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滿額折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插畫家王春子的第一本散文集,從日常問候開始。
亦寫亦繪,分享尋常迷人的生活風景。


歐陽應霽(作家、漫畫家) 微笑大叔(蘑菇手帖前主編) 林怡芬(插畫家) 吳怡欣(插畫家)
堀部篤史(京都書店惠文社一乘寺店 店長) ──微笑推薦


一位以畫說話的插畫家,也拿起筆寫下她平日的所見所聞,她關心生活瑣事,也關心社會問題。讀完這本書後,恍然大悟,原來是在這樣的城市,過這般的生活,有了這樣的王春子。

喃喃左岸──蟄居城市邊陲的自由視野
住在靠著淡水河的山邊,走幾步便可眺望淡水河和海水的匯合處,河的這一方細細長長的,兩側蓋滿高高低低的樓房,海的那一方,一望無際看不到邊緣,偶爾遠方幾個小點般的貨船經過。這幾年窗外的景色在變,房間裡的風景也因為生活形態改變有了些變化。不變的只有山下那細細的淡水河,一樣緩緩地流向海洋。

明滅城居──回味舊城居的美好時光
爸爸是老萬華人,祖先們好像一來台灣就決定在這裡住下來,然後隨著它興衰起落。台北舊城裡,許多將要消逝的風景、聲音,未來或許也會有新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這裡展開……

河邊出走──分享旅行遭逢的新鮮片段
沒有衛星導航也不看地圖,像遊戲般地遇見岔路後往直覺的方向前進,不知道會通向哪裡,或在哪邊結束。也許生活也該如此,在習慣的生活模式中偶爾脫離常軌,眼前又會出現另一種從未想過的景色。

第二人生──歡迎來到插畫家的三人世界
歡迎你,我親愛的小孩,在二月九日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期待你漸漸長大,這些歷程將會被記憶下來,在你開始理解語言的未來,再好好向你說,我們是如何經歷這些日子。

創作自語──傾聽創作者的真實告白
一個人工作,多半時間是沉默的,像獨自慢跑,沒有人盯你。畫畫的開始總是焦慮,尤其是還沒進行到滿意時最脆弱,我通常躲起來畫。先生老是笑我畫圖時禁忌很多,最怕別人不經意從背後走過,因為一點點可以誤會成輕視的眼神都足以殺了我。

◎隨書驚喜贈送「插畫家的尋常一日」特製書衣海報
住在八里半山腰的日子,過著別人眼中宅女的生活,從每天早晨8點手機的morning call開始,你會發現插畫家一日的生活原來是這樣……

作者簡介

王春子

經常被誤會成筆名的王春子,其實是用了三十幾年的本名。現為自由插畫家,為了作品的一氣呵成,也接平面設計。兒子出生後,開始創作繪本。
一家三口和一隻黑貓,在八里半山腰,淡水河左岸生活。日常所聞來自雜食性閱讀、採集奇人異事,再用日記的方式記錄。偏好手感、拙樸、意外、不完美的事物,八里宅久了就會出門旅行。
著有圖文集《一個人遠足 Be Strong》(獨立出版)、繪本《媽媽在哪裡?》(遠流出版),也和朋友發行獨立刊物《風土痣》。

