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卷二:明代金銀首飾(增訂本)(簡體書)
滿額折

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卷二:明代金銀首飾(增訂本)(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6 元
定  價:NT$ 576 元
優惠價:8750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明代金銀首飾的類型與樣式,以全盛的面貌刷新了金銀首飾領域的歷史,用金銀珠寶經營出來的奢華之色,因它的紋樣之豐富與製作之精巧而成為書寫於盈寸之間的一葉藝術史。本卷以文獻、圖像、實物互證的方式為首飾定名,以此揭示一器一物在社會生活史中自身的演變史以及蘊含其中的設計意匠,蔚為“奢華”的種種之“色”,因此而可觸可感,其中所包含的種種故事,也因此有著構成歷史細節的實證意義。附論《造型與紋樣的發生、傳播和演變》則是以個案分析來討論中國古代造型設計的問題。

作者簡介

揚之水,原名趙麗雅,1954年生,浙江諸暨人。靠自學考入三聯書店,於1986年至1996年擔任《讀書》雜誌編輯。張中行《負暄三話》為其立傳。1996年起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師從孫機先生開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學的成果來研究文學作品,著作有《終朝采藍》、《古詩文名物新證》、《詩經名物新證》、《先秦詩文史》《梵澄先生》等。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一、首部精研中國古代女性最常見的簪戴之物——金銀首飾的專著,細緻描繪首飾的插戴方式、構圖來源和工藝製作。
二、古代傳統飾品、器物與古代繪畫作品、詩詞歌賦交相印證。
三、以圖像資料採集豐富、圖版清晰、印製精良而充分展現金銀首飾的奢華之色。

媒體評論
國家博物館孫機先生評語:國學原來是個統一的大的概念,然而現在的學問都是分科的,揚之水同志這個還不是一個分的方法,而是一個合的方法。而且雖然這個書重要是講古代金銀器,而且講古代首飾和容器這些,實際上她要做的,我的體會是,實際上是要做古代的社會生活史。做古代社會生活史,與政治史、經濟史不一樣。古代社會生活具體材料不是分片地分割,就是任何材料只要跟社會生活有關係,都要用。文獻不管是十三經也好,還是信紮,只要與之相關都可以徵引。過去王國維先生講兩重證據法,他實際上還有從文獻到文獻,不過是傳世的文獻跟地下的出土文獻的接軌。那麼我們要做的社會生活史,要求對於材料來者不拒,並且整個把它融匯貫通。即像我們在博物館的工作,我們常常感慨博物館不是培養專家的地方,今天鑒定這個文物是清朝的,明天鑒定的是商代,沒辦法就把自己劃定在一個什麼學科框架裡。要研究古代社會生活也是同樣,不管是實物,不管是出土的,不管是傳世,不管哪一方面的檔,不管是什麼樣來源的圖像,只要與我研究的主題有關,都要兼收並蓄。在這個古代生活裡面有詩、藝術、文學上的美,那麼這些美應該通過綜合方法來研究,最後能夠活生生地體會出來。在現實社會中對古代是相當茫然的,以現在電視劇舉例,走出來一個古代的人,他在幾分鐘之內,用的東西就從商代的爵,就到了明代的刀,混亂不堪。一個國家如果她在知識界域裡只有幾條筋,只有幾個改朝換代的觀念,沒有一個具像的當時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活生生的概念的話,那麼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古代社會生活史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一個方面。那麼,我覺得揚之水是在這個前提下做了一個很好的工作。

