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潛艇100年(簡體書)
滿額折

潛艇100年(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9.8 元
定  價:NT$ 479 元
優惠價:8741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潛艇100(1914-PRESENT)(作者大衛·羅 )一書通過大量精美的圖片,為讀者瞭解自第一次 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出現的各主要級別潛艇提供了指南 性説明。全書以時間段、大型戰役以及國別為劃分, 涵蓋了1914年的潛艇力量、上世紀30年代的技術發展 、二戰期間的大西洋護航戰、冷戰時期的前蘇聯潛艇 發展、核動力潛艇的出現、“馬島戰爭”中的潛艇以 及最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等方面的精彩章節。

《潛艇100(1914-PRESENT)》囊括了世界各國 主要級別的潛艇,從一戰時期的德國U-1級潛艇和英 F級潛艇,到二戰時期的德國VIIU艇和美國“小 鯊魚”級潛艇,再到當今最新型的英國“機敏”級、 美國“佛吉尼亞”級、俄羅斯“北風之神”級、中國商”級以及印度“殲敵者”級等導彈核潛艇。

全書共計250余張照片和彩繪圖片,同時附有詳 盡的技術參數。《潛艇100年》—書對於模型愛好者 、海戰史愛好者以及熱心鑽研潛艇技術的讀者而言部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大衛·羅斯

美國鐵路史與海上載具史作家,著有《北美列車》《艦船視覺百科全書》《鐵甲戰艦大揭秘》《世界潛艇百科詳解》等科普作品。

劉楊

軍事作家,軍事媒體評論員,從事軍事歷史和世界軍事裝備動向研究十餘年,在《航空知識》《現代兵器》《現代艦船》《兵工科技》等刊物撰文一百餘篇,編著有《末日帝國的*極科技:二戰德國尖端武器大觀》《生死對決:戰爭中的*擊手》等書籍。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世紀潛艇的簡明識別手冊,擁有漂亮的彩繪和要點突出的“乾貨”數據,可以快速地勾勒出潛艇技術發展簡史,迅速形成對經典型號的直觀印象。

除了能當快速入門讀物和簡明數據參考書之外,這也是一本不錯的潛艇鑒賞指南,能夠為讀者帶來愉悅的審美體驗。

可以說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海上戰爭的基礎便永遠改變了。1914年9月5日,英國皇家海軍輕巡洋艦“探路者”號(HMS Pathfinder)被德國海軍U-21號潛艇擊沉,從而成為德國潛艇運動戰中魚雷攻擊的首個犧牲品。不久後的9月22日,從哈維奇港基地啟航的3艘英國皇家海軍萬噸級裝甲巡洋艦—“阿布基爾”號(HMS Aboukir)、“克雷西”號(HMS Cressy)和“霍格”號(HMS Hogue)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相繼被1910年才下水的一艘德國海軍潛艇——U-9號擊沉。

這兩個典型戰例充分暴露出了英國人巨大而潛在的戰略防禦漏洞。顯然在英國海軍部眼裡,潛艇的威脅被大大低估了。而幾乎在一瞬間,水面作戰艦艇的弱點卻暴露無遺。自誕生的幾十年來,經過漫長的試驗探索和無數次被各國海軍高層忽略和輕視後,潛艇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不過,1914至1918年期間出現的潛艇還不能在水下長時間航行和作戰,潛深也不能過大。從本質上而言,那個時期的潛艇只不過是一種在必要時能短時間內快速下潛的水面艦艇而已。但至少它還擁有一個獨特而關鍵的特性,那就是潛艇具備悄無聲息的水下隱蔽接近目標和發起攻擊的能力,從而對比自身大得多的大型水面目標幾乎毫無防護的水下部分造成直接打擊。這種難得的隱蔽性和潛在的巨大毀滅性從一開始便賦予潛艇一種“神秘”的色彩,因此在很多海軍軍官看來,潛艇更像是一種“鬼鬼祟祟”的不道德武器。無論人們態度如何,只要他人手中擁有潛艇,那它的存在和作用便不容忽視。

