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吳稚暉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吳稚暉卷(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3 元
定  價:NT$ 378 元
優惠價:8732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吳稚暉長於政論,喜為筆戰,筆耕不輟,著作豐碩,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均有獨到見解。本卷旨在涵蓋吳稚暉對政府主義、國音統一、社會教育等問題的思考,使讀者能夠全方位地瞭解吳稚暉的所思所言,並選擇特定時間段內最能代表其思想的文章,凸顯吳稚暉思想中的變與不變。

作者簡介

吳稚暉,名,后名敬恒,字稚暉,生于1865年3月25日,江蘇陽湖縣(今武進縣)人,近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哲學家、書法家。吳氏熱心政治,卻從不為官,早年曾主張改良,后傾向排滿革命,既是近代中國傳播無政府主義思想的旗手,也是宣傳三民主義的干將、國民黨的重要元老。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普及,提倡科學,倡導國音統一與勤工儉學,參與創辦里昂中法大學,對近代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代表作有《盦客座談話》、《上下古今談》,《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等。 

編者簡介 
金以林,1967年12月生于北京。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國民黨黨史、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蔣介石“最高領袖”地位是如何確立的》、《近代中國大學研究:1895—1949》、《大學史話》、《中共黨史辨疑》等。 
馬思宇,1987年6月生于哈爾濱。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目次

上《蘇報》館大記者書(1901)
與友人書論新世紀(1907)
推廣仁術以醫世界觀(1908)
編造中國新語凡例(1908)
宗教道德與社會主義(1908)
新語問題之雜答(1908)
談無政府之閑天(1908)
書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后(1908)
無政府主義可以堅決革命黨之責任心(1908)
中國人之腐敗病(1908)
帝國主義之結果(1908)
革命商(1908)
無政府主義以教育為革命說(1908)
論社會主義答某君(1908)
答誰君宗教談(1909) 上《蘇報》館大記者書(1901) 
與友人書論新世紀(1907) 
推廣仁術以醫世界觀(1908) 
編造中國新語凡例(1908) 
宗教道德與社會主義(1908) 
新語問題之雜答(1908) 
談無政府之閑天(1908) 
書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后(1908) 
無政府主義可以堅決革命黨之責任心(1908) 
中國人之腐敗病(1908) 
帝國主義之結果(1908) 
革命商(1908) 
無政府主義以教育為革命說(1908) 
論社會主義答某君(1908) 
答誰君宗教談(1909) 
書自由營業管見后(1909) 
二十世紀者軍人革命之世紀也(1910) 
辟謬(1910) 
革命黨之光榮(1910) 
致蔡鶴卿論學書(1911) 
何謂真知識(1912) 
中國之社會教育應兼兩大責任(1912) 
復蔡孑民書(1913) 
學問標準宜遷高其級度說(1917) 
予之個人今日外交觀(1917) 
朏盦客座談話(節選)(1917) 
論善惡之進化(1917) 
論國利民福(1917) 
論善亦進惡亦進(1917) 
論普及教育(1917) 
論道德教育(1917) 
致錢玄同君論注音字母書(1918) 
論工黨不興由于工學不盛(1918) 
機器促進大同說(1918) 
補救中國文字之方法若何?(1918) 
“他”、“我”論(1921) 
就批評而運動“注釋”(節錄)(1923) 
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1923) 
二百兆平民大問題最輕便的解決法(1924) 
箴洋八股化之理學(1924) 
物質文明與科學 
——臭茅廁與洋八股(1924) 
《說文解字詁林》敘(1927) 
《李石岑講演錄》序(1927) 
草鞋與皮鞋(1927) 
怎樣應用注音符號(1930) 
我的人生觀(1930) 
在工商會議閉幕時之演講詞(1930) 
三民主義為達到世界大同的途徑(1931) 
以人的精神能力支配物質(1931) 
民生主義實現之途(1931) 
摩托救國論(一)(1931) 
小工程扶助大工程(1931) 
教育改造與救國(1933) 
摩托救國論(二)(1933) 
救國須改良教育(1933) 
人與人的交涉最好不談人與物爭應當仁不讓(1935) 
用資本來生產為當前急務(1938) 
門外漢意中之教育問題(1939) 
知難行易(1939) 
精神物質應當并重說(1941) 
禮、義、廉、恥在中國倫理史上的發展(1941) 
反侵略要互助與優勝并用說(1941) 
孔子大同學說(1943) 
世界有四(1943) 
西北為文明之搖籃(1943) 
蔡先生的志愿(1944) 
救濟青年與中等教育改制(1944) 
答畢修勺先生書(1945) 

吳稚暉年譜簡編

書摘/試閱

前清舉人、維新小卒、革命斗士、“反共先鋒”、無政府主義旗手、三民主義擁躉者,當如此繁多的標簽匯聚到一個人的身上時,當這個人以如此復雜的身份涉入政治的迷局時,注定了此人身份莫辨、毀譽參半的歷史評價。吳稚暉就是這樣一個人。 

