地峽,他將發現又一次面對一個山海相夾的一個關隘。到了柯林斯之後,他可以西南而行,穿過伯羅奔尼撒中部的阿卡迪亞(Archadia)高地來到斯巴達,然後繼續南行就到了海邊。希臘80%的地方是山區,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十分乾燥;只有28%的土地是可耕種的。西部有溼地和湖泊。中部山區平均海拔在2650公尺左右。傳奇性的奧林匹斯山為希臘最高點,海拔2917公尺。
我們可以把希臘島嶼畫分成三類:(1)伯羅奔尼撒南邊的一個大島—克裏特島。(2)大量分佈在愛琴海中心的島嶼。(3)小亞細亞的西海岸外有一些較大的島嶼 。我們常說: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希臘;但希臘的文明卻是源自於星羅棋布的愛琴海島嶼。
簡而言之,希臘的氣候就是溫和的冬季,炎熱的夏季。這種氣溫和降水的組合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地中海式的」氣候。此氣候最大特徵是幾乎不會下雨。全境日照充足,各地區每年平均日照超過2000小時 。在古代這種氣候促使農民去種植果樹,特別是葡萄和橄欖。
早在西元前二萬年,希臘就有人類的活動。舊石器時代的人靠漁獵遊歷四方而生活。西元前6000年時期,新石器時代的村落在希臘開始出現了;這標誌著出現雛形的政治組織,定居生活方式開始了 。希臘在西元前3000年時期進入銅器時代,但這並不標誌著希臘的文化有什麼變化。
西元前2000年時期,希臘大陸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從北面來的入侵者們毀掉了大部分過去的定居點,他們帶來了另一種陶器,而房屋的結構也大相逕庭。可能這些入侵者就是最早定居希臘又說希臘語的人。他們的到來,標誌著青銅時代中期的開端 。在青銅時代的中期(西元前1600年—1100年),希臘受克裏特島上繁榮的米諾安文化(Minoan Civilization)強烈的影響。青銅時代晚期,希臘已有了高度發展的青銅武器;大多數的定居點是以宮殿為中心的城鎮。但西元前1200年,希臘一連串的移民和外族入侵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它影響到整個近東,包括希臘,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部的許多島嶼和地區,我們簡單地叫他們「陸海襲擊者」 。西元前900年,他們開始定居下來了。後來希臘將這些入侵者叫做多利安人(Dorian)。
希臘語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為兩大類:東部方言,它主要有埃奧利方言(Aeolian)、愛奧尼亞方言(Ionian)和賽普勒斯方言(Cyprus)。西部方言,其主要分支是多利安方言和西北方言 。這種古時方言的分佈情況,說明說西部方言的人來自北方,然後繼續向南方和東方推進。
絕大多數基克拉澤斯群島(Cyclades)由講愛奧尼亞方言的人占據著。而在小亞細亞海岸和鄰近的島嶼則上述的三種人都有各自控制的區域。在北面,講愛奧利亞方言的人占領著萊斯博斯島(Lesbos)和以賽姆(Cyme)為中心的部分大陸地區。在中部,講愛奧尼亞方言的人擁有基奧斯島、薩摩斯島和一條長長的海岸 。南邊講多利安方言的人則居住在羅德島和一些如寇斯班的小島上 。
古代希臘人有較強的族群意識,例如我是多利安人,而你屬於愛奧尼亞人。每一個族群的成員都相信自己和其他族群成員出自於同一源頭,事實上他們也有著共同的風俗習慣。這和中國的地域文化一樣,分為南方人、北方人,再細分為浙江人,山東人等,然而無論來自於那一個行省,大家都是炎黃子孫。