【關於潛艇作戰人員】

潛艇內部的居住環境可以說是極度的令人不適,特別是在潛艇潛航過程中尤為突出。除了潛艇的主要結構—發動機艙、壓載水艙和魚雷發射管等部分以外,指揮官和艇員的生活和起居空間幾乎是見縫插針般的置於其中。狹窄、潮濕、空氣閉塞以及“脾氣”變化無常的艇上的各種機械設備,共同造就了潛艇上這種艱苦異常的生存空間。

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的海軍部隊裡,潛艇部隊都可以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異類。潛艇作戰人員長期生活在相對狹小的空間裡,而且不管在何種作戰條件下,團隊精神、協作意識和相互信任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水面艦艇上的那些複雜繁瑣的禮節到了潛艇上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但為了讓潛艇充分發揮有效的戰鬥力,紀律和決斷力不可或缺,而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艇長賦予的。長久以來,各國海軍的潛艇作戰人員都在冒著比水面艦艇作戰人員更大的風險去訓練和戰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為例,在所有服役參戰的40000名潛艇官兵中,到大戰結束時僅有不到8000人倖存。

【核潛艇時代】

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前,潛艇上的生活條件可以說並無太大改觀。但核潛艇的橫空出世卻極大地改變了這一現狀,主要原因有二:核潛艇具備更大的可用內部空間;同時,核潛艇擁有更長的水下停留時間和遠航能力也意味著可以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如何改善艇上官兵的體驗上。不過潛艇依然是一個較為狹窄和極具冒險性的戰鬥平台,艇上官兵對於技術和裝備的依賴性可能僅次於宇航員。當年蘇聯爲了赶超美國在潛艇領域的差距迅速建造了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然而卻忽視(或者說低估)了核反應堆所帶來的巨大風險,蘇聯的第一代核潛艇官兵們因為核事故導致的火災和核輻射付出了巨大而慘痛的代價。而在被譽為美國“核潛艇之父”的海曼·喬治·里科弗(Hyman G.Rickover)對核動力推進和核反應堆安全技術的極力推動下,美國核潛艇的安全記錄一直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軍備限制】

從1930年《倫敦海軍協定》簽署時起,各國海軍對潛艇力量的發展都給予了空前的關注,也因此引發了國際間對於控制潛艇數量和潛艇部隊規模的反復談判。上世紀70年代簽署的限制戰略武器條約(SALT)便充分反映出當時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於限制彼此潛艇部隊規模的共同意願。1989至1990年的冷戰結束,蘇聯解體,這一政治動盪也潛在地推動了潛艇作戰使命的革新。進入21世紀後,戰略核潛艇作為洲際彈道導彈運載平台的意義被削弱了,而作為水下攻擊武器平台的作用卻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非核推進技術的發展也極大地提升了常規潛艇的安靜性,使其比以往更難被探測,而建造成本卻在不斷降低。這也使得常規動力潛艇在當今世界的熱點地區體現著巨大的戰術價值,甚至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在很多場合下,潛艇作為一國武力“肌肉”的組成部分,成為了國家之間政治與外交角力中的重要後盾。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導言

 1914年的潛艇力量

 歐洲海域的作戰行動:1914—1918

 大西洋作戰行動:1915—1917

 大戰末期的潛艇力量:1917—1918

第二章 大戰期間的歲月:1919—1938

 導言

 大戰的遺產:1919—1929

 潛艇技術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

 20世紀30年代的潛艇部署

 U艇歸來:1935—1939

 西班牙內戰:1936—1939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導言

 潛艇的部署:1939-1940

 大西洋之戰:1940-1943

 地中海與黑海:19401945

 遠東與太平洋:194112-19458

 大戰後期潛艇力量的發展:1944—1945

第四章 冷戰鐵幕:1946—1989

 導言

 美國與前蘇聯:1946-1954

 潛艇力量的新使命:1955-1964

 爭奪導彈優勢:1965-1974

 冷戰的最後時光:1975-1989

第五章 後冷戰時代:1990年至今

 導言

 當今各國潛艇:1990—2011

書摘/試閱

在25節的航速下,一艘典型的核動力潛艇可以在24小時內覆蓋1110公里(690英里)長的巡邏線,在7天內則可航行7773公里(4830英里)遠。無論是多麼開闊的海域,核潛艇在幾天內即可抵達任何戰區。而相比之下,像英國皇家海軍“瑪瑙”號(HMS Onyx)這樣的柴電潛艇在1982年的馬島行動中,卻花費了整整4週的時間才抵達作戰海域。

