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內分泌疾病安全用藥手冊(簡體書)
滿額折

內分泌疾病安全用藥手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  價:NT$ 168 元
優惠價: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為《中成藥安全用藥科普骨幹培訓教材叢書》之《糖尿病安全用藥手冊》分冊。全書分為兩篇, 上篇為總論部分, 概述中成藥的定義、合理使用中成藥的必要性、中成藥主要劑型、中成藥的配伍與禁忌、中成藥的用藥禁忌、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國家對中成藥的管理等內容。下篇為各論, 分別論述高血壓病安全合理用藥知識, 包括: 核心信息、案例敘述、病情分析、用藥知識、預防措施、小貼士等內容。

名人/編輯推薦

《內分泌疾病安全用藥手冊》可供醫務人員和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參考使用。

書摘/試閱

總論中成藥安全合理用藥概述
中成藥概說
1.什么是中成藥
中成藥是根據中醫成方將中藥飲片加工制作的成品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丸散膏丹等劑型的藥物,如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黃丸、大活絡丹、藿香正氣水、傷濕止痛膏等。一般來說,中成藥是與針對某人按照處方煎煮的湯藥相對而言的,中成藥提前制備而成,隨時可用。
我們現在所說的中成藥,是指由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生產的中藥成品藥,必須具備明確的藥品名稱、規格、組成(保密品種除外)、功效、適應證、用法、禁忌、注意事項、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有效日期、生產批號、批準文號等,產品與說明名實相符。
中成藥具有組方固定、用途明確、服用便捷、適用面廣、性質穩定、易于貯存、攜帶方便等特點。既可備以應急,也便于長期服用。此外,中成藥大都消除了湯劑的不良氣味,減少了服藥之苦,因而易于被患者接受。
但必須強調的是,中成藥是中醫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加工制作,也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正確使用。
2.中成藥發展簡史
中醫采用成藥治病的歷史非常悠久,內容十分豐富。在歷代中醫古籍記載的數以萬計的方劑中,從劑型角度看有大量的成藥方。即使是湯方,有許多也可以根據需要加工制作成成藥。這些成藥方經過長期的應用、積累、演變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咸藥種類。
中成藥的起源現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在甲骨文中就有以芳香藥物釀制鬯酒的記載,既是早的酒劑,也可以看作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中成藥。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記載了先秦時期用于治療52種疾病的283個藥方,盡管這些方劑還沒有名字,但丸、散、餅、曲、酒、油膏、丹、膠等劑型已經具備了。
我國現存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治病以針刺為主,其中還記載了13首方滋補藥安全用藥手冊劑,其中9種為成方制劑,包括丸、丹、膏、酒等,而且已經有了名稱。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部藥學專著,不僅奠定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對藥物的四氣、五味、配伍、劑型、服藥時間及方法、藥物采制與加工等有了明確的記載。
東漢末年,醫家張仲景撰寫了《傷寒雜病論》,無論在方劑數量還是劑型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被后世稱為“方書之祖”。后人將該書整理成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其中《傷寒論》載方113首,《金匱要略》載方262首,包括60多首成藥方,如五苓散、烏梅丸、理中丸、腎氣丸、麻子仁丸等至今仍在應用。此外,書中還記載了蜜丸劑、濃縮丸劑、散劑、酒劑、陰道栓劑、洗劑、浴劑、熏煙劑、滴耳劑、軟膏劑、灌腸劑等多種劑型,不僅豐富了中醫治病手段,而且為后世中成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東漢魏伯陽的道教著作《周易參同契》,托易象而論煉丹,以求長生不老。其中所言外丹,對推動中藥丹劑的應用和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晉代,葛洪編寫的《肘后備急方》載方101首,其中成藥方占了半數以上,并且首次使用了“成劑藥”一詞,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成藥含義一致。在成藥組方與制作方法上也有了新的發展,如采用羊肝酲伍黃連用于治療眼疾的羊肝丸,療效較好。此外,還收載了蠟丸、灸劑、熨劑等劑型。葛洪還著有《抱樸子》一書,其中涉及多種丹劑的制作。
