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不焦慮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靜心(簡體書)
滿額折

不焦慮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靜心(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靜心禪語】
無生無滅的境界,源自于無我之心;
自在自為的生活,是因為心無掛礙。
一旦心量洞開,人生中無處不精彩;
心靈上的纏縛,要靠般若智慧解開。
斷妄想、破妄相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們這今生今世百十年也只不過是一個很短的片段,短到只是那么一瞬間而已。但是,這百十年的人生對我們而言卻是意義重大。在我們看來,這一生一世才是最真實、最確定的,縱然有前生后世,可到底今生今世才是我們更應該把握住的。
其實,我們不妨就把那前生后世當作是存在的吧,因為這樣去想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心胸放開,放長遠地去看,不論是前生還是今世,它們都是平等的。我們如今所做的事業是暫時的,我們愛的那個人也是如此。不論今生是貧富還是貴賤,一樣都是暫時性的存在。如此去想,你還會對物質產生執著嗎?你不執著,當下一刻心靈便從以往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剛經》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在你看來,如果有人用能夠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珍寶,全部都用來布施,你覺得這個人因此獲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為何這么說呢?因為這種世俗層面所說的福德,其實它們并非是根本上的福德,在世俗意義上,如來才說這福德很多。”
“如果有人,能夠信守這部經書,哪怕只是奉持其中的四句佛偈,并向他人宣說,那么這個人所得的福德果報,就比之前的那位要多得多。為什么呢?須菩提,因為所有的佛以及他們所具有的無上正等正覺法,都是從這部經書中發源。須菩提,所謂的佛法不過是一種方便法門,從根本上來說,其實并不存在絕對的佛法。”
《金剛經》五千余言,其實所講的道理無非是讓我們識破世間萬事萬物的“相”,打破心頭妄念,熄滅心中煩惱。要想生活得自在安樂,不僅要從外部破除那個“相”,而且更要把內心的“妄念”給斷除掉。如此,才能真正達至一種靜心的狀態,我們的生活才能真正地有所改變。
那么,《金剛經》是如何教給女性“破相”(破除外相,斬斷煩惱)的智慧呢?
在《金剛經》里佛陀告訴須菩提,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的人,要想降伏自己的妄心,就要先從破除“四相”開始,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多次了,因為破除對外相的執迷,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這不僅需要對空性智慧有所領悟,而且還要有持之以恒、磨煉心性的意志。
這四相便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菩薩在度化眾生的時候,內心沒有對這四種相狀的執著念頭,他們的心頭自然也不會有什么煩惱生起。執著了“我相”,便生出對自己的執著,認為世上一切都該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唯有自己才是那真正度眾生的人;執著了“人相”,便有了對“自己”與“他人”的分別,因為這樣的分別,就會減少了那份慈悲和寬容;執著了“眾生相”,就會在內心生起對眾生貴賤高低的分別,這樣就會產生傲慢的心理;執著了“壽者相”,就會產生希望通過救度眾生而延長自身壽命、增加福德的想法,這其實是把原本無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降低到一個有限的程度。
所以,佛陀才一再告訴須菩提,要破除掉這四相,才算是真正地證悟到無上正等正覺。
有些女人,她們心頭的妄想實在很多,因此控制欲也很強,煩惱隨之增多,便難以靜心安心地生活。她們恨不得天天都讓愛人在她們的視線范圍內活動,如果愛人一旦走出她們的視線,她們便會認為對方做了什么對不起自己的事情;她們也見不得有人背著她們交談,她們總覺得那些人做出如此行為,一定對自己心懷不滿,于是她看到那些人總是要擺出一副臉色來。
其實這些事情都是這些女人自己臆想出來的。這些臆想出來的畫面卻比現實生活更使她們身心煩亂。看看這多可笑啊!明明是不存在的事情,明明是自己想象出的畫面,竟然能把自己搞得如此這般的心煩意亂。末了,為了安撫焦灼不安的心靈,還要到處找大師求教“安頓心靈的法則”。這難道不是一種顛倒的生活嗎?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金剛經》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你意下如何?你認為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修行者,是否可以自認為已經證得須陀洹果位?”
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為什么呢?須陀洹的意思是入流,但實際上卻沒有什么可入的,不執著于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法界,因此才可以稱作是須陀洹。”
“須菩提,你意下如何?你認為證得斯陀含果位的修行者,是否可以自認為已經證得了斯陀含果位?”
