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制敵機先:中國古代諜報事件分析
滿額折

制敵機先:中國古代諜報事件分析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以現代情報學分析中國古代諜報事件
從春秋戰國到美國FBI,古今中外諜報理論系統,一切盡收

為救齊國攻魯之危,子貢當雙面諜,設連環計:
激齊國挑戰吳國,要吳國刺激齊國,誘越國偷襲吳國,
計計相連,中原局勢大變!


作者文通古今,為人幽默風趣,即使如諜報活動這般生硬的題材,亦透過作者引人入勝的文筆,讓讀者融會貫通,曉得諜報活動在今日的重要性。譬如書中提到的《管子.輕重戊》篇,說明了齊國利用情報逐步控制魯國經濟,當魯國發現經濟對齊國的依賴度過高時,為時已晚。此典故非常貼近目前兩岸的時事現況,更說明了現代的諜報工作不僅止於軍事,亦應用在經濟、政治與社會等多元領域。--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副教授 蔡子晧

透過作者的巧思點化,史事變身為今日國際外交、007或其他好萊塢電影常見的題材。對國際關係、戰爭史事有興趣的讀者,應該看本書!喜歡當代諜報小說、諜報電玩的讀者玩家,更該閱讀本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趙修霈

西塞羅說:「歷史是真理的火炬。」本書充分發揮歷史鑑往知來的作用,讓諜報活動隱密的本質在智慧火炬前昭然若揭。--臺北市立大學中語系助理教授 吳肇嘉

筆者帶領我們穿梭古今,描繪生動的間諜與反間故事。這些情景也適用於商業經營環境,告訴讀者應重視企業的資訊安全,依循適當的內部控制程序並保存證據,事前做好保護企業的動作,事後亦有相關佐證以降低企業損害。--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系副教授 周庭楷

放眼古今中外,情報以經由間諜戰、暗殺等機密工作,轉換為恐怖活動的防制。從情報專業人員訓練而言,專業戰鬥技能以外,更要培養對於巨量資料分析、研判的能力。本書《制敵機先》以歷史上王者的經驗,讓讀者在面臨人生中關鍵時刻,有智慧做出最有利的決定。--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系助理教授 陳用佛

古代諜報文獻經作者詮釋後,敘事生動,扣人心弦,讀來不能釋手,欲罷不能,導出二十個情報學及情報觀念探討,尤本書最特出者。吾人觀賞007情報員執行任務的同時,不難想見老祖宗經歷的諜報虞詐是如何的風起雲湧了。--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何昆益

本書以現代筆法詮釋古代史料中的諜報事件,進而接引相關的案例,取材廣泛,穿梭古今。作者用他們熾熱的心、理性的視角,引領讀者探尋知識性、活動性、組織性與機密性的諜報風景,旨明辭切。--逢甲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李綉玲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因此情報活動與諜報人員對國家的重要不言而喻。本書分析詳實,深入淺出,實在值得一讀再讀。--國立臺灣師大僑生先修部華語文學科講師 陳嘉凌

本書融貫古今,從浩瀚古籍中徵引相關案例,與情報學的知識互相發明,於專業的研習或閒暇的閱讀,都極具參考價值。 --國立清華大學華語中心講師 林宛蓉

情報,一個既神秘卻能讓你掌握未來的各種Information。
間諜,一種活在歷史陰影裡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行業。

用「間諜」輕取天下江山,
用「情報」得勝千里之外!

本書特色

本書共計二十篇,各篇分別有【中國古代情報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情報觀念探討】兩個部分。【中國古代情報故事】將原本見於古典文獻的文言文翻譯為今日生活用語,方便讀者理解故事梗概;【故事中的情報觀念探討】說明該案例的情報學原理,如有相關案例,亦援引作為補充。

作者簡介

鄒濬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現為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專長領域為漢字學、民間信仰及國學之跨領域應用研究。著(含合著)有學術專著六種、教科書七種、單篇學術論文八十餘篇。

蕭銘慶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專任助理教授。專長為犯罪學、跨國犯罪、國土安全等。

名人/編輯推薦

偵探書屋譚端/推理評論家冬陽等

一、本書主要依據中央警察大學於二○一四年所出版之蕭銘慶主編、鄒濬智助編《中國古代情報活動案例研析》改編而成。做為一本推廣「國家安全」觀念及傳播基礎「情報學」知識的普及讀物,本書儘量採取淺近的文字進行說明。
二、本書之中國古代諜報事件選擇及情報學理分析由蕭銘慶負責,相關案例原文白話析解及全書編寫工作綜整則由鄒濬智負責。所參考及徵引之文獻出處列於書末。
三、本書以中國古代情報活動之歷史案例為引,接述相關的情報觀念。所引用之情報活動史料來自以下各書:
◎《管子》:《管子》所收為管仲的言論,因而書名命為管子。此書可能是稷下學派管仲學說的追隨者所寫定。漢朝劉向曾對它進行過整理。《管子》全書十六萬言,大分為八類:《經言》九篇、《外言》八篇、《內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該書內容龐雜,接近法家思想。