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分別收載了藥方5300余首和2200余首。其中的紫雪丹、定志丸、磁朱丸等沿用至今,且各種劑型俱備。此外,《千金要方》設有“萬病丸散”一門,選通治諸病成方13首,詳言成藥辨證應用方法。王燾《外臺秘要方》收方6800余首,成藥方有蘇合香丸、五加皮酒等傳世。
宋代,文化昌明,印刷術的發明與應用大大促進了方藥知識的傳播。政府不僅主持編纂《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等大型方書,而且還設立熟藥所,后更名惠民和劑局,專門從事成藥的生產與銷售。《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根據其配制成藥的處方,由陳師文等匯編而成的方書,收載成藥788種,許多成方沿用至今,如二陳丸、十全大補丸、逍遙散、參苓白術散、藿香正氣散、至寶丹、小活絡丹等,對后世影響較大。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根據小兒特點,大量使用成藥,的六味地黃丸即為錢乙根據金匱腎氣丸化裁而成。此外,嚴用和《濟生方》中的歸脾丸、許叔微《普濟本事方》中的四神丸等均為名著于世的成藥方。
金元時期,名醫輩出,流派紛呈,諸醫家創制了不少各具學術特色的成藥方。如劉完素的防風通圣丸、六一散,張從正的木香檳榔丸、禹功散,李杲的補中益氣湯(丸)、清暑益氣丸、朱砂安神丸,朱丹溪的大補陰丸、左金丸、保和丸、越鞠丸等,均流芳至今。
明代,中藥成方制劑進一步發展,記載成方的中醫藥著作頗多。如《普濟方》《本草綱目》等大型方藥著作,載錄成藥方眾多,涉及劑型數十種,幾乎囊括了古今各種成藥種類。此外,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二至丸、四神丸、五子衍宗丸,陳實功《外科正宗》中的冰硼散、如意黃金散、保安萬靈丹,張介賓《景岳全書》中的左歸丸、右歸丸、人參健脾丸,龔云林《壽世保元》中的烏雞白鳳丸、艾附暖宮丸等成藥,均功效顯著,堪稱精品。
清代,知名的成藥見于溫病、外科、喉科等。如《溫病條辨》中的銀翹散、安宮牛黃丸,《外科全生集》中的醒消丸、西黃丸,《醫宗金鑒》中的龍膽瀉肝丸、一捻金,《重樓玉鑰》中的養陰清肺丸等,均有重要影響。此外,吳尚先《理瀹駢文》專言外治,其中所用大多為成藥。
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繼承和發揚,整理編纂了大量成藥處方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政策與措施,使得中成藥的研制與坐產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近幾十年來,中成藥的發展更加迅猛,在新劑型的開發與應用、中成藥安全性研究、中成藥作用機制研究與新藥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中藥產業已初具規模,且被列為國家高新技術行業,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臨床和科研方面也都取得了顯著成果。
中成藥的劑型
中成藥傳統劑型種類繁多,是我國歷代醫藥學家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近幾十年來,隨著中成藥發展水平及臨床應用的不斷提高,中成藥劑型的基礎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研制開發了大量新劑型,進一步擴大了中成藥的使用范圍。
中成藥的劑型不同,作用特點亦不同,使用后產生的療效、持續的時間、作用的特點亦有所差異。因此,正確選用中成藥,首先要了解中成藥的常用劑型及其特點。中成藥劑型可分為固體、半固體、液體和氣體四大類。
1.固體制劑
固體劑型是中成藥常用的劑型,這類劑型形態穩定,便于攜帶,使用方便。
散劑
散劑是將原料藥材經粉碎,均勻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狀制劑。散劑作為傳統劑型之一,按給藥途徑可分為內服散劑和外用散劑。散劑的特點是:分散度大,起效迅速,劑量可隨病癥調整,尤其適用于嬰幼兒、老人;制備簡單,對潰瘍、外傷等能起到收斂保護的作用;表面積大,一般其嗅味、刺激性、吸濕性及化學活性等表現強烈,揮發性成分易散失;散劑的口感較差,劑量大的也會造成服用困難。
顆粒劑
顆粒劑是將藥材提取物與適宜的輔料或飲片細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顆粒狀制劑。根據輔料不同,可分為無糖顆粒劑型和有糖顆粒劑型。中藥顆粒劑劑型始于我圉20世紀70年代,當時稱為沖劑。顆粒劑是在湯劑、散劑、糖漿劑、酒劑等前提劑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劑型。其優點:吸收快,見效迅速;劑量小,口感好,可調色、香、味,尤其適合兒童服用;生產設備簡單,易操作;服用、攜帶、儲藏和運輸方便。但是相對來說,顆粒劑的成本較高,且具有容易吸潮結塊、潮解的缺點。
膠囊劑
膠囊劑是將原料藥材用適宜方法加工后,填充于空心膠囊或密封于軟質囊材中的制劑。根據膠囊材質不同,可分為硬膠囊、軟膠囊(膠丸)和腸溶膠囊等。膠囊劑主要供口服使用,主要特點是:掩蓋藥物不良氣味,提高藥物穩定性;藥物的生
總論中成藥安全合理用藥概述
中成藥概說
1.什么是中成藥
中成藥是根據中醫成方將中藥飲片加工制作的成品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丸散膏丹等劑型的藥物,如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黃丸、大活絡丹、藿香正氣水、傷濕止痛膏等。一般來說,中成藥是與針對某人按照處方煎煮的湯藥相對而言的,中成藥提前制備而成,隨時可用。
