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走一個世紀的音樂路:廖年賦傳
滿額折

走一個世紀的音樂路:廖年賦傳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隨書附贈
1980年維也納國際青年音樂節,
「台北世紀交響樂團」第一獎實況錄音CD。

20世紀孕育台灣交響樂的傳承者

誰還記得沒有國父紀念館,沒有國家兩廳院的台灣?
還記得50、60年代台灣隨處可見的家庭,本薪兩百元新台幣的生活?
還記得一場交響樂的成功演出,在那個時代,是多麼的得來不易?

1932年出生,沒有任何的音樂背景,他偶然走進音樂的天地裡,靠著機緣和努力,在台灣交響樂界開創自己的一席之地。

1968年成立「世紀學生管絃樂團」,他先後培養出無數交響樂人才,在臺灣經濟尚未起飛,外交舉步維艱的年代裡,他帶領學生們飛往國際的舞台,在古典音樂的發源地,以音樂的成就跨越藩籬,贏得台灣的榮耀及美名。

他是音樂家,教育家,一個父親,和一位單純熱愛傳遞古典音樂的人。

──他是指揮家,廖年賦。

本書以第一人稱敘述這位第一位獲得國家文藝獎的指揮家的一生,呈現他「反求諸己」、「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步步踏實,時時感恩」的人生觀。

六十多年的音樂路,廖年賦「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至今不輟。只要能動,他都會抓緊指揮棒,帶領世紀演出,與大家分享音樂,亦帶著孩子們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

◎廖年賦簡介
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並為國內歷史悠久、表現優異的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創辦人兼音樂總監、新北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指揮。

曾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員兼演奏部主任、聯合實驗管絃樂團(現國家交響樂團)駐團副團長及客席指揮、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客席講座教授、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科主任。

1968 年創辦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在音樂尚未普及的時代,為了創造一個青少年愛樂者能訓練音樂技巧、培養合奏默契的良好環境而費盡心力。更率團赴奧地利,於 1978及 1980年先後榮獲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青年音樂大賽第二獎以及第一獎之佳績。

1989年應美國音樂教育協會、波士頓音樂院、紐約市立大學、美華藝術中心等單位之邀請,率領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管絃樂團赴美巡迴演出,甚獲佳評。

1991年,以59歲之高齡,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音樂研究所。

2009年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為此獎項第一位指揮家身分的獲獎者。

作者簡介

羅基敏
德國海德堡大學音樂學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研究領域為歐洲音樂史、歌劇研究、音樂美學、文學與音樂、音樂與文化等。經常受邀於國內外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

重要中文著作有《文話/文化音樂:音樂與文學之文化場域》(台北:高談,1999)、《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高談,2003)、《杜蘭朵的蛻變》(台北:高談,2004)、《古今相生音樂夢—書寫潘皇龍》(台北:時報,2005)、《「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勞斯的《莎樂美》》(台北:高談,2006)、《華格納.《指環》、拜魯特》(台北:高談,2006)、《少年魔號 — 馬勒的音樂泉源》(台北:華滋,2010)、《《大地之歌》— 馬勒的人世心聲》(台北:九韵,2011)、《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修訂二版】(台北:華滋,2013)等專書及數十篇學術文章。

傳主序

民國九十八年,以「首位憑藉一己之力籌組大型私人交響樂團,活絡臺灣樂壇,對於國內音樂環境的改善及素質的提升,貢獻卓著,持續四十餘年從未間斷,擔任樂團指揮,經常演出本國原創作品,參加國際演出活動,屢獲獎項,長期培育國內音樂人才達半世紀,影響深遠。」為得獎理由,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也是國家文藝基金會設置以來首位獲獎的指揮家。

獲獎之前正好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的研究生黃靖雅小姐以音樂家的生平為研究主題來做訪談。靖雅在訪談的過程中所擬定問題的細膩及深度,以及其鉅細靡遣的查證我過去所經歷的點滴,讓我發現,在我成長過程中,許多我認為理所當然,毫不特別的事情,對於年輕一代而言卻是難以想像地困難,這讓我覺得十分稀奇。於是我開始構思編輯以及出版一本回憶錄。而靖雅的研究論文指導教授恰好是知名音樂學者羅基敏教授,所以我徵求羅教授的意見,由她擔綱回憶錄的撰寫、編輯以及出版等事宜,她欣然接受我的請託,在這裡表達感謝之意。再者,羅教授接受我的請託以來,日以繼夜對問題的追蹤以及查證,甚至於休假旅行期間都未曾間斷撰寫工作,對於她如此嚴謹的治學態度,謹表十二萬分敬佩。


作者前言

2010年秋的某一天,接到廖年賦老師的電話,希望我幫他寫本傳記。我當下不知如何回答,因為,黃靖雅的碩士論文即是以他為研究對象,而且一如往例,國藝會亦將會出一本他的傳記。廖老師很快就察覺到我的遲疑,他告訴我不要管那些正在進行中的論文或書,他認定的傳記只有一本,就是希望我幫他寫的這一本。既然廖老師看出我的考量,身為晚輩,只能「恭敬不如從命」。於是我回答:「至少要等靖雅的碩論完成後,才能思考如何動工。」廖老師表示,只要我答應,他都可以等。