從1990年蘇聯解體時起,世界政治舞台就成為了局部焦點問題和區域衝突當頭的演武場。在各核大國以相對低調的方式保持著水下戰略核潛艇隨時存在的同時,美俄兩國的戰略核力量卻有所削減。1989年,在役和在建的各國核潛艇總數超過了400艘。而到了2011年,3/4的核潛艇卻已退役或報廢拆解。而剩餘下來的大多數核潛艇(包括新建)為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或反潛型核潛艇,而且越來越多的體現出它們在情報蒐集、特種行動以及向既定陸地靜止目標發射巡航導彈的多用途能力。2005年“伊拉克戰爭”和2011年“利比亞戰爭”期間核動力潛艇的戰術作用,僅僅是局限在為水面編隊提供防禦和支援的任務上。而從潛艇平台發起的針對陸地目標的導彈精確打擊,加上在熱點地區近岸海域可能執行的一些秘密任務,成為了21世紀初核潛艇僅能發揮的一點點功用。

2010年,美國海軍擁有的在役核潛艇數量為71艘。其中18艘為攜帶戰略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核潛艇,其餘為核動力攻擊型潛艇(自1994年以來,美國海軍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數量已削減了40%。由此帶來的一個後果便是從2007年3月以來,美國海軍潛艇官兵的平均出勤週期由6個月延長到了7個月)。與此同時,俄羅斯海軍擁有13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和8艘巡航導彈核潛艇;英國則擁有8艘攻擊型核潛艇和4艘戰略導彈核潛艇;法國則擁有6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和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中國據信也擁有12艘核潛艇,其中多數為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印度海軍也將很快加入核潛艇俱樂部,阿根廷和巴西海軍也同樣怀揣著打造核潛艇力量的雄心。在非核動力潛艇方面,技術的進步也同樣顯著。就在剛剛過去的20年裡,一些非核動力潛艇在幾乎無懈可擊的反潛體系面前體現出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滲透能力。如在2007年底,一艘中國海軍039型潛艇幾乎是在美國海軍“小鷹”(Kitty hawk)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防禦圈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突然上浮到了編隊中心的海面上,令美軍大吃一驚。

今天的各個大洋的海底地貌圖的精確程度,已經可以和陸地地圖媲美。各個公海航線和潛伏區域都早已被勘測、劃定和利用。正是出於這一原因,潛艇的水下碰撞不可避免的發生了——2009年2月,法國海軍“凱旋”(Le Triomphant)號潛艇與英國皇家海軍“前衛”(Vanguard)號潛艇在大西洋中部海域發生了一起水下碰撞事故,所幸的是後來都得到了修復。此外,潛艇還可以剪斷和破壞海底通信線纜,甚至可以在海底敷設路標用於引導己方艦艇通行,或者迷惑別國艦艇。

近年來,潛艇的建造速度有所放緩,這絕不僅僅是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所致。當今潛艇的攻擊、探測與防禦系統的研製成本都有了顯著提升,目前一艘典型的常規潛艇的造價都達到了4億美元左右,這也是當前各國潛艇買家愈發謹慎的原因之一。然而,未來戰爭依舊需要可靠性高、作戰能力優越、性能突出的新型潛艇,法國的“鮋魚”級潛艇能擊敗德國214級和俄羅斯“基洛”級潛艇贏得潛艇訂單就是一例。即便是在美國,也提出了名為“技術屏障”(Technology Barrier,或稱TB)的項目,該項目旨在降低攻擊型潛艇的設計建造成本,同時還包括:對非中軸佈局推進系統的研究、外部拖曳和發射武器系統(包括魚雷)的研究、對現有球形聲吶陣列系統的替代方案、替代或簡化現有艇體設計的方案、新型機械與電子系統的研究以及提高潛艇自動化水平以減少艇員配備數量和工作負擔的研究課題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