我們現在所說的中成藥,是指由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生產的中藥成品藥,必須具備明確的藥品名稱、規格、組成(保密品種除外)、功效、適應證、用法、禁忌、注意事項、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有效日期、生產批號、批準文號等,產品與說明名實相符。
中成藥具有組方固定、用途明確、服用便捷、適用面廣、性質穩定、易于貯存、攜帶方便等特點。既可備以應急,也便于長期服用。此外,中成藥大都消除了湯劑的不良氣味,減少了服藥之苦,因而易于被患者接受。
但必須強調的是,中成藥是中醫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加工制作,也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正確使用。
2.中成藥發展簡史
中醫采用成藥治病的歷史非常悠久,內容十分豐富。在歷代中醫古籍記載的數以萬計的方劑中,從劑型角度看有大量的成藥方。即使是湯方,有許多也可以根據需要加工制作成成藥。這些成藥方經過長期的應用、積累、演變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咸藥種類。
中成藥的起源現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在甲骨文中就有以芳香藥物釀制鬯酒的記載,既是早的酒劑,也可以看作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中成藥。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記載了先秦時期用于治療52種疾病的283個藥方,盡管這些方劑還沒有名字,但丸、散、餅、曲、酒、油膏、丹、膠等劑型已經具備了。
我國現存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治病以針刺為主,其中還記載了13首方滋補藥安全用藥手冊劑,其中9種為成方制劑,包括丸、丹、膏、酒等,而且已經有了名稱。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部藥學專著,不僅奠定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對藥物的四氣、五味、配伍、劑型、服藥時間及方法、藥物采制與加工等有了明確的記載。
東漢末年,醫家張仲景撰寫了《傷寒雜病論》,無論在方劑數量還是劑型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被后世稱為“方書之祖”。后人將該書整理成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其中《傷寒論》載方113首,《金匱要略》載方262首,包括60多首成藥方,如五苓散、烏梅丸、理中丸、腎氣丸、麻子仁丸等至今仍在應用。此外,書中還記載了蜜丸劑、濃縮丸劑、散劑、酒劑、陰道栓劑、洗劑、浴劑、熏煙劑、滴耳劑、軟膏劑、灌腸劑等多種劑型,不僅豐富了中醫治病手段,而且為后世中成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東漢魏伯陽的道教著作《周易參同契》,托易象而論煉丹,以求長生不老。其中所言外丹,對推動中藥丹劑的應用和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晉代,葛洪編寫的《肘后備急方》載方101首,其中成藥方占了半數以上,并且首次使用了“成劑藥”一詞,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成藥含義一致。在成藥組方與制作方法上也有了新的發展,如采用羊肝酲伍黃連用于治療眼疾的羊肝丸,療效較好。此外,還收載了蠟丸、灸劑、熨劑等劑型。葛洪還著有《抱樸子》一書,其中涉及多種丹劑的制作。
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分別收載了藥方5300余首和2200余首。其中的紫雪丹、定志丸、磁朱丸等沿用至今,且各種劑型俱備。此外,《千金要方》設有“萬病丸散”一門,選通治諸病成方13首,詳言成藥辨證應用方法。王燾《外臺秘要方》收方6800余首,成藥方有蘇合香丸、五加皮酒等傳世。
宋代,文化昌明,印刷術的發明與應用大大促進了方藥知識的傳播。政府不僅主持編纂《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等大型方書,而且還設立熟藥所,后更名惠民和劑局,專門從事成藥的生產與銷售。《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根據其配制成藥的處方,由陳師文等匯編而成的方書,收載成藥788種,許多成方沿用至今,如二陳丸、十全大補丸、逍遙散、參苓白術散、藿香正氣散、至寶丹、小活絡丹等,對后世影響較大。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根據小兒特點,大量使用成藥,的六味地黃丸即為錢乙根據金匱腎氣丸化裁而成。此外,嚴用和《濟生方》中的歸脾丸、許叔微《普濟本事方》中的四神丸等均為名著于世的成藥方。
金元時期,名醫輩出,流派紛呈,諸醫家創制了不少各具學術特色的成藥方。如劉完素的防風通圣丸、六一散,張從正的木香檳榔丸、禹功散,李杲的補中益氣湯(丸)、清暑益氣丸、朱砂安神丸,朱丹溪的大補陰丸、左金丸、保和丸、越鞠丸等,均流芳至今。
明代,中藥成方制劑進一步發展,記載成方的中醫藥著作頗多。如《普濟方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