趙珩先生:名物之學古已有之,但歷來並非顯學,開創了名物學之新路自揚之水始,可謂空谷足音,生面別開,而對俗文學的靈活運用更是精彩。

孫機
放眼歷史,最精良的技術多用於武器,而最精美的工藝多用於女裝。美麗的女子是塵寰中光彩照人的一群,首飾則是閃耀在她們身上的亮點。為了使首飾達到賞心奪目的效果,製作時往往不惜工本。陝西臨潼姜寨一座少女墓中出土骨珠八千七百二十一顆,原應是她的頸飾和胸飾。在以石器為工具的時代裡,製成這麼一套首飾的工作量至足驚人。後世也是如此,江西南城明益端王墓出土的仙人樓閣金簪,以累絲法編結出天宮樓閣,中間的表演者鳳囀鸞舞,周圍還環繞著瑤草奇花,儘管體量很小,呈現出來的卻儼然是一座場面宏偉、人物眾多的大戲臺。說它的工藝精細、精巧、精湛,怎麼形容都不過分。首飾不同於實用的衣冠裙襦,首飾是熱切的審美情趣之有控制的昇華。從這個角度上說,古今中外莫不皆然,但品種、式樣卻因時、地之別而各殊。在歐美的大博物館裡,珠寶首飾經常是展陳的重點之一。我國則有所不同,舊時代的藏家不太理會它們,首飾不曾被視作古董文玩中的一個門類。流風所及,現代學者的注意力也較少向它們聚焦,甚至許多首飾連命名亦莫衷一是。然而另一方面,窖藏和墓葬中所出此類精品的數量已十分可觀。形勢逼人,整理古代首飾的任務遂不能不提到研究工作的日程上來。
說到首飾,還應當對它的涵義稍加界定。漢代曾將冠冕、鏡櫛、脂粉等都算作首飾,宋代又將首飾局限在“頭面”的範圍內,其內容或寬泛,或狹窄。今天習慣的說法是將婦女的發飾、耳飾、頸飾、胸飾、臂飾、指飾等統稱首飾。因筆者曾粗粗涉獵服飾史,對婦女首飾連類而及,做過一些探索。且曾與文物出版社商定,編印一部《中國古代首飾》圖錄。三百件器物的目錄與卷首之綜論的寫作大綱均已擬就。但這些器物的收藏單位很分散,須組成拍攝組赴各地尋訪、洽談,爭取拍出高品質的圖片。可是要求調出器物進行拍攝有時並不是無償的,最後此項計畫終於因為經費無著而擱淺、告吹。作為副產品寫出的幾篇有關步搖、掩耳、罟姑冠、霞帔墜子、三事兒、五兵佩、挑心、分心、髻、特髻等小文,也全然不成系統。自己仿佛兀立在歷史的海岸,目送潮退水落,沙灘上滿是墮釵遺珮,卻少人問津,既不上美人頭,又不入方家眼,只有空悵望的份兒。
而面前這部《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中的宋元明金銀首飾兩卷,堪稱空谷足音,它正是在開篇所述背景下為嚮往者期待已久的力作。說它是力作,首先因為內容豐富、充實,宋、元、明三朝的金銀首飾之主要品種,書中幾乎包羅無遺。作者曾僕僕風塵,對江南七省市及京津地區相關的博物館逐一巡禮請益,精誠所至,各館都大力支持, 慨允直接觀摩文物。幾年之間,過手的古代金銀器不下千數。掌握了翔實的材料,就為撰寫這部著作打下基礎。回想筆者當年的嘗試之所以舉步維艱,就栽在“等、靠、要”的無為和墨守上了。不過她雖有幸接觸實物,下一步工作中卻仍要克服不少困難。研究文史的前輩早就提出要使用二重證據。時下流行的說法是三重證據,惟其所指為何則不盡一致。但就從事古首飾研究而言,實物、圖像與文獻三者誠不可或缺。不跟古文獻相印證,將無法確知一件首飾本來的名稱。杜撰一種叫法,固然也可以用它寫文章;但可悲的是,如若此後得不到糾正,這件文物遂有可能成為一顆出軌的流星,游離於歷史之外,與有關記事脫節,以致在當時的社會生活的框架中找不到它的位置。不僅對較珍異之物應審慎處理定名問題,對習見之品也不容忽視。漢代銅器應該算是文物中的大路貨了,然而稱鐎壺為盉、稱尊為洗的例子還少見嗎!可是尊用於盛酒,洗用於盛棄水,定名一出錯,用途遂天差地遠。此書則在定名問題上下筆矜嚴。作者本有名物學的功底,研究古首飾正是她新開闢的名物學試驗場。書中不僅對各類器物條分縷析,而且始終把它們放進整體的視野中作通盤觀察,所以體系清楚,條理分明,其定名給人以各得其所之感。但要在文獻中找到與實物的形制相符、彼此合轍對號的記載談何容易,因為這些名稱大部分並未在五經正史上出現,作者必須博貫群籍,窮搜僻書逸典,披沙揀金,始有一得。她引用的好些文獻都是頗不經見的,這就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啟迪。比如宋元時曾流行一種弧形大釵,江蘇江陰梁武堰宋墓所出者,以三十三對高高的金花筒排列而成,寬度達17.5 釐米。簪戴起來,橫亙髻上,將成為其妝束中之輝煌的頂峰。筆者往年研習首飾時,不識此物,不知其名。而作者在此書中據明本《碎金》考定為“橋樑釵”。我認為這個定名很妥帖,可以成立。作者且舉出山西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相印證,更使讀者得以窺見當時戴橋樑釵之人物的丰采。