2011年夏天,靖雅論文終於完成,我也依言開始思考要如何進行這份高難度的工作。在指導靖雅論文過程中,對於收集資料、進行訪談、架構論文等問題,我們多次討論,論文裡有多少是我對於該如何呈現廖老師的內容,我必須超越這些,才有可能開工。要如何超越,實在是個大難題。在重新閱讀靖雅提供的資料後,找到一些可以再補充的細節部份,再數度訪談廖老師。在這幾次訪談裡, 以與過去不一樣的角度觀察廖老師,書寫的方向慢慢浮現出來。

我決定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書寫廖老師,不僅可以跳脫有關廖老師所有文字著述的模式,還可以呈現我在訪談時感受到一位仁慈長者回憶一生的感覺。經徵得廖老師的同意後,我開始摸索這個我從未嚐試過的寫作方式。身邊許多人警告我,第一人稱很難寫,事實的確如此。經過幾個月的摸索,終於慢慢上手。全書雖是以第一人稱寫成,寫作的角度實則全由我決定,其中若有觀察角度的誤差,責任也全在我。在此特別要感謝廖老師對我的完全信任,讓本書可以順利完成。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世紀樂團一直是個很特別的概念。第一次和廖老師直接接觸,是在我偶然於藝專兼課的那一年,有一天在音樂科遇到他,他主動和我打招呼,親和的態度和口吻,很讓我這後生晚輩受寵若驚。我到師大專任後,在系上見面的機會更多了,廖老師的白髮、壽眉、笑咪咪的雙眼,是他給許多人的印象。在校外的不同場合,則讓我看到這位隨和長輩堅持藝術和人格的面向,令我敬佩。衷心期盼這本廖老師的傳記亦能給予讀者如此的印象。

為了讀者閱讀方便以及行文順暢,全書的年份標示以西元為主,僅於臺灣甫光復時用民國對照,彰顯時代的變遷。文末附上兩篇廖老師未曾出版的講稿,可以一窺他對音樂教育以及樂團運作的關懷、思考與經驗,並以列表方式呈現廖老師走過的音樂人生以及他少為人知的兒歌創作。嘉齡與嘉弘姐弟找到當年於維也納獲獎的演出錄音,予以整理並數位化,成為本書最有價值的附註與紀念。

感謝黃靖雅慷慨提供她於寫作碩士論文期間收集整理的各式資料,並應我所需,整理廖老師提供的資料與照片,更協助製作列表;沒有她的前置工作,本書之完成將遙遙無期。黃于真協助進行與廖老師的訪談、收集整理資料、協助製表、與我對話,給予我不同角度的寫作思考方向,在此表達感謝之意。世紀交響樂團的前後任秘書對於本書均有所協助與貢獻,特別是育朱與芷菁,讓我和廖老師可以 e 化保持聯繫。高談文化許總編以及同仁們本著製作好書的堅持,為這本傳記量身打造別具氣質的美感,在此致謝!
羅基敏 2014年十月四日

目次

傳主序
目次
作者前言
● 音樂的磁吸 (1932-1949)
我的父母
漢文老師的大家庭
土城國校 (1939-1945)
板橋初中 (1946-1949)
● 音樂的啟蒙 (1949-1952)
北師音樂師範科 (1949-1952)
鋼琴與聲樂之外:小提琴與樂團
● 多元的音樂工作嚐試 (1952-1983)
國校音樂老師 (1952-1955)
與省交結緣 (1955-1973)
兒童歌謠寫作 (1953-1964)
其他作曲嚐試 (1965-1983)

● 影響深遠的音樂前輩
恩師戴粹倫
亦師亦友的業師蕭滋

● 精益求精:出國進修(1976 / 77 , 1990 / 91)
前進維也納(1976-1977)
外一章:談資賦優異生出國與音樂班
紐約布魯克林學院(1990-1991)
● 建立音樂家庭(1957至今)
妻子陳盧寧
長女廖嘉齡
長子廖嘉言
次子廖嘉弘
● 愛與音樂的教育理念(1952至今)
高徒出名師
大專教職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1977-2011)
● 樂團專業(1955至今)
演奏與行政
由「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到「國家交響樂團」
由「臺北縣交響樂團」到「新北市交響樂團」
指揮的執著
●「世紀」一生(1968至今)
「世紀」的誕生
「世紀」的幕後功臣:家長與老師
出國巡演
「世紀」走過的路
不以音樂謀利
回首音樂路
一生感恩
半生世紀
遲暮心語
附錄一:我國現行音樂教育學制與師資的探討
附錄二:樂團管理要點
廖年賦生平大事記
廖年賦歌謠創作一覽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