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密教思想與生活
滿額折

密教思想與生活

定  價:NT$ 530 元
優惠價:90477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悟光上師依據日本栂尾祥雲大僧正之遺著《密教思想與主活》一書譯述而來。書內盡象徵密教精神之曼荼羅內容的寓意,並開門見山畢露無疑地論及如何發揮密教精神,及具體表現其意義與價值。能使行者更深入了解密教,免於淪入左道右巫思想,實為大乘行人或修習無上瑜伽者立足之據點。

作者簡介

悟光上師,為佛教真言宗五智山光明王寺第一代傳燈大阿闍梨,一生竭力提倡興辦宗教事業,自東瀛得法以來,重興密法、創設道場、設立規矩、著書立說、教育弟子等無不兼備。

譯者自序

 

本書是依據日本栂尾祥雲大僧正之遺著《密教思想與生活》乙書譯迷而來。此書洩盡象徵密教精神之曼茶羅內容的寓意,並開門見山畢露無疑地論及如何發揮密教精神,及具體表現其意義與價值。能使行者更深入了解密教,免於淪入左道右巫思想,實為大乘行人或修習無上瑜伽者立足之據點。憑此得以正確認識密教之真諦,摒棄神秘外衣,體悟奥秘內容,睜開慧眼,徹見即事而真,當相即道之妙諦,進而達到即身成佛之目的。實是志於修習密教行人務必一讀之書。

經云:「信而不解增長迷信,解而不信增長邪見,一有所偏必入魔道」。世人多趣向神秘中摸索,一言密宗,咸是行符咒水,驅役鬼神之類。密教之儀軌以及修法雖有祈禱儀禮,但是,這些實不可與鬼神憑依之巫師相提並論。大概修學密教者,多被神通所誘,墮失修密真義。須知神通除報通外,乃是精神專注的結果,修行中的副產品,不是行者追求之最終目標。

行者求其往生佛國是種意識改造,須知佛國是自心所現的現實世界。佛法是應機度生之方便法門,不應存有「心外求佛」、「實有佛可見」之謬誤觀念。否則便成隔岸觀佛,形成對立,墮入生佛各別之妄執深淵,如斯,則悟道成遙遠無期了。

宇宙萬物盡是法身佛全一的內容,心者佛之靈體,行為即是佛之妙用。靈肉一如,色心不二,物我一體,悟此水冰一如,生佛不二之理趣;化魚為龍不易其鳞,轉凡成聖不改其面,即為密教之指歸也。然人人皆囚於個我,不知個我即大我之細胞,終日鑽營,以致沉迷苦海。若能依密教之精神,衝破自私之藩籬,伸展於社會人群,在充實自己的同時,去莊嚴全一之內容,則我們當體即是佛了。

本書之論述前後具有一貫性,遣字造詞雖拙,其寓意卻深長,有如細嚼菜根,餘味不絕。請讀者務必從頭讀起,勿任意斷章翻閲,否則將失真意,企望之。

大僧正哲學博士 釋悟光謹識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日

目次

第一章 密教之精神 31

第一節 密教精神之傳承 32

密教精神與弘法大師‧密教精神之授受‧密教精神之標幟‧惠果和尚之傳承‧標幟之五股與塔婆‧傳法灌頂的五股杵與塔婆授受‧印可之塔婆與金剛杵‧密教精神與塔婆‧塔之意義與內容‧金剛薩埵與五股杵之傳承‧阿闍梨之附屬物與五股杵‧付法相承的系譜,塔杵與大日金剛薩埵與五股杵‧塔與五股杵之開敷與繁衍。

 

第二節 密教精神之本質 41

密教精神與冷暖自知‧冷暖自知及其客觀化‧冷暖自知與如實知自心‧自我之檢討‧觀念上之自我與真正自我‧普通人之自我觀‧如實知自心之意義‧真正之自我真相‧不得疑之自我存在‧真正的自我與大日、大我‧真我即其內容‧真我之活現即是密教精神本質。

 

第三節 心塔之開啟 48

「全」是通過個體而活現‧個人主義之由來‧全與個人之關係‧個體主義與全體主義‧表現全一的塔之意義與心塔‧心塔開啟之秘印‧南天鐵塔與心塔開啟‧學修灌頂與心塔開啟‧心塔開啟之真意義。

 

第四節 矛盾之超越與克服 55

如何去克服矛盾‧矛盾對立存在之意義‧矛盾對立之兩面,矛盾對立與動性,矛盾對立之活現‧矛盾對立即脱落‧密教之二而不二,差別即平等‧矛盾對立即全一‧矛盾對立與大忿怒降伏‧要活現其境。

 