首飾的品種既繁,如何插戴,如何搭配,便又成了問題。開化寺壁畫裡之戴橋樑釵者,原是本生故事中善友太子的母后,和她相向而立之善友的父王則戴通天冠,可見壁畫中畫的乃是極高貴的盛裝。由於畫面不甚清晰,于橋樑釵下方只能看出一支鳳簪。而盛裝時,首飾講究組合,實際情況要華奐得多。又由於橋樑釵在宋元遺物中不甚罕覯,此物顯然並非專屬於善友之母這等身分的人。但究竟如何搭配才能表示出不同的社會地位,目前尚不知其詳。此書曾以南京幕府山及湖南臨湘陸城等地的宋墓、湖南沅陵及武漢周家田等地的元墓所出成組的首飾為例,討論了這時
之整副頭面中所包含的品種。雖然由於實例不足,難以盡數概括,但已經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平日家居應作便裝,無須珠光寶氣、濃妝豔抹。被稱作“閨房之秀,固文士之豪”(沈曾植語)的李清照,中年以後心情不好,一再說自己“日晚倦梳頭”,“起來慵自梳頭”;但“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她畢竟還有一大匣子首飾放在那兒。如果讓她把全部首飾統統戴上,打扮成一位恭人或安人似的官太太,恐怕會被認為是對詞家的揶揄,但她也不會老是蓬首粗服。那麼,倘若為易安居士造像,首飾這部分該如何解決呢?此書雖然沒有正面回答這類問題,但基本的元件卻都在這裡了。研究古器物的終極目的是認識和復原歷史,但要用寫實主義的藝術手法描繪出古人的整體形象,即便是畫一張李清照像,有待琢磨的地方也還多著呐。何種髮型?何種髻式?如何梳掠?如何綰結?如何插戴?更不要說服裝、巾幗方面的諸多問題了。其中不僅需要藝術家付出努力,也需要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物學家、名物學家更詳盡地做好前期的論證。
進入明代,情況明朗得多。因為無論實物、圖像或文獻都比前朝豐富。而且這時已婚婦女多在髮髻上戴髻,正面簪挑心,其他首飾對稱插戴。雖然件數、品種時有出入,但輪廓變動不大。有的墓葬中出土的整副頭面,甚至連位置也未曾擾動。以之與文獻及繪畫,特別是影像畫相比照,幾乎可以按圖索驥。即便是宮廷中嬪妃們的特髻,也不過像一頂提升了檔次的髻,基本模式仍不出以上套路。因此明代首飾比較有章可循,加之材料多,作者左右採擷,得心應手。雖然是逐件分頭敘述,但由於無論對宏觀、對細節,均洞熟於胸,故不必打斷話頭,作些補充的考證。引用的文獻資料也總是在需要它們的時候應聲出場,舉證幫腔,恰到好處,一點不顯得枝蔓。所以明朝首飾的品種儘管也挺複雜,但作者娓娓而談,如數家珍。讀起來仿佛行山陰道上,指顧憑眺,意興盎然。同時為作者流暢的文筆所引領,一些講裝飾中的故事畫及梵文種子字等很專門的問題,也讓人覺得是題中應有之義,而樂於傾聽。
另外,書中還談到了一些小冠、帶銙、絛環等男用的“裝身具”,因為性質相近,搭車出鏡,也算是順理成章了。

目次

序(孫機)
第一章 明代首飾的類型與樣式
小引
第一節 冠,簪,挑心,分心,滿冠,鈿,掩鬢,鬢釵,
小插, 啄針,步搖
第二節 耳環,耳墜,手鐲,戒指,禁步,玎及其他
第三節 網巾圈,束髮冠,螭虎簪,絛鉤,絛環
第四節 餘論
第二章 裝飾題材舉例
第一節 花卉草蟲
第二節 瓜果
第三節 人物故事
第四節 梵文及其他
第三章 紋樣設計與製作工藝
附論 造型與紋樣的發生、傳播和演變—以仙山樓閣圖為例
索引
後記
再版後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0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