希臘的絕大部分地區在西元前1200年時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損害,此後,它又帶來了漫長而複雜的移民時期。像這種情況,政治制度要延續下去是很困難的。在緊接著的被稱為希臘黑暗時代的那段時間(西元前1150年—750年前),雅典依然比較繁榮。但是雅典不可能不受希臘其他地方混亂情況之影響。當到西元前七世紀和西元前六世紀,雅典的政治局勢明朗時,它一點也不具有青銅時代的特點,根本不能說明它有政治延續性 。因此,就歷史而言,希臘歷史並不像中國歷史有它的延續性,而他每隔一斷時期就會出現一次歷史斷層。


古代大陸希臘和政治制度

希臘字母最早出現在西元前八世紀,在此之後,希臘歷史才真正展開,以與先前的「黑暗時代」相對。為了方便研究起見,我們把剛開始有希臘文字到西元前六世紀末期的這一段時間稱為古希臘早期;這以後到亞歷山大大帝(西元前336年—323年)的一段時間,我們稱之為古典時期 。以此做為希臘歷史的斷限,對於了解整個歐洲文明有一定的助益。
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是文明匯粹的地方,當時多利安人的城市阿哥斯(Argos),是最為強盛的城邦。阿哥斯把鄰近的城邦變成了自己的附庸,並企圖取得伯羅奔尼撒的領導權。不久之後,隨著斯巴達的崛起,阿哥斯衰落了。從此,阿哥斯成了斯巴達的宿敵,但它卻沒能戰勝斯巴達 。西元前500年,阿哥斯約有三萬居民,市內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統。阿哥斯的劇院可以容納二萬觀眾,它完全是從山上岩石中鑿出來的。
在南伯羅奔尼撒,泰華托斯山(Mount Taygetus)從阿卡狄亞高地向南延伸,把這一地區分做兩部分,東邊那部分叫拉科尼亞(Laconia),西邊的叫麥西尼亞(Messinia)。大移民時期,多利安人占據了這兩個地區,許多城鎮也隨之而建立起來。斯巴達在開始就擁有拉科尼亞地區的霸權,它建立了一個城邦國家稱為拉西第夢(Lacedaemon)。不久斯巴達著手去征服麥西尼亞。到了西元前600年,麥西尼亞最後被征服並合併到拉西第夢城邦 。西元前六世紀時期,拉西第夢通過建立同盟來擴大它在伯羅奔尼撒的影響;在這個世紀的中期,它還擊敗了阿哥斯。
伯羅奔尼撒中部是一片稱為阿卡狄亞的山區。顯然地,多利安入侵者對它不感興趣。盡管它有些森林和高地草場,但自然的條件因素還是使它相對貧瘠。斯巴達正北的鐵該亞(Tegea)是這一地區很強大的一個城邦,再往北一些的是曼丁尼亞(Mantinea)也很強盛 。阿卡狄亞西邊是伊利斯(Elis),它擁有一片廣大區域,這片地區由丘陵和海岸平原組成,兩條河流自東向西流經這片土地。延伸在伯羅奔尼撒北部海岸的一片狹窄的海岸平原被稱做亞該亞(Achaea)。
西元前五世時期,亞該亞地區的城鎮就已是有組織的聯盟。在地理上,亞該亞與它東邊的港口城市西錫安(Sicyon)則被阿卡狄亞高地伸出的一截給隔開了。科林斯也是一個多利安人的城市,它擁有一大片地區,包括薩倫尼灣的港口。它占據著地峽最窄的部分,這種地理位置使它註定要控制海上的交通 。在古希臘早期,科林斯的陶器出口地區之廣泛,是任何一個希臘城邦所無法比擬的。
科林西亞(Corinthia)東面連結希臘中部陸橋的麥加拉。西元前八世紀和西元前七世紀時期,麥加拉強大到可以建立殖民地了,不過後來它還是被富庶的鄰邦科林斯統治著。西元前五世紀雅典強盛之後,科林斯和雅典互相爭奪在麥加拉的勢力,總之,在希臘世界麥加拉從未能夠占據重要的地位 。
阿提卡半島是雅典控制的地區。在西元前六世紀時期,它開始走向繁榮,到了僭主庇西特拉圖(Peisistratus)統治時期(西元前546年—528年),它才可以說有了外交。在西元前五世紀,它抓住機會擴建了它的艦隊,最後成為希臘的領導力量。阿提卡的西南和北面是彼俄提亞,它由十二個城市組成,這片地區主要是兩個河谷盆地,南邊的是阿索帕斯河(Asopus),北邊的是基菲索斯河(Cephisus)。相應的彼俄提亞最強大的城市,一個是基菲索斯河邊的奧爾霍邁諾斯(Orchomenus),另一個就是阿索帕斯河北的底比斯 。這兩座城市總是相互爭伐。
