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師生有情
滿額折

師生有情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理應十分密切。除了知識的傳授,老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生活上的指引。像古時的蘇格拉底和孔子,與學生亦師亦友。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通信,亦是古已有之,如韓愈的〈答尉遲生信〉、〈答李翊書〉、〈答劉正夫書〉,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覆杜溫夫書〉、〈答吳秀才謝示新文書〉等。不過,現在老師和學生愈來愈忙,加上科技發達,現代的師生關係反不如古時的密切,這是十分可惜的事。

本書呈現原汁原味的師生間真實、真情故事。全書按照內容主題分為「校園生活」「人生抉擇」「青春煩惱」「情感寄語」四章,合共23組書信往來。正文按照「學生來信+老師回信」的順序編排,通信內容廣泛,舉凡讀物的選擇、語文的學習、選科的困惑、升學的疑慮、留學的迷思、愛情的迷惘、家庭生活的困擾、大學生活的適應等,本書都有熱情認真的探討。入選的書信,大都是文字通順、抒情懇切、言之有物的作品。青少年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或會為自己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找到答案,為煩惱找到慰藉。

現代人關係疏離並非必然的事,只要有心,情況可逆轉。而校園裡其實有不少師生相處的溫馨故事,只待我們發掘。望此書能為你的內心帶來一點溫暖。

本書採用了書信往來上下呼應的版面設計,並在每一篇的開首部份,設計了一個深色半圓標誌,方便閱讀的時翻回該篇的開首。

作者簡介

蒲葦,作家、教科書編者、教育專欄作者、資深中文科科主任。獲香港大學一級榮譽文學士、文學碩士及教育文憑,著作包括《相遇像淡淡的水墨》、《直到除非》及《寂寞非我所願》,另編著語文教參書《新高中中文科必讀手冊》、《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中文老師散文合集《師生情緣豈在朝朝暮暮》及初高中中國語文、中國文學教科書多種,並多次應邀主講創作及教學講座。

目次

序 鄧昭祺 (祺祺博士)

 

001 校園生活
002 大學是個怎樣的地方? 吳皓妍 同學

在跌跌碰碰的歲月裏成長起來 區寶文 老師
010 如何才能闖過大學的三關? 清霞 同學
迷惘的詩意,你花費得起 郭潔玲 老師
018 學習與課外活動,如何平衡? 許洛僮 同學
用自信去尋夢 許鳳玲 老師
024 語文是怎樣學好的? 葉錦豪 同學
成功與痛苦同在 胡棹瑋 老師
030 不再熟悉的生活 羅欣怡 同學
青春是尋夢的最大本錢 衞顯鋒 老師
038 日本文化將給我什麽答案? 薛頌平 同學
求真求知 區瑞湄 老師
048 有什麽書好讀? 文靜元 同學
一本好書的條件 鄧昭祺 老師

058 人生抉擇
060 文學背後的辛酸 蔡俊傑 同學
陪我一段等於陪我永恆 蒲葦 老師
068 特別的週記 陳俊坭 同學
做不讓自己後悔的事 張艷玲 老師
074 這個城市不屬於我? 王兆聰 同學
別讓疏離感磨滅意志 潘漢芳 老師
080 重讀的掙扎 羅世寬 同學
遲桂花的幸福 施紅紅 老師

——向教育家致敬 086

088 青春煩惱
090 致青春 莊璵瀅 同學
除了向前,我別無選擇 黃燕萍 老師
096 消失的人情味 陳樂遙 同學

讓藝術在你人生旅途上一路作伴 王嘉美 老師
102 留學的迷思 陳樂烔 同學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黎漢傑 老師
110 團隊的益處在個人之上嗎? 呂曉華 同學
順其自然未嘗不可? 莫影雪 老師
114 忙碌過後,得到什麽? 藍佳鈺 同學
煽風點火 陳永康 老師
120 理想都是空想? 少鋒 同學
如茶杯留在玻璃桌面上的印 宋思進 老師

——向教育家致敬 126

128 情感寄語
130 承諾,兌現了嗎? 黃韻倩 同學

給V:還要不要做中老師? 蒲葦 老師
142 如何面對失去? 婉瑩 同學

總得繼續演下去 陳志超 老師
150 我們該怎麼活? 古可欣 同學
你其實已找到答案 許栩 老師
154 無所適從的文化差異 趙子東 同學
學習照顧別人 李卓然 老師
160 如何擺脫懦弱 戴佩詩 同學
心動遠遠不如行動 游欣妮 老師
166 苦心不會白費 王翠芳 同學
點頭領悟,就是教學的最大回報 陳永康 老師