名人/編輯推薦

生活檔案
 歐陽應霽/作家、漫畫家

如果嘗試用現在的「潮語」去解釋定義自己的話,我肯定是個「控」,各種的「控」,其中一種是「檔案控」。
這麼幾十年下來, 從學生時代到現在,我把我能收集到的,覺得應該留下來的, 某一天翻出來拈起來會有久別重逢的愉悅的某張從雜誌或者報紙撕下來的圖片,插畫或者某篇文字,用最自己的方法,分門別類,存放在不同顏色的有兩條「鐵臂」的懸掛式檔案夾裡,掛在那要用蠻力才能拉出來的量身訂造的四抽屜灰綠色鐵皮檔案櫃裡。工作室裡有三十組這樣的檔案櫃,家裡的不同尺寸不同格式的檔案櫃還是叫木工師傅精工製作的,跟一牆木頭書櫃款式相若連在一起,是我十五年前搬進這個房子的最大消費。
我要說的是,我為我喜歡的,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和她們他們的作品,都開了獨立的檔案夾。這些年來一路在各種刊物中閱讀後撕下來妥當收著的春子的插畫,文章,以及她親手送我的《風土痣》,就是這樣收在一個叫做「王春子」的檔案夾裡。
新朋舊友被這樣「歸檔」,說起來也有點尷尬。但這是我一想起她或他,沒有機會馬上飛去見面時的一個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吧!我是一個心急也算爽快的人,一想到就要有,就要做,典型不過的射手,可是一直被大家誤解為慢生活的倡導者,以訛傳訛,這許多年下來,也不再多作解釋了。我唯是繼續的風風火火,在外地內地這個那個城市和鄉鎮,自得其樂的奔的跑的,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盡興地與大家分享。這些日常生活體驗,其實都整理分類在有形無形的「檔案」裡,有時是一疊file,有時是一本書,一則漫畫,有時是一場演講,現在更多的是一頓飯—把這些檔案喝掉吃掉,應該是最完美的分享吧!
打開春子這個「檔案」,我們在山裡散步,拖拉著狗狗,遇見浴室裡的小毒蛇,拎起一隻小昆蟲,耳聽旅行時隨身帶著的音樂,發呆,閱讀,煮飯,獨立出版,自由工作,還有雨,還有雪,還有叫人懷疑困惑的消費,各種的快各種的慢..然後我們都知道這就是生活,力所能及的,想要過的生活,至於是不是所謂的好日子,那,其實不太重要。

Qui*
微笑大叔/二十世紀失憶樂友、《蘑菇手帖》前主編

關於我和王春子的回憶幾乎都是愉快的,而且我們相處的時光就像法國導演侯麥(Eric Rohmer)的電影一般輕鬆、隨性但鋪滿對白。
春子愛看書, 但不算學富五車, 可是她幾乎對每件事都有看法, 有時我會覺得她的腦子裡躲了五個人, 她能從後龐克聊到演唱會偶像崇拜, 再從國家定位與經濟自由化跳到蘇格蘭與國產威士忌之差異性比較, 加上她的話語量非常大, 和她在一起差不多只要回答:「Qui!」這樣的單字就夠了,真是輕鬆愉快,所以王春子出書感覺是遲早的事。
大約七年前, 電影《艋舺》上映的前一年, 一位廣告圈的前輩找我製作一本記錄萬華的地方誌還是旅遊書之類的出版物,非常非常有企圖心,是那種放在書店不知如何陳列的作品。那時春子剛離開上班族的生活,好像有點空閒,我便拉她一起幫忙這個案子,而且有她這位在地的艋舺人掛保證,可以稍稍免去我心中外來觀光客的罪惡感。然後這本書折磨了我們一年,最後無疾而終收場。但因為這個機緣,我有幸經驗了一段侯麥式的艋舺之旅,導遊當然是艋舺人王春子本人。
路線是這樣開始,首先我們在艋舺公園會合,從欣賞一攤攤那卡西街頭表演的微妙差異作為開場,然後參觀了春子小學做鄉土研究的二級古蹟──龍山寺。接著鑽進擺滿不知名藥草的青草巷,去了喝茶、聊天、研究明牌的茶室。再到廣州街與康定路的賊仔市,看看那些落單的運動鞋與上個世紀的手機大展如何成為地攤商品,之後往華西街夜市裡的暗巷走,這是春子童年串門子的路徑。然後我們轉個彎路過寶斗里公娼寮,我想我認識的女生中,大概只有跟王春子走這段路,不會感覺彆扭。
逛完巷弄, 我們走到西園路的佛具街, 再轉進和平西路與環河南路圓環的八卦陣式集合住宅,如電影場景般的空間,春子的家就在附近,這時剛好遇上夜市的台車從巷弄間被推往工作地點,春子說他們有些是當地居民,有些則是在附近租個小空間停放生財工具的外地人。昏黃的天色下,推著一台台點上小燈的台車,這一幕彷彿是蘇聯時期動畫片的場景。最後,回到萬華夜市已經晚上,我們在仁濟醫院附近吃了春子推薦的愛玉冰後,結束這趟都會電影般的散步之旅。
關於這趟艋舺行程我有三點心得:一、接納都市邊緣人的艋舺與台北完全是兩個世界,應該自立門戶。二、孟母三遷是結果論。三、《艋舺》如果有這樣的電影版本應該會比較好看。
據春子本人透露,她二十出頭時曾與金城武同桌吃飯,但當時她完全不知道這世界上有這位大明星。這讓我想到好久以前看過一套日本漫畫,主角是一名力爭上游的鄉下女孩,她因緣際會遇到一名反社會的精神導師,這位導師規定她不准看電視和報紙,腦袋的東西要自己去經驗去思考,媒體傳播的是資本家、政客與學閥餵養的催眠藥;有回女主角擔心加入幫派的青梅竹馬而偷看了報紙,還差點被逐出師門。那個曾和金城武處於平行空間的王春子,常常讓我想到這部漫畫。
最後,關於第一篇〈夏天會遇見的一兩件事〉,春子在浴室和蛇交流的經驗,我也有一則,而且是像小孩子手臂一般粗,蛇頭像練拳師的手掌一般大的眼鏡蛇,不過是男生版,好像也就沒什麼好提的。