第五節 秘密之莊嚴 62

矛盾對立與排擠性‧生當體之本然姿態‧生其物與秘密莊嚴,秘密莊嚴之意義‧無論何物不能脱其埒內‧生當體之大行進‧三無盡莊嚴,秘密莊嚴住心之內容,活現之力與宿命觀‧能生之力與所生之力‧各個自建立‧秘密莊嚴之不可思議。

 

第六節 永遠之一瞬 68

自己保存欲之由來‧人生是無常‧無常之意義‧無常觀之缺點‧無常即常住‧無常之超越‧常恆之三世‧貫三世的永遠之一瞬‧常恆之現在‧生存之力與死亡之力‧永生,量不如質‧永生與大師之無常歌‧大師之入定大事‧永恆與大師行蹟。

 

第七節 絕對之價值 75

一切皆有存在之價值‧價值表現之種種相‧凡物各有任務‧反價值之外觀‧智識之使命‧只有人類才賦予智識‧智識與價值之發揮‧了解其密號名字之鍵‧智識之歪曲與不平不滿‧智識之活用與財寶‧於天地間有自然之供給‧波及個體全一之力‧自生與依生‧富是天下公有‧體認絕對之價值。

 

第八節 無限之聖愛 82

萬物一體‧愛其本性與把握法‧天地乃愛之表現‧不能把握此愛之原因‧個我之本質與其開放‧性愛與其傾向‧愛之進化‧與奪之愛‧同體大悲與無限之聖愛‧大慈與大悲‧無限愛之具現‧平等一子之愛‧大忿怒降伏之愛‧溶入智慧之愛‧愛是感化‧愛即天道亦人道。

 

第九節 自由之創造 88

因緣之流轉與命運‧自由感之由來‧創造之妙機‧永恆之一刹那‧全與個‧密教之遊戲神變‧創造與價值‧人類價值之創造‧人間價值與聖價值‧聖之價值創造為供養行‧金剛舞戲之供養‧供養行與感恩‧供養行與努力精進‧遊於努力精進‧物我一如之遊戲三昧‧全之生命燃燒。

 

第十節 佛陀之聖體 95

佛陀之意義‧什麼令釋尊成佛陀‧佛陀之本質‧照育一切‧活現一切‧法身或法界‧佛陀聖體之神秘‧大日如來之義‧大日如來之色身‧萬物之母體即創造主‧全一之道與個體之道‧理具之佛陀‧加持之佛陀‧顯得之佛陀‧五股杵上之全一與個性‧以密教立場所見誠之道‧密教人之使命。

 

第二章 密教之表達 103

第一節 密教精神之表達 104

密教精神與其渾融性‧其體驗與表現之衝動‧依表現而體驗完成‧表達之工具即語言文字‧密教象徵之特質‧世間普通之言語文字與真言陀羅尼‧一相一義與一字含千理‧密教事象之表達‧靈山會上之拈花微笑‧證上融萬法‧密教的象徵與密教藝術‧密教藝術之使命‧密教藝術與解神秘之鍵‧佛像與一般藝術品之相異。

 

第二節 言語之表達 111

神秘一如之體驗與普通之表達‧精神表現法與真言陀羅尼‧真言陀羅尼之成立與異稱‧純正密教之真言內容‧真言之消極構成法‧其法缺陷‧真言之積極構成法與其象徵‧此等之圖示‧真言念誦與體得法‧真言與梵文之關係‧一切言文悉是真言。

 

第三節 手勢之表達 117

手印之由來‧手印之意義‧兩種手印‧自然之手印‧關於施無畏印之傳説‧技巧手印之發展‧印母‧十二合掌‧六種拳‧單手拳‧雙手拳‧手印之意義‧塔印‧外五股印‧手印與真言。

 

第四節 事相之表達 126

流動性之體驗與表現‧表現活動與事相‧基本之三昧耶形‧月輪之意義與內容‧月輪中之三昧耶形‧蓮花座之意義與由來‧蓮花上之三昧耶形‧蓮花與月輪何者為主‧三昧耶形之內證與把握‧無實義之事相與三昧耶形事相‧三昧耶形成立於事理不二之上‧三昧耶形之真意義。

 

第五節 六大之表達 133

六大之原始意義‧般若思想與六大之否定‧六大之再檢討‧於大日經之五大‧五大與一切字門之五義‧一切智門之五義與五字‧五字與四魔降伏‧五字與五字明‧五大之圖示‧五大與六大‧大師之六大觀‧密教六大之意義。

 

第六節 五輪寶塔之表達 141

五輪之意義‧輪層之表現‧密教之五輪五形‧密教獨特五形之由來‧水輪為圓、風輪為半月之原因‧空輪為團形之經過‧密教之五輪標幟‧五輪塔與寶塔‧寶塔之由來與發展‧五輪塔之由來與發展‧事相上之塔印‧五輪塔之特別傳播情形‧五輪塔之形式與推移。

 