——向教育家致敬170

 

174 編後記 願你一切都好——最純最真的師生情誼

178 銘謝

 

書摘/試閱

校園生活

『人生之妙是可擁有自己的理想,可去尋夢。』

 

大學是個怎樣的地方? 吳皓妍同學

敬愛的區老師:

學校一切可好?學妹有我從前乖巧嗎?如今在中大,每每走過飄搖細葉榕的山徑,便會想起細葉榕氣根蔭庇的大坑道,還有一地落葉的校門;每每走過新亞書院的錢穆圖書館,便會想起您拿著錢穆的《國史大綱》讓歷代治亂滔滔在我們眼前傾流;每當教授在主修的中文系課堂談及史籍,一個沉醉不留神,便會以為是您講授史學史,而自己仍是那個和您、和同學一起的自己,仍在走末代高考的路。或許,除了想念老師與同學,我還想念從前的自己。

把畢業時您送我的、楊照的《尋路青春》帶進大學宿舍,九月初的時候,我心想,上大學了,是該糊塗一番。當天您贈我「難得糊塗」四字,或許希望我隨心而行,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情吧。高中幾年,為了公開考試、為了彈好鋼琴……又到底真的是為了這些嗎?我的確曾經刻意克己,省出時間來向目標衝刺,或許不難看到,我連和朋友傻兮兮的青春生活都節約了,應該釋放的情感都節省了。於是,我計劃過不計劃的大學生活,放下從前執著的生活模式與習慣,撥出更多空間,讓各樣的人、各樣的觀念滲入我的生命。放棄舊生活、舊規劃,不再一天練兩、三小時鋼琴,不再黎明即起溫習英文……就好像棄掉一根自己辛苦打造的、緊握多年的遠足杖,為要空出一隻手,去摸索更多岩石的質感、攀越更高的山。

離開大坑的山徑,在中大山頭,除了細葉榕,我果然遇上更繽紛的草木,更多樣生態。從韓國來的同學喜在宿舍醃製泡菜,嚐各種辛辣,又有喜歡自家調製乳酪的,用試管一樣的玻璃瓶把牛奶乳酸藏在冰箱,彷彿,醫學與科學大樓之外,大學仍是個無時無刻都可讓人輕鬆地嘗新的實驗室;有喜歡悠悠在聯合書院草地談天、野餐的,有喜歡靜靜在各大樓天台觀星、沉思的,彷彿,在鬧市中,就只有大學容許帶點哲學味道的活動;又有日以繼夜在圖書館閱讀的,夜以繼日在宿舍溫習的,彷彿,在訊息萬變的世代裡,也只有大學容許閉關式瘋狂地追求知識的人。從前北大校長蔡元培有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依我看,大學不止是學術觀點雲集、古今中外典籍齊備的地方,更是學子實踐生活態度的地方。每個能進大學的學子,其實總有自己一套的生存之道,使中大的山頭即使不在春夏,都時常百花齊放。老師當年看到的中大已經是這樣的嗎?

百花齊放、百蜜交融是甜美的青春,嚐著嚐著,我卻不時感到枯竭。也許甘味太雜,芬芳辨不清、不能好好吸收香氣吧?總有一種無所積累、一無所獲的感覺。問我這學期學了甚麼?我好像答不出具體的東西。不像從前一樣我能娓娓道來,吃了史學史、吞了交通史……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本來的香氣消失了─全神貫注做一件事像是變得很難。總有突發的事、路過的朋友,即沒有如此的偶然,花在網上社交、電話傳訊的時間也不知何解的多了,又即使自己一個人,卻竟在發呆。或許不知道怎樣面對有空間的生活?很可笑吧?忽爾,對人、特別都市人多了一份明白。往往人都習慣勞累,習慣讓生命不免會發生的事必然發生,如上學、上班等,身體只管擺出蠻勁,像鯊魚一樣,眼大而狠,能速擒目標獵物,卻是色盲,只能捕捉形與影,無從品味真正繽紛的色彩,心靈長久沉睡。或許我從來都如是。而今終於進了大學,在中大的山山水水映照下,心眼終於有時間睜開了,可能不免目光呆滯,一時間許多事、許多思緒都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有時會討厭迷失的自己,甚至覺得對不起那些渴望大學生活而不得的人,我有如此的福份,卻好像不懂得去享受。老師,我知道您又要罵我想得太多了。