*「Qui」,法語「是」的意思。

獨特觀點的生活構築
林怡芬/插畫、雕塑創作者

記得好多年前了, 當我第一次在蘑菇見到春子的插畫創作, 就被她那大膽的線條與獨特的視點所吸引,當時就覺得這位新一代插畫家的作品,將來必定不同凡響。而與春子成為朋友後,每次聚會中與她談話,都感受到在這小女子堅定的眼神下,對創作、對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想法,並且能夠很有邏輯地整理出來與我們分享,很不同於一般的圖像創作者。而這些都是春子平日對藝術對文學的大量閱讀與吸收,而逐漸構築出的自我觀點。
春子這次的創作不是大家對她所熟識的插畫作品,而是一篇篇以文字記錄她生活日常與自身對這世界的觀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春子在每一個階段的生活,她讀了什麼書、聽了什麼音樂、看了什麼電影,產生什麼樣的情感、感受,而這些的一點一滴,就是釀煮成那顯明春子風作品的材料。
我和春子都是插畫創作者,也是有小小孩的媽媽。雖然年齡和工作資歷我長於春子,但是當媽媽的角色春子卻是我的前輩。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春子和先生從懷孕到育兒的心路歷程,也給了我不同視角觀點,那是我們平常聊天沒有機會談到的部分。我喜歡春子問先生的
問題,也喜歡春子先生總是留給了一個可以好好思考的哲學答案。

朋友妳也太有才了吧
吳怡欣/插畫創作者

當我第一次聽春子要出書並且是字多過圖的書時,不禁脫口說出:「妳會寫字喔!」在閱讀完整本書後真想當面跟她說:「朋友妳也太有才了吧!」
春子總是讓我想起我紐約的同學,在他們嬉皮看似嘻嘻哈哈的年輕外表下,是很有想法的獨立個體。春子的文字和插畫如同其人,真誠又有溫度。相對於她有赤子之心的插畫,文字就像是活在她心中的老靈魂,不疾不徐地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婉婉道出她的想法和感受。
閱讀著春子的「第二人生」和「創作自語」,同樣是新手媽媽和自由工作者的我,真是心有所感點頭如搗蒜。而那些春子敘述著她小姐時期的點滴生活或是自我追逐的一個人旅行,更是讓我遙想起青春的美好。看著看著不禁嘀咕起自己為什麼沒替青春留下隻字片語。
如書中《你的早晨是什麼?》提到,隨著人生階段的改變,早晨的景色也將不同。現今我的早晨是,「麻咪ㄋㄟ ㄋㄟ。」