彼俄提亞西面和北面是一片從科林斯灣到優卑亞海峽的長條型區域。這一區域由福基斯人(Phocians)和洛克裏人(Locrians)分而占之。東洛克裏是優卑亞海峽邊的一塊海岸,它發展成一個很有組織的聯盟,首府奧帕斯(Opus)也是最主要的城市。西洛克裏則是在諸如安菲薩(Amphissa)、諾派克都(Naupactus)和卡利烏姆等,這樣鬆散的聯盟。東西洛克裏有較強的族群意識,它們之間關係密切,至少到西元前五世紀都還是這樣 。福基斯的心臟部分在基菲索斯河上游的河谷裡,它還包括向南延伸到科林斯灣的一小片地區,德爾斐(Delphi)就在這地區裡。
色薩利是希臘北部潛在的霸權力量。它位於一個三面環山的平原上,皮尼俄斯河(Peneus)和其支流流經這個平原。當「黑暗時代」結束時,色薩利是一個有許多莊園的地方,幾個富有的家族都擁有一大片土地和許多奴隸。在西元前六世紀開始時,一種類似於聯盟的組織在色薩利產生了,其標誌是出現了經過選舉產生的君主,成為泰哥斯(Tagos)。傳說第一個「泰哥斯」是色薩利的主要貴族家族之一,拉裏薩人阿雷烏阿斯(Aleuas the Red of Larisa)。他是色薩利國王佩琉斯與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荷馬在《伊利亞特》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對之進行描寫 。他歷來以其勇氣,俊美和體力著稱。他對雅典娜和希拉非常尊敬。在西元前五世紀期間,色薩利的城邦繼續發展,聯盟的權力開始減弱,「泰哥斯」也消失了。
希臘黑暗時代結束之後,其定居點形成兩種型態:城邦(Polis)和部落聯盟(Etlnos)。和現代的城市一樣,那時的城邦包括一群定居的人,但它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第一,它有依附於它的一定地域。在那時,人們通常白天到田間工作,夜裡則回到比較安全的城鎮。在希臘早期和古典時期,部落聯盟的政治發展總不及城邦的政治發展。而希臘是由一百多個城邦組成,每個希臘人都是城邦一員 。
希臘早期的城邦,公民的權力還很弱小,行政組織的發展剛剛起步,還不完善。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關伊薩卡島(Ithaca)的描述就是一個例證:奧德修斯知道海神波塞頓原諒自巳後,按照提瑞西阿斯的指點,來到靠海的地方,祭殺了一頭野豬、一頭公羊和一頭母羊給海神。他的使命終於告成,後來和妻子幸福終老 。然而,當他們的最高首領奧德修斯在外作戰和航行時,公民大會巳經有二十年沒有召開過。
氏族(Genos)是由一個或一群聲稱有著共同祖先的家族組成的,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儀式把他們聯繫在一起。胞族(Phratria)在很早期就發展起來,當時人們把自己和某一個氏族聯繫起來。「胞族」這個名字是從印歐語系中「兄弟」(Brother)這個詞演變來的,初始,它就可能被用來描述人們之間的一種相互聯繫的關係。和氏族的成員資格一樣,族盟的成員資格也是世襲的。此外,更大的一種社會組織單位,部落(Phybe)的成員資格亦是世襲的。在每一個希臘城邦裡,公民分屬於幾個部落,而有的部落的成員分佈在好幾個城邦裡。在幾個多利安人的城邦裡,包括斯巴達、阿哥斯和西錫安,都有叫海裏斯(Hylleis)、潘菲裏(Pamphyli)和戴馬納塔伊(Dymanatae)同樣名稱的氏族。很顯然,在他們定居下來以前,這些部落都是多利安族的一員 。
因此,希臘早期城邦的社會結構是從幾個世襲群體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到了西元前四世紀,如果一個人有屬於雅典某個胞族的成員資格,他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雅典的公民。城邦的中心機構是國王,議事會或委員會,公民大會。不難理解這是從移民時期發展來的。荷馬史詩中有幾段對這些機構有所表述。在荷馬的史詩中,國王的顧問叫「長老」(Elders)或「王公」(Kings),有時候他們會稱為「長老議事會」。史詩中描繪的這些機構最値得注意的是它們的靈活性。有時國王先同議事會商議,然後再召開大會,但有時這個次序會顛倒過來。議事會和大會都不投票,不過大會裡會響起一片贊同聲 。其決定是由國王作出的。