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來,但實際上又是無所往來的。心中沒有了往來與否的分別,所以才能叫做斯陀含。”
“須菩提,你意下如何?你認為證得阿那含果位的修行者,是否可以自認為已經證得了阿那含果位?”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世尊!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來,但實際上又是無所不來的,心中沒有來與不來的分別,所以才能叫做阿那含。”
佛陀繼續問:“須菩提,你意下如何?你認為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修行者,是否可以自認為已經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
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為什么呢?因為實際上沒有什么法叫做阿羅漢。如果阿羅漢產生‘我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的想法,那么就會黏著于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這些外相了。世尊,佛說我已經達到了寂然平等的無諍三昧境界,是修行最高的人,是徹底斷絕了欲念的阿羅漢。但我自己不會認為自己已經證得了這樣的境界,如果我自認為證得了阿羅漢果位,世尊就不會說我是處于寂靜、樂于清靜修行的阿羅漢了。正是因為須菩提已經徹底舍棄了分別執著的種種念頭,也不執著于自己的一切功德,所以才把須菩提稱作是樂于在寂靜處的修行者。”
我們天天都在向別人求教“安心的法則”,但我們卻忘記了自己腦中的妄念才是制造出混亂人生的“罪魁禍首”。我們始終達不到須菩提長老那樣的修行境界——已經證得了阿羅漢果位,依然還能不執著于這個果位。可是,須菩提的這個果位也是他自己安心修行才證得的啊,而不是別的什么神靈“賜予”他的。
寫到這里,我忽而想起一則禪宗故事,想必許多朋友也曾讀過它吧。
在古時候,有位年輕僧人名叫慧可,他為了能得到菩提達摩的真傳而在雪地里站立了好幾天。這位僧人為了證明自己求道的決心,還揮刀砍斷了一條手臂。菩提達摩終于被其感動,便問他有哪些困惑要解除。
慧可便說:“弟子我內心著實煩亂,日夜不寧,希望您能慈悲我,幫弟子安定這顆心。”
“哦?那你就把這不安的心拿出來給我,我現在就讓它變得安穩。”菩提達摩如是說道。
慧可當時是怎么想的,我們現代人實在難以想象出來,但我們可以猜想一下:他一定是滿臉驚詫,然后小心翼翼地說:“我的心?我找不到它啊!”
那么菩提達摩又是如何回答的呢?根據歷史上的記載,菩提達摩很平靜地告訴慧可:“你看,我幫你把這顆心安好了。”
“自心自度,不假外緣”便是由這里來的。有些女性其實本來是冰雪聰明之人,這個道理自然一點就通,當然,如果只是在道理上明白也算不錯了,若能在現實生活中也能隨處安穩自心,那更了不得啊!不過,我們只有先接受這個道理,想明白、想通透,才能在心上破除那些妄念,屏蔽一切妄想。心若一變,人生境界、生活境遇便有了極大的不同。
【靜心禪語】
自心上的煩惱,只有自己解得開;
不對外界攀緣,心上自然無牽絆。
妄想顛倒的生活,無非是我們自作纏縛;
超越生死的束縛,徹悟世間的一切真相。
第二課
修心,先從觀察情緒開始
不知道是哪位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發脾氣的女人是最丑陋的!”可見,女性最美麗的時刻應當是遠離憤怒嗔恚、安住于平靜之中時,此時自內心煥發出一種祥和喜悅的美麗,想來世上無人能對這樣的美麗有抵抗力。
可是,我們生活在現實之中怎么可能沒有脾氣?我們又怎么可能時時刻刻都保持著好情緒呢?自然,這世間也有一類女性,她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著喜悅安樂,而一旦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時,總能及時覺察到并做出調整,讓自己恢復到喜悅安樂的狀態。
這樣的女性無疑是智慧而幸福的。因那種時刻保持清醒的狀態,她們在處理繁忙的事情、身處忙亂之中時也總會游刃有余,并且散發出女性獨有的靈敏活力。
所以說,要想做一個靜心、清心、時刻都安樂的女性,我們首先要從觀察自己的情緒開始做起。當然,觀察情緒還只是開始,觀察情緒是為了時刻保持一種喜樂平和的心態,因了這樣的心態,我們才能創造出更加美好幸福的人生。
是什么誘發你的不良情緒
首先,我們這里所說的“不良情緒”其實可以理解為“因無名而生的煩惱”。我們的各種煩惱無非是自心所生,同時又從自心而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執太重。
旁人說了一句什么話,你聽后很心煩,因為這話讓你覺得不順耳;身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覺得郁悶,因為它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困擾;愛人的某個舉動,你看不慣,因為這不對你的心思……
你希望世間的一切都能符合你的心意,可是,為什么世上的一切都一定要順遂你的心愿呢?這沒有道理呀!很明顯,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我執”太重的表現。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金剛經》第十品《莊嚴凈土分》)
佛陀又問須菩提:“你現在意下如何?如來在往昔時在燃燈佛那里,是否得到了佛法呢?”