第七節 聖像之表達 150

聖像之特質‧佛教聖像之由來‧密教之聖像‧身色之意義‧五色與五佛‧五色配五方‧愛染明王與身色‧不動明王與身色‧光輪、光燄與火燄‧聖像之顏色‧多面多臂之象徵‧聖像之超越性與人間性‧聖像理想的表現‧聖像之精神化。

 

第八節 曼茶羅之表達 157

密教之精神與曼荼羅‧曼荼羅之語義‧曼荼羅之內容‧曼荼羅之個與全‧曼荼羅與三無盡藏‧三無盡莊嚴與四種曼荼羅‧四種曼荼羅與宇宙實相。

 

第九節 秘密莊嚴之曼荼羅 163

基本之曼荼羅‧胎藏之意義與內容‧秘密莊嚴之曼荼羅‧現圖之十二大院‧八葉九尊‧持明院‧遍知院‧佛部大定曼荼羅‧金剛手院與觀音院‧三部曼荼羅‧曼荼羅動之方面‧釋迦院‧向上進取之曼荼羅‧最外院‧秘密莊嚴曼荼羅之要諦。

 

第十節 五股金剛之曼茶羅 170

金剛界曼荼羅與五股金剛‧五解脱輪‧永遠不滅之世界與阿閤佛‧阿閤佛與其四親近‧絕對價值世界之寶生佛‧寶生佛與其四親近‧正智聖愛之世界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與其四親近‧自由活動之世界與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佛與其四親近‧神秘一如之世界與大日如來‧大日如來之開與合‧五佛十六尊與十六女尊‧妙用能力之女尊‧互相供養之妙諦‧金剛界三十七尊‧賢劫千佛與五類諸天。

 

第三章 密教之特質 179

第一節 密教存在之意義 180

密教存立之意義與特質‧其特質之鮮明法‧密教之成立與當時之印度情勢‧即身成佛為立場的密教‧於印度之顯密二教判‧中國之一乘教之密教‧中國密教與弘法大師‧大師當時日本佛教之大勢‧大師之一乘對密教‧顯密二教論之成立年代‧立在新見地十住心之教判‧十住心論等之成立年代‧密教之特質與秘密莊嚴‧恆沙己有之無盡莊嚴‧特質之發揮是存在之意義。

 

第二節 顯教與密教 188

顯密二教判之由來‧印度密教之二教判‧密教或秘密教之名稱‧秘密教與真言宗‧依大師的顯密意義‧真言宗是秘密深奧之教‧法身説法之立場‧顯教之法身與密教之法身‧果界不可説與顯密二教‧成佛遲速與顯密二教‧教益勝劣與顯密二教‧二教論之教益殊勝論‧密教限於上根上智之説‧機根不限於固定之人‧此等即是顯教與密教之分歧點。

 

第三節 十住心之綱格 196

顯密二教判外有十住心判教之必要‧教判之橫豎名稱‧橫平等豎差別之二種教判‧十住心根據源自大日經‧大日經之文相與文底‧貫天地之真我身心‧真我內容之秘密莊嚴‧心續生是諸佛之大秘密‧心續生與十住心‧貫串十住心者即如實知自心‧十住心之對內及對外‧對內方面之十住心‧對外方面之十住心。

 

第四節 人道教與密教 205

人皆以個體為獨存之觀念‧異生羝羊之意義與內容‧始終如動物生活‧弱肉強食‧教起之因由‧方便之教化‧諸惡莫作與五常五戒‧眾善奉行之施予‧善心之發芽‧愚童持齋之意義與內容‧種子、芽苞,葉、敷花、結果之六心‧三皈依之信‧三皈依與五戒‧密教精神之五常五戒‧密教與治生產業。

 

第五節 生天教與密教 211

永生之慾望與生天教‧印度之三界二十八天‧長生不死之仙道‧厭下欣上之觀‧生天之動機與迷妄之世界‧嬰童無畏之意義與內容‧基督教之神‧生天教之地位‧為教化此等之方便‧密教之方便化儀‧法身啟示之升天教‧大師所說生天教之生起‧諸天鬼神之真言旨趣‧諸天亦是入密之方便。

 

第六節 二乘教與密教 218

迷界解脫之要‧聲聞乘之意義與內容‧唯蘊無我‧四聖諦觀‧苦與集‧道與滅‧聲聞與獨覺‧獨覺或緣覺之意義與種類‧拔業因種‧十二因緣之圖式‧十二因緣之意義‧十二因緣與拔業因種‧聲緣二乘之地位‧密教精神與聲緣二乘。

 