在城邦的社會裡,國王、議事會和公民大會之間的關係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雖然議事會一開始是作為國王的顧問而出現,但它卻比國王更有活力。國王有可能是未成年的孩子或生性軟弱,或者關於繼承權的問題會發生爭論,儘管在一些城邦裡國王的職位保留了下來,但他的權力亦逐漸的縮小了,有時候這個職位用選舉產生,任期為一年 。
《伊利亞特》中有一段章節對我們了解希臘公民大會的發展有所幫助。這是對鍛冶之神赫菲斯托斯(Heplaestus)爲阿基裏斯(Achilles)設計製造的盾牌的記敘中的一段。這個場景表現的是兩派人馬,就一個被殺的人的賠償金而發生的爭執。一方願意全部賠償,另一方卻拒絕接受任何東西。長老們圍成一圈坐在打磨過的石頭上,每個人輪流說出他們的意見和裁決。作為最公平合理的裁決的長老將得到兩塔倫(Talent)的金子(古希臘和羅馬的重量單位);毫無疑問,所謂最公平合理的裁決被定為兩派都願意接受的裁決 。此外公眾站在四週高聲叫嚷著,有的贊同這一派,有的支持那一派。然而最後的裁決勝利一方則是人數上較多的一方,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相關的人都會同意強大一方的意見,此與公民大會的投票制度就相去又不遠了。
正如色諾芬(Xenophon)撰寫的《希臘史》,在西元前370年的鐵該亞,卡利地比烏斯和普羅克塞魯斯(Callibius and Proxenus)領導的黨派試圖通過一項提案,以建立一個阿卡狄亞聯盟,但他們卻沒能在由官員組成的議事會裡取得多數人的贊同 。因此,為了在公民大會中獲得壓倒多數的支持,他們攜帶了武器,隨即斯塔西普斯(Stasippus)領導的反對派也武裝了自己,並證明支持自己的人也不少。
把《伊利亞特》裡所記敘的那一幕和鐵該亞所發生的事件聯繫起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公民大會的職能是如何發生了變化。在荷馬史詩中,儘管人們也可以發表一些贊同和反對的意見,公民大會從本質上看是接受國王命令的一種儀式。而在古典時期的雅典城邦裡,最後的決定基本上是由公民大會投票決定的。這就是說,公民大會擁有最高權力 。但公民大會擁有最高權力的這個變化,並不是平民和貴族鬥爭的結果,而是政治頭面人物向那些各自支持自己的公民求取幫助,這是他們之間矛盾衝突的結果。換句話說,公民大會擁有最高權力這一變化並不暗示希臘公民有了階級意識。
是故,城邦是理解希臘文明的基礎。它決定了希臘政治、經濟、軍事的方方面面。在政治上,希臘人開創了多種多樣的政體,有民主制、貴族制和僭主制等。其中雅典是民主制的典型,斯巴達是貴族制的典型 。


東方的影響與泛希臘主義

黑暗時代的希臘又慢慢產生了定居點,這些定居人們的思想觀點都是非常的保守,人們按一定的「方式」去做某件事,因為他們確信以前這件事就是按這樣的「方式」去做的。在《奧德賽》中有一段時常出現的情節能表明人們的這種態度。當奧德修斯喚起死人的靈魂並徒勞地想去擁抱他母親時,他說:「這就是凡人的「方式」(Dike),當一個人死去時,他再也沒有血肉和骨頭了,這些在生命停息時就被強大炫目的命運之火化為灰燼,但靈魂如夢飛遁 。」「方式」這個詞已有了不可抗拒的弦外之意,暗示著良好的制度和公平。
西元前750年以後的一百年間,隨著殖民運動的蓬勃開展而來的,是希臘人對東方文化的汲取和接受 。希臘的保守主義被好些變化打亂了。這些變化大部分是由於東方的影響而引起的。例如,陶器上的圖案發生了變化。在黑暗時期,陶器上的裝飾圖案是幾何形的,這些圖案包括高度形象化的人和動物,除此之外,還有諸如三角形,圓形和螺旋型等幾何圖形。而世界各處的農業文明都使用著類似的裝飾圖案。
另一個來自東方的舶來品是字母。最早的希臘銘刻可以追溯到西元前700年。有些特點表明希臘字母來源于閃米特人的閃語系(Semitic)。字母在希臘語中沒有具體意思,但它在其來源—閃語中有具體的意思。例如,「阿爾法」(Alpha)和「貝塔」(Beta)在希臘文中僅是字母名,而在閃語中,除了他們所指示的字母外,它們分別是「牛」和「房子」的意思 。