吳稚暉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舞臺上扮演過多重角色:他很早就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是國民黨內頗具威望的元老;又參與了相當多的歷史事件,諸如《蘇報》案、海外中國大學的創立、反共政變的發軔、國語運動的推廣等等;他還是中國無政府主義的代表人物,在近代中國政治、思想、教育、文化諸多領域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一民國元老跌宕人生 

吳稚暉,名朓,后名敬恒,字稚暉,1865年3月25日出生于江蘇陽湖縣(今武進縣)雪堰橋一戶普通商人之家。吳稚暉成長經歷曲折坎坷,幼年喪母,由其外祖母收養,直至成年,“其恩至篤”。 
吳稚暉在舊式私塾中,輾轉完成其基礎教育,先后讀完了“四書”、《易》、《詩經》、《禮記》、《古文觀止》等。家境的貧寒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五六歲時,處境驟窘,常有斷炊之虞。夜臥繩床,老被寒如鐵,外祖母年邁不勝寒”。這不僅令其提前結束了學習生涯,同時也對其世界觀不無影響。吳稚暉一生看重物質世界多于精神世界,鼓吹物質不可須臾而缺。 
學途中輟,并不能令其灰心。吳稚暉22歲考入縣學,兩年后進入著名的江陰南菁書院。26歲,鄉試中舉。次年,入北京會試,試后仍就讀于南菁書院。一日,江陰知縣過孔廟而未下轎,吳稚暉的同學田其田等人深以為不恭,遂攔轎質詢,舉石擊轎。知縣大怒,將田其田押入縣署,后經書院山長黃以周交涉,知縣承認拘捕舉人不當,當場向前來質詢的吳稚暉等人承認錯誤,并令隨從禮送回書院。 
一日,新任學政在畫舫請客喝酒,吳稚暉聽聞此事,憤其有辱斯文,決定和同學一道捉弄學政。他們二人身著四開箭褲袖袍,頭插松枝蘿卜,手持草紙,跑到學政面前,請求賜酒三杯,隨即四腳朝天,大出洋相,弄得學政十分狼狽。書院山長認為吳稚暉難以管束,令其離院,吳稚暉隨即進入蘇州紫陽書院肄業。 
1895年,甲午戰爭的慘敗 
對于中國士人的思想世界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沖擊。像吳稚暉這樣的一批讀書人,開始傾向革命。吳稚暉曾回憶,“在甲午以前,一懵不知革命焉何物,但慕咬文嚼字之陋儒。經甲午慘敗,始覺中國不能不學西方工藝,學了西方工藝,才能造大炮機關槍,抵抗敵人,所謂‘興學之刻不容緩’,開始冒充為維新派小卒。以后受了許多刺激,才一步步的‘浪漫’起來,直到癸卯(1903年,引者注)正月,在上海張園演說,演高興了,才開始稱說革命”。 