為什麼開始寫字

我平常的工作是畫圖,有時也接設計稿。
為什麼開始寫字了呢? 
我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從十七歲到現在,日記都放在一個大箱子裡。不過在二十五歲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會把生活隨筆變成文章公開。
○七年我剛滿二十五歲,一心想成為自由工作者,雖然還不知道未來的案子在哪裡,就辭去了工作,帶著僅存的一筆錢,大約二十萬元,一個人去歐洲克難的旅行了三個月,回來後自費出版了一本小書,從文、圖到算帳都自己來。除了賣這本小書,工作也就零星的幾個。
隔年有一天收到一封信, 是來自香港《men's uno》雜誌的主編, 邀請我寫專欄, 他說有一個單元「私人通信」,想找北京、上海、香港、台灣各一位,每個月一篇,字數大約是一千多字加上一張圖,題目不設限,可以任意發揮,內容就當作和朋友通信,寫和自己生活有關的就好。
收到這封邀請信,我有點吃驚,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天外飛來一筆的機會,雖然也有點擔心寫不出來,但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就這樣我的散文在香港的時尚雜誌連載了快四年,不過事到如今為什麼會找上我,仍然是一個謎。
因為當時每個月得寫一篇散文,我時常在苦惱著要寫什麼,工作忙時,更會焦慮起這一個月過得太平淡,沒什麼精彩的事。記得遇見毒蛇的那一篇,就是在截稿前一天發生的,因為是難得的經驗,我像是報社的記者突然抓到獨家一樣興奮,立刻替換掉原本設定的題目。
但也因為把發生的大大小小事都寫進去了,生活也就有點半公開在文章裡。有一回第一次見面的朋友來到家中,看到書架便問我說,「這就是被白蟻吃掉重新做的嗎?」旁邊的其他友人還沒會過意來。「是啊,你有看過那篇。」我們兩個很有默契地對視微笑。又有一次
和香港的主編第一次碰面,他遠遠地就認出我身邊的先生,「因為妳畫得傳神,很好認。」
後來即使連載結束了, 我仍然陸陸續續有寫一些文章, 就這樣從二十六歲, 寫到現在三十二歲,文章裡的L也從男友變成先生、孩子的阿爸。這段時間,正好經歷了從自由單身變成了人妻、媳婦。二十九歲那年更因為有了小孩,成為媽媽,整個生活有了大轉變,展開我的第二人生。
這些年來不變的是,我仍然在家裡工作,並努力在忙碌混亂的育兒生活中,想要維持創作和產出。生活和身分的轉變對創作的影響,確實是有的。而那些日常的感受就是我靈感的來源。
在這本散文集裡,我記錄下我的生活,我的養分。

目次

推薦序
生活檔案 歐陽應霽 6
Qui 微笑大叔 8
獨特觀點的生活構築 林怡芬 11
朋友妳也太有才了吧 吳怡欣 12

自序
為什麼開始寫字 13

喃喃左岸
夏天會遇見的一兩件事 18
生活的風景 22
貓嗚 26
書被吃掉了 30
我和昆蟲的夏日 34
貓尾巴 38
媽媽們來搖滾 42
一年一部很棒的電影 46
對食物的想像 50
雨過天晴 54
我過世的拉拉 58
對動物友善的城市 62
貓狗地圖 66

明滅城居
皮鞋店 72
散步在夜市 74
冬天夜裡一池溫泉 78
過年 82
好吃 86
簡單生活 90
將要消逝的風景 94
喀啦.喀啦的綠豆冰 98
老萬華的小時候 102

河邊出走
旅行的主題曲 108
使雨變成雪 112
山裡有熊嗎? 116
如果不住在城市 120
那些晴朗的風景 123
走!來去迷路 128
台南散步 132
游到對岸了 136
一個人遠足 140

第二人生
繼續日常生活 146
靜靜等候 150
倒數計時 154
甜蜜的負荷 158
你的早晨是什麼? 162
我們的餐桌 166
三十、五十、七十 170
研人的字典 174
美味的代價 178

創作自語
手感 182
做陶 186
自由工作者 190
我是賣書的人 194
他人的日記 198
日常見聞 202
好作品的前奏 206
討論一件或許不存在的事情 210
插畫家的尋常一日 213