第七節 三乘教與密教 225

三乘教之由來‧自心內容之眾生教化‧他緣大乘之意義‧他緣大乘之法相宗‧法相大乘之唯識觀與其他‧法相大乘之八識建立‧唯識緣起説,共業與不共業‧萬法所依之真如‧善惡之種子,五性各別説‧三乘真實,一乘方便‧法相大乘與三論大乘‧心有境空與心境倶空‧因緣之中道‧相宗與性宗‧覺心不生之意義‧八不正觀‧三論大乘‧不拒三乘‧主拂心外之塵‧依密教精神的法相三論。

 

第八節 一乘教與秘密教 235

此處之所謂一乘教‧天台一乘之立場‧十如是‧三千之數目‧圓融之三諦‧一道無為之意義‧一道無為之內容‧一道無為心之異名‧三千三諦與法華經‧日蓮宗之三大祕法‧天台教義之地位‧性具之法門與性起之法門‧法愛生與警覺開示‧警覺開示之極無自性心‧真如隨緣之極無自性‧性起法門之圓融無礙‧法界緣起‧性起法門之地位‧密教之特質‧依從密教精神之天台華嚴。

 

第九節 達摩禪與密教 243

禪定之意義‧禪之種類‧達摩禪之由來‧達摩禪之淵源‧達摩禪之傳承‧大師入唐時達摩禪情勢‧大師對禪之關心‧密教與達摩禪之交涉‧無相禪與有相纏‧南頓北漸‧頓悟與漸修‧禪經驗之描寫‧剎那心之修煉‧與達摩禪相對之秘密纏特質‧一行禪師之密教‧一行禪師在密教之地位‧大師達摩禪之見解‧於大師判教之達摩禪。

 

第十節 淨土教與密教 253

此所謂淨土教‧強調西方淨土之所以‧密教之西方淨土‧淨土思想之由來‧淨佛國土與淨土往生‧淨土思想與末法思想‧密教與末法思想‧淨土觀與念佛‧般舟三昧‧善導之稱名念佛‧大師之淨土教‧飛錫之念佛思想‧大師之判教與淨土教‧密教之淨土地位‧大師以後之淨土教‧闡釋淨土教之覺緵與道範。

 

第四章 密教之安心 261

第一節 密教精神與安心 262

密教精神與密教安心‧普通人之安心與宗教‧密教之安心問題‧密教安心與感性之處理‧安心之意義‧安心動機之四苦八苦‧安心與釋尊。

 

第二節 安心思想之由來 268

佛所教安心之道‧佛滅度後之形式化與求那跋陀羅之東來‧達摩之渡來與安心‧大乘安心之法‧襌要與安心‧安心法與念佛法‧稱名念佛與淨土安心‧一行禪師之入密動機‧大日經住心品與一行之安心觀‧密教安心史上一行之功蹟‧一行之安心觀與弘法大師。

 

第三節 弘法大師之安心觀 274

大師之安心觀‧大師之如實知自心‧淺深十重之安心説‧最高至上之安心‧秘密莊嚴安心之內容‧秘密莊嚴之意義‧秘密莊嚴安心之內外二方面‧大師之安心與行蹟‧大師之安心與修養‧大師之安心與國家觀‧大師之安心與教化法。

 

第四節 大師以後之安心問題 281

生得安心之氛圍氣‧其氛圍氣與祈禱佛教‧淨土思想之興起與覺緵上人‧淨土教之獨立與道範‧憲深之密教安心法‧我寶之三根安心説‧對三根安心説之批判‧仟遍之定散二種安心法‧對此之批判‧日本德川時代之安心問題論議,種種的安心説‧懷圓之二根安心説與批判‧對宜然等安心説之批判‧日本明治維新之口傳布教‧時代之要求與密教安心鈔‧布教會議與安心章之編簒‧密宗安心教示章與服部緵海僧正。

 

第五節 密教安心之總別 291

服部緵海師之總別安心説‧其批判‧總別安心之真意義‧中國天台之總別安心‧淨土宗之總別安心‧密教之安立無量乘與總安心‧密教之總安心與大眾教化‧秘密安心之一貫性‧依上下二根別安心説之批判‧安心之向上性‧安心之向上與三力‧密教安心之體得。

 

第六節 密教安心與標語 299

密教安心之樞軸‧密教安心古來之標語‧不二安心‧無相安心‧X子安心‧菩提心安心‧如實知自心‧三力安心‧秘密莊嚴安心‧此等之標語與統一‧標語之本質‧歷來密教標語之批判‧什麼標語才適切‧遍照金剛之標語與適應性。

 

第七節 密教安心與信心 306

安心與信心‧信之一般性‧宗教信之特質‧密教安心之信‧深信之意義‧信解之內容‧信解與深信之關係‧密教安心上之深信與信解‧拔疑後之諦信不動‧我即法界之具體把握‧密教安心之內信與外信‧我即佛之信念與普敬,普佛之信仰。

 