◎《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又名《孫子》,是春秋末年齊人孫武的兵法著作。全書十三篇約六千餘字。不像其他的兵書著重實戰,《孫子兵法》使用「言理而不言事」的敘述方式,將戰爭中的重要課題進行層層分析;雖然用字簡單,卻讓讀者回味無窮。《孫子兵法》以「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和「先勝而後求戰」的求全求勝思想為主軸,對中西各國的戰爭理論都具有深刻的影響。
◎《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又名《呂覽》,為戰國秦相呂不韋率領其門人編纂而成。因此內容包羅萬象,雖以道家黃老思想為主,但兼收儒、名、法、墨、農和陰陽等家的言論,為雜家的代表作;《呂氏春秋》也是先秦最後一本諸子書。該書內容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大部分,計二十餘萬言。

◎《史記》:《史記》最早稱作《太史公書》,係〔西漢〕家司馬遷所編,它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分為:《本紀》十二卷、《世家》三十卷、《列傳》七十卷、《表》十卷、《書》八卷,記載史實上自黃帝時代,下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全書近五十三萬字。由於其體裁新穎,歷史觀先進,得到後來很多史學家的模仿,而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係〔東漢〕趙曄所撰,屬於稗官雜記類的別史,內容著重在記敘春秋時期吳、越兩國間的戰事。共十卷:卷一、《吳太伯傳》;卷二、《吳王壽夢傳》;卷三、《王僚使公子光傳》;卷四、《闔閭內傳》;卷五、《夫差內傳》;卷六、《越王無余外傳》;卷七、《勾踐入臣外傳》;卷八、《勾踐歸國外傳》;卷九、《勾踐陰謀外傳》;卷十、《勾踐伐吳外傳》。
◎《三國志》:《三國志》為「前四史」之一,為〔西晉〕陳壽所著,所記歷史上從漢靈帝中平元年,下到晉武帝太康元年間九十多年的歷史。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合計六十六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吳志》二十卷、〈敘錄〉一卷,〈敘錄〉後來缺亡。三志原是各自為書,直到北宋才合為一書,改名《三國志》。由於對亂世的歷史記事詳瞻,剪裁得宜,得到的評價極高。
◎《周書》:《周書》為〔唐〕令狐德棻主持編撰,全書雜成眾手,記載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始末。書成於貞觀十年,計五十卷,含:《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朝廷。全書用字簡潔爽勁,亦兼顧了同時期的東魏、北齊、梁與陳等四朝大事。《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或續補作之。

◎《隋書》:《隋書》為〔唐〕魏徵主持,多人合撰。原來隋文帝時,王劭已經撰畢《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時令狐德棻提出應修五朝史,隨後朝廷命史臣編修,然並未成書。唐太宗時再命房玄齡監修,並責成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等人協助。終於貞觀十年成書。全書分:《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記載隋文帝開皇元年至隋恭帝義寧二年共三十八年歷史。
◎《南唐書》:今傳《南唐書》有二種,一為〔北宋〕馬令所撰,一為〔北宋〕陸游所編,本書所引用係後者。陸氏本內容計十八卷:《內本紀》三卷、《人物列傳》十四卷,另有《浮屠列傳》、《契丹列傳》、《高麗列傳》總一卷。陸書簡要有法度,價值遠高過馬氏《南唐書》賅有法,極受後人推崇。但馬氏為南人,熟知南唐典故,是以馬書也不能盡廢。

◎《資治通鑑》:《資治通鑑》為〔北宋〕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史書,全書計二百九十四卷,含:《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合約三百萬字,所記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晉始,下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止,計十六朝,該書是極重要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學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新唐書》:《新唐書》為〔北宋〕歐陽脩等人合撰,內容記載全唐朝歷史,屬紀傳體。全書計二百二十五卷:含《本紀》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及《列傳》一百零五卷。由於書成眾手,亦有文字風格不統一的問題。另有《舊唐書》,為〔五代.後晉〕劉昫等人主持編撰,記事較《新唐書》仔細,惜欠缺剪裁,較為零落;《新唐書》所長亦主要在體裁。
◎《宋史》:《宋史》為〔元〕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內容分為:《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該書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加上書成眾手,篇幅亦為二十四史之首,單是傳記就有兩千多人列傳,所以體例、文字等方面的錯誤不少。

四、本書共計二十篇,各篇分別有【中國古代諜報事件】以及【事件中的情報觀念探討】兩個部分。【中國古代諜報事件】將原本見於古典文獻的文言文翻譯為今日生活用語,方便讀者理解故事梗概;【事件中的情報觀念探討】說明該案例的情報學原理,如有相關案例,亦援引作為補充。
五、中國古代情報活動頻繁,加以情報學術博大精深。筆者學力未逮,本書必有疏漏不足之處,萬望碩彥鴻儒不吝指教是幸。