書摘/試閱

簡單生活

前年因為旅行的關係,我來到柏林的某個跳蚤市場,在住宅區旁的公園裡,攤販有家庭主婦、小孩到青少年、老爺爺老奶奶,大家拿
著家裡用不著的東西,在公園裡賣給用得著的人。而不遠處的咖啡店裡,擺著不同樣式不成組的椅子,我想大概也是從跳蚤市場裡拼湊出來的吧。
有一次聽一位朋友說,他在柏林遇到一家店,或者應該說一個空間比較恰當。裡面各式各樣的東西都有,杯子、衣服、書籍雜誌……,都不用錢,你可以帶走任何你需要的物品,也不必刻意拿東西來交換,這個空間的想法是希望如果你之後有不需要的東西,也可以把它拿去那邊,而你有缺任何東西也可以直接去拿。告訴我的朋友說,他並不喜歡那樣的店,他覺得如果大家都如此,沒有消費沒有買賣,這個世界的文明就會停止進步。 不過我覺得不然,認為這是受制於現在資本主義邏輯,如果文明沒有從消費物質的方面去發展,依照人類天生無法停止思考的本性,我們可以把花在消費流行的力氣,改去處理別的問題,或許是藝術、精神心靈、食品安全、和自然共存,甚至是人權..各種消費物質以
外的文明,等著我們進一步去挖掘。
前不久台北華山藝文中心辦了第二屆「簡單生活節」,樂活、慢活的概念,這幾年在台灣興起,主要是為都會人提出要放慢生活步調,愉快享受生活之類,活動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市集攤位,和一些小樂團,販賣著手作、慢活概念。我有點懷疑透過消費買賣,我們可以買到放慢生活步調或者是可以透過小物品來滿足愉快生活嗎?
今年因為景氣差的關係,銀行的利率降低了,他們希望我們別把錢存在銀行裡,而是能夠拿出來多買些東西,過年前全台灣的人都領到了一張台幣三千六百元的消費券,目的同樣是希望能刺激消費。最近經濟不好,於是喊出多消費刺激經濟,甚至希望大家能盡量多買東西,然而不再消費的部分原因有沒有可能是我們需要的東西早就飽和了,根本什麼都不缺。
中下階層的人很辛苦, 消耗大部分生命時間來工作賺錢, 卻又拿這些錢去買昂貴的物品,不斷的循環,不斷的消耗。這種情況是不是該試著停下來?如果不想買東西,是不是因為真的都夠了,難道沒有別種方法可以讓世界繼續運作嗎?就像安部公房的《砂丘之女》被困在砂丘中的主角,因為會砂崩而永無止盡的勞動將砂鏟出屋外,但到最後他感到困惑,存活究竟是為了鏟砂,還是因為鏟砂而能夠生存下去? 一九九一年,伊凡.克里瑪(Ivan Klima)寫了一篇〈對垃圾的簡短深思〉提到垃圾作為我們時代的一個問題,令他感到興趣,「焚化爐只處理垃圾;問題本身仍然存在。某個產品被製作出來,就成了潛在的垃圾。這種情況一直如此。區別在於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一個石頭槽料可以沿用幾百年,一個木製搖鑽可以為好幾代人服務……」「我們奢侈浪費,屈於對新奇的一種近乎宗教式的崇拜。東西還遠遠沒有破損,我們就對它們厭倦了,而它們磨損得也比從前快,即使我們還沒有厭倦它們,我們也知道它們被買後幾個月就不再流行。」這是十幾年前的感慨,到如今不但可以套用,而且大家追求新的事物,物品能存續的壽命越來越短,甚至迫於某種狀態而不能停止消費。
伊凡.克里瑪在文末想像,有一天對某種物質充分滿足的人們,或許會停止貪求,提高對過度消費的抵抗力,培養出對抗時尚專制和抵抗嶄新式樣、顏色的誘惑能力,人們將再次尋求質量,從而開始走向節制甚至是謙卑的旅程。
我想每個人都有對理想世界的想像, 我希望在飽和過剩的未來, 有一天能停下腳步,再反璞歸真回到過去一件物品可以使用好久令人懷念的時代。那時候的師傅在製作一張桌子時,想的是希望可以被使用好幾代,於是用心用好材料,使用的人也是珍惜的對待。我們不需要製作太多的東西,也不用買太多。過剩的時間不必焦慮地拚命製作新物品,也不必擔心時間剩餘太多到太奢侈,我們可以拿來過生活、慢慢思考、慢慢使用我們擁有的一切。
我有時候實在不懂,在這個時代,想過簡單簡樸的生活,為什麼最後會害這個世界停止進步。(2009.01)

你的早晨是什麼?