不懂享受,或許因為不知道該從何開始享受這美輪美奐的世界。從前的生活很簡單,我想要的不算多,想要難忘的末代高考回憶,最好還有好成績吧。現在一時間覺得任何事物都太可口了,讓我甚麼都想把它塞進肚皮,於是飽滿得要腹瀉。但慢慢的,用安靜瀉光吐淨一切後,我忽又對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的一句話理解多了。「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要成為一個真正多姿多彩的地方,當中要有忠貞不二地探索的人。各種學術其實都為經營一個更豐盈的世界,讓人類享受自己努力而得的果子,所以,或許一切的學問難專難精,但在大學裡要學的,是一種大師的精神,即學不了,最少也要懂得欣賞這一份對自己學術領域忠貞的精神。自己的領域?所以,大學是個果園,要我們學習在千紅萬芳裡找自己真正覺得最美的一棵果樹,然後專一不二的讓它、讓自己結出菁實的果子。所以,或許,你從來是個怎樣的人,或者你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大學就是個怎樣的地方。大學是一個讓我學習如何專心做一個自己想做的人的地方。

人生是一場取捨吧,或者應該調調次序,先有捨才有取。我們要讓這過程循環永不止息,才算把生命的果子放進嘴裡好好咀嚼品味,放進肚腹好好反芻消化。如今想起來,我沒有後悔放開自己從前緊握的生活方式。雖然我的確讓自己迷失、讓自己凌亂了,但我堅信,離開果園一樣的大學前,我會找到一個對生命更敏感、對生活更熱愛的自己。而我也相信,現在每一次從中大的山頭走出來,回來大坑的小徑看望您和中學的校園,笑靨定必比從前更紅更甜。祝

身體健康!

學生

皓妍上

一月十五日

 

在跌跌碰碰的歲月裡成長起來 區寶老師

親愛的皓妍同學:

收到你的來信,心裡冒起了久違的感覺,原來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讀過長長的信件,就連昔日在學校批改回應週記的日子也漸漸遠去。這刻,都市人總愛用短語微訊來傳情,當中能真情流露的又多少呢?今天看著你在字裡行間不斷拷問自己的人生,正好透著一股「尋路青春」氣息,令我的心也躍動起來。

從大坑走到中大的路,原來我也同樣走過。那年我跑進歷史,而今天你就往中文去,不知將來的你又會如我一樣走回大坑道上呢?不管怎樣,路是自己的,總沒有重複,這正是生命獨特之處。記得剛進大學時,不論做學問、過生活都較中學階段來得廣闊,是充實?是茫然?是紛亂?我想這一切全都匯聚在一起,心裡總有你所說的「無所積累、一無所獲」的感覺。也許,這是一道探索的經歷─努力、期待、相遇、迷失、掙扎、領悟……而我們就在跌跌碰碰的歲月裡,不知不覺地成長起來。

來往中大總離不開火車,不知你可曾乘坐火車作長途旅行呢?去年暑假,我與一群中五學生就在深圳踏進綠綠的車廂,展開了十多個小時的旅程。下車的時候,其中一位學生隨意地說:「只是一夜之間,窗口的景色就從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換為深淺不一的綠色田地。」然而,我聽來倒覺得意義深長。是啊!人生就如一列火車,從出生以來就一直往前走,坐在車廂內,不經不覺間轉換了不同人生場景,家庭、學校、工作等。新環境雖是陌生但卻帶來刺激,教人興奮不已。不過,當你走進其中生活,就得為自己找個身份位置,在家裡,你是女兒、姊姊、孫兒;在中學,你是學生、學姊、風紀隊長。過去,這些身份不少都是別人賦予你的;今天,跨進大學之門,不單要重新尋找在這場景裡角色,更是獨立起來的開始。究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呢?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為此我們不必苦惱今天生活裡一切的凌亂與茫然,我們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安靜下來,真誠面對自己的心思意念,確定心底裡所喜愛的,屬於自己的路定必會慢慢走出來。

行駛的火車也有靠站的一刻,記得一次從南京往蘇州的旅程,開始時滿車都是乘客,車廂內熙熙攘攘的;停靠中途站後,聲音隨著乘客下車逐漸消失,但瞬間已迎來一群新乘客,車廂又再次喧鬧起來。所以,我們的人生不單會有場景的轉換,更會遇上不同的面孔。當中有部分與我們親近些,關係緊密些,但有些只是君子之交,甚至相處得沒甚麼好感。然而,關係不是最重要的,只是讓我們開懷一點,了解和欣賞每一個與我們相遇的人。看看他們怎樣面對生活的每一天?他們的喜、怒、哀、樂是源於甚麼?認識每個人的特質。我深信他們的經歷能豐富我們的人生,開拓我們的眼光,叫我們不再局限於自己的世界內。回首成長過程,除了家人外,我實在遇上形形色色的人,教懂我欣賞美的宗教老師、令我明白何為認真的暑期工上司、放下身段關心學生的大學老師,讓我開懷面對失敗的同事,總之是數之不盡。這些人的出現從來都不在預算之內,我只能說這是恩典,在我人生每一階段裡,總有天使相伴,不叫我孤單。除此以外,近日我很喜歡閱讀人物傳記,主人翁述說在時代洪流中掙扎、跨越生命低谷時,心情難免跌宕,但精神卻是抖擻不懈,這種生活態度往往都能成為我面對生活難關的鼓勵。希望你能把握時間,不論是與人相處,或從書本裡,能夠更敏感地觸摸周遭的一切,剛強自己。