1895年至1903年,是吳稚暉由成年(30歲)向壯年(38歲)的成長轉型時期,也代表了一批讀書人尋覓救亡之路的心路歷程。吳稚暉參與了公車上書,又拜會了康有為,繼續申說其不作八股、反對纏小腳、拒絕吸鴉片的主張,得到了康有為的贊許。 
吳稚暉寫過一個三千字的折子,勸光緒皇帝革新變法。戊戌年元旦之際,吳稚暉將左都御史瞿鴻禨的轎子攔下。瞿見是一個衣冠整齊的青年,便命轎夫停轎。他看了折子后,說:“唉,時局到了如此,自然應該說話,但你的折子,還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我帶回去細看再說,你后面寫有地址,我有話,可通知你。你們認真從事學問,也是要緊的。” 
吳稚暉:《回憶蔣竹莊先生之回憶》,見陳平原、杜玲玲編:《追憶章太炎》,166頁,北京,三聯書店,2009。 
如果說熱心變法、參與維新是吳稚暉革命的第一階段,那么他流亡海外的經歷應該稱得上革命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不僅為他的革命生涯奠定了組織基礎,同時也確立了他的思想基礎。 
1901年3月,吳稚暉坐上了由上海開往日本東京的郵輪,加入了甲午之后的中國學生留日浪潮。當時,與孫中山相善的吳祿貞、程家檉邀請鈕永建看望孫中山,鈕邀吳稚暉同去,遭到吳的拒絕。據吳稚暉回憶,他此時還在維新的階段,一時難以接受孫中山的革命觀:“我的心中,就不當他是綠林豪杰,以為他確要成為洪秀全第二。但其時我雖然也進了一步,從溫和的我終還是忘不了要扶持光緒皇帝。覺得那種反叛的事業,做呢未嘗不可做,終為像不正當。常想讓孫文去做罷,我是不做。” 
吳稚暉:《我亦講中山先生》,見《孫中山生平事業追憶錄》,69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但與革命黨人的交游,以及留日學生中變革輿論的熏染,畢竟讓吳稚暉有所感悟,這才有了成城事件中的吳稚暉。成城學校是帶有軍事色彩的中學,是中國學生來日投考陸軍補充士官生的重要渠道。1902年,九名中國自費留學生請 
吳稚暉向中國駐日公使求情,要求進入該校學習,遭到公使拒絕。吳稚暉氣憤難當,到大使館與公使對峙,卻被公使以“妨害治安”的罪名遣送回國。吳稚暉懷絕命書,憤而投水,為警察所救。絕命書內容如下:“信之已死,明不作賊,民權自由,健邦天則。削發維新,片言可決,以尸為諫,懷憂曲突,唏噓悲哉。公使何與?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亡國之慘,將有如是諸公努力,仆終不死。”言語之間,雖仍有忠君愛國之思想,但已顯革命決絕之態勢。吳稚暉回國后,便常在上海張園演講,并在《蘇報》刊文,“鼓吹罷學,與夾帶革命,雙方并進”。 
1903年,因《蘇報》案起,吳稚暉被迫流亡英國。他在英國見到了孫中山、張靜江、李石曾,決心投身革命。1905年,吳稚暉在倫敦加入同盟會。而后,吳稚暉等人于巴黎組織世界社,發行《新世紀》,每周一期,并組設中華印字局,“專倡無政府主義,奇談異說,震驚一世,我國人之言無政府主義者自茲始” 
馮自由:《新世紀主人張靜江》,見《革命逸史》第2集,210頁,北京,中華書局,1981。。 
在20世紀20年代初著名的“科學與人生觀”論戰中,吳稚暉被胡適譽為科學派的“押鎮大將”,“中國近三百年來四個反理學的思想家之一” 
胡適:《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見《胡適文存》第3集,53頁,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84。。晚年吳稚暉則逐步成為反共反人民的國民黨政客,不僅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出謀劃策,同時也成為蔣介石獨裁道路上的理論詮釋者。 

抗日戰爭爆發后,72歲的吳稚暉痛斥汪精衛叛國投敵,寫下了“倭奴休猖獗,異日上東京” 
儲福興:《吳稚暉先生軼聞》,載《江蘇文獻》,(臺灣)第19期。的慷慨詩作。吳稚暉在國民黨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蔣介石“每遇黨國有疑難大事,總是先就教于先生,并以其一言而決”,就連孫中山也“尊之如師”,吳稚暉黨內地位可見一斑。 
1949年,84歲高齡的吳稚暉隨蔣介石政權敗退臺灣。1951年,他編撰完成《鄭成功史表》,兩年后在臺北病逝。按其生前遺愿, 
蔣經國等人攜帶吳稚暉的骨灰,乘軍機抵金門,換乘民船至大小金門之間的海面,將骨灰撒入大海。在其生命終結之時,仍心系國家統一。 

二無政府主義“第一人” 

吳稚暉不僅在政治上聲名顯赫,而且在思想方面也獨樹一幟。他不但是近代提倡無政府主義的“第一人” 
劉師復:《晦鳴錄》第2期,1913年8月27日。,同時也經歷 
了中國無政府主義思想由盛轉衰的全部過程。通過對他的思想研究,我們得以一窺中國近代無政府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 
吳稚暉6歲發蒙,歷十四載苦讀詩書,久在儒家大同思想中浸淫。在其諸多無政府主義思想著作中,都能看到對“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的向往之情。吳稚暉在法國之時,正是無政府主義思想橫行之際。 
他閱讀了大量的無政府主義書籍和報刊,并同法國著名無政府主義大師格拉弗有密切往來,深受英法無政府 
主義思潮的影響。此外,在吳稚暉的思想中,還可以看到佛家的宇宙觀和認識論的痕跡。 
吳稚暉的無政府主義思想,是一個包含宇宙觀、人生觀、社會觀、宗教觀、文化觀 
的相對復雜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幾者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并與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時局發展產生呼應,令國人耳目一新,啟發了不少青年關于中國發展道路的思考。 
吳稚暉的宇宙觀是“漆黑一團”的宇宙觀。何謂“漆黑一團”?不可思議、不可言明是也。 
參見吳稚暉:《宇宙不憚煩》,見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吳稚暉先生全集》(卷一), 
106頁,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9。然不可言明之外,吳稚暉認為,宇宙本出于“一個”。在所謂“一個”的本體論認識下,吳稚暉作出了唯物主義的解釋,即“并無物質之外的精神,精神不過從物質湊合而生”,并進一步解釋,“一個”乃有質有力的活物,“質力者,一物而異名”。萬物皆由質素構成,“質力相應”產生“感覺”,因而萬物皆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2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