昨天做了一個夢,夢裡我在午後睡醒懶散地披著一頭亂髮,悠閒地在餐桌上喝著咖啡,貓咪在我腳邊愉快地繞著圈,突然間一陣哇哇哇的哭聲,我從夢中驚醒,凌晨四點,身邊的小童突然開始吵鬧,不知是肚子餓或是被惡夢嚇醒,仍雙眼緊閉對空中不斷的揮動雙手,嘟嘟啷啷表達他的不悅, 我轉身迷迷糊糊地一邊餵著他奶水一邊哄著他, 不久我們又各自睡著,這是我最近的早晨。
朋友在Facebook 上貼了一張日本攝影師Nanako Koyama 作品, 標題是「Everymorning, Good morning/你的早晨是什麼?」
早晨是一日的開場白,雙眼重新睜開,昨日的疲勞通通卸去,又是新的開始,充滿各種可能。清晨特有的獨特氣氛,起床後從夢境跨越到現實,偶爾醒了又睡,睡了又醒,現實與夢境出現模糊的界限,斷斷續續的像場夢境接力賽般,也難怪對作家而言早晨是充滿魔力和力量的,卡夫卡(Franz Kafka)在《變形記》裡「清晨,葛勒.薩摩迷濛地從夢中醒來,赫然發現自己變成了甲蟲」,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瑪(Ivan Klima),在《我快樂的早晨》這本書裡,描述一個星期裡每天自清晨開始,所發展出七個荒謬又普通的日常故事。
談論到早晨絕對離不開早點。早點的廣義解釋是睡醒後的第一餐,空腹了一晚,用早點刺激味蕾展開一日的想像。可以是台式的,用白米熬成粥,配上一塊豆腐乳和小菜,或者一杯豆漿配上燒餅油條和飯糰。
空氣微涼時, 在餐桌上來趟小旅行,想像在巴黎街頭,來份法式早餐。法國和南歐會在早晨時吃一些脆的糕餅,配上一杯咖啡或果汁,有趣的是在古時的歐洲,香煙竟也是法式早餐的一部分。需要養足力氣奮鬥時,來份日式早點,盛上大大的一碗白米飯,打一個生蛋在上面,再配上幾道小菜和烤魚。
前些日子拿下范克萊本(Van Cliburn)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的日本人.井伸行,他是位天生的盲人,記者問他在比賽當天做了些什麼準備,能有如此好的表現。他回答說,「對他來說很重要的是要和平日一樣,比賽的那一天,在早晨請媽媽做了一份日式早點,就像在家
裡一樣,這讓他能保有平常心。」在緊張重要的日子,吃一份和平常一般的早點,作為早晨的開始。
不過早晨也不全然一定都是清醒的,曾經有段日子,我和先生的作息幾乎是日夜顛倒,奢侈地在早晨呼呼大睡。半夜不睡覺,我們喝點小酒,聽音樂或看部電影,接近清晨時鳥鳴聲逐漸大聲, 這時我們會帶著睡意到戶外散步。太陽才剛冒出頭, 空氣裡還有點露水的味道,白霧還沒全然散去,氣味是冰冰溼溼的,金色的陽光在沾滿水氣的葉片上閃爍,當太陽開始有點刺眼,轉身回家關上窗子,裹著美好的清晨景象一塊入夢。
當然有了小孩後,任性隨意的生活也暫時變得如昨日夢境般。現在最棒的一天的開始,是在早晨懶散地賴在床上談談昨天晚上做的夢,或想著一天的計畫,直到肚子有點餓了,其中一個人忍不住起來準備早餐,另一個招呼半夢半醒的小小孩,然後餵飽自己和小動物們,看著還在做夢的小孩,吃飽酣足後展開新的一天。
於是,你的早晨是什麼?(2011.04)