“沒有,世尊!如來以往在燃燈佛那里并沒有得到佛法。”
“須菩提,你現在是怎么想的?菩薩有沒有讓這個世界更加清凈莊嚴?”
“沒有,世尊!為什么呢?因為所謂的莊嚴清凈佛土,實際上如同虛幻中的事情,因為沒有佛土等待菩薩去莊嚴,只是有這么一個名稱,叫做‘莊嚴佛土’罷了。”
佛陀說:“所以,須菩提,諸位大菩薩都應該像這樣生起清凈心,不應該把心念執著在事物相狀上,也不應該把心念執著在聲、香、味、觸、法這些外境上,菩薩應該對于存在的一切都不執著,他們的心念應該是自由流淌的。須菩提,比如有人的身體像世界上最高大的山,你意下如何?他的身體是不是真的很高大?”
須菩提說:“確實很高大,世尊!為什么呢?因為那是個虛幻的身子,只是有身體高大這樣的名稱而已。不過是個假借的說法,稱之為身體高大罷了。”
不良情緒,或者說煩惱,是從我執而來。我執太重,那就只能永遠生活在自己設置的牢籠里,而我們所偏執的,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假相。說的直接些,我們的偏執,都是因為我們不明白,所謂的“自我”本來是個假相而已!
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腦海中抹去那個假想的自己。所謂“我”,也不過是五蘊和合而成,是一個假名而已。正如《金剛經》中所說:“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所謂的“心”,不管是清凈心、平等心,還是慈悲心,那也都不過是個假名。當別人贊嘆你有一顆慈悲心時,你當然可以很歡喜,但是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句話而執迷。你一執迷,那慈悲心就沒有了,就會生出那驕傲心和自負之心。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不焦慮的女人:女人唯有放下,才能得到靜心》由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一課 靜心,先要看破外相
不被外境干擾,靠的是智慧
生活中,處處是道場
所謂修行:專心做好眼前的事
斷妄想、破妄相
第二課 修心,先從觀察情緒開始
是什么誘發你的不良情緒
做智慧女人,從“觀心”做起
對治不良情緒,不要依靠別人
第三課 要靜心,就要降伏心頭雜念
用《金剛經》熄下妄念
轉念覺悟,這并不神奇
雜念的源頭,是你自己
第四課 以一顆慈悲心面對世界
唯有放下“我”,才能得到“靜”
用慈悲化解掉生活中的矛盾
真正的慈悲,便是放下自我
慈悲的力量,總是平和而溫柔的
第五課 修行便是修一顆心
平等心:你與眾生沒什么兩樣
放下分別,世間妙不可言
不著外相,得無限安寧
隨心自在地過那本然的生活
第六課 面對壓力,《金剛經》怎么說
讓我們行走在無限可能性之中
境隨心轉,這不是神話
《金剛經》說,壓力來自虛妄的念頭
重壓之下,誰人能夠“如如不動”
第七課 唯有正見,能夠讓你靜心
正見,帶你走出顛倒生活
掙脫心靈的枷鎖
我們所依賴的,真的可依賴嗎
《金剛經》告訴你的人生實相
第八課 “靜”的力量
紛亂世間,學會讓自己靜下來
在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學著平靜
放空心靈,你才會安靜
心不靜,就意味著生活理不出頭緒
你所迷戀的,并不值得迷戀
第九課《金剛經》的世界里沒有焦慮
作為女人,你為何焦慮
當你踐行“不執著”時
其實你可以沒那么多壓力
第十課 智慧女人,不會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心向菩提,一念成覺
讀懂《金剛經》,然后努力去踐行
心安處,便是大自在
結語 用(儉剛經》完善你的瑣碎人生

書摘/試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