第八節 密教安心與本尊 311

本尊之廣狹二義‧守護本尊與古佛像‧陣佛與其事例‧寺院中本尊多樣之因由‧密教安心上貫通內外之真佛‧密教內之本尊‧密教外之本尊‧他宗本尊與密教之三種本尊‧密教本尊之多樣與統一論‧表現體與實體之區別‧念持佛與根本佛‧密教之念持佛即至根本佛之方便。

 

第五章 密教之修養 319

第一節 修養之概説 320

修養之意義‧修養之工夫‧密教經軌之修養法‧修養永無畢業之日‧修養之內外二方面‧內修養法‧外修養法‧兩種修養法之關係‧修養之身體實義‧身體是盛納精神之器‧物心一如之活現‧自覺與覺他‧成佛之完成與未完成‧個人與集團之修養。

 

第二節 真佛之把握方法 326

真佛之當體‧一般之認識‧真佛之把握法‧密教之三摩地法‧密教中明示三摩地法‧密教三摩地法之特質‧阿娑頗娜迦三摩地‧不空三藏對此之見解‧空定之達摩禪‧心虚之定與心實之定‧有相觀之由來‧密教之有相觀‧事理一如之具體觀‧真佛把握之要領。

 

第三節 觀佛之修養 333

瑜伽三摩地之直觀法‧心鏡上之念像‧念力之三念、六念、十念,念佛三昧之發展‧佛像之由來‧念佛之助道與觀像‧觀佛三昧海經之觀像法‧觀佛三昧海經與金剛頂經‧兩經之立場與相異‧大日經之神變化儀‧飛錫之念佛觀‧我即法身觀‧佛與佛之協同社會‧曼荼羅世界之顯示‧密教之觀佛實相。

 

第四節 觀法之修養 341

觀法的必要‧法身之功德法與實施與實相法‧教法法身與真如法身‧密教之法身觀‧依人法一體觀佛與觀法‧月輪觀之意義與內容‧月輪觀之方法‧阿字觀之意義與內容‧種字觀與字輪觀‧三形觀之意義與內容‧法身佛法之表現與人之表現‧本尊與轉成法‧轉成法之五相成身觀‧種三尊觀之由來‧密教之觀法要諦。

 

第五節 念誦法之修養 351

佛名念誦之由來‧佛名念誦之功德‧稱名念佛與真言念誦‧純正密教之念誦‧口誦與念誦‧心想念誦‧於心想念誦之對立念誦與絕對念誦‧對立念誦之字唸誦‧聲念誦‧句念誦‧命息念誦‧對立念誦與洛叉‧現世利益之成否與洛叉之意義‧絕對念誦與密教體驗‧密教念誦目標。

 

第六節 供養法之修養 359

供養之意義‧對釋尊之四事供養‧釋尊對於迎請供養‧佛滅後之塔供養‧塔供養之有無功德‧法供養之思想‧密教之法供養‧密教之供養雲海思想‧事理一如之遍法界供養‧密教之迎請供養‧十八道立之供養法‧護身法與其精神意義‧六種供養與其精神意義‧密教之護摩供養‧密教之供養與修養。

 

第七節 法會儀式之修養 367

宗教儀禮之意義‧由個人佛至社會佛‧釋尊之説法化儀‧化儀會式是心與心之相繫紐帶‧佛之入涅槃與會式‧印度之行像會式‧印度之權沐會式‧密教之灌頂會式‧會式之變遷推移‧曼荼羅供與付法要之會式‧誦經中心與講式中心之法會‧淡路之巡遷辯天‧西大寺之會陽‧會式與心之融合氣氛‧會式與時代性。

 

第八節 日常行事之修養 375

修養之流動性與日常行事‧日常行事之全體性‧人生之意義‧受食五觀‧施身方便‧施身之戒行‧參與法身之聖業‧此處之小我脱落‧捨身行之歪曲‧捨身行與忠誠報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勞動其物與隱顯‧作事無高下‧密教精神之具現。

 

第六章 密教之生活 381

第一節 密教生活之由來 382

靈肉之調和‧普通一般生活‧一般生活之反省‧釋尊與其生活‧僧團生活與戒律‧佛滅後之孤獨佛教‧密教之物慾觀‧物慾之活現法‧密教精神與生活‧密教之帶妻生活與獨身生活‧出家之意義變遷‧密教生活與其姿態‧密教生活之樣式‧密教與無礙生活。

 

第二節 密教與國家生活 389

天壤無窮之國家‧轉輪聖王之思想‧依密教看國家‧領袖與官民‧領袖與大日金輪‧密教與印度、中國‧密教與日本‧四海領掌之大事‧大師與鎮護國家‧宇多法皇與王法密法不二‧後宇多法皇與密教‧神的密教精神。

 