希臘字母表和閃語字母表的字母順序是一樣的。只是不知道具體哪一支閃米特人是希臘字母表的直接源頭;有可能是腓尼基人,因為他們以海上貿易為生。希臘可能在一開始是出於貿易上的目的而借用閃語字母,但它為文學提供了新的發展 。在此之前,文學欣賞的最高形式是口頭創作的史詩,保存下來最好的樣本是荷馬史詩。
我們所知最早用書寫來創作的希臘詩人是帕洛斯島(Paros)的阿爾基洛科斯(Archilochus)。因為他提到過西元前648年的一次日食,所以我們對他活動的大致年限有了一個了解。帕洛斯島是席克拉底斯群島中的一個,阿爾基洛科斯參加了帕洛斯島對愛情海北部薩索斯島(Thasos)的遠征,戰鬥中阿爾基洛科斯扔掉了他的盾牌逃離了戰場,但扔掉盾牌,它是一件恥辱的事,是懦夫的標誌 。然而他卻自誇道:

一個薩索斯人以我放在灌木叢邊的盾牌自誇…而我卻能得到一個同樣好的盾牌 。

除了荷馬的史詩外,另一些口頭詩作的一部分也保存了下來;它們被認為是彼俄提亞詩人海西奧德(Hesiodos)的作品,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勞作和日子》(Works and Days)。它以詩人與他的兄弟的爭執為形式,蒐集有關一個好的農夫應有的道德涵養和實踐知識。在這裡,海西奧德的另一首詩《神譜》(Theogony)對我們更有意義。這首詩試圖追溯每一位神祇的來歷。其中有部分敘述天上接連三代的統治神祇 。實際上,《神譜》把古代希臘眾多的神祇做了有系統的整理。當然也充滿神話性野蠻色彩。例如:第二代主神克洛諾斯(Cronus)閹割了他的父親,把它的孩子一個個吞掉了,直到他被幼子宙斯推翻。
《神譜》創作的時間並不清楚,應該在西元前八世紀或七世紀時期。由於他是用口頭創作的,所以它何時編輯成現在這種形式倒也不重要了。它介紹了來自東方的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可能早在陶器出現時,希臘就已經接觸到了 。也就是有關接連幾代神祇的故事,早在青銅時期就引進來了。
在西元前六世紀和西元前五世紀,典型的希臘作戰方式是重裝步兵戰術,裝備有用以投擲的矛和用於砍殺的劍,其裝備特點是盔甲、手套和一個全封閉式的頭盔、一個帶臂箍和手把的大圓盾牌。但在西元前八世紀時,戰爭卻是以另一種的方式進行,我們從荷馬史詩以及阿爾基洛科斯的作品裡可以知悉此時戰爭的形態,在描繪瓶子上的圖案中,我們可以了解這種戰爭的方式。人們步行作戰,不過戰爭總是在少數幾個戰士之間進行 。他們的裝備是一塊盾牌、一隻劍和一隻用以投擲的矛。這些士兵大都是各自為戰,所以荷馬史詩描繪的戰爭看上去像一場決鬥。此與希臘的密集方陣迥然不同。
以前人們認為在西元前700年時期,東方重裝步兵的裝備和密集方陣,是同時被希臘引進,換言之,只要有一個城邦接受採用了這種作戰方式,為了生存其他的城邦也同樣採用這種方式作戰。但新近被發掘出的瓶子圖案的研究卻得出不同結論 。現在看來,重裝步兵裝備是一件件逐漸被引進採用的,到了西元前700年,它們已全部出現在希臘的戰場上了。
重裝步兵戰術把戰爭的承受者擴展到一個更廣泛的階層,主要是大量的農民,因此這個階層要求分享政治權力,僭主做為這階層的首領也興起了。此外,即重裝步兵的兵源—大量的農民,很可能是一支保守力量;他們厭惡戰爭,因為這會威脅到他們的土地和土地上的農作物 。所以他們極有可能是穩定的力量而不是變革的力量。
重裝步兵的一些裝備,表明了希臘人對城邦之外的手工技藝有一些了解。胸甲製造是受中歐和義大利金屬冶鍊文化的影響,不過全封閉式的頭盔和帶臂箍和手把的大圓盾牌是從東方的樣式發展而來的。因為在提革拉沙爾三世(Tiglath-Pileser III)統治期間(西元前745—727年),亞述軍隊侵入到了地中海東部的敘利亞海岸,這樣希臘旅行者和商人有可能見到亞述人的裝備 。
西元前750年,希臘城邦開始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它說明希臘社會的經濟產生了變化。希臘的殖民地和近代的殖民地是有區別的。希臘的殖民地是一群有組織的定居者,他們是由某一個城邦派出到遠方(大多是海外)去建立新的城邦。新的城邦政治生活和行政機構完備,因此它可以按獨立城邦的形式運轉,不過殖民地也常保持與母邦的關係,我們可以說西元前750年—西元前550年是希臘的殖民時代,希臘人遠離了他們的祖國,定居於黑海沿岸和地中海的大部分海岸 。