目次

壹、情報的八要素
──《夏商野史.第九回》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貳、情報的保密性
──《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參、情報的花費性
──《史記.陳丞相世家》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肆、情報的心理性
──《隋書.列傳第十七》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伍、情報的時效性
──《史記.魏公子列傳第十七》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陸、情報政策的連動性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柒、情報決策的危險性
──《史記.田單列傳》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捌、情報蒐集的多源性
──《宋史.列傳第三十五》、《西夏紀》中的諜報事件探討探討

玖、情報分析的謹慎性
──《呂氏春秋,慎大覽第三.貴因》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情報活動靠經濟
──《管子.輕重戊》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壹、情報活動靠宣傳
──《周書.韋孝寬傳》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貳、情報活動靠政治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參、情報活動靠暗殺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第四》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肆、間諜的種類
──《孫子兵法.用間篇》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伍、間諜的掩護
──《資治通鑑.唐紀》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陸、滲透的應用
──《陸氏南唐書.列傳第十八》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柒、反間的使用
──《宋史.韓世忠傳》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捌、情色的運用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勾踐伐吳外傳》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拾玖、策反的施用
──《新唐書.李愬傳》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貳拾、欺騙的活用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的諜報事件探討

附錄 情報故事原文

書摘/試閱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在這一歷史時期,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奴隸制度的逐步建立,王朝內部各階層間的鬥爭、統治者之間的爭奪私有財產和權利的鬥爭日益激烈,中國古代的間諜和間諜活動也就應運而生。

少康是夏朝著名的中興君主。少時一直受到叛將寒浞和他兩個兒子澆和殪的追殺。後來得到虞氏首領虞思的幫助,蓄積力量,欲圖重興夏業,他廣施恩惠,收攬夏的遺民遺臣。少康聰慧過人,多才善戰,精於謀略。他把大臣女艾派到澆統治的過地去從事間諜活動。女艾潛入過地,窺探澆的動向和過地百姓的民意,隨時秘密報告給少康。少康靠女艾的密報採用內外夾擊的戰術,終於殺澆滅過。少康還把自己的兒子季杼派到殪所在的戈地進行間諜活動。季杼善於用計,最終幫助父親完成了殺殪滅戈的心願。少康經過幾十年的抗爭,透過間諜活動,終於消滅了寒浞,奪回過、戈等封地,恢復了夏朝的統治,這就是歷史上的「少康中興。」這也是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間諜活動。

少康之所以能夠中興夏朝,係透過諸多情報要素的蒐集,如人、時、地、物等,並據以規劃後續相關的情報活動。本篇旨在藉此說明情報的要素。但在此之前,必須先針對情報的定義做一說明。
「情報」在英文(Intelligence)原為一高雅的字眼(An Elegante Worte),根據《牛津英文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釋,Intelligence的原意是泛指「瞭解的能力」(the Faculty of Understanding),並未帶有任何特殊的意義;但在十九世紀初年,Intelligence已開始被賦予「間諜的通訊」(the Communication of a Spy)的意思,至十九世紀末,一些主要的國家,在其政府機構之中,尤其是軍事情報部門已公開地使用Intelligence一詞,遂使Intelligence一詞逐漸具有指政府的情報機構、情報事務、情報活動等特殊專業上的意義。

此後,Intelligence雖已被廣泛地作為情報專業上的使用,但其意義卻很快就出現眾說紛紜的現象,如著名的「胡佛委員會」(the Hoover Commission)在一九五五年對美國的情報活動進行調查時,即很驚訝地發現,美國的各情報機構對情報一詞的解釋都有自己偏好的觀點;然而此種分歧的情形,並非完全是各機構的本位主義作祟,而是因為Intelligence一詞的意義原本就極為廣泛複雜;舉例而言,美國的情報學者特洛依(Thomas F. Troy)即認為,對情報的解釋基本上都應涵蓋「原始的」和「完成的」情報(raw and finished intelligence)、「正面的」及「反面的」情報(positive and negative intelligence)、「戰術的」和「戰略的」情報(tactical and strategic intelligence)、「機關的」和「國家的」情報(departmental and national intelligence)。所以當卡爾(Leo D. Carl)在編撰《國際情報字典》(Th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Intelligence)時,即收錄了至少一百二十七條有關情報的定義。此外,威爾森(William Wilson)在其所編的《美國情報字典》(Dictionar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telligence Services)中,對情報的意義也有二十條說明。

二次大戰之後,對情報的意義提出具體看法的人,首推美國早期情報學者肯特(Sherman Kent),他在其名著《美國世界政策的戰略情報》(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一書中即曾指出:基本上情報就是一種「知識」(Information),而且是一種攸關國家安全的知識,情報的目的就是在追求一種有價值的知識(search for a useful knowledge),但知識的追求,則必須透過由人採取各種實際的活動(Activities)才能獲得,而人又必須仰賴各種類型的組織(Organizations)的支援配合運作,才有可能順利地進行情報活動或完成情報工作。故而從廣義上來看,情報可以說是包含知識、活動與組織等三個層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