第三節 密教與供養生活 396

人容易忘去恩惠‧聖王之治世與幸福‧互相扶助與互相犧牲‧生命之生長與犧牲‧細胞之新陳代謝與社會生活‧一切皆互相之供養‧能供所供皆是絕對‧互相供養與各自之使命‧各個職能者之一大合唱曲‧資生產業即佛法‧國民之使命‧犧牲之真意義,真正之幸福,供養之人生。

 

第四節 密教與道德生活 403

菩薩新教團之密教‧密教道德根幹‧譏嫌戒之十戒‧密教道德與善巧方便‧密教道德與底哩三昧耶經‧印度之大乘密教教祖因陀羅部底‧善無畏三藏之逸話‧小乘律與密教‧密教道德之重罪與小乘佛教之重罪‧密教之沒栗多戒‧密教道德與精神主義‧中國與日本之密教教團‧大師對戒律之態度‧大師與三昧耶戒‧三昧耶戒之精神‧大師當時之社會與密教教團‧明治維新與出家之解散‧現代之出家在家一體。

 

第五節 密教與家庭生活 410

小乘佛教與家庭生活‧大乘佛教之興起‧出家之意義變遷‧小乘佛教之拘囚‧出離與現實‧勝意與喜根‧姚女伐蘇密多‧大日經與家庭生活‧印度之密教祖師與帶妻‧家庭生活與密教生活‧家庭生活之歪曲‧女人禁制之緣由‧其取置方法‧獨身生活與家庭生活之功過‧密教精神之成就。

 

第六節 密教與寺院生活 417

釋尊當時之寺院與現代之寺院‧僧院之由來與變遷‧中國與日本之寺院‧日本寺院建立之動機‧神宮寺之由來‧祈願寺與菩提寺‧唐招提寺與法隆學問寺‧寺院與職掌‧日本之帶妻寺‧寺院民眾化‧寺院與俗家之類接‧貴族之別莊寺院‧寺院出家在家一體生活‧日本寺院之特質‧密教精神與寺院生活‧寺院住持之使命。

 

第七節 密教與服裝問題 425

服裝之重要性‧有關服裝律行派之見解‧服裝與社會‧釋尊與服裝‧福田衣之由來‧三衣以外之服裝‧福田思想與衣體‧衣之供養‧粗衣至於美服‧密教與王侯貴族之風尚‧大師時代之服裝‧教化之服裝‧中國日本考案之服裝‧服裝之革新。

 

第八節 密教與酒肉問題 431

密教精神與物質之兩面‧不飲酒戒之由來‧祇陀太子與飲酒‧末夫人與飲酒‧為成就周圍以飲酒‧遮罪與飲酒‧大師當時對酒之情勢‧密教寺院與酒‧三種之淨肉與大乘之禁肉‧肉食與菜食是程度問題‧食肉不可之處‧日本之獸肉禁‧古事談之傳説‧酒肉與其周圍之情勢。

 

第九節 密教與教化問題 441

教化之根據‧如何去教化‧釋尊之教化法‧四阿含與隨機説法‧教化與方便‧大日經佛之化儀‧教化與一貫性‧大師之十住心與教化‧教化之種類‧佛教之福利事業與教化‧大師與社會事業‧社會教化與密教教化‧密教教化與祈禱‧其他之密教教化事業。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密教之精神

 

第一節 密教精神之傳承

密教精神與弘法大師

秘密佛教,簡稱為密教。若問及其真精神是什麼?就極其漠然了。如要闡明其真精神,不能只依言詮,而必須要貫徹密教之始終,由其母體以致原動力到心魂。

弘法大師云:「秘藏奧旨,非得文為貴,旨在以心傳心。文是糟粕,文是瓦礫,得糟粕、瓦礫,即失其『粹實』、『至實』。」這「粹實」、「至實」即是密教精神。

弘法大師為體證這個「粹實」、「至實」的精神,於桓武天皇延曆二十三年,冒渡海之險入唐。翌年,入青龍寺東塔院,幸奉得大阿闍梨惠果和尚。八月上旬受和尚付法,正入傳法灌頂壇,體得了密教奧旨,把握了這精神的「至實」。

 

密教精神之授受

這種超越言詮的秘藏奧旨,是如何授?如何受得呢?依善無畏三藏言:「此如來秘傳,不在翰墨所表,故寄意於圖像以示行人,若欲得奧義,自當默識而已。」

 

密教精神之標幟

弘法大師自此傳承了這師資面授的消息:「秘藏深玄,不載於翰墨,只借圖像,開示令悟。但於經疏中秘略之,只寓意於圖像中。圖像所示的種種威儀、種種手印,是諸佛菩薩大悲心的流露,瞻仰敬禮者,可以成佛。密藏真諦在此,如棄去傳法、受法,何求?」

 