遊筆至此,很想與你分享兩位尊敬的中學老師,在我進入大學時所寫下的勉勵,但願她們的話你也受用。

 

大學生涯,可以過得很精彩,可以過得很渾噩,但無可置疑,這四年是最容易叫人迷失的日子,迷失在信仰、迷失在原則、迷失在口號、迷失在激情,或迷失在戀愛、迷失在學問……你要靠主,好好裝備(不是保護)自己,在洪流中做一塊堅固的磐石!今日進入修業之門不難,難在置身濁世而能逆流而上,以德化群,感染同儕。

區寶文

二月三日

 

留學的迷思 陳樂烔同學

老師:

好久沒見,近況怎樣?得悉你現在大學任職,各位同學都很替你高興。不知你滿不滿意你的新環境?

此刻的我,已在英國,準備下學年到該地升學的事宜。和你一樣,我也要應付新環境的種種挑戰。我初到英國,就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如意大利、德國、日本等等的新朋友。在香港上課時經常發言的我,可能因為面對陌生人害羞的關係,竟變成一個斯文嫺靜的小女孩,給那些時時刻刻都非常健談的外國學生比下去了。後來,我還是按捺不住自己的真性情,在課堂上小組討論時大發議論,滔滔不絕,令大家都驚訝不已。不過我卻很開心,終於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之後,我更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活動,如到的士高跳舞、歌唱比賽、才藝表演……才兩個多星期,我已完全融入英國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了。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的士高跳舞的那一夜。會場內,伴隨輕鬆的音樂節拍,所有人都在盡情舞動自己的四肢。然而,八十名參加者中,只有一成是東方人。這使我感到疑惑,是不是東方人因為家庭管束較西方嚴謹,不能釋放內在的自己,所以比較保守呢?看到在場的西方同學每一個都有說有笑,主動結識新知。相反,在場的東方同學卻大多拿著飲料,呆呆的在等時間流逝。這令我不期然想起中西文化差異的問題。對此,不知道老師有甚麼看法呢?

雖然我在學校最終能放膽表現真我,嘗試了一些我在香港從未參加過的活動,可是親戚朋友卻一致不表認同,認為這是學壞的先兆。有些在港的好友更說我的性格變了,行事作風不像香港女孩。其中一位更因此和我反目,原因是他不喜歡和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的「洋女孩」交往。這令我很苦惱,我自問即使一個人在外地,做任何事之前也有深思熟慮,絕非任意妄為。而且,我的本質根本沒有改變,只是希望見識多一點,改善自己而已。難道這樣做是錯嗎?我不禁懷疑,是否要做回一個大家都認可的香港女孩?

我身在外地越久,就越擔心自己日後的中文水平。在英國讀書雖然英文程度會比香港學生好一點,但因沒有中文課,中文就不是香港學生的對手了。數年後,此消彼長,回流香港考大學時很可能會因中文成績而錯失入學機會。這真令我頭痛萬分。

走筆至此,已到睡覺時候,信就寫到這裡。希望寒假回來時,能找老師暢談。

工作愉快!

陳樂烔

八月一日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黎漢傑老師

陳同學:

你好。收到來信,倒教我意外。平日上課下課,我們交談的機會不多;當下重複數了又數,和你閒談功課以外的,也只有孤寡零丁的三、四次。到了今天,你我各在地球的兩端,卻還能魚雁往返,相信是我做了一年老師最好的禮物。

你透過自己的經歷總結中西之間的不同,已是認識差異的最好方法。相比我每天待在象牙塔裡讀書作繁瑣的分析,更能貼近事實的真相。所以,在這方面,你大可不必聽我意見,更何況意見,往往只是一己的偏見,沒多大用處的。

我覺得,唯一的問題是你要如何去認識和了解對方。相信你也知道中醫是用「望聞問切」的方法為病人診症,其實推而廣之,面對一國的文化,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尋根問底。例如你可以多仔細留意身邊的一事一物,這就是「望」。有時候,最容易忽略的尋常日用,反而最能夠體現當地人的所思所想。這一點,好像是老生常談,但要落實卻並不容易。