好作品的前奏

有時候也會有一點字都擠不出來,或者畫圖該如何下筆,一點頭緒都沒有的時候。
通常只要願意下筆去嘗試,即使做出來不如意,但經過反覆修改最後還是可以慢慢導向滿意的樣子。但是,有時卻連一開始的第一筆都沒有頭緒,面對空白的紙瞇著眼,僵持了好久,像西部片槍手決鬥前的倒數,最後只好揉著微微絞痛的胃,感受截稿時間慢慢地迫近。
每次畫一張新的圖,都得進行一次循環, 通常打稿構想的時候是最焦慮的, 真正下筆反而像是一決勝負,不畫到最後也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但方向定了,接下來就只是等它出來,所以一旦念頭完成開始製作,倒是進行得很快,像是翻閱小說,急著看最後的結局。
事實上,畫圖的過程和閱讀故事還真的有點像,閱讀需要一頁一頁地翻才知道結果,畫畫則是一筆一筆地堆疊,慢慢地才能看得到最後的樣貌。因為充滿不確定性,畫畫的過程總帶著一點焦慮和緊張。畫圖時,腦袋裡會先有一個小草圖,先有對畫面的想像,但不是很明確,只是依稀看得到,憑藉過去的視覺經驗來想像。但那幅還沒畫好的圖,就像躲在一層厚厚的濃霧後。
畫圖的過程就像揮手撥開眼前的濃霧,一筆一筆地落下,把心中的畫作變得更清楚,只有自己看得到的那幅畫,慢慢地呈現出來。有時候連自己都不確定最後的結果,有點像走在山裡面,身在其中卻看不到整座山的樣貌,畫完圖後,就像下山再抬頭觀望剛剛爬過的那座山岳,終於能檢視全景。
前陣子在旅遊節目上看到,英國詩人威廉.沃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在湖邊的小屋旁修築了一條簡單的散步路徑,當他創作詩句時,總是一面散步,一面思考字句,一有靈感就用隨身攜帶的筆和紙記下。我也試著思考時到戶外吹吹涼風看看山,雖然身邊也
帶著筆和本子,卻很少在這樣的狀況下想出適當的想法。不過雖然無法立即解決當下的問題,但發發呆,看看風景聽一下小鳥唱歌,舒緩情緒再回頭思考,也是挺愉快的。
另外也試過翻閱筆記本或者隨手塗鴉的紙頭來尋找靈感,不過有時一翻起來,突然回顧到某一日的日記便容易開始分心,一看下去就沒完沒了;而通常畫的不錯的草稿,倒常常是在咖啡店因為發呆畫起的餐巾紙、廣告宣傳單,不刻意的筆觸通常都很自然而且自由好看,但因為蒐集起來一大疊,最後放到哪也很難找。
印象中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瑪(Ivan Klima)曾說, 他習慣想到什麼就寫在身邊的紙頭上,有一次和家人去旅行,突然有了小說的構想,拾起手邊兒子的作業本,一股腦的靈感湧上,很快就寫完一長篇小說,愉快地把本子擱在一旁。當旅行結束時,回到家中,他想起寫在兒子作業本上的小說,卻怎樣都找不到,他只好等沮喪淡去,再慢慢回憶重寫一次,像夢境般曾經出現又消失的文章。
村上春樹則提過的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寫小說的方式,倒是滿有用的。首先決定好適合寫作的桌子,然後把稿子、資料、筆準備好,雖然不必整理得非常整齊,不過卻得保持隨時可以開始工作的狀況,然後靜靜坐上兩個小時,即使一行字也寫不出
來,總之每天都要安靜度過兩小時,不可以分心。
畫前的焦慮感, 有時會讓腦袋一片空白,常常質疑起自己是不是不行了,擔心自己江郎才盡。但每次創作前的空白和焦慮,或許也是因為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結果,必要經歷的折磨。就像大橋步說的,她終止了合作十幾年的品牌,「是因為太熟悉作畫要領,並且隨筆就能畫出,代表自己狀況在走下坡,太順遂的心情下作畫,是不會產生好作品的。」我想,焦慮是創作出好作品的前奏。(2010.0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