惠果和尚之傳承

因此,惠果和尚召了李真等畫工十數人,圖繪了胎藏界與金剛界曼荼羅,又令鑄造博士楊忠信等新造五股金剛杵等法具,傳給大師。

 

標幟之五股與塔婆

來自大師相承的圖繪曼荼羅中,指示了「粹實」、「至實」的密藏奧旨之三昧耶形,即以標幟者,就是三昧耶曼荼羅。三昧耶曼荼羅中的根本佛──「大日如來」之真精神,是用什麼來象徵呢?如左頁圖即是:蓮台上橫置五股金剛杵,其上繪塔形。

 

傳法灌頂的五股杵與塔婆授受

師資面授此秘藏奧旨之密教獨特儀式名「傳法灌頂」,自大師傳承至今仍然繼續不斷。依據「初後夜作法」,阿闍梨對受法者,授與五股金剛杵,其上制底(caitya)即觀想塔形,這可以證明三昧耶曼荼羅的中央──大日如來三昧耶形為觀想旨趣。

 

印可之塔婆與金剛杵

在其灌頂時,為認證受法者已體悟密教之真髓,成為第二之阿闍梨,於此授與印可。這印可之事相,因流派不同而有異,然通觀而言,不論任何流派,都用塔婆及金剛杵為標幟而授與印契,作為印可之象徵。

 

密教精神與塔婆

由此看來,要體悟密教之真髓、秘奧與真精神,就非從其標幟──塔婆(stûpa)與五股金剛杵的內容去體驗不可。至於其所體驗的內容為何?即如何用塔婆或五股金剛杵之形來表徵之?又如何用手指、依箴言象徵等細節問題,留後再談,此處只從塔婆或金剛杵略窺其內容之端倪。

 

塔之意義與內容

以塔婆來說,塔婆即是一切萬物的本質或根源,是象徵照育一切萬物、一切物之活現「生」命的全一靈體大日如來之標幟。這全一靈體大日如來,為何用塔婆來表徵之呢?塔婆梵語是stûpa,又名致底(caitya),意譯為「積聚」或「聚集」。大日如來仍是久遠劫前,不斷地創造在加創造,積聚而又積聚,以過去之輝煌功德行蹟為基本,更伸及未來,活現一切於過去,積聚盡未來劫之一切功德行蹟的當體故也。

然《金剛頂經》云「加持標幟之制底,修息自身成金剛界」。又《分別剩位經》云「昆盧遮那(vairocana)之聖眾集會,即現證窣覩婆(stûpa)也」。這制底暨塔婆不外是金剛不壞之永遠世界活現之大日如來自身。同時也是所包容的一切萬物,「聖」的自己功德聚之集會。

其次,五股金剛杵,於傳法灌頂之正覺壇,阿闍梨將此五股金剛杵授與受法者時,説:「為成如來體性故,授汝金剛杵。」又言:「汝今起成為金剛,成為三昧耶之薩埵,即金剛薩埵也。」等之真言加持受法者。由此加持上看,可以明白此五股金剛杵乃是大日如來的妙用,表示「永遠」、「聖愛」、「價值」、「創造」及二如」的五義、五世界。同時也表示依各個人的立場將這大日如來之全一的五義、五世界,去具體展開金剛薩埵(vajrasattva),如此即成為永遠不滅的「無限人」了 。

 

金剛薩埵與五股杵之傳承

「金剛薩埵」一詞,就是指「活現於無限」的人,並不是指特定的菩薩。所以無論何時何地,若有「活現於無限」的人,他就是金剛薩埵,也就是繼承全一的大日如來職位的人。故《金剛頂經》云:「為表示此傳承,大日如來為活現普賢行願的菩薩,授與此五股金剛杵。依此,稱此菩薩為金剛薩埵。」

 

阿闍梨之附屬物與五股杵

今尚如昔,在舉行傳法灌頂時,阿闍梨將自己之附屬物──五股金剛杵,授與受法者,且曰「此乃一切如來之大智金剛也,此即諸佛之本性也。大日如來授與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授與龍猛菩薩,龍猛菩薩授與龍智,如斯相承不絕,汝堅護三昧耶戒(即本誓)正常受持可也」等之教誡。

 

付法相承的系譜

這點,從佛教開展的歷史來看,意味着金剛薩埵之釋迦牟尼佛與其繼承者龍猛之間,龍猛與龍智之間,相隔都有數百年之久。對於這種時間上的疑難,若以「凡能有限即活現於無限者,悉稱為金剛薩埵」為依據的話,那麼不只釋迦牟尼佛,就是活現了密教精神的龍猛菩薩、龍智阿闍梨等也都是金剛薩埵。而活現於無限的人,亦即是繼承大日如來職位的人。這些密教精神的活現者,不論從信仰上、開展史上的角度來看,將他們列入傳承系譜,都沒有任何矛盾之處。

 