我們每天的生活已經非常忙碌,哪有多餘的時間去理會別人?然而,人生下來就不會,也不可能是一座孤島。注定要和其他人接觸、交往、合作。但人與人之間,總是誤會處處,皆因大家都缺乏彼此了解的基礎。誤會的惡果,小的如夫妻離異,大的如國族衝突,明顯大於當初安逸怠惰的好處。利弊明白如此,時間,還會是我們推搪的理由嗎?而「望」,正是認識一切的開始。

「聞」,就是傾聽。你初到英倫,留心一下當地人的語言,往往會有驚喜的發現。因為語言也是反映文化特質的一部分。愛斯基摩人形容白色的詞彙就是一例。我們生活在城市,見到白色只會乾巴巴說它很白,或者不怎麼白。可愛斯基摩人卻不,他們長年生活在冰天雪地,白色就是他們的世界,所以我們視若無睹的白色,在他們眼裡就有著極其豐富的層次和色彩,如陽光白、反光白、北坡白、南坡白、晴白、陰白、風白、雪白、日白、夜白等等。你看,一個平凡不過的字,已經是一部文化史了。

自己努力去看,去聽,固然是了解別人的好門徑,但如果不通過「問」,進行交流,又怎能知道自己的見解就一定是正確呢?人是自我中心的,只會看到他想看到的,聽到他想聽到的。往往需要他人來充當批評者的角色,才可以時刻保持清醒。聰明賢達如孔子,入廟觀禮也是每事必問。因為他知道,惟有和人對話,才能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對還是錯。對的可互相嘉許,錯的可借機修正。而在這一問一答之間,知識也就慢慢累積了。

至於「切」,我的意思是希望你能在接觸新朋友時,不要先入為主地以他們所屬國家的文化特質來定義他們。中醫切診時是透過按壓每個病人的脈象來診斷病情,同理,我們評價別人,無論是甚麼國族,也要一個一個分別對待。你在信中問我是不是東方人因為家庭管束較西方嚴謹,不能釋放內在的自己,所以行為比較保守。我想這個想像,只能是個大概而已,不能希望它放在四海皆準。道理其實很簡單,很多外地人會說香港是商業城市,人人只會向錢看。但是,你翻開報紙,依然會看到很多捨己為人的故事。這不就證明了某某國的人一定會有某種特性,其實是一個天真的謊言?而人,之所以有血有肉,就是因為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靈魂。所以,認識新朋友,絕不能單純以一個方程式去應付了事。這個任務,對年輕的你可能太沉重,但我肯定在整個過程中,你學到的,會比課堂多,而且更有用。

我想,你的親朋戚友主要是因為你去的士高跳舞,刻板地覺得那是壞地方,才會有此想法。然而,你是在理性分析後,才參加的活動。過程中也沒有不合乎法律道德的事情,那麼你根本不用後悔或自責。我們不是常常聽到一些道貌岸然的先生女士抱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嗎?但是這種高見,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經流行不絕了。如此老掉牙的看法,其實不用掛在心上。自己的言行,向自己的心交代就好。而且,新事物帶來的衝擊,正是青少年成長的養分。要不然,整天唯唯諾諾,是不會培養出一己的性格,更別說擁有獨立的思考和眼界。

朋友的誤解的確會讓你非常困惑,我也曾經歷過。那時,剛升上中六,我由理科轉讀文科。在文科班,我是新面孔,和同學談不上深交;在理科班,同學則視我的轉向是鬧劇,態度逐漸由冷淡﹑漠視變成敵意或者嘲弄。這樣的景況,應該比你的還糟糕吧。不過,時間永遠是最好的良藥。不是它有東西令我們改變,而是它令我們體內的東西改變。當年,我的同學過了一陣子,覺得又疲又累,也就慢慢接受我的新身份,和好如初了。而你的朋友,我想,他的耐性還不及我那些舊同學呢。

你擔憂自己未來的中文修為,是成功的第一步。其實,學習語文,無論何時何地,多讀多寫都是不二的法門。讀的時候宜精不宜多,才能領會作者寫作的筆法,記在心中以便日後模仿;寫的時候寧濫莫缺,要求自己每個星期寫一篇隨筆,不要因為「無事可記」就擱筆。這樣,中文自然進步。所以,不用擔心,你在英國,沒有中文課,還是可以學好它的。問題是你願不願意,如此而已。希望未來在寒假相見時,你依然是那個充滿主見,擇善固執的你。祝

生活愉快!

黎漢傑

八月九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