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尋求殖民地的原因是出於對土地的需求,對土地渴望的產生是由於母邦的經濟已不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例如:北非殖民地昔蘭尼(位於利比亞)(Cyrene)的建立(西元前630年)就是一個例證。此時由於錫拉島(Thera)發生了長時間的飢荒,於是錫拉島的第一批殖民者乘坐兩艘船前往昔蘭尼 。究竟要誰去還只有靠抽籤決定,抽到壞籤的人被迫出征,最初一批抵達昔蘭尼的人,大約有200人。但它很快就成為了古利比亞重要的城市之一,經濟蓬勃發展。
事實上,希臘殖民地多半選擇了適合農業發展的平原,這也是對「土地渴望者」的一個誘因。即使是這樣,仍有一些殖民地是出於貿易上的目的而建立的,例如:埃及的瑙克拉提斯(Naucratis)。希羅多德說希臘人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希臘神殿,這些希臘人來自好幾個城邦,這些城市是開俄斯島(Chios)、提俄斯(Teos)、弗西亞(Phocaea)、羅德島、尼多斯(Knidos)、哈利卡納蘇斯(Halicarnassus)和米蒂利尼。另外一個例子是敘利亞北部的移民點埃爾.米納(Al Mina)。現在我們只能從古老挖掘中了解它的一些情況,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八世紀下半葉 。它是一個小型貿易中心,正好處在去肥沃月灣的交通要道上。
由於古代資料的欠缺,是故,希臘海外殖民的歷史最頭疼的問題是史實問題。修昔底德對西西里島大多數希臘殖民地的建立時間做了註解,但還是不夠詳實。實際上,西元後四世紀早期,巴勒斯坦地區的該撒利亞的一個主教優西比烏斯(Eusebius)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只是他所提出的殖民時間似乎太早了些,比如說義大利南部的庫邁(Cumae)是西元前1051年建立殖民地的,這讓人難以置信。在殖民地的遺址上,我們通過挖掘所得到的考古證據,反而是比較明確可靠的,但使用這些證據又遇到了麻煩,因為具有希臘風格的陶器,特別是科林斯風格陶器的層次是很有次序的,但這個次序本身並沒有注名具體時間 。如果要給這一層層的陶器標上時間,我們首先得假設修昔底德訂出的西西里各殖民地建立的時間是正確的,然後把從西西里各殖民地遺址發掘出的最底層的陶器與修昔底德所定的時間一一對號入座。由此時間年代問題便可以解決,進而歷史真相也就不可言喻了。
在西西里島,希臘人得到了東部的大部分地區,包括平原耕作區,並沿著海岸向西發展。那裡最早的希臘殖民地是納克索斯(Naxos),是優卑亞島的哈爾基斯城邦(Chalcis) 於西元前734年建立的。第二年科林斯在西西里島又建立了敍拉古(Syracuse)。此外,通向亞得裏亞海(Adriatic)交通要道上的克基拉島(Corcyra)亦被科林斯所占領。據斯塔蓬(Strabo)的記載:這是發生在建立敍拉古殖民地的同一年。然而,希臘人在西西里島的殖民也為日後與迦太基,羅馬埋下了衝突的導火線。
另一方面,傳說庫邁是希臘人在義大利最早的殖民地;西元前750年,優卑亞島的希臘人在此建立殖民地。另一些殖民地則緊跟著出現在這一地區,直到希臘人占據了「義大利鞋跟」的整個海岸。有幾個殖民地是由來自伯羅奔尼撒北部亞該亞地區的希臘人建立的,這些殖民地包括錫巴里斯(Sybaris)和克羅托(Croton)。然而比較特殊的是塔倫特城邦則是斯巴達人唯一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551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