塔杵與大日金剛薩埵

總之,塔婆是象徵包容所有一切,金剛不壞之永遠世界的活現之大日如來的全一性。而五股金剛杵是表示其妙用之五義、五世界,且在其具體展開上,更將此五股金剛杵作為金剛薩埵的標幟。金剛薩埵是依各個立場時時刻刻地活現了「永遠」,在事事物物上發揮了絕對至上的「價值」,以無限無窮的「聖愛」去攝取一切,隨時隨地日新月異的自由「創造」等四義、四世界。把此四義、四世界成為一個「一如」,即所謂五義、五世界也。

 

金剛薩埵與五股杵

此金剛薩埵是以左手作慢印安腰,右手執五股金剛杵當胸,作抽擲之勢而住者。以左手作慢印表示不畏於任何艱難險阻,顯出不屈不撓的大自信;以右手抽擲五股金剛杵表示奮起,展開「永遠」、「價值」、「聖愛」、「創造」及其「一如」的五義、五世界。

 

塔與五股杵之開敷與繁衍

這種由大日如來、金剛薩埵乃至龍猛、龍智所傳承的密教精神,在往後各節裏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闡述。所闡述的也是為了要徹底了解塔與五股金剛杵的內容而已。本章中《密教精神之本質》、《心塔之開啟》、《矛盾之超越與克服》、《秘密之莊嚴》等四節,在説明以塔婆象徵大日如來的全一性,而《永遠之一瞬》至《佛陀之聖體》等五節,是解説其全一性中所包容的五義、五世界及從各個立場所具體展現的,以示金剛薩埵的精神。此五節亦即是五股金剛杵所標幟內容的種種展開説明。

 

第二節 密教精神之本質

密教精神與冷暖自知

密教真精神的體驗是冷暖自知的,從《金剛頂分別聖位經》中所説的就可以明白。這是宣揚如來秘奧之體驗世界、以體悟達到自證自覺之悟的境地法門,這法門謂之密教。

所謂「自證」、「自內證」、「自覺」等名詞,梵語是波羅底耶怛麼(pratyâtma),意譯為「徹悟自己的心魂」;其「自覺」或「自證」的內容無法用言語文字來説明,但確實是內心的事實,明白地把握着其實體而已味得的實在。此又可以見諦(tattvadarcana)或菩提(bodhi)或三菩提(sambodhi)等語來表示。

《大日經疏》云:「心自心證,心自心覺。」或「此自證之三菩提是出過一切之心地,乃至言語盡竟,心行處寂」,這即是指密教精神當體的冷暖自知之境地。

 

冷暖自知及其客觀化

可是此冷暖自知之境地,無論怎樣地幽玄深遠,若只是個人自內證的體驗也是枉然。因為這僅是其個人主觀的體驗,而沒有向外擴展,改善客觀的一切、包容一切。所以要如實地體達密教真精神,客觀來應主觀,主客一如,內外一體的真實相不可。

 

冷暖自知與如實知自心

因此,密教之根本經典《大日經》亦云:「此冷暖自知之悟,即是將菩提之本質說明於客觀。云何菩提?如實知自心也。」「如實知自心」一語確實隱藏了極深遠的意義,大師基於這一句,組織了「十住心」的教判,窮究了密教的精神。

 

自我之檢討

總之,為要如實把握「自心」,真正體悟其本質,非將其自心的根本──「自己」或「自我」拿出來檢討不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相對於某事物間,有所謂「我見」、「我聞」、「我思考」等。但是在真正完全燃燒自己的生活中,真正作用的只有「見」、「聞」、「思考」等感覺活動而已,並沒有「自己」或「自我」的意識存在。若對「見」、「聞」、「思考」等的「全現實」,加以反省分析時,其能見所見、能聞所聞、能思所思,才變成相互對立,從此,才有「自己」或「自我」的感覺。這自我的意識必須預想自他,若無自他的對立觀念,就不能起「自我」意識了。

 

觀念上之自我與真正自我

這「自己所見」、「自己所聞」、「自己所思」等的自我意識,只是對「見」、「聞」、「思」等之全現實加以分析反省時的抽象觀念而已,並非真正有個「自我」。所以佛説「無我」其理在此。若超越了自他對立的自我意識,將見、聞、笑、泣、忿、怒、思考等所有一切,成為自己的內容,完全一如地活現時,這活現的感受,活現的意識,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大我」。

 

普通人之自我觀

可是常人無法體悟到「所有一切」是自己之內容當體活現的實相,而偏執於某一局部,分析的方法,抽象化地認為自他對立所起的觀念上之「自我」為真正的「我」,妄信其為實在,在其上起了種種迷執、種種煩惱。大師說:「一切世間,唯計有我我所,但未證其實義,只有大日如來於無我中得到大我。」及此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7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